中国2016年分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构成统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如何推进公平分配——基于中国国情的研究所在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联系方式:论如何推进公平分配——基于中国国情的研究XX(XXX,XXXX XXXXXX)摘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关于公平分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总结了前人对于公平分配的研究方法及成果,随后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分配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多个政策建议。
关键字:公平分配;和谐社会;税费改革一、引言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基础,没有公平的分配,社会的和谐也就难以实现。
社会公平分配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争论的焦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从改革开放开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引进,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加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一社会问题更是愈发严重。
贫富差距的拉大引发了阶级的分层和对立,甚至导致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人们对于公平分配有着强烈的诉求,当前形势下对公平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公众“仇富”心理,有效引导公众理性认知。
这一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深化对于分配公平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建言献策。
二、文献综述关于公平分配的问题有过很多学者做过研究,但是关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公平问题,由于中国国情的独特性,相关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国内。
田野(1997)认为,分配公平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指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避免高收入与低收入者之间的个人收入差距过大,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级分化;二是指收入分配法则的公平,收入分配以人们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大小为主要依据,贯彻公正与社会正义原则,不凭权力、人情关系和投机进行分配。
孙晓春(2008)认为,分配公平是基于人们对公平分配的理解,通过合理的分配原则和制度安排,使每一个社会成员获得其应得份额,从而获得公平的对待。
公平分配是社会生活永恒的道德难题。
中国历年居民消费水平统计 中国历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 中国历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统计

133.0
110.4
153.3
313
537
251
145.3
118.9
168.3
354
599
280
160.9
129.2
191.6
437
734
345
181.3
140.9
200.0
492
827
384
191.4
149.0
211.6
553
931
425
202.8
155.7
218.5
678
1179
504
212.4
1931
493.3
390.2
397.6
3954
7109
2048
522.4404.1 Nhomakorabea0024256
7498
2175
565.1
2003
4542
7812
2313
595.6
2004
5056
8565
2540
635.1
2005
5671
9472
2805
695.7
2006
6302
10329
3095
751.4
2007
数据来源于此调查.与2013年前的分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指标口
单位:元 中国历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统计(2014-2019)
指标 2014年
全国居民消
费支出 14491.4
服务性消
费
5842.1
1.食品烟
酒
4493.9
2.衣着 1099.3
3.居住 3200.5
各省人均收入排名 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

各省人均收入排名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国家统计局日前发文称,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长39.3%,实际增长28.6%,年均实际增长6.5%。
浙江11地市均超全国水平统计数据显示,在东部5省中,浙江的富裕度最高,是全国唯一一个省内所有地级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2016年,浙江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37元。
在浙江的11个地市(含副省级城市)中,杭州、宁波这两大副省级城市以及绍兴均超5万元大关,位居全国前列,此外嘉兴和舟山也都超过了4.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城市刚好是环杭州湾分布。
今年6月发布的浙江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首提“大湾区”概念,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之后,又一个大湾区的规划。
杭州湾之外,温州、台州、金华和湖州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都超过了4.5万元。
即使是发展相对滞后的浙西南,衢州和丽水也分别达到了36188元和3596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2000多元。
浙江省党代会报告起草组在解读省党代会报告时分析,浙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已分别连续16年和32年居全国省区第1位,“富”的方面已经有较好的基矗“富”,主要体现为居民、企业、财政三大收入保持较高水平、持续较快增长,最核心的是人民群众生活富裕。
以2016年为基期,按照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5%和7.8%测算,到2022年该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3.5万元。
在2016胡润百富榜中,从企业家出生地来看,浙商人数仍然排名第一。
若考虑到人口基数,浙商的领先优势就更加明显。
2015年,浙江总人口为5539万人,位列国内各省份第10位,仅相当于广东、山东的一半左右。
来自浙江诸暨、目前在广州创业的陈新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浙江商人更拼,更有冒险精神。
中国主要年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指数统计(1978-2019)

564.9
510.6
2690.3
606.1
549.0
3026.6
646.6
600.9
3370.2
697.6
662.5
3731.0
767.7
742.2
4327.0
833.1
803.5
4998.8
908.3
881.0
5435.1
1012.1
948.5
6272.4
1127.4
1028.1
7393.9
1248.1
年份
中国主要年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指数统计(1978-2019)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绝对数(元) 指数
绝对数(元)
1978
171.2
100.0
343.4
1980
246.8
131.6
477.6
1985
478.6
213.2
739.1
1990
903.9
243.8
1510.2
1995
896.2
11619.7
2007
8583.5
1015.4
13602.5
2008
9956.5
1112.2
15549.4
2009
10977.5
1234.8
16900.5
2010
12519.5
1363.3
18779.1
2011
14550.7
1503.3
21426.9
2012
16509.5
1662.5
24126.7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我国东、中、西部国民收入水平比较与分析

4、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再分配的作用
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是运用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来解决地区收入差距的。地区 间的收入转移可以改变地区间的所得分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收入从 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流向收入较低的地区,那么收入的区域间差距将会缩小。为 增强国家财政支付能力,应积极采取措施,适当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实行规范 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中央财政只 有在财政初次分配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财力用于对地方的转移 支付,发挥其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才能通过转移支付促进西部地 区的经济发展。
政策因素
中国政府在开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 存在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便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 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在东部,这些地方在财政政策上无论 对外商还是当地企业都非常照顾,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吸引 大量的外国资本,当地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虽然外商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 一因素,但它毕竟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983--1996年,中国的外商投资有88.3%分布在东部沿 海地区,仅有8.3%分布于中部地区,3.4%分布于西部地区。与外商直接投资的 分布相适应,内地省份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更进一步的结 果便是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
贸易原因
贸易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是反映贸易规模的两个重要指标。从1993—2003 年,东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从0.64上升到0.77,出口依存度从0.29—0.40,中部 地区贸易依存度从0.18下降到0.11,出口依存度从0.10下降到0.06,西部地区贸 易依存度则从0.13到0.11,而出口依存度一直在0.06左右徘徊。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的对外贸易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较少。1999年,东南 沿海地区12个省市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90.60%,其他地区只占不到10%。因 此,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享受对外贸易带来的利益比中西部地区的居民要多。 同时,由于中国地区之间劳动力要素流动不畅,职业转换困难程度不同,劳动 力的流动性在东部地区要强于西部地区。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劳动者收入在地区 之间的差别。
各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2016)

元
313.20 400.56 402.48 432.84 448.68 519.24 630.72 766.44 855.00 1080.48 1256.88 1397.35 1489.32 1763.40 2201.04 3007.68 3991.72 4429.66 4958.67 5084.64 5365.03 5661.16 5984.82 6679.68 7239.06 7951.31 9107.09 10304.56 11690.47 13441.09 14718.25 16263.43 18292.23 20543.44 22226.75 24141.34 26152.16 28249.00
频度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4
单位
5
1978
6
1979
7
1980
8
1981
9
1982
10
1983
11
1984
12
1985
13
1986
14
1987
15
1988
16
1989
17
1990
18
1991
19
1992
20
1993
21
1994
22
1995
23
1996
24
1997
25
1998
26
1999
27
2000
28
2001
2183.00
1463.79
1932.00
1354.60
1749.00
1187.88
18
1395.36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原因及对策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原因及对策2012年以来,居民收入总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较前一时期有所提高。
2002年到2011年,我国居民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从47.8%下降到40.2%,2016年提高到了44.5%。
2017年和2018年,虽然重新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可以看作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实现了基本同步后的小波动。
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比201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9917元,年均实际增速6.2%快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更加趋于均衡.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1.城镇化1984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23.01%, 而2017年则达到了65.1%, 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也跃升到全球经济前列。
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居民无疑享受到了较大好处, 收入水平大幅增加, 城镇化的过程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很多城镇居民有稳定的且提供“五险一金”的工作, 虽然农村居民也会因为城镇化率的提高而获得更多的劳动机会, 但是城市居民和城镇居民本身素质高低以及企业工资待遇差别, 都使得城市居民月工资收入水平要高于农村居民, 而农村居民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很多农村居民工资中并没有“五险一金”。
2.经济发展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不同行业发展繁荣期不一致, 而户籍制度、技术进步等因素都使得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增速不同, 最终反映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
虽然经济发展使得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明显的增长, 但两者之间增速却不一致, 这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
“倒U假说”理论思想是说明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一个要求,但结果就是居民收入差距会逐渐扩大。
按照一般的理解是说, 随着经济发展会带来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发映在城乡收入上就是收入的不均衡发展。
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由于经济政策、要素禀赋差异、人口红利等差异, 以及各资源要素在经济不同阶段报酬率不同, 都使得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明显差异, 而这种差异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更为明显。
公考培训作业-第12天暑假作业答案及解析

第12天—资料分析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2012~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3%,远高于世界同期2.4%(世界银行数据)的平均水平。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约为26%。
2015年被称为新常态元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为15.5%,比2012年高4个百分点。
2015年GDP相当于美国的63.4%,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我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
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34.16万亿元,2013~2015年均增长8.1%,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012年的45.5%提高到2015年的50.5%,连续三年保持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的地位,2015年,我国服务业投资额为31.19万亿元,2012~2015年均增长15.9%。
网络消费增长强劲,2014年、2015年全年网上零售额分别为2.79万亿元、3.88万亿元,增长49.7%和39.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和10.8%。
网络服务高速增长。
2013~2015年,规模以上服务企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7.1%,32.6%和25.0%,远高于同期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5%的增速。
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
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4万亿元,增长59.4%;其中,自营电商交易额为8.7万亿元,增长65.9%。
现代金融服务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3~2015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年均增长72.2%。
金融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明显加强。
2014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2.1万亿元,占企业新增贷款41.9%,2015年末,主要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03万亿元,增长11.4%。
1.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为()。
**% B.4%**% D.10.5%2.按年均增长率为8.1%计算,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