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物的特殊用法

合集下载

口服给药操作流程

口服给药操作流程

口服给药操作流程口服给药是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一般用于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以及不需要立即发挥治疗效果的情况下。

下面是口服给药的详细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首先,护士或医生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以及辅助工具,包括药品、治疗卡、药杯、开水等。

确保药品的有效期和有效性,仔细检查药品的包装,确认是否已经过期或者损坏。

2.患者沟通在给药前,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口服给药的目的、药物治疗效果、用法用量等信息,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患者准备患者需要保持合适的坐姿或卧姿,便于药物的顺利进入胃肠道。

如果患者有特殊情况,如低血压、心衰等,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调整姿势以保证安全。

4.确认身份医护人员需要确认患者的身份,并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住院号等。

5.口服给药操作(1)医护人员需要先洗手并戴上手套,以保证操作的无菌。

(2)打开药瓶之前,医护人员需要正确识别药品,并仔细核对医嘱与药品是否一致。

(3)使用干净的药杯将所需剂量的药物取出,避免手接触药物。

(4)使用清水或温开水将药物溶解或稀释后,让患者进食。

药物溶解或稀释的时间和条件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使用要求来确定。

(5)给药时,告诉患者如何正确服药,并提醒患者忌口、饮水等事项,以防药物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

(6)注意观察患者的吞咽情况,并提醒患者避免吞咽不畅或窒息的情况。

6.监测在给药后,医护人员需要留意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如呕吐、腹泻、过敏反应等。

并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调整用药的剂量或频率。

7.记录医护人员需要在治疗卡或患者的病历中记录给药的时间、剂量、途径、药物名称等详细信息,以便于随时查阅和监测。

8.整理清洁给药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要将相关的药品、器械整理干净,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结:口服给药是一种安全且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性。

同时,患者也需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留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8类口服药服用注意事项1

8类口服药服用注意事项1

口服药物注意事项关键词:口服药注意事项8类口服药服用注意事项口服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药物吸收后,在全身发挥治疗作用。

口服吃药似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往往最简单的事也容易被忽略某些细节,口服药也是如此,不妨看一下专家都有哪些服药提醒吧。

1、普通片剂胶囊一定用水送服有的人为了图省事,把药片或胶囊放在口里,不用水送服,而是用力一咽了事。

其实,这种服药方法不可取。

正确的方法是,服药前先用水漱漱口或喝些温开水,以湿润咽喉,然后将药片或胶囊放在舌的后部,喝一口水咽下,再喝足量的温水(一般100~200ml为宜)。

服用口服药后如不饮足量的水,可导致药效降低或造成食管损伤或肾损伤(如磺胺类药等)。

2、药片较大可打碎服如果普通药片较大不宜咽下时,可将药片打碎(或放入口中咬碎),再用温水送服,然后喝足量的水。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肠溶片、控释片、缓释片,则必须整片吞服,不能打碎。

3、肠溶、缓释、控释片(或胶囊)站立服肠溶片(或胶囊)是通过胃在肠道中溶解,释放出药物被肠壁吸收,其目的是避免药物在胃液中被胃酸或胃酶破坏,或避免药物刺激胃引起不良反应。

而缓释、控释片(或胶囊)是在胃或肠道中缓慢释放药物,以维持较持久的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因此,该类制剂必须整服,否则达不到应有疗效。

吞服药片(或丸、胶囊),最理想的姿势是站立,可防止固体药物停留在食管上剌激管壁,并促进药物到达胃肠,加速吸收和起效。

4、咀嚼片必须嚼咀嚼片,指在口中嚼碎后咽下的片剂,可加速药物的溶出,提高疗效。

此种剂型较适合儿童及吞咽困难的患者。

5、泡腾片温水泡泡腾片,是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

它遇水后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片剂迅速崩解,故需用适量温水溶解后服用(如维生素C泡腾片)。

6、颗粒剂(冲剂)、浸膏剂、流浸膏剂先冲化如板蓝根冲剂、颠茄浸膏、甘草流浸膏等,用前需用开水冲开溶化或稀释后服用,随后再喝足量水。

7、液体口腔不残留溶液剂、合剂、混悬剂、糖浆剂等液体剂型的药,一般可直接服用。

口服给药法及吸入法

口服给药法及吸入法

口服给药法及吸入法1. 口服给药法口服给药法是指药物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消化道,经过胃肠道吸收起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法是最常见和最方便的给药途径之一,适用于大多数药物。

1.1 口服给药的优点•方便易行,不需要任何设备即可进行给药;•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可以经过肠道作用延缓药效;•口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通常相对较平缓;•剂量容易调节。

1.2 口服给药的缺点•药物在胃肠道经过几道关卡,可能发生解离、吸收率不高;•部分药物容易受到胃酸的破坏,降低药效;•对于药物本身生物利用度较低的,口服吸收可能会更差。

1.3 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正确用药方法;•部分药物需要在空腹或饭后服用,应按照要求进行;•遇到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部分药物会与食物或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应避免同服;•口服给药后,一般应保持安静,避免药物被垂直引流至食管和口腔。

2. 吸入法吸入法是将药物通过呼吸道直接送达至肺部,通过肺部的吸收起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

吸入法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2.1 吸入法的优点•药物直接送达至肺部,作用更迅速,效果更直接;•吸入药物不通过胃肠道吸收,避免胃酸破坏和肠道代谢,提高药效;•药物浓度较高,副作用较小。

2.2 吸入法的缺点•需要特殊设备和配件,较为复杂;•部分患者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药物浪费或效果不佳;•部分药物可能对呼吸道造成刺激或损伤。

2.3 吸入法的注意事项•使用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正确使用方法;•对于需要使用吸入器等特殊设备的药物,应按照说明正确操作;•吸入药物时保持正常呼吸,不要过度用力;•使用后应清洗和消毒吸入器等设备。

总结口服给药法和吸入法是常见的给药方式,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疾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方便易行,适用于大多数药物的给药需求;而吸入法则可以将药物快速地送达至肺部,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尤为有效。

同时,在使用这两种给药方式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的发生。

口服药用法用量的书写

口服药用法用量的书写

口服药用法用量的书写
口服药用法用量的书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达到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口服药用法用量的书写规范:
1. 药品名称:应使用药品的通用名或商品名,确保名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剂量:应明确标注每次用药的剂量,包括单位和数量。

例如,每次服用 50 毫克。

3. 用药频率:应明确标注每天用药的次数,例如每天 2 次或每天 3 次。

4. 用药时间:应标注每次用药的具体时间,例如饭前、饭后、睡前等。

5. 疗程:应标注用药的疗程,即需要连续用药的时间。

6. 注意事项:应标注用药的注意事项,例如是否需要空腹服用、是否可以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等。

7. 禁忌症:应标注用药的禁忌症,即哪些人群不适合使用该药物。

8. 不良反应:应标注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

9. 储存条件:应标注药物的储存条件,例如避光、防潮等。

在书写口服药用法用量时,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语言和专业术语,以便患者能够理解和正确使用药物。

同时,应确保书写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歧义或错误。

口服给药的健康教育

口服给药的健康教育

口服给药的健康教育
《口服给药的健康教育》
口服给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口腔将药物送入体内来治疗疾病或缓解症状。

这种给药方式简便、易行,但也需要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患者在口服给药前应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

在服药过程中,应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准确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其次,口服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时定量的服用。

患者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服用药物,避免忘记或重复服用,同时注意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禁忌。

另外,口服药物在服用时应遵循一定的服用原则。

患者应选择清水冲服,避免与奶类或浓果汁一同服用药物。

同时,服药前后应保持口腔清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效果。

最后,口服药物在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吞咽困难或胃肠道问题的患者中需格外小心。

在这些人群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

总之,口服给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剂师,获得专业指导和帮助。

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

发药
(2)核对床号、姓名、药名、 • 剂量、浓度、给药方法、 时间、批号,即再次三查 • 八对。 应称呼患者全名或让患者 自己说出姓名 同一患者的药物应一次取 离药盘;不同患者的药物, 不可同时取离药车,以免 发生差错 • 若患者不在病室或因故暂 不能服药,应将药物带回, 适时再发或交班
发药
(3)药杯放回时再查对 一次 (4)发药完毕,回治疗 室将药盘放回原处 (5)洗手,必要时做记 录 • 确保药物准确无误
口服给药法
• 口服给药是临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具有 方便、经济、安全的特点。药物口服后经 胃肠道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 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
用物准备

药盘、药杯、研钵、口服药单、 发药车、药袋
发药
• 操作步骤 • (1)洗手,携带服药单, • 送药至患者床前 • 注意事项 按规定时间发药,确 保药物有效浓度。 发药前评估患者,若 遇特殊检查或术前禁 食者暂不发药; • 需碾碎的药物和鼻饲 患者的药物放在研钵 中碾碎,碾碎之前必 须核对准确
口服给药法
内二 蓝政未
给药原则:给药原则是一切用药的准则, 在执行医疗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 一、遵医嘱给药 •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八对、五准确” 三查: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需进行查对。 八对:即查对床号、姓名、药名、药物浓度、剂 量、用法、用药时间、药物批号 五准确:即将准确的药物,按准确的剂量,用准 确的方法,在准确的时间内给予准确的患者。Fra bibliotek给药原则
qd
每日 qn 一次
每日 prn 两次 每日 qh 三次
每晚一 次
必要时 (长期) 每小时 一次
• 三、给药前了解患者 bid 病情及所用的药物。 • 四、安全正确给药, tid 选择准确合适的用药 方法、次数和时间 医院常用外文缩写: q6h

口服液 服用方法

口服液 服用方法

口服液服用方法口服液是一种药物剂型,常用于内服治疗。

它由药物溶液、悬浮液或混悬液组成,通过口腔进入消化系统。

相比于其他剂型如片剂或胶囊,口服液因为其易于吞咽和吸收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应用。

但是,正确的服用口服液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口服液的服用方法。

首先,要在用药前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或医生的指导。

说明书详细说明了药物的成分、用途、用法用量等信息。

确保自己对药物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或老年人,应特别注意。

其次,在服用口服液之前,要清洁双手,以防止细菌污染。

可以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者用洗手液清洁双手。

接下来,打开药瓶或单剂包装,将所需剂量的口服液倒入量杯或勺子中。

量杯或勺子要干净,以免污染口服液。

如有需要,可以使用药瓶附带的滴管将口服液滴入量杯中。

然后,将量杯或勺子中的口服液放在嘴巴中。

如果使用量杯,可以将杯子放在嘴唇上,慢慢倒入口中。

如果使用勺子,可以将勺子移到舌头下方,让液体缓慢流入口中。

不要用力咽下,以免呛到。

对于儿童或老年人,可以使用专门的口服液吸管,方便吞咽。

在服用口服液后,要保持嘴闭,轻轻咀嚼几次,使口服液充分混合唾液。

这有助于药物更好地吸收。

在服用口服液后,不要立即饮水,以免稀释药物。

一般情况下,建议等待30分钟到1小时后才可以饮水。

如果需要饮水,请遵循医生的具体建议。

另外,一定要按照医生或说明书上注明的剂量来服用口服液。

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

如果有疑问或无法理解药物剂量,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最后,记得按时服用口服液。

有些药物可能需要分次服用,比如每天早晚各一次。

建议使用闹钟或提醒工具来提醒自己服药时间,以确保按时服用口服液。

总之,正确的口服液服用方法非常重要。

在用药前要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认真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接着,要清洁双手,使用干净的量杯或勺子取药。

将口服液缓慢地放入口中,不要用力咽下。

咀嚼几次,让口服液与唾液充分混合。

如何规范口服药使用

如何规范口服药使用

如何规范口服药使用1. 介绍口服药是指通过口腔将药物送入消化道,从而实现药物吸收的途径。

正确规范的口服药使用可以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规范口服药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正确、有效地使用口服药。

2. 规范用药时间口服药通常有明确的用药时间要求,例如餐前、餐后、空腹等。

根据药物的特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非常重要。

通常,一些药物需要在餐前或餐后一定时间内使用,以避免与食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因此,应细心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用药时间要求,并尽量按照要求正确用药。

3. 遵循用药剂量用药剂量是指每次用药的药物的具体用量。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用药剂量,合理的用药剂量可以保证药效,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口服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或药物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来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4. 注意用药时间间隔在一天内,不同药物之间需要遵守一定的时间间隔。

这是因为有些药物会相互影响药效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多种口服药时,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用药时间间隔,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 注意用药顺序在使用多种口服药物时,正确的用药顺序也非常重要。

有些药物需要先服用,有些则需要在其他药物服用后才能使用。

例如,胃药通常需要在餐后一段时间后使用,其他药物则需要在胃药使用后一段时间再服用。

因此,在使用多种口服药物时,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根据药物要求确定正确的用药顺序。

6. 合理保存药物正确保存口服药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药物应保存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远离潮湿和高温。

有些特定的药物需要存放在冰箱中,以保持药物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将药物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免误服。

因此,在使用口服药物时,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按照要求进行正确的保存。

7. 注意饮食禁忌一些药物有特定的饮食禁忌,即在使用药物期间需要避免或限制特定的饮食。

例如,某些药物需要在空腹时使用,而某些药物则需要在饱腹时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药时间
需早上或上午给药: 1、糖皮质激素; 2、抗高血压药 (高血压患者若是每天2次给 药,以早上7时和下午4时2次服药为宜;每 天服用1次的控释制剂多在早上7时给药) 3、抗抑郁药 4、 驱虫药 5、利尿药
给药时间
宜晚上使用的药物 1、他汀类调血脂药: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2、平喘药:哮喘患者晚上在睡前服用平喘药,如茶碱缓释片(舒弗 美),氨茶碱,沙丁胺醇等。 3、催眠药:起效快的,如水合氯醛,需临睡时服用;起效慢的,如 苯二氮卓类,需睡前半小时服用; 4、缓泻剂:治疗便秘的温和泻药如酚酞、液体石蜡等,服药后 8~10小时才见效,均需在睡前给药,次日早晨排便,符合人 体的生理习惯。 5、抗过敏药: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特非那定、赛庚定 等要服后易出现嗜睡、困乏的不良反应,睡前服安全并有助于 睡眠;
给药时间
人体的生理变化具有生物周期性,在生物钟 的控制调节下,人体的基础代謝、体温变化、 血糖含量和激素分泌等功能都具有节律性和 峰谷值,机体的昼夜节律改变了药物在体内 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致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血药浓度、代谢和排泄等也有昼夜节律性变 化,有些药物应按照药物的时辰药理学特性, 选择最佳的服药时间。
各类降糖药的用法
1.必须在饭前30分钟服用的药物——主要是 指磺脲类降糖药,包括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 格列喹酮(糖适平)。这类降糖药主要是通 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才能发挥作用, 故应在分钟内服用的药物—— 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 (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此类药物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其作用前提是必须有 葡萄糖存在,故仅在进餐时才能刺激胰岛β 细胞分泌,餐前半小时或餐后服用可能引起 低血糖,故应在餐前5~20分钟口服为好。
给药次数
给药次数是指每天服用药物的次数。给药次数的多少主要由2 个方面因素决定1)药物半衰的长短;(2)药物在体内消除的快慢。 合理正确的给药次数,可以使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较常见的是每天3次,即每8小时服用1次,大部份药是这种给药 次数;每天2次,即每12小时服用1次,如罗红霉素、复方磺胺 甲口恶唑、特非那丁等;每天1次,即每24小时服用1次,如阿 奇霉素、氨氯地平、辛伐他汀等; 有的药半衰期短,要求每天4次,即每6小时服用1次,如阿昔洛 韦。还有时因病情需要或必要时服,如阿司匹林片、硝酸甘油片 等。 口服给药一定要按照正确的给药次数和给药间隔时间给药,不 可随意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延长或缩短每次给药间隔时间,部 分患者就把每天3次给药的间隔时间理解成每天早、中、晚3餐 吃饭的间隔时间,这是不正确的。

口服给药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它是一种既 方便经济又较安全的给药方法。一般说来,只要病 情不重,患者的吸收功能好,药物在胃液或肠液中 性质稳定,以及慢性患者等,采用口服的方式。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 化有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 波动现象,选择最佳服药时间,达到最佳疗效并可 避免某些不良反应。因此,应根据口服给药的临床 用药目的、药物的剂型特点、药物的药理作用、药 物体内的过程,采用适当的药物、剂型、用量、用 法和给药时间,正确口服给药。
各类降糖药的用法
3.必须在饭后口服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 类,其主要是通过增强肌肉、脂肪等外周组 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起到降低血 糖的作用,因为双胍类对胃肠道有刺激,引 起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故应在饭后服 用。
各类降糖药的用法
4.必须与第一口饭同服,同时强调嚼服的药 物——如阿卡波糖(拜唐苹)、优利波糖 (倍欣),主要作用于小肠内竞争性抑制糖 苷水解酶,延迟和减少小肠内碳水化合物分 解为葡萄糖,延缓小肠内葡萄糖的吸收,使 餐后血糖水平下降。此药与第一口饭同时嚼 服效果最佳,如果在餐后或餐前服用,效果 就要大打折扣,起不到降糖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