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件(共43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件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件ppt

随堂练习
S+O2 点燃 SO2
32 32
64
1.下列关于S+O2 点燃 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1∶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 2H2↑+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D ) A.反应所需条件 B.生成物的状态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D.氧气可助燃
要配平。
4.书写步骤 (1)“写”出化学式:将_反__应__物_____的化学式写在左边,将_生__成__物__的 化学式写在右边,中间用短线连接。 (2)“配”平: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两边各 _元__素__原__子__的种类和数目都相等,然后将短线改为_等__号______。 (3)“标”明反应条件,生成气体或沉淀,要用规定的箭头标明。 (4)“查”: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二查是否配平,三查反应条件是否 标明,四查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
【思路分析】 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要符合客观事 实;②方程式要配平;③如果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气体物质要标注气体符号,如 果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气体,则不需要标注气体符号;如果有固体生成,则固体物 质要标注沉淀符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物质,则不需要标注沉淀符号。
随堂练习
分解反应
由__一__种__物质生成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物质 的化学反应。
意义

式子表示反__应__物_、生__成__物_和 反应条件。

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之间 的__质__量__比___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复习(共1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复习(共14张PPT)

(1)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质)
意义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量)
如: C + O2 =点=燃= CO2
(1)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
(质)
(2)表示每12份碳和32份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44份二氧化碳。(量)
练习: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微粒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32x6g
X=
=0.6g
316
(4)列比例式并求解;
答: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0.6g。(5)答语。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四种类型: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镁条燃烧是镁条与空气中的氧气反 应,生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镁。根据质量 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应 等于反应物镁条与氧气的质量之和。所 以,氧化镁的质量要比镁条的质量大。
二、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和、跟”,“→”表示“生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B
A、原子种类
B、分子个数
C、原子个数
D、原子质量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C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铁丝在氧气中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ppt课件

夯实基础·逐点练
2.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C ) A.S+O2=点==燃==SO2 B.2CO+O2=点==燃==2CO2 C.2H2+O2=点==燃==2H2O D.CH4+2O2=点==燃==CO2+2H2O
夯实基础·逐点练
3.关于化学方程式2CO+O2=点==燃==2CO2的读法或叙述正确 的是( C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两份一氧化碳与一份氧气反应后生成两份二氧化碳 C.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8∶32∶44
整合方法·提升练
8.【2018·宁夏】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2H2↑+O2↑,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③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④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⑤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
⑥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⑧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 : 1
A.①④⑤⑦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⑥⑧
D.③⑤⑥⑦⑧
5.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即2Mg+O2==点=燃== 2MgO。该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B )来自A.24: 32 : 40
B.48 : 32 : 80
C.2 : 1 : 2
D.24 : 32 : 56
整合方法·提升练
6.【2018·北海】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的理 解,正确的是( D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 C.每四份质量的磷和五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人教版九上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复习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九上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复习课件(共23张PPT)
根据C、D相对分子质量比,可得生成的C、D 物质质量比为18:88,
18:88=MC:8.8g, MC=1.8g 由质量守恒定律得B质量为: 8.8g+1.8g-2.6g=8g
烧碱(即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即氯化钠和水 的混合物)得到烧碱、氢气、氯气。 工业上需用40t烧碱,理论上需要电解多少 吨食盐?
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Yg,则X ﹦ Y。
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品,其主要成分 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 g柠 檬醛,使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 22 g二氧化碳和7.2 g水,则柠檬醛中 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5:2 。 柠檬醛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将25g甲物质、5g乙物质、10g丙物质混合加热
板书设计:
步骤
注意 事项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


化 学 方 程 式 计
应用
化 学 方 程 式

步骤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原则
含义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依据
内容 原因
(1)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 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9
0
10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表中m为1g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
C.只含钠元素
D.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PPT课件

)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试管内固体药品减少的
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D.水蒸发成水蒸气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
木材的燃烧
铁丝燃烧
蜡烛燃烧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难道物质从世上消失了吗?
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讨论质量 守恒定律 蜡烛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 时,各状 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态的物质 均要讨论 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以气体形 式逸出,所以蜡烛质量变小。
九年级化学上册· 人教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1节 质量守恒定律
想一想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铁丝燃烧后,质量会变 大,所以化学反应后质 量是变大的.
小明
木材燃烧完后,只剩下灰, 所以化学反应后质量是 变小的.
小林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发出黄光,生成浓浓的白烟。 气球先胀大后缩小
MnO2
KCl + O2
(2)Al + H2SO4
Al2(SO4 ) 3 + H2
(3)Fe3O4+ H2
高温
Fe + H2O
如 何 正 确 书 写 化 学 方 程 式
1、书 写 原 则 2、书 写 步 骤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 两边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写:左反右生中短线 配:配平
标: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无中生有) 等:把短线改成等号
课堂练习
1、请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KClO3
×
⑶在化学反应中,对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反 应前后的原子种类不一定相同。 ( × ) ⑷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复习与巩固(共3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复习与巩固(共32张PPT)

1.建立基本的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如形成守恒观念,可以更
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B)
A.每 1 个 C 原子和 1 个 O2 分子反应,生成 2 个 CO2 分子
B.32 g S 与 32 g O2 完全反应,生成 64 g SO2
C.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故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复习与巩固
知识回顾
理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①__等__于___反应后生成的 论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 学 方 程 式

依 据 : 质 量 守 恒
实质宏 微观 观化 化原原 原学 学子子 子反 反的的 的应 应⑥④ ⑤前 前______种数质后 后______类目量各 元______物 素___不不 不质 的变变 变的②质__种量__类总___和和不③变__质__量___不变
• (2)制得氧气中的氧元素占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 到0.1%)。
解:(1)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x。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15.8 g
x
33126=15.x8 g x=1.6 g
(2)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5.8 g×16548×100%=6.4 g 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6.4 g-1.6 g+6.4 g=11.2 g
• 赞同;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加热前后混合物的质量差即为生成氧气的 质量,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求出分解氯酸钾的质量,同样可 判断氯酸钾是否分解完全。
• 19.(2018·辽宁大连中考)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加入15.8 g高锰酸钾, 充分混合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共制得氧气6.4 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总复习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❶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验证
例1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
是(
)
【思路解析】 首先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反应,其次在设计有 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时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❷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化学式
例2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在冶炼金属钛时会发生
【思路解析】 先明确坐标曲线中横纵坐标代表的量,其次明确曲线的三 点——起点、拐点、终点,以及平台所代表的意义。结合由题干以及坐标 曲线获得的信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解答。
随堂练习
6.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测定长期放置的铁粉中铁单质的百分含量。他们 准确称量两份质量各为10.0 g的铁粉样品,分别进行如图操作:
【思路解析】 通过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到的信息有反应条件,反应 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反应 类型,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无法获得的信息有反应速率,反应过程中的能 量变化。
❷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6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NaOH+CuSO4===Cu(OH)2↓+NaSO4
考点二 化学方程式
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例5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2 2MgO”来表示。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 ②反应速率 ③反应物、生成物
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④反应的微观过程 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⑥
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原子。
(1)该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复习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复习课件


点燃
【例2】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
是 A.(甲C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每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 水分子D.1g甲烷和2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g二氧化碳和2g 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小结与复习
书写原则
质量守恒定律
意义

写 写

书 写

注骤
化学方程式
计标 算


2KClO3=M=n=O=2 2KCl+3O2↑ ∆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___质__量___ 总和,__等__于____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所含的_原__子___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没有改变,原子 的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种__类_也没有改变(原子 三不数变目),所以物质的总质量质在量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2)步骤
写、配、注、等
书写
通电
配平方法
写配 步
2 H2O——— 2H2+↑ O2↑ 最小公倍数法
骤注
点燃
C3H8+O52——— 4 H2O+ 3 CO2 定“1”法

8Al+Fe3O4——一--定-F条e件+A9l2O3 4
练 一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______2K__C_l_O_3_—__—M__nKO_2_C2_l+__O_2___3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击中考
1. (2019·镇江)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酸雨形成的原因 B. 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 C. 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氧气:
2. (2019·益阳)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
百变例题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Y和Z,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Y、Z全部都是有机物
B.X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Y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思路解析】 本质理解: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③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 改变。
A.NH3
B.NO
C.NO2
D.N2
❸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混合物成分
例3 现将10 g 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 g A完全反
应后生成 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4∶1
D.5∶1
【思路解析】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解答。
条件),该反应___不__是____(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反应中有 ___2___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7. “液态阳光”是指由阳光、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人工光合得到的绿色液 态燃料。其有望驱动未来能源世界。如图为模拟生成可再生燃料(C3H8O) 的微观装置模型。
(1)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C___(填标号)。
百变三:反应中有未知组成的物质
3.我国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
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22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百变四:微观反应与物质变化相结合 4.如图为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过程Ⅰ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C.过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D.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间隙
百变五:微观反应与化学式计算相结合
(2)乙同学把10.0 g铁粉样品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 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10.8 g,计算该样品中铁单质的百分含 量。(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Cu+FeSO4
Δm
56
64
64-56
x
10.8 g-10.0 g
x=5.6 g
B.a=15
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Z为化合物
随堂练习
3.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
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8∶1
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丁一定是化合物
❹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处理密闭容器数据 例4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
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丁
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
A.待测值为0.6 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考点二 化学方程式
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例5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2 2MgO”来表示。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 ②反应速率 ③反应物、生成物
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④反应的微观过程 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⑥
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分析步骤: ①根据反应前后各种类小球数目相同,可知反应已配平; ②根据反应前后无相同的X、Y、Z小球组合,可知反应物无剩余且无不参 与反应的物质; ③根据小球组合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并标出各组合的个数; ④综合③中分析结果,以及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
百变一:反应未配平 1.饮用含甲醇的酒,可造成失明,甚至中毒死亡。下图是甲醇燃烧的微 观示意图(未配平)。下列有关说法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
【思路解析】 先明确坐标曲线中横纵坐标代表的量,其次明确曲线的三 点——起点、拐点、终点,以及平台所代表的意义。结合由题干以及坐标 曲线获得的信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解答。
随堂练习
6.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测定长期放置的铁粉中铁单质的百分含量。他们 准确称量两份质量各为10.0 g的铁粉样品,分别进行如图操作:
(1)反应微观模型中,共有___5___种元素。
(2)该反应过程中: ①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___没__有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②对H2O起吸附催化作用的物质是__M__o_2_C__(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__O_+__H__2_O=_M1=_2o=_02C=_℃、_=_C=A_=Ou_=2_+__H__2__(须注明反应
5.某有机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图甲是该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
饼状图,图乙是该物质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元素A、B、C分别表示氢、碳、氧
B.该有机物化学式表示为CH4O C.乙中的生成物是两种氧化物
D.乙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OH+3O2
2CO2+4H2O
百变六:微观反应示意图模型化 6.(2019·日照)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Au)原子 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 ℃下发生反应,为氢 能经济的推广以及氢气纯化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TiO2+2Cl2+2C===TiCl4+2X,其中X的化学式
是(
)
A.CO2
B.ClO2
C.TiO
D.CO
【思路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求
得X的化学式。
随堂练习
1.铜与稀硝酸反应可产生一种气体X,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
(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是( )
【思路解析】 通过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到的信息有反应条件,反应 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反应 类型,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无法获得的信息有反应速率,反应过程中的能 量变化。
❷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6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NaOH+CuSO4===Cu(OH)2↓+NaSO4
A.煤
B.石油
C.风能
(2)该装置可将___电__能__和__光__能____(填能源名称)转化为化学能。
(3)电化学催化剂对__C_O__2__(填化学式)起吸附催化作用。 (4)反应微观模型中,除催化剂外,共有___3___种原子没有变化。
催化剂
(5)写出该装置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6__C_O__2+__8__H_2_O_通=__=电_=_、=_光=_=_ == 2_C_3_H_8_O__+__9_O__2_。
考点三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例7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
【思路解析】 判断化学方程式的类型,需要结合反应类型的定义从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组成进行分析。
随堂练习
5.下列关于反应类型和物质类别的判断不完全正确的是( )
考点四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8 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出MgCl2、KCl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为了测定其中 KCl的质量分数,现进行如下测定:取混合物样品19 g,向其中加入100 g 水,完全溶解后,滴加K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KOH溶液的质量关 系如图所示。
(1)如图甲同学记录天平砝码和游码的数据为54.0 g。将气球中的10.0 g 铁粉样品加入盛有过量的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反应停止后,天平是否平衡 (不考虑空气浮力)___是____(填“是”或“否”);要想获取实验的相关 数据,后面必需的操作是__A__D___(假设气球不破裂且能恢复原状)。 A.打开弹簧夹a放出气体 B.取下砝码 C.向右拨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D.向左拨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随堂练习
2.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 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 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 A.HCl和CO B.HCl、H2和CO2 C.CH4和H2 D.CO和CO2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总复习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❶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验证
例1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
是(
)
【思路解析】 首先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反应,其次在设计有 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时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