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

合集下载

云南茶区分布

云南茶区分布

云南茶区分布1.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地州19个县市,红茶产量占全省的79%,是滇红的主要产区.2.滇南茶区:含思茅、西双版纳、红河、文山四个地州的22个县市,为滇红与普洱茶之产地.3.滇中茶区:包括昆明、大理、楚雄、玉溪四个地州的28个县市,为大、中、小叶种混交过渡地区,主产绿茶和各种名茶,昆明十里香茶是历史名茶,大理是云南沱茶的主产区.4.滇东北茶区:包括昭通、曲靖二地、市11个县,为中、小叶种种植区,主产绿茶。

5.滇西北地区:包括丽江、怒江、迪庆三个地州,为小叶种种植地区,主产绿茶、产量微。

云南有丰富的茶树品种和优良的云南乔木类大叶种茶叶资源,茶叶种类多,有滇红;绿茶;普洱茶;紧压茶;花茶等五个大类共一百多个花色品种。

晒青茶历史最悠久,可追朔到唐代以前。

历史上的名茶就有普洱茶、十里香茶、感通茶、萝峰茶、太平茶和宝洪茶。

全省有120多个产茶县,产量居全国之首。

云南古茶树简介国内外茶学界把茶树分为三种类型,即野生性、过渡型(也称进化型)、栽培型。

全国著名茶叶专家王镇恒教授在澜沧曾介绍说,野生茶树和过渡型茶树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1树形:野生为乔木型,较原始;栽培为灌木型。

2干枝:野生为单株形,单株分枝少,立地树干较高;栽培立地树干较矮,分枝多。

3叶片:野生性的叶片大而平滑,叶尖长。

栽培型的叶片凸起平分而呈波浪状;4结构:野生的叶片内部结构,栅栏组织只有一层,进化型的可能出现两层;5花果:野生性的开花少,果厚,花冠大。

栽培性的开花较多,花冠小,果汁薄;6化学成分:野生茶树的简单儿茶素含量比例高,不能饮用。

栽培型大茶树的简单儿茶素含量比例低,适于饮用。

1.野生形大茶树:巴达大茶树(勐海县);本山大茶树(凤庆县);澜沧大茶树(勐海县);勐宋大茶树(勐海县);苏湖大茶树(勐海县);镇安老茶(龙陵县);涩茶(马关县);广南野茶(广南县);此外尚有镇沅县振泰大茶树;该县九甲和平乡曾发现有数千亩野生茶树群落,以龙潭大茶树为林中之最。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二)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二)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二)上期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茶山,这期我们将继续为您介绍普洱茶山。

普洱市综述普洱市是因普洱茶而更名的城市(原名思茅)。

事实上,作为云南第一大市的普洱,无论从历史,还是现有的普洱古树资源来看,都和普洱茶有着不解之缘。

普洱市境内古树茶面积达83187公顷,约合124万亩。

其中野生茶树居群786 33公顷,是普洱茶产区中最大的;古茶山12123公顷(200 6年普查数据)。

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远祖),到镇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王,再到邦葳的过渡型茶树王,还有树高最高(27米)的孟连勐马镇腊福野茶。

普洱市拥有最为多样的珍稀普洱古树资源。

从最大的无量山野生茶树居群(16534公顷,分布于景东县锦屏镇至镇远县勐大镇),到最大的栽培古茶山景谷文山古茶山(1112公顷),再到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

普洱市也拥有极为丰富的野生茶居群和古茶园资源。

普洱市是云南最大的市,占地面积45385平方公里,辖九县一区。

我们将按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分为三个大的地区来分别叙述:分别是位于东南的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片区;位于中北部的景东、镇沅、景谷片区;和西南部的澜沧、孟连、西盟片区。

普洱市的古茶山资源极为丰富,介绍中我们仍然选用以大函小的方式,如果您听说的茶山没有在大的分类中出现,那应该会在大茶山的产地一栏中找到踪影。

另外这里所说的古茶树标注的下限为树龄100年,有些产地没有被收录,可能是由于树龄的缘故。

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国庆古茶山须立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气温16.9-18℃。

年降水量1323-1435mm。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茶山历史: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

主要产地:菜园、班中、碧胜、勇溪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643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

云南省11个州市古茶山茶树群落分布

云南省11个州市古茶山茶树群落分布

云南省11个州市古茶山茶树群落分布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

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在澜沧江流域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经历了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或成片分布,或单株散生。

整个云南还存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27万亩以上。

普洱茶古茶山名录如下:西双版纳古茶山勐腊县攸乐古茶山勐腊县倚邦古茶山勐腊县莽枝古茶山勐腊县革登古茶山勐腊县蛮砖古茶山勐腊县易武古茶山勐海县布朗古茶山勐海县巴达古茶山勐海县勐宋古茶山勐海县贺开古茶山勐海县南糯古茶山勐海县帕沙古茶山勐海县南峤古茶山勐海县曼糯古茶山景洪市小勐宋古茶山西双版纳其他古茶山普洱市古茶山景东县老仓福德古茶山景东县金鼎古茶山景东县漫湾古茶山景东县御笔古茶山景东县哀牢山西坡古茶山镇沅县振太古茶山镇沅县老乌山古茶山镇沅县田坝古茶山镇沅县勐大古茶山镇沅县马邓古茶山景谷县文山古茶山景谷县秧塔古茶山景谷县南板黄草坝古茶山景谷县联合龙塘古茶山景谷县团结古茶山墨江县须立贡茶古茶山墨江县龙坝古茶山墨江县通关古茶山墨江县坝溜古茶山墨江县迷帝古茶山墨江县景星豪门古茶山宁洱县困鹿山古茶山江城县国庆古茶山澜沧县景迈古茶山澜沧县邦崴古茶山澜沧县文东古茶山普洱市其他古茶山临沧市古茶山双江县勐库大雪山双江县冰岛古茶山双江县坝糯古茶山双江县懂过古茶山双江县勐库十八寨凤庆县古墨村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团结村大尖山古茶树群凤庆县鲁史镇羊头山古茶树群落凤庆县鲁史镇古平村古茶树群凤庆县鲁史镇沿河村古茶树群落凤庆县鲁史镇龙竹山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小湾镇香竹箐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小湾梅竹古茶树群落凤庆县洛党四十八道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洛党琼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大寺大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大寺岔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大寺平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三岔河柏木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凤庆万明山古茶树群落凤庆县雪山镇黄竹林箐古茶树群落凤庆县新华牛尖山古茶树群落凤庆县腰街星源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勐佑阿里侯山古茶树群落永德县曼来古茶园永德县放牛场古茶园永德县忙肺古茶园永德县团树团山古茶园永德县玉华古茶园永德县平掌古茶园永德县小帮贵古茶园永德县鸣凤山古茶园永德县梅子箐古茶园永德县木瓜寨古茶园永德县底卡古茶园永德县武家寨古茶园永德县德党镇棠梨山云县幸福镇大宗山云县爱华镇黄竹林箐古茶树群落云县大丙山古茶树群云县涌宝镇古茶树群落云县茶房乡古茶树群落云县大朝山古茶树群落耿马县芒洪山古茶树群耿马县大青山古茶树群落镇康县大山古茶树群镇康县马鞍山古茶园临翔区南美古茶园临翔区昔归古茶园临翔区邦东古茶园临翔区大石古茶园临翔区马台茶区沧源县单甲大黑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保山市古茶山昌宁县黄家寨古茶园昌宁县石佛山古茶树群昌宁县茶山河村保家洼子古茶树群昌宁县沿江羊圈坡野生古茶树群昌宁县联席芭蕉林野生古茶树群昌宁县联席破石头栽培型古茶树昌宁县杨柳茶山昌宁县德昂寨古茶园昌宁县五峰山隆阳区阿贯山古茶园隆阳区道人山古茶园施甸县摆马村古茶园龙陵县镇安古茶园腾冲县坝外古茶园腾冲县上营文家塘古茶园腾冲县高黎贡山古茶树群保山市其他古茶山玉溪市古茶山元江县南溪原始森林新平县者竜乡哀牢山古茶树红河州古茶山绿春县骑马坝乡玛玉村古茶园绿春县牛孔乡古茶园元阳县胜村乡东观音山屏边县大围山古茶山红河县古茶山金平县金河镇哈尼田村古茶园文山州古茶山麻粟坡县金厂乡古茶园广南县九龙山古茶树群广南县羊窝大山古茶树群马关县古林箐乡古茶园楚雄州古茶山永平县古茶山南华县古茶山双柏县古茶山曲靖市古茶山师宗县大厂乡古茶园富源县富源县古茶园德宏州古茶山路西市勐嘎镇古茶园梁河县大厂乡古茶园瑞丽市弄岛乡茶园潞西市香菜塘村茶园潞西市三台山茶园潞西市江东乡茶园盈江县勐弄乡古茶园昭通市古茶山盐津县老林茶山镇雄县古茶山。

茶叶产地介绍-各大名茶山简介与口感特点

茶叶产地介绍-各大名茶山简介与口感特点

●老曼峨古茶山的介绍和老曼峨普洱茶的口感特点老曼峨古树普洱茶的特点:条形肥壮厚实、紧结显毫、汤色剔透明亮、滋味浓烈厚实、久泡有余香,耐冲泡,入口苦味重一些,但化得很快,回甘很好,茶品独特的滋味独具绵长和清爽.●巴达古茶山简介及巴达山普洱茶的品质特点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西部。

巴达古茶山的普洱茶特点: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

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

, l.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第三泡以后渐显柔顺细滑感.舌面收敛后出现凉感.●曼撒古茶山资料介绍和它的普洱茶口感曼撒古茶山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

曼撒古茶山普洱茶的特点与口感: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近年因过度采摘与季节因素,汤质较薄。

●无量山古茶山简介和无量山普洱茶特色无量山的位置: 无量山位于横断山脉南段,处云南“滇西纵谷区”中部,山高谷深,气候温湿.位于景东县西部,北纬23°57’——24°44’,东经10°22’——101°04’之间。

西北起于南涧县,向西南延伸至镇沅、景谷等地,西至澜沧江,东至川河,景东县境内面积2581平方千米。

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

山体支脉向东西两翼扩展而呈扇形,地质结构有石灰岩、砂岩、页岩、低谷、平坝和丘陵。

生长针叶、阔叶及混交林,除思茅松分布较广外,还生长着稀有珍贵林木。

无量山普洱茶的特色: 山高则温低,芽叶生长通常较慢,光合作用充足。

无量山茶得天独厚,垄断了天时地利的优越自然条件,因此用无量山茶叶原料生产的茶,内蕴独特香气。

生茶清香,生津止渴;熟茶醇厚,韵明香高。

古云“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三)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三)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三)这一期我们将为您介绍云南省除西双版纳和普洱以外的其余茶山。

临沧古树茶分布临沧市是云南省第一产茶大县,传统上以滇红和绿茶(滇青)为主,鲁史古镇演绎了茶马古道上的传奇,而凤庆(顺宁)茶厂创制的滇红也为云南茶赢得了历史的辉煌。

其实,临沧也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普洱古树资源,凤庆小湾镇香竹箐的3 200年古茶树王便是古代先民种茶的明证。

而散落在各地大量的古茶园和野生古树茶群落,对普洱茶迷来说更是资源丰富的宝库。

虽然以丙岛(冰岛),昔归为代表的古树茶已经崭露头角,风头甚至压过版纳那些历史悠久的名山普洱,但我们应该看到,临沧的古树资源远不止于此。

在永德、云县、双江等地的大山深处,依然有很多待发掘的古树资源。

相比较于版纳和普洱市的普洱茶资源,临沧境内的古茶山的详细资料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备,这里做以概况性的介绍,并把一些古茶山的名录附于后面,以备大家参考。

临沧市因临澜沧江而得名。

境内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

临沧是著名的下关茶厂沱茶原料的最重要的供应地,也为昆明茶厂、勐海茶厂提供大量的优质茶叶。

很多名茶的背后都有临沧料的影子,临沧茶是不折不扣的幕后英雄。

临沧下辖1区7县,各区县均有大片的古树资源,按茶叶产量排名,依此为:凤庆、云县、永德、双江、耿马、临翔区、沧源、镇康(按2009年产量)。

以下简述各地的情况。

凤庆—位于临沧北部境内古茶树资源5.6万亩,凤庆县的凤山、勐佑、大寺、三岔河、雪山等地均有上千亩的栽培古茶园,诗礼乡古黑村也有古茶树。

凤庆香竹箐大茶树,位于小湾镇华峰村,树龄高达320 0年,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树龄最长、树干最粗的人工栽培大茶树。

作为云南产茶第一大县,几乎全县皆适宜种茶。

历史悠久,出产历史上著名的“太华茶”。

凤庆茶厂,曾经是我国红茶标准的制定者。

产生国家级良种:凤庆大叶种。

茶马古道重镇鲁史有数百年的历史,青龙桥更是茶马古道上的咽喉要道。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2016年第十一届云南茶博会古树名山推介易武古茶山易武古茶山地处今勐腊县易武乡境内,包括历史上的慢撒茶山,面积达750平方公里,在六大古茶山茶叶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半。

清乾隆初期实行移民殖边,云南石屏等地汉族和其他民族不断移居易武及慢撒等地,开辟开荒种茶和创办茶庄,茶号,设立茶坊制茶,易武茶业从此崛起,成为六大古茶山的后起之秀。

道光年后易武茶号、商号大增,至咸丰时六大古茶山的茶叶加工和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

茶叶主销东南亚和香港等地。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年代,易武成为镇越县的县城,便成为六大古茶山贸易中心,成为六大古茶山之名山,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

至今易武茶山尚有9.8万余亩,其中古茶园7.8万亩。

现在最热的当数薄荷塘茶王,知名企业有易聘号老茶行等。

冰岛古茶山冰岛村委会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北部,东北与临翔区南美乡接壤,西面与耿马大兴乡相邻。

村委会距勐库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辖冰岛、地界、糯伍、坝歪、南迫5个自然村。

全村国土面积25.79平方公里,海拔在1400-2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400毫米,现有农户289户1101 人。

目前,冰岛村委会共有茶叶面积6300亩,可采摘面积2400多亩,百年以上古茶树5.7万株,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1.6万多株,百年以下茶树 3900亩。

冰岛自然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0.5公里,现有农户47户212人,茶地面积1600多亩,可采摘面积588亩, 2.4万株。

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4900多株;百年以下茶园804.2亩。

昌宁黄家寨古茶山漭水黄家寨古茶山地处昌宁县漭水镇境内,位于东经99?40′02",99?43′05",北纬24?52′38",24?57′42"之间,海拔跨度1780-2280米,坡度6-25度,山脉东西走向,植被主要以茶树为主,土壤以黄壤为主,共涉及联福、漭水、共裕、河尾4个村24个村民小组,古茶树分布面积959公顷,有古茶树29751株,其中基部径围50cm以上7492株。

十二大古茶山口感简介

十二大古茶山口感简介

十二大古茶山口感简介在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两岸,分布着十二座古茶山,江内、江外各有六座。

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有差别,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十二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也就各有所不同。

一、江内六大古茶山1、曼撒山(易武山):曼撒茶山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离易武街不到20公里,紧接着老挝边境。

这座茶山所产的大叶种茶,叶芽宽大、肥硕、结实,由于茶山相连,因此很难严格区分曼撒茶山与易武茶山,又由于历史上曼撒茶山属易武土司管辖,因此也有人认为,曼撒茶山实际上就是易武茶山。

主要品种为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兰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特别是一股山野气息比较明显。

易武正山在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著名茶点:麻黑、落水洞。

2、革登山:今属勐腊县象明乡的革登茶山,位于古六大茶山的东北部,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曼庄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是传说中孔明兴茶之地。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

革登茶山鼎盛时期赫赫有名的革登老寨、新发寨、牛滚塘,如今已经找不到茶树了,剩下的只有断碣残碑,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500亩古茶园。

本茶区代表茶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现在比较著名代表茶区有:茶房、秧林等村寨。

3、倚邦山: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腊”倚邦,即茶井的意思。

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

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很大,海拔最高的山神庙达到1950米,而最低处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海拔只有565米。

倚邦茶山的土壤与易武茶山的相近,这里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冬季雾多,有着茶树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和自然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倚邦茶山,在大叶种传统的种植园,间种着百亩小叶种古茶树,树龄均在三百至五百年,而这些小叶种古茶品质较高,成为该茶区普洱茶品质的代表。

云南普洱茶产地地图

云南普洱茶产地地图

云南普洱茶产地地图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即澜沧江北)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即现在通常说的“易武茶产地” ;江外(即澜沧江南)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下面来说说新六大茶山的具体位置。

1、南糯: 南糯茶山坐落于勐海县东北侧,屹立在流沙河东岸,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

2、南峤: 南峤茶山如今又被称为勐遮古茶山。

勐遮是勐海县境内最大的平坝。

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设十二版纳时,勐遮、景真和勐翁为一版纳,1927年这里设县,当时称五福县,三年后更名为南峤县,这也是南峤古茶山得名的原因。

1958 年11 月,南峤(已改名勐遮)县与勐海县合并,改设为勐遮区。

3、勐宋: 勐宋茶山位于勐海县东部,东与景洪市接壤,南接勐海格朗和乡,西南接勐海镇,北与勐阿镇交界。

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

4、景迈:景迈茶山位于澜沧拉祜(h U )族自治县县城东南70公里的惠民乡。

5、布朗: 布朗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八十公里处,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

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总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

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据说他们是制茶的始祖。

6、巴达:巴达茶山位于勐海城西58 公里。

古今六大茶山茶叶区别>>> 古六大茶山(江内六座):1 、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 、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 、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 、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

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 、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洱,其实正是一种特定地理区域才有的茶。

据2008年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2111—2008),普洱茶定义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这意味着要想称为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

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

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普洱茶四大产区(图中绿色区域)正是在这片少数民族聚居的神秘区域,被论证为茶的发源地。

可以说,目前全世界被称为“茶”的饮品,都是由云南传出去的。

而明清两代,正是普洱茶形成并走向辉煌的时代,大规模、有组织的种植栽培型茶树,也正是在这两朝完成的历史壮举。

如今,在澜沧江流域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经历了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或成片分布,或单株散生。

整个云南还存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27万亩以上。

易武茶山西双版纳版纳茶区综述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千亩(十二,傣语读为“西双”,“版纳”,意为“千亩”,即一个征收赋役的行政单位)。

整个西双版纳现有古茶园8.2万亩,分布于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多个村寨之中。

版纳茶区是普洱生产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区域之一。

辖2县1市,即勐海县、勐腊县、景洪市。

著名的“勐海茶厂”就诞生于勐海,而清代名重一时的“六大茶山”主要分布于勐腊县(只有其中的攸乐茶山位于景洪市)。

西双版纳古茶山分布(澜沧江以东6座,以西8座)上述的14大古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的勐海县占7个,以东的勐腊县占5个,景洪市有一个在江西,一个在江东。

古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数在200-500年之间。

易武古镇古六大茶山: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别为:易武(慢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

版纳境内的古六大茶山是清代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也是当时内地了解普洱茶的窗口。

关于六大茶山的具体所指,史籍记载略有出入,综合来说有易武(漫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

面积约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布于西双版纳的东部,澜沧江东岸。

茶山名:易武(慢撒)释名:“美女蛇居住之地”茶山地理: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等。

易武勐腊县城北方,距勐腊110公里。

年平均气温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

慢撒在易武之北,同归易武茶区。

古树产地:易武、慢潵、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树等。

茶山历史:易武早在千年之前就有古濮人种植茶树,明末清初之后,随着六大茶山声名鹊起,大量外地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

早期慢撒地区茶叶生产贸易量很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转至易武。

清末时一些普洱茶历史上著名的茶庄开始出现,如鸿庆号、同庆号、同兴号、安乐号、乾利贞号等等。

古树现状: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

清朝后期以来一直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

目前易武茶区保留有少量没有矮化的分散古树和大量矮化的古树茶园。

这些茶园自然环境相对较好,保证了茶的山场气韵。

不过因为易武茶成名早,古树存在过度采摘和养护不当的情况,近年来茶质有所下降。

加之市场上仿冒品较多,需仔细甄别。

茶质特色:易武茶汤水柔和顺滑,口感清甜,苦涩感较弱,回甘较好。

有“茶中皇后”的称号。

茶山名:倚邦释名:“有茶树、水井之地”茶山地理:勐腊县最北部,今属象明乡管辖,涵盖19个自然村,面积36 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较大,从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

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

古树产地: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麻栗树等。

茶山历史:倚邦茶区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一定量的五百年以上的古树。

尤其是清代曼松茶成为贡茶,令倚邦茶声名远播。

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至今仍然有很多追捧者。

古树现状:倚邦茶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混生。

在曼拱、倚邦、麻栗树等地还保留有小规模的古茶园,其中不乏中小叶种古树。

名声较大的曼松茶区,因为历经破坏,古树存量很小。

这也是曼松古树一茶难求的原因。

在零售市场出现的可能性为零。

茶质特色:倚邦古树茶因为有中小叶种原因,苦味很淡,涩比苦略显,回甘较快,香气独特,微有蜜韵。

其中曼松茶苦涩不显,汤质甜滑饱满,杯底留香幽长。

茶山名:蛮专,亦称“曼庄”释义:“大寨子”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东部与易武茶区接壤,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海拔1100米左右。

古树产地: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等茶山历史:曼专种茶历史悠久,清代时已有盛名,《本草拾遗》和《滇海虞衡志》都提到六大茶山“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

历史上茶园多但茶号少,清末民初时多卖给易武茶号加工,“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

古树现状:综合来说,蛮专茶区是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中古树资源保存最好的茶区。

不仅老树保留较多,生态环境保存的也较好,基本没有经过矮化。

但是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势头,比如为了增加产量,砍伐茶园的大树以增加光照,这会对茶质产生不好的影响。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厚滑,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回甘快而持久,苦涩较轻,喉韵深沉。

茶山名:革登释名:“很高之地”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莽枝与倚邦茶区之间。

海拔1300米左右。

古树产地:值蚌、新发茶区历史: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普洱府志》记载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但今已不存,也是破坏较为严重的古茶山之一。

古树现状:古茶园历经破坏,少部分存留在密林中,近年来被清理出来,大小叶种混生。

茶质特色:山韵明显,苦涩较弱,回甘较好,汤质顺滑。

茶山名:莽枝释名:“(诸葛亮)埋铜(莽)之地”茶山地理:革登茶山西南,与革登同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海拔1400米左右。

古树产地:秧林、红土坡、曼丫、江西湾、口夺等。

茶区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清初,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清雍正时期因为牛滚塘事件与土司发生矛盾,引发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从而带来六大茶山以至于整个普洱茶的繁荣时期。

古树现状:莽枝古茶山历经破坏,存留已经不多,而且存在为了增加光照来增加产量,破坏古茶林中大树的情况。

古树茶品质有明显下降。

茶质特色:与革登茶类似,茶气稍逊。

苦涩较弱,回甘较快,杯底香较好。

茶山名:攸乐释名: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诺乡,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气温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龙帕、司土老寨、么卓、巴飘等茶山历史:传说基诺人是诸葛亮军队的后裔,基诺山种茶的历史非常久远。

清代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著名的“可以兴”茶砖就是用攸乐茶制作的。

古树现状:古茶园多分布于1200米至1500米之间,面积约3000亩,几百年的古树存留很多。

因其交通便利,近年来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和易武相近而苦涩略重,回甘较好,山韵明显,水质略薄。

西双版纳巴达茶树王树龄约1700年后起八大茶山后起的八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茶山名:曼糯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

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

海拔1200-1300米。

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

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

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砍掉种粮食。

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

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郁。

茶山名:勐宋(勐海)释名:“山顶上的坝子”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

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

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

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

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

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

目前保留有300多亩。

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

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茶山名:南糯山释名:“(产)笋酱(之地)”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

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

年平均气温16-18度。

古树产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茶山历史: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种茶,虽系传说,但古濮人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树王即是历史的证明。

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民国时期这里是云南机器制茶的发祥地。

八十年代大规模开发茶园时对古树有一定的破坏。

古树现状:目前南糯山古茶园约12000亩,是版纳地区最为著名和面积最大的古茶山。

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以半坡老寨的茶最为出名。

由于代经历史变迁,南糯山古树,矮化老树,台地茶并存,古树茶品质有所下滑。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

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

茶山名:帕沙释名:“一座山,一条河”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树产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山历史:帕沙村唐宋时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种茶,目前仍保留相当数量古树。

古树现状: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园有2900亩左右,每个寨子都有一定数量的古树资源。

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存量很多,大树成片,基本未经矮化,保护较好。

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树茶较为出名。

茶质特色:帕沙古树苦涩明显,但可以化开,清甜亦显,生津明显,山野韵足。

贺开古树群茶山名:贺开释名:“最先看到太阳之地”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