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全面完成“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为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绩

“十一五”时期是云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的严重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确立了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采取节能减排、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森林云南”建设等重大举措,加大环境保护投入,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

务(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专栏1),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圆满完成。通过加强领导、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加大监管和督察、实施重大减排工程建设、认真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五年来全省累计完成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污染减排重点项目712个,累

计减排化学需氧量(COD)8.22万吨、二氧化硫(SO2)25.22万吨。经国家核定,2010年化学需氧量(COD)较2005年下降5.76%,完成减排目标任务的117.6%;二氧化硫(SO2)较2005年下降4.08%,完成减排目标任务的102.0%。

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滇池治理工程全面提速,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综合治理效果开始显现。阳宗海砷污染治理初见成效,水质恢复明显。洱海治理成果得到巩固提高,“洱海模式”得到国家肯定。总体上看,以九大高原湖泊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成果突出,治理成效日趋显著。金沙江国家考核出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环境质量标准,通过实施《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以及加大对南盘江的监管力度,流域重金属污染得到减轻。组织完成了全省县级以上224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和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开展了全省重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基础状况调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农村地区饮水质量、饮水条件和供水水量,饮水环境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意见》,发布了《丽江宣言》、《腾冲纲领》、建立了生物多样性联

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等组织,完成了滇西北、滇西南生物多样性物种种质资源调查,开展了9州(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各级执法部门加大了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执法力度,对种苗、种畜禽、水产苗种、花卉、药材、野生动物等市场销售、种子(苗)和种畜禽进出口贸易、越境运输等方面严格管理,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和严肃查处。加大了生物物种资源就地保护力度,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62个,总面积295.56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5%,初步形成了以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保护地为主要形式的保护体系,8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绝大多数典型生态系统在原生境中得到保护。

生态建设示范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开展。全省已有12个州(市)、70余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建设示范,已获得命名的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云南省生态乡镇”188个。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在我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补”、“以奖促治”试点109个项目,麒麟区、易门县、龙陵县、勐海县被列为国家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县,地方开展“以奖促治”项目182个,约200万人口直接从“以奖促治”政策受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积极成效,示范效应

逐渐显现。在滇池流域划定了畜禽集中养殖区、禁养区和限养区,关闭搬迁养殖户18124户,九湖流域完成沿湖494个村庄的治理规划,已实施184个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推行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的决定》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综合性政策、制度,促进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污染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环境影响评价与新型工业化结合。环境保护在优化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体现,为保障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遏制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环境保护部门严把环境准入关,从严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项目的建设,积极推进规划环评。对于符合产业政策、扩大内需的项目,创新服务方式,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环境问题严重的区域,实施了区域(州、市)限批、流域限批和企业限批,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合计建成69个污水处理项目,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0.5万吨,并对原有65万吨/日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深度处理改造。至2010年底,共计有67个县(市、区)建成了80座污水

处理厂,总计污水设计处理能力为274.95万吨/日,根据《云南城建统计年报(2010年)》初步统计结果,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1%,较2005年(40.47%)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糖厂全部完成化学需氧量(COD)减排设施。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38座,无害化处理能力11013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处理能力较“十五”末提高了99%。全省20万千瓦以上火电企业全部完成脱硫设施建设,并全面封堵或铅封火电机组脱硫系统旁路烟道,主要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设施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行。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日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十六个州(市)所在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由2005年的75%上升到2010年的94%。二氧化硫(SO2)年日均值比2005年降低了12.1%,全省受酸雨影响范围明显减少,酸雨控制区出现酸雨的城市、频率逐年下降,酸雨频率由2005年的12.8%下降为2010年的8.2%。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环境功能达标率为70.4%,比2005年上升了8.4%;水质优良的断面(Ⅰ~Ⅲ类)占63.8%,比2005年上升了5.8%,主要污染指标平均浓度均有所下降。主要湖泊、水库水质优良比率(Ⅰ~Ⅲ类)占67.2%,比2005年增加6.8%。九大高原湖泊水质保持稳定,滇池、异龙湖、星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