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栽培技术、种植技术.doc

合集下载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及栽培管理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及栽培管理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及栽培管理技术一、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1.选址: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区,远离城市、工厂、车辆等可能污染环境的地带。

2.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灌溉排水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3.无公害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有机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等替代化学农药和化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

4.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制定一系列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二、茶叶的栽培管理技术1.选优种苗: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确保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2.合理密植:根据茶树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茶树的间距和行距,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茶叶的产量。

3.科学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茶树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补充茶树所需的养分。

4.适时浇水: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湿度,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提高茶树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

5.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有机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等替代化学农药和化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6.修剪整形:合理修剪茶树的枝叶,保持茶树的形态和健康状态,促进茶树的分枝和生长。

7.采摘时机: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品质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摘时机,确保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8.精细管理:细致照顾茶树的生长状况,提供充足的阳光和空气,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保持茶园的整洁和卫生。

三、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管理与监督1.定期检测和评估:定期对茶园的土壤、水质、茶叶残留物等进行检测,评估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2.无公害茶叶生产记录: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包括种植面积、施肥量、浇水量、病虫害防治情况等,方便监督和调查。

3.农药和化肥使用记录:准确记录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量、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确保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

4.无公害茶叶产品追溯体系:建立无公害茶叶产品的追溯体系,追溯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等全过程,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

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

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摘要介绍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包括无公害茶园计划与建设、茶树良种的选择与配置、施肥技术、茶树剪采技术、冬季管理、病虫综合防治、茶叶加工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无公害茶叶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质量和安全要求愈来愈高,无公害食物已成为人们的首选。

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空气质量、土壤、水源等符合茶树健康生长的条件;加工、包装等环节符合食物卫生的标准;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有害微生物等指标符合无公害标准;生产进程对环境不造成破坏。

无公害茶是有机茶、绿色食物茶。

1无公害茶园计划与建设无公害茶园除具有高产优质茶园的大体条件外,还应符合无公害食物生产条件。

因此,合理选择园地、开垦梯层、设置茶园防护林带、种植茶园行道树和遮荫树、在空地及改造后的茶园种植绿肥、铺草、修建茶园水利系统是无公害茶园建设的关键。

无公害茶园的选择无公害茶园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能知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的地域。

尽可能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多选择海拔较高、植被丰硕的山区。

茶园与周围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壤处应设置隔离沟。

设置茶园防护林带防护林带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主林带要与本地的主要风向垂直,由高大乔木树种、矮小的灌木树种、常绿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结合而成,副林带是在茶园周围和道路两旁种植。

同时,在茶园里还应种植行道树和遮荫树,这样不仅能改善茶园生态条件,还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1]。

修建茶园水利设施茶园水利系统应是蓄水、供水和排水相结合,做到多雨能蓄,涝时能排,缺水能灌。

具体的设置为隔离沟、纕沟、横沟和蓄水池。

在梯层茶园畦面应维持外高内低及外侧筑埂。

2茶树良种的选择与配置应选用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适制性强、制优率高的品种。

将不同发芽期和不同特性的品种按必然比例搭配种植,可提高茶叶品质,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按品种发芽期的早、中、晚搭配,一般搭配比例是特早、早生品种各占20%,中生、晚生品种各占30%左右。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成为茶农和生产者关注的焦点。

一、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1、选址茶园应远离工业区、化肥厂、垃圾堆放场等污染源,坡度适宜,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

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无污染。

2、土壤改良在选择好的地块上,应进行土壤pH值测试,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

3、科学施肥根据茶树生长的不同阶段和土壤养分含量,科学施用有机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使茶树生长健壮,茶叶品质优良。

4、水肥一体化合理利用地形地势,修建排灌系统,科学浇水,合理施肥,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茶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率。

5、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植物香气驱虫、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方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农药残留。

6、有机栽培选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肥料等,禁止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实现真正的无公害栽培。

1、防治茶青枯病茶青枯病是茶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预防茶青枯病的关键是加强茶树的养护管理,做好冬季修剪和春季整形,改善茶树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照强度;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喷施杀菌剂,有效控制病症的扩散。

2、防治茶树红蜘蛛茶树红蜘蛛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蔓延速度快,侵害面广。

防治茶树红蜘蛛的方法包括:适时清园,清除树叶的残留物,减少蜘蛛栖息地;合理施肥,提高茶树的抗虫能力;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释放天敌,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

3、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茶树茶小绿叶蝉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危害茶树的生长。

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方法包括:开展深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减少树冠湿润环境,减少害虫滋生;加强草本植物的管理,提高茶树冠层密度,减少害虫的活动空间;使用生物防治方法,释放天敌,控制害虫数量。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无公害茶叶的含义:指该茶不含污染物质或者把公害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生物等)的卫生质量指标控制低于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以内的各类茶叶产品,该产品要求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安全、无害。

有机茶概念:按有机农业的原则和有机方式种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化肥、农药、添加剂等),不采用转基因、辐射技术,经独立的颁证机构认证合格,并颁发有机茶证书的各类茶叶产品。

无公害茶、有机茶的关系与差别:①生产加工标准不同。

②认证机构和管理方式不同。

③认证机构的注册商标、图案标志不同。

一、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一)园地的选择总的要求: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洁净、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地方作为为无公害茶叶生产与加工的基地。

1.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2.水质量:无公害茶园灌溉用水不受污染,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加工用水,必须达到《生活用水卫生标准》。

3.土壤质量:基地茶园土壤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到60厘米以上,排水和通透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0―6.0。

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二)园地建设对于15度以下的缓坡地,规范建设茶叶栽植带。

坡度在15―25的山地,应建等高水平梯级园地。

根据地形地貌设置道路、水系等。

茶园修隔离带或沟,茶园内道路(干道、机耕道)与排灌系统(沟、渠、池)修建紧密结合。

(三)茶树品种选择主要推广适合我县生态环境的无性系茶树良种。

(四)茶苗移栽技术:1、茶树苗木栽植前处理:出苗前离地20厘米对茶苗进行第一次定剪。

2、移栽时间:每年的9月-10月和2月-3月。

最适宜时间为9月中旬。

3、种植方式与规格:单行或双行条栽。

单行条栽:行距120-150cm,窝距33cm,每窝1―2株,亩栽2000―3000株;双行条栽:大行距150-200cm,小行距40cm,窝距40cm,每窝1―2株,亩栽4000―6000株。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一、无公害茶叶概念及内涵(一)概念:无公害茶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内销符合国家规定允许的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的总称。

依据生产过程中化学物质控制程度以及茶叶产品中化学物质残留量的多少可划分为3类:①低残留茶,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除国家禁止使用外的所有化学合成物质,茶叶产品的卫生指标达到本国或进口国有关标准的要求,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的茶叶。

是茶叶准入市场的最低标准。

②A级绿色食品茶叶,它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其卫生指标基本上为国家标准的1/2或1/2以上,如六六六、DDT残留量≤0.05mg.kg-1,Cu、Pb残留量分别为30 mg.kg-1和1mg.kg-1。

③AA级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它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在茶叶产品中也不得检出任何化学合成物质。

(二)特征:茶叶生产基地环境必须符合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按无公害茶叶技术规程操作,并按加工技术规程要求加工,最终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茶叶的标准.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控制.分级标准及对各茶类自然品质特征的要求,与常规茶叶相同.(三)绿色食品茶叶与有机茶1、绿色食品茶叶: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的,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茶叶食品。

有三个特征:①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②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③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

分为A级和AA级两种。

绿色食品茶叶A级、AA级间的区别如下表:2、有机茶: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产品和再加工制品。

是真正纯天然、富营养、高质量的保健饮品。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茶栽培技术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茶栽培技术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茶栽培技术无公害茶是指茶叶产品中没有公害污染(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或公害污染物被控制在允许限量残留标准(MRL)以下。

无公害茶叶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一、无公害茶园的建园技术规范1、品种的选择:茶树品种尽量采用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推广品种。

选择的标准应是优质、高产、高抗和适应性。

另外还可以考虑多品种间的搭配来解决一些矛盾和提高效益。

2、严格选地:茶园建设之初应选择土壤肥力水平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沙壤质地、通气性能良好、土体中没有隔层、不积水、腐殖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而平衡、呈酸性或弱酸性的土壤栽培茶树。

除了土壤肥力指标以外,土壤卫生指标和重金属的含量也是无公害茶园土壤所必须考虑的另一个因素。

作为一般的无公害茶园,每克土壤中病原菌数必须低于104-105个,每克土壤寄生虫卵数不得超过10个。

对于高一级的茶园,会有更严格的标准。

其对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要求最低标准为:镉≦0.3mg/kg,铅≦250mg/kg,铜≦150mg/kg,铬≦150mg/kg,汞≦0.3mg/kg,砷≦40mg/kg。

但对于更高一级的无公害茶园,生产A级和AA 级绿色食品茶及有机茶,对其土壤有害重金属含量有更高要求。

茶园周边必须无污染源和尘土。

作为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则要求更高,对大气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3、一般茶园转变成无公害茶园:制定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建立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减少和防治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二、无公害茶园栽培技术规范1、无公害茶园土壤管理技术:①常规种植的1~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或饲料作物。

②土壤深耕、锄草并以秸秆、草料、栏肥等有机物覆盖土表或深埋于土中,改善土壤理化形状与土壤环境,培殖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活性。

③对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 西 亚热带作 物研 究所试验 站 ・ 州 ・ 3 45 广 龙 52 1)
摘 要 :本 文较 详细地叙 述了无公害茶园建设 ,栽培管理技术及茶叶加工一整套的无公害茶叶生 产技术措施
关键词 :无公害茶叶 ;茶 园管理 :茶叶加工 ;贮藏
Te h o o y o h o u to f No — lu i n Te c n l g f t e Pr d c i n o n- l to a Po
维普资讯
第 3 卷 3
每 h 铺 盖 10 0 g mz 5 0k ,可保 蓄 土壤水分 、抑 制杂 草
蛛 、步 甲、寄生蟑等有益生物 ,减少因人为因素对
天 敌 的伤害 。可使用 生物 源农 药 防治 ,如 茶小 卷 叶
生长 、稳定土壤温度、增加有机质。 2 2 科 学平衡 施 肥 .
Ke r s No — l t n ta M a a e n ft a g r e y wo d : n p l i e ; n g me to e a d n; P o e s g o e ; S o a e o u o r c s i ft a n tr g
无公 害茶 叶是指 在无公 害生 产环 境下 ,按特定 的生 产操作 规程生 产 ,成 品茶 的农 药 残 留、重金属 和有 害微生 物 等污 染 物 指标 ,内销 符合 国家标 准 , 外 销符合进 口国家 、地 区有 关标 准 的茶 叶 ,是符合
2 无公 害茶 园栽培 管理技 术
2 1 土壤 管理 .
学原理 ,建设生态茶园,科学 田间管理 ,改善制茶
环境 ,提高制 茶水平 。 1 无公害 茶园建 设 1 1 新 园建设 .
新建茶园应选择生态环境好 、空气清新、水源 清洁、土壤未受污染 的地域 ,与交通干线 、工厂 、 城镇等污染源保持一定距离 的地方。为确保无公害 茶叶产品质量 ,要进行大气 、水质、土壤和茶树的 监测 , 各项污染物含量必须低于国家规定的无公害 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 ,方可作为无公害茶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无公害茶叶是指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有害物质,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与环境保护要求的茶叶。

其生产需要采取特定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1.土壤管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首要条件是有机肥料的施用。

施用有机肥料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降低土壤的酸碱度。

茶园土壤PH值在5.5-6.0之间为宜。

2.茶树修剪在栽培无公害茶叶的过程中,茶树的修剪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茶树的修剪主要包括冬修和夏修两方面,冬修是为了保持茶树株形,促进新梢的生长;夏修则是为了促进新梢的生长和茶树的通风。

3.喷灌管理无公害茶叶的生长需要新鲜、干净的水源。

在喷灌管理方面,要保持良好的供水,减少农药残留对水质的影响,同时避免因过浇水致使茶树根系缺氧或株体发霉。

4.采摘技术无公害茶叶采摘主要通过手摘和机采两种方式,其中手摘为主。

在采摘无公害茶叶时,应当选用无有害物质、无毒副作用的采茶篮和采茶袋,避免任何外来污染。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病害防治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过程中,病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茶树的病害防治主要包括茶树白蚁、茶毒蛾、茶红蜘蛛、茶树病毒、炭疽病等。

防治废弃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用生物药剂、植物保护措施、生态调控。

无公害茶叶的生产需要采用一些非化学方法来防治茶树的虫害。

主要措施包括采取尽量避免损伤,促进树势生长,提高植物自身防御能力;建立棚温度环境条件,压制虫害繁殖;采用分层、分级散发、悬挂黄板等物理治法对虫害进行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自古我国人民就有饮茶的习惯。

茶叶清香怡人、消渴解暑,深受人们的青睐,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求能喝到茶,更希望能够喝到绿色的,没有污染的好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公害茶叶。

无公害茶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经过检查后,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指标符合2005年制定的GB2762和GB2763茶叶卫生标准要求的成品茶叶。

这类茶叶具有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无异味,无霉变。

一、茶园建设茶园的建设是生产无公害茶叶的前提,在建设而积的人小上,茶农册友们可以根据辭要和实际地域情况來白行选择。

为了方便采光和灌溉,茶园-•般耍建设成斜坡梯形,茶园耍求相对集屮连片。

为了减少污染源,茶园周围3千米内不能冇化工、工矿、医院类企事业单位,空气质量要达到国家1996年制定的GB3095人气环境质量标准。

同时,良好的绿化条件和生长环境也是茶园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茶园周围最好冇生态林和良好的水源,水质要洁净、无污染并且符合国家1992年制定的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说到这里,冇的茶农朋友们要问了,自己的老茶园是不是也可以转型來生产无公害茶叶呢,在这里我们可以告诉您,是可以的。

老茶园通过增加土壤的肥力等措施也可以转型生产无公害茶叶。

二、种植特性与环境要求茶树品种繁多,从树型上來分,可分为乔木型和灌木型两人类,两者的生产技术基本相同。

今天,我们就以灌木型茶树为例,來向人家介绍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灌木型茶树树高70飞0厘米,树冠覆盖•度可达80%以上。

每亩地可种植茶树2400^3000 从,如果为了节省土地或坍加产量,可采用双条制种植,-般每亩可种植茶树4000^5000 从。

在我国江南地区-•般每年春、夏、秋三季均可采茶,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可一年四季采摘。

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呈微酸性,pH值在4. 5飞.0 Z间。

茶园土壤应符合国家1995年制定的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以肥沃的砂壤土为最好,土层深度要求人于70厘米。

三、培育壮苗这俗话说的好,“苗儿出的齐,丰收不用提”这话可是一点也不夸张,只冇管好了这壮实的幼苗,才会有那杯中阵阵的茗香。

在选择品种方面,建议茶农刖友们最好不耍全部选用早生茶品种,因为这样冇可能在采摘期劳动力不足,而且早生茶易受到晚霜的危害,给生产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 为了保证茶园内茶叶品种一致,品质稳定,最好对茶叶进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方法通常选用抒插法,下而我们就來为人家详细介绍一下。

1、开插在WiZ前首先要选择幵插枝。

通常,在每年的5~6月份,我们选择在刚采完茶一个星期左右后的茶树上,剪下半木质化、略呈赤绿色的枝条作为幵插枝。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 每段打•插枝的长度保持在8~10厘米,顶端带冇一片叶子,剪枝的时候剪刀要倾斜剪下,使切口呈马蹄形,这样做方便打-插。

打插前要在整好的地块上铺上一层黄土,厚度在2厘米左右,用木板拍实,然后洒一遍透水。

打•插时用两手捏住扑插枝,将被修剪为马蹄形的一端倾斜插入土中,插入深度在3厘米左右,株距和行距都保持在5厘米左右就町以了,同时要保证打插枝叶片和枝条倾斜的方向一致。

2、杆插后的管理浇水刚打•插的幼苗没有根,在土壤中汲収水分的能力很弱,为了保证打•插幼苗的成活率以及根系发冇,在打•插后2个月之内毎天早晩要各浇水一次。

浇水的时候,要将水顺着叶片倒伏的方向呈扇面状洒出。

打插2个月以后,幼苗基木上都已经生出了根系,这个时候一周左右浇水一次就可以了。

在阳光强烈的正午,为了避免幼苗过度失水,可以覆盖遮阳网。

叶面追肥打插2个月以后,为了保证幼苗健康成长,可以视土壤的肥力情况,追施一次1比600浓度的尿素叶面肥。

除草刚生长出根系的幼苗自身汲収养分的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当田间出现了过多杂草的时候,要及时将这些杂草除掉,以免它们争抢过多的养分而影响幼苗的生长。

当幼苗打插一年后,高度达到25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移栽了。

3、移栽移栽之前要先挖好栽植穴,为了节省空间,一般在挖双条制种植的栽植穴时,要使栽植穴成交错状,穴深保持在15厘米,行距、株距均保持在20厘米。

挖好栽植穴后,将准备移栽的幼苗朝一个方向倾斜放在栽植穴内,然后逐一添土。

填土时,一手将幼苗扶起,另一手向穴内添土,将土填至幼苗根部上方的痕迹处就可以了。

填好土后,用手将土压实, 拂去较大的土块,注意,下压的时候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伤幼苗的根系。

4、移栽后的管理浇水刚移栽后的幼苗由于还没有扎根,因此需要较多的水分。

移栽后的头两个月每天早晚要各浇水一次,浇水的时候,要从幼苗的根部浇下,水最不宜过多,一般毎棵茶树约为0.5千克。

移栽两个月后,一周浇水一次就可以。

施肥移栽2个月以后,幼苗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扎根的过程,这时可以给毎株茶树施粪水0.5千克,以促进茶树迅速生长。

四、成年茶树管理当茶树幼苗移栽半年以后,就可以按照成年茶树的管理方式与成年茶树-同管理了,一年以后,成长为成年茶树。

浇水成年茶树不需要频繁的浇水,但是如果在生长季节,遇到干旱天气,那么就需要每4~5天,利用洁净、无污染水源喷灌一次,以保持土壤的湿润。

施肥根据茶叶无公害生产标准,茶树施肥应以基肥为主,间施绿肥,追肥为辅,多施有机肥,少量使用化肥。

一般在春茶采摘完后,茶农可根据茶树的生长情况,进行一次叶面追肥,叶面追肥主要是使用化吧,但根据无公害标准,只能喷施-次1: 600浓度的尿素。

在夏季的时候可以给茶树间施绿肥,施绿肥的方法很简单,主要是开沟填埋杂草,也可以将茶园锄草时锄下的杂草进行填埋。

基肥以冇机肥为主,一般在秋茶采摘完后,为了恢复土壤肥力,在茶树根旁开一条深约15厘米的沟,均匀的撒入腐熟的有机肥,施肥量约为每亩500公斤。

锄草在茶树生长过程中,每季茶采完后都要进行锄草,锄草的时候不必将所冇杂草都除干净,因为一些杂草具冇防虫的效果。

例如,每株茶树旁留下一两棵臭草,可以冇效的防止红蜘蛛虫害的发生。

修剪茶树修剪一•般分轻度修剪,深度修剪和重度修剪。

轻度修剪是为了促进茶芽萌发生长,正常采摘的茶树一般每年秋天修剪一次,修剪时, 剪去蓬面3~5厘米的枝叶就可以了。

深度修剪适介于因多年采摘,萌芽能力己经减弱的茶树和被病虫侵害较为严重的茶树,深度修剪也在秋天进行,修剪时,剪去蓬面与四周15~20厘米的枝叶。

重度修剪适用于己经衰老或半衰老的茶树,一般在冬天进行,修剪时在离地面30厘米处将枝叶全部剪掉,使茶树重新发芽。

铺草茶园每年铺草两次,一般主要用于一年龄的幼龄茶树。

铺草以干枯的蕨类植物为最佳。

夏季铺草可以保持土壤的湿润并抑制杂草生长,冬季铺草可以防止茶树被冻伤。

五、病虫害防治在病害方面,茶树最容易发生的病害就是叶枯病,其次就是炭疽病和口星病。

防治方法:叶枯病和可炭疽病以通过加强茶园管理,增加肥料,勤除杂草等方法來进行防治,a 星病,可以通过实行及时分批采茶來减少侵染源。

对于非药物防治效呆不佳的茶园,在非采摘期可以使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连喷2—3次进行防治。

强隔离带的建设可以彳j效的防止茶树病害的发生,隔离带也要定期进行消毒。

在虫害方而,茶树最常见的虫害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蛭,茶妈虫,1®虫等。

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对农药的使用要求非常严格,i般当茶园发现害虫的时候,我们耍尽可能保护好茶园内部的小型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害虫的天敌效应,同时还可以结介使用一些人工治虫的方法,例如,人H捕杀,灯光诱杀等,而不要急于使用农药。

但是如果虫害现彖依III 很严重,那么使用农药时要注意:1、使用农药时要符和国家1989年制定的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约,常见的如菊酯类、敌右虫等。

严禁使用巨毒、高残留类农药,例如卬胺磷、乙酰卬胺磷、对硫磷等等。

2、要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

例如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喷施可以用來防治卩11嚼式口器以残食茶树叶片为生的害虫,如茶毛虫、茶尺嫂等,安全间隔期为丁7 天,而溟氤菊酯1500^2000倍液喷施可以防治刺吸式口器以吸食茶树茎叶中的汁液为生的害虫,如小绿叶蝉,茶fef虫等,安全间隔期为10天。

不同药物的具体使用浓度茶和间隔期,农朋友们可以参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3、在每季茶采摘的前10天,根据无公害茶叶标准,严禁使用任何农药。

以保证茶叶品质达标。

六、茶叶的加工分级与保存1、加工环境生产无公害茶叶的加工厂方闘30米以内不能有居民区、公共测所和垃圾场,500米内不能有畜牧场、医院等。

厂区要保持清洁,无污染。

加工车间要空气流通,光线明亮,墙壁与地面要保持光洁,便于清洗,车间内要仃消毒设施,加工茶叶使用的机械、用具等设备必须用不含污染物的材料制成,使用前进行清洁。

工作人员要统一穿工作服,带帽子,手套,穿鞋套。

2、加工流程茶叶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基木可分为绿茶、乌龙茶、红茶三大类,今天我们以制作工序比较复杂的乌龙茶为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无公害茶叶加工制作的工艺流程。

乌龙茶的加工流程主要有:晒青,室内萎凋,摇青,发酵,杀青,做熨,烘干7个部分。

晒青:茶叶被运往加工厂后首先要进行晒青,晒青又称为室外萎凋,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蒸发掉叶片屮的部分水分,一般在下午3点钟左右进行。

晒青时将茶叶摊洒在洁净的地面或者布料上面,避免受到污染,晒青场地还要有防雨设施,一般经过广2个小时后, 晒青就完成了。

室内萎凋:室内萎凋址为了使茶叶变为更适宜发酵的状态。

首先,将晒完青的茶叶装在竹盘内,双手摇晃竹盘使茶叶分布均匀。

然后,将竹盘放在架子上进行萎凋。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C,湿度在75%左右,一般经过2个小时,室内萎凋过程就可以停止了。

摇青:室内萎凋完成后耍进行摇青,摇育是通过旋转使茶叶Z间和互摩擦进而产牛热量,促使茶叶更好的进行发酵,摇青时一般使用摇青笼。

将竹盘中的茶叶倒入摇青笼内,用于将笼中的茶叶拂平,使笼中的茶叶占摇青笼总体积的1/3左右,将笼盖盖好后进行摇青。

一般摇青15分钟即可。

发酵:摇青后将茶叶装盘进行发酵,发酵时茶叶摊放的厚度可以大一些。

室内条件与萎凋时相同,温度保持在20^25°C,湿度为75%左右。

一般6-8小时以后,茶叶出现''绿叶镶红边”的情况,这时就可以停止发酵了。

杀青:茶叶发酵后要通过杀青來终止发酵,杀青时,需要使用滚筒杀青机或蒸汽杀青机完成。

工作人员将发酵后的茶叶倒入滚筒中或均匀的摊撒在传送带上,加热至150°C左右,持续20分钟即叭杀青结束后将茶叶摊放在洁净的布料或地而上40分钟左右,待热量散去后就可以做型了。

做型:根据不同的需要,町以将茶叶做成球型茶和条型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