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适应当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和漫山茶树设施栽培生产的需要而设立的,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特点。

2、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了解无公害茶叶概念,掌握无公害茶叶产品标准要求。

(2)掌握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3)本课程讲授加强与实践联系的力度。通过实验基地大棚管理的实践及对漫山其他茶区茶树设施栽培的介绍掌握相关技术,并以此促进学生对无公害茶叶的深层次了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相关技术的认识及其原理的理解,并做到活学活用。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为我校新开课程。应注意与茶区生产及当前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密切联系,不断更新教案;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茶叶无公害概述

(一)基本内容

茶叶无公害的概念;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茶叶无公害的概念

2 、掌握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

3 、掌握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三)重点、难点

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四)教学建议

联系茶叶栽培和加工的环节,以问题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叶的内涵

第二章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一)基本内容

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二)基本要求

1 了解常见的茶树良种

2 掌握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三)重点、难点

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四)教学建议

1、列举实例,分析茶园建设与改造以及良种的繁育技术

2、加强与基地大棚茶园管理实践的联系。

(五)思考题

茶园建设与改造

第三章无公害茶园管理及加工

(一)基本内容

无公害茶叶基地规划与建设;无公害茶园管理与施肥。

(二)基本要求

1 .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能合理选择茶叶生产基地;

2.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符合生态茶园标准;

3. 掌握科学管理茶园土壤的技术要点。

4. 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要点

(三)重点、难点

无公害茶园耕作、施肥技术、灌溉、铺草、修剪、采收与加工、茶树冻害及防治。

(四)教学建议

为了便于学生在两个学时内对茶园相关技术的理解,可在课前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园施肥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四章茶树病虫防治技术

(一)基本内容

综合防治的原则及内容;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茶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二)基本要求

1. 了解综合防治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2. 掌握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三)重点、难点

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四)教学建议

补充相关的茶树病虫害知识

(五)思考题

漫山茶区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五章农药的合理使用

(一)基本内容

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二)基本要求

1. 了解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 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3. 掌握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三)重点、难点

1、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2、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四)教学建议

加强与基地茶园的联系,注重实践教学。

(五)思考题

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常用农药介绍

(一)基本内容

农药的分类;各种农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杀虫杀菌剂的分类。

2.掌握茶园常用样菌剂、除草剂。

(三)重点、难点

茶园常用农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四)教学建议

应用较多的图片、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农药介绍的理解。

(五)思考题

茶园常用农药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实验教学(6学时)

实验一茶树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 3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茶树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并掌握其生物防治方法,。

实验要求:

1.分为室内相关标本图片的讲授与室外病虫实际现象的讲授。

2.要求每组学生自己寻找病虫害的发生点,采取相应防治方法并

观察防治效果。

实验二大棚茶园管理实践 3学时

实验目的:了解茶树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并掌握其生物防治方法,。

实验要求:1.分组与实验一相同,即2~3人一组。

2.要求各组学生轮流参与大棚茶园管理。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1.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2.学生成绩包括期终闭卷考试成绩(占60%)、课程论文成绩(占10%)、实践成绩(占20%)及平时成绩(占10%)。

附:教学参考书目

(一)教材

1. 孙威江,林智,杨亨栋编著。无公害茶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01年第1版

2 童启庆主编.茶树栽培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2000年.

(二)主要参考书

1 . 中国茶叶研究所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版.

2 .陈兴琰编译.茶树栽培与生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年,第1版.

3 .潘根生、王正周.茶树栽培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版.

4 .潘根生主编.茶树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第1版.

5 .黄意欢、肖力争。茶树营养生理学与土壤管理。长沙:湖南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1版.

6 .刘富知主编.茶作学.海南出版社,1993年,第1版.

7 .刘宝祥.茶树的特性与栽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第1版.

8 .程启坤.茶化浅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情报资料室,1982年.

9 .程启坤等.茶叶优质原理与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1版.

10 . 冯绍隆.茶树密植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贵州人民出社版,1980年,第1版.

11 .国内外各种茶叶科技期刊.

茶艺师培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茶艺师>>大纲(一)教学基本要求 1职业道德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1.2职业守则(1)热爱专业,忠于职守。(2)遵纪守法,文明经营。(3)礼貌待客,热情服务。(4)真诚守信,一丝不苟。(5)钻研业务,精益求精。2基础知识2.1茶文化基本知识(1)中国用茶的源流。(2)饮茶方法的演变。(3)茶文化的精神。(4)中外饮茶风俗。2.2茶叶知识(1)茶树基本知识。(2)茶叶种类。(3)名茶及其产地。(4)茶叶品质鉴别知识。(5)茶叶保管方法。2.3茶具知识(1)茶具的种类及产地。(2)瓷器茶具。(3)紫砂茶具。 (4)其他茶具。2.4品茗用水知识(1)品茶与用水的关系。(2)品茗用水的分类。 (3)品茗用水的选择方法。2.5茶艺基本知识(1)品饮要义。(2)冲泡技巧。(3)茶点选配。2.6科学饮茶(1)茶叶主要成分。(2)科学饮茶常识。2.7食品与茶叶营养卫生(1)食品与茶叶卫生基础知识。(2)饮食业食品卫生制度。2.8相关法律、法规知识(1)劳动法相关知识。(2)食品卫生法相关知识。(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知识。(4)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相关知识。(5)劳动安全基本知识。(二)职业等级理论技能教学要求 本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依据具体要求的项目进行了分类,针对分类内容分解细化,通过下面表格进行相关说明:

茶艺师培训教学计划(初级) 一、教学要求 通过茶艺师的培训,要求学员熟悉茶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茶艺礼仪、接待,茶具准备、演示,茶事服务与销售。 二、教学目的 培养一批专业,有素质的茶艺人员。 三、课时分配 总课时:160课时 理论知识培训:76课时 专业能力培训:84课时 四、培训教材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指定教材《茶艺师》(基础知识)、《茶艺师》(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 五、培训师资

《茶叶加工技术》模拟试题

《茶叶加工技术》试卷 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_ 本试卷均为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 1、普洱茶熟茶的基本工艺() A、杀青—揉捻—干燥 B、摊晾—揉捻—发酵—干燥 C、发酵—筛分—拣剔—匀堆—蒸压—烘制—成型 D、萎凋—干燥 2、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是什么作用的结果() A、微生物作用 B、酶促氧化作用 C、湿热学说 3、茶树鲜叶中水分含量约()%。 A 50 B 60 C 75 D 80 4、绿茶按干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A 炒青、蒸青、晒青 B 炒青、晒青、烘青 C蒸青、炒青、烘青 D 蒸青、炒青、晒青 5、绿茶的汤色是什么颜色() A 红色 B绿色 C黄色 D白色 6、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是( ) A杀青 B 揉捻 C发酵 D干燥 7、下列属于黑茶的是() A黄山毛峰 B泾阳砖茶 C恩施玉露 D 六安瓜片 8、黄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工艺是() A杀青 B做青 C闷黄 D 干燥 9、绿茶初制工艺分杀青、()、干燥。 A发酵 B揉捻 C渥黄 D 做青 10、红茶属于()。 A 全发酵茶 B半发酵茶 C不发酵茶 11、下列哪种茶,其制作工序中不需“杀青”工序的是()。

A绿茶 B青茶 C黑茶 D黄茶 12、“绿叶红镶边”是描述那类茶()。 A红茶 B绿茶 C青茶 D黑茶 13、绿茶茶汤中主要的色素物质是()。 A胡萝卜素 B叶绿素 C叶黄素、花青素、黄酮类 14、普洱茶采用()茶树鲜叶制成。 A小叶种 B大叶种 C中叶种 D中小叶种 15、莫干黄芽属于(B )。 A绿茶 B黄茶 C红茶 D白茶 16、下列属于绿茶的是()。 A铁观音 B碧螺春 C君山银针 D祁门茶红 17、下列哪类茶属于半发酵茶 ( ) A 绿茶 B 红茶 C 青茶 D 黑茶 18、湖北老青砖属于下列哪类茶( ) A 青茶 B 白茶 C 红茶 D 黑茶 19、下列哪个茶属于六大基本茶类()。 A乌龙茶 B花茶 C压制茶 D速溶茶 20、龙井茶因产地不同,产品各显特色,历史上有()、“龙”、梅三个类型。 A猴 B狮 C虎 D 雀 21、滇青是指()。 A炒青绿茶 B蒸青绿茶 C晒青绿茶 22、祁红产于哪里()。 A浙江 B安徽 C湖南 D湖北 23、下列属于黄茶的是()。 A广东大叶青 B竹叶青 C黄山毛峰 D湖北老青茶24、青茶产于福建、()、台湾三省。 A广东 B广西 C四川 D湖北 25、我国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开始。 A小种红茶 B红碎茶 C功夫红茶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 术》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适应当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和漫山茶树设施栽培生产的需要而设立的,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特点。 2、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了解无公害茶叶概念,掌握无公害茶叶产品标准要求。 (2)掌握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3)本课程讲授加强与实践联系的力度。通过实验基地大棚管理的实践及对漫山其他茶区茶树设施栽培的介绍掌握相关技术,并以此促进学生对无公害茶叶的深层次了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相关技术的认识及其原理的理解,并做到活学活用。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为我校新开课程。应注意与茶区生产及当前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密切联系,不断更新教案;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茶叶无公害概述 (一)基本内容 茶叶无公害的概念;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茶叶无公害的概念 2 、掌握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 3 、掌握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三)重点、难点 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四)教学建议 联系茶叶栽培和加工的环节,以问题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叶的内涵 第二章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一)基本内容 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二)基本要求 1 了解常见的茶树良种 2 掌握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三)重点、难点 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四)教学建议 1、列举实例,分析茶园建设与改造以及良种的繁育技术 2、加强与基地大棚茶园管理实践的联系。 (五)思考题 茶园建设与改造 第三章无公害茶园管理及加工 (一)基本内容 无公害茶叶基地规划与建设;无公害茶园管理与施肥。 (二)基本要求 1 .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能合理选择茶叶生产基地; 2.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符合生态茶园标准; 3. 掌握科学管理茶园土壤的技术要点。

中国茶叶十大品牌

中国茶叶十大品牌 NO、1八马 上榜理由:福建省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茶业十大品牌,中国驰名商标,铁观音“茶王”,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单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集茶园基地、生产加工、连锁、出口为一体的大型茶叶企业。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源于百年前的“信记”茶行,掌门人王文礼先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铁观音发现者王士让的第十三代传人。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认证、QS体系认证,成为国家唯一乌龙茶GAP示范基地、国家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福建省唯一的委员企业、福建省唯一国家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福建省首个高新技术企业。 NO、2中茶 上榜理由: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茶业十大品牌,始建于1949年,中华老字号,中粮集团旗下成员企业,中国茶叶行业龙头企业,新中国成立后首家由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世界500强之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成员企业,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家由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中茶公司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文化推广于一体,在福建、云南、广西、湖南、浙江等地建有多家大中型生产企业和原料基地,是中国茶叶行业中重要的企业之一,是奉献健康、改变生活方式的行业领导者。“中茶”品牌获得了海外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和信赖,成为中国茶叶的象征。目前,中茶系列茶叶在国内市场拥有广泛的市场号召力,中茶牌普洱茶更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品牌。 NO、3君山 上榜理由: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茶业十大品牌,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标志性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传播于一体,内外贸并举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十大标志性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湖南省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茶叶经营业绩斐然,除在国内销售外,相当部分出口到美、加、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市场,在全省乃至全国创下了五个第一,即:年经营茶叶总量达4万吨,约占全省

茶艺师培训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

<<茶艺师>>大纲 (一)教学基本要求 1职业道德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1.2职业守则(1)热爱专业,忠于职守。(2)遵纪守法,文明经营。(3)礼貌待客,热情服务。 (4)真诚守信,一丝不苟。(5)钻研业务,精益求精。2基础知识 2.1茶文化基本知识(1)中国用茶的源流。(2)饮茶方法的演变。 (3)茶文化的精神。(4)中外饮茶风俗。2.2茶叶知识(1)茶树基本知识。(2)茶叶种类。(3)名茶及其产地。(4)茶叶品质鉴别知识。(5)茶叶保管方法。2.3茶具知识(1)茶具的种类及产地。(2)瓷器茶具。(3)紫砂茶具。(4)其他茶具。2.4品茗用水知识(1)品茶与用水的关系。(2)品茗用水的分类。(3)品茗用水的选择方法。2.5茶艺基本知识(1)品饮要义。(2)冲泡技巧。(3)茶点选配。2.6科学饮茶(1)茶叶主要成分。(2)科学饮茶常识。2.7食品与茶叶营养卫生(1)食品与茶叶卫生基础知识。(2)饮食业食品卫生制度。2.8相关法律、法规知识(1)劳动法相关知识。(2)食品卫生法相关知识。(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知识。(4)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相关知识。(5)劳动安全基本知识。 (二)职业等级理论技能教学要求 本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依据具体要求的项目进行了分类,针对分类内容分解细化,通过下面表格进行相关说明:

茶艺师培训教学计划(初级) 一、教学要求 通过茶艺师的培训,要求学员熟悉茶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茶艺礼仪、接待,茶具准备、演示,茶事服务与销售。 二、教学目的

培养一批专业,有素质的茶艺人员。 三、课时分配 总课时:160课时 理论知识培训:76课时 专业能力培训:84课时 四、培训教材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指定教材《茶艺师》(基础知识)、《茶艺师》(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 五、培训师资 培训初级茶艺师的教师由高级茶艺师担任 六、培训场地设备 1、理论教室:如玉女子职业技术学校标准教室 2、实操教室:如玉女子职业技术学校标准教室 七、考核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实际操作、现场问答等方式,由2~3名考评员组成考评小组,考评员按照技能考核规定各自分别打分取平均分为考核得分。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八、教学内容计划表

茶叶加工学试卷有的带答案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茶叶加工学Ⅱ》考试时间2006年12月日 茶学专业2003级年级班学号姓名 1、1、通花: 茶花拼和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窨品堆温升高到一定范围,继续升温超过临界温度后会严重影响鲜花生机或烧花,此时应将窨堆均匀翻耙松散、呈“波浪形”摊放散热。要求通透、均匀。 2、气质花: 气质有茉莉花,内含有二十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在鲜化内是以甙的形态存在的。只有在一定温度下,经过酶的催化,促进芳香油的形成和挥发。因此,茉莉花蕾离体后,在开放必备过程中,仍在进行着新陈代谢,随着花蕾的逐渐开放而缓慢地吐香, 3、三窨一提: 茉莉花茶窨制的工艺之一,即按茶花拌和、静置窨花、通花、起花、湿坯 复火、转窨的工艺程序返复三次,再提茶一次的花茶窨制工艺。 4、超滤: 超滤常用中空纤维装置过滤,使用聚丙烯晴或聚烯烃为膜材,工作压力较低,在49~588Kpa之间,可截留分子量在1000~50000范围内的溶质分子,溶剂和分子量小于1000的溶质分子都可透过膜,从而达到净化茶汤的目的。 5、茶叶深加工技术: 茶叶深加工技术是研究以茶鲜叶、成品茶、再加工茶、茶园和茶厂废弃物为原料,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从深度与广度诸方面变革茶叶产品结构的新型加工技术。 1、我国的花茶依据___鲜花______种类有__茉莉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玳玳花茶、株兰花茶、白兰花茶、柚子花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花茶。 2、传统花茶窨制前的茶坯处理一般要求含水率控制在%~%_____之间;茶坯温度应控制在___高于室温1~3____℃,方可进行窨花。

茶叶加工工理论试卷及答案

《茶叶加工技术》练习卷 号数: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10题。随机抽70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每题分,满分40分。) 1、茶叶的起源哪个朝代?()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原始社会(D)唐代 2、最原始的茶叶加工方法是()。 (A)腌茶 (B)晒干 (C)蒸青 (D)炒青() 3、安溪产茶历史始于()。 (A)汉末(B)春秋时代(C)唐末五代时期(D)明末清初 4、()。 (A)思想政治素质(B)职业道德素质(C)科学文化素质(D)专业技能 5、中国六大茶类是指:()。 (A)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B)红茶、绿茶、白茶、青茶、黑茶、花茶(C)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花茶(D)红茶、绿茶、白茶、青茶、黄茶、花茶 6、安溪铁观音是属于六大茶类的() (A)绿茶(B)花茶(C)青茶(D)黑茶 7、国外按商品茶特性,将茶叶分为()三大类。 (A)绿茶、红茶、白茶(B)绿茶、红茶、黄茶 (C)绿茶、红茶、乌龙茶(D)绿茶、红茶、黑茶 8、根据三位一体茶叶分类法,泡沫乌龙茶属于()。 (A)茶叶饮料(B)茶叶食品(C)茶叶保健品(D)茶叶添加剂 9、()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 (A)晒青(B)杀青(C)做青(D)闷黄 10、下列()是历史名茶。 (A)临海蟠毫(B)安溪铁观音(C)蒙顶黄芽(D)南京雨花茶 11、()“茶”字最早出现在()。 (A)秦代以前(B)三国时期 (C)中唐以前(D)中唐以后 12、鲜叶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A)采摘技术(B)栽培管理(C)生态条件(D)品种适制性 13、名优绿茶开采期一般掌握在茶芽有()左右达到采摘标准就开采。 (A)3% (B)5% (C)10% (D)30% 14、英语中茶(TEA)的发音是由()演变而来的。 (A)普通话(B)广东话(C)闽南话(D)客家话 15、下列属于红茶的是()。 (A)金骏眉(B)红乌龙(C)凤凰单枞(D)大红袍 16、下列不属于绿茶的是()。 (A)六安瓜片(B)信阳毛尖(C)君山银针(D)安吉白茶 17、杀青过程()会出现黄熟现象,香味低淡,影响茶叶质量。 (A)高温杀青(B)闷炒过久(C)嫩叶老杀(D)全程抖炒 18、红茶“发酵”的最适温度为()。 (A)20—23℃(B)25—28℃(C)30—32℃(D)35 ℃ 19、下列不属于黄茶的是()。 (A)北港毛尖(B)广西六堡茶(C)君山银针(D)远安鹿苑20、()是属于炒干型的名茶。 (A)洞庭碧螺春(B)都匀毛尖 (C)黄山毛峰(D)高桥银峰 21、下列属于烘青绿茶的有()。 (A)洞庭碧螺春(B)都匀毛尖 (C)黄山毛峰(D)西湖龙井 22、下列不属于乌龙茶的是()。 (A)大红袍(B)安溪铁观音(C)武夷正山小种(D)凤凰单枞 23、乌龙茶采摘最佳时间是()。 (A)上午8点—10点(B)上午10点—12点 (C)中午12点—下午3点(D)下午3点—6点 24、乌龙茶晒青的失水绿以()为最佳。 (A)1—3% (B)3—5% (C)5—10% (D)10—15% 25、()是形成乌龙茶特有品质的关键工序。 (A)晒青(B)杀青(C)做青(D)干燥 26、摇青机的操作部件包括()和牙嵌离合器。 (A)操作手柄(B)脚踏开关(C)闸刀开关(D)传动皮带 27、下列不属于黑茶的是()。 (A)湖南千两茶(B)黑乌龙(C)四川藏茶(D)广西六堡茶 28、()机械具有人工紧袋的功能并有包揉的作用。 (A)速包机(B)包揉机(C)松包机(D)揉捻机 29、液化汽炒青机操作时,是先()。 (A)启动开关(B)打开液化气门(C)压下操作杆(D)先点火 30、液化汽炒青,当出口筒温达到()左右,即可投叶炒青。 (A)150℃(B)200 ℃(C)280℃(D)300℃ 31、乌龙茶摇青时间、次数与间隔时间依()和做青程序控制灵活掌握。 (A)季节、天气(B)摇青机转速(C)装叶量(D)45r/min 32、全国首批认定的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安溪县的()入选,被称为安溪六大名茶。 (A)铁观音、本山、黄金桂、毛蟹、奇兰、金观音 (B)铁观音、本山、黄金桂、毛蟹、梅占、大叶乌龙 (C)铁观音、本山、黄金桂、毛蟹、梅占、金观音 (D)铁观音、本山、黄金桂、毛蟹、奇兰、大叶乌龙 33、本山的原产地是在()。 (A)虎邱镇(B)西坪镇(C)官桥镇(D)芦田镇 34、乌龙茶做青过程包括()。 (A)摇青和凉青(B)晒青和杀青(C)摇青和杀青(D)摇青和包揉 35、6CWH-6液化汽手拉式百叶烘干机是通过()控制烘焙温度。 (A)摊叶厚度(B)操作百叶板(C)调节风门(D)送风喇叭口 36、6CWH-6液化汽手拉式百叶烘干机,上叶前应使烘箱预热到()左右。 (A)80℃(B)100℃(C)130℃(D)150℃ 37、6CB-23型乌龙茶包揉机是根据原料老嫩调整加压标尺,一般加压至()。 (A)标尺8 (B)标尺11 (C)标尺8—11 (D)标尺15

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大纲修订稿

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茶叶初制工》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及作用 《茶叶加工技术》是茶学专业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核心主干课程,是发展茶叶生产的一门应用科学。该课程主要讲授鲜叶性状的内在根据和制茶技术的外在条件与产品质量的转化规律,讲授茶叶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及相关技术等。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学员掌握从事茶叶生产与加工、茶叶营销及茶文化传播等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具备或掌握制茶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制茶品质,降低茶叶加工成本;使学生在茶叶加工实践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主要茶类制造,能独立指导和组织茶叶加工生产,能总结和推广先进制茶技术,指导茶叶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为实现茶业高产、优质、高效服务;了解国内外制茶科学技术动向。因此,本课程承担着培养茶学专业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和提高茶叶生产技术的双重任务。二、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员具备茶学专业实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所必需的茶叶加工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发现、分析和解决茶叶加工中出现的问题。 技能目标要求: 1、熟练掌握绿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能按工艺技术和品质要求,组织和独立进行扁型、卷曲型、毛峰型和针型等特种绿茶和大宗绿茶的加工生产;能发现、分析及解决绿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一般技术问题;能运用所掌握的技能,总结和推广先进制茶技术;能开展工艺试验和开发新产品。 2、掌握红茶、青茶、黄茶、黑茶和白茶类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能进行红茶、黄茶和青茶加工生产。 3、掌握绿茶类精制加工工序与作业技术,掌握成品茶的拼配技术,能按原料和工艺技术要求,组织和独立进行绿茶类精制生产。 4、熟练掌握茉莉花茶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能组织和独立进行茉莉花茶加工生产;了解其它花茶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5、了解茶饮料和速溶茶生产技术。

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讲解

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 一、什么是高山茶 通常把海拔600米以上地区所产茶叶通称为高山茶。高山茶以其品质优、无污染、低(甚至无)农药残留等特点,正日益深人人心,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首选茶叶饮晶。 茶叶起源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带,在其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荫好湿、喜漫射光特性。高海拔地区植被茂盛、山高云雾多,因此湿度大、漫射光多,有近似其起源区生态特点,利于茶树生长发育。高山茶区一般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日夜温差大,利于茶树光合物质的积累转化,具备了制出好茶的鲜叶原料基础。但高山地区日照时数少,热量条件较差,茶树生长时间较短,易受霜冻危害,降雨量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有时夜温较低,不利乌龙茶制作。 二、茶园高标准建立有何技术要点 1、严格选地。新建茶园应据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土壤 PH4.5—6.5的结构良好的红黄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度以下,水源充足,交通电力通讯方便的缓坡地带。并按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进行大气、土壤、水质的检测。 2、统一规划。要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平衡这个中心,因地制宜,以茶为主,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认真做好道路排灌系统的设计,合理布局茶行及茶园遮荫树配

置(一般亩植8—10棵柿、梨为宜)。 3、表土回沟开垦。在规划好的的茶行上挖种植沟,先将表土约10—20cm左右,挖去放在两种植行间或内壁,再将新土挖去 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间或在外埂,再把底土心土挖松25cm左右,施人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将表土翻人种植沟,拣去石块、树根,做成种植条行以备种茶。利用老茶园开垦条沟进行种植的,须用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处理。 4、施足基肥。要求亩施有机肥500kg以上,磷肥50kg 左右。 三、茶树定植有何技术要点? 1、选用良种壮苗。 2、适时栽植。种植时期一般以幼苗休眠期为宜,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移苗时尽量多带土不损伤根部,茶苗太高可于移栽前离地15—20cm处进行修剪作为第一次定剪,应浇足定根水;再覆盖一层松土。其后做好防冻抗旱保苗全苗工作。 四、如何搞好茶园秋冬季管理? 对幼龄茶园和抗寒性较差品种茶园应进行铺草覆盖或种植紫云英等冬季绿肥作物,以提高抗寒能力又增加有机肥来源;以波美0.5—1度石硫合剂进行全园喷施以减少越冬病虫基数;对多花茶树,在其盛开季节用300ppm乙烯利喷

茶叶加工学试卷有的带答案

茶叶加工学试卷有的带答案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 )卷参考答案 2006 ——2007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茶叶加工学Ⅱ》考试时间2006年12月日茶学专业2003级年级班学号姓名 1、1、通花: 茶花拼和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窨品堆温升高到一定范围,继续升温超过临界温度后会严重影响鲜花生机或烧花,此时应将窨堆均匀翻耙松散、呈“波浪形”摊放散热。要求通透、均匀。 2、气质花: 气质有茉莉花,内含有二十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在鲜化内是以甙的形态存在的。只有在一定温度下,经过酶的催化,促进芳香油的形成和挥发。因此,茉莉花蕾离体后,在开放必备过程中,仍在进行着新陈代谢,随着花蕾的逐渐开放而缓慢地吐香, 3、三窨一提: 茉莉花茶窨制的工艺之一,即按茶花拌和、静置窨花、通花、起花、湿坯复火、转窨的工艺程序返复三次,再提茶一次的花茶窨制工艺。 4、超滤: 超滤常用中空纤维装置过滤,使用聚丙烯晴或聚烯烃为膜材,工作压力较低,在49~588 Kpa 之间,可截留分子量在1000~50000范围内的溶质分子,溶剂和分子量小于1000的溶质分子都可透过膜,从而达到净化茶汤的目的。 5、茶叶深加工技术: 茶叶深加工技术是研究以茶鲜叶、成品茶、再

├→茶、花拌和→静置窨花→通花→ 鲜花处理—┘↑ 转窨 ↑ 续窨→起花→烘焙→摊凉┷→提花→匀堆装箱 3、简述冷冻干燥的技术要点? 先将茶浓缩液在-35℃下冻结,再在低于水相点压力下(609 Pa),进行真空干燥,这时固态水直接气化蒸发。操作时真空度为:13~80 Pa。干燥室温控制:①从-35℃至0℃,升温3℃/h; ②从0℃升至25~30℃,升温5℃/h; ③在25~30℃下衡温1~2h;全程历时20~24h。 冷冻干燥后的制品为疏松的鳞片状,稍加粉碎,呈粉末状即可。含水量低于3%。 4、写出茶水饮料传统生产加工的工艺程序? 茶叶——浸提(85℃/15`)——粗滤(80℃)——迅速冷却(5℃)——精滤(5℃)——调配(80℃)——高温杀菌(90℃/15`)——灌装(8 8℃)封盖 5、简述袋泡茶对内袋过滤纸的要求? 1.1①拉力强,有促够的机械强度,能适应袋泡茶包装机的高速作业而不破损,平均拉力在0.7 kg以上; 1.2②耐高温沸水冲泡而不破损; 1.3③渗透性好,茶叶中可溶性成分浸出快;

3000亩无公害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3000亩无公害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 书 示范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 申报单位:HY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科技主管部门:XX市科学技术局 3000亩无公害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项目建议书 一、概述 1、项目提出背景 HY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我国气候南北过渡带。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顺,四季分明,生产无公害茶叶环境得天独厚,是《全国茶叶优势区域进展规划》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优势区域。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5万亩,是“中国绿茶(名)茶之乡”。2007年,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八个无公害认证试点县,也是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市唯独的一个试点县,为我县茶叶的突破进展带来了庞大的历史机遇,茶叶成为支撑县域特色经济进展,关心农民增收致富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

色产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专门是加入WTO后,世界各国绿色贸易壁垒持续增高,专门是欧盟等国家对茶叶残留标准持续提升,人们对茶叶消费观念已向绿色、安全、健康转变,传统的茶叶生产治理方式无法适应市场需要,整个茶叶产业的供求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茶叶产业的壮大进展带来了严肃的挑战,因而生产无公害茶叶是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和应对世界茶叶市场需求的必定趋势。大力进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快茶叶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强经济效益,关心农民连续增收,关于推动茶叶经济强势产业进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无公害茶叶科技示范项目,确实是按照国家无公害茶叶质量标准,结合HY县域实际,研究整套无公害茶叶栽培治理加工技术方法,开展以茶园改土、科学栽培、改良品种、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清洁加工等无公害化技术为主的示范建设,以推行《HY县绿茶质量标准》为载体,建设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总结无公害茶叶生产从建园到最后包装走向市场的系列生产加工技术和工艺方法,并在全县乃至整个陕南推广应用。通过该项目建设,建设龙井43等无性系良种繁苗基地500亩,建设堰坪堰河砖房茨沟4个村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基地3000亩,辐射带动面积15000亩,申报领取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标识,实现茶农亩平增收700-11 00元。建设无公害化加工厂房1座,培训茶农1000人次以上,建立起配套完善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模式和推进机制,使得茶农种茶观念明显改善,种茶水平大幅提升,茶叶经济效益明显增强,茶叶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进展壮大。通过示范建设,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县乃至整个大不山茶区进展无公害茶叶提供体会和借鉴,带动其他产业的无公害化进程,推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快速进展。 2、项目的目的、意义 茶叶是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的特色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随着加入WTO后世界绿色贸易壁垒的持续增高,茶叶消费市场供求形式发生了全然改变,人们的茶叶消费观念对安全、健康产品的要求日益提升,对茶叶产业进展提出了严肃的挑战,因应国内外茶叶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 一、无公害茶叶概念及内涵 (一)概念:无公害茶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内销符合国家规定允许的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的总称。 依据生产过程中化学物质控制程度以及茶叶产品中化学物质残留量的多少可划分为3类:①低残留茶,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除国家禁止使用外的所有化学合成物质,茶叶产品的卫生指标达到本国或进口国有关标准的要求,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的茶叶。是茶叶准入市场的最低标准。②A级绿色食品茶叶,它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其卫生指标基本上为国家标准的1/2或1/2以上,如六六六、DDT残留量≤0.05mg.kg-1,Cu、Pb残留量分别为30 mg.kg-1和1mg.kg-1。③AA级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它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在茶叶产品中也不得检出任何化学合成物质。 (二)特征:茶叶生产基地环境必须符合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按无公害茶叶技术规程操作,并按加工技术规程要求加工,最终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茶叶的标准.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控制.分级标准及对各茶类自然品质特征的要求,与常规茶叶相同.(三)绿色食品茶叶与有机茶 1、绿色食品茶叶: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的,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茶叶食品。有三个特征:①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②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③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分为A级和AA级两种。 绿色食品茶叶A级、AA级间的区别如下表: 2、有机茶: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产品和再加工制品。是真正纯天然、富营养、高质量的保健饮品。其主要特点为:①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如化肥、农

茶艺师考试茶叶加工技术练习题及答案

茶艺师考试茶叶加工技术练习题及答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茶艺师考试《茶叶加工技术》练习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按鲜叶初制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程度,六大茶类从弱到强的顺序依次是()。 2、导致鲜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和()。 3、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是()。 4、在烘青毛茶干燥(烘笼烘干)过程中,毛火应掌握(),足火应掌握()。 5、按鲜叶适制性要求,就红茶和绿茶相比较而言,叶色深的鲜叶适制(),叶色浅的鲜叶适制();多酚类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的鲜叶适制();大叶种鲜叶适制()。 6、我国现有名优绿茶外形,按造型方法和形状特点,可划分为()种类型。 7、茶叶中具有兴奋提神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和()。 8、比较眉茶和烘青初制揉捻工序的加压大小,加压较轻的是()。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茶叶内含物中,生物碱含量最多的是()。 A、茶叶碱 B、咖啡碱 C、可可碱 2、下列各组茶叶中,属黄茶类的是()。 A、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B、白毫银针,蒙顶黄芽 C、蒙顶甘露,蒙顶黄芽 3、形成红茶“冷后浑”现象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茶黄素、咖啡碱 B、氨基酸、多酚类 C、茶红素、咖啡碱 4、下列各组茶叶中,属青茶类的是()。

A、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 B、武夷岩茶,铁观音 C、铁罗汉,烘青 5、在生产中,控制()是鲜叶加工各工序适度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A、叶片成条率 B、茶叶主要内含物质成分含量 C、在制坯含水量 6、造成绿茶“叶底不开展”的主要原因是()。 A、杀青温度过高 B、揉捻压力过大 C、干燥温度过高 7、对匀净度不高的鲜叶,在揉捻中可采取()措施,以达到揉捻均匀的目的。 A、分筛复揉 B增加揉捻时间 C增加揉捻机转速 8、按创制时期的先后顺序,下列茶类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绿茶、黑茶、红茶 B、黑茶、黄茶、青茶 C、红茶、绿茶、白茶 9、“做手”是()类的加工工序之一。 A、青茶 B、黄茶 C、白茶 10、下列茶产品中,未经过揉捻工序的是()。 A、碧螺春 B、白毫银针 C、安溪铁观音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鲜叶保鲜技术的关键是控制两个条件,即保持低温和适当降低鲜叶含水量。() 2、嫩杀指杀青程度轻些,鲜叶减重率少些;老杀指杀青程度重些,鲜叶减重率多些。() 3、制造铁观音的工序有“包揉”,而岩水仙未经“包揉”。() 4、金玉茶在初制中经过了“渥堆”工序,而做庄茶未经“渥堆”。() 5、按茶类创制时期的先后,青茶早于红茶。() 6、品质好的铁观音有“音韵”,品质好的太平猴魁有“猴韵。()

农民茶叶培训方案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训目标 发展县城经济,面向百里茶廊,培养适应现代茶产业发展需要的,具备茶叶生产加工、品质检验、经营管理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茶园规划与茶树栽培管理、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叶营销、自主创业等能力,面向现代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加工企业、茶叶营销企业,在茶叶生产、加工、品质检验、营销和茶艺表演等岗位需要的生产第一线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训要求 1.知识要求 (1)掌握、茶园环境、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园建设管理技术、茶叶加工及综合利用、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贸易、茶叶机械、茶艺等专业知识。 2.能力要求 (1)基本能力 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能力。 (2) 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社会能力 1.掌握茶树苗木繁育能力 2.掌握茶树生产管理能力 3.掌握茶园建设能力 4.具备制定茶叶周年生产计划能力 5.具备合作完成茶叶生产的全过程能力 6.掌握茶叶加工能力 7.掌握茶叶审评和质量检验能力 8.掌握茶叶销售能力1.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 2.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 3.敬业爱岗、规范严谨、诚实守信;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4.具有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意识、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识。 (三)、培训岗位 序号面向的职业岗位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备注 1 茶叶加工工茶叶加工工考试 2 茶叶审评员评茶员考试 3 茶艺师、茶叶营销员茶艺师考试

4 茶叶生产管理农技员茶树茶叶工考试 5 茶叶生产管理农技员农作物植保工考试(四)培训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 对应工作要求对应知 识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职业态度 1.茶园环境指标测定1.土壤环境知识 2.植物营养知识 3.温度环境知识 4.水分环境知识 5.光环境知识 1.土壤调控能力 2.植物营养调控能力 3.温度调控能力 4.水分调控能力 5.光调控能力 1.具有科学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 以及良好的思想 品德; 2.具有敬业精神, 服从企业安排,能 脚踏实地,服从工 作分配,认真从事 企业基层工作做 起; 3.能通过职业培 训、继续教育、自 学等手段继续学 习来提高自己; 4.具有团队合作 精神,能与企业其 他员工沟通与合 作; 5.遵守国家法律 法规。 茶园环 境 2.茶叶生产管理1.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2.鲜叶的生产过程; 3.茶树的生长与环境的 关系; 4.绿色、无公害、有机茶 生产标准; 5.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环 保知识; 6.茶叶生产新知识与新 技术。 1.会制定茶叶生产计划和茶园周 年管理计划; 2.合作完成茶叶生产的全过程; 3.掌握茶园管理的关键技术,会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茶园建 设管理 技术 3.茶树病虫害诊治1.茶树病虫害基础知识; 2.茶树病虫害防治知识 1.茶树病虫害诊断能力 2.茶树病虫害处置能力 茶树病 虫害防 治技术 4.茶叶加工1.茶叶加工原理。 2.绿茶、白茶、红茶和乌 龙茶的初、精制方法。 3. 花茶窨制方法。 1.掌握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 茶的初制技术; 2.掌握绿茶、白茶、红茶、青茶 的精制技术; 3.花茶窨制技术。 茶叶制 造技术

《茶叶加工》作业及参考答案

《制茶学》复习提纲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茶)鲜叶:指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芽叶嫩梢,称为“鲜叶”,即制茶原 料、俗称“茶青”。 2、做手:指乌龙茶做青的摇青的方式之一,在水筛上双手拢住茶叶轻轻翻 动或拍打,补充摇青不足或者幼嫩的芽叶前期做青使用。 3、灰分:茶叶经过高温灼烧后残留下来的无机物质称为灰分。 4、鲜叶嫩度:指芽叶伸育的成熟度。 5、摇笼浪青:指乌龙茶做青的摇青方式之一,手工摇动摇笼让青叶在摇笼 中做前后上下跳动,使青叶边缘摩擦破坏而达到摇青的作用。 6、抽针:指白茶鲜叶采摘后,把芽和叶手工抽取分开,芽付制成银针,叶 付制成红绿茶或寿眉。 7、开面采:指适制乌龙茶(铁观音)的鲜叶要求具有一定的成熟度,一般 当新梢生育形成驻芽时,采2叶~4叶(或对夹叶)为原料,俗称“开面采”。按开面程度的不同,可将鲜叶开面分为小、中、大开面等三种。 8、走水:也称为“复火”。指茶叶含水量较高时或毛茶在付制之前,为了蒸 发水分、使茶身紧缩干脆,便于贮藏或筛分切碎、风选及拣剔,所进行的中等火温的烘焙干燥。 9、做青的“走水”(行水):指乌龙茶初制做青的“凉青”过程,随着时间 的推移,离体叶渐趋衰亡,叶组织的细胞结构整体趋于解体,细胞渗透性增强,通过摇青,促使细胞液泡中的内含物进入原生质中,与处于原

生质中的各种酶结合,促使酶促氧化进行,促进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和变化,促进色、香、味的形成。 10、清风:是指成品茶在匀堆之前,利用风力,清除原来留在茶叶中的砂、 石、金属和轻飘的碎片、灰末。 11、鲜叶新鲜度:是指离体鲜叶保持原有理化性状的程度。 12、大开面:是指乌龙茶鲜叶采摘标准之一,即正形成驻芽后第一叶为第二 叶的2/3 ~一样大的新梢。 13、透兰:是指茉莉花茶在窨制过程中,需要少量的白兰花增香打底,若用 花量过多,则成品会透露出白兰花的香气,这就称为透兰。 14、起花:是指花茶窨制中,将已窨过茶的花渣筛出,使茶花由混合到分离 的过程。 15、开(收)筛:是指乌龙茶初制萎凋、做青时,将适量的茶青放在水筛上, 双手把持筛沿,使劲飘摇抖动,使茶青均匀平铺(或集中收拢成堆状)于水筛之中。 16、小白、大白、水仙白:用大白茶鲜叶制成的白茶叫大白,水仙鲜叶制成 的叫水仙白,菜茶鲜叶制成的叫小白。 17、制茶的“发酵”:是指制茶过程中,茶鲜叶在相应茶类加工工艺措施和 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生物化学反应,与一般微生物参与的发酵不同。 二、选择题 1、初制工序为杀青、揉捻、干燥的是( A ) A、绿茶 B、红茶 C、黄茶 D、白茶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适应当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和漫山茶树设施栽培生产的需要而设立的,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特点。 2、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了解无公害茶叶概念,掌握无公害茶叶产品标准要求。 (2)掌握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3)本课程讲授加强与实践联系的力度。通过实验基地大棚管理的实践及对漫山其他茶区茶树设施栽培的介绍掌握相关技术,并以此促进学生对无公害茶叶的深层次了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相关技术的认识及其原理的理解,并做到活学活用。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为我校新开课程。应注意与茶区生产及当前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密切联系,不断更新教案;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茶叶无公害概述 (一)基本内容 茶叶无公害的概念;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茶叶无公害的概念 2 、掌握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 3 、掌握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三)重点、难点

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四)教学建议 联系茶叶栽培和加工的环节,以问题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叶的内涵 第二章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一)基本内容 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二)基本要求 1 了解常见的茶树良种 2 掌握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三)重点、难点 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四)教学建议 1、列举实例,分析茶园建设与改造以及良种的繁育技术 2、加强与基地大棚茶园管理实践的联系。 (五)思考题 茶园建设与改造 第三章无公害茶园管理及加工 (一)基本内容 无公害茶叶基地规划与建设;无公害茶园管理与施肥。 (二)基本要求 1 .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能合理选择茶叶生产基地; 2.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符合生态茶园标准; 3. 掌握科学管理茶园土壤的技术要点。 4. 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要点

茶叶加工工理论试卷及答案

《茶叶加工技术》练习卷 号数: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10题、随机抽70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取一个正确得答案,将相应得字母填入题内得括号中。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每题0、5分,满分40分。) 1、茶叶得起源哪个朝代?(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原始社会 (D)唐代 2、最原始得茶叶加工方法就是( )。 (A)腌茶 (B)晒干 (C)蒸青 (D)炒青( ) 3、安溪产茶历史始于( )。 (A)汉末 (B)春秋时代 (C)唐末五代时期 (D)明末清初 4、( )。 (A)思想政治素质 (B)职业道德素质 (C)科学文化素质(D)专业技能 5、中国六大茶类就是指:( )。 (A)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B)红茶、绿茶、白茶、青茶、黑茶、花茶 (C)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花茶 (D)红茶、绿茶、白茶、青茶、黄茶、花茶 6、安溪铁观音就是属于六大茶类得( ) (A)绿茶 (B)花茶 (C)青茶 (D)黑茶 7、国外按商品茶特性,将茶叶分为( )三大类。 (A)绿茶、红茶、白茶 (B)绿茶、红茶、黄茶 (C)绿茶、红茶、乌龙茶 (D)绿茶、红茶、黑茶 8、根据三位一体茶叶分类法,泡沫乌龙茶属于( )、 (A)茶叶饮料 (B)茶叶食品 (C)茶叶保健品(D)茶叶添加剂 9、( )绿茶加工得关键工序、 (A)晒青 (B)杀青(C)做青(D)闷黄 10、下列( )就是历史名茶。 (A)临海蟠毫 (B)安溪铁观音 (C)蒙顶黄芽(D)南京雨花茶 11、( )“茶"字最早出现在( )。 (A)秦代以前(B)三国时期 (C)中唐以前 (D)中唐以后 12、鲜叶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 (A)采摘技术 (B)栽培管理 (C)生态条件(D)品种适制性 13、名优绿茶开采期一般掌握在茶芽有( )左右达到采摘标准就开采、 (A)3%(B)5% (C)10%(D)30% 14、英语中茶(TEA)得发音就是由( )演变而来得。 (A)普通话 (B)广东话 (C)闽南话(D)客家话 15、下列属于红茶得就是( )。 (A)金骏眉 (B)红乌龙 (C)凤凰单枞(D)大红袍 16、下列不属于绿茶得就是( )。 (A)六安瓜片 (B)信阳毛尖(C)君山银针(D)安吉白茶 17、杀青过程( )会出现黄熟现象,香味低淡,影响茶叶质量、 (A)高温杀青 (B)闷炒过久 (C)嫩叶老杀 (D)全程抖炒 18、红茶“发酵”得最适温度为( )、 (A)20-23℃ (B)25-28℃ (C)30-32℃ (D)35℃ 19、下列不属于黄茶得就是( )。 (A)北港毛尖 (B)广西六堡茶 (C)君山银针 (D)远安鹿苑 20、( )就是属于炒干型得名茶。 (A)洞庭碧螺春(B)都匀毛尖 (C)黄山毛峰(D)高桥银峰 21、下列属于烘青绿茶得有( )。 (A)洞庭碧螺春 (B)都匀毛尖 (C)黄山毛峰 (D)西湖龙井 22、下列不属于乌龙茶得就是( )。 (A)大红袍 (B)安溪铁观音 (C)武夷正山小种 (D)凤凰单枞 23、乌龙茶采摘最佳时间就是( )。 (A)上午8点—10点(B)上午10点—12点 (C)中午12点—下午3点(D)下午3点—6点 24、乌龙茶晒青得失水绿以( )为最佳。 (A)1-3% (B)3-5% (C)5—10% (D)10—15% 25、( )就是形成乌龙茶特有品质得关键工序。 (A)晒青 (B)杀青(C)做青 (D)干燥 26、摇青机得操作部件包括( )与牙嵌离合器。 (A)操作手柄 (B)脚踏开关(C)闸刀开关 (D)传动皮带 27、下列不属于黑茶得就是( )、 (A)湖南千两茶(B)黑乌龙(C)四川藏茶 (D)广西六堡茶 28、( )机械具有人工紧袋得功能并有包揉得作用、 (A)速包机(B)包揉机(C)松包机 (D)揉捻机 29、液化汽炒青机操作时,就是先( )。 (A)启动开关 (B)打开液化气门 (C)压下操作杆 (D)先点火 30、液化汽炒青,当出口筒温达到( )左右,即可投叶炒青。 (A)150℃ (B)200℃ (C)280℃ (D)300℃ 31、乌龙茶摇青时间、次数与间隔时间依( )与做青程序控制灵活掌握、 (A)季节、天气 (B)摇青机转速 (C)装叶量 (D)45r/min 32、全国首批认定得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安溪县得( )入选,被称为安溪六大名茶。 (A)铁观音、本山、黄金桂、毛蟹、奇兰、金观音 (B)铁观音、本山、黄金桂、毛蟹、梅占、大叶乌龙 (C)铁观音、本山、黄金桂、毛蟹、梅占、金观音 (D)铁观音、本山、黄金桂、毛蟹、奇兰、大叶乌龙 33、本山得原产地就是在( )。 (A)虎邱镇(B)西坪镇 (C)官桥镇(D)芦田镇 34、乌龙茶做青过程包括( )。 (A)摇青与凉青 (B)晒青与杀青 (C)摇青与杀青 (D)摇青与包揉 35、6CWH—6液化汽手拉式百叶烘干机就是通过( )控制烘焙温度。 (A)摊叶厚度 (B)操作百叶板 (C)调节风门 (D)送风喇叭口 36、6CWH-6液化汽手拉式百叶烘干机,上叶前应使烘箱预热到( )左右。 (A)80℃ (B)100℃ (C)130℃ (D)150℃37、6CB-23型乌龙茶包揉机就是根据原料老嫩调整加压标尺,一般加压至( )。 (A)标尺8 (B)标尺11(C)标尺8—11 (D)标尺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