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无公害优质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优质茶叶生产技术
分 重要 的 现 实 生 产 意 义和 长 远 的 经 济发 展 意 义 。 关 键 词 :茶 叶 ;生产 ;技 术
茶 叶不但 是一种产品 , 重要 的是一种农 产类 更
进 行 松 土 培 肥 工 作 , 在 松 土 之 前 先 全 部 追 施 复 即 合 肥 每 6 7I。 0k 。 然 后 才 培 土 保 根 防 冻 。 6 I 3 g T 1 7 茶 苗 在 第 二 年 应 加 强 管 理 .
合 锄草 , 6 7m。 施磷 酸二氨复合 肥 2 g 每 6 追 5k 。
1 6 冬 季 松 土 追 肥 .
簸基 中进行 发 酵 , 度 7 Oc 发酵 室 温 度 以 厚 一l m, 2 —2 5 8℃为好 , 发酵 以叶显 紫铜色 , 青 草昧 , 其 无
对秋 春播种 的茶苗 进入 l 月上旬 时 , 1 应普遍

22・ 3

西




2 1 () 0 0 6
无 公 害优 质农 业技 术 推 广 站 ,陕 西 镇 巴 7 3 0 ) 陕 2 6 0
摘 要 : 叶 是 人 们 生 活 中 的 必须 品 , 是 农 民 长期 稳 定 增 收 的好 项 目, 展 茶 叶 生 产 , 升 茶 叶 品 位 , 有 十 茶 也 发 提 具
在秋 季播种 的茶籽 进人春 季 , 首先进 行松 土 。 以利 出苗 。当茶 苗全 部露 出地 面 3c F n左 右时 进
行 追 肥 。 追 肥 以 稀 粪 尿 水 为 最 好 。 6 7m 施 稀 6
粪 尿 水 1 8 0 0 g 0 —2 5 0 k 。 1 5 除 草 .
制茶宜 选择在 茶 叶 生产 基 地修 建 茶 厂 , 地 场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欢迎访问信阳农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欢迎访问信阳农

Markdown文本格式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大纲1. 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指导。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是茶叶产业的核心技术,对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茶叶生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培养茶叶生产与加工技能。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技能和知识: - 理解茶叶生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掌握茶叶制作的常用工艺流程; - 熟悉茶叶生产加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学会茶叶品质评价和改良技术; - 培养分析和解决茶叶生产加工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3.1 茶叶生产加工原理•茶叶生长与形成原理•茶叶采摘与处理原理•茶叶制作与加工原理3.2 茶叶生产加工流程•茶叶采摘与筛选•杀青与烘干•揉捻与发酵•筛分与拣选•包装与贮存3.3 茶叶生产加工设备•茶叶采摘器械与配件•蒸汽杀青机与烘干机•揉捻机与发酵器•筛分器与拣选机•茶叶包装机与贮存设备3.4 茶叶品质评价与改良技术•茶叶质量指标与评价方法•茶叶外观与内在品质的关系•茶叶品质改良技术与方法•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4. 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

4.2 实践教学•利用实验室设备和茶叶生产加工场地,开展茶叶生产加工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3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茶叶生产加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课堂参与与作业 - 实践操作成绩 - 课程论文6. 参考教材•《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导论》•《茶叶生产技术手册》•《茶叶加工工艺与设备》7. 参考网址欢迎访问信阳农业学院网站获取更多关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资讯和资源。

茶叶技术培训大纲计划

茶叶技术培训大纲计划

培训机构(章):
茶叶技术培训课程大纲
一、知识要求:
1、茶知识概述
(1)茶的起源
(2)茶文化
2、茶业发展
(1)茶区介绍
(2)茶叶分类
(3)中国名茶简介
3、茶树栽培技术
(1)茶树栽培简史
(2)我国茶树栽培技术变革
(3)茶树生物学基础
(4)茶树繁殖
(5)茶园建设
(6)茶树树冠培育
4、茶叶采摘技术
(1)采摘方法
(2)采摘标准
(3)采摘技术(留叶数量、留叶方法、采摘周期的运用)5、茶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1)植物检疫
(2)中耕除草、合理嫩采、修剪措施运用
(3)综合防治
(4)茶树的主要病害及防治(茶白星病、茶饼病等)(5)科学用药的主要技术措施
6鲜叶贮运与保鲜技术
(1)鲜叶化学成分
(2)鲜叶物理性状
(3)鲜叶要求及适制性7、绿茶制作
(1)鲜叶
(2)杀青
(3)揉捻
(4)干燥
技能要求
培训机构(章):
茶叶技术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经过系统学习,培训适应新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从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掌握茶树栽培、采摘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茶叶制作工艺的人员。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一、引言无公害茶叶是指通过遵循一定的技术规程,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或其他有害物质,以保证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规程,包括选地、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和加工等方面的内容。

二、选地和选种1.地理环境选择:选择海拔适中、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适宜的地区,通风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

2.地块准备:选择整地较为彻底、排水良好的地块,松软的土地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3.选种:选择具有无病虫害、耐寒、耐旱、丰产、良种源的优良茶种,种植前进行必要的繁殖和选育工作。

三、施肥1.有机肥的施用:在选定的地块上进行堆肥,使用优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优先选择畜禽粪便、绿肥等绿色有机肥料。

2.生物有机肥料的应用:适量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如木屑、腐熟豆饼等进行施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茶树的抗逆性。

四、病虫害防治1.定期监测:栽培过程中要定期检测茶园,及时发现和识别病虫害的存在和传播。

2.生物防治:优先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利用益生菌、施用有机杀虫剂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轮作休耕:实施轮作休耕,适时清除病虫害源,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和扩散。

五、采摘和加工1.采摘时机:在茶树生长的适宜时期进行采摘,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摘。

2.加工环节: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要保持卫生、严格遵循加工工艺,避免对茶叶的二次污染。

3.包装和储存:茶叶采摘和加工完成后,要进行合理的包装和储存,避免霉变和虫害。

六、总结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茶叶生产方式,它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又保护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选择种植地块、优良茶种、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可以使茶叶达到无公害标准。

因此,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茶叶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适应当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和漫山茶树设施栽培生产的需要而设立的,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特点。

2、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1)了解无公害茶叶概念,掌握无公害茶叶产品标准要求。

(2)掌握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3)本课程讲授加强与实践联系的力度。

通过实验基地大棚管理的实践及对漫山其他茶区茶树设施栽培的介绍掌握相关技术,并以此促进学生对无公害茶叶的深层次了解。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相关技术的认识及其原理的理解,并做到活学活用。

3、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为我校新开课程。

应注意与茶区生产及当前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密切联系,不断更新教案;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茶叶无公害概述(一)基本内容茶叶无公害的概念;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二)基本要求1、了解茶叶无公害的概念2 、掌握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

3 、掌握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三)重点、难点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四)教学建议联系茶叶栽培和加工的环节,以问题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五)思考题无公害茶叶的内涵第二章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一)基本内容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二)基本要求1 了解常见的茶树良种2 掌握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三)重点、难点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四)教学建议1、列举实例,分析茶园建设与改造以及良种的繁育技术2、加强与基地大棚茶园管理实践的联系。

(五)思考题茶园建设与改造第三章无公害茶园管理及加工(一)基本内容无公害茶叶基地规划与建设;无公害茶园管理与施肥。

(二)基本要求1 .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能合理选择茶叶生产基地;2.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符合生态茶园标准;3. 掌握科学管理茶园土壤的技术要点。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无公害茶叶的含义:指该茶不含污染物质或者把公害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生物等)的卫生质量指标控制低于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以内的各类茶叶产品,该产品要求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安全、无害。

有机茶概念:按有机农业的原则和有机方式种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化肥、农药、添加剂等),不采用转基因、辐射技术,经独立的颁证机构认证合格,并颁发有机茶证书的各类茶叶产品。

无公害茶、有机茶的关系与差别:①生产加工标准不同。

②认证机构和管理方式不同。

③认证机构的注册商标、图案标志不同。

一、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一)园地的选择总的要求: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洁净、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地方作为为无公害茶叶生产与加工的基地。

1.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2.水质量:无公害茶园灌溉用水不受污染,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加工用水,必须达到《生活用水卫生标准》。

3.土壤质量:基地茶园土壤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到60厘米以上,排水和通透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0―6.0。

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二)园地建设对于15度以下的缓坡地,规范建设茶叶栽植带。

坡度在15―25的山地,应建等高水平梯级园地。

根据地形地貌设置道路、水系等。

茶园修隔离带或沟,茶园内道路(干道、机耕道)与排灌系统(沟、渠、池)修建紧密结合。

(三)茶树品种选择主要推广适合我县生态环境的无性系茶树良种。

(四)茶苗移栽技术:1、茶树苗木栽植前处理:出苗前离地20厘米对茶苗进行第一次定剪。

2、移栽时间:每年的9月-10月和2月-3月。

最适宜时间为9月中旬。

3、种植方式与规格:单行或双行条栽。

单行条栽:行距120-150cm,窝距33cm,每窝1―2株,亩栽2000―3000株;双行条栽:大行距150-200cm,小行距40cm,窝距40cm,每窝1―2株,亩栽4000―6000株。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一、无公害茶叶概念及内涵(一)概念:无公害茶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内销符合国家规定允许的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的总称。

依据生产过程中化学物质控制程度以及茶叶产品中化学物质残留量的多少可划分为3类:①低残留茶,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除国家禁止使用外的所有化学合成物质,茶叶产品的卫生指标达到本国或进口国有关标准的要求,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的茶叶。

是茶叶准入市场的最低标准。

②A级绿色食品茶叶,它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其卫生指标基本上为国家标准的1/2或1/2以上,如六六六、DDT残留量≤0.05mg.kg-1,Cu、Pb残留量分别为30 mg.kg-1和1mg.kg-1。

③AA级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它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在茶叶产品中也不得检出任何化学合成物质。

(二)特征:茶叶生产基地环境必须符合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按无公害茶叶技术规程操作,并按加工技术规程要求加工,最终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茶叶的标准.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控制.分级标准及对各茶类自然品质特征的要求,与常规茶叶相同.(三)绿色食品茶叶与有机茶1、绿色食品茶叶: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的,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茶叶食品。

有三个特征:①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②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③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

分为A级和AA级两种。

绿色食品茶叶A级、AA级间的区别如下表:2、有机茶: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产品和再加工制品。

是真正纯天然、富营养、高质量的保健饮品。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茶栽培技术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茶栽培技术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茶栽培技术无公害茶是指茶叶产品中没有公害污染(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或公害污染物被控制在允许限量残留标准(MRL)以下。

无公害茶叶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一、无公害茶园的建园技术规范1、品种的选择:茶树品种尽量采用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推广品种。

选择的标准应是优质、高产、高抗和适应性。

另外还可以考虑多品种间的搭配来解决一些矛盾和提高效益。

2、严格选地:茶园建设之初应选择土壤肥力水平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沙壤质地、通气性能良好、土体中没有隔层、不积水、腐殖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而平衡、呈酸性或弱酸性的土壤栽培茶树。

除了土壤肥力指标以外,土壤卫生指标和重金属的含量也是无公害茶园土壤所必须考虑的另一个因素。

作为一般的无公害茶园,每克土壤中病原菌数必须低于104-105个,每克土壤寄生虫卵数不得超过10个。

对于高一级的茶园,会有更严格的标准。

其对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要求最低标准为:镉≦0.3mg/kg,铅≦250mg/kg,铜≦150mg/kg,铬≦150mg/kg,汞≦0.3mg/kg,砷≦40mg/kg。

但对于更高一级的无公害茶园,生产A级和AA 级绿色食品茶及有机茶,对其土壤有害重金属含量有更高要求。

茶园周边必须无污染源和尘土。

作为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则要求更高,对大气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3、一般茶园转变成无公害茶园:制定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建立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减少和防治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二、无公害茶园栽培技术规范1、无公害茶园土壤管理技术:①常规种植的1~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或饲料作物。

②土壤深耕、锄草并以秸秆、草料、栏肥等有机物覆盖土表或深埋于土中,改善土壤理化形状与土壤环境,培殖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活性。

③对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适应当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和漫山茶树设施栽培生产的需要而设立的,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特点。

2、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了解无公害茶叶概念,掌握无公害茶叶产品标准要求。

(2)掌握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3)本课程讲授加强与实践联系的力度。

通过实验基地大棚管理的实践及对漫山其他茶区茶树设施栽培的介绍掌握相关技术,并以此促进学生对无公害茶叶的深层次了解。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相关技术的认识及其原理的理解,并做到活学活用。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为我校新开课程。

应注意与茶区生产及当前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密切联系,不断更新教案;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茶叶无公害概述
(一)基本内容
茶叶无公害的概念;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茶叶无公害的概念
2 、掌握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

3 、掌握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三)重点、难点
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四)教学建议
联系茶叶栽培和加工的环节,以问题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叶的内涵
第二章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一)基本内容
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二)基本要求
1 了解常见的茶树良种
2 掌握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三)重点、难点
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四)教学建议
1、列举实例,分析茶园建设与改造以及良种的繁育技术
2、加强与基地大棚茶园管理实践的联系。

(五)思考题
茶园建设与改造
第三章无公害茶园管理及加工
(一)基本内容
无公害茶叶基地规划与建设;无公害茶园管理与施肥。

(二)基本要求
1 .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能合理选择茶叶生产基地;
2.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符合生态茶园标准;
3. 掌握科学管理茶园土壤的技术要点。

4. 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要点
(三)重点、难点
无公害茶园耕作、施肥技术、灌溉、铺草、修剪、采收与加工、茶树冻害及防治。

(四)教学建议
为了便于学生在两个学时内对茶园相关技术的理解,可在课前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园施肥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四章茶树病虫防治技术
(一)基本内容
综合防治的原则及内容;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茶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二)基本要求
1. 了解综合防治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2. 掌握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三)重点、难点
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四)教学建议
补充相关的茶树病虫害知识
(五)思考题
漫山茶区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五章农药的合理使用
(一)基本内容
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二)基本要求
1. 了解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 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3. 掌握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三)重点、难点
1、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2、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四)教学建议
加强与基地茶园的联系,注重实践教学。

(五)思考题
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常用农药介绍
(一)基本内容
农药的分类;各种农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杀虫杀菌剂的分类。

2.掌握茶园常用样菌剂、除草剂。

(三)重点、难点
茶园常用农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四)教学建议
应用较多的图片、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农药介绍的理解。

(五)思考题
茶园常用农药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实验教学(6学时)
实验一茶树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 3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茶树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并掌握其生物防治方法,。

实验要求:
1.分为室内相关标本图片的讲授与室外病虫实际现象的讲授。

2.要求每组学生自己寻找病虫害的发生点,采取相应防治方法并
观察防治效果。

实验二大棚茶园管理实践 3学时
实验目的:了解茶树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并掌握其生物防治方法,。

实验要求:1.分组与实验一相同,即2~3人一组。

2.要求各组学生轮流参与大棚茶园管理。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1.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2.学生成绩包括期终闭卷考试成绩(占60%)、课程论文成绩(占10%)、实践成绩(占20%)及平时成绩(占10%)。

附:教学参考书目
(一)教材
1. 孙威江,林智,杨亨栋编著。

无公害茶叶。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01年第1版
2 童启庆主编.茶树栽培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2000年.
(二)主要参考书
1 . 中国茶叶研究所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版.
2 .陈兴琰编译.茶树栽培与生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年,第1版.
3 .潘根生、王正周.茶树栽培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版.
4 .潘根生主编.茶树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第1版.
5 .黄意欢、肖力争。

茶树营养生理学与土壤管理。

长沙:湖南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1版.
6 .刘富知主编.茶作学.海南出版社,1993年,第1版.
7 .刘宝祥.茶树的特性与栽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第1版.
8 .程启坤.茶化浅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情报资料室,1982年.
9 .程启坤等.茶叶优质原理与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1版.
10 . 冯绍隆.茶树密植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贵州人民出社版,1980年,第1版.
11 .国内外各种茶叶科技期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