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培养技术及防虫害措施

合集下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成为茶农和生产者关注的焦点。

一、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1、选址茶园应远离工业区、化肥厂、垃圾堆放场等污染源,坡度适宜,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

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无污染。

2、土壤改良在选择好的地块上,应进行土壤pH值测试,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

3、科学施肥根据茶树生长的不同阶段和土壤养分含量,科学施用有机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使茶树生长健壮,茶叶品质优良。

4、水肥一体化合理利用地形地势,修建排灌系统,科学浇水,合理施肥,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茶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率。

5、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植物香气驱虫、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方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农药残留。

6、有机栽培选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肥料等,禁止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实现真正的无公害栽培。

1、防治茶青枯病茶青枯病是茶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预防茶青枯病的关键是加强茶树的养护管理,做好冬季修剪和春季整形,改善茶树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照强度;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喷施杀菌剂,有效控制病症的扩散。

2、防治茶树红蜘蛛茶树红蜘蛛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蔓延速度快,侵害面广。

防治茶树红蜘蛛的方法包括:适时清园,清除树叶的残留物,减少蜘蛛栖息地;合理施肥,提高茶树的抗虫能力;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释放天敌,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

3、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茶树茶小绿叶蝉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危害茶树的生长。

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方法包括:开展深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减少树冠湿润环境,减少害虫滋生;加强草本植物的管理,提高茶树冠层密度,减少害虫的活动空间;使用生物防治方法,释放天敌,控制害虫数量。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无公害茶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无公害产品认证标准的产品。

由于其安全、健康、绿色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在没有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如何防治茶园的病虫害,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三个阶段,介绍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一、生产前防治在生产茶叶之前,做好土壤、水源等基础设施的管控,可以有效降低茶园病虫害的风险。

具体做法包括:1、土壤保育。

通过深翻、揭阳、有机肥料施用等措施,培养壮大土壤微生物,提升土壤的自我防御能力。

在施用有机肥料时,要注意施肥量与时机,避免肥料过量或者不均匀施用导致土壤酸化等问题。

2、水源管控。

建立茶园内的灌溉系统,选择质量优良的水源,避免使用含有污染物或化学物质的水源。

定期检测水源质量,避免茶园内发生水源污染。

二、生产中防治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1、物理措施。

草本植物会吸引一些昆虫虫害,可以在茶园周边种植防止虫害的植物,利用大棚覆盖、黄板诱虫等物理手段防治昆虫虫害。

2、生物防治。

茶园中有一些天敌昆虫如蜘蛛、鳞翅目昆虫等,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控制茶园内的病虫害。

此外,采用微生物制剂、壮志散等药剂有助于促进茶园内的益生菌发展,增强它们的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

3、监测诊断。

茶园中可以采用灰尘、黄板、黑盘等诊断工具进行监测,定期检测茶园内的害虫密度和数量,及时判断喷药时机。

三、生产后防治在采摘、加工、贮存、运输等生产后阶段,也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保证茶叶品质和安全性。

1、加工处理。

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尤其是火制和晾晒阶段,要注意加强卫生和留意虫害的侵入,加强屏障管理,避免茶叶出现虫蛀、霉变等情况。

2、贮存条件。

茶叶应保存在清洁、通风、干燥、避光的仓库中,避免芽叶受到霉、虫的侵害。

同时,要对茶叶进行定期检测,防止茶叶产生霉变、变质等问题。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需要贯穿茶叶生产的每个环节,只有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优化生产技术、加强监测诊断、严格贮存管理等多项措施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防止茶园内的病虫害,生产出符合无公害认证标准的优质茶叶。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农产品之一,其生产技术和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1.选址和土壤要求:茶园应选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或山脉,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流泉源泉;土壤应为酸性土,土层深厚,肥力较高。

2.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如龙井、铁观音、大红袍等。

3.施肥技术: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施肥,每亩用施1000-1200公斤有机肥以及适量的复合肥。

4.整枝修剪:春、秋季进行拨枝去老、修剪、整形,保持树形美观、通风透光。

5.遮阴覆草:夏季需适时遮阴、覆草以增加棚面湿度,减少树冠温度,促进茶叶生长。

6.采摘技术:采摘时应选择新梢鲜嫩、内含物质丰富的嫩叶,采摘后宜立即进行初检、晾晒、杀青和初揉等工序。

1.病害防治(1)霉病:采用早防早治、消毒种苗、尽量避免长期高湿度和阴湿状态,并及时清除灾害现场的残留物。

(2)细菌性病害:避开高温多雨季节,采用旋耕、深松、消毒苗床,和风晒种的办法,可以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3)真菌性病害:采取化学药剂防治,注意用药量、喷洒时间、浓度和喷雾技术等方面的细节。

(1)茶螟:采用部分割枝、灰尘喷洒、杀螟草药浸泡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治。

(2)红蜘蛛:灰尘喷洒、高温烟熏、多次喷药等防治方法均可采用。

(3)蚜虫:可采用手摇蚜剂、亚硫酸钾、女儿红酒、玉米糖浆等农药进行防治。

总之,无公害茶叶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策略不仅需要科学规划,还需要农民的实际操作,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方能逐步提升茶叶的品质和生产标准,让消费者尽享健康、营养、绿色的茶叶。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的四种防治技术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的四种防治技术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的四种防治技术茶叶是世界上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品,然而茶叶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茶叶病虫害成为茶叶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生产出更加安全、健康的无公害茶叶,农业专家们提出了许多防治技术。

在本文中,将介绍四种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文化防治技术文化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来防治茶叶病虫害。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茶树品种,这样可以减少茶树受病虫害的可能性。

合理施肥,保持茶园的土壤肥力,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

适时修剪和整枝茶树,保持茶园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菌和虫害的滋生。

加强茶园卫生管理,及时清理落叶、杂草和枯枝,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通过这些文化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茶园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生产出更加安全的茶叶。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天敌微生物和对病虫害具有保护作用的微生物来防治茶叶病虫害。

在茶叶生产中,可以引入一些对病虫害有天敌作用的昆虫,例如瓢虫、蚜茧蜂等,通过建立天敌库,建立自然的生物平衡,控制茶叶病虫害的发生。

还可以利用一些对病虫害具有保护作用的微生物,例如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喷施在茶树上,增强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通过这些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生产出更加健康的无公害茶叶。

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茶叶病虫害。

在茶园中可以采用覆盖网来阻隔害虫,通过覆盖网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还可以采用粘虫板、黄板等粘贴物来捕捉病虫害,降低害虫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雷达、红外线等技术对茶园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通过这些物理防治技术,可以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生产出更加安全的茶叶。

化学防治技术是目前茶叶生产中较为常见的防治技术,通过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农药来控制茶叶病虫害。

化学防治技术长期以来受到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担忧。

在实际生产中,应该谨慎使用化学农药,合理选择种类和喷洒剂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无公害茶叶是指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有害物质,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与环境保护要求的茶叶。

其生产需要采取特定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1.土壤管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首要条件是有机肥料的施用。

施用有机肥料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降低土壤的酸碱度。

茶园土壤PH值在5.5-6.0之间为宜。

2.茶树修剪在栽培无公害茶叶的过程中,茶树的修剪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茶树的修剪主要包括冬修和夏修两方面,冬修是为了保持茶树株形,促进新梢的生长;夏修则是为了促进新梢的生长和茶树的通风。

3.喷灌管理无公害茶叶的生长需要新鲜、干净的水源。

在喷灌管理方面,要保持良好的供水,减少农药残留对水质的影响,同时避免因过浇水致使茶树根系缺氧或株体发霉。

4.采摘技术无公害茶叶采摘主要通过手摘和机采两种方式,其中手摘为主。

在采摘无公害茶叶时,应当选用无有害物质、无毒副作用的采茶篮和采茶袋,避免任何外来污染。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病害防治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过程中,病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茶树的病害防治主要包括茶树白蚁、茶毒蛾、茶红蜘蛛、茶树病毒、炭疽病等。

防治废弃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用生物药剂、植物保护措施、生态调控。

无公害茶叶的生产需要采用一些非化学方法来防治茶树的虫害。

主要措施包括采取尽量避免损伤,促进树势生长,提高植物自身防御能力;建立棚温度环境条件,压制虫害繁殖;采用分层、分级散发、悬挂黄板等物理治法对虫害进行防治。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一、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1、选地和整地选地要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

整地时,先用耙子把地拓松,再借助弯刀犁平并使土层深度达到10厘米左右,与排灌沟连成一体。

2、施肥无公害茶叶种植的关键在于施肥,要注意各阶段的施肥量与营养物质配比。

施肥要求全面、合理、均衡,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在生长期,每个月应施一次有机肥、化肥,每次施肥以10kg/亩为宜。

3、浇灌浇灌要视气候条件、降雨量及土壤湿度而定。

在茶叶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度,旱季少量多次浇水,雨季少施水,以防过湿。

浇水时间要选择在早晨和晚上,以减少水分蒸发。

4、疏芽在每年的2-3月份,要进行疏芽的工作。

当新芽长至2-3厘米时,保留一芽,其他芽要进行摘除。

这样可以变得茶叶更健壮,提高产量和质量。

1、病害防治病害主要包括茶红 Spider 病、茶臭斑病、茶褐斑病等。

它们会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1)使用防治药剂。

如35%福美双、70%东阿氧菜酯等可用于防治病害。

(2)清除枯叶和垃圾。

病害最好是从源头预防,所以在非公害茶园的铲除枯叶、早期落叶、垃圾等废弃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虫害主要包括茶小绿叶蝉、茶青蚨虫、茶红叶蝉、梅花叶蝉等。

这些害虫会直接损害茶树的叶片,对茶叶质量和产量有严重影响。

(2)合理排灌。

过湿和过干都会影响虫害的生长和繁殖,排灌要合理,避免过湿或过干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重视茶叶的栽培技术和防治措施。

通过全面、合理、均衡的施肥、科学合理的浇灌和疏芽、及时清理废弃物等,可以增加茶叶的产量和提高其质量。

同时,在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方面,还要加强对茶园的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茶叶的影响。

安徽海阳镇无公害茶叶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安徽海阳镇无公害茶叶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安徽海阳镇无公害茶叶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安徽海阳镇是中国知名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其茶叶以其清香、鲜爽的口感而著称。

然而,随着茶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茶叶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为了提高茶叶栽培的效率和质量,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

一、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1.土壤管理无公害茶叶栽培首先要保证土壤的健康,大力推行有机肥、绿肥等新型施肥技术,注重改善土壤结构,减轻土壤污染。

对于已经遭受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茶园,应采用生物修复、改良土壤和深耕等技术进行修复,使之重新成为生态环境健康的茶园。

2.茶园管理无公害茶叶的栽培除了需要合理的土壤管理,还需要注重茶园管理。

防止农药和化肥的污染,积极推广有机农业模式,选择适宜的品种,加强管理,整理茶树,防止茶树过度长高,苗木也应当选择耐病抗虫、根系茂盛的合适品种。

同时,合理布设灌溉水管,确保茶树的充分灌溉,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为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保障。

3.采摘技术采摘技术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采摘到优质茶叶,应在一定时间内采摘,以避免茶叶萎缩变色,同时光照充足,适当湿度,能有效提高茶叶的品质。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无公害茶叶的病虫害防治是环保茶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采用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能确保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生态安全。

1.使用合适的农药为了降低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推行多元化防治策略,选择对人员安全无害、环境友好,具有优良防治效果的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高发期及时喷洒。

同时,大力推广通过生物支援和物理控制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来降低农药的使用率。

2.畅通通风在干燥季节为保证茶叶充分曝晒,应保证茶叶间的间隙比较大,保证通风流通。

同时,及时清除杂草和枯萎、落叶等废弃物,防止病虫害的滋生。

3.监测病虫害定期对茶园进行病虫害监测,并及时切割病虫害源,降低病虫害滋生的发生率。

4.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土地和茶园整洁和干燥,防止病虫害发生,及时整理和覆盖落叶、杂草等,可以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和扩散。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无公害茶叶是指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采用有机栽培方法进行种植的茶叶。

无公害茶叶不仅具有优异的品质和口感,还可以保持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和天然香味。

要实现无公害茶叶的生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机栽培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1.土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肥沃、通风性好、透水性好,且PH值为5.2-6.5的土壤,最好是位于海拔800m~1200m之间的山坡地。

2.选用优良品种种植:选用生长迅速、产量高、抗病虫特性好的品种,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优质茶叶品种。

3.合理施肥:无公害茶叶的栽培过程中不使用化肥,通常采用的是有机肥还有部分的矿物质肥料,然后是使用菜蔬腐熟土和秸秆用于覆盖,促进土壤的含水保肥。

4.保持土壤湿度:每天早晚各1次浇水,保持地表湿度,防止茶树缺水或者水分过度导致茶树疾病滋生。

5.定时修剪:茶树年枝的修剪是为了保证茶树的生长,茶树的冬季睡眠时把树枝营养回收,春季抽芽时用于新条的生长,夏季到秋季的修剪是为了保证茶叶品质和产量。

6.采摘茶叶:采摘无公害茶叶需要选用成熟度高、绿色细嫩的一、二叶和一芽两叶的嫩芽。

1.灭菌处理:在开花前利用气体灭菌技术对茶叶园进行全面消毒,以杀死植株体内潜藏的各种病菌。

2.人工手工打草:草丛是害虫繁殖的温床,定期消除茶叶周围的杂草和枯枝败叶,可以有助于控制害虫数量。

3.利用生物防治:引入可用于昆虫、螨虫、真菌及其他有机病原体的天敌,如美国大蚜蜂、横纹夜蛾、各种寄生菌、灰色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4.环保药剂控制:可以使用环保型生态农药,严格控制药剂的使用量和频次,并避免在采摘后立即脱药。

5.定期检查和管理:定期巡查茶园,检查茶树的生长状态和茶叶的质量,及时进行病虫害监测和管理工作,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无公害茶叶的栽培需要采取以上技术和措施,确保无公害茶叶的品质和健康安全,同时也维护了环境和消费者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茶叶培养技术及防虫害措施
从无公害茶叶所需要的土壤条件、环境条件、良品挑选、茶树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随后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人工防治等维度详细分析了无公害茶叶的防虫害方法。

标签:茶叶;无公害技术;防虫措施
TB
目前我国市面上的无公害茶叶是指在无公害的生产环境里,通过特殊规定的流程生产出无污染、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且保证安全的茶叶。

在我国无公害茶叶基本要求是安全且卫生,对食用者健康无危害。

目前我国无公害的茶叶包括了低残留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等几种。

1 选择无公害茶园
1.1 土壤的条件
(1)使用具有丰富肥力的土壤。

肥沃的土壤是茶树的生长之本,土壤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茶叶能否高产、是否优质、是否无公害;根据茶树特有的生长特点,土壤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肥力丰富、不能长时间积水、呈少酸性、土层要深厚等等。

一般情况下,比较理想的土壤主要有酸性的油沙土和黄泥沙土,带沙性的香灰土等几种土壤。

(2)严格控制农药含量。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目前大多数的除草剂与农药均会被土壤里的微生物所分解,所以在我国没有对种植茶树土壤的农药和除草剂含量进行全面的规定,仅是特别对666和DDT这两种高毒性农药作出特殊限制;根据我国目前最新的规定,无公害茶园土壤里的上述两种农药的含量不可以超过每千克0.5毫克。

(3)达标的土壤卫生条件。

要收摘合格的、无公害的茶叶,首先要保证茶园中使用的土壤卫生条件需要达到安全食品的条件;根据现代国际卫生部门规定的生物污染卫生标准,一般的无公害茶园每克土壤中的病原菌不得低于105个、每克土壤中的寄生虫数不能超过10个。

1.2 周边气候条件
(1)远离尘埃污染源。

一般而言无公害茶叶的四周环境不能有污染源或者是漂有经常性或长期性的尘土;所以很多的茶园和茶树林均要选择远离工厂、城市、公路主干道的区域,这样的地理位置选择,主要为了防止城市生活垃圾、工
厂废气废水、汽车尘土漂浮物等污染物给茶树带来过度的污染,导致茶叶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

(2)防止过度的农药接触。

茶树是需要一年多次采摘的植物,在茶园周围不可以种植需要长期喷洒农药的其他作物,以预防在其他作物上喷洒的农药会随风飘洒到茶叶上,造成茶叶的二度农药污染。

(3)茶园周围多种高大树林。

为了防止过多的灰尘影响到生长中的茶树,需要在茶园的周围种植上高大的树,这样可以保证种植的茶叶在四周密林的环抱中,并且使其常年保持湿润的生长环境。

在四周树木的环抱下,一方面保证茶叶不受废气废水等产生的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将树林落下的树叶作为原料以便为茶树提供更多的肥料。

2 高品种茶树的选择
2.1 选择良种的茶树
目前我国茶树品种非常多,良种茶树也有许多种;目前已经经过我国茶树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就有一百多个,另外再加上各省份审定的品种,到目前为止有近200种之多。

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及安徽浙江等地区,主要推广的无公害茶树良种包括:碧云、劲峰、龙井长叶、菊花春、安徽1号和3号、翠峰、迎霜、浙农113号和117号、龙井43号、黔湄419号、福鼎大白茶等等;在浙江地区多是浙农117号、龙井43号等。

2.2 茶树苗木的严格检疫
为了确保良种茶树的苗木高度纯正,为了防止病虫在茶树之间的传播,必须对茶树的幼苗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

从外地运入的茶树必须要配有生长地严格的、正规的检验证书和他证明;特别是种植的是AA级食品茶或有机茶,必须最大可能的使用绿色食品农业的树苗(即无公害苗木必须是来自于绿色食品茶园或有机茶园)。

2.3 进行品种茶树的搭配
在我国进行无公害茶叶生产过程的中,多个品种茶树的混搭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且重要的种植方式。

比如把早、中、晚的茶树芽种相互搭配种植,即可以错开采摘期,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难题;把红茶和绿茶、乌龙茶等几种常见茶树搭配,可以开发出多中新的产业品种;从茶叶的整体来看,多种茶叶的搭配,一方面提高了茶树拥有者对经济市场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茶园茶树的产能,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益。

3 茶树的栽培管理
3.1 铺草覆草及间作
(1)因地制宜进行铺草要。

一般情况下可选用无污染的原生稻草、豆秸及绿肥、山野杂草,也可以使用落叶及木屑、茶枝等落叶;铺盖的厚度不要过深,只要不露出地面就好,一般不超过10厘米。

最佳的蒲草次数为每年2次。

最好的铺草时间分别是:五六月有利于抗旱保水和防止草害;十月十一月,用于抗寒防冻。

(2)茶园间作在1-3年生的幼园进行,1年生茶园在茶行间间作3行绿肥,2年生茶园间作2行,3年生茶园间作1行,间作绿肥品种以绿豆、大豆等为主。

3.2 科学施肥追肥
(1)基肥一般是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后开始施用。

从时间上说一半是在十月下旬开始,在距茶树根三十厘米开沟深约二十厘米深,施有机肥后覆土;一般情况下每亩最多施用农家肥2吨;或者施圈肥每亩三吨,并且要混入磷酸钙与硫酸钾复合肥三十公斤,施肥方法是沿树冠投影开沟深二十五厘米,施肥后覆土。

(2)追肥一般是在三月中下旬进行。

每亩地的茶树一般使用复合肥七十公斤,整个过程只需施用一次,施肥的方法是在有机茶园用沼肥浇根开沟而施入;而早芽品种的茶树需要提早七天施下肥料,每亩地的茶树施尿素二十五公斤,在距离树冠的外侧挖一条十五厘米深的施肥沟,然后覆土。

3.3 浇水管理
为了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需要做好茶园里的蓄水保墒工作。

一般情况下,在茶园内的梯级内侧可以挖沟,建造起蓄水池,以减少降雨时对地面的径流,尽可能地把雨水保留在茶园内,以便确保春季茶树对水分的需要。

一般一年要浇水三次,茶园里的水分管理主要以保水为主,要求耕作的层土壤含水量在75%-90%,确保茶树的正常成长。

3.4 茶蓬修剪
修剪是指需要剪掉茶树的蓬面上徒长枝与细弱枝,以便更有利于芽叶生长的更整齐,实现提高茶叶质量和茶农收益。

一般一个生长期要进行三次修剪:第一次在夏茶前进行,在春茶采摘结束后抓紧修剪,否则会影响夏茶产量;第二次在夏茶结束后进行;第三次修剪在秋茶结束后进行。

修剪质量对第二年春茶提早发芽、提早开园非常重要。

4 防治病虫和草害的方法
4.1 农业方式防治
(1)合理的修剪掉多余的树枝,可以起到直接消灭虫害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树枝修剪的程度越多,被清除掉的病虫数量与种类也就越多;对树枝的轻修
剪可以把茶蚜及茶小绿叶蝉等害虫除去;对有茶蛀或者梗虫存在的茶园,可以在每年的八月剪梢,这样除虫效果较佳,除虫率可高达96%。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剪下来的枝条需要及时运出茶园并做集中销毁。

(2)加强环境保护,增强茶园的自身调控。

为了杀去虫害,我们需要保护好茶园中的生态环境平衡,一是要保持茶园里生物的多样性,二是要维护茶园里生物链保的平衡。

比如在冬季进行清园操作,对茶园进行维护;一般而言在茶树的冬眠期,也是茶园害虫的冬眠期,这个时候可以对茶园施行全面清理,集中烧毁茶园清理出的垃圾,也就可以全面的消除害虫。

(3)合理翻耕,科学施肥。

在茶园中一旦化学类肥料施用过多,不但起不到相应的增肥效果,反而会加重病虫害对茶树的威胁,特别是蚧类害虫的危害;所以茶农在施肥时需要合理科学地施用化学肥料,同时可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合理的耕翻,可以将茶园表土层与落叶层中越冬害虫等埋入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次年病虫害发生的次数。

4.2 生物方式防治
(1)维持害虫天敌的生存环境。

保护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及蜘蛛等生物,不要人为地去捕杀这些益虫;在茶园耕作、修剪时,给这些益虫(害虫天敌的统称)留下一个缓冲地带;在修剪茶树枝叶和人工采除害虫虫苞时,可以选择先集中在茶园附近堆放一段时间,等待益虫回走后再做深埋或焚烧等处理。

(2)推广生物农药。

目前我国市面上常用的农药多是多角体病毒昆虫病毒制剂,这些农药的喷洒对防治茶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茶尺蠖等小型害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作用,推广应用植物微生态制剂益微,防治茶云纹叶枯病、茶赤星病、茶炭疽病,既防病又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4.3 人工捕杀方式
人工捕杀是一种传统的、效率较低的治虫方法,但是效果较好;例如茶毛虫的虫卵一般会在茶树叶上越冬,茶农一般会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摘除掉那些含有虫卵的茶叶或茶树片,或者直接将带虫的枝叶剪下;又例如蓑蛾类常危害树叶,可在冬季这些害虫冬眠时,摘除这些虫囊,不再使其孵化出幼虫。

参考文献
[1]刘四新.华安县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茶叶科学技术,2007,(2).
[2]黄加海.松溪县无公害茶叶病虫综合防治技术[J].茶叶科学技术,2007,(1).
[3]管嫦娥.泾县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