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1)教案(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机械运动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变形公式: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作千米每时。

换算: 1米/秒=3。

6千米/时, 1千米/时= 1/3。

6 米/秒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

2km/h(过程单位同后)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

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10米/秒第二节、力的存在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七年级科学第1节第3课时 速度公式的应用

七年级科学第1节第3课时 速度公式的应用

第1节 机械运动
新知学习
新知 有关速Leabharlann 的分析与计算公式:v=st;s=vt;t=sv。
[注意] 解答有关速度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1)仔细审题,分析清楚各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单位要统一; (3)运用公式或建立相关的方程求解。
第1节 机械运动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情景展示1]
第1节 机械运动
[归纳提升]利用公式变形:t=s/v进行计算。
[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归纳]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1.审题:想象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必要时,将运动过程用简
第1节 机械运动 [归纳提升]利用公式变形:s=vt进行计算。
[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节 机械运动
[情景展示2]
图绘出来; 2.写出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量; 3.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求解,要符合规范。
第1节 机械运动
[问题探究]一列火车长200 m,以25 m/s的速度匀速通过1.6 km的 隧道,求火车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节 机械运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课件:3.1.1 参照物(共16张PPT)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课件:3.1.1  参照物(共16张PPT)
乙、丙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的大小分别是: 甲:_向__北__运__动__,__速__度__和__风__速__相__等________; 乙:__向__北__运__动__,__速__度__比__风__速__慢________; 丙:_向__北__运__动__,__速__度__比__风__速__快______。
18.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 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旗与烟的情况 如图所示。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
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

19.(宁波中考)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 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
12.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D )
A.南辕北辙
B.夸父逐日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
13.某军舰在东海航行时,不受参照物选择影
响的是( A ) A.航行的时间
B.航行的速度
C.军舰的位置
D.航行的路程
14.小林乘游轮到岳阳楼游览,当游轮越过
洞庭湖大桥后,小林兴奋地叫了起来:“啊!
岳阳楼终于来到我身边了。”小林这么说所选
A.菲菲正确 B.翔翔正确 C.两人都正确 D.两人都不正确
8.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水里游动的鱼、天空飞 翔的雄鹰,它们的空__间__位__置都发生了变化,物理学里称
这种现象为__机__械__运_。动相对于行驶的汽车而言,车内 的司机是__静__止_(填“静止”或“运动”)的。
9.小明同学陪爸爸到公园散步,他看到了柳树上左 右摆动的柳枝在湖水中的“倒影”,则“倒影”相对 于__人__(_或__水__面__)是运动的,相对于_摇__动__的__树__枝是静止的

浙教版《运动和力》精品课件-PPT精美课件

浙教版《运动和力》精品课件-PPT精美课件

7.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支持按 联合国 宪章精 神所进 行的各 项工作 ,积极 参加联 合国及 其专门 机构有 利于世 界和平 与发展 的活动 。
8. 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 保障人 权和解 决地区 冲突等 一系列 全球问 题上发 挥着重 要作用 ,对世 界和平 与发展 作出了 重要贡 献。
4.用几个凝练的动词形象逼真地写出 了父亲 攀爬月 台时的 努力, 没有过 多形容 、修饰 的语言 ,只是 白描, 只是写 实,乍 读很平 淡,细 细品味 ,却情 真意浓 。
5.上述情境体现了观众在体育赛事中 文明有 礼的行 为,也 体现了 我国良 好的国 家形象 。
6.这种文明有礼的行为有助于人们友 好交往 ,增进 人们的 团结友 爱,有 利于形 成安定 有序、 文明祥 和的社 会。
普照大地的太阳光,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光能。 植物就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 于体内的,这种能量即为生物质能。
二、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机械能、声能、光能、化学能、电能、热能
还有其它的形式的能吗?
还有核能、太阳能等等。
:
想 一 想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发电站
太阳能汽车
想 一 想
你认为各种能可不可以相互转化?
2 . 好 玩 是孩 子的天 性,三 味书屋 后面的 小园, 虽远不 如百草 园那样 多彩有 趣,却 也是孩 子们开 心的好 去处, 在这里 ,孩子 们同样 玩得有 滋有味
3.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 一种不 加色彩 或很少 用色彩 ,而只 用墨线 在白底 上勾勒 物象的 画法。 作为一 种描写 方法是 指抓住 事物的 特征, 以质朴 的文字 ,寥廖 几笔就 勾勒出 事物形 象的描 写方法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_2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_2

机械运动一、教材分析《运动和力》的内容较丰富,是生活中的运动中体现力的存在并进而认识力,因此,认识机械运动是深入研究力世界的基石。

通过本节的学习,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认识机械运动的分类,而各种形式的运动将被后续教材不断引用,所以学好本节课内容尤为重要。

此外,本节课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特别是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高技术中有效的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内容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概念多,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掌握这些概念,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活现象及科学事例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主要还依赖于主观形象的思维,学生在生活中见到了许多运动静止的事物,但不清楚其判断的依据是因为参照物的选取,且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从而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

再提出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判断参照物,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

机械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让学生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学生接受这个概念是有困难的,主要让学生接受用这种浅近的说法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3)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和运动快慢的变化对机械运动进行分类,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照物的判别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别,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其分析能力。

(2)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地球同步卫星及其使用和我国航天技术情况,激发其学习科学的热情。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学会如何选择参照物并且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理解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2. 知道速度的概念,并学会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力的三要素,并学会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4.知道重力的概念,并学会运用重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的概念。

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产生的有关现象。

6.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7.知道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画演示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理解。

2.通过问题闯关形式提高复习的积极性。

3.通过知识结构图的构建提高复习的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惯性的应用与防止;2.二力平衡的条件;3.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1.判别物体受到的平衡力;2.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教师:第三章《运动和力》是七年级科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

有些同学或许还有一些不懂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三章的内容。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机械运动。

PPT:物理学中把空间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例:坐在奔驰列车里的乘客若选列车为参照物时是静止的,若选地面为参照物时,乘客是运动的。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

师: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PPT:例:一人骑车由东向西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西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作为参照物,此人( A )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不运动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师:非常好,同学们都掌握得非常好,接着,我们一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要想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有哪几种方法呢?生:1.相同路程比时间。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_2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_2

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确认判断运动和静止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取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取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2.能够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和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对机械运动进行分类。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参照物的确认和判断物体的运动教学难点: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一)科学导入视频: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86年如何拍摄的。

(二)科学探究机械运动一、参照物视频:跳马运动员的空间位置不断改变→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运动)学生举例:运动:汽车、太阳、老师、小鸟…….静止:讲台、教学楼、旗杆……视频:拍摄者所在的火车是否运动?选择的标准不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

被研究的物体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参照物2.参照物:被选为标准的物体。

(假定不动的物体)相对于↗空间位置不变静止研究对象→→→→标准↘空间位置改变运动(参照物)对上面运动和静止加以说明总结学生举例:物体A相对于物体B是运动(静止)的。

甲、乙、丙、丁四人(结合课件)P88思考与讨论图3-2观光电梯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情况也会不同。

视频:小明,房屋、树木、电线杆、火车的运动情况活动:文具盒放在书本上拉动两两合作一人做,一人说4.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P89图3-3 图3-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P89 阅读: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对图分析:月亮躲进云层乌云遮住月亮介绍:地球同步卫星→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如何选取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5.参照物的选择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有利于问题的研究一般的说,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课件中的练习:说出描述下列物体运动情况的参照物1.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2.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明月别枝惊鹊。

7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

7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
计算出第三个量


s = vt、t =

1)

2. 注意事项
1)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
3) 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第 2 节 力的存在
A. 力
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 F 表示
2.
C.
弹簧测力计
1. 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长度就越长(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前应先进行调零,使指针正对
零刻度线,并注意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 测力时注意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被测力的作用线一致,指用”
,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
规律,它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
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其作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
时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推广为“合力为零”
公式:通常用 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用 v 表示速度,即

v=

4.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或 m•s-1(米每秒)
。交通运输中常用 km/h
(千米每小时)做单位。
1m/s=3.6km/h
E.
速度公式的应用
1. 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变形公式:v =
2)
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
壳摩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1)教案(新
版)浙教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知道运动的绝对性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⑵会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⑶能够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⑷能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
线运动。

2.过程、方法目标:
⑴通过实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概括能力。

⑵通过参照物的判别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介绍地球同步卫星及其使用和我国航天技术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民族
自豪感。

⑵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分类
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
教学设计:
一、引入: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部附近浮动着一个小物体,飞行员认为是一只虫子,抓过来一看却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
二、参照物:
[回顾]:①教师在讲台上走动②汽车在公路上奔跑③水在小河里流动;它们都属于机械运动,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讨论]:这些位置变化,必须经过比较以后才能得知,在上述三例中,是将她们分别与谁比较后得知的?平时我们总认为房子是静止的,这其中有无比较物?比较物是哪一个?[讲解]:讲述并板书参照物的定义
[讨论]:如果没有参照物,能不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总结]:1.举例说明判断物体动、静必须有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根据具体情况应该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通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三、运动获得静止的相对性:
[演示]:幻灯片演示一辆运动着的汽车,车内有一货物和一个乘客。

[讨论]:1.你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还是运动。

2. 车内的乘客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3.你两次用的参照物是什么?这一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举例]:让学生举出同一物体以某一物体作参照物是运动的,但以另一物体作参照物时是静止的例子。

[概括]:由各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讨论]:1.“一切物体时刻都在运动着”和“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2.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3.黑板刷在黑板上向右擦时,若以黑板为参照物,刷子怎样运动?若以刷子作参照物,黑板是否运动,向何方向运动?
4.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认为某物体在前进,但同时有人则认为此物是向后退的?举例说明。

为什么人们的说法会不同呢?
[介绍]:介绍地球同步卫星,适当介绍其作用及我国航天技术情况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机械运动的分类:
[举例说明]:以打篮球时一个运动员的跑动为例,说明一般情况下运动是复杂的。

对于运动员来说,他运动的快慢不断变化,运动方向也不断变化,若把运动员在一场球赛中走过的路线画出来,则极为杂乱。

[读图比较]:比较汽车的运动和过山车的运动,发现两者运动路线的形状不同,一个是直线,一个是曲线。

[得出结论]:根据运动路线形状的不同,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读图比较]:比较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发现两者运动路线的形状相同,但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变化情况不同,一个是相等,一个是不相等。

[得出结论]:根据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通过对机械运动的分类,我们知道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在学习《科学》及其他课程中经常要用到。

分类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只有揭示事物之间的共用性,才能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类。

六、巩固小结:
本节课的知识点:
1.运动和静止:
⑴运动: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⑵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参照物:
具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设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⑶参照物的选择可以任意选择,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3.机械运动的分类:
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