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核心力量训练研究
竞技武术运动(套路)技术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

分, 只有难度动作技术不断创新 , 才能不断开辟技术新领域 , 促进武术动作技术 向多元 化 、 多样化 方 向 发展。对竞技武术技术 的创新研究 , 是竞技武 术发展 的需要 , 也是竞技 武术技术 不断发展 、 战新 高 挑
度的的契机。研 究表 明 , 竞技武术技术创新是一个 大的系统 , 而技术 创新 只是 这一大系统 中的一个小 的系统工程。从 技术创新层 面上看 , 竞技武术 技术创新 主要包括基本技术创新 、 难度或高难 度技术创
t n ma ny ic u e a i e h oo n o ai n i c l r df c l tc nc n o ain a d mo in c n i i l n l d s b sc tc n lg i n v t ,d f ut o i ut e h ia i n v t n t o ・ o y o i y i l o o
新以及动作连接技术 、 甚至编排等技术的创新 。 关键词 : 竞技 ; 武术 ; 技术 ; 创新
中图 分 类 号 : 82 文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3— 8 X(0 2 0 0 8 0 G5 A 10 9 3 2 1 ) 4— 3 6— 3
Ab t a t Di iu t v me t e h oo y i n v t n i k y p i t o t ltswi nn n mat l rsc mp t sr c : f c l mo e n c n lg n o ai s e on rah ee n ig i ri t o ei y t o f aa — t n ,b tas h o e p r o e c mp t i n t c n lg n v t n i s u l o te c r a t ft o e i o e h oo i o ai .On y w t o s n e h oo n o a o h t y n o l i c n t ttc n lg i n v - h a y t n c n o e e c n lg e d frd f c l v me t r moi g mata a t mo e n s tc n q e i a p n a n w t h oo yf l i u t mo e n ,p o t r l rs v me t e h iu st o e i o i f y n i o d v r i c t n,a d d v ri e e e o me t ie sf ai i o n i esf d d v l p n .Asfrt e mat rstc n l g n v t n su y h c h i h ri a t e h o o i o ai td ,w ih i t e o l a y n o s n e fma t r e h oo e s l sl e eo i g i ri r e eo me t sa l h s a s s m f e d o ri a t tc n l g c a e e s d v l pn n ma t a s d v l p n ,e t b i e y t l a s y y l a t s e o c al n e i e eg t y c a c .Re e rh s o st a ri r c n lg n o ai n i a s se fti h e g n n w h ih sb h n e l s a c h w h t ma t a t t h oo i n v t y t m o s l a se y o s h o e s lls se e gn e ig n ma y tm n i e r .F o t ep rp ci eo c n l g n o ai n n r m e s e t ft h o o i n v t ,ma t r e h o o n o a h v e y o ri a s tc n l g i n v — l a t y
浅谈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规律

搏击武术科学2(g)g年4,】第5卷筇4期【武术套路研究】浅谈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规律马永强侯胜川(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录像分析法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自身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竞技武术套路“难、美、韵、新”的基本规律,以斯为竞技武术套路的教学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规律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4—0047—03从事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研究人员以及相关领导都应了解并探索该项日的运动规律,只有掌握了其运动规律,才能驾驭之,实践之,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更好地推动竞技武术的发展。
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规律,我们认为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难、美、韵、新”。
1难观看武术比赛或者表演.凡是观众热烈鼓掌的时候。
总是运动员成功地完成高难度动作的时候,可以说难度动作是竞技武术套路表演达到高潮必备的要素之一。
我们认为作为难美类项群运动项目的竞技武术套路运动难度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成功率运动员掌握动作难度技术,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经过长期科学地训练。
过往的武术比赛,冠军的悬念很小,有了难度动作后,谁也不能保证稳拿金牌。
只有通过艰苦地训练,千万次的重复来提高成功率,才能增加获得金牌的系数。
有了难度动作只是走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是先期理论T作的完成,要使“纸上谈兵”上升到舞台实践,需要运动员在教练的指导下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把理论上的动作成功地表现于舞台之上。
如旋风脚720度,需要运动员具有j{{色的弹跳力、高度的协调性和良好的柔韧性才能完成。
一个难度动作的成功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苦练加巧练的结果。
在赛场上,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运动员在成功完成难度动作后,或是热泪盈眶,或是和教练员相拥而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个中滋味只有他们才能体味。
武术套路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wi t h r o u t i n e r t i a n i n g f o r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o f wu s h u a hl t e t e s ’ p h y s i c l a q u a l i t i e s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s a r e : 1 )b o t h c o l e s r t e n g h t r t a i n i n g a n d R o u t i n e t r a i n i n g C n a
武 术 套 路 训 练 中核 心 力 量训 练 的 实验 研 究
窦芳 芳水 , 沙 川 华
( 成 都 体 育 学院 武术 系, 成都 6 1 0 0 4 1 )
摘要 : 将能促进核心 区肌 肉力量发展 的“ 核心 力量训练” 引入武 术套路 训练 中, 与常规训 练对武 术运动 员 身体 素质 的影响进 行 对比。研 究发现 : 1 ) 核 心力量干预 训练与常规训练均能有效增加 套路 运动 员核心 区等 长肌力与运 动 员人体 平衡能 力, 且前 者训 练效果更 明显 ; 2 ) 本 实验 中采用的训练 器械对训 练有积极 作 用; 3 ) 设计核 心 力量 训练 方案 时, 应 注意与套路 特点及 难度 动作要 求吻合 , 要 考虑运动 员基本 身体素质 , 同时随训练阶段 以及运动 员身体素质的 变化灵活调整 。 关键 词 : 核心 力量训 练 ; 武术套路 ; 实验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G 8 0 8 . 1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5 3 8 3 ( 2 0 1 4 ) 0 1— 0 0 5 9— 0 3
e f f e c t i v e l y e n h a n c e t h e a hl t e t e s ’ C O e l d i a he t s i s a n d b o d y ’ S b l a nc a e , b u t f o r me r e f e c t i s mo r e o b v i o u s . 2 )T r a i n i n g e q u i p me n t u s e d i n t h i s s t u d y d o e s a p o s i t i v e w o r k ; 3 ) Wh e n d e s i g n i n g c o r e s r t e n g h t t r a i n i n g p r o g r a m ,o n e mu s t p a y a U e n i f o n t o he t c h ra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w u s h u nd a he t d i ic f u l t y o f r qu e i r e me n t s ,c o n s i d e r a hl t e t e s ’ b a s i c p h y s i c l a d i a he t s i s ,a nd a t he t s a t r l e t i me a d j u s t he t s t a g e o f t r a i n i n g nd a a hl t e t e s p h y s i c a l c h ng a e s .
核心力量训练对武术套路项目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

核心力量训练对武术套路项目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
杨丹
【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中实验干预核心力量训练对武术套路项目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旨在探索核心力量训练与平衡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武术套路项目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2页(P195-196)
【作者】杨丹
【作者单位】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 [J], 王颜
2.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 [J], 杨娜
3.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 [J], 杨娜;
4.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生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J], 叶柱梁
5.现代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对比研究——以武术套路项目为例[J], 崔景辉;刘鹏;刘文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通高校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力量训练的研究

咖睁 茸 21年第 期 L0 01 9 l _ 8
普 通 高 校竞 技 武 术 套 路难 度动 作 力 量训 练 的研 究
王 雷 ① 张 佳 楠 ②
( 西 安体 育 学 院 研 究 生 部 ②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体 育 学 院 ) ① 摘 要 本 文依 据能量代谢特点 、难度技 术动作特点及 力量的增长原理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面,对其进行专项化 区分 , 目的是从 众 多专项力量 练 习方法 中选 用适合的方 法,同时要有效地把握训练 阶段 中练习方 法的 负荷控制 ,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竞技 武术 难度 动作 力量训 练 竞技武术套路 的展 示主要 是通过 动静急迅 ,动如脱兔 ,静如松 , 技能的动作和能提高运动素质新水平 的专 f动作作 为专项素质 训练手 J 段” 。②根据 力量增长的原理来 确定肌 肉对于外界 的刺激 ,会产生适 应性的反应 一定强度 的刺激 ,会 引起一定的生理反应 发展肌 肉力 量的生理过程是 :刺激一反应一适应一增 刺激一反应一再适应一增 U 长 力量 ③根据武术运动 中运动员机体的能量代 鲥的特点来 确定 ,武
lJ B r nr .t i y o h l a sie td n 4 e  ̄ a A Sa l f te u g k bi t mb r pn : s y i a u meh ncl cai a
3 讨 论 与 分 析
增加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 。①预备阶段 :时 『约一个半 月,每周 洲练 日 】 3 ,每次 l 小 时。由于队员从未接受过专 门的力量训练 ,这一阶段 次 _ 5 主要是让队员对运动 洲练的负荷有个逐渐适应过程 这一阶段的 训练
采取直线式增加负荷 ,强度变化不大 ,负荷的上升 主要表现在练 习的 次数 、 『 及重量的 不断增 加 时 日 】 。②进 入阶段 :时 问一个 半月 ,每 _ 皓 J 训练3 ,每 次l 小时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 点是增 J 负荷量和强度 次 - 5 J u 运 动负荷采用每届 增』 一次负荷 ,保持一『 的阶梯式上升 的方法 , J J u 古 】 主 要通过负重和不负重相结合 ,以及增』 练 习次数和练 习速度加大运动 J u 负荷 。③强化 阶段 :时间一个半月 ,每J 洲练8 ,每次 1 小时 。通 『 吉 J 次 . 5 过专项 力量素质与难度动作 同步 训练 以达到相互转 化力量的于段来实 现 这一阶段的训练特点是 :有前两个阶段 的练 习基础 , J上学生 再 J u 处于暑期 .能保证休息时『 ,吲时能增J 洲练次数 ,I此在 洲练 中采 H J J u
面向比赛的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研究

2018年(第8卷)第20期体育大视野①作者简介:张丽(1992—),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竞技武术。
DOI:10.16655/ki.2095-2813.2018.20.222面向比赛的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研究①张丽(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武术队 江苏南京 210033)摘 要:文章以面向比赛的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为研究对象,从动作技术体系、难度技术体系和演练技术体系等几个角度对竞技武术套路的竞争性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认为最终体现其价值和独特性的主要方式是演练技术体系。
与其他类竞技体育项目相比,“艺术化的表现技击”是竞技武术套路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技术本身所表现出的运动形式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能够超越其他对手的,使其在竞争、比赛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且不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比赛 竞技武术套路 技术体系 演练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b)-0222-02面向比赛的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体系是指在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技术本身所表现出的运动形式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能够超越其他对手的,使其在竞争、比赛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且不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图1所示。
1 竞技武术套路的动作技术体系竞技武术套路的动作体系是程式化的,无论是拳术还是器械,都有各自规定的动作体系。
同时,标准化的竞技武术套路在动作规格上就已经强调了动作体系是可以被模仿的。
在《武术竞赛规则》中,对自选长拳类、太极拳类、南拳类主要动作技术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除了规定的基本动作技术外,还对各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有着明确的规定。
以“自选长拳类”项目中的“剑术”为例,其主要技术动作包括:“刺剑:剑直向刺出,力达剑尖,臂与剑身成一直线”、“挂剑:立剑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贴身立圆环绕,力达剑身前部”、“撩剑:立剑由下向前上方弧形撩击,力达剑身前段”、“点剑:立剑提腕,使剑尖猛然向前下点击,力达剑尖”、“劈剑:立剑由上向下劈击,力达剑身”、“截剑:剑身斜向上或下摆击,力达剑身前部”、“崩剑:立剑坐腕,使剑尖猛然向前上方崩击,力达剑尖”、“剪腕花:以腕为轴,立剑在臂两侧向前下贴身立圆环绕,力达剑尖”、“步型:弓步、仆步、虚步”等。
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与提高
间的武术 比赛再一次 书写新世纪 中华儿女 的风姿 和新 时代 中国 武术 的绚烂 , 中国武术正向着 强势的奥林 匹克竞 赛靠 拢。 为了更 好 的融人到奥林 匹克 的大家庭 ,武术正在全面地接受西方竞 技 体 育文化 , 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竞技武术。
2 现 代竞 技 武 术要 求运 动 员 具 有 较 强 的艺 术 表 现 力
新” 的新要 求, 武术规则也 向着“ 、 、 、 的方向发展 。 高 、 高 难 美 新” “
难 、 、 是竞技武术 发展 的必然, 美 新” 但在演 练过程 中, 多运 动 很 员为 了完成指定 的难度动作, 把训 练的重点 放在难度 上, 忽视 了
对演练风格 的培养, 导致 表演呆板 、 僵直 、 动作质量不 高, 缺乏美
分析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 员艺术表现 力提 高的主要 因素, 并进一步探讨培养与提 高的方法和手段 , 为武 术 套路 运动 员艺术表 现 力的 培养提 供 可行 依据 。 关 键词 : 竞技 武术 套路 运 动 员 艺 术表现 力 培 养
中图分 类号 : 8 G5
1 前 言
感 。又因为身体条件 、 体力 的限制, 员往 往把难度动作都 编 运动 排在套路的开始部分, 套路 的整体格局遭 到破坏 , 头重脚轻 。
武术套路运动员要求具有较高 的身体素质 ,良好 的专项身 体 素质对其艺术表现力有决定性 的影响 因素 。 运动员通过认真 、 刻 苦地训练, 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 增强身体素质 和完成 动作 的能力, 提高艺术表现力基 础。没有 良好 的专项 身体 素质 , 是 就
算 是富有激情的音乐 、 精巧 的动作 编排或 者出众的面部表情 , 都 只是一句空话 , 无法达 到感染 观众 的 目的。 武 术套路运动员 的专项身体素质 主要包 括: 柔韧素质 、 力量 素质 、 速度素质 、 耐力素质等 。身体 的柔韧性是武术套路运 动员 重 要素质之一 , 它反映运动 员完成动作 的最大 能力 。包括: 肩部 的柔 韧性 、 脊柱 的柔韧性和下肢 的柔 韧性 等。 它不仅可以提高动 作 的幅度 , 同时也 提高 了关 节的灵活性 , 动作更加舒 展大方 、 使 优美协 调。 量 、 力 耐力和速度素质是武术套路运 动员 的基础 。 一 般 在正式 的比赛 中 , 太极拳 的时间规定 在 4 —6分钟 , 太极器械 时 间规定在 3 —4分钟 , 其他单人项 目和对练项 目完成套路 的时 间规定 为 4 0秒至 2分钟 , 这样看来 的确需要运动员有 良好 的身 体 素质 。 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动作 的速度 和力度
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
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2-09-25T06:17:45.229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0期作者:杨美红[导读]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运动的方式,杨美红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大学体育学院 430056【摘要】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运动的方式,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和对抗性,是当代青少年喜爱的一种武术运动方式,在年轻人中较为受欢迎。
武术套路运动训练是指对竞技武术运动员进行专门系统的训练,根据武术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和运动特点设计专门的训练方式,科学的进行训练。
但是因为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竞技武术运动员们的武术水平的提升受到一定的影响。
作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的指导教师在设计训练计划的时候要科学的制定,在科学的基础上创新武术训练的方式,培养运动员的兴趣,提高运动员的水平,增强其身体素质。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问题;优化策略基于国家对青少年学生身体锻炼的重视,以及素质教育提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背景,社会各界都越来越关注青少年学生的身体锻炼,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一种刺激性、高强度的体育锻炼的方式,对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并且通过专业的套路运动训练有机会培养专业的竞技武术运动员,发掘运动的苗子,促进体育运动行业的发展。
但是在现代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背景下,更加考验武术运动指导教师的运动训练的水平,能否设计合理可续的训练方式,提升青少年的竞技运动水平。
所以针对本次研究的内容,接下来首先介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的特点,其次分析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采取何种措施解决当前的现状问题,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竞技武术运动水平。
1.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的特点1.1具有竞争性竞争性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的一大特点之一,因为是经济类的体育运动,所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比较考验运动员的竞技精神和对抗精神。
对武术套路青少年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研讨
、
从 } 二 述分析巾 ,我们 知道武术运 动员的耐力越来越多地 趋 向于பைடு நூலகம்氧与兀氰耐力分类 法的应用 。即把比赛 中所表现的 巾小 强 度 太 极 拳 、 极 剑 等 项 目的 肌 肉 活 动 归 为 有 氧耐 力 , 太 把 大强 度 长 拳 、 拳 、 、 、 、 等 项 目列 为 尤 氧耐 力 。 南 刀 枪 剑 棍
一
荷刺激 , 进行生物学改造 的过程。 负荷刺激 的结果使有机体产 生适应性变化 , 导致机体各器官系统机 能能力的改善 , 从而使 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得到提高 。 生珊学研 究指 出 , 一定范围内负 荷越大 , 刺激越深 , 体能提高也越快 。当一个 时期的负荷量达 到一定高度时, 需要提高负荷强度来提高专项水平; 当负荷强度 达 到 机 体 最大 承 受 能 力 时 , 需 要 在 负 荷 垣 上有 所 突 破 , 能 又 才 使整体训练水平跃 新 台阶, 卜 出现螺旋上升态势。竞技运动的 发展史 证明 , 运动负荷 和体能训练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 ( ) 术 套 路 运 动 是 一 项 靠 有 氧 和 :  ̄ 酸 无 氧供 能 的高 三 武 IL P 强度 、 非持续性 的问歇运动 因此 , 要提高运动员在 比赛 巾的耐力 , 必须解决有氧和无 氧训 练,有较高身体 能力 的运动员要 特别重视非乳 酸无氧供
三 、 技 武 术 套 路 的 力量 素 质 方 面 的 要 求 竞
( ) 一 竞技 武 术 套 路 运 动 对力 量 素 质 的要 求 1 . 力量素质是武术运 动的基础 武术 的桩 功包 括 弓步 、 马步 、 步 、 仆 虚步 、 歇步等, 是武术 基 本 功 的 l要 内容 之 一 ,在传 统 的 习 武 中 占有 重要 的地 位 , 主 现 在 也 同 样 如 此 , 拳 谚 说 :未 习 打 , 练 桩 。” 功被 视 为 武 术 故 “ 先 桩 运动入门之技 。现代武术 比赛套路巾必须有三种或三种 以上 的步型, 并要有明 的停顿时间, 太极拳 虽然没有步型规定 , 但 运动员要 在 5 ~6分钟内保持低姿势而且 缓慢的完成 动作 , 这 本 身就 对 桩 功 提 出 了极 高 的 要求 。而 桩 功 就 是 静力 性 力 量 的 体现 。另外武术套 路中的平 衡动作也 需要运动员有相 当好的 静力性力 才能在正确 的姿势下维持 身体平衡。武术运动也 需 要 动 力 性 力 坦, 其是 速 度 性 力 量 。 术 套 路 不 仅有 步 型 , 尤 武 而 且有踢打摔拿击刺等击技动作, 窜 、 、 、 、 、 、 、 以及 蹦 跳 跃 闪 展 腾 挪 、 、 、 、 等 防守 动 作 。这 些 动 作 都 需 要 有 良好 的 动 力 翻 转 折 叠 性 力 量 , 其 是 速度 性 力 量 。因为 武 术 运 动 主 要 是 以克 服 自身 尤 体重 的一种运动形式 , 要求 运动员具有 快速起 动 、 快速 踢打 、 快速翻转等能力, 以表现 出武术特有 的快速勇猛 、 节奏鲜明的 特点; 另外, 长拳、 形意拳 、 通臂拳 、 八卦掌等拳种套路和刀、 、 枪 剑、 棍等器械套路都需要表现 出动 作连贯 、 力量顺达 、 刚劲有 力 、 速 勇 猛 的技 术 特 点 。 快 2 景 素 质 在相 当程 度 一 决 定 了 武 术 动 作速 度 的发 展 . 卜 动作 速 度 是 完成 武术 技 术 动 作 的 核 心 。 有 “ 如 流星 眼 只 拳 似电”才能“ , 拳打 不知 ” “ ,后发先 至”在进行 套路演练时也要 ; 求 运 动 员 体 现 出高 低 起 伏 、 速 、 猛 、 贸的 武 术 技 术 特 点 快 勇 连 和 风格 , 且 运 动 员 要 住 稍 多 于 1 2 分 O秒 的 时 间里 完 成 几 十 个 动作, 没有高度发展 的动作速度是 九法满 足武术套路运动 技术发展需要的。 动作速度受人体重罱及人体内部各组织 、 但 器 官 的牵 拉 和地 球 吸 引 力 等 内部 和 外 部 阻 力 的 影 响,要 克 服 ( 下转 第 1 4页 )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演练水平训练研究
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12月笫5卷笫12期【武术套路研究】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演练水平训练研究董刚强(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摘要:随着竞技武术套路的快速发展,运动员在赛场上竞争的焦点,逐步由动作难度的竞争过渡到演练水平的竞争。
演练水平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比赛的胜负。
演练水平是运动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动作质量、套路编排、服装、音乐、演练技巧、文化艺术修养与形体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章参阅了大量文献,结合训练实践,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演练水平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能在训练实践中指导运动员的演练水平训练。
关键词:竞技武术运动员演练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12—0050__03武术套路比赛中演练水平得分高低已成为运动员是否夺冠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运动员想在竞争激烈的赛场上夺冠,就必须在演练水平方面出奇制胜。
所以,在当前的武术套路训练T作中,教练员和运动员不仅要加强运动员的动作难度训练,更要关注运动员演练水平的训练。
为此,对运动员演练水平训练进行科学的研究,将会对指导武术套路训练实践和丰富武术套路训练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1演练水平在武术套路比赛中的重要性演练水平得分是武术套路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比赛中运动员演练水平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成绩的好坏。
但是。
2002年国家实行了新的武术套路规则,新规则增加了难度评分内容。
新规则实施的最初几年中,由于大多运动员比赛中难度动作的成功率不高,使一些演练水平很高的运动员由于难度动作失误,而输给演练水平稍低、难度分值稍高的运动员。
这样的比赛结果,促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将难度动作训练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整个武术比赛过程成为了运动员难度的比赛,运动员的演练水平也有下降趋势,一些赛场上甚至出现了运动员的套路除了难度动作之外,内容空洞、动作少、方法少、劲力差,呈现出套路编排虎头蛇尾的趋势,武术演练水平的基础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核心力量训练研究
作者:丛涛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3期
摘要:我国进行竞技武术套路研究的人员已经逐渐加强对运动核心内容的重视,在高水平运动员中间已经运用专项素质训练。
主要研究竞技武术运动核心力量的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将武术运动人员的肌肉力量发展到最大限度,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这项研究丰富了无数运动员在核心力量训练上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力量训练;研究
经过对核心力量训练的资料查阅,结合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和形式综合分析,研究人员制定出了能够提高武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训练方法,同时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时肌肉的协作能力以及对肌肉的控制能力。
当运动员完成了对肌肉能力训练以后,在训练过程中就会加强对肌肉的控制防止肌肉损伤,从而延长了自身寿命,竞技武术套路的质量就会提高。
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
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指对人体躯干中核心部位的力量训练,其中分成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核心爆发以及核心耐力四个层面的训练。
核心力量的训练渐渐受到国家运动工作者的重视,但是我国这项研究起步较晚,在学术界这还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的课题。
大部分运动工作者还未认识到心理力量的重要性,因此,核心力量的作用还未曾真正发挥其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作用。
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在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定义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主要是对需要训练的区域划分,只在概念叙述上存在小差异。
在核心训练区域划分上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核心是指人的躯干,脊柱,骨盆以及周围肌群。
其中周围肌群包括腹直肌、背肌、腹横肌等。
第二种,肋骨以下盆骨以上的肌群,包括腹肌群、横膈肌等。
综合以上两种核心肌群划分来看,主要的差异存在对肌肉范围大小的划分。
二、研究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核心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1.核心力量训练内容
所谓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指在人体核心区域内对深层肌肉的力量、平衡、稳定等训练。
在核心力量训练的同时运动员也要加强对速度、协调等基本运动素质的训练。
本课题主要研究以运动员核心区域肌肉训练的水平为基准,如何提供有效的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水平的方法。
因此,在相关的训练内容和计划安排上必须结合武术套路中每个动作的形成过程、不同动作完成时需要使用到的肌肉群等因素,着重提高训练效果。
2.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竞技武术核心训练方法主要是在训练基础之上结合传统体育项目的力量训练方法,探索出竞技武术套路中专业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基础部分的练习项目包括举杠铃、吊环、瑞士球等。
基础训练项目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更好地面对竞技武术中提出的更高要求。
以运动员在核心爆发力的训练为例,为训练运动员腹肌群爆发力的训练:仰卧起坐的过程中手握实心球,引体向上等,运动组数因人而异,确保不会超过运动员的体能负荷。
为训练运动员核心区域两侧的爆发力:双脚左右抵墙,手持杠铃进行仰卧并左右转体。
总而言之,核心力量训练有很多种方法,多数情况都是借助运动器材进行力量的训练。
同样的动作,使用不同的器材能够训练到的肌群也不一样,其强调的并不是运动数量的多少,而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对肌肉的控制程度,因此要提高对运动方法的重视。
三、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竞技武术套路中有不同的技术动作,其对人体在力量、柔韧、协调、耐力能够多种素质上的要求都很高。
实验研究证明,运动员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同时,武术套路的基本功、各种高难度动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由此可知,加强核心区域肌群的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是有帮助的,它能够最大限度开发运动员的能力,加快运动员成才的速度。
通过国内外在竞技项目中核心力量训练的结果可知,在经过对核心力量的训练后,运动员的耐力、爆发力、核心力量和稳定性四个方面的素质都会得到提高。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研究后,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提高竞技武术套路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激发了运动员的潜力,同时提高了运动员在基础项目训练的能力,加快对难度较大动作的掌握能力。
在以后的时间内,我们依然要将如何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作为重点,将有效的方法及时并合理地加入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
这能够加速运动员成才的时间,对我国继续研究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核心力量的研究工作提供优秀的研究数据,为我国在世界竞技武术舞台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卫星,蔡有志.体能力量训练指南[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小毕,邱颍帅.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0(7).
[3]向新建.浅析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2006(4).
[4]王卫星.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5]张月霜.武术套路运动员腿部力量最佳训练手段的探索[J].搏击·武术科学,2006(8).
(作者单位广东省吉林大学珠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