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报告
核磁报告单写什么内容

核磁报告单写什么内容1. 引言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对人体组织进行磁场刺激和采集信号来生成具有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常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辅助手段。
核磁报告单是医生根据核磁结果撰写的一份报告,旨在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全面准确的解读和分析,以指导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
2. 报告概览核磁报告单的概览部分主要包括报告单编号、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报告日期、检查部位、检查方法和检查设备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保报告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同时也方便医生在后续处理中对报告进行归类和整理。
3. 检查结果核磁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对检查结果的详细描述和解读。
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报告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影像描述报告单首先通过文字描述的方式概括和总结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边界和密度等信息。
同时还可以使用图像剪裁和标记等技术,直观地展示肿瘤的形态特征。
3.2 影像诊断根据影像学表现,报告进一步分析和解读结果,提供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具体诊断。
例如,对于检查脑部的核磁报告,可以发现血管畸形、脑梗死、肿瘤等问题,并判断其性质、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3.3 结论和建议在影像诊断的基础上,报告还需给出结论和建议,以辅助医生在临床上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例如,对于发现的肿瘤,报告可以推荐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方案,并提供一定的预后评估。
4. 特殊情况报告在核磁报告单中,还需要特别关注和报告一些特殊情况,例如:4.1 异常结果如果报告发现一些异常结果,如发现未知肿瘤、异常器官形态或功能等情况,需要特别提醒医生关注这些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处理。
4.2 并发症和风险评估在某些情况下,核磁诊断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和潜在风险。
报告单需要详细描述这些并发症和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建议,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5. 反馈和沟通为了促进医患沟通和治疗的持续改进,核磁报告单还应包括以下要点:5.1 反馈意见医生对报告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解释,并回答患者可能有的疑问和担忧。
核磁共振检查报告

核磁共振检查报告尊敬的患者先生/女士:这是您最近进行的核磁共振检查的报告。
请注意,以下报告会对您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详细描述,并提供相关医学分析结果。
请您在阅读报告时保持冷静,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您的主治医师联系。
报告摘要1.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2. 检查部位:全身核磁共振检查3. 检查目的:评估身体各部位的解剖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头部与颈部检查在头部与颈部核磁共振检查中,我们发现:1. 头颅结构:您的头部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2. 大脑:您的大脑皮层、脑回、脑室等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稍许脑室扩大,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3. 颈椎:您的颈椎段各结构、神经根通道等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胸部检查在胸部核磁共振检查中,我们发现:1. 胸骨:您的胸骨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2. 肺部:您的肺部影像正常,未见明显病变。
3. 心脏:您的心脏大小、心腔大小、心肌情况均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与盆腔检查在腹部与盆腔核磁共振检查中,我们发现:1. 腹腔:您的腹腔内脏器官形态大小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2. 肝脏:您的肝脏大小、形态正常,未见明显肿块或结石。
3. 胆囊与胆道:您的胆囊形态大小正常,胆囊壁未见明显增厚。
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
4. 脾脏:您的脾脏大小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5. 肾脏:您的左右肾形态大小和位置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6. 盆腔:您的盆腔器官形态大小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四肢检查在四肢核磁共振检查中,我们发现:1. 上肢:您的上肢骨骼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2. 下肢:您的下肢骨骼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根据本次核磁共振检查的结果显示,您的头部与颈部、胸部、腹部与盆腔以及四肢各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
您的身体目前处于正常健康状态。
请您注意,本报告仅根据本次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编制。
如您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或术后复查结果与本次检查不符,请您联系主治医师进行详细评估与解读。
祝您身体健康!医院名称日期。
核磁共振报告单解读

核磁共振报告单解读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可以提供人体内部结构的详细图像。
下面是一份核磁共振报告单的解读:1. 报告单概述核磁共振报告单通常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和时间、检查部位、扫描序列和参数等。
报告单的主要目的是向医生提供关于患者病变的详细影像信息,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 图像解读核磁共振图像是一种黑白的图像,其中不同组织和病变具有不同的信号强度和对比度。
以下是常见的核磁共振图像特征及其意义:(1)T1加权图像:在T1加权图像中,脂肪、肌肉和骨骼等结构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而液体和软组织则呈现较低的信号强度。
(2)T2加权图像:在T2加权图像中,液体和软组织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而脂肪、肌肉和骨骼等结构则呈现较低的信号强度。
(3)质子密度加权图像:在质子密度加权图像中,脂肪和水的信号强度较高,而肌肉和骨骼等结构的信号强度较低。
(4)功能性成像序列:功能性成像序列可以显示脑部活动、血流和代谢情况等。
这些序列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血管病变等。
3. 病变解读核磁共振图像可以显示许多不同类型的病变,包括肿瘤、炎症、创伤和退行性病变等。
以下是常见的病变类型及其特征:(1)肿瘤:肿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信号强度不均匀,边界不清。
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信号特征和增强模式。
(2)炎症:炎症通常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和液体潴留。
在核磁共振图像中,炎症区域通常具有高信号强度和增强的表现。
(3)创伤:创伤可以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出血。
在核磁共振图像中,创伤区域通常具有低信号强度和边缘模糊的表现。
(4)退行性病变:退行性病变通常表现为关节软骨磨损和骨质增生。
在核磁共振图像中,退行性病变区域通常具有低信号强度和关节间隙狭窄的表现。
4. 诊断结论医生根据核磁共振图像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诊断结论通常包括病变的类型、位置、大小和程度等信息,以及建议的治疗方案。
如果存在疑问,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进一步检查或会诊。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核磁共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核磁共振现象进行观测和分析,深入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掌握核磁共振仪器的操作方法,并获取有关样品的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信息。
二、实验原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 NMR)是指处于外磁场中的原子核在射频场作用下发生能级跃迁的现象。
当原子核处于外加磁场中时,其核自旋会产生不同的能级。
如果在垂直于外磁场的方向上施加一个射频场,且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的进动频率相等时,就会发生共振吸收,从而产生核磁共振信号。
对于氢原子核(质子)来说,其自旋量子数为 1/2,在外磁场中会产生两个能级。
共振频率与外磁场强度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为:ω =γB其中,ω 是射频场的角频率,γ 是核的旋磁比,B 是外磁场强度。
通过测量共振吸收信号的强度和位置,可以获取关于样品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分子结构等信息。
三、实验仪器与样品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为_____型核磁共振仪。
仪器主要由磁场系统、射频发射与接收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等组成。
实验所用的样品为_____溶液。
四、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将适量的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均匀的溶液,并装入核磁共振样品管中。
2、仪器调试打开核磁共振仪,设置合适的磁场强度、射频功率、扫描时间等参数,进行仪器的预热和调试。
3、样品测量将样品管放入仪器的检测区域,启动测量程序,记录核磁共振信号。
4、数据处理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基线校正、峰面积积分、化学位移标定等,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共振图谱得到的核磁共振图谱显示了多个吸收峰,每个峰的位置和强度都反映了样品中不同化学环境下氢原子的信息。
2、化学位移通过对峰位置的测量和与标准物质的对比,确定了样品中各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值。
化学位移的差异表明了氢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的不同,从而反映了分子结构的特点。
3、峰面积积分对各吸收峰的面积进行积分,积分值与相应氢原子的数量成正比。
核磁共振报告单

核磁共振报告单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无创检查技术,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扫描和解析,为医生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
核磁共振报告单是医学检查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内容包括扫描结果、结论和医生建议等。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核磁共振报告单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核磁共振报告单通常包括扫描结果、印象、结论和医生建议几个部分。
首先是扫描结果,它详细描述了扫描过程中获得的图像和数据。
核磁共振技术通过对人体内部的原子核进行扫描,获得细胞和组织的图像,从而揭示了患者身体内部的问题。
扫描结果通常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呈现,可以显示出各个部位的形态和功能情况。
印象部分是报告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医生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医生会根据扫描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比如肿瘤、器官病变或损伤等。
印象的撰写通常会使用专业术语,但也会附带简要的解释,以便患者可以理解。
结论部分是报告单的核心内容,它总结了扫描结果和印象,为患者提供一个对他们身体状况的全面了解。
结论部分通常会明确指出是否存在疾病,以及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此外,结论部分还可以提供一些病情调理的建议,比如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最后是医生的建议部分,医生会根据扫描结果和结论,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建议部分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手段、饮食调理、锻炼建议等。
医生的建议是针对患者特定情况而言的,它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持或恢复健康。
核磁共振报告单对于患者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其次,对于患者本人来说,核磁共振报告单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措施。
此外,核磁共振报告单还可以作为患者和医生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让医生向患者解释扫描结果,以及提供一些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在使用核磁共振报告单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mri检查报告

mri检查报告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XX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检查号:XXX检查方法: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部位:头颅检查目的:评估患者头颅结构和器官的情况、发现异常或病变==================================================== ================================I. 临床资料:患者X先生,男性,XX岁,主诉:头痛。
II. 检查描述:MRI头颅扫描显示患者脑部结构正常,未见明显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室、脑池及脑膜池未见扩张。
III. 医学影像分析:1. 脑实质:脑白质和脑灰质信号均匀,脑沟、脑裂未见明显变宽,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灰质-白质界面清晰。
2. 脑室系统:两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未见明显扩张。
脑室周围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3. 颅骨:颅骨未见明显异常,骨质结构完整。
4. 脑膜:脑膜表面光滑,未见明显增厚或突起。
5. 颅内血管及血供:未见明显异常,脑血管走行正常,供血和灌注情况良好。
6. 颅静脉窦:颅内静脉窦无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对称。
7. 脑神经:双侧脑神经显示清晰,未见明显异常。
IV. 结论:MRI头颅扫描结果显示患者脑部结构正常,未发现明显病变。
该检查结果应与临床结合,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分析。
附注:本报告仅根据患者头颅MRI图像,结合正常解剖知识,为客观陈述结果。
最终诊断仍需要临床医生结合其他相关医学检查,综合考虑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请结合医生指导进行进一步诊疗。
==================================================== ================================本报告仅供医疗用途,请有专业知识和资质的医务人员阅读和解读。
不得对本报告进行非授权的更改、复制和传播。
如有需要,请向本医院咨询或索取相关权威医疗机构的意见。
医院名称:XXX医院医学影像科接收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核磁共振报告单解读

核磁共振报告单解读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一种利用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核自旋状态差异进行结构分析和成像的技术。
在医学领域,核磁共振成像(MRI)常用于诊断和评估疾病,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NMR spectroscopy)则被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动态特性。
核磁共振报告单是医学或科研人员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后得到的结果报告,对于普通患者来说,理解核磁共振报告单是很困难的。
以下是一份关于核磁共振报告单的解读,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帮助。
核磁共振报告单解读1. 检查信息报告单的首部一般会列出检查的基本信息,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对于报告的解读和医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追踪和比对。
2. 检查部位核磁共振检查可涉及头部、胸部、腹部、盆腔等不同部位,每个部位的检查结果会有所不同。
报告单会清楚地标明检查的具体部位,以便后续的解读和诊断。
3. 检查结论报告单的最重要部分是检查结论,它直接总结了医生对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评价和诊断。
检查结论通常包括对异常发现的描述,如肿瘤、炎症、损伤等,同时也会对正常结构进行标记。
这部分内容需要配合医生的详细诊断结果进行理解,以便对患者的疾病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 图像资料报告单中可能还会包括核磁共振图像的资料,如MRI影像图、核磁共振波谱图等。
这些图像资料对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但对普通患者来说可能无法直接理解。
不过,通过医生的解释和指导,患者也能够对自己的疾病有更为清晰的了解。
5. 建议报告单中可能还会附有医生的建议部分,包括治疗方案、随访建议等。
这部分内容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情况。
核磁共振报告单是医学检查的重要结果之一,对于患者、医生和科研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报告单的仔细解读和理解,患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疾病情况,有助于医生进行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核磁共振报告怎么看

核磁共振报告怎么看核磁共振报告是医生在为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常用的一种手段。
通过核磁共振扫描,医生能够获取人体各个部位的详细信息,从而对身体进行全面评估。
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看懂核磁共振报告却是一件难事。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核磁共振报告。
第一部分:了解基本术语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核磁共振报告术语。
这些术语描述了你的身体各个部位的具体情况。
(1)T1和T2加权图像:T1和T2加权图像是核磁共振扫描图像的两种常用类型,它们分别揭示了身体不同方面的信息。
T1加权图像通常用于观察体内脂肪、肌肉等成分的情况,而T2加权图像则常用于显示体内水分含量以及其它与水分相关的细节。
(2)影像对比度:报告中的影像对比度指的是图像中黑色和白色之间的色差。
对比度较高的图像会更清晰,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身体各个部位的情况。
(3)扫描序列:扫描序列描述的是核磁共振扫描中使用的各种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揭示身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功能等。
在核磁共振报告中,扫描序列会被详细地描述出来,以便医生更好地理解图像。
第二部分:理解核磁共振图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困难的部分是理解核磁共振图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图像类型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1)T1加权图像:这种图像中脂肪颜色较为明亮,而肌肉则相对暗淡。
医生通常会使用这种图像类型来检查骨骼、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
(2)T2加权图像:这种图像通常用于显示水分等液体的前景。
T2加权图像中水分颜色通常较为明亮,而脂肪颜色则相对暗淡。
医生可以使用这种图像类型来检查脑部、腹部等部位。
(3)弥散性张量成像(DTI):DTI被用于检查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络情况。
DTI图像中的颜色表示了神经纤维的方向,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第三部分:注重病灶部位以及其严重程度在核磁共振报告中,医生会特别关注身体的病变或损伤部位。
此外,病变或损伤的严重程度也会在报告中得到详细描述。
严重程度通常会被分成轻、中、重三个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磁 体 梯度 控制 梯度 驱动 梯度线圈 射频 线圈 发射 通道 接受 通道
脉冲程序
显示器
Page 21
计算机
存储器
MRI设备
系统结构
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Page 22
MRI设备—— 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NMR利用磁场中的磁性原子核吸收电磁波时 产生的能级分裂与共振现象。
Page 6
6
原理
二、共振基础
1.原子核的自旋 若原子核存在自旋,产生核磁矩
磁矩
自旋角动量与磁矩
Page 7
7
原理
原子核荷正电,当其绕轴旋转时产生电流,周围 形成磁场,使得原子核存在磁距μ 。 磁距μ 与自旋角动量 P成正比,比例常数为 : = P 称为磁旋比,原子核的磁矩与自旋角动量之比称为磁 旋比,是原子核的重要属性
9
原理
2.核磁共振现象 自旋量子数 I=1/2的原子核 (氢核),可当作电荷均匀分 布的球体,绕自旋轴转动时, 产生磁场,类似一个小磁铁。
当置于外加磁场H0中时,相 对于外磁场,可以有(2I+1)种 取向: 氢核(I=1/2),两种取向(两 个能级): (1)与外磁场平行,能量低, 磁量子数m=+1/2; (2)与外磁场相反,能量高, 磁量子数m=-1/2; 两种取向不完全与外磁场平行,=54°24’ 和 125 °36’
Page 24
MRI设备—— 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磁体系统
永久磁铁
永久磁体是能够长期保持磁性的磁铁(如铁氧体或钕铁硼)。它的结 构主要有两种,即环型和U型。
优点:造价低,场强可以达到0.3T,能产生优质图像,需要功率极小 ,维护费用低,可装在一个相对小的房间里。 缺点:磁场强度较低,磁场的均匀度和强度欠稳定,易受外界因素的 影响(尤其是温度)。
Page 18
……
18
磁共振成像设备
Page 19
NMR核磁共振波普仪
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物理化学
确定化学结构、混合物成分分析等
生物医药
药物设计、蛋白质卷曲折叠动力学过程等
矿业研究
煤炭的煤阶(煤的变质程度)
农业研究
测定土壤中动植物的腐殖物研究土壤起源等
Page 20
磁共振成像(MRI)设备
磁体系统
磁体系统是磁共振成像系统最重要、成本最高的部件,是磁共振系统 中最强大的磁场。
评论磁共振设备的大小就是指静磁场的场强数值,单位用特斯拉 (Tesla,简称T) 或高斯(Gauss)表示,1T=1万高斯。
临床上磁共振成像要求磁场强度在0.05~3T范围内。
一般将≤0.3T称为低场,0.3T~1.0T称为中场,>1.0T称为高场。 磁场强度越高,信噪比越高,空间分辨率越高,图像质量越好。但磁 场强度过高也会导致图象对比度分辨率较低。 为了获得不同场强的磁体,生产厂商制造出了不同类型的磁体,常见 的磁体有永久磁体、常导磁体和超导磁体。
身体不同位置所处的磁场强度不同, 那里的能级分裂的间距就不同,能 引起核磁共振的无线电波频率就不 同。通过不同的频率值即可推断出 所检测的身体部位。从而完成定位 功能。
Page 27
MRI设备—— 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射频系统
射频脉冲磁场简称射频脉冲(radio frequency,RF)是一种以正弦波 震荡的射频电波。磁共振系统中应用的频率较低,相当于调频广播FM 波段,根据静磁场的强度不同其RF频率也不同。
磁旋比; B0外磁场强度;
Page 11
两种进动取向不同的氢核之间的能级差: E= B0 (磁矩) 11
对于氢核,能级差:
E= B0 (磁矩) 产生共振需吸收的能量: E= B0 = h 0 由拉莫进动方程:0 = 2 0 = B0 ; 共振条件: 0 = B0 / (2 )
Page 14
14
原理
磁共振层面定位
在Z向施加梯度后,垂直于Z轴的所有层面均有不同的共 振频率:Z=γ(B0+ZGZ) 选择性激励的原理:用一个有限频宽(窄带)的射频脉冲仅 对共振频率在该频带范围的质子进行共振激发即可实现层 面定位。
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I
Page 26
MRI设备—— 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梯度磁场系统
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简称梯度场,梯度是指磁场强度按其磁场的位置 (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它的产生是由梯度线圈完成的,一般在主磁 体空间沿着X、Y、Z三个方向放置。梯度线圈有三组即GX、GY、GZ,叠 加在静磁场的磁体内,当线圈通电时可在静磁场中形成梯度改变。
射频系统作用:用来发射射频磁场,激发样品的磁化强度产生磁共振, 同时,接收样品磁共振发射出来的信号,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得到数 字化原始数据,送给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它是由发射射频磁场部分 和接收射频信号部分组成。
Page 28
MRI设备—— 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
原子核组成(质子数p与中子数n)与自旋量子数I的 经验规则: p与n同为偶数,I = 0。如 12C, 16O, 32S等。 p + n =奇数,I =半整数(1/2, 3/2等)。 1H, 13C, 15N, 17O, 31P等。 如 p与n同为奇数,I =整数。如2H, 6Li等。
Page 9
Page 25
MRI设备—— 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磁体系统
超导磁铁
超导磁体是利用超导现象(某些物质的电阻在超低温的条件下急剧下降 为零)产生一个稳定均匀的静磁场。超导磁铁是目前最先进的设备。
优点:场强高,稳定性和均匀度好,因此可开发更多的临床应用功能。 缺点:技术复杂和成本高。(低温环境需液氦维持)
进入主磁场后质子核磁状态
质子自旋产生小磁场可以分解成两个部分: 1)沿主磁场方向(Z轴)的恒定磁化分矢量 2)在X,Y平面旋转的横向磁化分矢量 纵向磁化分矢量产生一个与主磁场同向的宏观纵向磁化 矢量; 横向磁化分矢量相互抵消,因而没有宏观横向振现象
磁场中旋转的原子核有一个特点,即可以吸收频率与其 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使原子核能量增加,当原子核恢 复原状时,就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这种 现象称为磁共振现象; 给主磁场中的样本一个与待测核进动频率相同的射频脉 冲,射频脉冲的能量将传递给处于低能级的质子,使其跃 迁到高能级,使宏观磁矢量发生偏转; 偏转的角度与射频脉冲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大偏转角度 越大,而射频脉冲能量的大小与脉冲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
在MRI设备中,计算机系统包括各种规模的计算机、单
片机、微处理器等,构成了MRI设备的控制网络。信号处理 系统可采用高档次微型机负责信号预处理、快速傅立叶变 换和卷积反投影运算进行图像重建。 微机系统负责信息调度(如人机交互等)与系统控制(如
控制梯度磁场、射频脉冲)。
Page 29
MRI设备—— 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GE 1.5T MRI
GE 2.0T OPEN MRI
开放式磁共振成像:提高患者舒适度,扩大适用患者范围(肥胖、幽闭恐惧 症患者、儿童等)。
Page 30
MRI设备
MRI趋势发展 在磁共振成像领域,有两个发展趋势: 一个是超导方向即高场,场强一般在1.5T~3T之间,国际上 主要的生产厂商包括GE、西门子、飞利浦等国际公司;
Page 4
平行或反平行
4
原理
图2:
(1)无外加磁场时,磁性核的能量相等。 (2)放入磁场中,有与磁场平行(低能量)和反平行 (高能量)两种,出现能量差E=h。
Page 5
5
原理
N
S N
N
N S
S
S
用能量等于E的电磁波照射 磁场中的磁性核,则低能级 上的某些核会被激发到高能 级上去(或核自旋由与磁场平 行方向转为反平行),同时高 能级上的某些核会放出能量 返回低能级,产生能级间的 能量转移,此即共振。
Page 23
MRI设备—— 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磁体系统
常导磁铁
常导磁体是根据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设计的。当电流通过圆形线圈时 ,在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常导磁体的线圈是由高导电性的金属导 线或薄片绕制而成。它的结构主要由各种线圈组成。 优点:造价较低,不用时可以停电,在0.2T 以下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图像。 缺点:磁场的不稳定性因素主要是受供电电 源电压波动的影响,均匀度差。另外易受环 境因素(如温度、线圈绕组的位置或尺寸) 的影响。只能用于成像,不能进行生化分析, 限制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Page 13
13
原理
产生核磁共振现象的基本条件
核磁共振信号产生三个基本条件:
1.能够产生共振跃迁的原子核; 2.恒定的静磁场(外磁场、主磁场); 3.诱发共振的射频磁场, 0 = B0 / (2 )。 核:共振跃迁的原子核 磁:主磁场B0和射频磁场 共振:当射频磁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进动的频率一致时原子 核吸收能量,发生能级间的共振跃迁。
核磁共振
报告人:陈佳、龚如雪、刘怡茗
磁 共 振 特 点
磁 共 振 成 像 技 术
磁 共 振 成 像 设 备 及 发 展
核 磁 共 振 发 展 史
核 磁 共 振 原 理
目 录
核磁共振原理
Page 3
原理
一、什么是NMR
NMR的研究对象磁性核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
图1: (1)无外加磁场时,样品中的磁性核任意取向。 (2)放入磁场中,核的磁角动量取向统一,与磁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