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3
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呼吸道感染是指由各种感染性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侵犯上呼吸道组织,并导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了解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常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其中,病毒是导致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细菌也是重要的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此外,真菌感染在特定人群中也较为常见,如白色念珠菌等。
二、传播途径1. 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大量的飞沫,其中携带有病原体。
他人吸入这些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就可能被感染。
流感病毒、腺病毒等都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2. 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指的是通过触摸感染者或者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而导致的传播。
例如,一个感染者咳嗽后用手掩住口鼻,而后用同一只手触摸公共设施,别人再触摸该设施就有被感染的风险。
此类传播途径主要涉及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
3.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悬浮传播,被他人吸入而感染。
这种传播途径通常距离较远,一般涉及病毒和某些真菌。
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空气传播引起肺结核。
4. 粪-口传播:粪-口传播一般发生在不良卫生条件下,主要通过粪便中的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或水源,被他人食用后感染呼吸道。
这种传播途径一般涉及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肺炎。
5. 寄生虫传播:某些寄生虫也可以通过传播途径引起呼吸道感染。
例如,蛲虫感染通过人吞咽蛲虫卵,卵在消化道孵化后进入呼吸道,并引起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的感染风险各不相同,个体的感染易感性也会有所不同。
结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其中病毒感染最常见。
这些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以及粪-口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最新【微生物学】12呼吸道感染细菌幻灯片课件

教师职业道德的表现
1.爱岗敬业,献身教 育工作
5. 团结合作,为学生 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职业道德 表现
2. 为人师表,做学生的 楷模
3. 热爱学生,做 学生的知音
2021/1/13
4. 严谨治学,做学生的 导师
【典型真题】
1.有位学生讲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 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 羞愧。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2013年下半年国考单选】
以毒攻毒 从破伤风下手 豚鼠身上注射白喉杆菌 挽救儿童 白喉抗毒素大量提纯,成为救世良方
考试科目及时间
2021/1/13
大纲——考试目标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A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C
2021/1/13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 B 业道德。
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 D 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
高标准,严要求,中小幼有相同 阅读能力它独有(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 含信息)
模块一:职业理念
教育观 教师观
素质 教育
基本内涵 实施基本要求
途径和方法
依据要求分 析和评判教
育现象
学生观/ 儿童观
职业责任与价值
自身专业发展
以人 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以人为
本
专业与终身学习
【选择题应试技巧】
2021/1/13
【真题检测-材料分析题】
何老师班上的小龙,经常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还欺负同学。在 多次批评教育无效后,何老师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向他父母告状。到小龙 家时,何老师惊奇地发现他正在做家务。见到何老师,小龙吃了一惊,但 还是喊了一声“老师好”后跑回房里,同小龙父母交谈后,何老师了解到 小龙家庭贫困,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疏于教导,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 但这孩子在家还挺懂事,也能帮忙干活。于是,何老师把本来告状的话收 了回来。第二天,何老师在班上表扬了小龙懂礼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在家能做家务,希望同学们能像小龙学习。接下来,老师安排他负责班级 卫生工作,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予以表扬。没过多久,小龙在课堂上认 真多了,同学关系也融洽了,还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中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019-1-15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目录第一章血流感染 (2)第二章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肺炎 (6)第三章泌尿道感染 (9)第四章手术部位感染 (11)第五章骨关节感染 (15)第六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8)第七章心血管系统感染 (21)第八章眼耳鼻喉口感染 (28)第九章胃肠道感染 (32)第十章肺炎以外的下呼吸道感染 (36)第十一章生殖系统感染 (37)第十二章皮肤软组织感染 (39)第十三章泌尿系统感染 (42)第一章血流感染一、分类:(一) 非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Non-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Infection)1. 原发性血流感染(Primary 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2. 继发性血流感染(Secondary BSI)(二) 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二、定义及诊断标准:(一) 原发性血流感染(Primary 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1. 定义:实验室证实的血流感染(laboratory-confirmed bloodstream infection,LCBI),并非继发于其他部位感染(特殊类型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肺部感染)。
2. 诊断标准:满足以下任何一项即可诊断,其中标准1和标准2适用于所有患者,标准3仅适用于年龄≦1岁的患儿。
1) 1套或多套的血液标本中检测出确定的病原体(NHSN常见的定植菌除外),通过培养或非培养检测方法;且血中病原体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参见继发性血流感染);2) 至少有以下一种症状或体征:发热(>38℃)、寒战、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同时至少2套不同时段采集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出NHSN常见的定植菌(通过培养或非培养检测方法),且病原体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3) 对于年龄≦1岁的患儿:至少有以下一种症状或体征:发热(>38℃)、低体温(<36℃)、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同时至少2套不同时段采集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出NHSN常见的定植菌(通过培养或非培养检测方法),且病原体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类与流行病学

(二)所致疾病
结核病 –经呼吸道、消 化道、破损皮 肤黏膜等进入 机体 –侵犯多种组织 器官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类和流行病学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类和流行病学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类和流行病学
1. 肺部感染-原发感染
多发生于儿童 原发综合征 转归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类和流行病学
肺原发综合征:由原发 病灶、淋巴管炎和肿大 的肺门淋巴结组成。X线 可见成哑铃状
菌发挥一定作用。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类和流行病学
(四)免疫与超敏反应
• 细胞免疫为主,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 存在
柯赫现象 • 免疫和超敏反应的物质基础
–结核分枝杆菌核糖核酸(rRNA) –结核菌素蛋白、蜡质D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类和流行病学
有 毒 TB菌
以前感染过或免疫豚鼠
1~2d
局部红肿、浅溃疡
正常豚鼠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类和流行病学
(四)抵抗力
• 抗干燥 • 抗酸碱 • 抗染料 • 对酒精、湿热及紫外线敏感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类和流行病学
(五)变异性
• 形态、菌落、毒力及耐药性均 可变异
• 卡介苗(Bacilli CalmetteGuèrin,BCG)
• 结核分枝杆菌易发生耐药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类和流行病学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类和流行病学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类和流行病学
2.肺外感染
• 免疫力低下患者 • 常见于脑、肾、骨、
关节、生殖系统 • 少数形成全身粟粒性
结核或播散性结核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类和流行病学
(三)免疫机制
• 感染免疫、有菌免疫(infection immunity )
• 结核菌免疫依赖细胞免疫 • 可产生抗体,但仅能对细胞外的细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常见病原体概述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常见病原体概述呼吸道感染是指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这些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而引起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疾病,会导致咳嗽、打喷嚏、喉咙痛、发热等症状,并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1. 细菌病原体细菌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下几种:(1)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高热、咳嗽、胸痛等症状。
(2)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流感样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和鼻塞等。
(3)百日咳杆菌:引起百日咳的病原体,症状为持续咳嗽、呼吸困难和痉挛性咳嗽等。
2. 病毒病原体病毒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以下是常见的病毒病原体:(1)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的主要病原体,症状包括高热、喉咙痛、咳嗽、鼻塞等。
(2)冠状病毒:包括SARS-CoV、MERS-CoV等,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临床症状严重,可导致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3)腺病毒: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常见症状为喉咙痛、咳嗽和鼻塞等。
3. 真菌病原体相对于细菌和病毒,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较为罕见。
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包括:(1)念珠菌属:引起口腔念珠菌病和喉念珠菌病的常见病原体。
(2)曲霉菌:引起曲霉菌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综上所述,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对于不同的病原体,预防和治疗策略也不尽相同。
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保持室内通风等。
在感染时,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加强免疫力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定期接种疫苗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来提高免疫力。
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了解不同的病原体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课件

痰液检查
通过对痰液的显微镜检查 和培养,确定病原体类型 。
免疫学检查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 体等指标,了解机体免疫 状态。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通过X线影像了解肺部炎症 、浸润和肺不张等病变情 况。
CT检查
通过高分辨率CT成像,更 准确地了解肺部病变的部 位和程度。
支持治疗
休息
补充水分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助于身体恢 复。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 液和保持呼吸道湿润。
饮食
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 力。
并发症治疗
心脏疾病
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感染患者,需 注意控制病情,避免加重心脏负
担。
肺部疾病
对于有肺部疾病的患者,需密切 关注呼吸状况,及时处理呼吸困
细菌性感染
总结词
由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 感嗜血杆菌等。
详细描述
细菌性感染通常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等引起,可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污染物品传播。
病毒性感染
总结词
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详细描述
病毒性感染主要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通过飞沫、接触 或气溶胶传播。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呼吸道感染概述 • 呼吸道感染的病因 • 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 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01 呼吸道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道感染是指由病毒、细菌等 微生物引起的鼻、喉、支气管、 肺等呼吸系统的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 PPT课件

第一节呼吸道感染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二、急性细支气管炎三、肺炎(Pneumonia)(一)细菌性肺炎1.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累及肺大叶的大部或全部,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肺炎球菌,少见的有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诱因:受寒、感冒、过度疲劳、慢性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等◆发病机制:肺炎球菌引起致敏,机体发生变反应性炎。
血管扩张,通透性↑→浆液、纤维素渗出病理变化:(1)充血水肿期:第1-2天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大量浆液渗出,少数RBC、WBC (2)红色肝样变期:第3-4天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大量RBC渗出,少数WBC、纤维素(3)灰色肝样变期:第5-6天大量纤维素、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4)溶解消散期:一周后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溶解酶→纤维素溶解、病原体被吞噬溶解大叶性肺炎(红色肝变期)大叶性肺炎(红色肝变期)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并发症(1) 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纤维素性渗出物因嗜中性粒细胞渗出少,溶蛋白酶不足→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不能完全分解吸收消散→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 呈褐色肉样纤维组织大叶性肺炎(肉质变)(2)化脓性胸膜炎及脓胸(3)肺脓肿(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5)感染性休克2.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渗出性炎症,绝大多数为化脓性炎症。
病因: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链球菌等。
诱因:急性传染病、受寒、酗酒、心衰等。
发病机制: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抵抗力下降,细菌可侵入细支气管远端及末梢肺组织繁殖,引起小叶性肺炎病理变化:肉眼:肺内出现散在实变病灶,直径 0.5-1cm,色暗红、灰黄色, 质实,下叶背侧较多小叶性肺炎融合性小叶性肺炎镜下:(1)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细支气管及周围肺泡) (2) 病灶周围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小叶性肺炎并发症:(1)呼吸衰竭(2)心衰(3)脓毒败血症(4)肺脓肿及脓胸(5)支气管扩张(二)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病因:流感病毒,呼吸道胞病毒,腺病毒等病理变化:肉眼:肺组织充血,水肿,体积轻度增大镜下:间质性肺炎:肺泡间隔增宽,血管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病毒包涵体。
13临床药物治疗学第十三章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处理
[治疗] 支持及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 .全身治疗:护理、饮食,物理降温,解热镇痛 药,中药,抗病毒,抗细菌。 .局部治疗:咽喉片、滴鼻液。
[预防] 避免接触病人,加强锻炼。反复感冒者予左旋米 唑,转移因子等,提高抵抗力。
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处理
摄氏 度以上:冰枕 摄氏 度以上:口服退烧药 摄氏 度以上:肛门塞剂 摄氏 度以上:温水擦拭
者禁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含有布洛芬成分的感冒药有:爱菲乐、得尔胶囊、新芬泰
胶囊、臣功再欣
阿司匹林——解热止痛
由于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同时又抑制胃 部粘液分泌,使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明显减弱。再则,阿司匹林是酸性 药物,它能直接刺激胃粘膜,故用 药者极易发生溃疡性出血。此外, 阿司匹林对肝、肾等内脏也有损害,
感冒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对症治疗,这也是国际上倡 导的感冒治疗的科学方法。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感冒 药市场及品牌都是按感冒症状细分。
我国消费者对感冒药呈现多样化的需求,但对症下 药的意识和副作用考虑比较少。
目前国内市场上大部分感冒药都强调“一药多效”, 宣称可以对抗感冒引起的多种甚至所有症状 。
使用含有双氯芬酸钠成分的感冒药时需要注意:
、可经血液透入胎盘,动物试验对胎鼠有毒性, 但不致畸。孕妇和儿童均属禁忌。
、有肝肾功能损害慎用。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 、老年人慎用。 、本品含有钠,对于限制钠盐摄入量者应慎用 含有双氯芬酸钠的感冒药:感冒通
氨基比林——解热止痛
、解热止痛的:对乙酰氨基酚 、双氯芬酸钠 、氨基比林、 阿司匹林、布洛芬;
、缓解鼻塞的:盐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 ; 、止咳的:氢溴酸右美沙芬、咳平、盐酸二氧异丙嗪; 、减轻卡他症状的: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 、抗病毒的:金刚烷胺、吗啉胍、板蓝根浸膏 ; 、其他:人工牛黄、咖啡因、中药、消炎酶、葡萄糖酸锌; 我们逐一看看这些成分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ycobacterium)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世界上1/3人感染,70%在亚洲
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带弯曲,细胞壁脂质含量较高 抗酸染色阳性 有荚膜 L型---Much颗粒
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免疫与超敏反应
细胞免疫为主,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 郭霍现象
– 再感染时溃疡浅、易愈合、不扩散,表明机体已有 一定免疫力
– 但再感染时溃疡发生快,说明在产生免疫的同时有 超敏反应的参与
结核分枝杆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和超敏反应的 物质—结核菌素、蜡质D
有毒TB菌
以前感染过或免疫豚鼠
正常豚鼠
局部红肿、浅溃疡 不扩散
卡介苗(BCG) 结核分枝杆菌易发生耐药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
荚膜 脂质
蛋白质
荚膜
成分--多糖、脂质和蛋白质 有助于粘附与入侵 可降解宿主组织中的大分子物质,为细菌繁殖
提供营养 防止宿主的有害物质进入细菌 可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脂质
索状因子
– 若将其从细菌中提出,则细菌丧失毒力
局部红肿、溃疡 坏死,经久不愈
全身扩散
结核菌素试验
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 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Ⅳ型 变态反应)的一种试验
结核菌素试剂
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
– 每0.1ml含5单位
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或补种卡介苗 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核杆菌感染的流
行病学调查,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 作为婴幼儿(尚未接种过卡介苗者)结核病的辅
助诊断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标本取材
标本的选择根据感染部位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涂片镜检
标本直接涂片或集菌后涂片,用抗酸染色 若找到抗酸阳性菌即可初步诊断
观察肺、肝、淋巴结等器官有无结核病变,并 作形态、培养等检查
快速诊断
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应用于结核分 枝杆菌DNA鉴定,每ml中只需含几个细菌即可 获得阳性,且12d得出结果
操作中需注意实验器材的污染问题,以免出年国际组织提出控制结核病主要方法有
– 发现和治疗痰菌阳性者 –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治疗
一般治疗
– 合理营养,注意休息
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原则
–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分阶段治疗和坚持全程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
第二节 白喉棒状杆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Albert或美蓝染色,可出现异染颗粒(核糖核酸和
磷脂 硫酸脑苷脂 蜡质D
索状因子
由分枝菌酸和海藻糖结合的一种糖脂 能使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呈蜿蜒索状排列 能破坏细胞线粒体膜,影响细胞呼吸 抑制白细胞游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肿
磷脂
促使单核细胞增生 与结核结节的形成有关
硫酸脑苷脂
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的结合 使细菌能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
结核杆菌培养
专性需氧 生长缓慢 营养要求高:
罗氏培养基 最适PH
6.5—6.8
生化反应
不发酵糖类 热触酶试验对区别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
有重要意义
– 结核分枝杆菌大多数触酶试验阳性,而热触酶试验阴性
– 非结核分枝杆菌则大多数两种试验均阳性
抵抗力(四怕)
对乙醇敏感 对湿热敏感 对紫外线敏感 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环丝氨酸、乙胺
– 人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PPD-C – 卡介苗制成的BCG-PPD – 每0.1ml含5单位
试验方法与意义
PPD-C 和BCG-PPD 各5个单位两前臂皮内注射 48~72h后红肿硬结≥ 5mm者为阳性
≥15mm为强阳性,对临床诊断有意义 阴性反应
应用
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测定卡介苗接种后的免 疫效果。
蜡质D
肽糖脂和分枝菌酸的复合物
具有佐剂作用,可激发机体产生迟发型 超敏反应
蛋白质
有抗原性,和蜡质D结合后能使机体发生 超敏反应
在形成结核结节中发挥一定作用
所致疾病
感染方式
– 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侵入机体
所致疾病
– 疾病种类多样化 – 以肺结核多见
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
– 多发生于儿童 – 原发综合征 – 形成结核结节(即结核肉芽肿) – 转归
浓缩集菌
先集菌后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脑脊液和胸、腹水可直接离心沉淀集菌 痰、支气管灌洗液、尿、粪等污染标本需经4%
NaOH处理后离心沉淀
分离培养
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一般需2~4周长成肉 眼可见的落菌
动物试验
将集菌后的材料注射于豚鼠腹股沟皮下,3~4 周后若局部淋巴结肿大,结核菌素试验阳转, 即可进行解剖
白喉外毒素:只有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溶 原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
原发后感染
肺外感染
部分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 内、外播散,如脑、肾结核
痰菌被咽入消化道或食入了消毒不严格的牛奶 也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大多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有关
免疫机制
属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 免疫
结核的免疫属于感染免疫(infection immunity), 又称有菌免疫
多磷酸盐),在鉴定时有重要意义
Albert染色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 吕氏血清斜面(含有凝固血清)上生长迅速,
异染颗粒明显 分离培养:鉴别选择培养基(含0.03%~0.04%
亚碲酸钾)的血平板
亚碲酸盐平板
抵抗力
对湿热抵抗力弱,煮沸1min死亡 抗寒冷和干燥 5%石炭酸中1min、3%来沙尔中10min死亡 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敏感
丁醇、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痨药物敏 感,但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
抵抗力(四不怕)
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 结核分枝杆菌对酸(3% HCl或6% H2SO4) 或碱
(4% NaOH) 有抵抗力,15min不受影响 对碱性染料有抵抗力 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
变异性
结核分枝杆菌可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 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