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整理分析
食品微生物学-期末复习总结

填空、选择:细菌个体形态:(1)球菌: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旋菌:弧菌螺旋菌革兰氏染色: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番红复染微生物营养化学物质元素组成: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类微生物培养基:水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营养物质吸收方式:被动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营养菌丝体的特化形态:1)假根2)吸器3)附着胞4)附着枝5)菌核6)菌索7)菌丝束8)匍匐菌丝9)捕捉菌丝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1)应用营养缺陷型菌株以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2)应用抗反馈调节的突变菌株解除反馈调节3)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引起传染的主要因素:(1)侵袭力(2)病毒(3)超敏反应(4)侵入数量与侵入途径(5)变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1)先天具备,个体差异小,可遗传2)对抗原无特异性作用3)无免疫记忆性4)免疫作用发生迅速而广泛特异性免疫的特点:1)高度特异性2)记忆性3)耐受性酵母菌的特点:①多数为单细胞:②主要以出芽的形式进行繁殖,可能形成假菌丝结构;③可以厌氧发酵糖类产生乙醇:④细胞壁含有甘露聚糖;⑤多在含糖量较高的偏酸性环境中生活。
微生物的纯培养:①稀释倒平板法②涂布倒平板法③平板划线分离法④稀释摇管法⑤单细胞分离稀释法⑥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法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温度-氧气-pH-微生物控制的基本概念:灭菌-消毒-防腐-杀菌食品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土壤-水中-空气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互生-共生-寄生-拮抗-捕食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目的基因的制备-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重组体的筛选名词解释:酵母菌:能发酵糖类,以芽殖或者裂殖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的统称。
霉菌:指在固体营养基质上生长,能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棉絮状菌丝体的丝状真菌。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专门研究微生物与视频之间想换关系的一门科学。
食品微生物学 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微生物: 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的种类: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1. 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2.繁殖快,个体长不大3.物种多,分布广,食谱杂4.适应性强,易变异5. 观察和研究的手段特殊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安东·列文虎克巴斯德柯赫食品微生物学: 是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在一定条件下与食品工业关系的一门学科。
食品微生物学的任务: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作用有害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及防止第二章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细菌(bacteria):是一类个体微小、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基本形态分为: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螺旋菌其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较少。
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程序:丹麦医生革兰细菌涂片→草酸铵结晶紫初染→鲁哥氏碘液媒染→乙醇(或丙酮)脱色→番红复染⏹染色结果:兰紫色——G+菌红色——G-菌革兰氏染色的机理质粒: 一种自我复制、稳定遗传和表达的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环状DNA分子)⏹糖被: 某些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覆盖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疏松透明的粘液状物质⏹类型:(1) 微荚膜: <0.2um(2) 荚膜:有明显的边缘。
(3) 粘液层:没有明显的边缘(4) 菌胶团:菌体连为一体。
⏹糖被主要功能有:①保护菌体→→②贮藏养料。
③表面吸附作用。
④作为透性屏障。
⑤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
⑥堆积代谢产物。
糖被与生产实践的关系鉴定菌种提取葡聚糖—“代血浆”胞外多糖:黄原胶用于石油开采菌胶团用于处理污水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高度折光,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整理

食品微生物学一、核结构的不同,1969年魏塔科提出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1979我国学者提出了病毒界二、物的生物学活性(P3)(1)代谢活力强微生物体积小,有极大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因而微生物能与环境之间迅速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谢速率。
从单位重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强度比高等生物大几千倍到几万倍。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
(2)繁殖快微生物繁殖速度快、易培养,是其他生物不能比的。
以二裂法繁殖的细菌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
(3)种类多,分类广目前已经确定的种类为10万种左右,每年正以发现几百至上千个新种的趋势在增加;目前我们所了解的微生物种类,至多也不超过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总数的10%。
(4)适应性强,易变异由于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原因,微生物很容易变异。
变异具有多样性,最常见的变异形式是基因突变,它可以涉及到任何形状,诸如形态构造、代谢途径、生理类型以及代谢产物的质或量的变异等。
三、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
四、食品微生物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2)研究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五、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3种方式:即微生物菌体的应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微生物酶的应用。
六、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以及形态结构比较特殊的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以及螺旋体等。
七、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4部分。
八、细胞壁的功能:(1)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2)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也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3)为鞭毛运动提供可靠的支点;(4)可允许水及一些化学物质通过,并对大分子物质有阻v1.0 可编辑可修改拦作用。
食品微生物复习整理

绪论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个体微小(一般<0.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繁殖快;面积大,代谢旺;食谱杂,易培养;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3、1676年,荷兰商人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他制造过400多架单式显微镜和放大镜,放大率一般为50~200倍。
4、巴斯德的主要贡献:(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生理学基础)(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证实,有机质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微生物引起的。
(2)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巴斯德证明了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
乳酸发酵,醋酸发酵,丁酸发酵是由不同微生物引起的。
(3)免疫学方面的贡献:巴斯德发明用接种减毒细菌来预防鸡霍乱,牛、羊炭疽病,并首次制成了狂犬疫苗。
(4)发明了巴氏消毒法(60℃~65℃/30分钟),该方法解决了当时法国的“酒病”问题。
5、科赫的贡献:(1)建立了微生物学研究的一系列基本技术:配制培养基并利用固体培养基从环境中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培养;对细菌进行染色观察(2)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炭疽病菌(1877年)结核病菌(1882年)链球菌(1882年)霍乱弧菌(1883年)(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法则第一章微生物形态与结构1、细菌是一类个体微小,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2、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简单的二分裂法,有的细菌分裂后彼此分离,单个存在;另一些细菌则分裂后彼此仍相连,形成一定的排列。
3、各种细菌的个体外形和排列方式,在正常情况下是相对稳定而有特征的,可以作为细菌分类和鉴定的依据。
4、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注意:休眠或濒死的细菌通常近圆形,生长迅速的球菌往往出现短杆状。
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往往会发生形态变化。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微生物复习资料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微生物复习资料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微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章为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微生物学?2什么是食品微生物学?它和微生物学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你认为微生物学发展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什么?为什么?4你认为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任务包括哪些方面?阐明你的理由。
5请举例说出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6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填空:1.细菌的形态非常简单。
基本上,只有三类------------,------。
2.细菌以------的方式繁殖,是一种------核微生物,具有很强的------。
鞭毛是微生物的器官。
4细胞的特殊结构有--------------,----------,----------,---------------。
5真菌一般包括-----------,-----------------,-------------三种。
6.噬菌体繁殖一般包括五个阶段----------、----、----和----------。
7原生质体和球状体有几个共同特点,主要是-------,细胞呈-----状,对-------十分敏感。
8异染粒功能是---------和----------,并可---------。
放线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性细胞,以------的形式繁殖。
10微生物胞内酶作用的最适ph多接近_,而细胞质膜上的酶及胞外膜作用的最适ph则接近--------。
二名词解释:1.细胞壁2、周质空间3、菌落4、荚膜5、孢子6、糖衣7、气生菌丝8、原生质体9、营养菌丝10、细胞膜11、基质12、羧酸盐13、核质体14、鞭毛15、菌丝16、隐生态17、球体18、L型细菌19、肽聚糖20、溶菌酶21、磷磷壁酸22、孢子晶体23、基菌丝24、孢子菌丝25、,支原体26、衣原体27、立克次体28、螺旋体29、螺菌30、phb31和原核微生物1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2.尝试描述革兰氏染色的要点和机理。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重 难点及总结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绪论、1-8章思考题一、问答题绪论1、什么就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类群?1微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得病毒、亚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得真细菌、古生菌、具真核细胞结构得真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2、微生物所包括得都就是一些小型、简单得单细胞生物(×)2、简述微生物得五大特点,并列举它们在生产实践中得应用.微生物得五大共性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快转化多、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其中最主要得共性应就是:体积小面积大。
(课文中给出得特点就是1、大多数微生物肉眼难以直接观察2、微生物通常以独立得增值单位存在3、微生物结构简单4、微生物生长快速5、微生物几乎无所不在6、微生物得研究使用相同得方法)因为有一个巨大得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得排泄与环境信息得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她4个共性.3、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中五个时期得代表人物与其科学贡献。
1世界上第一个瞧见并描述微生物得人就是荷兰商人列文虎克,她得最大贡献就是利用自制得单式显微镜发现了微世界.2微生物学发展得奠基者就是法国得巴斯德,而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就是德国得科赫。
3、巴斯德就是细菌学得奠基人(×)4、巴斯德曾用著名得曲颈瓶试验推翻了当时流行得生命起源于生命得胚种学即生源论。
(√)5.17世纪后期,微生物学先驱者列文虎克用自制得只有一块小透镜得单式显微镜最先观察到了细菌(√)第一章4、试述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构造得异同点。
G+特点:厚度大(20~80nm),有15~50层,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与10%磷壁酸、少量得表面蛋白质,一般不含类脂质.G—细菌得细胞壁较薄(10~15nm),多层结构。
在肽聚糖得外层还有由外膜。
不含有磷壁酸1.革兰氏阳性细菌得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与(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成分就是(肽聚糖),外层称外膜,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磷脂)若干(外膜蛋白) 。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结材料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微生物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人物的贡献。
1初创期--形态学时期:代表人物: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并描述微生物的存在。
2奠基期--生理学时期:代表人物:巴斯德,建立胚种学说(曲颈瓶试验);乳酸发酵是微生物推动的;氧气对酒精发酵的影响;用弱化的致病菌防治鸡霍乱。
科赫,建立了科赫法则,证实了病原菌学说,建立微生物学实验方法体系。
3发展期--生化、遗传学时期:代表人物:Buchner,开创微生物生化研究;Doudoroff,建立普通微生物学。
4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时期二.什么是微生物?广义的微生物和主要包括哪几大类?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3微生物分类:六界(病毒界1977年加上,我国陈世骧):三元界:三.微生物具有哪些主要特性?试简要说明之。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性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四.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1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球形或椭圆形、杆状或圆柱状、弧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弧菌和螺旋菌。
2细菌细胞的大小一般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并以多个菌体的平均值或变化范围来表示。
3细菌的繁殖主要是简单的无性的二均裂殖。
球菌:单球菌,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
大小以直径表示杆菌:种类最多,长杆菌(长/宽>2);杆菌(=2);短杆菌(<2)。
大小:长度×宽度弧菌:弯曲度<1 ;螺旋菌2≤弯曲≤6;螺旋体:弯曲度>6 ..大小:自然弯曲长度×宽度细菌的重量:1×10^-9~1×10^-10mg,及1g细菌有1~10万个菌体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四部分五.细菌细胞壁的结构(Gram+、Gram-)与功能?Gram染色的原理和步骤?知道常规的几种Gram+、Gram—的菌种。
食品微生物重点知识总结考研期末

绪论1、什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不⻅见或看不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广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什么?答: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4、讨论微⽣生物的多样性答:①.物种的多样性,②.⽣生理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5、什什么是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什么?答: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他们可分别称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和细菌学(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主要贡献集中在下列列三个⽅方⾯面(1)《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了“⾃自然发⽣生”学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柯赫法则:(1)在所有病例例中都能发现这种病菌;(2)把这种病菌从病体中分离出来,并完成纯培养;(3)将纯菌接种给健康动物,能引起相应的疾病;(4)在接种纯菌⽽而致病的动物身上,仍能取得同种病菌,并仍能在体外实现纯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学一、核结构的不同,1969年魏塔科提出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1979我国学者提出了病毒界二、物的生物学活性(P3)(1)代谢活力强微生物体积小,有极大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因而微生物能与环境之间迅速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谢速率。
从单位重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强度比高等生物大几千倍到几万倍。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
(2)繁殖快微生物繁殖速度快、易培养,是其他生物不能比的。
以二裂法繁殖的细菌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
(3)种类多,分类广目前已经确定的种类为10万种左右,每年正以发现几百至上千个新种的趋势在增加;目前我们所了解的微生物种类,至多也不超过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总数的10%。
(4)适应性强,易变异由于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原因,微生物很容易变异。
变异具有多样性,最常见的变异形式是基因突变,它可以涉及到任何形状,诸如形态构造、代谢途径、生理类型以及代谢产物的质或量的变异等。
三、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
四、食品微生物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2)研究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五、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3种方式:即微生物菌体的应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微生物酶的应用。
六、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以及形态结构比较特殊的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以及螺旋体等。
七、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4部分。
八、细胞壁的功能:(1)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2)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也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3)为鞭毛运动提供可靠的支点;(4)可允许水及一些化学物质通过,并对大分子物质有阻拦作用。
九、革兰氏染色技术的原理及步骤(1)原理: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由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
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溶解,所以染色的前两步结果是一样的。
但在G+细胞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保持着紫色。
在G-细胞中,乙醇处理不但破坏了胞壁外膜,还可能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衬托的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
(2)步骤:革兰氏染色法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涂片固定。
●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自来水冲洗。
●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
●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蕃红染色液(稀)染2分钟后,自来水冲洗。
干燥,镜检。
十、细胞膜,简称质膜,是围绕细胞质外面的双层膜结构,使细胞具有选择吸收性能,控制物质的吸收与排放,也是许多生化反应的重要部位。
质膜的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层,含有高度疏水的脂肪酸和相对亲水的甘油两部分。
十一、由于溶质浓度差而使水分通过质膜的过程称为渗透作用,是被动扩散的一种方式,它对质膜造成一种压力,即渗透压。
十二、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十三、什么是芽孢?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孢子,这种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的抗性的休眠体称为芽胞。
对多数细菌来说1个菌体细胞只形成1个芽孢,但有些菌体会生成两个芽孢,如坚强芽孢杆菌,有的在细胞一端生成,有的在细胞中部生成。
由于芽孢是在细胞内形成的,所以也常称之为内生孢子。
每一细胞仅形成一个芽孢,所以其没有繁殖功能。
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种的特征。
十四、经研究证明芽孢耐高温的原因是由于芽孢形成时可同时形成2,6-吡啶二羧酸(DPA)。
DPA的结构式为:十五、如果把单个微生物细胞接种到适合的固体培养基上后,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细胞就能迅速生长繁殖,繁殖的结果是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我们把这个微生物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十六、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态(圆形、丝状、不规则状、假根状等),侧面观察菌落隆起程度(如扩展、台状、低凸状、乳头状等),菌落表面状态(如光滑、皱褶、颗粒状龟裂、同心圆状等),表面光泽(如闪光、不闪光、金属光泽等),质地(如油脂状、膜状、黏、脆等),颜色与透明度(如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等)。
十七、食品中常见的细菌(1)假单胞杆菌属:直的或弯杆状,革兰氏阴性菌,可运动,不产生芽胞。
化能有机营养型,需氧。
某些菌株具有很强的分解脂肪和蛋白质的能力,在低温下能很好地生长,在冷藏食品的腐败变质中起主要作用。
(2)醋酸杆菌属:细菌细胞呈椭圆形杆状、单生或成链状,不产生芽胞,需氧,运动或不运动。
该菌属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将乙醇氧化成醋酸,引起酒精饮料、果汁变酸;广泛存在于植物和有酒精发酵的地方。
(3)埃希氏杆菌属和肠细菌属:均归于大肠菌群,细胞杆状,通常单个出现,革兰氏阴性菌,好氧或兼性厌氧,化能有机型。
是食品中重要的腐生菌,存在于人类及牲畜的肠道中,在水、土壤中也极为常见。
在合适条件下使牛乳及乳制品腐败产生一种不洁净物或粪便气味。
(4)沙门氏菌:无芽孢杆菌,该菌属常常污染鱼、肉、禽、蛋、乳等食品,特别是肉类。
是人类重要的致病菌。
(5)双歧杆菌属:革兰氏阳性多形态杆菌,专性厌氧。
具有营养、免疫及抗感染作用,抗过敏、抗肿瘤,调整肠道功能及改善营养。
(6)芽孢杆菌属:细胞杆状,能出现单个、成对或短链状。
革兰氏阳性,好氧或兼性厌氧,可产生芽孢。
此菌产生芽孢具有一定抗热性,在食品工业中是经常遇到的污染菌。
(7)梭状芽胞杆菌:厌氧革兰氏阳性杆菌,是罐装食品中引起腐败的主要菌种。
肉类罐装食品在最重要的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其芽孢产生在菌体的中央或极端,芽孢耐热性大,能产生很强的毒素。
(8)葡萄球菌:葡萄串状,革兰氏阳性。
污染食品产生毒素,使人食物中毒。
(9)黄色杆菌属:存在于水和土壤,直杆状。
会引起奶、肉和其他蛋白食品腐败(10)变形杆菌(11)明串珠菌属(12)链球菌(13)微球菌属十八、目前产生的抗菌素绝大多数都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十九、真菌包括了单细胞的酵母菌、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丝状霉菌以及产生子实体的蕈菇。
二十、酵母菌是典型的真核微生物,细胞的形状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或香肠状等多种。
芽殖:各属酵母菌都存在裂殖:少数酵母菌、裂殖酵母属无性节孢子:地霉属产无性孢子掷孢子:掷孢酵母属二十一、、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厚垣孢子:白假丝酵母有性(形成子囊孢子):酵母属、接合酵母属(1)无性繁殖●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
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的生长迅速,这时可以看到所有细胞上都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以形成新的芽体。
●裂殖:酵母菌的裂殖与细菌的裂殖相似。
其过程是细胞伸长,核分裂为二,然后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相等大小的、各具有一个核的子细胞。
进行裂殖的酵母种类很少,例如裂殖酵母属的八裂殖酵母等。
●产生无性孢子:掷孢子是掷孢酵母属等少数酵母产生的无性孢子,外形呈肾状。
这种孢子是在卵圆形的营养细胞上生出的小梗上形成的。
孢子成熟后,通过一种特有的喷射机制将孢子射出而繁殖。
此外,有的酵母如白假丝酵母等还能在假菌丝的顶端产生厚垣孢子。
(2)有性繁殖:酵母菌是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的。
它们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再通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个子核与其附近的原生质一起,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后,就形成了一个子囊孢子,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就成了子囊。
二十二、、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有:(1)酵母菌属: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2)裂殖酵母属:八孢裂殖酵母是这一属的重要菌种。
(3)假丝酵母菌属:热带假丝酵母(最常见的假丝酵母)、解脂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4)球拟酵母属:白色球拟酵母(5)红酵母属二十三、菌丝的特异化(1)假根:根霉属真菌的匍匐枝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形成的根状菌丝,起固着和吸收营养的作用。
(2)吸器:某些寄生性真菌从菌丝上产生出来的旁枝,侵入寄主细胞内形成指状、球状或丛枝状结构,用以吸收寄主细胞中的养料。
(3)菌核:由菌丝团组成的一种硬的休眠体,一般有暗色的外皮,在条件适宜时可以生出分生孢子梗、菌丝子实体。
(4)子实体:由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缠结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孢结构。
二十四、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有:毛霉菌、根霉属、曲霉属、青霉属、红曲属二十五、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1)简单扩散:通过细胞膜进行内外物质交换最简单的一种方式。
营养物质通过分子的随机运动透过微生物细胞膜上的小孔进出细胞。
其特点是物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浓度梯度),这是一种单纯的物理扩散作用,不需要消耗细胞生物能。
一旦细胞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消失(即细胞内外的物质浓度达到平衡),简单扩散也就达到动态平衡。
简单扩散是非特异性的,没有运载蛋白质参与,也不与膜上的分子发生反应。
简单扩散的物质主要是一些小分子物质,如一些气体(O2、CO2)、水、某些无机离子及一些水溶性小分子(甘油、乙醇等)。
(2)促进扩散:在细胞膜上存在多种具有运载营养物质功能的特异性蛋白质,称为渗透酶。
促进扩散的特点也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所不同的是这种运输有渗透酶参与,加速了营养物质的透过程度,以满足微生物细胞代谢之需要。
促进扩散过程是由浓度梯度来驱动的,不需耗费代谢能量。
扩散运输是真核生物的普遍运输机制,但在原核生物中却少见;在厌氧微生物中,促进扩散的过程常参与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和发酵产物的排出。
(3)主动运输:特点是营养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渗透酶,还需要代谢能量,能量由三磷酸腺苷(ATP)提供,渗透酶起着将营养物质从低浓度的周围环境转运进高浓度的细胞内不断改变平衡点的作用。
(4)基团转位:这种方式除具有主动运输的特点外,主要是被转运的物质改变了本身的性质,有化学基团转移到被转运的营养物质上面去。
如许多糖及其糖的衍生物在运输中由细菌的磷酸转移酶系催化,使其磷酸化,磷酸基团被转移到它们分子上,以磷酸糖的形式进入细胞。
这种运输过程的磷酸转移酶系统包括酶Ⅰ、酶Ⅱ和热稳定蛋白(HPr)。
酶Ⅰ是非特异性的,它们对许多糖都一样起作用。
酶Ⅱ是膜上的结构酶,并能诱导产生,它对某一种糖具有特异性,只能运载某一种糖类,酶Ⅱ同时起着渗透酶和磷酸转移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