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学概论共93页共93页文档

合集下载

水资源经济学

水资源经济学

9
二 水资源概念与特征
目前较为通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目前较为通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 ) 界气象组织( 年共同制定的《 界气象组织(WMO)在1988年共同制定的《水资源评价 ) 年共同制定的 活动——国家评价手册》中对水资源的描述:“可以利用 国家评价手册》 活动 国家评价手册 中对水资源的描述: 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 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 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 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
10
流 自 然 特 征 关 有 循 稀 经 济 特 征 商 稀 不 利 影 社 利 可 用 响 会 垄
动 联 限 环 缺 断 品 害 替 方 的 共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二 代 式 广 享 功 重 性 多 泛 性 不Biblioteka 多 均 随 外 能 缺 样 性
态 匀 机 部 多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样 性
7
8
• 2、水的社会循环 • 由于人类活动,水在人类社会内部及人类 社会与自然界之间不断地迁移转化,形成 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为 了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不断地取用天然 水体中的水,经过使用,一部分被消耗, 但绝大部分却变成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排 放,重新进入自然水体。 • 水的社会循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6
二、水循环
• 水具有三态转化的独特性质,存在着复杂 的、大体以年为周期的水循环。 • 1、水的自然循环:地球上的水始终在不断 运动变化和相互交换。在太阳热力和重力 的作用下,地壳浅表面的水不断循环 。 • 大循环(全球水温循环):发生在海陆之 间的循环过程 。 • 小循环:发生在局部范围内的水循环过程 。

水文学与水资源_水资源概论_水资源的特性(1)

水文学与水资源_水资源概论_水资源的特性(1)

第十三章水资源概论第一节水资源的特性一、概述水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大约在上个世纪(20世纪)之前,水一直被认为和空气一样,是自然界赐给人类的赠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是,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1950年以来,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致使人类对水资源需求迅猛增加,故产生供不应求、水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全世界1900-1975年间:农业用水量3500 亿m3/年→21000亿m3/年,增加了五倍;工业用水量300 亿m3/年→6300亿m3/年,增加了二十倍;人均用水量240 m3/年→760 m3/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预计:在20世纪末,全世界用水总量达到60,000 亿m3,达到20世纪初的4,000 亿m3的十五倍。

因此,不仅干旱地区国家缺水,即使是湿润地区的发达国家,也面临水资源恐慌问题。

所引下表具体反映了各大洲水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不均匀情况。

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欧洲、亚洲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美洲的1/10左右。

世界水资源的这种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互不协调,是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原因。

水体不断遭受污染,是造成水资源不足的由一个重要原因。

据统计,全球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每年被污染的淡水量达7,000 亿m3。

为不使其中严重污染的水对环境造成危害,又需要用十倍的清洁水加以稀释,故进一步加深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据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43个国家缺水。

全世界发展中国家70%的居民得不到符合饮用标准的水,致使多种流行病不能根绝。

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相当一部分居民饮用水不符合标准。

由上可见,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其已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制约因素。

因此,如何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水利概论

水利概论

1.水资源和水利资源的基本概念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即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淡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广义的水力资源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水域和水能。

通常指可更新的水体,包括河道外用水及河道内用水两部分。

前者指通过提、蓄、引等不同方式而利用的河水,如工、农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等;后者指河道内水能资源的利用,水运、渔业、旅游、冲沙及生态环境用水。

狭义仅包括上述河道外用水以及水运、渔业、旅游等用水2.什么是水利事业,包括哪些方面?水利事业就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和水域进行控制和调配,以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研究这类活动及其对象的技术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称水利科学。

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称水利工程。

从事这一系列活动的统筹和安排,统称为水利事业。

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能利用)、水道、给水、污渠(城镇排水)、港工、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环境水利和水利渔业等方面。

3.什么是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有哪些特点?水利工程是指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治理、调配、保护,开发利用,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是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

水工建筑物特点:①受自然条件制约多,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对工程选址、建筑物选型、施工、枢纽布置和工程投资影响很大。

②工作条件复杂,如挡水建筑物要承受相当大的水压力,由渗流产生的渗透压力对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不利;泄水建筑物泄水时,对河床和岸坡具有强烈的冲刷作用等。

③ 施工难度大,在江河中兴建水利工程,需要妥善解决施工导流、截流和施工期度汛,此外,复杂地基的处理以及地下工程、水下工程等的施工技术都较复杂。

水文水资源学-第九章-水资源总论

水文水资源学-第九章-水资源总论

39
3.3 土壤水资源
地位与作用
土壤水储存在土壤多孔介质中,在陆地水循环过程中起着最积极的作用。
——是四水转化的枢纽
——是可被作物直接利用的唯一水资源形式 ——有效利用土壤水是高效源
基本特征
容易利用的自然资源,储藏量大 不断地补给与失散,更新快 时空分布不均匀 间接利用性/不可开采性 陆生植物的直接水源
6

1.水资源的内涵

狭义水资源:

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利用的 淡水。

广义水资源: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适用 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 有适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成为水资源。
7
1.水资源的内涵

水资源的概念不简单:

水类型多(且具有运动性,各类水体间相互转化 水用途广(各用途对质、量各有要求) “质”与“量”的易变性 开发利用受到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的约束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开发利用的多样性:生产、生活、生态
利、害双重性:洪水、旱灾、污染
10
2. 基本特征


全球“水资源”总量
总量:138.6 亿亿m3 淡水:3.5亿亿m3 ,占全球2.53% 可更新的淡水:46.8 万亿m3/年,占淡 水0.1337%


“水资源”特点—
2. 基本特征
循环性
是动态资源,处于不断地 “开采—补给—消耗—恢复”的循环中。
2. 基本特征
时空分布不均匀 东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内陆少、山区多平原少; 夏季多冬季少
2. 基本特征
时空分布不均匀
东南多西北少、 沿海多内陆少、 山区多平原少; 夏季多冬季少。

水资源概论Microsoft Word 文档

水资源概论Microsoft Word 文档

汕头市水资源调查报告汕头市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江河径流和地下水所构成(其中又有补给关系而互有联系)。

2010年全市共用水量12.81亿立方米,地表水供水量占主导地位,约占总水量的97%,地下水供水量只占3%。

在各项用水中,仍以农业用水量最多,占总用水量的38%;居民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25%;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7%;林牧渔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4%;生态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2%;城镇公共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4%。

2010年全市人口为524.11万人,全市共用水量12.81亿立方米,全市人均综合用水量为244.6立方米。

2010年行政分区供水量表32010年行政分区用水量统计表3自来水分类水价(一)居民生活用水由现行每立方米1.45元调整为1.60元;(二)工业用水由现行每立方米1.20元调整为1.70元;(三)机关事业用水由现行每立方米2.20元调整为2.60元;(四)经营服务用水保持现行每立方米2.90元不变;(五)特种用水保持现行每立方米4.50元不变。

对市自来水总公司直抄范围的居民生活用水实行三级阶梯式水价,水价级差为1:1.5:2每个用水户用水人口按4人及4人以下计,超过4人的,每增加1人,可在各级水量上限基础上每户每月相应增加8立方米。

2010年全市居民水资源消耗总量31649万立方米,自来水总消费50638.4万元,人年均消费96.6元,人日均消费0.26元。

以4口之家为例,家庭年消费386.4元。

居民惜水意识较薄弱,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较浪费。

保护水资源意识薄弱,为加快经济建设,发展产业,很多水源被污染,昔日清澈的河流如今面目全非。

对水资源了解少,缺乏科学知识。

水资源管理学

水资源管理学

第一章 水资源管理学概述 第一节 水资源概况
一、世界水资源总量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 水量的总体。
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
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 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 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3.5%,其中大部分(近70 %)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 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 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 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 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 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 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
此定义的特征
将经济、技术因素隐含在水资源中,强调 了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 性;——动态性
将失去使用价值的污水划归到水资源行列 中——水的整体系统
明确强调水资源是环境资源(环境属 性) ——承载力
1. 水资源:通常指的是淡水水源,是较容易 被人类刮用,而且是可以逐年恢复的淡水 水源。目前水资源不包括:
海水
两极冰川
深层地下水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建议 “水资源应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 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 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 可被利用”。
三、水资源问题 1、地区性缺水问题 华北缺水: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
应大力加强用水管理,推行节水措施,保 护好现有水资源
及早研究和规划从外流域大型凋水的计划, 从长远角度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
2、管理问题 农业用水管理:农田灌溉措施老化、渗漏 工业用水效率低下: 城市生活用水问题:

水资源学概论

水资源学概论
水资源学概论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1.1水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1.1.1 水资源的概念
水资源的含义比较丰富,对水资源概念的界定也是多种 多样。一般来说,水资源分为:广义水资源和狭义水资 源。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 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1.2.2 水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水资源的基本认识
认识基础
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
理论支撑
水资源学工作的主要内容
应用及实践
1.2.3 水资源学的发展过程
萌芽阶段
形成阶段
兴起阶段
1.2.4 水资源学的研究进展
1)认识进展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系统保护 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实验进展 实验条件的改善和观测技术的发展,对水资源形成、转化
作物生长 有效蒸发
无效蒸发
作物生长 有效蒸发
无效蒸发
河川径流 (狭义水 资源)
无效 蒸发
总水资源 (广义水 资源)
有效 蒸发
当地 消耗
1.1.3 水资源的特点
➢ 流动性 ➢ 可再生性 ➢ 多用途性 ➢ 公共性 ➢ 利与害的两重性 ➢ 有限性
1.2 水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1.2.1 水资源学的概念
水资源学(water resources science)是在认识水资源 特性、研究和解决日益突出的水资源问题的基础上,逐步 形成的一门研究水资源形成、转化、运动规律及水资源合 理开发利用基础理论并指导水资源业务(如水资源开发、 利用、保护、规划、管理)的知识体系。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保护
水权与水价水市场
水资源规划

水资源学概论第6章.

水资源学概论第6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简介
一、典型年法的含义 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是指对某一范围的 水资源供需关系,只进行典型年份平衡计算的方法。 其优点是可以克服资料不全及工作量太大的问题。具 体是选择不同频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 P=90%特别枯水年)的若干典型年,针对不同的水资源 保证率,按某一时段对计算区的水资源的需求与水资 源的供给能力进行计算,再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提出 该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基本步骤 1、计算时段与计算区域的划分 由于水资源在 时空上具有极不均匀性,因此在大尺度上进行计算往 往使供需矛盾不能充分暴露出来,反映不出实际情况, 所范围内(行政、经济 区域或流域)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 它的目的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国土整治规划为依 据,以江河湖库流域综合规划和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按供需 原理和综合平衡原则来测算今后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用水 量,制定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和水资源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 以实现或满足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其目 的是: 一是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 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是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 测未来, 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 三是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 的总体规划, 明确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 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
第三节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必须根据一定的雨情、水情来进 行分析计算 , 主要有二种分析方法。一种为系列法 , 一种 为典型年法( 或称代表年法 )。系列法按雨情、水情的历 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 而典型年法 仅根据雨情、水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年份进行分析计 算,而不必逐年计算。这里必须强调,不管采用何种分析方 法,所采用的基础数据(水文系列资料,水文地质有关参 数)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将直接影响供需平衡分析成果 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