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范仲淹《江上渔者》原文、译文、赏析
《江上渔者》原文和译文

中小学课外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江上渔者①
宋 . 范仲淹
【原文】
江上往来人,但②爱③鲈鱼④美。
君⑤看一叶舟⑥,出没⑦风波⑧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活在近岸浅海夏
秋进入淡水河川后,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产最为名贵。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鱼的美味。
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
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
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慨赋诗。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
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
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
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 1。
江上渔者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上渔者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范仲淹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歌作品。
他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
他在饮酒品鱼、观赏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作品鉴赏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
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唐诗赏析-《江上渔者》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江上渔者》原文翻译及练习题'《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江上渔者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宋代: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
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
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四鳃鲈鱼)最为知名。
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
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
江上渔者(标准注释及赏析)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鉴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
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1]创作背景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
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
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
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
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
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
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
【作者感情】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
《江上渔者》翻译及赏析

《江上渔者》翻译及赏析《江上渔者》翻译及赏析《江上渔者》是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江上渔者》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江上渔者朝代:宋代作者:范仲淹原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白话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英文译文THE FISHERMAN ON THE STREAMYou go up and down stream;You love to eat the bream.Lo! The fishing boat bravesPerilous wind and waves.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③爱:喜欢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赏析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
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
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四鳃鲈鱼)最为知名。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北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北宋范仲淹《江上渔者》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 您看看那些辛苦的捕鱼人吧,他们驾着小船,在大江上捕捞撒网。
江面上风急浪高,小船在风浪中时隐时现,真让人为他们心惊胆战。
[出典] 北宋范仲淹《江上渔者》注:1、《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注释: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爱:喜欢。
3.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4.君:你。
5.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6.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7.风波:波浪。
8.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3、译文1: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译文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4、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不到三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
十多岁时,他只身前往著名的应天府书院拜师求学。
应天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书院读书期间,范仲淹生活非常艰苦,他“划粥割齑”,早上把米粥煮好,待粥凝固后,划成三块,再把咸菜切成碎末,当作一日三餐的饭菜。
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医生,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
公元1015年,范仲淹中了进士,步入仕途。
他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已任,为人忠贞,刚直不阿,极言敢谏。
真宗去世时,仁宗年幼,由刘太后垂帘听政。
可在仁宗可以亲政时,刘太后仍独揽朝纲,不肯放权,群臣都认为不妥,但敢怒不敢言,只有范仲淹挺身而出,上疏直谏,力请太后卷帘撤班,还政于仁宗,结果被贬出京城。
刘太后去世,范仲淹回京,此时仁宗正准备废黜郭皇后。
郭皇后很得刘太后欢心,但不被仁宗宠幸,刘太后去世后,她便没有了庇护,再加上把持朝纲的吕夷简曾经因为郭皇后的不信任而被罢官,对她一直怀恨在心,嗅出仁宗的心思后,便不断在旁煽风点火,恶意中伤,怂恿仁宗废后。
江上渔者原文及翻译赏析

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映渔民劳作的艰苦,盼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留意,表达了诗人对劳
⑧风波:波浪。
动人民的怜悯。
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 的艺术效果。 江上渔者原文及翻译赏析 4
江上渔者 宋朝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宠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如今滔滔风浪里。 《江上渔者》解释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 爱:喜爱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
快,体大味美。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江上渔者》赏析 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入尝味道
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人搏斗的 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盼望唤起人们捉民生疾 苦的留意,表达了诗人捉劳动人民的怜悯。
种动态剧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2]
长快,体大味美。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
君:你。
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艺术效果。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江上渔者原文及翻译赏析 2
的鲜美,却不怜惜打鱼人的辛苦,这是世道之不公平。
范仲淹《江上渔者》原文及赏析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作品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全诗仅二十个字,但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
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二首》)之意,蕴含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首句说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自然引出第二句。
原来人们往来江上的目的是“但爱鲈鱼美”。
但爱,即只爱。
鲈鱼体扁狭,头大鳞细,味道鲜美。
人们拥到江上,是为了先得为快。
但是却无人知道鲈鱼捕捉不易,无人体察过捕鱼者的艰辛。
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却不怜惜打鱼人的辛苦,这是世道之不公平。
于是作者在三四句,构拟了一幅生动的图画来反映江上渔民的辛劳。
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波里,真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而渔民们要冒这样的风险的原因,诗人却没有明说,便戛然而止,而读者已经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弦外之音了。
这就是:渔民们完全是为生活所迫,鲈鱼之美是靠渔民之苦换来的,这种言尽意不尽的手法,使诗歌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诗中饱含了诗人对那些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滔滔风浪中的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之心,也表达了诗人对“只爱鲈鱼美”的江上人规劝之意。
在江上和舟中两种环境、“来往”和“出没”两种动态、吃鱼人和捕鱼人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中,显示出了诗人的意旨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江上渔者》原文、译文、赏析
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
但:只.爱:喜欢.
3.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4。
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5。
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6.风波:波浪。
7.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解释】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啊,你们只是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可以一饱口福,请你们也注意一下那出没在惊涛骇浪中的捕鱼人吧!这里虽然没
有直言打渔人的艰险,但情溢言外,读者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这里隐喻比直言更为可取,更具有艺术魅力。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简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助读】
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这首《江上渔者》生活劳动的艰苦.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
的艰辛。
时句朴实流畅,就像一首渔歌号子,吟诵起来琅琅上口,饶有韵味。
我国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
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
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
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
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
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
【中心】
这首小诗不事艺术形象上的雕琢,而是以情胜.以悲天悯人的情绪来感染读者。
让读者从所描绘的事物中,自行去观察、体会、思索、判断,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是完全符合诗贵含蓄的创作之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