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新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牙周病学》课程标准

《牙周病学》课程标准

《牙周病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培养层次: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36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中一门有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有关牙周病的知识也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牙周病学已逐渐成为口腔医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本课程通过对牙周疾病基本和扩展性教学内容的讲授,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加深对牙周病学基本理论和临床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以及毕业后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性质:《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必修课。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牙周病学》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

牙周病学系统讲述了牙周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计划的拟定、治疗方法、预防和疗效维护、牙周病与修复学及正畸学的关系等。

牙周疾病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其发病率和就诊率非常高。

口腔医学专业必须充分掌握这些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临床操作要点,在繁忙的工作中才能规范操作。

4.课程作用:通过《牙周病学》的教学,掌握口腔牙龈炎和牙周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创性思维的发挥。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牙周病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达成培养目标。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与学院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办学理念。

(3)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学生差异的个体性教育等育人思想和观念。

(4)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参考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标准制订教学实践与评价模式。

最新牙周病学教案0308

最新牙周病学教案0308
2.熟悉急性多发性龈脓肿、坏死溃疡性龈炎、牙龈瘤、白血病性龈炎的病因及鉴别诊断
3.了解上述牙龈病的病理机制
教学重点
1.慢性龈炎、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药物增生性龈炎、急性龈乳头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急性多发性龈脓肿、坏死溃疡性龈炎、牙龈瘤、白血病性龈炎的病因及鉴别诊断
教学难点
急性多发性龈脓肿、坏死溃疡性龈炎、牙龈瘤、白血病性龈炎的病因及鉴别诊断
2.致病菌是如何引起牙周炎的?
教学课题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课型
理论课第3次
对象
口腔医学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牙周病的主要症状
2.领会牙周病的各种改变的病理机制
3.了解牙周病的活动性特点
教学重点
牙周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症状与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牙周袋形成机理
牙槽骨吸收类型与牙周袋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理论(多媒体)
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90′
一.牙龈的炎症和出血20′
二.牙周袋的形成25′
三.牙槽骨的吸收25′
四.牙齿松动移位10′
五.牙周病的活动性10′
小结内容
牙周病主要症状
思考题
1.牙周病有哪些典型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什么?
2.牙周袋是如何形成的?
教学课题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时间分配
绪论45′
定义:
第一节: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位置
牙周组织应用解剖生理45′
第一节牙龈
第二节牙周膜
第三节牙骨质
第四节牙槽骨
第五节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

最新 牙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最新 牙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牙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医学院牙周粘膜教研室编写前言牙周组织疾病是研究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病两大类。

它是口腔医学中一们有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是口腔医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牙周病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和进一步学习。

本课程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系统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32学时,于第四学年内完成。

本大纲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牙周病学》第三版制定,是指导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在牙周病学的教学过程起提纲挈领作用。

参考书目1.《Clinical Periodontology and Implant Dentistry》,4th edition, Jan Lindhe Thorkild Karring . Niklaus P. Lang Editors 20042.《Clinical Periodontology》,8th edition, Fermin A.Carranza, Michael G. Newman, W.B. Saunders Company.3.《Color Atlas of Periodontal Surgery》. T.Ito, J.D.Johnson, mosby-wolfe,19944.《牙周病学》第2版,曹采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5.《中华口腔科学》(上中下),王翰章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临床牙周病学》,曹采方主编,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7.《Burket’s Oral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rtin S Greenberg, Michael Glick (Eds), 10th edn BC Decker Inc., Hamilton, 2003,8.《Carranza's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Michael G.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2001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1)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3)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 ----------------------------(3)第五章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 -----(5)第六章牙周病局部促进因素 ------------------------(5)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6)第八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8)第九章牙龈病 -------------------------------------(9)第十章牙周炎 ------------------------------------(11)第十一章牙周炎的伴发症状 -------------------------(12)第十二章牙周医学 --------------------------------(13)第十三章牙周病预后和治疗计划 ---------------------(13)第十四章牙周基础治疗 ----------------------------(14)第十五章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15)第十六章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16)第十七章牙周病的预防及疗效维护 ------------------(17)第十八章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的关系 -------(17)第十九章种植体周围组织及其病变 --------------------(18)教学时数分配表(共64学时)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第一章绪论0.51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二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0.5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 21第五章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第六章牙周病局部促进因素 12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第八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0 4第九章牙龈病 4第十章牙周炎 4第十一章牙周炎的伴发症状 2第十二章牙周医学 2第十三章牙周病预后和治疗计划 2 4第十四章牙周基础治疗 4 20第十五章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2第十六章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2 4第十七章牙周病的预防及疗效维护 10.5第十八章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的关系第十九章种植体周围组织及其病变0.5合计32 32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在口腔医学的地位。

新牙周病学大纲.

新牙周病学大纲.

牙周病学教学大纲前言牙周组织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通过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自学和课堂讨论等环节,学生应对牙周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有全面了解;能诊断常见牙龈病和牙周炎,并正确分型;熟悉牙周病的综合治疗手段,能作出全面治疗设计并制订阶段计划;能掌握牙周病的基本治疗手段,并贯彻牙周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

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共65学时,其中系统理论课35学时,实验见习30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牙周病学的定义,主要名词及概念。

了解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

二.计划学时数:0.5学时三.教学内容:牙周病学的定义。

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现代牙周病学的研究方向,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位置。

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正常牙龈的结构、临床特征,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及位置。

掌握牙周膜纤维的结构及对牙合力的反应。

熟悉牙周膜中的细胞。

掌握釉牙骨质界的结构。

熟悉牙骨质的吸收与修复在牙周修复中的意义。

掌握正常牙槽骨形态,与釉牙骨质界关系,X线影像。

熟悉牙合力和全身因素对牙槽骨的影响。

掌握机体防御机制对牙周组织的作用。

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2学时(一)掌握正常牙龈的结构、临床特征,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及位置的变化。

结合上皮的代谢与更新。

牙龈的结缔组织和血供。

(二)牙周膜牙周膜纤维的结构及对牙合力的反应。

熟悉牙周膜中的细胞,基质和血供。

(三)牙骨质牙骨质的结构,釉牙骨质界的结构。

牙骨质的吸收与修复在牙周修复中的意义。

(四)牙槽骨正常牙槽骨形态,X线影像,牙槽嵴顶与釉牙骨质界距离,影响因素。

牙合力和全身因素对牙槽骨的影响。

(五)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结合上皮位置,牙周膜,牙槽骨的增龄改变。

(六)机体防御机制对牙周组织的作用。

上皮屏障,吞噬细胞,龈沟液的成分、量及其意义。

唾液的理化特征。

第四章牙周病的病因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牙周生态系,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定义和分布,菌斑的形成过程和结构。

牙周病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牙周病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掌握:牙周病学的定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了解: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第二节古代文明对牙周病的认识了解: 古代文明对牙周病的认识。

第三节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了解: 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一节牙龈掌握:正常牙龈的解剖特征;牙龈上皮的结构特征;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位置的变化;龈牙结合部的和龈牙单位的概念;生物学宽度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熟悉:牙龈上皮的更新与分化。

了解:牙龈的结缔组织。

重点:正常牙龈的解剖特征和组织学.难点:生物学宽度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第二节牙周膜掌握:牙周膜的概念.熟悉:牙周膜主纤维束的分组、位置和排列方向。

了解:牙周膜的细胞和基质成分.第三节牙骨质掌握:釉牙骨质界的概念和意义。

了解;牙骨质的结构、吸收和修复。

第四节牙槽骨掌握:牙槽骨等的概念、正常和病变时牙槽骨X线片的影像.熟悉:骨开窗、骨裂开的概念。

了解:牙槽骨的代谢和重建。

第五节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熟悉: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第六节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熟悉: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特点.第七节前牙美学区的临床特点熟悉:牙周生物型的概念和类型。

熟悉:牙周生物型的意义。

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第一节牙周病的分类掌握:99年牙周炎的分类熟悉:89年和99年牙周炎分类的变迁了解:99年牙龈炎的分类;牙周病分类原则及发展;几种主要分类法.第二节牙周病的流行情况了解:牙周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和指数的设计。

第三节牙周病的危险因素熟悉:危险因素的概念;与牙周病患病率有关的危险因素。

第四节牙周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熟悉:牙周流行病学指数的发展及其评价。

了解:影响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因素。

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第一节概述熟悉:牙周生态系的概念及其意义。

了解: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第二节牙菌斑生物膜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形成和结构;牙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龈上菌斑生物膜和龈下(附着性和非附着性)菌斑生物膜的分布、主要特性.熟悉:牙菌斑生物膜致病的三个学说。

牙周病学教学大纲

牙周病学教学大纲

牙周病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牙周组织疾病(Diseases of the Periodontal Tissues)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

通过听课、实习、见习、自学和课堂讨论等环节,学生应对牙周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有全面了解;能诊断常见牙龈病和牙周炎,并正确分型;了解牙周病的综合治疗手段,能作出全面治疗设计并制订阶段治疗计划;能掌握牙周病的基本治疗手段,并贯彻预防牙周疾病的措施和健康教育。

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教学安排学时数系统理论课28(14次×2)学时前期实习15次×3.5学时前期临床实习5~9次×3.5学时临床实习5周二、正文教学内容和要求:(1)了解牙周疾病作为主要的口腔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社会的影响;了解预防牙周疾病的重要性;了解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相互影响。

(2)掌握牙龈炎和其他常见牙龈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掌握牙周炎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

(4)熟悉牙周疾病各种治疗方法的原理及适应证;能根据疾病的不同类型和阶段作出治疗设计和阶段治疗计划。

(5)掌握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基本治疗方法-除石法;掌握龈下刮治术的基本概念、器械选择及使用原则。

熟悉局部及全身用药、简单的调牙合固定等;了解常用牙周手术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掌握牙周健康教育及控制菌斑的方法。

(一)系统理论课 (28学时)概述(2学时):1.牙周病学的内容和任务掌握: 定义、主要的名词及概念;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社会的影响及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性。

了解: 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在口腔医学的地位;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2.牙周组织的临床应用解剖掌握: 正常牙龈的表面解剖及临床表现;龈牙结合部的防御屏障;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及附着位置的变化。

熟悉: 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的结构及重要性;结合上皮的代谢及更新;龈沟液的形成、主要成分及临床意义。

新牙周病学大纲

新牙周病学大纲

牙周病学教学大纲前言牙周组织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通过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自学和课堂讨论等环节,学生应对牙周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有全面了解;能诊断常见牙龈病和牙周炎,并正确分型;熟悉牙周病的综合治疗手段,能作出全面治疗设计并制订阶段计划;能掌握牙周病的基本治疗手段,并贯彻牙周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

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共65学时,其中系统理论课35学时,实验见习30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牙周病学的定义,主要名词及概念。

了解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

二.计划学时数:0.5学时三.教学内容:牙周病学的定义。

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现代牙周病学的研究方向,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位置。

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正常牙龈的结构、临床特征,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及位置。

掌握牙周膜纤维的结构及对牙合力的反应。

熟悉牙周膜中的细胞。

掌握釉牙骨质界的结构。

熟悉牙骨质的吸收与修复在牙周修复中的意义。

掌握正常牙槽骨形态,与釉牙骨质界关系,X线影像。

熟悉牙合力和全身因素对牙槽骨的影响。

掌握机体防御机制对牙周组织的作用。

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2学时(一)掌握正常牙龈的结构、临床特征,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及位置的变化。

结合上皮的代谢与更新。

牙龈的结缔组织和血供。

(二)牙周膜牙周膜纤维的结构及对牙合力的反应。

熟悉牙周膜中的细胞,基质和血供。

(三)牙骨质牙骨质的结构,釉牙骨质界的结构。

牙骨质的吸收与修复在牙周修复中的意义。

(四)牙槽骨正常牙槽骨形态,X线影像,牙槽嵴顶与釉牙骨质界距离,影响因素。

牙合力和全身因素对牙槽骨的影响。

(五)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结合上皮位置,牙周膜,牙槽骨的增龄改变。

(六)机体防御机制对牙周组织的作用。

上皮屏障,吞噬细胞,龈沟液的成分、量及其意义。

唾液的理化特征。

第四章牙周病的病因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牙周生态系,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定义和分布,菌斑的形成过程和结构。

牙周病学教案

牙周病学教案
教学课题
牙周医学;牙周病的预后和治疗计划
课型
理论课第8次
对象
口腔医学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牙周医学的相关概念
2.掌握牙周病常规治疗计划(总体目标和治疗程序)
3.熟悉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牙周病学》教案
主讲教师:包广洁
口腔医学教研室
教学课题
绪论;牙周组织应用解剖生理
课型
理论课第1次
对象
口腔医学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牙周病的概念(定义)及牙周组织应用解剖生理。
2.了解牙周病及学科发展史
教学重点
1.牙周病的概念
2.牙周组织应用解剖生理
教学难点
牙周应用解剖
教学方法
讲授理论(多媒体)、提问
内容提要
思考题
1.常见牙龈病的类型
2.临床如何鉴别急性多发性龈脓肿与牙周脓肿?
教学课题
牙周炎
课型
理论课第6次
对象
口腔医学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牙龈炎和早期牙周炎的区别及治疗原则。
2.掌握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特点(局限型、广泛型)、诊断及治疗原则。
3.熟悉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及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牙周炎的伴发病变90′
1、牙周牙髓联合病变20′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2、根分叉病变25′
发病因素
临床表现:分度
治疗原则
3、牙周脓肿25′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4、牙龈退缩10′
5、牙根敏感及根面龋10′
小结内容
根分叉病变
牙周脓肿
思考题
1.牙周炎有哪些常见的临床伴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煤炭医学院牙周病学教学大纲(课程号:160201)课程类别:必修学时:24学分:1.5口腔内科学教研室(学科)课程简介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中一门有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有关牙周病的知识也与其他学科,如牙体和牙列缺损的修复、正畸治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牙周病学已逐渐成为口腔医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而占有重要地位。

牙周组织疾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

牙周病学系统讲述了牙周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计划的拟定、治疗方法、预防和疗效维护、牙周病与修复学及正畸学的关系等。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听课、示教、观看教学录像、模型操作、见习、实习、典型病例讨论等环节,对牙周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有全面的了解;能诊断常见牙龈病和牙周炎,并正确分型;能制定全面系统的治疗计划;能掌握牙周病的基本治疗手段,并贯彻预防牙周疾病的措施和健康教育。

授课中重点强调对牙周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一些尚未得到统一认识的问题、或不成熟的理论,教师要介绍各个学派的见解,并科学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还应尽量介绍一些重要的、与临床有关的新知识和新进展,以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和进一步学习。

在讲课时教师要给出本专业有关的英文名词,并要求同学掌握。

第一章绪论1学习目标1.1 了解: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在口腔医学的地位。

1.2掌握:牙周病的定义(广义、狭义)。

2 教学内容2.1 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牙周病学的定义;现代牙周病学的研究方向。

2.2 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位置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1学习目标1.1 了解:牙龈的组织学特征;牙周膜的细胞和基质成分;牙骨质的结构、吸收和修复。

1.2熟悉:龈牙结合部、生物学宽度的概念;牙龈上皮的更新与分化;牙周膜主纤维束的分组、位置和排列方向;骨开窗、骨裂开的概念;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特点;牙周的防御机制:上皮屏障、吞噬细胞、龈沟液、唾液。

1.3 掌握:正常牙龈的解剖特征,包括游离龈、附着龈、龈乳头特征;牙周膜的概念;釉牙骨质界的概念;牙槽骨的概念、正常和病变时牙槽骨X线片的影像;2 教学内容2.1 牙龈正常牙龈的解剖特征,包括游离龈、附着龈、龈乳头特征。

牙龈上皮的结构特征,包括口腔龈上皮、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位置的变化。

龈牙结合部、生物学宽度的概念;牙龈上皮的更新与分化。

牙龈的组织学特征。

2.2 牙周膜牙周膜的概念。

牙周膜主纤维束的分组、位置和排列方向。

牙周膜的细胞和基质成分。

2.3 牙骨质釉牙骨质界的概念。

牙骨质的结构、吸收和修复。

2.4 牙槽骨牙槽骨的概念、正常和病变时牙槽骨X线片的影像。

骨开窗、骨裂开的概念。

牙槽骨的代谢和重建。

2.5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特点。

2.6 机体防御机制对牙周组织的作用牙周的防御机制:上皮屏障、吞噬细胞、龈沟液、唾液。

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1学习目标1.1 了解:99年牙龈炎的分类;牙周病分类原则及发展;几种主要分类法。

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

牙周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和指数的设计。

1.2熟悉:89年和99年牙周炎分类的变迁。

牙龈炎、牙周炎的流行特点。

牙周病的好发牙位。

1.3 掌握:99年牙周炎的分类。

危险因数的概念;与牙周病患病率有关的危险因素。

2 教学内容2.1 牙周病的分类99年牙周炎的分类;89年和99年牙周炎分类的变迁;99年牙龈炎的分类;牙周病分类原则及发展;几种主要分类法。

2.2 牙周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牙周病流行病学指数的发展简史;方法学的简介和评价。

2.3 牙周病的流行情况牙龈炎、牙周炎的流行特点。

2.4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评估第四章牙周病的病因学1学习目标1.1 了解: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牙菌斑的生态学;牙面着色的来源及意义;解剖因素;不良习惯;与牙周病有关的系统病。

1.2熟悉:牙周生态系的概念及其意义;菌斑致病的三个学说;牙石形成过程,菌斑矿化机制,牙石与菌斑的关系;牙周病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遗传、吸烟、糖尿病与牙周炎的相互关系。

1.3 掌握:牙周炎致病机制;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形成和结构;各种局部促进因素的特点;龈上、龈下牙石的临床特征;食物嵌塞的定义,垂直及水平嵌塞,造成嵌塞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牙合创伤的概念,造成牙合创伤的因素,牙合创伤与牙周炎的关系;医源性因素。

2 教学内容2.1 概述牙周炎致病机制;牙周生态系的概念及其意义;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

2.2 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牙菌斑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形成和结构;龈上菌斑和龈下(附着性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的分布、主要特性。

菌斑致病的三个学说,各型牙周病相关的可疑致病菌(着重证据充分的致病菌)。

牙菌斑的生态学。

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牙周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侵袭、体内繁殖、抑止或躲避宿主的防御功能、损害宿主的牙周组织)。

其他牙面软沉积物:白垢、食物碎屑的定义、来源和意义。

2.3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各种局部促进因素的特点;龈上、龈下牙石的临床特征;食物嵌塞的定义,垂直及水平嵌塞,造成嵌塞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牙合创伤的概念,造成牙合创伤的因素,牙合创伤与牙周炎的关系;医源性因素。

牙石形成过程,菌斑矿化机制,牙石与菌斑的关系。

牙面着色的来源及意义;解剖因素;不良习惯。

2.4 牙周病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2.5 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素遗传、吸烟、糖尿病与牙周炎的相互关系。

了解与牙周病有关的系统病。

第五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1学习目标1.1 了解:牙龈炎症的临床病理;牙周袋的病理;牙槽骨吸收的机制;牙周病活动期和静止期的特点。

1.2熟悉:牙周袋形成机制;牙槽骨吸收的局部因素和病理。

1.3 掌握:炎症时牙龈的临床表现及意义、附着丧失的概念;牙周袋的概念、牙周袋与附着水平的关系;牙周袋的类型;牙槽骨破坏的形式、临床表现;牙松动和病理性移位的原因。

2 教学内容2.1 牙龈出血和炎症炎症时牙龈的临床表现及意义、附着丧失的概念。

牙龈炎症的临床病理。

2.2 牙周袋的形成牙周袋的概念、牙周袋与附着水平的关系;牙周袋的类型。

牙周袋形成机制。

牙周袋的病理。

2.3 牙槽骨吸收牙槽骨破坏的形式、临床表现。

牙槽骨吸收的局部因素和病理。

牙槽骨吸收的机制。

2.4牙松动和移位牙松动和病理性移位的原因。

2.5 牙周病的活动性牙周病活动期和静止期的特点。

第六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1学习目标1.1 了解:牙合检查的方法及步骤,食物嵌塞的检查;牙周微生物及龈沟液的检查。

1.2熟悉:各种牙周检查指标的意义及分级;正中牙合、休息位、牙位、肌位的概念、检查方法;早接触及牙合干扰的概念及检查方法;牙合创伤的临床指征;牙周系统病历的书写。

1.3 掌握:系统病史、口腔病史、牙周病史收集内容;口腔卫生状况的检查和记录,牙龈状况的检查和记录,牙周袋和牙松动度的检查,牙周炎的X线检查;正常牙周组织的X线像、牙周炎时的X线像。

2 教学内容2.1 病史收集系统病史、口腔病史、牙周病史收集内容。

2.2 牙周组织检查口腔卫生状况的检查和记录,牙龈状况的检查和记录,牙周袋和牙松动度的检查,牙周炎的X线检查。

各种牙周检查指标(菌斑指数、简化口腔卫生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出血)的意义及分级。

2.3牙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正中牙合、休息位、牙位、肌位的概念、检查方法;早接触及牙合干扰的概念及检查方法;牙合创伤的临床指征。

牙合检查的方法及步骤,食物嵌塞的检查。

2.4 X线片检查正常牙周组织的X线像、牙周炎时的X线像。

2.5 牙周病历的特点及要求牙周系统病历的书写。

2.6 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牙周微生物及龈沟液的检查。

第七章牙龈病1学习目标1.1 了解:妊娠期龈炎、白血病的牙龈病损、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牙龈瘤病理;药物性牙龈增生预防;牙龈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急性多发性龈脓肿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1.2熟悉:慢性龈缘炎的预后及预防;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预防;引起牙龈增生的常见药物;急性龈乳头炎病因、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1.3 掌握:慢性龈缘炎、增生性龈炎、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白血病的牙龈病损、药物性牙龈增生、牙龈瘤、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 教学内容2.1 慢性龈缘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预后及预防。

2.2 增生性龈炎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3 青春期龈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预防。

2.4 妊娠期龈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预防。

病理。

2.5 白血病的牙龈病损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病理。

2.6 药物性牙龈增生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引起牙龈增生的常见药物。

预防。

2.7 牙龈纤维瘤病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8 牙龈瘤牙龈瘤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病理。

2.9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病理。

2.10 急性龈乳头炎病因、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预防。

2.11 急性多发性龈脓肿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第八章牙周炎1学习目标1.1 了解:侵袭性牙周炎病因、流行病学特点、病理。

1.2熟悉:侵袭性牙周炎主要致病菌;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Down综合征、白细胞功能异常、与糖尿病、艾滋病有关的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1.3 掌握: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牙龈炎和早期牙周炎的区别、治疗原则。

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特点(局限型、广泛型)、诊断及治疗原则。

2 教学内容2.1 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牙龈炎和早期牙周炎的区别、治疗原则。

2.2 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特点(局限型、广泛型)、诊断及治疗原则。

主要致病菌。

病因、流行病学特点、病理。

2.3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Down综合征、白细胞功能异常、与糖尿病、艾滋病有关的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第九章牙周炎的伴发病变1学习目标1.1 了解:根分叉病变的发病因素;牙龈退缩的常见原因及治疗原则;牙根敏感及根面龋的预防。

1.2熟悉:牙周脓肿发病因素。

1.3 掌握: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表现、根分叉病变的分度及治疗原则;牙周脓肿与牙龈脓肿、牙槽脓肿的鉴别、治疗原则。

2 教学内容2.1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2 根分叉病变根分叉病变的临床表现、根分叉病变的分度及治疗原则。

根分叉病变的发病因素。

2.3 牙周脓肿与牙龈脓肿、牙槽脓肿的鉴别、牙周脓肿的治疗原则。

牙周脓肿发病因素。

2.4 牙龈退缩牙龈退缩的常见原因及治疗原则。

2.5 牙根敏感及根面龋牙根敏感及根面龋的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