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实习指导
PBL结合数字化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PBL结合数字化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摘要:《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口腔医学执业考试中占有重要位置。
由于本学科比较抽象、内容综合性强、知识点分布散在等特点,所以学习起来容易枯燥乏味。
通过对500名毕业生的调查信息反馈,80%学生表示由于对该课程掌握程度不够,使得在助理医师、执医师考试中处于被动。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及相关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出现,数字化切片应运而生并且在不断完善,使得本科目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
为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教育模式,以及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和和培养人才要求,探索PBL结合数字化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使数字化切片利用更加合理,教学模式更加多元。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 PBL教学;数字化切片《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从微观角度认识口腔疾病本质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包含胚胎学、组织学和病理学三部分。
课程涉及内容多为显微镜下的表现,而且涉及口内、口外等多学科的疾病,是一门基础的桥梁学科。
由于此课程主要是形态学教学,所以理解知识对于学生掌握理论课的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以往的口腔组织病理教学中,通常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授课,这样学生只能固化记忆知识要点,也更容易遗忘,不利于发散学习。
若结合观察数字化切片,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图片,则更好的掌握口腔组织的形成过程以及常见的口腔疾病形态,并且现在数字化智能的发展,可以在移动终端上看切片,高倍、低倍随意转化,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识记。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式教学法。
应用在医学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老师的引导,针对某些专业性的案例或病例进行探讨、提问、自主学习并且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1]。
本文将探索PBL结合数字化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口腔组织病理学实习

前言精密仪器在现代科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但我有时怀疑,人们是否容易忘记科学中最重要的工具始终是人的头脑。
----剑桥大学病理学教授W.I.B. Beveridge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以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结构和疾病时的形态改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在口腔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进展有赖于实验方法的更新与完善;正如显微镜的发明,导致了细胞学说的诞生,电子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超微结构的大门一样。
目前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进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因扩增技术、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等在组织病理学研究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将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口腔组织病理学科的发展。
尽管作为大学本科教学,首先应牢固地掌握形态学的结构和改变。
然而对整个口腔病理学研究方法概况的了解,将会开阔大家的思路,提高大家的兴趣,并为今后进行口腔各学科的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光学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是组织病理学最基本的研究工具。
它可以定性和半定量地在数微米厚的组织切片上对组织排列形态和相互关系,以及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从而在组织细胞水平上揭示其生长、发育和病变过程。
光学显微镜可分为透射光显微镜、反射光显微镜、偏正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紫外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等。
应其研究的目的对象不同,而可应用不同的显微镜。
(二) 电子显微镜观察透射、扫描等电子显微镜技术是组织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可对细胞及亚细胞的结构进行形态学的研究。
分析电镜等技术还可以对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以及羟磷灰石等无机晶体的结构、成份及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三)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研究通过应用能与组织和细胞中的化学成份进行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可以有助于了解组织细胞内各种蛋白质、酶、核酸、糖原等各类化学成份的变化,从而可揭示其形态学方法所不能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的化学成份改变。
病理学实习:标本、切片观察及描述方法

1、实验室规则 2、标本、切片观察及描述方法 3、实习标本 4、实习切片
一、实验室规则
1.实习课前应仔细阅读实习指导,复习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了解实习 目的与要求。 2.按编号入座,取用组织切片。 3.爱护显微镜、大体标本、组织切片和室内各种教学设施,如有损坏应 及时报告,按价酌情赔偿。 4.遵守纪律,保持肃静,不得喧哗、谈笑,禁止吸烟、饮食和随地吐痰。 5.穿好工作服,不得穿便装、穿拖鞋入实验室。 6.保持实验室内整洁,每次实习完毕后做好实验室清洁卫生,关好水、 电、门、窗。
(肾积水时,对肾实质产生压迫)
肾压迫性萎缩
主要由于肾盂、输尿管结石,引起尿路梗阻,尿液在肾脏内蓄积, 压迫肾实质,引起肾皮质、肾髓质萎缩,肾脏的体积增大或正常。
观察要点: 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见肾盂、肾盏明显扩张呈囊状,肾实质萎缩变
薄,甚至变薄如纸,皮髓质分界不清。 正常肾实质占整个肾脏的3/4.
二、病理学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实习目的: 通过形态学观察认识各种疾病的病变,并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
律,使观察标本得到的感性认识和课堂听讲得到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既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又在认识某些常见病的典型病变 后有利于将来的临床实践。
三、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
1、先观察标本是哪一脏器或属于脏器哪一部份。 2、观察标本脏器的体积(大小)、重量。 注意: 实质器官 有腔脏器 3、观察器官的形状,注意有无变形。
类型:
a、营养不良性萎缩 (饥饿、慢性结核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
b、缺血性萎缩
(老年人,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出现脑萎缩)
c、去神经性萎缩
(麻风病人周围神经受侵犯时,肢体末端出现明显的萎缩)
d、内分泌性萎缩
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数字切片的应用初探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数字切片的应用初探胡赟1(通讯作者)马洪2冯玲1(1.贵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组织病理学教研室2.贵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04)【摘要】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理论性较强,有大量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口腔组织微观形态的描述,因此,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数字切片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日渐兴起,其优势不断得到体现。
因此,将数字切片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和探讨,对数字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数字切片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形态学【基金项目】贵州医科大学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项目(2017015,项目负责人:胡赟)。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231-02一直以来,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都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即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光学显微镜对玻璃切片进行观察和学习。
经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玻璃切片教学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仅标本来源、制作、保存以及质地存在着缺陷,学生的学习交流和教师备课在空间和时间上也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数字切片在国外基础医学教学中得以普及[1-4]。
近年来,国内也开始将数字切片应用于形态学实验课教学[5-8],其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逐渐得以展现。
因此熟悉和了解玻璃切片与数字切片的局限性和优势,对于促进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多元化、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为今后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的改革做好准备均有较重要的意义。
一、玻璃切片使用的局限性:使用玻璃切片进行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仍是目前的主流教学方式,但多年的实践证明玻璃切片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局限性,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字化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兴趣 I 3 1 。学生实验课 内容的学习仅局限在实验室 ,
借 助 于 显 微 镜 才能 使 用 , 学 习 的时 间 和空 间受 到 限 制 。近年 来 , 数 字虚 拟组 织 切 片技术 得 到飞 速 发展 。
它 将 传 统 的 玻 璃 切 片 通 过 全 自动 显 微镜 或 光学 放
~ ~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
. 一 ~ 呲 ~ 咖 一 ~ 一 一 一 ~ 一 一 ~ 一 ~ ~ 一 一 ~ 一 ~ 一 一 ~ 一 ~ 一 一 ~ . 一
口腔 组 织病 理 学 是 口腔 医学 专 业 重 要 的基 础 课、 主 干 课 和核 心 课 , 是 一 门直 观 性 很 强 的形 态 学 课 程 。 口腔 组 织 病 理 学 实 验 课 教 学 居 于 非 常 重 要
限, 教 师 示 教 切 片 与学 生 观 察 的 切 片 不 一 致 , 学 生
微镜 , 观察 者可 以在 电脑上 调取 、 阅览数 据库 中的 数字切片 , 进行放大或缩小 , 模拟显微镜观察模式 , 弥补 了许多 目前 口腔组织 病理学实验教 学模式 中
的 不 足 。我 校 自 2 0 1 4年 采 用 数 字 化 切 片进 行
[ 中图分 类号 】 G6 4 【 文 献标 识 码 ] B [ 文 章编 号 1 2 0 9 5 — 0 6 1 6( 2 0 1 6) 1 6 — 3 5 一 O 3
两组学生实验报告成绩 、 实验考试成绩 , 并对两组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学 习效率等进行 问卷调查 。结果 数字化
中 固 基 药 番 牛 学2 0 1 6 年 8 月 第 6 卷 第 1 6 J t  ̄ J
・ 医药教育 ・
数字化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医学教育数字化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评价殷 姿 徐臣利湖北医药学院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摘 要】口腔病理学是一种形态学实验教学,也是口腔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但是传统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因为其具有的局限性,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本文主要对数字化切片的特点、优势进行介绍。
并且通过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切片后,使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得以克服,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数字化切片;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对颌面部正常及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对其结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能够使口腔医学生对颌面部正常组织、形态学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方面的知识进行良好掌握。
近年来医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数字虚拟组织切片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使以传统教学方式开展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受到了严峻考验。
为了适应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本文并对数字化切片应用于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实施简单分析。
1 传统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在对口腔组织病理学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合考核成绩与观察组的综合考核成绩相比较低,两组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详情见表1。
两组实习护生中对照组实习护生的带教满意度对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带教满意度相比较低,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详情见表2。
3 讨论从上述研究分析中我们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出消化内科实习护生的临床教学效果较高的带教方式就是分阶段分层次带教,传统的实习护生带教方式连续性、渐进性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训练和学习之间相对较为孤立,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比较枯燥,一对一的带教方法对于操作和实战较为关注。
3.1 分阶段分层次带教对带教老师有更高要求与传统一带一的带教方式相比,分阶段分层次带教方式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带教老师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素质和能力。
组织切片技术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组织切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三、实习地点XX大学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四、实习单位和部门实习单位:XX大学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实习部门:组织切片技术室五、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习内容:1. 学习组织切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包括取材、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切片、染色和观察等步骤。
2. 参与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和维护,包括清洗切片机、维护显微镜、准备实验试剂等。
3. 实际操作组织切片技术,独立完成多个样本的切片和染色,并观察切片结构。
4. 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掌握基本的光学显微镜操作技巧。
5. 分析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导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并寻求解决方案。
六、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组织切片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样本,掌握切片和染色的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样本的切片和观察。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能够分析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实习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切片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切片不均匀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操作技巧。
此外,我还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组织切片技术。
七、意见和建议1. 建议实验室能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实习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组织切片技术。
2. 建议实验室能够定期组织讲座或者培训课程,提高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3. 建议实习导师能够更加注重实习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建议。
八、对母校教学实习工作的建议1. 建议母校能够增加实习生的实习时间,以便实习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学习和实践。
2. 建议母校能够加强与企业和实验室的联系,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实习生。
3. 建议母校能够加强实习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提供更多的讲座和培训课程。
病理切片制作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实习单位:XXX医院病理科实习内容:病理切片制作一、实习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病理诊断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病理切片制作是病理诊断的基础,通过对组织细胞的形态学观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选择了病理切片制作作为实习内容。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并掌握病理切片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2. 熟悉病理切片制作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试剂。
3. 提高对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在病理科医生的指导下,学习了病理切片制作的基本流程,包括取材、固定、切片、染色、封片等步骤。
同时,了解了病理切片制作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功能,如切片机、染色机、显微镜等。
2. 实习中期:在病理科医生的监督下,独立完成病理切片制作的全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切片制作中的技巧,如如何正确取材、调节切片机速度、选择合适的染色试剂等。
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切片厚度不均匀、染色不鲜艳等,通过请教医生和查阅资料,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3. 实习后期:在病理科医生的指导下,对制作的病理切片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操作技巧。
同时,参加了病理科组织的培训课程,学习了病理切片诊断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对病理切片制作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实习收获1. 掌握了病理切片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为今后从事病理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 熟悉了病理切片制作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试剂,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4. 加深了对病理诊断的认识,为今后从事临床医学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病理切片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我也认识到病理切片制作是一项细致严谨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实习指导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实习指导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桥梁课,是正确认识口腔疾病,进而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也是正确认识口腔各组织器官的结构特点,进而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操作的基础。
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有大量的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口腔组织微观形态的描述。
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对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组织或器官进行大体形态、光学显微镜、模型、图谱等的观察,增强学习者的感官印象,达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进行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系: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实验课上观察的切片是某种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有时并不能代表此组织或器官的全貌,如一张取自多形性腺瘤局部的切片,镜下可见肿瘤有被膜,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肿瘤被膜完整;②形态和功能的关系,组织的形态和功能有密切关系,在观察过程中通过形态联系其功能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和效果,更有利于对口腔组织结构及疾病的本质的掌握;③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应进一步验证理论课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注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釉柱排列方向与牙体备洞的关系。
本套数字切片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版)实验教程的内容,涵盖了目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所需的基本病理切片,安装浏览软件后,学生可以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模拟显微镜下观察,放大或缩小组织,并可以进行标注。
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是根据实验课的具体情况安排的,本课程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求(掌握、熟悉及了解)应按各院校的具体教学大纲执行。
目录实验一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的发育实验二釉质实验三牙本质、牙骨质、牙髓实验四牙周组织实验五口腔黏膜、唾液腺实验六龋病实验七牙髓病、根尖周病实验八牙周病实验九口腔黏膜病实验十口腔颌面部囊肿、唾液腺及颌骨疾病实验十一口腔颌面部肿瘤实验一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的发育[目的和要求]掌握神经嵴、鳃弓、咽囊的概念及其在口腔颌面部发育中的作用及相关畸形;面部、腭、舌的发育过程及常见发育畸形的发生背景;颌骨的发育过程;成釉器发育的蕾状期、帽状期和钟状期形态分化和细胞分化特征,牙板的结局;牙本质、釉质、牙髓的形成;牙根及牙周组织的形成。
熟悉牙发育早期原发性上皮板的形态,牙发育的同时相伴随的部分牙槽骨、颌骨的成骨特点。
了解乳牙恒牙替换及牙萌出的次序和时间。
[实验内容]1-1 人胚第5周(头部冠状切片)-牙发育的早期征象【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观察:首先观察上颌、下颌、舌的大小及部位,侧腭突的发育情况,口腔与鼻腔是否相通,再观察口腔黏膜,注意上皮的形态特点。
观察原发性上皮板的部位、形态、上皮的分层特点及其与其他部位口腔黏膜的关系。
高倍镜观察:原发性上皮板处上皮细胞的层次,细胞形态及排列密度,注意上皮板下方的结缔组织有何变化。
1-2 牙胚蕾状晚期、帽状早期切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观察:头部主要解剖结构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上颌、下颌、舌、鼻腔等解剖结构的位置、大小、相互关系。
上颌和下颌发育的情况,是否有骨的形成,下颌软骨的位置及形态;注意牙蕾的位置,重点观察蕾状期成釉器的外形,注意成釉器深面的结缔组织的变化,成釉器与牙板及口腔黏膜的关系。
牙胚发育的各部分如牙板、成釉器、牙乳头、牙囊,牙胚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颌骨、腭、舌、口腔黏膜的发育情况等。
高倍镜观察:蕾状期成釉器的细胞形态、细胞分裂情况、深面结缔组织细胞有无排列上的变化等。
帽状期成釉器的外釉上皮、内釉上皮、星网状层的位置及细胞形态;牙乳头的位置及细胞构成,细胞形态特点,纤维成分的多少等;牙囊的位置及形态特点。
1-3 牙胚钟状晚期(牙硬组织形成早期)切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观察:成釉器的形态,内釉上皮(或成釉细胞)的排列及形态,外釉上皮的排列(注意其中包绕的结缔组织中的血管),星网状层细胞,颈环,牙乳头(注意其中的血管及纤维),牙囊。
如观察的切片为乳牙胚,观察恒牙胚的位置、发育状态及其与乳牙胚的关系,牙槽骨的发育情况;如观察的切片为牙硬组织形成期,则观察釉质基质、牙本质基质、前期牙本质,注意其染色特点及从牙尖或切缘至牙颈部的厚度变化等。
高倍镜观察:构成成釉器的内釉上皮、外釉上皮、星网状层和中间层分布及细胞形态,如为硬组织形成期,再观察成釉细胞的形态、釉质基质的形态;牙乳头的细胞形态特点,有硬组织形成者注意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牙髓的血管及纤维;牙囊的细胞形态;牙板的形态(注意此时的牙板与帽状期相比有无形态变化,恒牙板的位置)。
1-4 乳牙萌出切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乳牙牙尖突破口腔黏膜而萌出,乳牙釉质因脱钙留下空白区,乳牙根的形态,上皮根鞘的形态及位置,牙槽骨的形态,牙板断裂所形成的上皮珠,恒牙胚的位置及所处的时期。
1-5 乳恒牙替换切片【该切片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观察:乳牙与其后继恒牙的位置关系,注意其各自与口腔黏膜、牙槽骨的相对位置。
乳牙牙根的吸收情况,恒牙牙冠及牙根的发育状态。
高倍镜观察:乳牙牙根的吸收陷窝,破骨细胞(破牙细胞),吸收区软组织有何变化。
实验二釉质[目的和要求]掌握釉质的分布部位、厚度和表面形态,釉质磨片的各种断面,釉质磨片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组织结构及其临床意义,釉质结构与釉质理化特性、功能的相关关系。
熟悉生长线、釉板、釉丛、釉梭的成因。
了解釉质的超微结构,牙磨片的制作过程。
[实验内容]2-1 前牙纵断磨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观察:釉质生长线,注意其形态、走行特点(在牙尖部与牙颈部不同);后牙窝沟形态;釉质牙本质界(注意是否为直线,形态特点)、釉板形态及贯穿深度。
高倍镜观察:釉柱、釉柱横纹的形态;直釉、绞釉的分布特点;窝沟底部和近牙颈部釉柱排列方向;釉板的结构;釉梭(在牙尖部易观察)的形态。
2-2 后牙纵断磨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参见2-1 前牙纵断磨片2-3 牙冠横断磨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观察:生长线、釉板、釉丛、釉梭的分布与形态;釉质牙本质界的形态;注意有无釉柱横断区;注意区分釉丛和釉梭。
高倍镜观察:釉柱横断时的形态特点(鱼鳞状);釉柱、釉板、釉丛、釉梭的形态。
2-4 新生儿上中切牙切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观察:未成熟釉质的分布。
高倍镜观察:釉柱的排列及釉柱的横断面形态。
实验三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目的和要求]掌握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的基本组织结构及理化特性,联系其临床意义;牙本质的反应性变化。
熟悉牙本质的超微结构。
了解牙骨质、牙髓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内容]3-1 前牙纵断磨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观察:釉质牙本质界;牙本质小管及其走行方向;球间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牙本质死区、托姆斯颗粒层等的分布位置及形态,注意分析造成牙本质反应性改变的可能原因;部分切片可见透明层;牙骨质层板;细胞牙骨质和无细胞牙骨质的分布特点;釉质牙骨质界的形态并注意牙骨质与釉质的连接特点;部分磨片可观察到牙本质生长线。
高倍镜观察:牙本质小管形态及方向、牙本质小管的分支;球间牙本质、托姆斯颗粒层、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态;牙骨质层板、牙骨质陷窝及小管的形态和分布特点;穿通纤维。
3-2 后牙纵断磨片【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提供】观察内容同3-1 前牙纵断磨片3-3 牙冠横断磨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观察:牙本质小管及釉质牙本质界,牙本质生长线的形态及走行特点。
高倍镜观察:牙本质小管、球间牙本质、牙本质小管横断时的管间牙本质和管周牙本质。
3-4 后牙纵断切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3-5 牙髓HE切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3-6 牙髓银染色切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观察:釉质是否存在、釉小皮的形态;牙本质生长线、球间牙本质、牙本质小管、原发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前期牙本质的分布及形态;髓室、髓角、根管的形态,分析继发性牙本质和(或)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对髓腔形态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成牙本质细胞、牙髓细胞的分布,牙髓的血管;牙骨质层板及细胞。
高倍镜观察:牙本质小管及其方向、牙本质小管分支;球间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前期牙本质的部位及形态、染色特点,注意其中牙本质小管的走行,前期牙本质与钙化牙本质交界的钙化前沿处是否可见钙化小球;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牙髓中的无细胞层和多细胞层;牙髓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牙髓中血管和神经的分布;牙髓银染色观察牙髓神经为黑色并且多数伴血管走行,呈束状或游离存在;牙骨质层板及细胞;穿通纤维。
实验四牙周组织[目的和要求]掌握牙龈的组织学特点;牙龈和牙体附着的关系;牙周膜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联系,包括主纤维束排列及走行特点;牙槽骨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学特性;骨新生和骨吸收的形态特点。
熟悉牙龈部分纤维束的排列及走行方向;龈谷的结构特点;牙周膜中各种细胞的分布及形态。
了解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生物学特征的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4-1 前牙唇舌向断面的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观察:牙龈上皮的分布;龈沟底的位置;牙龈及牙周膜主纤维束的排列和分布方向,注意有无越隔纤维;固有牙槽骨中的束状骨、层板骨及哈弗系统的结构;松质骨中骨小梁的方向;通过牙槽骨进入牙周膜的血管;牙周上皮剩余。
高倍镜:牙龈表面上皮、沟内上皮、结合上皮、釉小皮、牙周上皮剩余的形态;各组牙周膜纤维;固有牙槽骨中的穿通纤维及束状骨的形态,有无牙槽骨的新生及吸收,形态特点如何;牙周膜中其他细胞成分如成纤维细胞、成牙骨质细胞等。
4-2 磨牙近远中向断面的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越隔纤维和牙周膜纤维的根间组,其他组纤维的观察要点同前牙唇舌向切片。
实验五口腔黏膜、唾液腺[目的和要求]掌握口腔黏膜(包括上皮、基底膜、固有层、黏膜下层)及唾液腺的基本组织学结构;被覆黏膜、咀嚼黏膜和特殊黏膜的结构特点和分布;各种腺泡和导管的结构特点;肌上皮细胞的特点。
熟悉口腔黏膜的功能;唾液腺(包括大唾液腺及小唾液腺)组织结构的特点和分布。
了解口腔黏膜、唾液腺的功能。
[实验内容]5-1 唇部组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皮肤:观察皮肤中表皮的细胞层次,真皮的乳头层和网状层,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器。
注意表皮的厚度、色素及皮肤附属器的分布。
唇红部:上皮的分层,固有层乳头及其血管。
注意唇红与皮肤及口腔黏膜的过渡,其上皮的厚度、乳头层的高度、乳头层内血管的分布、黏膜下层有无小唾液腺或皮肤附属器。
唇黏膜:上皮分层,注意有无角化、钉突的形态;黏膜下层中小唾液腺的类型。
5-2 软硬腭黏膜【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低倍镜:软硬腭黏膜组织学上的异同点(角化层、上皮钉突、固有层及黏膜下层);高倍镜:细胞间桥和透明角质颗粒,注意上皮层内有无非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细胞内有无黑色素颗粒5-3 舌背黏膜【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提供】舌背黏膜上皮:注意有无角化,有无黏膜下层,丝状乳头和菌状乳头的形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