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是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我国在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经历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我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与变迁都是反映了本时代的思想特征,如从商,周代的以“礼”,“刑”,为基础的军事思想,到汉代以集团军式的大作战和极度依靠指挥官指挥艺术的军事思想,再到宋元时代的冷热兵器的使用和官方进行官方教育的军事思想都各自代表了当时朝代的技术和思想发展水平。

首先,夏商西周时期是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萌芽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这三个奴隶制王朝,是中国的奴隶制社会从确立,发展到鼎盛的整个历史阶段。

我认为。

这是这个时代的落后的经济和科技逼迫了士兵们只能使用石,木等落后的冷兵器去进行密集的集团肉搏对战。

当然,当时的人口数量使得战争的规模无法和后世动辄数十万的大规模作战相比。

而且当时的人们的信仰,靠占卜,观天象来确定战争的时间地点也是当时的一大特征。

而从军队的管理思想“礼”,“刑”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当时的思想背景,“礼”正好是《周礼》的体现,当时人们靠“礼”来分等级,而刑正是始于商周时期,也被用来管理和惩罚士兵。

而当时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也成了记载当时军事活动的工具。

也成就了一批军书《军志》,《军政》等。

再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进入了形成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

就我所知,当时正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阶级矛盾的深化,连绵不断的战争都促使了很多优秀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的产生。

所以,我觉得,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最能代表军事思想的就是如战争论,治兵论,用兵论及研究战争的方法论等思想,也正是这些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基本形成。

接下来,就是充实提高的时期了。

我认为应该是从公元3世纪初至公元10世纪中叶,也就是秦--五代时期。

这段时期,主要经历了秦,汉,晋,隋,唐等几个大的王朝。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四个时期:
1、初步形成阶段——夏、商、西周
2、基本成熟阶段——春秋、战国
3、完善发展阶段——秦至隋唐五代
4、自成体系阶段——宋到明清
八、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1、产生阶段:1840—1860 民族独立求解放求生存的时期
2、形成阶段:1860---1894 中华民族处于极度的危机
3、发展时期:1894—1925
九、中国近代各时期的军事思想、代表人物
一、产生阶段
著名的思想家:魏源《海国图志》,主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第一个里程碑
二、形成阶段(1860—1894)
主要的军事思想:洋务图强,塞防海防并
三、发展时期
军事思想:武装革命,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第三个里程碑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蔡锷
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
命问题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军事理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要

军事理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要
常规军常规军35003500人人4848小时可动员小时可动员5050万人万人1庙算制胜樊城新野襄阳当阳江陵华容葫芦口赤壁汉口钟祥曹操军刘备军关羽水军周瑜军孙刘联军邯郸大梁国别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国度人口正义性国际态度支持反对日本中国孙子兵法在战国时就广为流传汉时作为教科书南北朝之后尊为兵经宋朝元丰年间被朝廷定为武经之首孙中山高度赞扬孙子兵法
蜀军 秭归
宜昌
夷陵
夷水(清江)
枝城
吴军
备战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 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 所不可攻也
全民皆兵 —— 瑞士
面积:41300平方公里 人口:625万人
兵力: 常规军 3500人
瑞 48小时可动员50万人 士
600年无战争
善战
《孙子兵法》的核心
是以谋略制胜的用兵思想
(1)庙算制胜
2、《武经七书》包括哪几部著作?其作者 是谁?
3、《孙子兵法》的影响有哪些?
4、《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
5、《孙子兵法》中主要提出了哪几个 谋略制胜思想和作战用兵原则?
(智、信、仁、勇、严)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1、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2、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争指导思想。 4、“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 5、因情用兵的作战思想。 6、奇正相生的辨证思维方式。 7 、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
1、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战争支柱——以仁为本。 战争准则——师出有名。
四、研究《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二)古为今用,使之成为民族奋发向上的推进器
1、要学会运用孙子的思想和方法来观察现实斗争, 正确认识形势,保持清醒头脑。 2、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寻找“未战先胜”之良策。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

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

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

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

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著作:《武经总要》、《武经七书》、《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武备志 》、《读史方兴纪要》、《治平胜算全书》。
5.《武经七书》的内容
《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6.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总体特征
①反映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②采用我国传统谋略思维方法
②《作战篇》。论述战争对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分析了战时物资、财力消耗数量的巨大以 及战争对于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破坏,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思想和“因粮于 敌”等原则。
③《谋攻篇》。论述在谋划战争时力争做到以智使力,用战略方针战胜敌人,达到不战而胜 (战争的最高准则或境界)的目的。指出将帅在作战指导上的“三患”(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 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縻军。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是士疑矣。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疑。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 胜。)、“五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揭示了“知彼知己,百 战不殆”的军事规律。
⑦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⑧慎重初战,实行有利的决战
⑨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21.在高技术条件下仍要坚持人民战争思想
其理由:
①是由于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②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内容仍然 适用于指导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③坚持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 优势,更好地弥补我技术条件差的劣势
20.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①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②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ⅴ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的夏朝。

由于阶阶级矛盾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战争也就成了阶级斗争的最高斗争形式。

到了殷商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常备武装力量的出现军队数量的增多,兵器质量的提高,战争对从事和指导战争的成员的战术技术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军队的骨干力量--贵族的教育训练就成了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可以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处于萌芽状态了。

ⅴ(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到了西周时代,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已经有了专门用于书写的文字和书写材料(简策、版牍),为兵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进入商周,由于战争的频繁,作为系统地论述古代兵法的着作--兵书也就在西周产生了。

在《左传》、《孙子》等兵书的引文中,可以确切地了解到在西周时期,曾产生过两部较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这些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ⅴ(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ⅴ公元前8世纪初至公元前5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春秋时期。

由于各诸侯国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孙子兵法》是一部春秋末期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ⅴ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ⅴ(一)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ⅴ1.战争的起因ⅴ《吴子》兵法认为"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2战争的性质ⅴ《吴子》兵法指出:"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即禁暴除乱,拯救危难的军队叫义兵;仗恃兵强、征伐列国的军队叫强兵;因君主震怒而出师作战的军队叫刚兵;违背天理贪图不义之财的军队叫暴兵;不顾国衰民疲,兴师动众而出战的军队叫逆兵。

大学生军事理论第二章军事思想

大学生军事理论第二章军事思想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的主要内容
(一)战争与和平理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
在 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二)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充分利用今后较长时间内打仗打不起来的和平环 境,国防建设应在服从国家经济大局的前提下, 抓紧时间集中力量增强综合国力,从根本上提高 我国的国防实力。军队建设以现代化为中心,有 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根本建设,提高军队质量, 从根本上提高军队在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 下的防御能力。
全局 (五)提出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六)提出加强军队科学管理 (七)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发展 (八)提出军事训练转变论 (九)提出新的依法从严治军论 (十)提出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
(二)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
(三)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新形势下国 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指南
三、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
述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 方针
(二)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 (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四)坚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
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新的世界大战和针对我国的全面战争在较长
时期内打不起来,但诱发局部战争、武装冲 突的因素仍然存在。
积极防御:防御中有进攻,后发制人,持久 和速决相结合,军事和政治相结合。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思想的地 位和作用
(一)邓小平时期军队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二)邓小平时期军队思想是毛泽东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军事理论题库_20220606172500

军事理论题库_20220606172500

军事理论题库(一)一、填空题1.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于西汉时期。

2. 我国的国防教育日是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3. 中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观的主要内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4.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台湾现在的主要党派是国民党、民进党、新党、台联党。

6. 高技术战争的可控性具体表现为能有效打击控制目标、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

7.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作战方式的运用发生如下变革导弹战多于枪炮战、远战多于近战、夜战多于近战、空袭战多于地面战。

8. 高技术战争形成的标志为1991年的海湾战争战争。

9.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撰写的。

10. 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

11. 《孙子兵法》全文共13篇。

12. 当前影响世界安全形势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恐怖主义、霸权主义。

13. 国防的基本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14. 六大高技术群包括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海洋开发技术群和航天技术群。

15. 高技术战争消耗大,具体表现为武器装备费用上升和战场物资消耗增多。

16.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17. 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发动群众武装夺取政权。

二、判断题1. 北宋前期,为使文臣武将熟悉军事,编纂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兵书汇编《武经总要》。

(√ )2.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间写的文章。

(× )3. 隐形技术就是看不见技术。

( × )4. 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

( × )5. 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军队的事情。

( × )6. 军队建设的中心是解决正规化问题。

(× )7. 赢得战争胜利的最终因素为高技术装备,而不是人。

(× )8. 台湾地区就是指台湾本岛。

( × )9. 战略上要重视敌人,战术上要藐视敌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它是无数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战争实践中得出来的宝贵经验,在军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愈发灿烂,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军事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古代军事思想对我国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了解古代军事发展,对国家与民族统一团结如此重要的军事思想最初形成于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军事思想又是怎样的呢?
在每个朝代不同的政治管理下,军事思想也大有不同,随着朝代的变迁,军事思想也随之发展,那么在悠久的古代军事发展历史中,军事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完善?军事思想是经过战争实践,在鲜血中积累出来的理论财富,军事战略思想的正确与否对战争不仅局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还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回望军事思想发展历史,能够得到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一、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
军事思想最初起源于奴隶制社会,夏商周时期是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

在公元前21世纪,奴隶制的夏王朝建立,这一时期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在奴隶制时期,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并不深刻,还处在懵懂的时期,但是在这一时期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已初步形成。

这一时期的战争主要是对外部土地掠夺、对内部反抗镇压,这些战争都以“违天命者”、“敬天保民”等为口号,兼用占卜,假借神明的名义发动战争实行掠夺与镇压,符合初步形成时期以天命观为核心的作战理念。

商朝军事思想在夏朝的基础上有所拓展与延伸。

商朝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一时期的作战方式不同于夏朝的正面冲杀,逐渐开始以兵车作战为主。

商朝时期经常爆发战争,除了对内部的镇压,便是对外进行征服和掠夺,商王作为最高军事统帅有时还会亲自出征。

商朝以后,西周建立。

西周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的鼎盛时期,周王朝积极开疆拓土,经常对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讨伐,特别是在周昭王和周穆王统治时期,西周的领土在东、西、南三个方向均有扩大,对于北方戎族则是以守为主。

西周时期,对内实行酷刑镇压,对外发动战争积极扩张,直到周厉王之后,王朝开始衰落。

奴隶制时期军事思想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阶段,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主要以天命观为核心,战争主要是以“违天命者”、“敬天保民”等为口号对内部反抗进行镇压,对外部进行抵御与征服,且这一时期的作战形式也由正面冲杀逐渐发展为兵车作战。

随着夏商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西周时期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已不再仅仅停留在懵懂阶段,人们逐渐认识到“强胜弱”、“众胜寡”的作战规则,但这一时期的战争,宗教迷信仍占据主导地位,以“天命观”为核心的作战理念占主导地位,且战争规模相对较小,奴隶制时期对于战争的认识还比较片面。

二、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源远流长,是历朝历代政治家和军事家通过战争实践,在鲜血中得出的宝贵理论。

军事思想形成于奴隶制的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军事思想以“天命观”为核心,以“礼”和“刑”为治军基础。

这一时期的作战手段也从夏朝最初的正面冲杀发展为后期的兵车作
战,且战争主要是对内对外两种形式,对内反抗进行镇压,对外进行抵御与征服。

虽然在军事思想形成阶段战争规模相对较小,但是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强胜弱”、“众胜寡”的作战规则,军事思想也随着朝代更替不断发展与完善,继军事思想初步形成以后,军事思想由此进入发展阶段。

夏商周之后,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初始的军事思想已不再适应当时的发展,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由此进入了发展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发生改变,军队制度不断完善,士兵使用的兵器日渐精良,军事制度与作战方式也有所变化,作战方式继直面冲杀与兵车作战之后,春秋时期出现了骑兵,骑兵勇猛迅速,使作战更加灵活,骑兵的出现无疑是军事发展史上的一大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大量的军事家与兵家著作涌现,其中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广为流传,它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诸如“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等优秀的军事思想便源于《孙子兵法》。

春秋时期已基本形成较完整的战争观,战争纷乱,众多军事战略也随之诞生,军事斗争扩展到了政治斗争与外交斗争。

战国时期,战事频繁,各国都致力于发展坚兵利甲,各国都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步兵与骑兵逐渐取代兵车,成为了主要的兵种,其中士兵多来源于征兵,将帅由君主任命。

战国时期的武器革新,日渐精良,同时骑兵的数量逐渐增加,军队调遣用虎符作为信物,国军持右符,将领持左符,调动军队时需合符,将军才能奉命行事。

此外,战国时期由于长期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为了加强防御,秦、赵、燕三国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修筑长城。

战国时期结束,秦完成统一,之后经历了汉、晋、隋、唐、宋、元等几大王朝更迭,在这悠久的历史中,以先秦军事思想为主体,随着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

这一时期的战争种类变得多样,有建立封建王朝、统一疆域的战争,有农民起义、民族起义战争,还有诸多王权贵族争权夺利的战争。

随着战争种类不断增多,作战方式也日趋繁多,不但有独立的骑兵,还有舟师水军,且这一时期,战争所使用的兵器也在不断改进。

这一时期由创造学派向综合各家之长转化,对军事思想进行了整理,战略思想也逐渐趋于完善和成熟。

在这个军事思想大发展的时期,许多军事家和军事著作大量涌现,其中秦始皇修筑长城、重兵戍边等重要决策随后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渐没落,不断地有农民起义、民族起义战争,同时外国也开始入侵中国。

这一时期,火器的改进和外国先进兵器的引进,我国古代兵种又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独立的水师、炮兵、工兵及其他的兵种,许多新的兵法也应运而生,如明代杰出军事家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广为人知,我国军事思想有了新的改进与完善。

三、军事思想的历史意义
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我国军事思想经历了形成、发展、丰富与提高四个阶段,历经众多朝代更迭,在漫长的历史中变得愈发成熟。

军事发展对一个国家兴衰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决定了国家的存亡,随着历史的推进,我国古代军事不断发展,军事思想也随之改变。

在此基础上,我国的作战方式、兵器使用不断变化,作战方式从直面冲杀到兵车作战到骑兵作战到舟师作战再到各种兵种齐备,使用兵器日渐精良到最后的火器,这些都是我国历经了无数次战争实践得出的经验,是鲜血中取得的理论财富,使我国军事思想不断完善与成熟。

结语: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经历了无数次王朝战争与农民起义后得出来的经验,用鲜血取得的宝贵财富,留下了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瑰宝之一。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最初形成于奴隶制的夏商周朝代,以“天命轮”为核心的战争理念,对内部起义战争进行镇压,对外部进行抵御与侵略,战争规模虽然很小,但是为我国古代后期军事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继奴隶社会军事思想的形成,我国军事思想在此时期得到了发展。

秦代之后,我国军事思想发展进入了提高阶段,这一时期诸多军事理论、作战形式以及兵器等军事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与完善。

明清时
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农民起义、民族起义增多,还有外国入侵战争,这一时期军事思想进一步丰富,在经历无数次战争后不断升华。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随着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断繁荣,军事家、政治家在众多战争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无数兵家著作应运而生。

以学习与批判的眼光回看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军事思想的发展对我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着极大地推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