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学案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3.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

导学内容:一、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1.1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1.2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

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2.1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2.2 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是植物利用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三、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3.1 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发育的基础,也是动物生存的重要来源。

3.2 光合作用开释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光合作用是什么吗?它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第二步:进修1. 请同砚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请同砚们进修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理解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及其基本原理。

第三步:讨论1. 请同砚们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请同砚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讨论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四步:总结1. 请同砚们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重要性、基本过程和原理。

2. 请同砚们总结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思考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平衡的贡献。

第五步:作业1. 请同砚们完成课后作业,对光合作用的定义、重要性、基本过程和原理进行复习。

2.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文章,包括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对地球生态平衡的贡献。

导学反馈:1. 请同砚们在下节课前准备好作业,准备进行教室展示和讨论。

2. 请同砚们在课后继续深入进修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为更深入的进修做好准备。

2025届高中生物高考复习学案:光合作用

2025届高中生物高考复习学案: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答案在最后)考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任务1对影响叶绿素合成因素的分析(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合成叶绿素,叶片会,离体叶绿素在强光下易分解。

(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活性,一般叶绿素合成的最低温度是2~4 ℃,最适温度是30 ℃,另外,低温时叶绿素容易被破坏,叶子会变黄。

(3)矿质元素: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如氮、镁;叶绿素合成的辅助成分,如铁、铜是某些酶的活化剂。

植物如果缺后叶绿素都不能合成,叶子会变黄。

任务2不同色素对光的吸收及应用分析(1)不同色素对光的吸收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

②叶绿素主要吸收。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2)不同色素对光吸收的应用①无色透明大棚能透过日光中各色光,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无色透明的大棚中植物的光合效率。

②叶绿素对光吸收最少,因此色塑料大棚中植物的光合效率最低。

任务3研析深化教材,析因推理归纳,提升学科素养(1)【科学思维】(选择性必修1 P106“相关信息”)为什么植物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2)【科学思维】(必修1 P97“问题探讨”)植物工厂在人工精密控制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营养液成分等条件下,生产蔬菜和其他植物。

有的植物工厂完全依靠LED灯等人工光源,其中常见的是红色、蓝色和白色的光源,靠人工光源生产蔬菜有什么好处?1.关于光合色素的4点提醒(1)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蓝细菌等),但是都含有光合色素。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对其他波段的可见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3)植物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叶片中的色素对绿光的吸收少,绿光被反射出来。

(4)植物的液泡中含有的色素不参与光合作用。

2.拓展花青素,是自然界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

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之有关。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光合作用的原理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光合作用的原理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探索(1)19世纪末,科学界普遍认为在光合作用中,糖是由甲醛分子缩合成的。

(2)1928年,科学家发现甲醛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糖。

(3)1937年,英国科学家希尔: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

(4)1941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研究了光合作用中氧气来源于水。

(5)1954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农: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 。

1957年,他还发现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随。

2.光合作用(1)概念: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CO 2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反应式:CO 2+H 2O ――→光能叶绿体(CH 2O)+O 2。

②基本过程(据图填空)。

Ⅰ.NADPH ;Ⅱ.2C 3;Ⅲ.ADP +Pi ;Ⅳ.O 2;Ⅴ.(CH 2O)。

(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碳反应) 场所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基质 条件需光 有光无光均可 物质变化 H 2O ――→光能H ++O 2+能量; CO 2+C 5――→酶2C 3;1.光反应必须在光照下进行,暗反应必须在黑暗处进行。

( × )2.H 2O 在光下分解为H +和O 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 )3.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NADPH 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

( √ ) 4.没有叶绿体的生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 × )5.在真核细胞内,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以及液泡中。

( × )6.光合作用中ATP 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 × )7.14CO 2中14C 的转移途径是14CO 2→14C 3→14C 5→(14CH 2O)。

( × )8.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CO 2和H 2O 合成糖类。

光合作用学案(第二课时)

光合作用学案(第二课时)

第四章第2节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过程一、学习重难点1.概述光合作用的过程【B】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相互关系【B】二、学习方法建议认真阅读教材,掌握相关知识点;观察光合作用图解,进行分析和归纳,结合表格整理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并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进行比较,增强记忆。

三、分层次问题学习问题一:光合作用各阶段在叶绿体中进行场所以及物质能量变化。

【B】1.读图4-13,写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认真观察教材P65光合作用图解,并仔细阅读P66,并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小组讨论,尝试写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2.填表比较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物质能量变化的区别和联系:(阅读教材P66结合光合作用图解,小组讨论,尝试填写表格)3.光合作用的概念是什么?总反应式怎么写?(结合光合作用总过程图找出光合作用的最初原料和最终产物,总结概念,再结合概念进一步得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问题二:光合作用过程中各元素的去路如何?(在光合作用总过程图中标出各种元素的去路去向,再在光合作用反应式中标出去向)四、分层次问题检测(一)A类问题检测光合作应的反应式:光合作应的原料: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应的场所:(二)B类问题检测1、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A、二氧化碳的固定B、叶绿体吸收光能C、三碳化合物的还原D、ATP的形成2、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葡萄糖所需要的能量分别来自()A、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和光能B、都是呼吸作用产生的ATPC、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把二氧化碳转变成ATPB、产生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C、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ATP中D、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光能转变成化学能4、光合作用反应式中,生成物中的水和葡萄糖中的氧分别来源于()A、CO2和H2OB、H2O和H2OC、CO2和暗反应D、暗反应和CO25、光合作用中,ADP转变成ATP的地方,是在叶绿体的-()A、外膜上B、基质中C、色素中D、基粒中6.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和原理。

3.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植物叶片、试管、实验盘等。

2. 教学素材: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 知识索引卡:记录光合作用的定义、方程式等关键信息。

4. 教学资料: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点、概念解释和示意图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包含植物叶片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基础知识讲解:教师简要解释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并通过示意图说明光合作用的关键步骤。

3. 实验演示:教师组织实验,向学生展示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具体步骤包括:a. 将一片植物叶片放置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b. 将试管倒置在实验盘中,确保叶片充分暴露在光线下。

c. 观察试管内发生的变化。

4. 概念解释:结合实验结果,教师对光合作用的方程式进行解释,以及相关概念的阐述。

5. 讨论与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光合作用进行讨论,并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体会。

6. 生态意义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包括氧气的产生、二氧化碳的吸收、食物链的形成等。

7. 应用拓展:教师分享一些光合作用的应用场景,如植物的种植、食物的生产等,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8. 总结与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光合作用的关键点,并进行知识梳理和评价。

四、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生态圈等地方,实地观察和体验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在亲身参与实验和讨论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方程式和生态意义。

同时,通过实践和探索,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理解程度做适当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第一部分: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光合作用吗?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起到了什么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然后继续深入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第二部分:概念解释1. 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植物能够吸收光能并生长,同时释放出氧气。

2. 光合作用的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它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养分,同时也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氧气。

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物链将会崩溃。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的原理1. 参与光合作用的物质光合作用的主要参与物质包括二氧化碳(CO2)、水(H2O)和光能。

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来接收和吸收阳光。

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这个方程式说明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光能促使二氧化碳和水结合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的过程1.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合作用分为光照阶段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照阶段需要阳光作为能量源,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暗反应则发生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植物利用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来合成其他有机物质。

2. 光合作用的位置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中。

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它们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能。

第五部分: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光合作用不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维持了地球上生物的呼吸功能;同时,植物的生长也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结语:通过学习《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认真学习,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光合作用简单教案设计(精品8篇)

光合作用简单教案设计(精品8篇)

光合作用简单教案设计(精品8篇)光合作用简单教案设计篇1一、设计思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和实验,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同时本节中又有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如学习设计探究实验,控制单一实验变量,利用对照实验结果得出科学实验结论。

利用学生的乐于动手实验的特点,引导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讨论交流设计探究实验,本节课利用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作为主线,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从中获得探究实验设计的经验,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归纳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知道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能力方面:会利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对照实验的方法。

3、情感方面: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求知识。

三、教学重点:1、设计探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的实验;2、设计“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探究方案。

四、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探究方案。

2、探究实验的实验操作过程。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

六、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经过暗处理和光照以后的叶子、酒精灯、大小烧杯、三角架及石棉网、培养皿、碘液七、课件设计思路:利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为主线贯穿始终。

八、教学过程:(一)运用生活事例,引出学习课题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生物的奥秘。

大家请看大屏幕:屏幕上所展示的是我们经常吃到食物,它们里面蕴藏着许许多多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观察分析课件,提出探究问题师:大家看(课件)这是我们平时所吃的土豆,你知道它里面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吗?生:蛋白质、淀粉等。

师:这些营养物质都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吗?生:是(不是)。

师:是,不是,我们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索。

生物学科高中光合作用教案

生物学科高中光合作用教案

生物学科高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过程。

3. 深入理解光合作用中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4. 讨论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作用。

2.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过程。

3. 光合作用中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

2. 探讨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启本节课的话题。

二、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作用(15分钟)1. 定义光合作用:植物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分解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作用:提供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质。

三、学习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过程(20分钟)1. 化学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总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6O2。

2. 具体过程: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水分解产生氧气和氢离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结合生成葡萄糖。

四、了解光合作用中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器官。

2. 叶片结构:叶片的表皮、叶肉和叶脉等部分对光合作用起到重要作用。

五、探讨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1. 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氧气和食物,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2. 人类应该保护植物,促进光合作用,保护环境。

【课堂作业】1. 描述一下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

2. 结合实例说明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意义。

【板书设计】光合作用- 定义:植物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分解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 意义:提供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质。

- 化学反应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6O2【教学反馈】1.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相关知识有所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发现
1、1771年,英国人普里斯特利,把绿色植物和点燃的蜡烛同时放在密闭容器中,蜡烛能燃烧很长时间;把小鼠和绿色植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小鼠不会窒息死亡。

结论:植物可以.
2、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

发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3、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把绿色植物的叶片一部分遮光,一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检验叶片,发现遮光的一侧不变蓝,曝光的一侧变蓝。

说明:绿色植物叶片在光合作用中是生了。

思考:本实验中实验组的处理是,对照组的处理是。

5、1880年,恩吉尔曼的实验——把好氧性细菌和水绵封在装片中:
黑暗中:细菌均匀分布
光照下:细菌分布在叶绿体受光部位
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细菌分布在叶绿体被光照射部位
说明:氧是由释放出来的,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思考:本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6、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追踪含有氧18的水和二氧化碳,结果在植物释放的氧气中发现氧18。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
7、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
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即卡尔文循环。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1、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利用光能,把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

2、总反应式: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一样,也是一个过程。

三、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1、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请在下图中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请画出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位置
思考:为什么光合作用能在这里进行?
2
3、实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思考:1、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二氧化硅、碳酸钙、95%的乙醇、层析液分别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要充分、迅速研磨?
4、滤液细线为什么要画得细而直?
5、为什么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层析液?
十七
四、光合作用过程
1、绘制光合作用图解
2、光反应阶段与碳反应阶段的比较:
3、光合作用与需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4
十八
五、环境因素影响光合速率
1、表观光合速率与真正光合速率
2、光强度
3、温度
4、二氧化碳浓度
课堂检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B、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反应,夜间进行暗反应
C、用18O标记的水灌溉植物,18O首先出现在植物周围的空气中
D、给植物照射绿光有利于增加产量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最初储存于
A、ADP中
B、ATP中
C、三碳化合物中
D、糖类
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
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
C、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
4、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
C、升高CO2浓度
D、降低CO2浓度
5、谷类植物在一定光照下,要增加产量,可以相对增加某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

这种物质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十九
二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