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初步知识
相对论初步知识

相对论初步知识相对论是本世纪物理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发展,使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狭义相对论提出了新的时空观,建立了高速运动物体的力学规律,揭露了质量和能量的内在联系,构成了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 1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1、伽利略相对性原理1632年,伽利略发表了《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作出了如下概述: 相对任何惯性系,力学规律都具有相同的形式,换言之,在描述力学的规律上,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这一原理称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或经典力学的相对性系原理。
其中“惯性系”是指凡是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照系。
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又称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不但能够解释当时已知的电磁现象,而且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确认光是波长较短的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一常数,秒米/100.38⨯=c ,并很快为实验所证实。
从麦氏方程组中解出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源的速度无关。
如果光波也和声波一样,是靠一种媒质(以太)传播的,那么光速相对于绝对静止的以太就应该是不变的。
科学家们为了寻找以太做了大量的实验,其中以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孙和莫雷实验最为著名。
这个实验不但没能证明以太的存在,相反却宣判了以太的死刑,证明光速相对于地球是各向同性的。
但是这却与经典的运动学理论相矛盾。
爱因斯坦分析了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电磁理论,摆脱了绝对时空观的束缚,科学地提出了两条假设,作为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1)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的表达形式。
这条原理是力学相对性原理的推广,它不仅适用于力学定律,乃至适合电磁学,光学等所有物理定律。
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表明物理学定律与惯性参照系的选择无关,或者说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人们不论在哪个惯性系中做实验,都不能确定该惯性系是静止的,还是在作匀速直线运动。
相对论运动知识点

相对论运动知识点相对论运动是指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必须采用爱因斯坦相对论来描述其运动规律。
相对论运动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和效应,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相对论运动知识点。
一、相对论基本假设1. 绝对不变性原理: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参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即物理规律在不同参照系之间的变换是线性的。
2.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惯性参照系中都是恒定不变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二、狭义相对论1. 相对性原理:所有的自然定律在任何惯性参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2. 时间膨胀: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其时间相对于静止参照系将会变慢,即时间会出现膨胀现象。
3. 长度收缩: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其长度相对于静止参照系会变短,即长度会出现收缩现象。
4. 同时性相对性:在相对论中,两个事件是否同时发生是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而言的,不同的观察者可能对事件发生的顺序有不同的看法。
5. 相对论动力学: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其质量会无限趋近于无穷大。
6. 能量-动量关系:E=mc²,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等价关系,其中c 代表光速。
三、广义相对论1. 弯曲时空:质量和能量会使时空发生弯曲,物体的运动轨迹会受到引力场的影响。
2. 时空的膨胀和收缩:质量和能量分布不均匀时,时空会发生膨胀和收缩现象。
3. 引力场:物体在引力场中运动时,其所受到的加速度与其所在位置的引力场有关。
4. 时空的扭曲:质量和能量的分布会导致时空的扭曲,这也是黑洞形成的原因。
四、实验验证1. 麦氏实验:通过观察快速运动的粒子在磁场中产生的偏转来验证相对论的效应。
2. 汤姆逊散射:通过观察高速运动的电子在金属中的散射现象来验证质量随速度增加而增加的效应。
3. 伽利略钟差实验:使用铯原子钟对比观测地表和高空时钟的差异来验证时间膨胀的效应。
总结:相对论运动是描述物体在高速运动状态下的运动规律的一种理论框架。
相对论基于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引入了时间膨胀、长度收缩、相对论动力学等概念,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运动情况。
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

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相对论是物理学中一种关于时间、空间、质量和能量等物理量的理论,它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对物质的本质性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启示。
狭义相对论则是相对论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相对论的基础理论,如光速不变性、时空的相对性等。
下面,我们将深入了解一下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相对论是经典物理学与量子力学的桥梁,它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包括:时间的相对性、长度的相对性、物质的相对性、光速的不变性和能量-动量的相对性。
相对论中最基本的概念是时间的相对性,即时间不是一个普遍的或绝对的物理量,而是取决于观察者的参考系。
在相对论的视角下,时间与空间相互关联,形成时空的统一。
这就意味着,两个不同参考系下的事件,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不同的排序。
长度的相对性是相对论中的另一个基本概念。
同一物体的长度也会因为观察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在相对论的视角下,物体的长度会随着它的速度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它们越接近光速,它们的相对长度就会越短。
物质的相对性是相对论中最奇妙的概念之一。
它表明,不同的参考系下,物体的质量可能会发生变化。
此外,质量和能量被认为是相互转换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公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这表明任何物体都可以被视为能量的形式。
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性是一个基本的定理,表明在任何参考系中,光速都是相同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光速是相对的,而爱因斯坦的理论却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证明了光速的绝对不变性。
能量-动量的相对性表明,能量和动量同样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观察者的参考系。
换句话说,在不同的参考系下,同一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和动量可以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质量、长度和时间等物理量出现异于预期的值。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狭义相对论是相对论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相对论的基础理论。
它最初由爱因斯坦提出,是解释光的行为的唯一与时俱进的理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光速不变性、相对性原理和加速度原理。
零基础读懂相对论

相对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它涉及到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零基础读懂相对论可能需要一些背景知识和理解,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学习基础物理学知识:在阅读相对论之前,需要先学习一些基础物理学知识,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等。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相对论中的概念和原理。
2. 了解历史背景:了解相对论的历史背景和发现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其背后的思想和动机。
3. 掌握数学工具:相对论涉及到一些高级数学概念和技巧,如微分方程、张量分析等。
掌握这些数学工具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对论。
4. 阅读权威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相对论教材,并按照其章节顺序进行阅读。
注意理解每个概念和原理的含义和意义,并尝试自己总结和归纳。
5. 参与讨论和交流:与其他对相对论感兴趣的人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加深对相对论的理解和认识。
6. 实践应用:尝试将相对论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计算一些物理量等。
这将有助于巩固对相对论的理解和记忆。
需要注意的是,相对论是一个深奥而复杂的理论,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理解。
同时,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力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学习和调整。
高中物理相对论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相对论知识点归纳相对论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它揭示了物质的运动规律和性质在不同参考系下的变化。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相对论知识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中的相对论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1. 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是相对论的核心之一,它指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不随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状态而变化的,即$ c = 3.00 \times 10^8 \:m/s $。
这一原理对于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都具有重要意义,是相对论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
2. 时间相对性根据相对论的理论,时间并非绝对的,而是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相关。
在高速运动下,时间会发生相对论效应,即时间会因为运动速度而发生减缩。
这一概念也被称为时间相对性,是狭义相对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3. 长度收缩效应除了时间相对性外,长度也会因为相对论效应而发生变化。
当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其长度会发生收缩,即长度沿着运动方向缩短。
这一现象称为长度收缩效应,也是相对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4. 质量增加效应质量增加效应是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结果,它指出质量会随着物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 E = mc^2 $,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因此高速运动的物体会有更大的质量。
这一效应在粒子加速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5. 相对论动量根据相对论理论,动量也会随速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相对论动量公式为$ p = \frac{mv}{\sqrt{1-\frac{v^2}{c^2}}} $,其中$ m $为物体的静止质量,$ v $为物体的速度,$ c $为光速。
相对论动量的引入使得在高速运动下动量仍然遵守动量守恒定律。
6. 相对论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相对论理论虽然在高速运动和微观领域中表现出最为明显的效应,但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应用。
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在设计中考虑了相对论效应对信号传播时间的影响,以确保精确度。
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中的重要理论,由爱因斯坦于20世纪初提出。
它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运行方式和物质的性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是相对论的第一个版本,它主要探讨了在惯性参考系中的物理现象。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如下:1.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指出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换句话说,无论我们处于任何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中,物理定律都应该保持不变。
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揭示了空间和时间的相互关系,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
2.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表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不变的,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
这意味着无论观察者是静止的还是以任何速度运动,他们都会测量到光速相同的数值。
这一原理违背了经典力学中的加法速度规则,从而引发了对空间和时间结构的重新思考。
基于以上两个原理,狭义相对论提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结论:1.时间膨胀根据狭义相对论,当一个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它所经历的时间会变慢。
这被称为时间膨胀效应。
这意味着在高速运动的物体看来,时间似乎过得更慢。
这一现象已经通过实验证实,并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长度收缩狭义相对论还指出,当一个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它的长度会在运动方向上缩短。
这被称为长度收缩效应。
也就是说,高速运动的物体在其运动方向上会变得更短。
这一现象同样已经通过实验证实。
3.质能等价狭义相对论揭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即质能等价原理。
根据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²,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这一原理为核能的释放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核武器的制造奠定了基础。
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狭义相对论的扩展版本,它主要探讨了引力的本质和空间的弯曲。
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如下:1.等效原理等效原理指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是等价的。
高中物理相对论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相对论知识点汇总相对论是一门深奥而又重要的物理学分支,涉及到时间、空间、运动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相对论知识点通常属于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却是建立在经典物理基础上的重要理论。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中涉及到的相对论知识点进行汇总和解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物理学科。
1.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是相对论的最早形式,建立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理的基础上,主要研究运动的物体之间的相对性。
在狭义相对论中,最著名的是质能方程E=mc^2,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
这个公式揭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即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反之亦然。
2. 相对论效应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时间和空间会发生相对论效应,即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扭曲会随着观察者相对速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状态。
著名的双生子悖论就是相对论效应的一个经典例子,其中一个双生子在高速运动后回到地球时,发现自己的另一半已经年老,这展示了时间流逝的相对性。
3. 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重要基础,即不论光源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速度如何,光速恒定不变。
这一原理改变了牛顿的经典物理观念,揭示了光速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
光速不变原理也是相对论原理的一部分,为后续的广义相对论奠定了基础。
4. 相对论的应用相对论不仅在理论物理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也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技术中。
GPS卫星导航系统就是基于相对论原理设计的,考虑到卫星运动速度较快和地球引力场的影响,GPS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和高稳定的导航定位。
相对论还可以解释核反应、宇宙演化等现象,对整个宇宙的理解和科学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总结:相对论作为物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为人类理解宇宙和改变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对论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相对论知识点的汇总和解读,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这一重要物理学科,为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对论基本公式

相对论基本公式
相对论的基本公式包括:
1. 相对速度公式:△v=v1-v2/√(1-v1v2/c^2),其中v1和v2是两个物体的速度,△v是它们之间的速度差,c是光速。
2. 相对长度公式:L=Lo √(1-v^2/c^2),其中Lo是物体静止时的长度,L
是物体的运动时的长度,v是物体速度,c是光速。
这个公式表明,速度越大,物体长度越压缩。
3. 相对质量公式:M=Mo/√(1-v^2/c^2),其中Mo是物体静止时的质量,M是物体的运动时的质量,v是物体速度,c是光速。
4. 相对时间公式:t=to √(1-v^2/c^2),其中to是物体静止时的时间流逝
的快慢,t是物体的运动时的时间流逝快慢,v是物体速度,c是光速。
这个公式表明,速度越大,物体时间走得越慢。
当物体以光速运动,物体的时间就不再流逝,从而时间停止。
这些公式都与光速有关,表明光速在相对论中是一个恒定的、不变的速度上限。
这些公式适用于任何惯性参考系,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论初步知识相对论是本世纪物理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发展,使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狭义相对论提出了新的时空观,建立了高速运动物体的力学规律,揭露了质量和能量的内在联系,构成了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 1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1、伽利略相对性原理1632年,伽利略发表了《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作出了如下概述: 相对任何惯性系,力学规律都具有相同的形式,换言之,在描述力学的规律上,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这一原理称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或经典力学的相对性系原理。
其中“惯性系”是指凡是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照系。
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又称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不但能够解释当时已知的电磁现象,而且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确认光是波长较短的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一常数,秒米/100.38⨯=c ,并很快为实验所证实。
从麦氏方程组中解出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源的速度无关。
如果光波也和声波一样,是靠一种媒质(以太)传播的,那么光速相对于绝对静止的以太就应该是不变的。
科学家们为了寻找以太做了大量的实验,其中以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孙和莫雷实验最为著名。
这个实验不但没能证明以太的存在,相反却宣判了以太的死刑,证明光速相对于地球是各向同性的。
但是这却与经典的运动学理论相矛盾。
爱因斯坦分析了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电磁理论,摆脱了绝对时空观的束缚,科学地提出了两条假设,作为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1)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的表达形式。
这条原理是力学相对性原理的推广,它不仅适用于力学定律,乃至适合电磁学,光学等所有物理定律。
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表明物理学定律与惯性参照系的选择无关,或者说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人们不论在哪个惯性系中做实验,都不能确定该惯性系是静止的,还是在作匀速直线运动。
(2)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的惯性系中,测得真空中的光速都等于c ,与光源的运动无关。
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是光速不变原理的有力的实验证明。
事件 任何一个现象称为一个事件。
物质运动可以看做一连串事件的发展过程,事件可以有各种具体内容,如开始讲演、火车到站、粒子衰变等,但它总是在一定的地点于一定时刻发生,因此我们用四个坐标(x ,y ,z ,t )代表一个事件。
间隔 设两事件(1111,,,t z y x )与(2222,,,t z y x ),我们定义这两事件的间隔为()()()()21221221221222z z y y x x t t c s -------=间隔不变性 设两事件在某一参考系中的时空坐标为(1111,,,t z y x )与(2222,,,t z y x ),其间隔为()()()()21221221221222z z y y x x t t c s -------=在另一参考系中观察这两事件的时空坐标为('1'1'1'1,,t z y x ,)与('2'2'2'2,,t z y x ,),其间隔为()()()()2'1'22'1'22'1'22'1'22'2z z y y x x t t c s -------=由光速不变性可得'22s s =这种关系称为间隔不变性。
它表示两事件的间隔不因参考系变换而改变。
它是相对论时空观的一个基本关系。
3、相对论的实验基础斐索实验 上世纪人们用“以太”理论来解释电磁现象,认为电磁场是一种充满整个空间的特殊介质——“以太”的运动状态。
麦克斯韦方程在相对以太静止的参考系中才精确成立,于是人们提出地球或其他运动物体是否带着以太运动?斐索实验(1851年)就是测定运动媒质的光速实验。
其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光由光源L 射出后,经半透镜P 分为两束,一束透过P 到镜1M ,然后反射到2M ,再经镜3M 到P ,其中一部分透过P 到目镜T 。
另一束由P 反射后,经镜3M 、2M 和1M 再回到P 时,一部分被反射,亦到目镜T 。
光线传播途中置有水管,整个装置是固定于地球上的,当管中水不流动时,两光束经历的时间相等,因而到达目镜中无位相差。
当水管中的水流动时,两束光中一束顺水流传播,一束逆水流传播。
设水管的长度皆为l ,水的流速为v ,折射率为n ,光在水中的速度为cn。
设水完全带动以太,则光顺水的传播速度为c v n +,逆水为cv n-;若水完全不带动以太,光对装置的速度顺逆水均为c n ;若部分被带动,令带动系数(曳引系数)为k ,则顺水为ckv n+,逆水为ckv n-,k 多少由实验测定,这时两束光到达目镜T 的时差为 2422⎪⎭⎫ ⎝⎛≈+--=∆n c lkv kv ncl kv nc l t斐索测量干涉现象的变化,测得11k n=-,所以光在介质参考系中的传播速度为θcos 11v n n c u ⎪⎭⎫⎝⎛-+=式中θ是光线传播方向与介质运动方向间的夹角。
现在我们知道,匀速运动介质中的光速可由相对论的速度合成公式求得,设介质(水)相对实验室沿X 轴方向以速度v 运动,选's 系固定在介质上,在's 上观察,介质中的光速各方向都是n c,所以光相对实验室的速度u 为cn v vnc c v n c v n c u ++=⋅++=112⎪⎭⎫ ⎝⎛-⎪⎭⎫ ⎝⎛+≈cn v v n c 1M 2M 3lTLM 1P图2-1-12n v v n c -+≈⎪⎭⎫ ⎝⎛-+=211nv n c由此可知,由相对论的观点,根本不需要“以太”的假说,更谈不到曳引系数了。
迈克尔孙—莫来实验迈克尔孙—莫来于1887年利用灵敏的干涉仪,企图用光学方法测定地球的绝对运动。
实验时先使干涉仪的一臂与地球的运动方向平行,另一臂与地球的运动方向垂直。
按照经典的理论,在运动的系统中,光速应该各向不等,因而可看到干涉条纹。
再使整个仪器转过900,就应该发现条纹的移到,由条纹移动的总数,就可算出地球运动的速度v 。
迈克尔孙—莫来实验的装置如图2-1-2所示,使一束由光源S 射来的平行光,到达对光线倾斜450角的半镀银镜面M 上,被分成两束互相垂直的相干光。
其中透射部分沿2MM 方向前进,被镜2M 反射回来,到M 上,再部分地反射后沿MT 进行;反射部分沿1MM 方行进行,被镜反射回来后再到达M 上,光线部分透过,也沿MT 进行。
这两束光在MT 方向上互相干涉。
而在T 处观察或摄影,由于2MM 臂沿着地球运动方向,臂1MM 垂直于地球运动方向,若2MM = 1MM =l ,地球的运动速度为v ,则两束光回到M 点的时间差为2⎪⎭⎫⎝⎛=∆c v c l tMSTM 1M 2图2-1-2当仪器绕竖直轴旋转900角,使1MM 变为沿地球运动方向,2MM 垂直于地球运动方向,则两束光到达M 的时差为2'⎪⎭⎫⎝⎛-=∆c v c l t我们知道,当时间差的改变量是光波的一个周期1T 时,就引起一条干涉条纹的移动,所以,当仪器转动900后,在望远镜T 处看到的干涉条纹移动的总数为221'2cv l T t t N ⋅=∆-∆=∆λ式中λ是波长,当l=11米,秒米秒,米/103/10384⨯=⨯=c v ,所用光波的波长米时,7109.5-⨯=λ则△N ≈0.4,这相当于在仪器旋转前为明条纹,旋转以后几乎变为暗条纹。
但是他们在实验中测得△N ≈1001,而且无论是在白天、夜晚以及一年中的所有季节进行实验,始终得到否定的结果,就是说光学的方法亦测不出所在参考系(地球)的运动状态。
§2伽利略变换1、伽利略变换(1) 如图2-2-1所示,有两个惯性系S 和'S , 它们对应的坐标轴相互平行,且当t ='t =0时,两系的坐标原点'O 与O 重合。
设'S 系相对于S 系沿x 轴正方向以速z ˊzutyy ˊO O ˊP(x,y,z)(x’,y’,z’)u度u 运动。
同一质点P 在某一时刻在S 系中的时空坐标为(x,y,z,t),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为 (x ’,y ’,z ’,t ’):⎪⎪⎩⎪⎪⎨⎧===-=t t z z y y ut x x ''''即:t u r r -=' (1)或'''x x ut y y z z t t '=+⎧⎪=⎪⎨=⎪⎪=⎩ 即:t u r r +='式(1)称为伽利略时空坐标变换公式。
(2)将式(1)中的空间坐标分别对时间求一次导数得:⎪⎪⎪⎩⎪⎪⎪⎨⎧====-=-==z z y y x x v dt dz v v dt dy v u v u dt dxdt dx v ''''''即:u v v -= '或⎪⎪⎪⎩⎪⎪⎪⎨⎧======+=+==z z y y x x v dt dz dt dz v v dt dy dt dy v u v u dt dx dt dx v '''''1即:u v v'+'= (2)式(2)称为伽利略速度变换公式。
(3)将式(2)再对时间求一次导数得⎪⎪⎪⎩⎪⎪⎪⎨⎧=='='=='='=='='z z z zy y y y x x x xa dt dv dt v d a a dt dv dt v d a a dt dv dt v d a即:a a ='或⎪⎩⎪⎨⎧'='='=z z y y x x a a a a a a 即:a a'= (3)式(3)表明在伽利略变换下加速度保持不变。
式(3)称为伽利略加速度变换公式。
2、经典力学的时空观(1)t=t ',或Δt=Δt ' (4)(2)Δr '=212212212222)()()()()()(z z y y x x z y x -+-+-=∆+∆+∆, Δr '=212212212222)()()()()()(z z y y x x z y x -+-+-=∆+∆+∆。
因,,)()(1212121212y y y y x x ut x ut x x x -='-'-=---='-' r r z z z z ∆='∆-='-'所以,1212 (5)式(4)表明:在伽利略变换下,任何事件所经历的时间有绝对不变的量值,而与参照系的选择(或观测者的相对运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