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后期词坛
北宋后期词坛秦观与贺铸

2、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 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 化的离情别恨之中,从而给传统
的艳情词注入了新的情感内涵。
周济的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又是一法”(《宋四家词先》眉批。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 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 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 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 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 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
苏小妹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双手推开窗前月, 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一石击破水中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 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 ”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 城子》)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浣溪沙》)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原籍山阴,生长
生平
于河南卫州。出身没落贵族,为人豪侠尚气。早岁为
武弁,后转文职,曾任泗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自
号庆湖遗老。他的词内容与辞藻并重,善于融化前人
成句,兼具婉约与豪放的风格,为北宋后期重要词家。
《宋史·文苑传》说他“喜谈当世事,可否不
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
“斜阳往事”三句本自炀帝诗 句“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鹊桥仙》为咏七夕名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 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 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 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 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 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 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 小银钩
论北宋中后期两大词学流派对词体诗化理论的贡献

维普资讯
第6期
许伯卿: 论北宋中后期两大词学流派对词体诗化理论的贡献
1 9
声。与余和诗云 :愁似鳏鱼知夜久 , 同胡蝶为眷忙。 若此之 类, ’ ‘ 懒 ’ 皆可 以追配古人 。而世俗 但称其歌词。昔周防画人物 , 皆入神品 , 而世俗但 知有周防士女 , 皆所谓 ” 未见好德如好 色者
由此认为诗词文体有高下贵贱 。 更进一步 , 苏轼认识到, 诗词在表现功能上实无区别 , 文体价值相 等 , 词是一种后起 的新诗体 ,
是诗之苗裔 。其 旨涉“ 词乃诗裔 , 好词如诗” , : 者 则有 清新绝俗 , 甚典而丽。搜研物情 , 刮发幽翳。微词婉转, 诗》 盖《 之裔 。( 祭 张子野文》 《 ) 颁示新词 , 此古人 长短句诗也 。得之 惊喜 , 试勉继之。( 与蔡景繁 书》 《 第四) 又惠新词 , 句句警拔 , 诗人之雄 , 小词也。但 豪放 太过 , 非 恐造物者不客人如 此快活……
意, 今之歌词理应与古之诗歌遵循相同的创作原则 。王安石今存词共 2 首 , 9 无一淫词艳曲, 且颇多
坦荡奇特、 声情激越 的篇什 , 从中不难感悟作者对于词体 的态度和理解。不过 , 的兴趣和成就 安石 都不在词上 , 影响也有限。真正给词坛带来强烈震撼 , 引发词学观念分化 , 建立词体诗化理论的, 是
一
、
“ 诗化派" 出的词体诗化理论建树 杰
“ 诗化派” 是北宋 中后期建设词体诗化理论 的主力军 。
王安石是北宋中后期词体诗化理论的倡导者之一。赵令畴《 侯鲭录》 卷七载 , 云: 古之歌 荆公 “ 者, 皆先有词 , 后有声 , 日:诗言志 , 故 ‘ 歌永言 , 声依永 , 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 , ’ 后填词 , 却是 ‘ 永依 声’ ” 也。这里首先肯定古代诗歌遵循的创作原则 , 接着说今之歌词创作走 的却是相反 的路 ; 言下之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3、民族矛盾的激化4、理学的兴盛5、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二、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
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1、文体多样化。
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宋代文学成就——词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
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题材应有尽有。
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宋词的繁盛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词从晚唐五代出现并发展

词从晚唐五代出现并发展,到宋代达到顶峰.词的第一个繁荣期出现在北宋,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一流的大家和作品.从“伶工之词”、“小道”发展到全盛,这其中经历了一个繁杂曲折的过程,北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宋初960年到宋真宗前期1008年.这段时期局部战争不断,社会风气和文学风气处于酝酿之中,宋人关于词的认识和创作也处于一个准备阶段.虽然没有大家也没有名作,但格局清晰明显,时间较长,可以归为一个时期,称为沉寂期.北宋前期词坛的沉寂从宋初960年到宋真宗前期1007年近五十年的时间是北宋词的前期.这一时期,在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之后,社会正处于一个休养生息并逐步走向经济复苏的阶段.但这时期的词坛却基本是沉寂的.这时期从事词的创作的文人常见于各种宋词选本的也不过七八位,词作大约几十首,相对于浩繁的宋词来说,这段时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宋词的一段真空,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又称之为沉寂期.不过,其时实际上已有几位跋涉者在默默的耕耘,为新词坛序幕的拉开而预奏着序曲.这时期的“词人”有王禹偁,钱惟演、寇准、潘阆、林逋等几位.他们地位各异,遭遇不同,大多以文著称,并不是真正的词人,词仅仅是他们兴致偶来的随笔,数量甚少.潘阆词最多,其《逍遥游》存词也也不过十首.这时期晚唐五代词风盛行,温廷筠、韦庄的花间一派柔婉艳丽的风格霸占词坛,这些词人自然也受其影响.此时晚唐遗风仍然盛行,然而毕竟朝代不同,宋初的词人仍然对词进行了一些探索.潘阆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他的十首歌咏杭州的《酒泉子》为宋初词坛带来了若干清新气息.如:《长忆观潮》,作者在短短四十九字的篇幅中,写出了观潮的盛大场面、钱塘江海潮的万千气象及弄潮儿的过人胆略和技艺,可谓以少胜多,惜墨如金.但宋初词坛本承南唐余绪,大体不脱男欢女爱、伤春悲秋,词在当时仍然主要是应歌的,并未真正进入士大夫的生活.潘阆一反词坛软媚婉约的词风,以观潮题材入词,实在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是对传统词疆的突破.全词追忆观潮旧事,在纷繁的观潮场面中突出潮水的气势和弄潮儿的超绝技艺,气势豪迈,雄浑奔放,完全没有了花间词的胭脂气,在充斥着浅斟低唱的宋初词坛,确是难能可贵的,也反映宋初词人为改变五代词风所作的努力.第二个时期是从真宗后期1009年到宋仁宗1063年.澶渊之盟换来长期的和平,真宗此时得病,不再忙于战事,文治却颇有成效,终于使北宋一代进入经济繁荣期.后继的仁宗重用人才,致力于兴民事业,社会继续发展,经济的繁荣稳定为词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词迅速发展起来,又可称为活跃期.首先是出现了大量的词人,有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等大家为代表,又有范仲淹、王安石等成就特殊的词人;其次是词的数量大增,仅柳永就有近二百首词,晏殊有一百三十余首,晏几道更是多达二百六十余首,其余的词人也大多是十几首到几十首不等.因此无论词人的数量还是词作的数量都是北宋前期潘阆、林逋等人所无法比拟的.同时,词的思想内容有所开拓,词风有所转变,各个方面都开始了尝试.柳永是北宋的第一个专业词人.柳永,字景庄,初名三变,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县令、盐场大使、屯田郎一类的官,整日出入青楼,饮酒作乐,最后潦倒而死.作为一个落魄的文人,柳永显然没有苏轼那种豪放豁达的胸怀,所以他的词也显得有点“落魄”.柳永的词虽然在题材内容上并无大的突破,但他对词的贡献却是巨大的.首先,柳永率先大量创作慢词,增加了许多新调,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这是柳永对词的最大的贡献.其次,柳永是继南唐李煜之后进一步把词的抒情趋向朝着自我的内心世界回归,不再做旁观者的描述,而是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情真意切.这是柳永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此外,柳永注重追求通俗化、市民化的审美效应,适应普通民众的审美趣味和消费特点,也是柳永对词的贡献.晏殊和欧阳修是北宋词坛的大家.晏殊生于991年,欧阳修生于1007年,虽然二人年龄相差近二十岁,但一个是太平宰相,一个是朝中重臣,经历相似且有师生关系,所以他们的词作风格有着极大的相似,词史上合称“晏欧”他们都继承了晚唐五代柔婉的词风,但摒除了那种猥俗和过浓的脂腻.范仲淹和王安石是富有创新性的词人.范仲淹的词境界阔大,将词的艺术视野延伸到塞外边城,让白发将军和戍边征夫昂首走进词的世界,开豪放之先河,成为豪放词的真正源头,对后来苏轼豪放词风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王安石词风与范仲淹类似,词虽然不多,但意境开阔,感慨深沉,音调高昂,打破了五代以来的绮糜之风,具有独特的风格.总体来说,北宋中期的词坛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诸多词人的努力及所取得成就对后期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是柳永大量创作慢词,使词的篇幅加长有利于感情的抒发,对后期豪放词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是范仲淹的边塞豪情和王安石的宏大气势融入词中,打破了婉约词的网笼,最先扯起豪放词风的大旗;第三是单纯个人抒情词作的出现,把词从单纯的描写引向了个人抒情,题材更加广泛,境界更加升华,为豪放词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第三个时期从英宗1064年至靖康之变之前的六十余年.这一时期边境战乱又起,社会弊病十分突出,政治运动此起彼伏.然而内忧大于外患,词人们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之后反而激起了创作欲望,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大家辈出,佳作纷呈,北宋词进入了繁荣期.北宋后期词坛的繁荣从1068年开始,北宋历史进入后期,大宋王朝表面的繁荣已经是日薄西山,然而宋词却迅速繁荣起来,达到了词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一流的大家及其一流的作品.这时期的词人并没有亲眼看到宋朝的灭亡,内忧大于外患,他们更多的体验到的是命运的坎坷、人身的失意和仕途的不幸,他们大都是在文坛上有盛名而政坛上无高位的失意文士,因此这个时期的词主要表现的是个体生存和人生失意的苦闷.此时期词人大致可分为两个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以黄庭坚、秦观、晁补之、李之仪等为代表的苏门词人群以及与苏门交往亲密的晏几道、贺铸等.二是以周邦彦为领袖的大晟词人群,晁冲之、曹组、万俟咏等属之.苏轼独树一帜开宗立派,师法其词的有晁冲之、黄庭坚等人;秦观俊逸精妙,自成一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周邦彦被认为是宋词的集大成者,对此的形式格律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贺铸、晏几道也各有自己的特色.这种大家崛起和流派纷呈的局势确切的表明宋词已经进入繁荣期.苏轼是北宋创造力最强、影响力最深远的词人,他以文坛领袖特有的胸襟和悍然不顾一切的气魄对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北宋中期词坛的婉约缠绵之风,“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苏轼是一个一贯不合时宜的人物,性格豪放,敢于直言极谏,先是和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发生矛盾,后又和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意见不和.坎坷的人生遭遇和沉重的仕途打击使他有着对生活和时代的深刻体验,词便成了他表达这种感情的工具.特别是乌台诗案后,苏轼唯恐连累别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随意为文作诗,但唯有词还可以自由吟唱.苏轼作词,颇有李白作诗之风,注重抒情,任凭感情的恣意爆发而不注重格式及炼字用句,当然,这与柳永慢词对词的格式的开拓创新是分不开的.同时北宋中期纯粹个人抒情词的出现及范仲淹豪放词风的影响再加上个人极高的天赋,使苏轼最终完成了宋词词风的根本转变,这是他对词的最大的贡献.总体上说,苏轼对词风的变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既向创作主题内在的情感世界开拓:将只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变为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只表现爱情之词变为表现性情之词;又朝外在的生活世界、时空场景拓展: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官场应酬、闲居读书、躬耕、射猎、游览、洗澡等日常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图景.其《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麻叶层层》、《临江仙•夜饮东坡》等大量词作都表现了苏轼词表现功能的开拓.另一个是苏轼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正是由于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从而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扩展了词的时空境界,提高了词的艺术地位,把词堂堂正正的引入了文学艺术的殿堂.也正是在苏轼之后,诗尊词卑的观念逐渐得到扭转、改变,词体的文学地位逐步得到认同,词由音乐的附属品、文人游戏的“小道”、“末技”渐渐的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立性的与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黄庭坚、晁补之同属“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受苏轼影响很大.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其文学成就主要在于诗,其词也有一定的名声.他的词一部分比较婉美,几同秦观,但另有一部分却有出格之嫌,具有豪放之气.黄庭坚在不少人批评苏诗词的情况下,继承了苏轼的词风,为苏词的进一步扩大影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又对南宋的豪放词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与黄庭坚同时的晁补之是苏轼词风的又一继承者.晁氏为人,才气飘逸,又曾在宦海沉浮,多次被贬,加上他接受了苏轼的影响,词风很近苏轼.特别是他的“隐居“词,如《摸鱼儿•买陂塘》等,在上继东坡,下启稼轩方面有着某种桥梁作用.同为苏门弟子,秦观在词上的成就却远远超过同门甚至欲胜其师,后人更把他尊为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秦观词数量不如柳苏,内容上也无大的突破,但他却把前代婉约词的短、长两派各自的长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情韵兼胜”的词风,这是他对词的最大的贡献.慢词容量大,长于铺叙,但结构单一疏散,过于直露;小令语言含蓄,结构缜密,意境深婉,但体制短小,韵味有余而容量不足.秦观则以小令词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的不足,从而达到了“情韵兼胜”的艺术效果,即感情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此外,秦观遭遇坎坷,又杂有个人的贫困和爱情的悲剧,政治上更是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因此秦观词中的“情”不仅有愁情、艳情,还有他的身世之情、贬谪之情、失意愤恨不平之情——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使类型化的情感中带有个性化的色彩,改变了传统艳情词的基质.这正是秦观词在感情内容方面胜过前代婉约词的显著特点,盛传一时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就是这种特点的最好体现.贺铸与晏几道均属苏门之外,二人的词内容风格上差别很大,但俱同苏门人来往密切,在词作上都力求自成一家且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贺铸是一位性格颇为奇特的人物,词如其人,也显得相当的不同凡俗.贺铸是一位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风的词人.他性格豪放,为人近侠,又受苏门词影响,词风颇近苏轼.其代表作《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是宋词中的第一首真正称得上是抨击投降派、歌颂杀敌将士的爱国词篇”同时,贺铸的词又“另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比如其悼亡词《鹧鸪天》,从中流出的丰异的至情令人为之心动.晏几道是晏殊之子,虽为宰相后代,却因家道中落,仕宦连蹇,成为时代生活的落伍者、孤独者.在苏门词人高唱“大江东去”的时候,他却沉溺于自己用词构筑的狭小的世界里,步武于“花间”,流连于女性王国.他的恋情世界是一个纯真执著近乎圣洁的审美的情感世界,其用情的至真至痴是其他词人所不能相比的.但除此之外,他的词在内容上并没有开拓,艺术技巧上精雕细琢突破不大,没有明显的特色.周邦彦是宋词的“集大成”者,由此可看出他在词史上的地位,尤其他对宋词特别是婉约词艺术技巧方面的规定与完善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周邦彦一共作词一百三十二首,多作于后期,其总体的风格就是典雅精工.他的词内容和体裁并无大的开拓,但其典雅精工的美学风范却把宋词推向了审美的顶峰.周邦彦对于词艺的规范化主要在于章法结构、句法炼字和音律三个方面.变直叙为曲叙,将顺叙、倒叙、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章法严密结构多变;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犹如己出;在音律方面更是建立了严格的规范.“大晟词派”的诸多词人大都重形式、重音律,精心炼字而忽视了题材的开拓.北宋后期词坛,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并行发展,各有自己的特点和成就.这时期,苏轼和周邦彦应该是其中贡献最大的两位.苏轼在内容题材方面进行改革,使词真正成为一种文学体裁;周邦彦则在艺术技巧方面进行努力,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一套固定格式。
婉约与沉郁——秦观词风格浅论

这 的不 幸遭遇 。可见这 首词在 当时 的感 情深 度 和思 想 寓意 , 也可
并 山抹 微云 ” 之下 。 谓 秦 观 对开 拓 词 风 作 了 一个 有 忆昔 西池会 , 鹭 同飞盖 。携 的影 响 , 不在 “ 鸫 手处 , 今谁在 ? 日边 清梦断 , 镜里 朱
颜改 。春 去也 , 飞红 万点愁如 海 。
屈原说 :路漫漫其 修远兮 , 将上 下而求 索 。” “ 吾
色 各异 的爱 国情怀 , 想鉴 赏这 种特 殊时 代下 的产 我 以为 : 要 学生 的古典 诗歌 的诵 读 、 赏 、 欣 品味 和 审美
物—— 宋 词 , 首先 必须 要知 道宋 词 如何将 抒情 与 写 情 趣能力 的形成是 非常需要 良好 的语文 『 习惯来 剜读 景 完美 结合 ,其次 要能 赏析 它长 于 比兴 的写法 , 借 支撑的。倒
下 含 时 要教 育 学生 对 一 些不 得 而知 的 真相 不 可 以钻 牛 此词 上片 写景 , 片抒 情 , 蓄地 抒发 了 自己思 乡 、
忧 同情 久戍不 归 的将 士们 角尖, 要掌握 住 能把握 的主题 , 再去 分析 、 赏 为主 建功立 业 、 虑和 不满 国事 、 欣
题 服务 的人 或物 。
美成之 词精邃 , 少游 之词 幽艳 , 无 成癖 , 每托 男女相 思离 别 以寄兴 。 生 活遭 遇造 就 了前 后期 不 同的词
咎之词雄 邈 ,北宋 惟五 子可称 大 因此在八 十 多首词 中,这 类题 材 风 。后 期 的秦词 ,是在 他遭遇 党 家。 这可谓 是知人 知词之 语 。 幽 占了绝 大部分 ,而这 些词 中的女 祸 , ” “ 贬官谪 居 时所作 , 约 占他 全 大
的真情 实感 。 上片用 “ ” 异 字统率 各种景 物 , 片抓住 下
宋词的发展历程[精选五篇]
![宋词的发展历程[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650ec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c.png)
宋词的发展历程[精选五篇]第一篇:宋词的发展历程宋词的发展历程宋词的发展从开始到顶峰阶段,大致分为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
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国画:着名女词人李清照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
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
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
最长的词调《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
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
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
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一般不换韵。
北宋词的三次大_变革_董小伟

北宋词是宋词发展的重要阶段,按时间,可以初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
在三个时期分别出现了三位对词“改朝换代”的词坛星宿———柳永、苏轼、周邦彦。
词到了他们手里,分别进行了三次重大“变革”。
一、北宋初期,在经过宴氏父子、张先等多位词人的推波助澜下,词至柳永,词风为之一变,即从艳丽之词变为歌者之词。
柳永是北宋初期一位大力填词的“专职”词人。
他长期出入于秦楼楚馆之中,恣情游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死后又一直被视为轻薄浪子。
生活的艰辛、处境的坎坷、生命的不幸,使他的词走向了民间,成为真正的“歌者之词”。
由此,柳永堪称中国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首先,柳永词在内容上进行了“变革”。
柳词虽然还残留了有许多依红偎翠、歌舞升平之作,但其中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词的新动向。
(1)将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之词,转向了民间,特别是转向了青楼市井。
虽然其中有写得露骨、直透的一面,但寄予了柳永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注,也使词人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更浓了,如《定风波》。
(2)有关男女情感与相思的艳词,这部分作品很多。
有以女性口吻来写的,其中女子个性鲜明,个个敢怒、敢怨、敢说、敢爱,如《定风波》;也有以男子口吻来写的,其中男子打破前代隐晦含蓄表现手法,毫不避讳男子思念的心态,如《小镇西》。
(3)柳永最擅长的是描写“羁旅行役”,抒发羁旅行役之苦,其中融入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切感受与思考。
这部分作品艺术成就很高,影响也最大。
如著名的《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就是代表。
(4)有许多对繁华都市风光描写的美词,如《望海潮》就是其中代表作。
其次,柳永发展了大量慢词,创作许多新词调。
“慢词”本指音乐而言,一般而言指字数比较多的词,有时也叫“长调”,即是指90个字以上的词。
在敦煌曲子词里出现过一些长调,但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壮大,小令一直是词坛主旋律。
而柳永在慢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慢词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力,突破了五代以来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的局面,为词更好表现细腻的情感作了很好铺垫,如有《八声甘州》、《木兰花慢》等词为其代表,他的《中吕调戚氏》甚至达到了212字。
周邦彦与北宋中后期词

秦观与柳永比较: 柳永慢词长于铺叙,但有些过于 直露,五代以来的小令韵味深长,但 容量不足,秦观以小令的长处弥补慢 词的不足,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 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楼望断, 灯火已黄昏。
四、周邦彦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徽宗时, 因其音乐才能,做了大晟府提举,是 大晟词人的代表。北宋婉约词的集大 成者,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 之始。是承前启后的词人。
周邦彦善写慢词,章法多样;多 用铺叙手法,且不平铺直叙;讲究用 典,语言精工富赡;精通音乐,创制 了许多新调;词严守格律,讲究平仄 搭配。代表作《苏幕遮》(燎沉香)、 《六丑》(正单衣试酒)。
周邦彦与北宋中后期词周邦彦的词音调拗折周邦彦的词的特色有周邦彦的词周邦彦苏幕遮周邦彦兰陵王周邦彦周邦彦瑞龙吟浣溪沙周邦彦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第六章 周邦彦与北宋中后期词
北宋中后期婉约词仍占据词坛,代 表人物是秦观、贺铸、周邦彦。他们 的词重格律,炼意境,语言工丽。
一、秦观
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其《淮海 词》被认为是地道的文人词。内容写 情和愁,即爱情与身世之感。情韵胜 而气格弱是其词的长处和短处。代表 作是《鹊桥仙》(纤云弄巧)、《满 庭芳》(山抹微云)。
青玉案(凌波不过) 一、词的内容 表面上写一个美人从身边远去 后的感情活动,似乎写相思之情, 实际上抒发了由此引起的郁郁不得 志的浓重的闲愁。
二、结尾描写闲愁的好处 1、设问,以引起注意 先以“几许”提问,引起注意,然 后以写景作答,突出主旨,收束全篇。 2、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用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抽象的细致 的感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晏几道工于小令,能把自身真感情投注到传统的男女 恋情题材上,与晏、欧的典雅精致、柔婉含蓄不同, 他以自然而风流妩媚打动人心,比花间词感情更真诚 深挚。他以浓挚顿挫的情感和精工婉妙的措辞推动小 令的发展,使小令进入到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 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 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 银钩。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 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 窗朱户,只有春知道。 飞云冉冉 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 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
晏几道的“梦”
• “ 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 中。”(《清平乐》)
• “ 月细风尖垂柳渡,梦魂常在分襟 处。”(《蝶恋花》)
• “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 桥。”(《鹧鸪天》)
• “ 梦入江南烟水路。”(《蝶恋花》) • “ 梦里时时得见伊。”(《采桑子》)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 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 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 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 中!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
迢暗度如梦,忍
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
朝朝暮暮。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
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
谁流下潇湘去。
宋翔凤《乐府余论》
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
人肩。
摸鱼儿
东皋寓居 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 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 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 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 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 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 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 万里,归计恐迟暮。
思考题
1 、秦观词如何体现“将身世之感打并入 艳情”的特色?
2 、你如何看待王国维对周邦彦“创调之 才多,创意之才少”的评价?
• 孙虹、薛瑞生《清真集校注》,中华书局 , 2002
第六章 北宋中后期词坛
• 一、黄庭坚、晁补之、晏几道 • 二、秦观与贺铸 • 三、周邦彦
一、黄庭坚、晁补之、晏几道
• 黄庭坚一部分作品以男女风情为描写对象,学习柳词 铺叙展衍的行文方式和直率俚俗的语言,以俚俗之语 写侧艳之情;另一部分作品则继承苏轼的“以诗为 词”,将词视为抒情言志的载体,经常在词中凸显他 刚直倔强的个性与旷达脱俗的人格境界。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 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 云归。
宫词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愁向夕,萧飒暮蝉辉。
二 、秦观与贺铸
• 秦观是本色当行的词家,他把男女恋情、离情别绪同 个人的坎坷际遇结合起来,在离情别恨中抒发沉重的 人生酸苦,“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感情真挚动 人,意境深婉隽永,言辞精妙优雅,从而以“情韵兼 胜”的至高境界在北宋词坛上卓然名家。
归田乐引
黄庭坚
•
对景还销瘦。被个人、把人调戏,
我也心儿有。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
天甚教人怎生受。 看承幸厮勾。又
是樽前眉峰皱。是人惊怪,冤我忒撋就。
拚了又舍了,定是这回休了,及至相逢
又依旧。
定风波
黄庭坚
•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
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
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
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
,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溪,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
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朦胧暗
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
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
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
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宫调
• 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 、变徵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
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
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
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
补衣。
六州歌头
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
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
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
,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间呼鹰嗾犬,白羽
• 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 、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 、南吕、无射、应钟
王国维《人间词话》
• “ 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 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 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耳。”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 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 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贺铸在词史上有承前启后之作用。一方面,其婉约风 神上继温庭筠,下开吴文英。与此相应,语言风格亦 承温庭筠、李商隐之密丽,而为吴文英所继承发展。 另一方面,贺铸词又是豪放一脉发展的关捩点,上承 苏轼,下启稼轩。他沿着苏轼以诗为词的开创道路, 进一步抒写自我的英雄豪气、关注社会人生,由此形 成的悲壮风格开启了辛弃疾豪放词之先声。
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梁梦。
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
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
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婴,系
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
桐,目送归鸿。
三、周邦彦
• 周邦彦在语辞和表现手法上继续沿着苏 轼的诗化道路前进,使词像诗歌一样醇 雅,在体式上则注重词的本色当行,注 重词的格律,故被称为南宋格律派之祖 ,对姜夔、吴文英等词人有很深的影响 。
• 周邦彦词格律精严,音调谐美,章法缜 密,措辞精粹,比兴深婉,词风富艳精 工。
少年游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 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 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六丑
蔷 薇谢 后作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
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
• “ 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是 ‘斜阳’为日斜时,‘暮’为日入 时,言自日昃至暮,杜鹃之声亦云 苦矣。”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 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 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 、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 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 火已黄昏。
第六章 北宋中后期词坛
参考书目
• 马兴荣、祝振玉《山谷词校注》,上海古 籍出版社 2011
• 乔力《晁补之词编年笺注》,齐鲁书 社, 1992
• 张草纫《二晏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8
• 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上海古籍出 版社, 1985
• 钟振振《东山词》,上海古籍出版 社,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