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宋元文学史试题库(四)分析

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一.填空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
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一.填空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1、什么是白体?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4、什么是西昆体?三.论述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二.填空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四.论述1、柳永词的体式、内容和语言有哪些创新?2、柳永词的主要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创新?影响如何?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新一.背诵篇目:《醉翁亭记》。
二.填空1、欧阳修议论文《》揭露批评高若讷的卑劣行为,《》针对保守势力驳斥了其谬论;其记叙文如《》一类历史散文言之有物,其亭台记代表作是《》,其文赋代表作是《》;其散文中《》最为简洁流畅、纡徐委婉、平易自然。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
三、编写说明1 .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需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 .本考核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3 .识记:(1)神话概念;(2)神话分类。
4 .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5 .运用:神话分类与中国神话重要神话举例,举神话的例子分析中国神话的特点、价值、意义。
第二章《诗经》1 .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 .理解:(1)《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2)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 .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 .识记:(1)《尚书》;(2)《春秋》;(3)春秋三传;(4)春秋笔法;(5)编年体、国别体。
2 .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 .运用:先秦叙事散文的写作特点。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识记;(1)《论语》《孟子》;(2)《庄子》;(3)《荀子》《韩非子》。
2 .理解:《庄子》三言说理。
3 .运用:分析庄子寓言的特点。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识记:(1)楚辞;(2)《离骚》;(3)《九歌》;(4)《九章》;(5)宋玉《九辩》;(6)香草美人。
2 .理解:(1)《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2)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3 .运用:结合《离骚》分析香草美人象征手法。
第二编秦汉文学史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1.识记:(1)《吕氏春秋》;(2)李斯刻石文;(3)《淮南子》。
4 .理解:《淮南子》的思想倾向、说理特点。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五章东汉辞赋1.识记:(1)汉大赋;(2)骚体赋;(3)诗体赋;(4)抒情小赋。
2.理解:(1)汉赋渊源及演变进程;(2)汉赋类别及散体大赋特征。
宋代文学学习参考文献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宋初诗歌流派参考文献:1、《小畜集》[宋] 王禹偁撰《四部丛刊》本2、《林和靖诗集》四卷[宋] 林逋撰沈幼征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3、《西昆酬唱集注》二卷[宋] 杨亿编王仲荦注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4、白敦仁《宋初诗坛及“三体”》,《文学遗产》1986年第3期5、陈植锷《试论王禹偁与宋初诗风》,《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6、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参考文献:1、《欧阳修全集》[宋] 欧阳修撰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影印本2、《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三十卷[宋] 梅尧臣撰朱东润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3、《苏舜钦集》十六卷4、[宋] 苏舜钦撰沈文倬校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排印本5、葛晓音《北宋诗文革新的曲折过程》,《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
6、朱东润《梅尧臣传》,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7、漆侠《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8、莫砺锋《论王荆公体》,《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第二章北宋词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参考文献:1、《乐章集校注》三卷[宋] 柳永撰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排印本2、《张子野词》二卷[宋] 张先撰吴熊和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3、《珠玉词》[宋] 晏殊撰胡思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4、《六一词》[宋] 欧阳修撰李伟国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5、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6、谢桃坊《宋词概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排印本7、施议对《论“屯田家法”》,《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4年印行8、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参考文献:1、《东坡乐府编年笺注》三卷[宋] 苏轼撰石声淮、唐玲玲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2、《豫章黄先生词》[宋] 黄庭坚撰龙榆生校点中华书局1957年排印本3、《晁氏琴趣外篇》六卷[宋] 晁补之撰刘乃昌、杨庆存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4、《小山词》[宋] 晏几道撰王根林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5、《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宋] 秦观撰徐培均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排印本6、《东山词》四卷[宋] 贺铸撰锺振振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排印本7、《清真集》二卷[宋] 周邦彦撰吴则虞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排印本8、[日] 青山宏《唐宋词研究》,口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9、黄文吉《北宋十大词家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排印本10、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11、钱鸿瑛《周邦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12、赵治中马成生《周邦彦评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三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参考文献:1、《山谷内集诗注》二十卷《外集诗注》十七卷《别集诗注》二卷2、《外集补》四卷《别集补》一卷[宋] 黄庭坚撰[宋] 任渊、史容、史季温注[清] 谢启昆辑《丛书集成初编》本3、《后山诗注》十二卷[宋] 陈师道撰[宋] 任渊注《四部丛刊》本4、《东莱诗词集》二十三卷[宋] 吕本中撰沈晖点校黄山书社1991年排印本5、《茶山集》八卷[宋] 曾几撰《四库全书》本6、《陈与义集校笺》三十卷[宋] 陈与义撰白敦仁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7、陈植锷《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8、霍松林、邓小军《论宋诗》,《文史哲》1989年第2期9、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10、谢恩炜《吕本中与江西宗派图》,《文学遗产》1985年第3期。
15第五编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 晏殊所擅长的是小令,晏殊表现的是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雍 容闲雅。 ▪ 晏殊的词作很典型体现着北宋前中期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士大 夫的生活情趣。晏殊词的这种情趣,一是描摹富贵气象,二 是叹息美好易逝。
▪ 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存富贵气象。 ▪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
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 红应满径。(《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9—1052), 字希文,吴县人。大中祥符 八年(1015)进士。庆历 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 政”。卒谥文正。
思考题:
▪ 1. 柳永词在北宋词坛上有什么样的开拓之功? ▪ 2. 如何理解晏殊词中的“富贵气象”?
▪ 3. 张先又称“张三影”,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张先精于取
景与巧于炼字的词作特点。 ▪ 4. 何如解释欧阳修词作中大量的艳词现象?
为词”开了先路。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
春风。
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第四节
张先和其他词人
一、张先其人其词
▪ 张先(990—1078),字 子野,乌程人。天圣八年 (1030)进士。历任宿州 掾、吴江知县、嘉禾判官。 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 陆”。治平元年(1064) 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 欧阳修艳曲小词里包含的浓重享乐成分,除了应歌娱乐的需要,还有更 深层的心理动机,那就是强烈生命焦虑的释放为的是用感官的享受来冲 破死亡的威胁。欧词中伴随着美酒、美人一起频繁出现的,还有一个 “白发”形象,当我们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看时,凸显了欧词中蕴含强烈 的生命意识。 ▪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
宋代文学(1)

复习思考: 1、何为白体?有何代表作家及作品? 2、王禹偁的诗歌有何特点? 3、何为晚唐体?有何代表作家及作品? 4、西昆体是如何得名的?在题材范围和 艺术特征上有何特点?有何代表作家及作 品? 5、西昆体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背诵: 王禹偁《村行》 林逋《山园小梅》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四节 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一、宋词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1、城市的繁荣; 2、士大夫优裕的生活(歌台舞榭,歌儿舞女 成了士大夫私生活的重要内容。官妓—营妓、 家妓)和人生态度,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 社会等严肃内容,用词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 活的幽约情愫。); 3、社会的广泛需求对词人创作热情的刺激;
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
一、“西昆体”的得名:《西昆酬唱集》 杨
亿、刘筠、钱惟演等17位诗人,一个关系密 切的群体。 二、题材范围:狭窄:1、怀古咏史。2、咏 物。3、描写留恋光景的生活。 三、艺术特征:大多师法李商隐的雕润密丽, 音调铿锵。
四、西昆体的得失: 得: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 现工整、典雅的艺术特征。 失:1、缺乏李商隐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 沉感慨,徒得其华丽外表而无神韵;2、专 事模仿而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五、西昆体的衰亡: 原因:1、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 息;2、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 神。 阅读杨亿 《泪》,与李商隐诗对照。
二、宋代文人有着怎样的审美情趣?
审美态度世俗化; 审美情趣以俗为雅,更贴近日常生活。
儒释道三教合一,合在“心性”上, 合在“修心”上
道:庄子追求超越有待的逍遥游,寻找 绝对自由的“无何有之乡”,只有通过无 名、无功、无用、无为、无己的修炼才能 在内心找到;-----后来的道教除了服食丹 药以求长生外,还重视修性养神的内养功 夫,如清静、寡欲、息虑、坐忘、守一、 抱朴、养性、存思等。
古代文学史:宋辽金文学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 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 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朝中措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 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3.张先的词
张先的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中事, 眼中泪,意中人”。他的词从两个方面改变 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 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题序,将 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 用题序表明创作的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 张先的启发。
3.风格多样化:婉约 豪放
用题序
4.以诗为词的手法:以诗为词: 用典故
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俚俗语言的运用。
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听众既感到亲切 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满江红: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 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 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抵死难拚弃,等到 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4.铺叙与白描。柳永词在表现方法
上创造性的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 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 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947―1000)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K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古文的传统加字绍先。
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
他在宋初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917-1032)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他是继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和晚唐体: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
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主要诗人有李防、徐铉和王禹偁等。
王禹偁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喻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3《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玉山。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17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欧阳修(六一诗话》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4杨亿的生平: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宋初著名文臣,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他和王钦若等奉命编撰巨型典籍《册府元龟)与在秘阁里参加编纂工作的同僚吟诗唱和,互相切磋诗律。
作诗宗主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但亦不乏清峭感怆的讽谕之作。
5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西昆体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17人,共收诗250首,杨亿、钱惟演、刘筠三人的作品就有202首,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古文史二复习资料【全】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一、宋初文坛二、王禹偁与宋初三体王禹偁与三体1、王禹偁属白体2、早年学习白居易唱和诗3、贬官商州后,学习白居易讽谕诗,并从白居易上窥杜甫,说“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4、近体诗如《村行》,风格清新,近于晚唐体的平淡清远5、西昆体系后起,与王禹偁无关三、王禹偁文论及其贡献1、王禹偁提出“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的文论。
即在传道与有言之外,提出明心与有文实质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2、贡献:继承韩愈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先之功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四、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所起的促进作用诗风:1、过去认为王禹偁是西昆体流弊的拨正者。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西昆体的流行,在王禹偁故去之后。
王禹偁应属宋初三体中的白体。
2、与一般白体诗人不同,王禹偁从白居易的唱和诗转而学习白体讽谕诗,并由此上窥杜甫。
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有开先之功,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文风:1、文论:提出“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实质上要求文道合一与文行合一,并偏重于文。
2、创作:继承韩愈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
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先之功。
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五、西昆体(名词解释)1、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文学流派,有广狭二义。
狭义单指近体诗而言,广义则包括四六文。
2、“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3、西昆体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创作特色为:学习李商隐近体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六、西昆体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西昆酬唱集》:《西昆酬唱集》是西昆体形成流派的一个重要标志。
此集收入作品250首,作者十七人。
其中杨、刘、钱三人的作品就有202首。
故以此三子为魁首。
创作特色:学习李商隐近体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七、昆体工夫对宋诗发展的影响1、昆体工夫:西昆体创作时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的创作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晏殊所擅长的是小令,晏殊表现的是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雍 容闲雅。
▪ 晏殊的词作很典型体现着北宋前中期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士大 夫的生活情趣。晏殊词的这种情趣,一是描摹富贵气象,二 是叹息美好易逝。
▪ 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存富贵气象。
▪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 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 家傲·秋思》)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 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 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 思泪。(《苏幕遮》)
▪ 词作内容中表现了生动广阔的社会风貌。北宋的大型城市如汴京、 洛阳、益州、扬州、金陵等绮靡的都市生活和多彩的市井风情, 都可以在柳永的词作中找到精彩的描述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 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 潮》)
▪ 两翁相遇逢佳节。正值柳绵飞似雪。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 白发。(《玉楼春》)
▪ 除去艳词,欧词其他的词作,则沿着柳永开拓的写景纪实化、 自我抒情化道路,继续前进,将题材引向自然山水、社会百 态与个人生命意识,兼之又将明朗豪迈的个人情怀渗入到词 体的审美世界中,这种抒情方向,为后来苏轼一派的“以诗 为词”开了先路。
▪ 欧阳修艳曲小词里包含的浓重享乐成分,除了应歌娱乐的需要,还有更 深层的心理动机,那就是强烈生命焦虑的释放为的是用感官的享受来冲 破死亡的威胁。欧词中伴随着美酒、美人一起频繁出现的,还有一个 “白发”形象,当我们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看时,凸显了欧词中蕴含强烈 的生命意识。
▪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 殢谁相送。(《夜行船》)
二、宋初词体的生成环境
▪ 宋初音乐、歌舞、娱乐、宴会等促进词体繁荣的载体和力量, 正从上至下地繁荣开来。
▪ 宋代宫廷各类燕乐活动中,教坊系统的音乐机构发挥了相当 重要的角色。
▪ 统治者也极力倡导大臣们的日常文化娱乐 ▪ 唐代以来的市坊制与宵禁制度逐渐瓦解,
第二节 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永
一、柳永其人
▪ 柳永(987?—1053?),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 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 遂人称“柳七”,崇安人。 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 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 屯田”。柳永的词作代表着 十一世纪上半叶北宋词坛的 最高成就和发展趋势。
▪ 丰厚的文艺修养、浓重的人生感慨,使他的词发展成“情中 有思”的个人风格,即词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这是对 人的生命在较深层次上的探寻
二、欧阳修的词艺
▪ 作为晏殊的门生,欧阳修以诗文创作为一代文坛领袖,他的 词却是 “以其馀力游戏”。但欧阳修的存词达到二百五十馀 首,超过柳永、晏殊与张先。
▪ 和晏殊一样,他的词形式上多为小令,内容也以婉约含蓄见 长。但欧词中却不少香艳之作,
▪ 张昪(992—1077),字杲卿,韩城人。大中祥符八年 (1015)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卒谥康 节。
▪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 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 门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危 栏,红日无言西下。(《离亭燕》)
二、柳永词的开拓性
▪ “柳氏新变”首先体现在词体的创制与开拓。他先后创作了慢词一百馀 首,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
▪ 在词作的审美趣味上,柳永又尝试变“雅”为“俗”。有意运用通俗化 的语言来表现市民生活的世俗化情调
▪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 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 个。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 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 虚过。(《定风波》)
▪ “柳氏新变”还在于他大量地使用词体进行自我感情的抒发。 去除了晚唐五代词中那种模式化的男情女爱与伤春悲秋,取 而代之的是柳永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个人心态。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 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 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唱。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宋初词坛概况 ▪ 第二节 柳 永 ▪ 第三节 晏殊和欧阳修 ▪ 第四节 张先和其他词人
第一节 宋初词坛概况
一、相对沉寂的宋初词坛
▪ 建宋之初,歌词发展的良性条件尚未具备。 ▪ 从北宋建国的建隆元年(960)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
在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的四十年间,有作品传世的词人 不过十馀人,词作仅存三十馀首。 ▪ 据现存文献来看,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人物是王禹偁。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 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 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 红应满径。(《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二、范仲淹与张昪的词作特色
▪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吴县人。大中祥符 八年(1015)进士。庆历 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 政”。卒谥文正。
思考题:
▪ 1. 柳永词在北宋词坛上有什么样的开拓之功? ▪ 2. 如何理解晏殊词中的“富贵气象”? ▪ 3. 张先又称“张三影”,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张先精于取
景与巧于炼字的词作特点。 ▪ 4. 何如解释欧阳修词作中大量的艳词现象?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 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 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第四节 张先和其他词人
一、张先其人其词
▪ 张先(990—1078),字 子野,乌程人。天圣八年 (1030)进士。历任宿州 掾、吴江知县、嘉禾判官。 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 陆”。治平元年(1064) 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三、柳永词的艺术与地位
▪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的影响力甚大。 ▪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
词。” ▪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说那时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
则学曹元宠(组)”(《碧鸡漫志》卷二)。
第三节 晏殊和欧阳修
一、晏殊的词艺
▪ 晏殊(991—1055),字同叔, 抚州临川人。少有才名,以神童 荐于朝。历任翰林学士、礼部侍 郎、御史中丞等。仁宗庆历中, 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 密使。卒谥元献。史载晏殊“文 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 雅有情思”(《宋史》本传)。 惜其诗文集今已不传,而有《珠 玉词》存词一百三十馀首,遂以 词人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