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期词风
南宋词发展的脉络

一.宋初词人北宋前期将近百年的承平,使词这一新兴文学体裁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形成为了定局。
北宋初期,上层文人仍继续晚唐、五代“花间派”或者南唐的婉丽词风,但在言情写志、抒发作者主观情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深入,这时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欧阳修、张先、晏几道等人。
在他们笔下,词的抒情性又有所发展,风格也变得更为雍容秀雅。
晏殊词绝大部份内容是描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的,但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显得温润娴雅、和婉明丽。
晏殊非常善于捕捉自然景物敏锐而纤细的感受,并善于抒发由此而产生的深蕴凄婉的感情。
这种作品最能反映晏殊词的特色。
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经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词意蕴单薄,感情柔弱,这是最大的不足。
但是他的词音律和谐,语言精美,进一步奠定了疏淡清丽、精致柔婉的风格在宋词中地位,也把宋词语言进一步推向文人化、典雅化。
张先早期所作的词仍袭花间、南唐遗风,大部份作品是描写男女之情的。
由于他善于写“影”,时人曾经据其三个佳句,誉之为“张三影”。
他的词风清新明丽,语言流畅精致。
前期词作全是小令,后期写了一些长调慢词。
对于词体的解放有一定的影响。
较早为宋词开辟新意境的,是范仲淹和欧阳修。
范仲淹词作不多,今存者仅六首。
但因他久任边防,首先把边塞军旅生活写到词里,给词意词风带来了新的内容与新的精神,为词开辟了斩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
范仲淹词作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派词的滥觞。
欧阳修词数量不少,今存二百多首。
世以“晏、欧”并称,可见他也是学南唐、五代的。
这与欧阳修对词的认识有关。
欧阳修大体上还是将词看做为消遣性、娱乐性的东西,他的词在形式上仍多用传统的小令,在内容、风格上多以婉约之笔写柔曼之情,有些作品写得比较香艳甚至放肆,以至于有人将这些艳冶词和其本传中所说的帷薄不修之事联系起来。
古代文学史:宋辽金文学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 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 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朝中措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 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3.张先的词
张先的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中事, 眼中泪,意中人”。他的词从两个方面改变 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 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题序,将 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 用题序表明创作的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 张先的启发。
3.风格多样化:婉约 豪放
用题序
4.以诗为词的手法:以诗为词: 用典故
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俚俗语言的运用。
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听众既感到亲切 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满江红: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 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 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抵死难拚弃,等到 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4.铺叙与白描。柳永词在表现方法
上创造性的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 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 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北宋前期的词人及创作

2.词风:
晏几道的词作,词彩比较华丽,意象也 比较密集,但他处理得相当流动,绝无 平板凝滞之病,这可以说是糅合了花间 词与南唐词的特点。而词句的精巧新颖, 也是明显的长处。
北宋前期词的主要特色: 总的说来,晏氏父子和张先、欧阳修的词代表了
北宋中叶词的主流风格,他们虽各有不同,但基 本上都有以下特色: 第一,以体制来说,他 们均擅长小令或近于小令的中调,虽然张先、欧 阳修作过一些长调,但并不占主要地位;第二, 从题材来说,他们主要写男女相思、感时伤别之 情和山水恬逸之志,内容比较狭窄;第三,从语 言来说,典雅精巧、清丽而流畅是主要倾向;第 四,从情感表现来说,大多力度很弱,气势也不 大,所以表现手法也以委婉细腻、含蓄温柔为主。 其中晏几道的词虽然有几分磊落疏狂之气,但毕 竟还是在无奈的悲愁的笼罩下。所以说,这一时 期的词在抒情方面尽管比诗歌要开放得多,但文 化心理的节制还是存在的。
张先早年以小令起势,后亦写长调,是当代词 人中较早、较多写长调之人,其中以慢词为多。
长调:诗调、词调体式之一。前人以58字以内 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的为长调。 词调,即指词调中的长曲。明课本《类编草堂 诗余》中以91字以上者为长调,似无根据,但 因已通行,所以一般皆沿用之。唐代也有人认 为“长调即七言诗,短调乃五言诗”。长调最 长的在二百字以上。例如《啼莺序》有二百四 十字,可以称做已知的最长的长调。
2.轶事: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 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 见,愿识柳七面。
那柳七官人,真个是朝朝楚馆,夜夜秦楼。内 中有三个出名上等的行道,往来尤密。一个唤 做陈师师,一个唤做赵香香,一个唤做徐冬冬。 这三个行道,陪着自己的钱财,争养柳七官人。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第一节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北宋前期的词风,仍然沿袭了晚唐五代词的风格,内容上依然是男女恋情,形式上多写小令。
但是,范仲淹、欧阳修的词,形式与风格,虽还继承南唐的遗风,但他们的作品都有一种华贵雍容的气度,没有花间词的轻薄华艳。
北宋年寿最长的词人张先,字子野。
生性浪漫。
有“张三中”、“张三影”之称。
其写影名句如“云破月来花弄影”,被历代词评家赞赏。
词集名《张子野词》。
他的词多写长调,风格也逐渐背离婉约的传统,趋于明白爽快、铺张详尽。
讲授篇目: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苏幕遮》[碧云天]欧阳修:《卜算子》[去年元夜时]《南歌子》[凤髻金泥带]《蝶恋花》[庭院深深]、《踏莎行》[候馆梅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第二节晏殊和晏几道北宋初年的晏殊和晏几道父子二人,以其词作著名于当时,世称“二晏”或“大小晏”。
他们的词上承南唐遗风,但不卑俗、淫艳、轻薄,在词的发展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大晏是以从容淡雅之笔,写升平富贵之态;小晏则以深婉低回的吟唱,抒写“古之伤心人语”。
词情体貌各呈异彩,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晏殊(一)生平:晏殊,字同叔。
临川人(今属山西),谥元献。
他在十六岁时,就因才学出众,以神童招试,擢秘书省正字,受知赏于真宗,仕途一直非常顺利。
官至仁宗朝宰相。
他在政治上虽没有什么突出成就,但曾引用了一批贤能的人,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王安石也受过他的奖掖,号称贤相。
他对文学格外关心,所交往的多达官文学之士。
叶梦得《避暑录话》:“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二)晏词的特点1、晏词虽有富贵气,也有华丽的色彩,但绮而不俗,一洗花间词的浓艳,情调闲雅,怀抱旷达,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轻佻,表现了风雅人士的情趣。
名篇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2、晏殊词能将理性的思绪,融入抒情之中,使其词极具语言张力。
二、晏几道(一)生平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
北宋词的三次大_变革_董小伟

北宋词是宋词发展的重要阶段,按时间,可以初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
在三个时期分别出现了三位对词“改朝换代”的词坛星宿———柳永、苏轼、周邦彦。
词到了他们手里,分别进行了三次重大“变革”。
一、北宋初期,在经过宴氏父子、张先等多位词人的推波助澜下,词至柳永,词风为之一变,即从艳丽之词变为歌者之词。
柳永是北宋初期一位大力填词的“专职”词人。
他长期出入于秦楼楚馆之中,恣情游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死后又一直被视为轻薄浪子。
生活的艰辛、处境的坎坷、生命的不幸,使他的词走向了民间,成为真正的“歌者之词”。
由此,柳永堪称中国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首先,柳永词在内容上进行了“变革”。
柳词虽然还残留了有许多依红偎翠、歌舞升平之作,但其中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词的新动向。
(1)将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之词,转向了民间,特别是转向了青楼市井。
虽然其中有写得露骨、直透的一面,但寄予了柳永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注,也使词人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更浓了,如《定风波》。
(2)有关男女情感与相思的艳词,这部分作品很多。
有以女性口吻来写的,其中女子个性鲜明,个个敢怒、敢怨、敢说、敢爱,如《定风波》;也有以男子口吻来写的,其中男子打破前代隐晦含蓄表现手法,毫不避讳男子思念的心态,如《小镇西》。
(3)柳永最擅长的是描写“羁旅行役”,抒发羁旅行役之苦,其中融入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切感受与思考。
这部分作品艺术成就很高,影响也最大。
如著名的《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就是代表。
(4)有许多对繁华都市风光描写的美词,如《望海潮》就是其中代表作。
其次,柳永发展了大量慢词,创作许多新词调。
“慢词”本指音乐而言,一般而言指字数比较多的词,有时也叫“长调”,即是指90个字以上的词。
在敦煌曲子词里出现过一些长调,但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壮大,小令一直是词坛主旋律。
而柳永在慢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慢词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力,突破了五代以来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的局面,为词更好表现细腻的情感作了很好铺垫,如有《八声甘州》、《木兰花慢》等词为其代表,他的《中吕调戚氏》甚至达到了212字。
词在北宋的发展轨迹

词在北宋的发展轨迹一、北宋前期词及柳永的贡献1.因革晚唐五代词风2.词为艳科的词体观念3.小令体制为主4.开拓词境的尝试一般来说都是承袭南唐二主和冯延巳等人的词风,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继承性大于创造性,以小令为主并无多少新的发展。
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比较显达,除柳永、张先以外,差不多都是台阁重臣,人生命运相对来说比较顺利适意。
其词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乐极生悲后对人生的反思。
但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抒情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在题材、艺术上也有所开拓,创新。
柳永,宋代第一位大量写词之人,创制了大量慢词。
柳永词的艺术贡献:(一)、词体创制:大量创制慢词与对词调的丰富(音乐体制的改变)1.新曲调的大量采用两宋词坛用词调最多的人,存词213首,用调133种,多数是采用新流行的曲调。
两宋所用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调为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2、创作慢词87调125首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迭、四迭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二)、变“雅”为“俗”: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创作方向的改变)1、内容方面的“俗”柳永长期生活在俗的环境:市井具有商品性质,取悦受众2.语言表达的“俗”语言:俚俗语、俗不伤雅、雅不避俗(取悦受众)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取悦受众三、铺叙与白描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屯田蹊径”(“柳氏家法”)白描手法四.独特的结构方式1、时间结构方式2、空间结构方式“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的影响:1、社会影响“凡有井水饮进,即能歌柳词”2.文坛影响:(1)“相继有作,慢词遂盛”(2)俗词创作在文人中成风气(3)柳词艺术对后世词家的影响: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4)对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的重大影响二、北宋中期词及苏轼的贡献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
北宋前期词坛知识点总结

北宋前期词坛知识点总结一、北宋前期词人北宋前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词人,其中以苏轼、柳宗元和欧阳修为代表。
他们各自在词坛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之一。
苏轼的词作以清新婉约、朗朗上口为特色,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词作风格多变,有豪放洒脱的《浪淘沙》、婉约婉转的《江城子》、慷慨激昂的《和陈同甫》等。
苏轼善于借鉴古人之长处,创新词的风格和形式,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号柳河东。
柳宗元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词人。
柳宗元的词作以清新典雅、含蓄婉约著称,注重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充满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理想主义色彩。
他的代表作有《江雪》、《鹿柴》等,被誉为“唐宋之际,间有大才”。
柳宗元的词作在北宋前期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词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词人。
他的词作以婉约清新、含蓄柔媚为特色,一生创作了大量词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风貌。
代表作有《蝶恋花》、《浣溪沙》等。
欧阳修在北宋前期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世的词坛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北宋前期词论著北宋前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词论著,其中以王国维的《宋词》、苏轼的《赤壁赋》和《词论》、黄庭坚的《张先《庐山谣》注》为代表。
这些词论著对词的创作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词坛的繁荣发展。
王国维(1877-1927),字少君,号抱甫,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词人和美学家。
他的《宋词》是北宋前期一部重要的词论著,其中通过对宋代词人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诗以言志,词以言情”的词论观点,对后世词坛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的《赤壁赋》和《词论》是北宋前期极具影响力的词论著。
其中,《赤壁赋》以描写东晋末年诸葛亮和周瑜联手抗曹的故事为背景,饱含壮志豪情、心驰神往,影响深远。
文综复习41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文综复习41: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模拟练习题
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填空
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
者,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6、张先的词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7、欧阳修的词有何特点?
8、晏几道的词有何特点?
9、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
10、试述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即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1、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楼是引发文人墨客绮思丽情的渊薮,多少 在婚姻家庭中体验不到的浪漫温存都可以在 歌姬舞妓的袖角唇边得到补偿,而后再揭橥 于词;青楼又是谱唱演播新词的最理想场所, 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奋句妙语披于管弦、出诸 丽人之口,遐迩皆闻呢?又有哪一位歌妓不 愿率先唱出名士的新作,从而使自己身价倍 增呢? ——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
出生于儒学士宦之家,从青年时代起,在北宋 京城汴京度过了一段长久的岁月,常出入歌楼 妓馆,为乐工歌妓撰写歌词。 ‚喜做小词,然薄于操行。‛‚日与猥子纵游 猖馆酒楼间,无受检约。‛ (《艺苑雌黄》) ‚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 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 一时‛‚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避
存词241首,《醉翁琴趣外编》、《六一词》。
六一:‚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 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 于其间,是为六一。‛(《三朝言行录》)。 (一)欧阳修的词学观念
欧阳修对词的认识不高,仍视词为“聊佐清 欢”的“薄技”(《西湖念语》)。
1、抒发自我人生体验。表现啸傲湖山、流连风 月的襟怀,表达人生命运变化的感叹和官场艰 险的体验。继承了文人化的方向,脱开婉约情 调,向着疏俊的方向发展。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张潮《江南行》: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 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梁元帝《荡妇秋思赋》:
荡子之别十年,荡妇之居自怜;登楼一望,惟见 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 ……相思 相望,路远如何!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 愁容翠眉敛,啼多红粉漫。已矣哉!秋风起兮秋 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 行行终不归。
①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常把听歌看 舞的场面和感受行之于笔,传神地表现出歌妓 的才艺和表演时的情态,使人如临其境、如闻 其声、如见其人。如写琵琶、胡琴:‚啄木细 声迟,黄蜂花上飞‛。
②善于炼字,善写自然景物,尤擅写“影”
有人称张先为张三中,“公曰:‘何不目之为’ 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归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 (《剪牡丹》),余平生所得意也。” 《苕溪 渔隐丛话》 其写影有29句之多。另如:“中庭月色正清明, 无数杨花过无影”。
(一)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1、表现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定风波》:“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 使年少,光阴虚过。” 2、表现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 声。 3、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 《集贤宾》:“和鸿偕老,免教敛翠啼红。” 《御街行》:“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 千转。”
北
宋 前 期 词 风
1.不发达。数量少
2 作者大都是诗人,如王禹偁、潘阆、寇准、钱惟演、 林逋。他们的精力主要是放在诗歌上,词作数量较少。 词的风格,与各人的诗歌风格近似。
一、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 江西抚州)人。少时即有文名,以神童召试,赐同 进士出身。仁宗朝时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 好奖拔人才,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 等都出自他的门下。谥号“元献”。存词140 首,为《珠玉词》。 “性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每有嘉客必 留,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处。”(叶梦 得《避暑录话》)
梦应三刀,桥名万里,中和政多暇。仗汉 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 。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 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 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 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题咏颖州西湖的《采桑子》十首,清新明畅。
(990-1078)享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
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一生无大挫折, 优游卒岁。与晏殊交情深。有《张子野词》,存词 165首。
1、内容: “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行 香子》,人称“张三中” ”(《古今诗话》)。士大 夫的诗酒生活/男女之情/都市社会生活 2、艺术特色:
《一寸金》(成都);《破阵乐》《透碧 宵》《倾杯乐》(汴京);《木兰花慢》 《瑞鹧鸪》(苏州),以写杭州的《望海 潮》最著名。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 游乐情景。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柳词) “音 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
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 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 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 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3、词风:清新明丽。语言流畅兼精巧尖新。
(三)贡献 1、大量以词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性, 从观念上提高的了词的文学地位。 2、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缘题赋词,
改变了以往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加强了词的纪实性 和现实感。有70多首词有题序。有的文字颇长,有一 定的叙事性,如《木兰花》:‚去春自湖归杭,忆南 园花已开,有‘当时犹有蕊如梅’之句。张先词被人 视为‚古今一大转移‛(陈廷绰《白雨斋词话》卷一)。
①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如《蝶恋花槛菊愁
烟)
②书写自我人生感受。表现富贵闲雅的生 活、流连光景的轻怨淡愁和惆怅落寞的情 怀,突出的主题是感叹时光易逝、宣扬及 时行乐。如《浣溪沙》(一曲新词) ③其它。有一些活泼轻快的作品。如《破 阵子》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来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舞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 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归。 愁钉红粉泪,眉剪春山翠。 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
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和,词语雅丽。 受冯延巳影响最大,深得冯词“俊”的特点, 发展得更为含蓄典雅、圆融温润。 ①擅长脱于鄙俗而写出气象,特别善于以淡雅之 笔写富贵之态,以清新之笔写男女之情,显得神 清气远、蕴藉雅健。 ‚余每吟富贵,不言金玉锦 绣,而惟说其气象……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 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吴处厚《青箱杂记》) ②善于捕捉对自然景物敏锐而纤细的感受,抒发 由此而产生的深蕴凄婉的心绪,甚至暗示出对人 生的理性把握,显得意境格外高远。
③多用白描手法,不用典,借景抒情,含蓄 蕴藉。
善用细腻的感受和警练的词句准确地概括出 普遍的人生感触,表达较委婉含蓄、凝重平 稳,形成雍容华贵、清新委婉的独特风格。 缺点:意蕴单薄,感情柔弱。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 园香径独徘徊。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 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 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 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 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 哉风。
1、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的方向进 一步发展,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 a 朝通俗化方向开拓, 与柳永相互呼应。b 境界明快爽朗,开豪放一 派的先路。 3、借鉴和吸取了民歌“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 向通俗化方向开拓。如咏十二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
‚三十年前,尚好文华,嗜酒歌呼,知以为 乐而不知其非也。‛(《答孙正之第二书》)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 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清 王又华 《古今词论》引毛先舒(1620—1688 )云: ‚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 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 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 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 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 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 层深而浑成也?‛
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 丽华。”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 江犹唱《后庭花》”。
《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 香者三十馀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 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一、
(987?-1053?)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卿,排行第 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景祐进士。官屯田 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后更名柳永,1034年 考取进士之后,作过多年的小官,在穷愁潦倒中死 于润州僧舍。传死后“葬资竞无所出”,众妓集资 葬之。 《乐章集》,存词213首。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 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 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 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 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 犹唱,后庭遗曲。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 绮,澄江静如练。”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 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 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 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