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五编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宋代文学学习参考文献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宋初诗歌流派参考文献:1、《小畜集》[宋] 王禹偁撰《四部丛刊》本2、《林和靖诗集》四卷[宋] 林逋撰沈幼征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3、《西昆酬唱集注》二卷[宋] 杨亿编王仲荦注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4、白敦仁《宋初诗坛及“三体”》,《文学遗产》1986年第3期5、陈植锷《试论王禹偁与宋初诗风》,《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6、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参考文献:1、《欧阳修全集》[宋] 欧阳修撰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影印本2、《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三十卷[宋] 梅尧臣撰朱东润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3、《苏舜钦集》十六卷4、[宋] 苏舜钦撰沈文倬校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排印本5、葛晓音《北宋诗文革新的曲折过程》,《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
6、朱东润《梅尧臣传》,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7、漆侠《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8、莫砺锋《论王荆公体》,《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第二章北宋词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参考文献:1、《乐章集校注》三卷[宋] 柳永撰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排印本2、《张子野词》二卷[宋] 张先撰吴熊和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3、《珠玉词》[宋] 晏殊撰胡思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4、《六一词》[宋] 欧阳修撰李伟国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5、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6、谢桃坊《宋词概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排印本7、施议对《论“屯田家法”》,《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4年印行8、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参考文献:1、《东坡乐府编年笺注》三卷[宋] 苏轼撰石声淮、唐玲玲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2、《豫章黄先生词》[宋] 黄庭坚撰龙榆生校点中华书局1957年排印本3、《晁氏琴趣外篇》六卷[宋] 晁补之撰刘乃昌、杨庆存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4、《小山词》[宋] 晏几道撰王根林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5、《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宋] 秦观撰徐培均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排印本6、《东山词》四卷[宋] 贺铸撰锺振振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排印本7、《清真集》二卷[宋] 周邦彦撰吴则虞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排印本8、[日] 青山宏《唐宋词研究》,口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9、黄文吉《北宋十大词家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排印本10、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11、钱鸿瑛《周邦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12、赵治中马成生《周邦彦评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三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参考文献:1、《山谷内集诗注》二十卷《外集诗注》十七卷《别集诗注》二卷2、《外集补》四卷《别集补》一卷[宋] 黄庭坚撰[宋] 任渊、史容、史季温注[清] 谢启昆辑《丛书集成初编》本3、《后山诗注》十二卷[宋] 陈师道撰[宋] 任渊注《四部丛刊》本4、《东莱诗词集》二十三卷[宋] 吕本中撰沈晖点校黄山书社1991年排印本5、《茶山集》八卷[宋] 曾几撰《四库全书》本6、《陈与义集校笺》三十卷[宋] 陈与义撰白敦仁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7、陈植锷《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8、霍松林、邓小军《论宋诗》,《文史哲》1989年第2期9、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10、谢恩炜《吕本中与江西宗派图》,《文学遗产》1985年第3期。
宋元明清文人大全

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字仲涂,原名肩愈,字绍先,太名人,著有《河东先生集》。
2、穆修,字伯长。
3、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人,今存《小畜集》30卷。
4、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他和王钦若等编纂巨型典籍《册府元龟》。
5、林逋,原名林和静,字君复,钱塘人,时称“梅妻鹤子”。
6、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州人,有《珠玉词》及清人所编辑《晏元献遗文》。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7、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人(今属江西)。
8、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今属安徽宣州市)。
世称梅宛陵,今存《宛陵先生文集》。
9、苏舜钦,字子美,开封人(今属河南),今存《苏学士文集》。
1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创“半山体”亦称“王荆公体”。
11、王令,字逢原,广陵人(今江苏扬州),今存《广陵先生文集》。
12、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人(今江西南丰县),有《元丰类稿》。
13、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有《嘉佑集》。
14、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山人,有《栾城集》。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1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6、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fu2)翁,祖籍金华(今属浙江),有《山谷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
17、陈师道,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人(今江苏徐州)。
有《后山先生集》。
18、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有《简斋集》。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诗坛19、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行七,亦称柳七,改名永,字耆卿,有《乐章集》。
20、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今属江苏),有《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
21、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幼子,词与其父晏殊齐名,称“二晏”,有《小山词》。
22、贺铸,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卫州人(今河南汲县),诗集有《庆湖遗老集》,词集有《东山词》,又名《贺方回词》、《东山寓声乐府》。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第三章北宋前期词坛从北宋建国(960)到仁宗朝(1023-1063)得一百年,一般被瞧做就是北宋文学得前期。
这一时期得词坛具有承前启后、革故鼎新得特点。
新型得宋代社会充满着浓郁得享乐风气,这为词体得勃兴准备了优越得发展环境。
虽然在词作内容与词体风格上,主要还就是继承五代晚唐那种花间尊前得柔情传统,但在继承中也有新变,那就就是羁旅行役、人生喟叹、登临怀古等新得歌词题材出现。
即便就是在一些写作男情女爱、伤春悲秋得传统题材里,也常常会注入词人得主体情感。
某些歌词中又出现理性观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议论说理之风。
对词体功能得认识上,由“敢陈薄伎,聊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得写作态度,逐渐向“诗词一体”得方向过渡。
这些变化,都为词坛巨擘苏轼得到来做了充分准备。
就北宋词发展而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二晏、欧柳为代表。
除柳永外,多秉承唐五代词之余緖,填词以小令为主,内容多男女艳情,词境开拓不大。
但就是,词得写作技巧却较唐五代有较大扩展。
柳永得慢词创作,更就是词体由唐五代入宋得一个飞跃。
后期,以苏、周为代表,以词得诗化为突出特征。
苏轼“以诗为词”冲破了“词为艳科”得旧观念与音律束缚,使词在思想内容、创作题材与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新得开拓,从而成长为一种独立得抒情诗体。
北宋词得诗化,一就是指创作题材、思想内容得社会化,二十指词得表现手法得诗化。
苏轼后,秦观、贺铸、周邦彦也都不同程度得表现出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用词得雅化与词人得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第一节宋初词苑一、相对沉寂得宋初词坛建宋之初,在政局不稳得大环境下,国力急需奠基,承载歌词发展得良性环境尚未具备。
加之最高统治者视小词为前代得祸国之因,中书、台谏对士大夫、社会风尚得加强监督、儒学得重建、词为艳科得传统观念等因素得综合作用,所以相对于晚唐五代词人与词作得繁荣,宋初词坛有“顿衰于前日”得状况。
从北宋建国得建隆元年(960)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得四十年间,有作品传世得词人不过十余人,词作仅存三十余首。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一、西昆体:(一)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二)“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三)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四)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二、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个诗派,以清逸隐幽为旨趣。
林逋是颇受后人推崇的一位晚唐体诗人。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一、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一)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二)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三)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二、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一)以文为诗,具有散文化倾向。
这在古体诗中表现得很明显。
(二)重气格。
欧诗创作追求气格,其风格或曰古建、古硬、气雄、气豪,或曰怪奇、奇壮、奔放。
(三)命意新颖。
他的诗歌创作,于命意上追求深刻创新,透过事物的表象进一步表达他对事物的认识,在叙述中杂以议论,如《和王介甫明妃曲》。
三、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点(一)梅尧臣的多数诗歌具有取材个人化、生活化、琐碎化的倾向。
他不断地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同时以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贯穿其中,加深了诗歌的内涵,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富于理趣的风气。
(二)梅诗具有平淡的风格。
梅诗之“平淡”实属“古淡”,是一种老树着花的美。
四、苏洵散文的特点苏洵的文章笔锋老辣,纵横博辨,极挥斥之致。
他作文以学养为基础而重气势,文字雄奇坚劲,喜议政议军,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
他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具有结构严谨、说理周详、气势磅礴而曲折多变的写作特点,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北宋前期文学

第一章北宋前期文学第一节宋初散文与复古思潮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一.王禹偁(954-1001)“咸通以来,诗文不竞。
革弊复古,宜其有闻。
”(《送孙何序》)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二.柳开(948-1001)“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
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柳开《应责》)“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
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
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
”(柳开《上王学士第三书》)三.穆修(979-1032)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
当时西昆派的骈体已风行一时,穆修以刊刻韩、柳文集,与之对抗。
穆修成功地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其中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后来都成了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
四.姚铉(968-1020)姚铉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第二节北宋初期诗坛三大流派宋末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送罗寿可诗序》)一.白体诗人“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二.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967-1028)最为有名。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947―1000)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K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古文的传统加字绍先。
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
他在宋初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917-1032)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他是继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和晚唐体: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
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主要诗人有李防、徐铉和王禹偁等。
王禹偁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喻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3《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玉山。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17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欧阳修(六一诗话》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4杨亿的生平: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宋初著名文臣,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他和王钦若等奉命编撰巨型典籍《册府元龟)与在秘阁里参加编纂工作的同僚吟诗唱和,互相切磋诗律。
作诗宗主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但亦不乏清峭感怆的讽谕之作。
5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西昆体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17人,共收诗250首,杨亿、钱惟演、刘筠三人的作品就有202首,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北宋前期词坛

一、五代词风的延续:晏殊、欧阳修
• 晏殊词在题材取向与审美趋向上都与南唐 词风一脉相承,但在许多方面又有所创新 ,主要表现在思想情感的深永、审美规范 及表达技巧的讲求等。晏殊善以婉丽之笔 抒写闲雅的情趣,往往“情中有思”。
• 欧阳修上承冯延巳,以士大夫之胸襟学问 入词,虽写男女爱情,而能以诗人娴雅的 语言来表现;其自成面目处则为“豪放之 中有沉著之致”,爽朗旷达的特色下启苏 轼。
玉楼春
晏殊
•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 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 徘徊。
《假中示判官张 寺丞王校勘》:“元已清明假未开, 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 禁滟 滟 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 来。游梁 赋 客多风 味,莫惜青钱 万选 才。”
亭户 也
•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
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年年春夏潮盈浦,
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
塯成 卤 。 卤 浓 盐 淡 未 得 闲 , 采 樵 深 入 无 穷 山 。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
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
才得波涛变成雪。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
二、承前启后:范仲淹、张先、王安 石
• 范仲淹、王安石是苏轼词风的先行者,张 先则是柳永词风的先行者。
• 范仲淹《渔家傲》以唐人边塞诗入词,使 词能够从宫廷豪门、繁华都市扩大到边塞 的广阔天地。王安石《桂枝香 · 金陵怀 古》从题材到思想内涵都已体现出士大夫 之词的特色。
北宋前期词坛知识点总结

北宋前期词坛知识点总结一、北宋前期词人北宋前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词人,其中以苏轼、柳宗元和欧阳修为代表。
他们各自在词坛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之一。
苏轼的词作以清新婉约、朗朗上口为特色,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词作风格多变,有豪放洒脱的《浪淘沙》、婉约婉转的《江城子》、慷慨激昂的《和陈同甫》等。
苏轼善于借鉴古人之长处,创新词的风格和形式,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号柳河东。
柳宗元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词人。
柳宗元的词作以清新典雅、含蓄婉约著称,注重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充满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理想主义色彩。
他的代表作有《江雪》、《鹿柴》等,被誉为“唐宋之际,间有大才”。
柳宗元的词作在北宋前期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词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词人。
他的词作以婉约清新、含蓄柔媚为特色,一生创作了大量词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风貌。
代表作有《蝶恋花》、《浣溪沙》等。
欧阳修在北宋前期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世的词坛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北宋前期词论著北宋前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词论著,其中以王国维的《宋词》、苏轼的《赤壁赋》和《词论》、黄庭坚的《张先《庐山谣》注》为代表。
这些词论著对词的创作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词坛的繁荣发展。
王国维(1877-1927),字少君,号抱甫,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词人和美学家。
他的《宋词》是北宋前期一部重要的词论著,其中通过对宋代词人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诗以言志,词以言情”的词论观点,对后世词坛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的《赤壁赋》和《词论》是北宋前期极具影响力的词论著。
其中,《赤壁赋》以描写东晋末年诸葛亮和周瑜联手抗曹的故事为背景,饱含壮志豪情、心驰神往,影响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晏殊所擅长的是小令,晏殊表现的是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雍 容闲雅。 ▪ 晏殊的词作很典型体现着北宋前中期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士大 夫的生活情趣。晏殊词的这种情趣,一是描摹富贵气象,二 是叹息美好易逝。
▪ 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存富贵气象。 ▪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
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 红应满径。(《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9—1052), 字希文,吴县人。大中祥符 八年(1015)进士。庆历 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 政”。卒谥文正。
思考题:
▪ 1. 柳永词在北宋词坛上有什么样的开拓之功? ▪ 2. 如何理解晏殊词中的“富贵气象”?
▪ 3. 张先又称“张三影”,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张先精于取
景与巧于炼字的词作特点。 ▪ 4. 何如解释欧阳修词作中大量的艳词现象?
为词”开了先路。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
春风。
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第四节
张先和其他词人
一、张先其人其词
▪ 张先(990—1078),字 子野,乌程人。天圣八年 (1030)进士。历任宿州 掾、吴江知县、嘉禾判官。 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 陆”。治平元年(1064) 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 欧阳修艳曲小词里包含的浓重享乐成分,除了应歌娱乐的需要,还有更 深层的心理动机,那就是强烈生命焦虑的释放为的是用感官的享受来冲 破死亡的威胁。欧词中伴随着美酒、美人一起频繁出现的,还有一个 “白发”形象,当我们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看时,凸显了欧词中蕴含强烈 的生命意识。 ▪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
的语言来表现市民生活的世俗化情调
▪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
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
个。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
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 虚过。(《定风波》)
▪ 词作内容中表现了生动广阔的社会风貌。北宋的大型城市如汴京、 洛阳、益州、扬州、金陵等绮靡的都市生活和多彩的市井风情, 都可以在柳永的词作中找到精彩的描述
第三章 坛
北宋前期词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宋初词坛概况 ▪ 第二节 柳 永
▪ 第三节 晏殊和欧阳修
▪ 第四节 张先和其他词人
第一节
宋初词坛概况
一、相对沉寂的宋初词坛
▪ 建宋之初,歌词发展的良性条件尚未具备。 ▪ 从北宋建国的建隆元年(960)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
在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的四十年间,有作品传世的词人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
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 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唱。
三、柳永词的艺术与地位
▪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的影响力甚大。 ▪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 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 潮》)
▪ “柳氏新变”还在于他大量地使用词体进行自我感情的抒发。 去除了晚唐五代词中那种模式化的男情女爱与伤春悲秋,取 而代之的是柳永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个人心态。
第二节
柳
永
一、柳永其人
▪ 柳永(987?—1053?),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 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
遂人称“柳七”,崇安人。
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 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 屯田”。柳永的词作代表着 十一世纪上半叶北宋词坛的 最高成就和发展趋势。
二、柳永词的开拓性
▪ “柳氏新变”首先体现在词体的创制与开拓。他先后创作了慢词一百馀 首,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 ▪ 在词作的审美趣味上,柳永又尝试变“雅”为“俗”。有意运用通俗化
殢谁相送。(《夜行船》) ▪ 两翁相遇逢佳节。正值柳绵飞似雪。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
白发。(《玉楼春》)
▪ 除去艳词,欧词其他的词作,则沿着柳永开拓的写景纪实化、 自我抒情化道路,继续前进,将题材引向自然山水、社会百 态与个人生命意识,兼之又将明朗豪迈的个人情怀渗入到词
体的审美世界中,这种抒情方向,为后来苏轼一派的“以诗
▪ 张昪(992—1077),字杲卿,韩城人。大中祥符八年 (1015)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卒谥康 节。 ▪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 云际客帆高挂。
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栏,红日无言西下。(《离亭燕》)
门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危
词。”
▪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说那时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 则学曹元宠(组)”(《碧鸡漫志》卷二)。
第三节
晏殊和欧阳修
一、晏殊的词艺
▪ 晏殊(991—1055),字同叔, 抚州临川人。少有才名,以神童 荐于朝。历任翰林学士、礼部侍 郎、御史中丞等。仁宗庆历中, 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 密使。卒谥元献。史载晏殊“文 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 雅有情思”(《宋史》本传)。 惜其诗文集今已不传,而有《珠 玉词》存词一百三十馀首,遂以 词人名家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
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 ▪ 丰厚的文艺修养、浓重的人生感慨,使他的词发展成“情中 有思”的个人风格,即词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这是对 人的生命在较深层次上的探寻
二、欧阳修的词艺
▪ 作为晏殊的门生,欧阳修以诗文创作为一代文坛领袖,他的 词却是 “以其馀力游戏”。但欧阳修的存词达到二百五十馀 首,超过柳永、晏殊与张先。 ▪ 和晏殊一样,他的词形式上多为小令,内容也以婉约含蓄见 长。但欧词中却不少香艳之作,
不过十馀人,词作仅存三十馀首。 ▪ 据现存文献来看,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人物是王禹偁。
二、宋初词体的生成环境
▪ 宋初音乐、歌舞、娱乐、宴会等促进词体繁荣的载体和力量, 正从上至下地繁荣开来。 ▪ 宋代宫廷各类燕乐活动中,教坊系统的音乐机构发挥了相当 重要的角色。 ▪ 统治者也极力倡导大臣们的日常文化娱乐 ▪ 唐代以来的市坊制与宵禁制度逐渐瓦解,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
家傲·秋思》)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
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思泪。(《苏幕遮》)
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