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古代文学史 三 前四章 北宋时期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三] 前四章知识归纳第一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北宋文学分期:①初期63年【宋立国至仁宗天圣元年960--1085】②中期61年【天圣元年至神宗元丰八年1023--1085】③后期40年【哲宗天佑元年至宋亡1086--1126】宋诗特点: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
宋代散文特点是明达简练、平议流畅、文从字顺。
唐宋诗歌区别:唐诗主情、含蓄;宋诗主理、刻露。
词在宋代繁荣的原因:①商业城市的发展②统治者的爱好与提倡③文体进化的必然趋势。
第一节西昆派和宋初诗文晚唐体:指宋初诗人们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种诗体。
由于宋人常常把他们看作是晚唐诗人,因此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比较突出,另一晚唐体诗人群体是林逋、魏野等隐者,他们继承了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用恬淡精巧的诗语写其隐居的闲适生活,写景咏物颇有影响。
西昆派:由杨亿《西昆酬唱集》得名。
全部为五言、七言近体律诗,杨亿、刘筠为代表作家。
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
西昆体诗风典雅华美,词采精丽,音节铿锵,喜用生僻典故,标榜学习李商隐,但只片面学习李商隐创作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其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是表现才学功能的诗歌,在当时有一定积极意义。
【“杨刘风采,耸动天下”欧阳修《六一诗话》】白体:宋初在士大夫阶层流行学习白居易诗体【不学新乐府】,风格平易浅显,真率自然,作唱和诗,不求典实,先以徐铉、李旷为主,后以王禹称为代表。
王禹称反对宋初诗文浮华作风,从理论和创作上表现现实主义精神的唯一作者。
宋代最早提倡继续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古文运动的诗人。
提出“远师六经,近师吏部”,主张散文继承韩柳古文运动传统,古文代表《待漏院记》,其亦能词《点绛唇`感兴》抒发抱负,基本脱离“词为艳科”的传统,在词史上有开创意义。
《村行》触景生情抒发乡思之感,暗喻被贬谪的不满;是王禹称写景之作也是七律诗成就最高的一首,有白居易平淡自然的特点,是白体诗代表作。
中国古代文学简答笔记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简答笔记宋元时期古代文学第一讲宋代文化与文学总论宋代文化与宋代文学的关系:1、文官政治,崇文抑武的国策,极大刺激了宋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理学的兴起“文以载道”说的盛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促使宋代诗文的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3、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宋人的审美情趣的转型,促成了宋代文学从严于雅俗之辩转向以俗为雅;4、都市的繁荣,促使词的兴盛,促使说话、杂剧市井俗文学的迅速兴起和发展。
近二十年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主流观点:一、政治结构、文化心理的的近代色彩与文学中的淑世精神。
唐型文化:代表了中国封建文化上升期的辉煌成就。
宋型文化:宋代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全面繁荣和高度成熟而且显示了由中唐逐渐发展起来的近代文化色彩的文学。
宋代文化的近代色彩:1、文官政府、科举取士,提高了封建政权的开放性,刺激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权力结构中的多种平衡机制,助长了政治上自由议论的风气,而且在士大夫阶层催生出限制君权思想的萌芽。
3、宋代上层政治中的党争,尤其是新旧党争,具有近代政党竞争或斗争的萌芽性质,表现了崇尚政治品节和高尚人格的精神面貌。
4、文化心态,儒家重教化的文学观。
宋代文学的淑世精神:1、宋代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传统的文学样式成为士大夫干预时事的有力工具。
2、词的逐步雅化,以及从自娱娱人的功能转向力图有益于世道人心、道德教化,从内心世界的低徊书写转向对社会世间的一定关注。
二、儒、佛、道三教合流与文学的重理情节。
1、宋人内省而广大的哲学思维——宋代文学浓郁的知性反省的思辨色彩。
2、独立的主体意识——重理情节的基本特征。
3、习惯向内心追寻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追寻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
4、对历史、人生的思考,对现实乃至日常生活的关注敏锐。
三、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整合与文学的盛极而变。
宋代文化的高度成熟,以对文化的倾心研读为前提。
宋四大部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3、民族矛盾的激化4、理学的兴盛5、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二、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
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1、文体多样化。
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宋代文学成就——词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
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题材应有尽有。
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宋词的繁盛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宋代词坛的发展历程

宋代词坛的发展历程词始于隋唐,兴于两宋,但在晚唐、五代和宋初,却大多都是一些酒宴娱宾遣兴之作。
这些词,大都以描写艳思恋情为主,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极尽艳丽浮华。
这种词的始源,充分表现出了它先天的俚俗特征,与传统的雅正审美观念大相径庭,所以有“诗言志词言情”、“词为小道、艳科”之说。
正如张炎《词源》中所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
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
”清代李东琪说:“诗庄词媚,其体原别”;田同之说:“诗贵庄而词不嫌佻,诗贵厚而词不嫌薄,诗贵含蓄而词不嫌流露,之三者不可不知。
”魏塘曹学士《西圃词说》中曾言:“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壮士也。
”宋初,青楼歌坊繁盛,因此俗惑艳媚之词极度泛滥。
朝庭的士大夫们,都极尽享乐,观妙龄女子“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于浅斟细酌之际,听娇声曼唱、艳曲小调,充满了对声色的追求,享乐本能的满足,呈现出一种群体人格堕落的淫腐之风(或许,这也正是宋朝后来被野蛮民族灭掉的一种征兆)。
这时宋词的内容,主要是以表现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为主,其主流倾向正是当年被孔子屏弃为淫靡的“郑声”一流。
这种曲词,只有表层次上的享乐生活追求,而没有更深层的意蕴回味,与风雅背道而驰。
人们一面享受、沉湎于声色快乐,同时又觉得不合雅趣,有失颜面,进行着自我掩饰与辩解。
兴发情动,形诸歌咏,贪图享受之欲望,人所难免,为了将这种艳情的表述含蓄化、朦胧化,又似有兴寄,有无限言外托喻之想,词人们便开始将字面、句子、声韵加以锻炼,具有典雅之风貌,这样便接近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儒家标准。
对宋词创作“去俗复雅”的艺术拯救,从而成为词人们的一种努力和追求。
创作上“去俗复雅”,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个人努力到形成流派,已经成为宋代词坛的一种必然趋势。
千载以降,儒家“雅正”的审美观念,一直成为历代文人创作的中正标准。
这种标准,主张文学应具有“兴、观、群、怨”的功用,表现上应含而不露、委婉得体,称之为“温柔敦厚”。
宋词的发展历程

探寻宋词之宋词发展历程提起中国文化,古今中外的学者都会倾服于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不断发展创新,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直至现在的网络文学,就如百花齐放一般,各具魅力。
尤其是唐诗、宋词,这是绽放在中国文坛上的两朵奇葩,一个优美绝伦,一个豪迈大气,独具风骚的影响了一代代的文人学者。
因此,对唐诗宋词的研究也成了文人学者的爱好,可知每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都有其来源和逐步的发展历程,当然,作为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之中最为绚丽的华章之一的宋词也有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下面让我们一起翻开这一页页篇章。
篇章一:序幕————“词”的来源词,正如我们所知,兴盛于宋,所以后人提起词才会直接称为宋词。
但追述词的发展历史,可源自五代十国,甚至更早,不过真正作为一种文体出现则是形成于唐,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燕乐的广泛流传,使得人们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之后又出现了“敦煌曲子词”,这就是所考究来的最早的词了。
不得不提的是,词,在唐代还衍生了几种别称,除了“曲子词”外,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等等,这些我相信我们都可以从词的特征得出一些命名的规律。
尽管我们对唐代的印象是停留在唐诗,但词作为唐代形成的一种新文体,虽然没有像诗歌那样得到文人的重视,但词在中晚唐时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那些我们广为熟悉的唐代诗人,诸如李白、白居易、温庭筠等,尽管他们中大部分的人的造诣主要在诗歌上,但对于词的创作,也都做了尝试,特别是白居易,虽然词量不多,但首首脍炙人口,比如《忆江南》三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尽管依然带有点诗歌的韵味,侧重于描述浪漫文风,但已渐接近民间口语。
北宋初期文学

从总体上看,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 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 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 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清人吴 之振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这个评价
是合乎事实的。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晚唐诗风,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宋初三体:推重白居易的白体 模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 效法李商隐的西昆体
二、王禹偁和白体诗人
1. 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等。
模仿白居易的闲适诗、“元和体”以及 其浅易流畅的诗风,却忽视了白居易讽谕现 实的精神,多应酬唱和、流连光景之作,风 格浅切闲雅,平易有余而深警不足。
《 山 园 小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
》
四、西昆体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 派。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 名,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主要有三类题才:
一是怀古咏史。如《始皇》、《汉武》、 《明皇》等皆属此类。 二是咏物。如《鹤》、《梨》、《柳絮》、 《萤》、《泪》等。 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直夜》、 《夜燕》、《别墅》等。
晏殊的《珠玉词》
晏殊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 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以清新之辞写男女恋情,以闲雅之 笔写富贵气象,而且在词作中能融入自 己的主观情感和哲理体悟,使其词作赋 予了更为浓厚的士大夫气,显示了由 “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进一 步转化。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15第五编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 晏殊所擅长的是小令,晏殊表现的是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雍 容闲雅。 ▪ 晏殊的词作很典型体现着北宋前中期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士大 夫的生活情趣。晏殊词的这种情趣,一是描摹富贵气象,二 是叹息美好易逝。
▪ 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存富贵气象。 ▪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
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 红应满径。(《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9—1052), 字希文,吴县人。大中祥符 八年(1015)进士。庆历 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 政”。卒谥文正。
思考题:
▪ 1. 柳永词在北宋词坛上有什么样的开拓之功? ▪ 2. 如何理解晏殊词中的“富贵气象”?
▪ 3. 张先又称“张三影”,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张先精于取
景与巧于炼字的词作特点。 ▪ 4. 何如解释欧阳修词作中大量的艳词现象?
为词”开了先路。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
春风。
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第四节
张先和其他词人
一、张先其人其词
▪ 张先(990—1078),字 子野,乌程人。天圣八年 (1030)进士。历任宿州 掾、吴江知县、嘉禾判官。 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 陆”。治平元年(1064) 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 欧阳修艳曲小词里包含的浓重享乐成分,除了应歌娱乐的需要,还有更 深层的心理动机,那就是强烈生命焦虑的释放为的是用感官的享受来冲 破死亡的威胁。欧词中伴随着美酒、美人一起频繁出现的,还有一个 “白发”形象,当我们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看时,凸显了欧词中蕴含强烈 的生命意识。 ▪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北宋前期词坛从北宋建国(960)到仁宗朝(1023-1063)得一百年,一般被瞧做就是北宋文学得前期。
这一时期得词坛具有承前启后、革故鼎新得特点。
新型得宋代社会充满着浓郁得享乐风气,这为词体得勃兴准备了优越得发展环境。
虽然在词作内容与词体风格上,主要还就是继承五代晚唐那种花间尊前得柔情传统,但在继承中也有新变,那就就是羁旅行役、人生喟叹、登临怀古等新得歌词题材出现。
即便就是在一些写作男情女爱、伤春悲秋得传统题材里,也常常会注入词人得主体情感。
某些歌词中又出现理性观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议论说理之风。
对词体功能得认识上,由“敢陈薄伎,聊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得写作态度,逐渐向“诗词一体”得方向过渡。
这些变化,都为词坛巨擘苏轼得到来做了充分准备。
就北宋词发展而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二晏、欧柳为代表。
除柳永外,多秉承唐五代词之余緖,填词以小令为主,内容多男女艳情,词境开拓不大。
但就是,词得写作技巧却较唐五代有较大扩展。
柳永得慢词创作,更就是词体由唐五代入宋得一个飞跃。
后期,以苏、周为代表,以词得诗化为突出特征。
苏轼“以诗为词”冲破了“词为艳科”得旧观念与音律束缚,使词在思想内容、创作题材与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新得开拓,从而成长为一种独立得抒情诗体。
北宋词得诗化,一就是指创作题材、思想内容得社会化,二十指词得表现手法得诗化。
苏轼后,秦观、贺铸、周邦彦也都不同程度得表现出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用词得雅化与词人得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第一节宋初词苑一、相对沉寂得宋初词坛建宋之初,在政局不稳得大环境下,国力急需奠基,承载歌词发展得良性环境尚未具备。
加之最高统治者视小词为前代得祸国之因,中书、台谏对士大夫、社会风尚得加强监督、儒学得重建、词为艳科得传统观念等因素得综合作用,所以相对于晚唐五代词人与词作得繁荣,宋初词坛有“顿衰于前日”得状况。
从北宋建国得建隆元年(960)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得四十年间,有作品传世得词人不过十余人,词作仅存三十余首。
据现存文献来瞧,掀开两宋词坛帷幕得人物就是王禹偁。
她主要以诗文名世,词作仅存一首,但却当仁不让地酿就了新得词坛风气。
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该词为宋初最早出现得小令之一,大致作于李煜死后得第6年(984)。
王禹偁时任长洲知县,词中不仅描写江南水乡得秀丽,同时也借天边归鸿抒发自己虽有抱负而世无知音得感慨,格调沉郁,意境含蓄,取景开阔自然,风格清新旷远,已非五代佳人檀郎、花间尊前得秾丽面目,预示着北宋词得新风尚。
王弈清《历代词话》卷四称赞此词“清丽可爱”,并指出王禹偁“岂止以诗擅名”。
至真宗、仁宗时,令词得到更为充分地发展。
如潘阆得《酒泉子》(十首):酒泉子其四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
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
思入水云寒。
《酒泉子》十首选景大都富有典型性,皆为回忆杭州西湖得旖旎风光。
情调上以闲雅为主,笔法白描,句式淡炼,大有山水画意。
王奕清《古今词话》云:“潘逍遥狂逸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
”苏轼曾将之书于屏风之上。
寇准也留下了四首词作,均为伤时惜别之作,风格清丽缠绵。
江南春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得深情。
“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
“孤村”句说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阳”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得凄凉与感伤。
这与寇准政治家得形象有一定得距离,所以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评此词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
盖人之难知也如此!”又如: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
林逋爱梅,曾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得著名诗句,但亦填词,其为人传诵者如下:相思令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争忍离别情。
君泪盈。
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此词采用民歌中常见得复沓形式,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得节奏与清新优美得语言,托为一个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被迫与心上人江边诀别得悲怀。
上述士大夫之词得共同特点就是:①接受西蜀与南唐词风得影响,以清丽淡雅得辞句来写景抒情;②作者大都只就是偶尔弄笔,虽时有佳作,却未造成整体声势。
③体制上多为小令之作,结构上一般“前段布景,后半说情”。
宋初四十年得身后,正就是作为“一代之文学”得宋词得崛起。
第二节晏殊与欧阳修一、晏殊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少有才名,以神童荐于朝。
历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御史中丞等。
仁宗庆历中,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卒谥元献。
史载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宋史》本传)。
惜其诗文集今已不传,而有《珠玉词》存词一百三十余首,遂以词人名家。
与柳永不同,晏殊所擅长得就是小令;与柳永得秦楼楚馆、羁旅行役不同,晏殊表现得就是士大夫得诗酒生活与雍容闲雅。
晏殊词就是作者近半个世纪富贵生活得象征,其作多小令,风格以延续南唐词风为主。
其词集以“珠玉”题名,正突出了晏殊词珠圆玉润得特色与丰腴富贵之气。
她一生显达,“未尝一日不燕饮”“每有嘉客必留”“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得豪奢生活,常陶醉于“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得酒色生活,故她得词多歌舞升平、男欢女爱之作,表现了闲雅得生活情趣,其中既有“无可奈何花落去”得迟暮落寞之感与“时光只解催人老”“一向年光有限身”得人生变幻得莫名惆怅,但也能理性节制,写得澄明温润。
如:踏莎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云鱼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山亭柳·赠歌者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
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景物清丽雅致,温润秀洁;笔法清圆婉转,从容不迫,一切皆与她得富贵身份相协调着。
生活得美好与闲适,不免使人产生岁月流逝得哀愁。
片刻得时光、有限得生命,只有这一点,就是“太平宰相”晏殊所不满意得。
美好得年华能延续下去吗?富贵得生活怎样才能不流走呢?这就是《珠玉词》中最常有得慨叹。
与卓有修养得士大夫心态相对称得就是,她不会径直喊出“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古诗十九首》)这样得句子,她会将这种生命哀愁表现得含蓄淡然,难以言传。
例如“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浣溪沙》),所以,丰厚得文艺修养、浓重得人生感概,使她得词发展成“情中有思”得个人风格,即词中渗透着理性沉思得特质,这就是对人得生命在较深层次上得探寻。
名作《浣溪沙》最能代表这种特色: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词中描写得都就是她特别钟爱得夕阳与落花、今日与去年,这些景致虽然司空见惯,但其中流逝得却就是我们留不住得时光,词作表达得就是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得意义,但却在闲雅得景物与淡雅闲适得情调中,表现得悠悠含蓄。
刘攽《中山诗话》云: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
也就就是说她得词风酷似五代词人冯延巳。
得确,晏殊词得花间遗韵与南唐俊逸。
同时,她又以“情中有思”得个人风格,将小令得创作推向了更加圆熟得境地,于就是,她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蒿庵论词》)。
二、欧阳修得词艺作为晏殊门生得欧阳修,她以诗文创作为一代文坛领袖,她得词却就是标准得“以其馀力游戏”(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欧阳修在《西湖念语》中陈述自己作词得出发点就是:“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词乃小技”这种创作观念,在欧阳修身上有着突出得表现。
刘熙载曾曰:“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这就是指欧词得情感比晏词要深刻真挚。
欧阳修现存词作有二百三十余首。
与晏殊一样,形式上多为小令,内容也以婉约含蓄见长。
但欧词中却不少香艳之作,这一点令后世尊欧者尽力掩饰。
南宋罗泌在《近体乐府跋》中云:“其甚浅近者,前辈多为刘辉伪作,故削之。
”曾慥《乐府雅词引》亦云:“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幼眇,世所矜式。
当时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今悉删除。
”实际上这些词,学界已经公认为就是欧阳修得作品。
欧阳修词作得主要内容就是男女恋情、闲情逸趣之类得,但却摒弃了“花间集”铺金缀玉与浓腻得脂粉气,把词引向清丽明媚一格。
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就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就是欧阳修得代表作。
上片从行人着眼,以春水喻愁;下片从闺中人着眼,以春山喻远。
通过离愁不断如春水得生动比喻与行人更在春山外得深情设想,构成清丽意境,深婉含蓄。
而她得《蝶恋花》更就是有名: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就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②?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③。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她年葬侬知就是谁?试瞧春残花渐落,便就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