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时间上, 今宵——去年离 时间上 , 今宵 去年离 别时——去年以前的初见 去年以前的初见— 别时 去年以前的初见 —现在 , 形成了一个美丽的 现在, 现在 诗的圆环。 诗的圆环。
三、对仗工整和名句。 对仗工整和名句。
“落花”一联引用五代翁宏《春残》 落花”一联引用五代翁宏《春残》 中诗句,但比原句更出名。 中诗句,但比原句更出名。因为与全篇融合 紧密,形象表达了伤春怀人的情感。 紧密,形象表达了伤春怀人的情感。燕双飞 而人独立。 而人独立。
四、“念”字用的极好
“念去去”为内心独白。 念去去”为内心独白。 念去去 清人万树《词律发凡》 清人万树《词律发凡》云:“名词 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 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三声之 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 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 ------当用去者 非去则激不起。 当用去者, ------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 念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 念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 千里”一气流贯。叠加“去去” “千里”一气流贯。叠加“去去”,愈 显激越之声情。读时一字一顿, 显激越之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使人顿 觉去路茫茫,路漫漫兮。 觉去路茫茫,路漫漫兮。
五、柳永 原名三变,字耆卿。 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第一个大 力写词的人,因词出名,因词受累, 力写词的人,因词出名,因词受累,最 后穷愁潦倒,死后无人安葬, 后穷愁潦倒,死后无人安葬,由群妓合 金葬之。 乐章集》 存词200 多首。 200多首 金葬之 。 其 《 乐章集 》 存词 200 多首 。 代表作《八声甘州》 代表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天)、《雨霖铃》(寒蝉凄切)。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 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第二章柳永及北宋前期词的演变

三、柳永词的新变(约987—约1053)
南唐降臣柳宜之子。原名三变,字景庄;后 改名永,字耆卿,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 移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仁宗朝进士,官至 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耆卿词格固不高,而音 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 役。”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3)表现都市的繁华风光。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谢处厚:“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 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4. 词史地位
1、在词体上,推动词由小令时代过渡到慢、令结 合的时代。 2、在艺术上,力行雅俗结合手法,开风气之先。 影响及金元曲子、诸宫调,号称“曲祖”。 3、在影响上,苏、李、秦等,特别是周邦彦,都 不同程度地受到柳永的影响。
伤离怀远之中见寥阔高华之气,出入于婉约、清: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 六一居士。生于四川绵州 (今绵阳),吉安永丰(今 属江西)人,故号庐陵。谥 文忠。北宋卓越的政治家、 史学家、文学家。北宋诗文 革新领袖。 (1)沿着后主词的方向, 以词抒发自我人生感受。 (2)开拓词的通俗化审美 趣味,与柳词相呼应。
柳永对宋词发展有重大影响。
1、大力制作慢调。
慢调,即慢曲子。唐时已有慢调,敦煌词《内家娇》104字, 《倾杯乐》110字,亦见于文人词。柳永是第一个大力制作慢调的 人,苏、秦相继,慢调遂胜。 慢调有较大的空间,将抒情、叙事、写景融为一体。作慢调又 须用铺叙手法。使词的表现从感受点化发展到过程描写,层次更为 丰富。
第三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化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1.主要内容:男女相爱与离愁 2.情感基调:雍容和缓、自我解脱 3.风格:情中有思 4.地位:倚声家初祖
二、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1.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 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 3.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 4.风格:清新明畅
欧阳修: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 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 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 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他荐拔和指导 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 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 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 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 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 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 春山外。
欧阳修《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 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 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第三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一、本讲重点: 1.雅致见长的晏、欧词 2.政治家风范的范、王词 3.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4.大量创制慢词的柳永 二、本讲目的与要求: 1.了解柳永词的开创意义 2.弄清宋初雅歌词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3.领会宋初词人对词境的开拓 4.分析词的表现方法与内容的关系
词: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 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 上曲调,可以演唱。(李煜,由唐入宋的词人) 词牌: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 “倚声”。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 章、长短句等称谓。 词调: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 等。令或称小令,慢词也作长调。词的分段称为分片,词除 单调之外,一般都分上下两片,慢词也有分成三四片者。 宋代许多学者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 重要作用。宋代词的作者、作品及素质远超前代,成为继唐 诗之后又一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后世词一般不在演唱, 基本上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第一节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北宋前期的词风,仍然沿袭了晚唐五代词的风格,内容上依然是男女恋情,形式上多写小令。
但是,范仲淹、欧阳修的词,形式与风格,虽还继承南唐的遗风,但他们的作品都有一种华贵雍容的气度,没有花间词的轻薄华艳。
北宋年寿最长的词人张先,字子野。
生性浪漫。
有“张三中”、“张三影”之称。
其写影名句如“云破月来花弄影”,被历代词评家赞赏。
词集名《张子野词》。
他的词多写长调,风格也逐渐背离婉约的传统,趋于明白爽快、铺张详尽。
讲授篇目: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苏幕遮》[碧云天]欧阳修:《卜算子》[去年元夜时]《南歌子》[凤髻金泥带]《蝶恋花》[庭院深深]、《踏莎行》[候馆梅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第二节晏殊和晏几道北宋初年的晏殊和晏几道父子二人,以其词作著名于当时,世称“二晏”或“大小晏”。
他们的词上承南唐遗风,但不卑俗、淫艳、轻薄,在词的发展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大晏是以从容淡雅之笔,写升平富贵之态;小晏则以深婉低回的吟唱,抒写“古之伤心人语”。
词情体貌各呈异彩,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晏殊(一)生平:晏殊,字同叔。
临川人(今属山西),谥元献。
他在十六岁时,就因才学出众,以神童招试,擢秘书省正字,受知赏于真宗,仕途一直非常顺利。
官至仁宗朝宰相。
他在政治上虽没有什么突出成就,但曾引用了一批贤能的人,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王安石也受过他的奖掖,号称贤相。
他对文学格外关心,所交往的多达官文学之士。
叶梦得《避暑录话》:“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二)晏词的特点1、晏词虽有富贵气,也有华丽的色彩,但绮而不俗,一洗花间词的浓艳,情调闲雅,怀抱旷达,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轻佻,表现了风雅人士的情趣。
名篇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2、晏殊词能将理性的思绪,融入抒情之中,使其词极具语言张力。
二、晏几道(一)生平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
北宋词的三次大_变革_董小伟

北宋词是宋词发展的重要阶段,按时间,可以初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
在三个时期分别出现了三位对词“改朝换代”的词坛星宿———柳永、苏轼、周邦彦。
词到了他们手里,分别进行了三次重大“变革”。
一、北宋初期,在经过宴氏父子、张先等多位词人的推波助澜下,词至柳永,词风为之一变,即从艳丽之词变为歌者之词。
柳永是北宋初期一位大力填词的“专职”词人。
他长期出入于秦楼楚馆之中,恣情游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死后又一直被视为轻薄浪子。
生活的艰辛、处境的坎坷、生命的不幸,使他的词走向了民间,成为真正的“歌者之词”。
由此,柳永堪称中国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首先,柳永词在内容上进行了“变革”。
柳词虽然还残留了有许多依红偎翠、歌舞升平之作,但其中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词的新动向。
(1)将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之词,转向了民间,特别是转向了青楼市井。
虽然其中有写得露骨、直透的一面,但寄予了柳永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注,也使词人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更浓了,如《定风波》。
(2)有关男女情感与相思的艳词,这部分作品很多。
有以女性口吻来写的,其中女子个性鲜明,个个敢怒、敢怨、敢说、敢爱,如《定风波》;也有以男子口吻来写的,其中男子打破前代隐晦含蓄表现手法,毫不避讳男子思念的心态,如《小镇西》。
(3)柳永最擅长的是描写“羁旅行役”,抒发羁旅行役之苦,其中融入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切感受与思考。
这部分作品艺术成就很高,影响也最大。
如著名的《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就是代表。
(4)有许多对繁华都市风光描写的美词,如《望海潮》就是其中代表作。
其次,柳永发展了大量慢词,创作许多新词调。
“慢词”本指音乐而言,一般而言指字数比较多的词,有时也叫“长调”,即是指90个字以上的词。
在敦煌曲子词里出现过一些长调,但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壮大,小令一直是词坛主旋律。
而柳永在慢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慢词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力,突破了五代以来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的局面,为词更好表现细腻的情感作了很好铺垫,如有《八声甘州》、《木兰花慢》等词为其代表,他的《中吕调戚氏》甚至达到了212字。
宋代文学 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2

晏殊词的新变: 1、浓情中渗透着理性的沉思 ……燕初飞,莺已老,拂面春风长好。相逢携手且高 歌,人生得几何。 ——冯延巳《喜迁莺》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这首词就是从大自然的变与不变,两个辩证的角度来抒发因时光的流逝,给作 者带来的淡淡的哀愁。
二、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 人。1003年中进士。曾做过吴江知县、嘉禾判官等。最 后做安陆知州,人们又称他为“张安陆”,词集《安陆 词》,现存词一百八十余首。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 。
张先的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 意中人”。人称“张三中”,后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 :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 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剪牡 丹》),号“张三影”。
宋代文学 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主要内容提纲
1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晏殊 欧阳修
2
3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范仲淹 张先 王安石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概说
宋立国之初半个世纪,词并没有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 兴盛,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宋初四五十年间,词作者不过 10人,作品仅存33首,而且缺乏开拓性,尚未形成一种独 特的时代风貌,
(范仲淹)词激壮沉雄,虽写离情,亦变大笔振 迅,不作软媚语。自是英雄本色。亦苏辛派之先 河也。 ——龙榆生《唐五代宋词选》
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第五编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4/10/2019
15
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 长达 212 字。慢词 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 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 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 213 首词,用了133 种词调。
4/10/2019
16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 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 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 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4/10/2019
23
4/10/2019
5
欧阳修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 成分要多些。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 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 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
4/10/2019
6
欧阳修在政治生活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 他的诗文和部分“雅词”就表现出其性格中 的这个侧面。 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 轻时的生活,则颇风流放任。其作品朝着通 俗化方向开拓。
4/10/2019
13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宋词到柳永手中发生重大的变化。 柳永 (987? —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人。 仁宗景祐元年 进士。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 田”。
4/10/2019
14
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 共不过十多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 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 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 头并进。
4/10/2019
21
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 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柳永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在词的 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而且 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
3 第五编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一,独辟蹊径的范仲 淹词
庆历新正改革的主持者。 庆历新正改革的主持者。
(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 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 ),字希文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词流传不多,但都即景抒怀, 范仲淹词流传不多,但都即景抒怀, 表现了开阔深沉的意境。 渔家傲》 表现了开阔深沉的意境。如《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沉郁苍凉的风格成 塞下秋来风景异) 为豪放词的滥觞。 为豪放词的滥觞。
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 有客谓子野曰: 人皆谓公张 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 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 公曰: 何不目之为张三 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 客不晓,公曰: 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此余平生 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 所得意也。 胡仔《 所得意也。”——胡仔《苕溪渔隐 胡仔 丛话前集》 丛话前集》卷三十七
沈祥龙《论词随笔》称其自然: 沈祥龙《论词随笔》称其自然: 词以自然为尚,自然者, “词以自然为尚,自然者,不 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 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诠 古人名句, 梅子黄时雨’ 也。古人名句,如‘梅子黄时雨’、 云破月来花弄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外自然而 已。”
张先的慢词创作
如《南歌子》: 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 下笑相扶,愛道“ 下笑相扶,愛道“画眉深浅入时 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試手初。 弄笔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闲妨 了绣功夫,笑问“ 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 书”?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一,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二,切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三,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中措·平山堂》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 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 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上片由八年之前追忆而来;下片折回送别主题,借 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抒发自我怀 抱。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 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使词在酒筵歌席之 外表现出特别的价值和意义,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 词开了先路。
《采桑子》第三首: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采桑子》第四首:(《作品选》中P299)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范仲淹《渔家傲》(《作品选》中P292)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四)文雅气息更浓,俚俗风味并存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第二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与创新
一、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吴礼部诗话》引《陈氏书录》: 言其词中“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 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
1、在词中抒发自己的人生体验。 主要抒写自己听歌饮酒、畅游山水的乐趣, 表现他在饱经宦海浮沉之后的感慨,反映了 他旷达豁达的个性。 这一类词继承了文人化的方向,脱开婉约情 调,向着疏俊的方向发展。
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不 停。 ——晏殊《破阵子》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 ——晏殊《踏莎行》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 ——晏殊《渔家傲》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晏殊《木兰花》
晏殊《浣溪沙》:(《作品选》中P294)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 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 香径独徘徊。
1、慢词渐趋兴盛 词体的分类:令、引、近、慢 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2、词前题序的使用
▲令: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是早期词调 的通称,一般字数比较少。 如:王建《调笑令》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 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如《十六字令》 ▲引:本是古代乐曲的一种名称。词调中的引, 字数在76-140字之间,一般比小令要长一些。如 《千秋岁月引》、《梅花引》。 ▲近:又称“近拍”。同引一样,比小令长,又 比慢词短,大致在71-96字之间。如辛弃疾《丑奴 儿近》、《祝英台近》 ▲慢: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声调 延长,字数增多,多是长调。如:《江城子慢》、 《木兰花慢》。
北宋·张舜民《画墁录》: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 三变不能堪,诣公府,晏公(按,即晏殊)曰: “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 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 “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柳永《定风波》:“镇相随,莫抛躲,针线 慵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三)婉约词风大盛,豪放词风初现 北宋前期词风以婉约为主,二晏、欧阳修、 柳永都是婉约词的重要作家。 豪放风格的词在个别作品中初步显露。如: 范仲淹《渔家傲》,欧阳修《朝中错·平山堂》 等。
明·张綖《诗余图谱》“凡例”之后“附识”: 按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 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盖亦 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 作,多是豪放。大约词体以婉约为正。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 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 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 铁卓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清·吴灏《历朝名媛诗词题辞》: 自宋人说部有铁板红牙之喻,词家乃分 豪放、婉约两派。
张宗橚《词林纪事》卷三: 洗味“无可奈何”一联,情致缠绵,音调 偕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
★主题内容: 表达了伤春惜时之意,蕴含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 意识。 ★写作特点: 1)借物传意,融情入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变与不变 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由此而产生的“人生有限而宇宙 永恒”的惆怅之情,无奈之中有一种圆融的观照。 2)语言淡雅。“似曾”两句属对工巧、自然浑成。
上片两层,一是写少妇深闺独处;二是写丈 夫恣游歌楼妓馆,两相对照,哀者更哀。 下片两层,写女子无奈、苦闷、悲戚之情。 一是雨暴风狂,春去难留;二是泪眼问花, 借花自伤。
清代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先舒云: 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 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 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 也。人愈伤心, 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 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也? ①“泪眼”——雨横风狂之时见花流泪; ②“问花”——含泪问花知道不知道人的心情; ③“花不语”——风雨中的花不能自保,默然相对; ④“乱红飞过秋千去”—花不仅不语,且随风飘零;
冯煦《蒿庵论词》:
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 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1、晏殊词作内容
叶梦得《避暑录话》: 性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 留,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处。
(1)抒写男女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如《蝶恋花》(槛菊愁烟) (2)抒发自我人生感受。表现了他的富贵闲雅 的生活、流连光景的轻怨淡愁和惆怅落寞的情 怀。
2、写男女的悲欢离合。
(1)有的较为浅俗、庸俗。
《答孙正之第二书》:
三十年前,尚好文华,嗜酒歌呼, 知以为乐而不知其非也。
《醉蓬莱》: 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红药阑边, 恼不教伊过。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 么”。强整罗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 更问“假如,事还成后,乱了云鬓,被娘猜破。 我且归家,你而今休呵。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 未曾收啰。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
(二)欧阳修词作特点 1、雅俗并存 (1)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的方 向进一步发展,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通俗化方向开拓, 与柳永相呼应。 一来表现在某些写“恋情相思、离愁别恨”的作品 中 二来也表现为在表现手法等方面积极地学习民歌, 借鉴诗歌创作手法,向通俗化方向开拓。 以俚语入词 借鉴民歌“定格联章”表现手法,如《渔家傲》鼓 子词、题咏颖州西湖的《采桑子》十首
第 二 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 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 北宋前期词基本情况 第二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与创新 一、对五代词风的因革(晏殊、欧阳修) 二、开拓词境的尝试(范仲淹、张先、 王安石、柳永)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第一节
北宋前期词基本情况
北宋词分期:
前期:太祖(960年)—仁宗(1022-1063年) 沿袭期,沿袭中有变化 后期:英宗(1063-1067年)—北宋亡(1127年 变革期
二、北宋前期词的特点
(一)内容上:以艳词为主,多向发展
晏殊《破阵子》:(《作品选》中P295)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 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 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二)形式上:慢词渐趋兴盛,小令慢词平 分秋色
(一)欧阳修词作内容(有雅、俗两类)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我们在他的散文中,只见到他是一位道貌俨 然的无感情的学者,在他的五七言诗中,我们也 很难看出他是怎样富於感情的一位诗人。但在他 的词中,却不意将他的道学假面具全都卸下来了。 他活泼泼的,赤裸裸的将他的诗人生活,表现在 我们之前。
晏殊《蝶恋花》(《作品选》中P294)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 “昨夜”三句与诗经《蒹葭》一篇“意颇 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2)理致深蕴 善用细腻的感受和警练的词句准确地概括 出普遍的人生感触,情中有思,读之有低 回反复之致。
“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当是仇人无名子所 为。” (《吴礼部诗话》引《陈氏书录》)
《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 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 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2)有的则相对比较雅致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 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其他活泼轻快的作品 晏殊《破阵子》:(《作品选》中P295)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 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 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 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 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