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及高抗微生物菌剂应用试验方案
水肥一体化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

水肥一体化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作者:拱国庆拱忠正刘敏来源:《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第07期在设施内种植蔬菜,要想达到高产和优质,就必须要考虑品种、适宜的环境、病虫害防治、灌溉和施肥等因素。
科学的种植者一定都会考虑选择优良的品种、适宜的气候、适宜的土壤,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在这些因素都不会限制高产优质的情况下,水肥管理就成为了限制产量与品质的核心因素。
水肥一体化就是当前和今后设施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实用技术。
一、水肥一体化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的水中,由灌溉的管道输送给种植的作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设备组成蔬菜大棚内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一般都包括首部枢纽、输水管网等部分,在使用水肥一体化设备灌溉施肥时,灌溉用水从进水口进入,通过首部枢纽时,通过施肥装置把肥料与水混合,通过输水管网把水肥混合物输送到作物根部(一)首部枢纽在整个水肥一体化设备中,首部枢纽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整个系统的驱动、检测和控制中枢,主要由流量计、控制阀门、施肥旁路、水质净化设备等组成,这就是一个完整首部枢纽。
流量计是用来计算灌溉用水量,也就是水表。
控制阀门是直接用来控制和调节灌溉系统压力流量的操作部件,一般安装在主管道和施肥用的管道上。
水源总的阀门平时是关闭的,防止水往前走,灌溉时就把主阀门打开使其正常过水;分阀门是和文丘里施肥器串联在一起的,当不施肥时就把它关掉,施肥时全部打开,当打开分阀门时,主阀门应关闭1/3,是为减少通过主管道的水量,让一部分水通过施肥旁路,从而把肥料溶液带入管道中。
连接在施肥旁路分阀门后边的就是首部枢纽施肥装置一文丘里施肥器。
文丘里施肥器是根据文丘里原理制成的,它的原理是在管道中设置一段由大渐小,然后再由小渐大的管道,最细的部位叫做喉部,在喉部连接一个细管道,细管道连接一个容器,里面放上肥料溶液。
当水流经过这段直径变化的管道时,流速逐渐加大,当流经最细喉部时,流速最大,而压力减小与前面形成一个压力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容器中的肥料溶液通过细管道压到管道中,通过水流带入后面的管道中。
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

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
水肥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既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又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水肥一体化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对农业生产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分状况。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合理调整施肥方案,确保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
同时,也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科学制定灌溉方案,避免因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其次,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
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养分需求,选择适合的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施肥,避免因施肥不当导致养分浪费和土壤污染。
同时,也要合理安排施肥时间,避免在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施肥过量或过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另外,加强水肥管理和监测。
建立作物生长监测系统,实时掌握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养分需求,及时调整水肥管理方案。
同时,也要加强对灌溉水质和施肥量的监测,确保灌溉水质符合要求,避免因灌溉水质问题导致土壤污染和作物生长受阻。
最后,加强农民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和指导。
通过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指导,提高农民对水肥一体化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推动水肥一体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总之,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推动水肥一体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一、系统概述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大棚种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设施大棚能够为蔬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例如稳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从而大大增加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在设施大棚中种植蔬菜也面临着诸多管理问题,例如水源管理、施肥管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一套水肥一体化系统对于提高设施大棚蔬菜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设施大棚中的沙培蔬菜种植展开介绍,通过设计一套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对蔬菜生长过程中水肥供应的自动化和精准化管理,从而提高蔬菜生长的效率和稳定性。
二、系统设计原理1. 水肥一体化系统是指将蔬菜生长所需的水、肥料等养分以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灌溉设备进行定量、定时地供应到蔬菜的生长环境中,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求。
这种系统可以实现对蔬菜生长环境的精准控制,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2. 沙培技术是指将植物种植在不含土壤的沙培基质中,通过给植物提供所需的水分和养分来实现植物的生长。
在设施大棚中,沙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基于以上原理,设计出一套水肥一体化系统对于设施大棚中的沙培蔬菜种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设施大棚中沙培蔬菜的生长效率和质量。
三、系统组成1. 水源管理系统:水源管理系统是整个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基础,用于保证充足的灌溉水源。
可以通过引入地下水、城市自来水或者收集雨水等方式来解决水源问题,同时使用水泵和管道将水源输送到设施大棚中。
2. 肥料储存系统:肥料储存系统用于储存各种类型的肥料,包括无机肥、有机肥等。
对于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来说,常用的肥料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
肥料储存系统要保证肥料的新鲜度和质量,确保提供给植物的肥料是安全有效的。
3. 养分混合供应系统:通过混合水源和肥料来供应植物所需的养分。
这个系统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来自动调整水和肥料的比例,实现养分的精准供应。
4. 灌溉系统:灌溉系统是整个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将混合好的养分供应到植物根部。
水肥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

水肥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简介水肥一体化项目旨在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施肥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将针对某地区农田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优化灌溉和施肥技术,提高农作物生长质量和产量。
2. 减少水资源浪费:通过准确的灌溉控制和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避免水资源浪费。
3. 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通过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田污染风险,提高土壤质量。
4.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升农田的生态环境,减少土壤侵蚀、水质污染等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项目实施步骤1. 资源调查与分析:对项目区域内的土壤、气候、水资源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的现状和问题。
2. 制定技术措施:依据资源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灌溉、施肥、作物选择等方面的具体方案。
3. 推广培训:组织培训班和示范田,向农民普及水肥一体化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认识。
4. 实施监测与调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监测系统,对农田的环境和生产情况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措施,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5.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报道、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分享项目实施的经验和成果,吸引更多农民参与水肥一体化管理。
四、预期效果1. 农作物产量提升:预计通过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农作物产量将提升10%-20%。
2.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合理灌溉控制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预计可节约用水20%-30%。
3. 化肥使用减少: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预计可减少化肥使用量20%-30%。
4. 农田环境改善:减少农田污染风险,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五、项目经费与资源保障1. 经费保障:项目经费将主要通过政府拨款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赞助来支持实施。
2. 人力资源:组建项目团队,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农业专家等,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设施蔬菜生产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通过设施环境的控制和优化,可以实现对蔬菜生长环境的精细调控,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在传统的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着水肥分开施用的问题。
水肥分开施用既浪费了资源,也降低了蔬菜的生长效益。
开展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整合水肥管理,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水肥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研究设施蔬菜生产的现状,分析当前水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方法,提出可行的技术方案;3. 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优势和潜在挑战,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4. 思考未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总结研究成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旨在推动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1.3 意义和价值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水肥同步调控,提高养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增加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使蔬菜更加鲜美可口。
2. 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更精确地施肥灌溉,避免养分和水分的浪费,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农业生产中,过量施肥和灌溉会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减少养分和水分流失,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4.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助于建立生态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减耗,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良好循环。
2. 正文2.1 设施蔬菜生产现状目前,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的露天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城市对优质蔬菜的需求。
设施蔬菜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

设施蔬菜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为解决设施蔬菜生产中水肥使用不规范、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根据项目任务书要求,开展实施“设施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重点示范推广适用于农户独立生产使用的单棚水肥一体化设备,开展高效水溶肥应用等相关配套技术应用示范,整体提高该区域设施番茄、辣椒等主栽设施蔬菜水肥利用效率,实现产量效益稳步提高。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设施温室水、肥利用率和产出率为目的,以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集成开展番茄、辣椒等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试验示范,进一步探索形成日光温室番茄、辣椒水肥一体化灌水、施肥制度,形成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带动我区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提高及节水农业的推广应用。
二、目标任务示范设施蔬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100亩。
通过项目实施,改水肥粗放管理为精准管理,提出设施番茄生产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水施肥制度,与传统管理相比节水20%-30%,节肥15-20%,节药20%以上,产量提高10%-15%。
三、实施内容(一)示范单棚水肥一体化设备及技术应用示范推广单棚简易水肥一体化设备38套,开展农户适用性水肥一体化设备及配套技术应用示范。
示范应用注入式简易精量施肥器20套、压差式涡流耦合水肥一体机18套。
通过单棚水肥一体化设备示范应用,解决农户水肥应用盲目性问题,实现浓度稳定、可控,操作简便,节省劳动用工目标。
(二)示范应用全营养高效水溶肥配合单棚水肥一体机、智能灌溉机及常规滴灌施肥,示范推广全营养水溶肥100亩。
主要选用N-P-K含量分别为20-20-20平衡水溶肥和N-P-K含量分别为15-9-30高钾型全营养水溶肥。
组装配套集约化育苗、秸秆生物反应堆、病虫害绿色防控、轻简化栽培等10项标准化生产技术。
(三)示范设施蔬菜椰糠栽培技术示范椰糠无土栽培技术28亩,其中立体式层架椰糠栽培2栋(5亩),地上槽式椰糠栽培6栋(15亩),简易PVC管式椰糠栽培3栋(8亩)。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一、概述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栽培技术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模式。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种植技术是指利用大棚环境,通过沙培方式进行蔬菜种植,以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施大棚沙培蔬菜生产过程中,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调控水肥,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原则1.科学合理地选择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应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大棚的环境条件以及水肥供应来源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的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2.注重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调控性: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控性,能够适应不同蔬菜的生长需求,提供灵活的供水供肥模式,实现对水肥的精准调控。
3.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水肥浪费和滞留,避免对蔬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注重系统的节能环保性: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高效的水肥施用设备和节能型控制系统,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促进大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内容1.水源供应系统设计水源供应系统是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大棚内外水池、水泵、管道系统等设施。
在设施大棚沙培蔬菜生产中,水源供应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大棚内外水源的储备和供应能力,通过合理的管道布局和水泵控制,实现对蔬菜生长水量的精准供给。
5.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是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智能化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监测仪等设施。
在设施大棚沙培蔬菜生产中,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对大棚环境和蔬菜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实现对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智能化调控和管理。
6.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案例(1)以沙培叶菜类蔬菜为例,设计灵活的水肥供应系统,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需肥量,实现水肥的精准供给。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是当今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领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快,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不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着土地占用率高、水肥利用率低、病虫害防控困难等问题,而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该系统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减少了浪费,同时还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
研究和应用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实现智能化、高效化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优势,以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解决传统蔬菜栽培中存在的水肥不均衡、浪费严重的问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水肥一体化的精准管理。
我们还希望通过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减少对土壤和化肥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希望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高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1.3 意义和价值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是目前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的收入。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肥浪费,节约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系统还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升农民的生产利益。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不仅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值和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及高抗微生物菌剂应用试验方案
1. 目标:
1.1 探索节水、节肥、省工、改良土壤、增产、提高品质的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途径,以及克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综合农艺措施;
1.2 探索提高设施蔬菜产品品质的生物防治技术途径。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点
设施产业园.
2.2 供试作物
番茄,品种:粉达(硬质粉果)
2.3 番茄目标产量
番茄目标产量7500 kg,番茄目标产量需肥量:N 22.5 kg 、P2O5 10 kg 、K2O 18 kg,
土壤供肥量:供氮50 mg kg-1相当于7.5 kg,供磷15 mg kg-1相当于3.75 kg,供钾80 mg kg-1相当于12.0 kg,滴灌下N、P、K肥料利用率分别按照70%、40%和70%计算,实际肥料施肥量:施氮量21.5 kg,施磷量15.6 kg,施钾量8.57 kg.
2.4 试验设计
2.4.1 水肥一体化研究
采用单因素单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完全实施;其中:施肥试验设置:(1)滴灌土壤施肥、(2)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和(3)滴灌沼液复合微生物肥三种处理,重复3次,每处理3垄,共27垄;田间排列
如下图:
处理1为常规施肥,基施硫酸铵50 kg/亩,15-15-15三元复合肥160 kg/亩,毎垄1.5米*8米,合每垄施硫酸铵0.90 kg/垄,15-15-15复合肥2.88 kg/垄;追肥待缓苗后另行设计;灌水方式为滴灌。
共9行,需称量9份,共需硫酸铵8.1 kg,三元复合肥25.92 kg,放置地头核实后再撒施地表翻耕入土。
或者待翻耕后,均匀起垄前撒施地表后起垄。
处理2、3均为滴灌水肥一体化,基施生物有机肥(复配基质)3方,约1500 kg/亩,毎垄1.5米*8米,合25.91 kg/垄(如果一袋为20公斤,则将基质每垄施用量直接改为20公斤,总施用量改为1111 kg/亩);移栽缓苗后,滴灌追肥另行设计。
共18行,需称量18份,共需复配基质486 kg,放置地头核实后再撒施地表翻耕入土。
或者待翻
耕后,均匀起垄前撒施地表后起垄。
2.4.2 设施蔬菜bing虫hai生物防治
多因素单水平随机区组设计,(1)常规种植(CK),化学yao剂防治bing虫hai,(2)B6,(3)001,(4)002,(5)025,(6)SU抗素;每处理2垄,重复2次,共24垄。
田间排列如下图:
处理1为常规施肥,基施硫酸铵50 kg/亩,15-15-15三元复合肥160 kg/亩,毎垄1.5米*8米,合每垄施硫酸铵0.90 kg/垄,15-15-15复合肥2.88 kg/垄;追肥待缓苗后另行设计;灌水方式为滴灌。
共6行,需称量6份,共需硫酸铵5.40 kg,三元复合肥17.3 kg,放置地头核实后再撒施地表翻耕入土。
或者待翻耕后,均匀起垄前撒施地表后起垄。
处理2、3、4、5、6均为滴灌水肥一体化,配合移栽蘸根4种微生物菌剂和SU抗素,以及生长过程中每半个月喷施各自微生物菌1次;基肥处理相同,均为基施生物有机肥(复配基质)3方,约1500 kg/亩,毎垄1.5米*8米,合25.91 kg/垄;移栽缓苗后,滴灌追肥另行设计。
共24行,需称量24份,共需复配基质648 kg,放置地头核实后再撒施地表翻耕入土。
或者待翻耕后,均匀起垄前撒施地表后起垄。
上述试验灌水方式均为滴灌.
其他管理均一致.
2.5 观察记载
准确记录移栽日期、品种、株行距等;缓苗后,生育期间,观察记载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初花期、初果期、首次采果期、bing 株数、bing虫hai种类;测定光合速率、叶水势、丙二醛、过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采果后测定单次采果量、总采果次数、总产量,以及果实总糖、总酸、糖酸比、Vc等品质指标,全面评价不同处理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