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技术

合集下载

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

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

苹果水肥一体化技术
桃树水肥一体化技术
石榴水肥一体化技术
甘蔗水肥一体化技术
葡萄水肥一体化技术
梨树水肥一体化
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
柑橘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
季节性干旱 土壤酸化 土壤连作障碍 地下水的污染 氨氮超标 土壤重金属污染
造成以上结果的主要因素都与不合理的灌溉施 肥有着直接的关系,水肥一体化技术是2020年化肥 农药零增长的最有效的措施。
涌泉灌(小管出流灌)
在我国使用的小管出流灌溉是利用Φ4的小塑 料管与毛管连接作为灌水器,以细流 (射流) 状局 部湿润作物附近土壤,小管灌水器的流量为10- 250L/h。对于高大果树通常在围绕树杆修一渗水 小沟,以分散水流,均匀湿润果树周围土壤。在国 内称这种微灌技术为小管出流灌溉(有压力补偿式)
钾Potassium
硫Sulfur 钙Calcium 镁Magnesium
铁Iron 锰Manganese
硼Boron 铜Copper/锌Zinc 钼Molybdenum
水肥一体化土壤酸化调控技术
1.通过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制度减少肥料的投入量 2.采用中性、碱性肥料来有效的防止土壤酸化
滴灌专用肥中的氮
热法工艺:以黄磷为原料,经氧化, 水化等反应而制取的磷酸称为热法 磷酸。根据不同的温度下的P2O5不同 的水合反应,可得到正磷酸焦磷酸 与偏磷酸等多种,但其中最重要的 是正磷酸。 湿法工艺:用硫酸、硝酸或盐酸分 解磷矿制得的磷酸统称为湿法磷酸, 而用硫酸分解磷矿制得的磷酸的方 法是湿法磷酸生产中最基本的方法。
is not 不是
A camel 骆驼
灌溉对根际土壤不同形态氮素淋洗作用的影响
土壤深度cm
0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机理与意义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机理与意义

河南农业2021年第10

(三)增加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本、提质、增效,农产品优质率可提高10%~20%,产量可增长10%~25%。

(四)提高劳动效率,便于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
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自动灌溉、施肥,便于农业大规模生产,标准化、智能化管理。

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机理
(一)节水机理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低压管道和灌水器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集中的土壤、区域,实现了管道输水、精准供水,避免了渠道输水的渗漏、大水漫灌的过量灌溉和行间、株间空白地浇水的浪费,实现了集中
(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
多年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大幅度减少灌溉用水和肥料用量的情况下,甚至在严重旱灾情况下仍可实现农作物稳产、增产,能够解决水肥资源瓶颈和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是实现土壤健康、种植科学、粮食增收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三)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发展农业标准化、信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需要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利用物联网、远程监控等现代技术实现农田灌溉和施肥的自动控制,进而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和集约化的发展。

农广天地。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水肥科学应用的一个新概念,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

狭义的水肥一体化,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来施肥,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

通常与灌溉同时进行的施肥,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再由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蔬菜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广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后施用,包含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用等。

现在常用的水肥一体化采用灌溉有喷灌和微灌等形式,目前常用形式是微灌与施肥的结合,且以滴灌、微喷与施肥结合的居多。

1.水肥一体化技术适宜范围水肥一体化技术适宜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

尤其适用于设施农业、果园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这项技术的优点是肥效快,养分利用率高。

可以避免将肥料施在较干的表土层易引起的挥发损失、溶解慢从而导致的肥效发挥慢;尤其避免了铵态和尿素态氮肥施在地表挥发损失的问题,既节约氮肥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所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使肥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研究表明,灌溉施肥体系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50%~70%;同时,大大降低了设施蔬菜和果园中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

由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人为定量调控,满足作物在关健生育期“吃饱喝足”的需要,杜绝了任何缺素症状,因而在生产上可达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良好的目标。

2. 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水肥一体化是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到农田灌溉、作物栽培和土壤耕作等多方面,其技术要领有以下四方面:2.1微灌施肥系统的选择施肥系统的选择,要根据地形、田块、单元、土壤质地、作物种植方式、水源特点等基本情况,设计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长度、灌区面积等选择不同的微灌施肥系统。

水肥一体化(滴灌)详细全解!

水肥一体化(滴灌)详细全解!

⽔肥⼀体化(滴灌)详细全解!⽔肥⼀体化(滴灌)详细全解!1、什么是⽔肥⼀体化技术?答:狭义来讲,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作物在吸收⽔分的同时吸收养分。

通常与灌溉同时进⾏的施肥,是在压⼒作⽤下,将肥料溶液注⼊灌溉输⽔管道⽽实现的。

溶有肥料的灌溉⽔,通过灌⽔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根区。

⼴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后施⽤,包含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等。

2、⽔肥⼀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嘴巴,叶⽚是⼩嘴巴。

⼤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

叶⾯喷肥只能起补充作⽤。

我们施到⼟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两个过程。

⼀个叫扩散过程。

肥料溶解后进⼊⼟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壤溶液浓度相对较⾼,结果产⽣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吸收。

另⼀个过程叫质流。

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孔张开,进⾏蒸腾作⽤(这是植物的⽣理现象),导致⽔分损失。

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分供叶⽚蒸腾耗⽔。

靠近根系的⽔分被吸收了,远处的⽔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被根系吸收。

因此,肥料⼀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植物"吃不到",是⽆效的。

在实践中就要求灌溉和施肥同时进⾏(或叫⽔肥⼀体化管理),这样施⼊⼟壤的肥料被充分吸收,肥料利⽤率⼤幅度提⾼。

3、常⽤的⽔肥⼀体化措施有哪些?答:⽔肥⼀体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把肥料先溶解。

然后通过多种⽅式施⽤。

如叶⾯喷施、挑担淋施和浇施、拖管淋施、喷灌施⽤、微喷灌施⽤(南⽅最普及⽔带喷施)、滴灌施⽤、树⼲注射施⽤等。

其中滴灌施⽤由于延长了施肥时间,效果最好,最节省肥料。

4.滴灌施肥有哪些优点?答:滴灌施肥是⼀种精确施肥法,只施在根部,显著提⾼肥料利⽤率,与常规施肥相⽐,可节省肥料⽤量30—50%以上;⼤量节省施肥劳⼒,⽐传统施肥⽅法节省90%以上。

简述水肥一体化技术内容

简述水肥一体化技术内容

简述水肥一体化技术内容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将水肥管理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技术,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化肥和水资源的浪费。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肥管理、灌溉系统、肥料溶解装置和监测系统。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状态和土壤肥力情况,科学地控制水肥供应。

通过灌溉系统,实现定时、定量、定位的水肥供应,同时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随水供应给作物。

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状态和土壤肥力情况,及时调整水肥供应,以达到最佳的农业生产效果。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节约水资源和肥料,减少农业污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与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节省 50% 以上的水资源,同时减少 50% 以上的肥料使用。

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还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肥力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水肥管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水肥利用效果。

此外,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监测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智能的现代农业技术,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将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为农业生产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同施技术(一)水肥一体化概念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

它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肥料溶解于水通过可控管道系统施入果树根系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果树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果树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作为一项农业新技术,水肥同施用肥精准、节水节肥、高产高效的优势显而易见,主要应用于果树、蔬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

传统施肥存在肥料利用率低、受降雨影响、浪费大、用工多的问题。

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是顺应了果树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规律,做到了按需供应;其二是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省力化。

可以起到以肥调水、以水促肥、肥水协调,不受天气控制,肥水利用效率高、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增收、降低成本的关键技术,是对传统施肥技术的重要改良;可以减少化肥用量30%左右,减少用工50%以上,增产10%左右。

(二)技术要点1、设施设备。

通过综合分析当地土壤、地貌、气象、农作物布局、水源保障等因素,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

灌溉设备应当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及灌溉、施肥需要,保证灌溉系统安全可靠。

根据应用作物、系统设备、实施面积等选择施肥设备,施肥设备主要包括压差式施肥罐、文丘里施肥器、施肥泵、施肥机、施肥池等。

根据地形、水源、作物分布和灌水器类型布设管线。

在丘陵山地,干管要沿山脊或等高线进行布置。

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方式、土壤类型和流量布置毛管和灌水器。

条播密植作物的毛管沿作物种植平行方向布置;对于中壤土或黏壤土果园,每行布设一条滴灌管,对于沙壤土果园,每行布设两条滴灌管。

对于冠幅和栽植行距较大、栽植不规则或根系稀少的果园,采取环绕式布置滴灌管。

安装完灌溉设备系统后,要开展管道水压试验、系统试运行和工程验收,灌水及施肥均匀系数达到0.8以上。

2、水分管理。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墒情、根系分布、土壤性状、设施条件和技术措施,制定灌溉制度,内容包括作物全生育期的灌水量、灌水次数、灌溉时间和每次灌水量等。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合理调控水和肥料的供应,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通过科学施肥和节水灌溉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性质、气候条件、作物品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方案。

在当前农业生产中,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施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科学管理水肥的供应,可以避免因过量施肥或过度灌溉而导致的土壤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和推广经验,水肥一体化技术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益处,助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肥资源,达到节约资源、增产增效的理念。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

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肥料使用量大、浪费严重、农田污染等问题。

通过科学调配水肥比例,实现肥料的精准施用,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因施肥不当造成的土壤负荷过重和化肥残留的情况,有效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助于提高作物的吸肥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

通过合理施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避免因施肥不当导致的施肥浪费情况,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还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

进一步探讨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简述水肥一体化技术

简述水肥一体化技术

简述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源、土壤、肥料和农药等资源,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肥相互协调、互补、高效利用的一种技术。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管理,将肥料和水源进行有机结合,以达到节水、减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的目的。

水肥一体化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灌溉和施肥的协调: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的时间和量,使水肥的供给与作物的需求相匹配,避免浪费和滥施。

2.施肥方式的改善: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如滴灌、喷灌、肥水混合等方式,将肥料与水同步供给到作物根系处,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营养流失。

3.农药和肥料的共同利用:合理调节农药与肥料的用量和施用时机,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避免农药和肥料之间的相互阻害,实现水肥农药的协调利用。

4.优化土壤环境:水肥一体化技术还注重改善土壤环境,如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保水能力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吸水、吸肥能力,减少灌溉和施肥的量。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肥一体化技术(总2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压力灌溉有喷灌和微灌等形式,目前常用形式是微灌与施肥的结合,且以滴灌、微喷与施肥的结合居多。

微灌施肥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道、灌水器四部分组成。

水源有:河流、水库、机井、池塘等;首部枢纽包括电机、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控制和量测设备、保护装置;输配水管道包括主、干、支、毛管道及管道控制阀门;灌水器包括滴头或喷头、滴灌带。

一、适宜范围
该项技术适宜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

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二、技术要点
1.微灌施肥系统的选择
根据水源、地形、种植面积、作物种类,选择不同的微灌施肥系统。

保护地栽培、露地瓜菜种植、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保护地一般选择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

果园一般选择微喷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一般选择注肥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自动灌溉施肥系统。

2.制定微灌施肥方案
(1)微灌制度的确定
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确定灌水定额。

露地微灌施肥的灌溉定额应比大水漫灌减少50%,保护地滴灌施肥的灌水定额应比大棚畦灌减少30%-40%。

灌溉定额确定后,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的灌水量。

以褐土区重壤土设施栽培番茄为例,微灌制度见表1。

(2)施肥制度的确定
微灌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技术存在显著的差别。

合理的微灌施肥制度,应首先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

作底肥的肥料在整地前施入,追肥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确定其次数和数量。

实施微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故微灌施肥的用肥量为常规施肥的50%-60%。

仍以设施栽培番茄
为例,目标产量为10000公斤/亩,每生产1000公斤番茄吸收N:3.18公斤、
P 2O
5
:0.74公斤、K
2
O:4.83公斤,养分总需求量是N:31.8公斤、P
2
O
5
:7.4公
斤、K
2
O:48.3公斤;设施栽培条件下当季氮肥利用率57%-65%,磷肥为35%-
42%,钾肥为70%-80%;实现上述产量应亩施N:53.12公斤、P
2O
5
:18.5公斤,
K
2
O:60.38公斤,合计132公斤(未计算土壤养分含量)。

再以番茄营养特点为依据,拟定番茄各生育期施肥方案。

(3)肥料的选择
微灌施肥系统施用底肥与传统施肥相同,可包括多种有机肥和多种化肥。

但微灌追肥的肥料品种必须是可溶性肥料。

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钾、氯化钾等肥料,纯度较高,杂质较少,溶于水后不会产生沉淀,均可用作追肥。

补充磷素一般采用磷酸二氢钾等可溶性肥料作追肥。

追肥补充微量元素肥料,一般不能与磷素追肥同时使用,以免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堵塞滴头或喷头。

3.配套技术
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要配套应用作物良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技术,还可因作物制宜,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形成膜下滴灌等形式,充分发挥节水节肥优势,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

三、实施效果
1.节水。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

在露天条件下,微灌施肥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达50%左右。

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滴灌施肥与畦灌相比,每亩大棚一季节水80-120立方米,节水率为30%-40%。

2.节肥。

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了肥料挥发和流失,以及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具有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

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技术施肥相比节省化肥40%-50%。

3.改善微生态环境
保护地栽培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是明显降低了棚内空气湿度。

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相比,空气湿度可降低8.5-15个百分点。

二是保持棚内温度。

滴灌施肥比常规畦灌施肥减少了通风降湿而降低棚内温度的次数,棚内温度一般高2-4℃,有利于作物生长。

三是增强微生物活性。

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技术相比地温可提高2.7℃,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四是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滴灌施肥克服了因灌溉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

五是减少土壤养分淋失,减少地下水的污染。

4.减轻病虫害发生
空气湿度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和防治病害的劳力投入,微灌施肥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30%,节省劳力15-20个。

5.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果园一般增产15%-24%,设施栽培增产17%-28%。

以原平市设施栽培黄瓜为例,滴灌施肥比常规畦灌施肥减少畸形瓜21%,正常瓜亩增加850公斤;亩增产黄瓜280公斤,亩增加产值共1356元。

6.提高经济效益
水肥一体化技术经济效益包括增产、改善品质获得效益和节省投入的效益。

果园一般亩节省投入300-400元,增产增收300-600元;设施栽培一般亩节省投入400-700元,其中,节水电85-130元,节肥130-250元,节农药80-100元,节省劳力150-200元,增产增收1000-24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