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检验作业流程
质检作业指导书

质检岗位作业指导书
第4页
共5页
7、附件一
品质部品质控制流程图
供应商来料 操作员效准检测仪器
仓库来料登记生产巡检
待检验通知单充磁抽检
进料检验下包装
入库包装检查
生产配方调整入库
领料库存检查
生产检验出货前抽检
生产制造装托盘出货
大货生产准备客户服务
生产首件验收
量产
质检岗位作业指导书
第5页
共5页
8、附件二
质检部组织架构图
共5页
5.2.3.4 每天下班时质检员应对当天所用仪器进行定点放置,做到专物专处的定点摆放要求,对质检室的卫生及时打扫清理,保持质检室的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
异常处理
5.2.4.1质检人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异常时,应及时上报领导。
5.2.4.2质检部发现异常时应依据《纠正预防措施程序》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表》。
5.2.1.3物料不管合格与否都必须填写《来料检验报告》,并给予明确标识。
5.2.1.4《来料检验报告表》原件保存于质检部。
生产过程检验
5.2.2.1原料搅拌时,根据《温度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对搅拌时的温度进行记录,并填写《车间温度检查记录表》,原料加完后30min方可取料做实验,取料时由专人关机器上2楼平台取样,取样经过第一次碾压成形后,质检员需等取料人到达控制柜前方可将产品进行第二次碾压和花纹碾压,必须至少2人在场,方可进行出料前的取样工作。
5.2.4.3质检部对异常处理完成后应进行内部学习教育培训质检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以防问题的重复发生。
参考文件资料
《进料检验标准》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产品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满足客户的期望。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帮助检验员正确进行产品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二、检验目的1. 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 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 验证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是否正常;4. 提供合格产品给客户,维护公司声誉。
三、检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产品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外观检查:检查产品的外观是否完整、无损伤、无明显污渍等;2. 尺寸检测:测量产品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 功能性检验:检验产品的功能是否正常、稳定;4. 安全性检验:验证产品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5. 包装检验: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四、检验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认检验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材料是否齐全;b. 确定检验的环境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c. 检查产品的相关文件和标准,了解产品的要求和特点。
2. 外观检查:a. 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外观检查,包括表面是否平整、无划痕、无变形等;b. 检查产品的颜色、标识和图案是否符合要求;c. 记录外观缺陷和不合格项,准备后续处理。
3. 尺寸检测:a. 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按照标准要求对产品的尺寸进行测量;b. 检查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c. 记录尺寸偏差和不合格项,准备后续处理。
4. 功能性检验:a. 根据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按照标准要求对产品的功能进行测试;b. 检查产品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稳定;c. 记录功能缺陷和不合格项,准备后续处理。
5. 安全性检验:a. 根据相关安全标准,对产品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b. 检查产品的防护措施、电气安全、耐压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c. 记录安全性问题和不合格项,准备后续处理。
6. 包装检验:a. 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无破损、无漏气等;b. 验证包装标识是否正确、清晰可见;c. 记录包装问题和不合格项,准备后续处理。
OQC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了标准OQC 抽检作业流程,满足产品品质标准,特制定此流程.2.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XXX 周密科技生产的全部产品。
3.定义3.1OQC(Outgoing Quality Control):产品出货前的品质检验/品质稽核及管制3.2作业依据3.2.1《OQC 首件标准检验指导书》 3.2.2 《OQC 检验特别处理作业指导书》3.2.3 《OQC 检验不良停复线作业指导书》3.2.4 成品出货检验标准3.2.5 检验指导书〔SIP〕 3.2.6 研发/工程变更文件3.2.7 生产任务单 3.2.8 软件释放单3.2.9 CMF 文件 3.2.10 内部行文3.2.11 安规认证文件 3.2.12 包装BOM 与实物核对3.2.13 check list4.工作职责4.1制造中心4.1.1负责供给测试良品机器并依据批次送检2023.10.12 版第一次制订A/0编制修订履审核历批准4.1.2负责送检机器的物料标识卡及产品追踪表内容填写4.1.3负责对OQC 检验批退的不良机器安排重工并二次送检4.2工程部负责不良品分析缘由,并制定订正改善方法及预防措施4.3品质中心4.3.1对制造送检的机器进展检验〔外观、功能〕并记录报表中4.3.2负责对产品进展质量监控,对检验工程的完整性,负责报告的最终判定。
5.工作内容5.1检验抽样打算5.1.1抽样打算:公司执行国家标准GB/T2828:2023 单次正常检验抽样打算,抽样检验依据一般检验水平Ⅱ级抽样方法抽样,AQL 值取Cri=0;Maj:0.65;Min:1.5。
5.1.2抽检比例:正常抽检数量依据生产送检每个批次的10%进展检验。
5.1.3抽检规章:正常状况下,依据GB/T2828.1-2023,承受一般检验水平Ⅱ级抽取样品;非正常状况下,转换规章如下:正常-->加严:在正常检验〔10%〕状态下,假设连续5 批中有2 批被拒绝,则由正常〔10%〕转为加严检验〔15%〕。
产品质量检验程序

产品质量检验程序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产品质量检验的程序,包括质量检验的目的、流程、方法和结果评估等方面。
一、质量检验的目的质量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
通过检验,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质量检验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二、质量检验的流程质量检验的流程一般包括取样、测试、评估和记录等步骤。
1. 取样:根据检验标准和要求,从生产线上随机选取代表性样品。
2. 测试:对取样的产品进行相关的物理、化学、机械等测试,以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3. 评估:根据测试结果和预设的质量标准,判断产品的合格性,并记录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
4. 记录:将检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检验结果、检验员等。
三、质量检验的方法产品质量检验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和工具,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1. 外观检验:通过肉眼观察产品的外观,检查是否有瑕疵、变色、变形等表面缺陷。
2. 功能性检验: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如电器产品的电流、电压测试,机械产品的运转试验等。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其他专业的检验方法,如X射线检测、声波检测、拉力测试等。
四、质量检验结果评估在质量检验中,根据检验结果的合格与否,可以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1. 合格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可以正常出货或投入市场。
2. 不合格品:不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修复、重新制造或报废等。
对于不合格品,企业需要追溯其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质量检验的重要性质量检验在产品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保证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可以发现和排除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2. 提高客户满意度:优质的产品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满意度。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程序(含流程图)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了有效测量与监控产品从进料、制程、成品及出货各阶段检验作业能始终符合产品工程规范的各项要求。
2.0范围:适用于品管IQC、IPQC、QA过程作业。
3.0权责:3.1品管部:负责各阶段品质检验的执行、标识、追溯的管理、实际验货。
3.2工程部:产品作业标准的制定与检查。
3.3生产部:依生产计划、工程标准、验收标准执行生产作业。
3.4业务部:依订单需求验收出货数量。
3.5资材部:采购物料的外部联络。
4.0定义:无5.0作业内容:5.1进料检验5.1.1收料5.1.1.1供应商依据采购订单交货到公司仓库。
5.1.1.2仓管依据采购订单核对送货单是否一致,如若不符则退货并要求供应商重新交货,符合则点收数量并开出[进货单]。
5.1.1.3仓管将[进货单]连同要求供应商提供的相关文件(如材质报告、检验报告、测试报告等)交品管部,通知IQC进行检验。
5.1.1.4检验参照依据AQL表或依客户端需求作抽样检验。
5.1.1.5品管部IQC接到[进货单]后对供应商所提供的文件进行验证,(有法规环保类要求的产品必须依客户指定或经国家认可有检测能力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如“SGS报告”等);品管部可以根据批量大小、价值贵重程度来对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材质进行一次确认。
5.1.1.5下列几项物料必须由品管部进料检验:a)生产性原材料。
b)外发加工产品。
c)包装材料等。
5.1.2需应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验收、检验5.1.2.1接收检验及测试:a)核对材质证明(限自购原材料,样品或来料加工产品可不需要提供材质证明),核对供应商提供的相关文件。
b)依《检验标准书》逐项检验与填写[进料检验报告],无《检验标准书》时,依图面求或样板检验,检验结果可直接记录于[进料检验报告]上。
c)凡属客户提供来料进行加工,如无图面,依据客户提供的规格进行检验;如既无规格又无图面,IQC只针对其外观进行检验并记录于[进料检验报告]上。
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成品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流程和要求,以确保成品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的成品检验工作,所有相关人员必须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二、检验项目及标准1. 外观检验- 外观缺陷:成品外观应无明显划痕、凹陷、气泡等缺陷。
- 颜色一致性:成品颜色应与标准样品一致。
- 尺寸精度:成品尺寸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2. 功能性检验- 功能测试:根据产品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测试。
- 电气性能:对电子产品进行电气性能测试,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3. 包装检验- 包装完整性:检查成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 标签准确性:检查包装上的标签是否准确无误。
三、检验设备和工具1. 外观检验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测量尺等。
2. 功能性检验仪器:测试设备、电压表、电流表等。
3. 包装检验工具:刀具、尺子、称重设备等。
四、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确认检验项目和标准。
- 准备所需的检验设备和工具。
- 清理检验工作区域,确保整洁。
2. 外观检验- 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检查成品外观,记录任何可见的缺陷。
- 使用测量尺等工具,测量成品尺寸,与产品设计要求进行比对。
3. 功能性检验- 根据产品功能要求,使用相应的测试设备进行功能性测试。
- 对电子产品进行电气性能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4. 包装检验- 检查成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如有破损情况记录并报告。
- 检查包装上的标签是否准确无误,如有错误情况记录并报告。
五、记录和报告1. 记录检验结果: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包括外观缺陷、尺寸精度、功能测试结果等。
2. 报告异常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或不合格项,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 存档和追踪:将检验报告存档,并建立追踪系统,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改进。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IPQC的工作流程及检验流程

IPQC工作流程IPQC(In Proces s Qualit y Contro l)中文意思为制程控制,是指产品从物料投入生产到产品最终包装过程的品质控制。
(属品质保证部)1.负责首检和部分过程检查、制程中不良品的确认,标识及统计;2.负责巡检,对整个生产过程物料使用、装配操作、机器运行、环境符合性等全方位的定时检查确认。
IPQC工作流程简单的说:工作内容包括:首件检查、各类变更文件的跟踪。
4M1E的巡查。
发现异常的提出、跟踪与验证。
详细的说:过程检验(IPQC,in proces s qualit y contrl):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去继续进行加工。
因此,过程检验不仅要检验产品,还要检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要素(如 4MIE)。
实际上,在正常生产成熟产品的过程中,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归结为4M1E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出现变异导致,因此,过程检验可起到两种作用:1. 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做出判走,即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格和标准的要求;2. 根据检测结果对工序做出判定,即过程各个要素是否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从而决定工序是否应该继续进行生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过程检验中常常与使用控制图相结合。
过程检验通常有三种形式:(1)首件检验:首件检验也称为“首检制”,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
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进行首件检验:一,一批产品开始投产时;二,设备重新调整或工艺有重大变化时;三,轮班或操作工人变化时;四,毛坯种类或材料发生变化时。
ipqc的工作流程及检验流程

IPQC工作流程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中文意思为制程控制,是指产品从物料投入生产到产品最终包装过程的品质控制。
(属品质保证部)1.负责首检和部分过程检查、制程中不良品的确认,标识及统计;2.负责巡检,对整个生产过程物料使用、装配操作、机器运行、环境符合性等全方位的定时检查确认。
IPQC工作流程简单的说:工作内容包括:首件检查、各类变更文件的跟踪。
4M1E的巡查。
发现异常的提出、跟踪与验证。
详细的说:过程检验(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l):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去继续进行加工。
因此,过程检验不仅要检验产品,还要检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要素(如 4MIE)。
实际上,在正常生产成熟产品的过程中,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归结为4M1E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出现变异导致,因此,过程检验可起到两种作用:1. 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做出判走,即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格和标准的要求;2. 根据检测结果对工序做出判定,即过程各个要素是否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从而决定工序是否应该继续进行生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过程检验中常常与使用控制图相结合。
过程检验通常有三种形式:(1)首件检验:首件检验也称为“首检制”,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
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进行首件检验:一,一批产品开始投产时;二,设备重新调整或工艺有重大变化时;三,轮班或操作工人变化时;四,毛坯种类或材料发生变化时。
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操作工人实行自检,班组长或质量员进行复检,检验员进行专检。
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质量检验作业流程
一、准备工作
1.确定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以及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确定适用的检验标准。
2.准备检验设备和工具:根据检验标准要求,准备适用的检验设备和
工具,包括测量仪器、试验设备等。
3.培训检验人员:对参与产品质量检验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
悉检验标准和操作方法。
二、产品接收和样品取样
1.接收产品:接收待检产品,并记录产品信息,如产品型号、批号等。
2.取样: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从产品中取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三、检验项目确定
1.根据产品特性和检验标准,确定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
2.制定检验方案:对每个检验项目制定检验方案,包括检验方法、操
作要点、判定标准等。
四、执行检验
1.按照检验方案执行检验:根据制定的检验方案进行逐项检验,使用
相应的检验设备和工具进行测量、测试等操作。
2.记录检验数据:记录每项检验的结果和数据,包括合格、不合格等。
五、判定和处理结果
1.判定结果:根据检验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判断每项检验是否
合格。
2.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品,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如返工、报
废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六、检验报告和档案管理
1.检验报告编制:根据判定结果和检验数据,编制检验报告,详细描
述检验过程和结果。
2.档案管理:对检验报告和相关文件进行归档管理,确保可追溯和查阅。
七、改进和反馈
1.定期评估检验结果:定期评估产品质量检验的结果,分析不合格的
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提供反馈和建议:将改进措施反馈给相关部门,为产品质量改进提
供依据和建议。
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条理清晰: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检验作业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
的顺序和要求都正确执行。
2.精细认真:对于每一项检验项目,应认真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严格控制:严格控制取样方式和取样数量,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4.动态调整:根据产品特性和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案。
5.及时反馈:发现问题或不合格品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以便及时处理和改进。
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产品质量检验作业流程,可以提升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质量检验作业流程,也是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形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