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预算法》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预算法试题及答案

预算法试题及答案

预算法试题及答案预算法是在企业经营中用来计划、控制和评估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通过制定预算计划、执行预算、分析预算偏差和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来实现企业目标。

以下是关于预算法的一些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预算法。

1.试题:什么是预算法?答案:预算法是一种管理方法,通过制定预算计划、执行预算、分析预算偏差和采取纠正措施来实现企业目标。

2.试题:预算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预算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活动的计划、控制和评估,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利润增长。

3.试题:预算的制定过程包括哪些步骤?答案:预算的制定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 确定目标和计划:明确企业的目标和计划,确定预算期间和范围;b. 收集信息: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和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市场趋势、竞争对手情况等;c. 制定预算:根据企业目标和计划,制定各项预算,如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等;d. 协调和调整: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各项预算的一致性和可行性;e. 定期监控和评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试题:预算偏差是什么?答案:预算偏差是实际业绩与预算之间的差异。

正的预算偏差表示实际业绩超过预算,负的预算偏差表示实际业绩低于预算。

5.试题:如何进行预算偏差分析?答案:进行预算偏差分析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 计算预算偏差:计算实际值与预算值之间的差异;b. 分析原因:分析预算偏差的原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c. 影响评估:评估预算偏差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如对利润、效率、市场份额等的影响;d. 采取纠正措施:根据预算偏差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如调整预算、优化资源配置等。

以上是关于预算法的一些试题及答案。

通过对这些试题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预算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预算法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新预算法知识竞赛学习试题

新预算法知识竞赛学习试题

新预算法知识竞赛学习试题一、填空题.要加大预算、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

.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做好基金结余的,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可持续运行。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期间,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审查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时,可以采取方式,让代表充分发表意见。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工作机构等,应当及时汇总代表们的审查意见,并向大会主席团报告。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时,应当成立。

.政府的全部收入应当上缴,并纳入预算管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

.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严禁有税不收或者收过头税,严禁虚收空转。

.市、县区国库应当按照财政体制规定,及时准确办理预算收入的和预算支出的拨付。

.市、县区国库库款的支配权属于。

.市、县区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国库的管理和监督,合理调节国库资金余额,建立定期清理机制。

.市、县区国库应当定期对国库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报告抄送。

.各级财政专户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设立,财政专户资金支配权属于。

.各级财政专户资金,应当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接受监督。

.各级上一年度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度用于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管理;各级要加快支出进度,建立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有效控制新增结余结转资金。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应当补充。

. 负责预算执行日常监督,常务委员会预算工作机构承担日常监督的具体工作。

日常监督应当定期就本地区和本级预算收支情况进行调研,监督预算执行。

应当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的监督,督促其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市、县区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预算工作机构开展预算执行监督,形成的调研报告,应当印发,并抄送。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建立机制。

切实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将绩效评价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结合,实行制度。

新预算法试题(答案)

新预算法试题(答案)

《预算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新预算法自(C)起施行A.2014年9月18日B.2014年8月31日C.2015年1月1日D.1995年1月1日2.预算是由(A)组成。

A.收入和支出B.收入和消费C.审查和监督D.计划和决定3. 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D)、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A.艰苦朴素B.量入为出C.提高效率D. 勤俭节约4.按规定,经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决算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B)内由省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

A.一个月B. 二十日C.十五日D.三个月5. 财政转移支付包括(A),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A.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B. 中央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C.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乡镇、村(居)的转移支付D. 中央直接对乡、民族乡、镇等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6.下列表述违反《预算法》规定的是(B)。

A.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B.我国国家预算共分为四级C.不设区的市、自治县、市辖区作为一级预算D.设区的市(自治州)作为一级预算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A)和其他支出。

A.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B.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C. 商品和服务支出D. 资本性支出8.(A)有权根据预算法制定其实施条例。

A.国务院B.财政部C.全国人大D.全国人大常委会9. 按规定,黑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D)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A. 百分之零点五至百分之三B. 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三C. 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D. 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10. 黑龙江省预算由省人民代表大会(B)。

A.审查和备案B. 审查和批准C.审核和计划D.备案和批准11. 按规定,牡丹江市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相关部门应当在(B)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

《预算法》测试题及答案

《预算法》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职权的是()。

A、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B、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C、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D、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职权。

选项C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之一。

2、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收入形式中,不属于依照规定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的是()。

A、国有资产的有偿转让收益B、国有资产投资产生的股息收入C、专项收入D、国有资产的权益.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预算收入的范围。

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收入形式中的依照规定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包括依法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投资产生的股息收入、国有资产的有偿转让、出让的收益等。

3、用道德观念自觉地抵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体现的是()的要求。

A、参与管理B、廉洁自律C、提高技能D、强化服务.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

自律的核心就是用道德观念自觉地抵制自己的不良欲望。

4、财政部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作出这一规定的是()。

A、《会计法》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C、《注册会计师法》D、《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注册会计师法》规定,财政部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5、在我国,组织和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并对相关工作依法行政的机构是()。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B、财政部门C、会计行业组织D、其他机构.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财政部门组织和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6、单位日常活动中的结算可分为现金支付和()两大类。

A、支票支付B、信用卡支付C、非现金支付D、汇兑支付.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支付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

《预算法》专题知识考试或有奖竞赛答题库

《预算法》专题知识考试或有奖竞赛答题库

《预算法》专题知识考试或有奖竞赛答题库一、单选题1.预算收入应当统筹安排使用,确需设立专用基金项目的,须经(A)批准。

A.国务院B.财政部C.省级人民政府D.主管部门2.下列表述违反《预算法》的规定的是(B)。

A.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B.我国国家预算共分为四级C.不设区的市、自治县、市辖区作为一级预算D.设区的市(自治州)作为一级预算3.在本级预算执行中,需要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的,应当编制超收收入使用方案,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及时(C)。

A.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通报情况B.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协商处理C.报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批准D.批准该使用方案并组织实施4.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C)日内由本级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经本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

A.1015B.2015C.2020D.30205.地方各级预算上下级之间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以及上解、返还或者补助的具体办法,由(C)确定。

A.上级人大B.上级人大常委会C.上级政府D.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协商6.各级预算收入退库的审批权属于(A)。

A.本级政府财政部门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C.本级税务部门D.本级政府7.各级政府预算应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A)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A.1%至3%B.2%至3%C.3%至5%D.5%至6%8.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不属于国务院财政部门预算职权的是(C)。

A.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B.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C.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D.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9.各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方案由(C)决定。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挑战解读---考试题及答案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挑战解读---考试题及答案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挑战解读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下列选项中,属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财政职能定位表述的是()。

A.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B.财政是理财安邦的重要工具C.财政是财政部门收支管理的工具D.财政是政府收支的主要载体A B C D答案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2.国债余额管理的主体是()。

A.国家财政部B.全国人大C.审计署D.中纪委A B C D答案解析:《预算法》第34条,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对中央政府债务的统一管理。

3.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比例设置预备费。

A.2%-4%B.1%-3%C. 4%D. 5%A B C D答案解析:2014年《预算法》第40条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4.下列选项中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的机关是()。

A.各级人大B.各级政府C.各级审计部门D.各级党委A B C D答案解析:2014年《预算法》第84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有关的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的材料。

5.2014年《预算法》共()条。

A.76B.106C.101D.90A B C D答案解析:2014年《预算法》共计11章,101条。

6.在法律体系中,预算法素有()之称。

A.宪法B.政治宪法C.经济宪法D.财政基本法A B C D答案解析:《预算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号称经济领域内的根本大法。

7.报送各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预算草案应当细化。

2015年新《预算法》知识考试试题 - 有答案

2015年新《预算法》知识考试试题 - 有答案

2015年新《预算法》知识考试试题姓名:单位或股室: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 预算年度自公历 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

3.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4.各级预算的编制、执行应当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

5. 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

6. 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7.地方各级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总预算草案和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8.各级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实行收付实现制。

9. 各级国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和预算支出的拨付。

10.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11.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1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1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14.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将所有政府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隐瞒、少列。

15.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的《预算法》通过于( B )。

A、1983年B、1994年C、1995年D、1998年2.我国国家预算收入的最主要部分是( A )。

A、税收收入B、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C、专项收入D、其他收入3.预算的批复是指各级政府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之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 B )各部门批复预算。

2015新《预算法》知识考试试题卷

2015新《预算法》知识考试试题卷

2015年新《预算法》知识考试试题姓名:单位或股室: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 预算年度自公历起,至12月31日止。

2.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

3.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4. 各级预算的编制、执行应当建立健全、的机制。

5. 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相衔接。

6. 地方各级预算由审查和批准。

7.地方各级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和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8.各级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实行。

9. 各级国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办理预算收入的、、、和预算支出的拨付。

10. 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

11.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在每年至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1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1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14.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将所有政府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

15.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的《预算法》通过于()。

A、1983年B、1994年C、1995年D、1998年2.我国国家预算收入的最主要部分是()。

A、税收收入B、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C、专项收入D、其他收入3.预算的批复是指各级政府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之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各部门批复预算。

A.上级B.本级C.下级D.国务院4. 地方各级预算按照()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新《预算法》知识考试试题姓名:单位或股室: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 预算年度自公历 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

3.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4.各级预算的编制、执行应当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

5. 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

6. 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7.地方各级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总预算草案和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8.各级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实行收付实现制。

9. 各级国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和预算支出的拨付。

10.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11.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1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1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14.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将所有政府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隐瞒、少列。

15.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的《预算法》通过于( B )。

A、1983年B、1994年C、1995年D、1998年2.我国国家预算收入的最主要部分是( A )。

A、税收收入B、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C、专项收入D、其他收入3.预算的批复是指各级政府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之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 B )各部门批复预算。

A.上级B.本级C.下级D.国务院4. 地方各级预算按照( B )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

A.统筹兼顾、收支平衡B.量入为出、收支平衡C.统筹兼顾、量入为出D.优先安排、重点支出5.下列不属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管理职权的是( C )。

A.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B.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C.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D.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6.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施审计监督的部门是( C )。

A.各级政府财政部门B.各级政府C.各级政府审计部门D.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7..新预算法自( C )起施行A.2014年9月18日B.2014年8月31日C.2015年 1月1日D.2015年2月1日8.预算是由()组成。

A收入和支出B 收入和消费C审查和监督D 计划和决定9.财政转移支付包括( A ),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A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B 中央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C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乡镇、村(居)的转移支付D.中央直接对乡、民族乡、镇等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 A )和其他支出。

A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B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C.商品和服务支出D 资本性支出11.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 B )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

A地方融资债券B地方政府债券C 举借国外债务D 银行借贷12.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 )A 审查和预算B 审查和批准C 审核和计划D 预算和批准1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本级决算草案,经本级政府( C )后,报本级政府审定,由本级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A.发展改革委计划B.经济贸易部门列入计划C.审计部门审计D.税务部门审核14.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报送备案的预算,认为有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需要撤销批准预算的决议的,应当提请( A )。

A.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审议决定。

B. 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审议决定C. 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审议决定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审议决定15.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预算安排对下级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别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的( B )和( )内正式下达。

A. 二十日、十五日B. 三十日、六十日C. 三十日、三十日D. 二十日、四十五日16. 各级预算由本级( A )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 )负责。

A. 政府组织、政府财政部门B.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人民代表大会、政府财政部门D. 政府财政部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7.( C )以上各级预算必须设立国库。

A.中央级B.省级C.县级D.乡镇级18. 各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方案,由( D )提出,报()决定。

A.本级政府、上级人大B. 本级政府、本级人大C. 本级政府财政部门、上级政府D. 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本级政府19.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只能用于( A )。

A. 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B. 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C. 冲减赤字D. 预算周转金20.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将经批准的决算及下一级政府上报备案的决算汇总,报( B )备案。

A.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 上一级政府C. 本级政府D. 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错选漏选扣1分,共40分)1.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以及预算,分别是( ABCDE )五级预算。

A.中央B.省、自治区、直辖市C.设区的市、自治州D.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E.乡、民族乡、镇预算。

2.预算包括( ABCD )预算。

A.一般公共预算B.政府性基金预算C.国有资本经营预算D.社会保险基金预算3. 在《预算法》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ABCD)。

A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B 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C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D 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4.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ABC )应征的预算收入的,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

A.多征B.提前征收C.减征,免征,缓征D.不征5.国家实行国库( AD )制度,对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

A.集中收缴B.集中管理C.集中发放D.集中支付6.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只能用于(BC)。

A.抵冲赤字B冲减赤字C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D增加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有(ABCDEF)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A.未将所有政府收入和支出列入预算或者序列收入和支出的;B.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多征、提前征收或者减征、免征、缓征应征预算收入的;C.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应当上缴国库的预算收入的;D.违反本法规定,改变预算支出用途的;E.擅自改变上级政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途的;F.违反本法规定拨付预算支出资金,办理预算收入收纳、划分、截留、退付、或者违反本法规定冻结、动用国库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库款的。

8.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ABCD)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骗取、使用的资金,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改变预算收入上缴方式的;B.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预算资金的;C.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D.其他违反财政管理规定的行为9.国家预算的编制遵循的原则包括( ABCD )。

A.完整性B.统一性C.可靠性D.公开性10.我国预算法律制度是由( ABD )构成的。

A.预算法B.预算法实施条例C.预算法实施细则D.有关国家预算管理的其他法规制度11.根据新《预算法》规定,财政转移支付包括(AB )A.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B.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C.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D.同级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12.县级以上政府审计部门依法对( AB )实行审计监督。

A.预算执行B. 决算C.预算草案D.决算报告13. 针对预算执行,政府各部门应当履行那些职责?( ABC )A.负责监督检查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执行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B. 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反映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C. 依法纠正违反预算的行为D. 以上答案皆不正确14. 接受检举、控告的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进行处理,而检举人、控告人因此享有哪些权利?( ABCD )。

A.保密权B. 不得被压制的权利C. 不得被打击的权利D. 不得被报复的权利15.我国新《预算法》的立法目的是:( ABCDE )A.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B. 为了强化预算约束C.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D.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E.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16.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ACD )A.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B.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C.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D.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17. 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具体职权和职责包括:( ABCD )A.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B.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C.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D.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E.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18. 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 AB ) 。

A. 可以设置预算周转金,用于本级政府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

B. 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

C. 不可以设置预算周转金,用于本级政府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