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及常用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及常用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及常用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病毒科,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性(尽管其亦可感染肝以外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如脾、辜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可致持续性病毒感染。

我国在世界上属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己超过10%,通常判断mv感染及其状况的指标为HBV的血清学标志物,如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mc(即所谓的"两对半")、抗HBc IgM和HBV DNA等,了解这些指标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我们检验工作者来说,亦具有重要意义。

1. 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应答机体感染HBV后,HBV的包膜和核壳抗原作为外来抗原物质可激发机体产生针对其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通过T细胞膜上抗原受体复合体的α自异二聚体识别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的与HLA分子结合的病毒抗原短肤进行,而体液免疫应答是基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受体特异识别原始的未经处理的分泌型或结构型病毒抗原,且根据在抗原结合中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又分为T细胞依赖性和T细胞非依赖性两种方式。

1.1.细胞免疫应答机体对HBV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包括HLKII和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

HBV的包膜抗原和核壳抗原均可激发机体的川一个或多个表位的HLA一II类限制性CD4+和I类限制性CD8+T 细胞应答。

机体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对HBV的T细胞免疫应答针对的是HBV的核壳抗原(HBcAg),且反应强烈,相对来说,针对mv包膜抗原(HBsAg等)的T细胞应答则要弱得多。

一般认为,对HBV核壳抗原的这种强烈的HLA-I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与病毒的清除有重要关系。

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病毒特异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作用及通过旁路机制辅助HBV 包膜特异性的B细胞产生抗ms中和抗体。

后者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抗HBs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急性乙肝时,针对msAg的HLA一I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很弱。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目的阐述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指导临床工作者对乙型肝炎的正确诊治。

方法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阐述检测血清标本的HBV标志物方法和临床参考值的意义。

结果血清标本的HBV 标志物的检测可以作为快速诊断乙肝的简便方法,为临床所应用。

结论正确认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对临床医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临床意义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血液中可产生一种或多种抗原抗体系统。

检测病人血清中的这些病原标志物,对病毒性肝炎的分型、临床诊断、传染性的判定、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阐述如下。

HBV至少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HBsAb)、e系统(HbeAg,HBeAb)和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HBcAb)。

目前HbcAg在一般化验室中尚难直接检测到,临床上常用的指标如下。

(1)HbsAg和HbsAb:HBsAg是HBV感染后第1个出现的血清指标,HbsAg阳性表明有HBV急性感染或持续感染。

持续6个月以上阳性为慢性感染。

HbsAg 在血液中以下列3种形式存在:①Dane颗粒(HBV完整病毒)外壳是HbcAg,内心为HbeAg;②小球形颗粒(HbsAg本身)是Dane颗粒装配后过剩外壳;③管状颗粒可裂解而成为数个小球形颗粒。

HbsAg是HBV感染后最早和最常见的指标,它一般多在感染后4~6周(转氨酶或黄疸升高前2~4周)出现,至恢复期消失(感染后5~7个月)。

如转为慢性肝炎或携带者,可持续数年或终生。

但是:①HbsAg阳性表示有过感染或正在感染,并不说明现在HBV是否复制;②HbsAg滴度与肝脏病变类型无关,也不指示预后好坏;③HbsAg滴度与病情变化无肯定一致的关系,也不应将HbcAg滴度升降作为判定病情好坏和药物疗效的指标。

HbsAg>100mg/L时,多同时伴有HBeAg(+)。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Abstract】Objective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申请做乙肝两对半的血清样本204例,进行定量TRFIA法和定性的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

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各项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乙肝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可以检出低水平复制的标本,避免漏检,可以解决隐源性肝炎HBV标志物的诊断难题;量化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指标对临床诊治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应用价值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感染率较高的国家10%以上为乙肝携带者,感染率非常高,而低浓度在人群中的分布率为0.53%。

目前采用标记免疫学方法检测乙肝病毒(HBV)五项血清学指标是诊断HBV感染的主要手段。

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只能定性测定,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 resolved fluoroimmuno assay,TRFIA)技术是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1],是一种能定量检测HBV标志物新的检测方法,为了能够全面了解乙肝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进行了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取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申请做乙肝两对半的血清样本204例。

其中男124例,女80例;年龄14~68岁。

1.2 标本采集对204例采集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 ml,于当日分离血清,-70度保存,并于24 h内检测。

1.3 仪器TRFIA法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仪,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Anytest 2000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试剂由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ELISA法采用An-thos2010/HT酶标分析仪以及美国Abbouu公司生产的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TRFIA法试剂由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
序号
HBsAg表面抗原
抗-HBsHBsAb表面抗体
HBeAgE抗原

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五项标志物(“两对半”)的临床意义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机体感染HBV的标志,也是在机体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HBsAg出现的时间,与机体感染HBV的途径和感染的剂量有关。

如果系输用HBsAg 阳性血,2周后即可检测到HBsAg,如用RIA法检测,于接种后6天,血清中即可出现HBsAg阳性;如感染剂量少,HBsAg出现阳性的时间可达3~4个月,甚至6个月;一般在感染HBV后4~6周可出现HBsAg阳性。

HBsAg出现阳性后1~7周(平均约4周)才出现肝炎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经血感染者,其潜伏期约为2个月;经口感染者,其潜伏期大约为3个月。

急性乙肝病程一般持续1-3个月,80%~90%的患者可以临床治愈[1]。

H BsAg阳性在血中一般持续1-6周,长者可达20周(14-148天);在肝炎症状出现后1~4周或血清转氨酶达高峰后1~12周消失,如果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仍不转阴则称为持续阳性或慢性携带状态; 如系急性乙肝,HBsAg 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则提示慢性化。

我国HBV感染(急性和慢性)的人群中每年大约有4%~10%的HBsAg阳性者转阴,同时每年又有约4%~10%的人群由易感人群成为受感染者,因而,人群HBV感染状态在不断变化[2]。

HBsAg阳性持续的时间和急性乙肝慢性化的比例与感染者的年龄有关,年龄愈小,形成持续感染或病情慢性化的概率愈大;围产期感染的婴儿80%将成为HBsAg的携带者;幼儿期感染者约30%将成为持续HBsAg携带者,正常成年人感染HBV后形成持续性感染的比例可能在5%以下;社会普通人群中约35%~50%的HBsAg阳性携带者是在母婴围产期感染的[3]。

临床上,HBsAg阳性可见于急性乙肝患者的潜伏期、急性期;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部分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中和受HBV感染的肝细胞浆中。

HBsAg阳性一般来说表明机体内存在HBV感染,但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 BV感染。

最新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含义及临床诊断意义-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含义及临床诊断意义-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不同亚型乙肝病毒重叠感染
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 +
+
+
+
+ + + + + +
恢复期开始产生免疫力
结论
•综上所述,临床上各种血清学标记物之间的
组合多种多样,其最终诊断还需依据病毒学、 影像学、生化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 需行肝脏穿刺术以明确有无抗病毒指征。
进入恢复期, 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感染具有 防御性,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
• 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对HBV感染的免疫力的标志只
有抗HBs
HBeAg
• 于HBsAg出现不久后出现
• HBcAg的降解产物,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e抗原阳性其HBV-DNA阳性率为92%
• 急性感染恢复期的病人,e抗原血清转换优先于
若持续存在则提示感染慢性化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性高低看hbvdna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急性感染早期病毒携带大三阳转变而来传染性小临床极少见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传染性高低应结合hbvdna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传染性强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慢性病毒携带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乙肝趋向转为小三阳或慢携带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pres1不同亚型乙肝病毒二次感染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pres1不典型急性感染临床极少见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pres1乙肝急性感染中期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pres1乙肝感染早期sag测不出抗hbc尚未产生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pres1急性乙肝早期病毒含量高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pres1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性强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pres1急性乙肝即将恢复或慢乙肝携带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乙肝感染恢复期有免疫力无传染性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不同亚型乙肝病毒重叠感染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举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恢复期开始产生免疫力?综上所述临床上各种血清学标记物之间的组合多种多样其最终诊断还需依据病毒学影像学生化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需行肝脏穿刺术以明确有无抗病毒指征

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研究

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研究
表现的新生儿上 面; 在 H B V感染 率较高 的地 区 , 严格按照相关规 定对 3 岁以下的婴幼儿进 行疫苗接种 ; 严格 防治与血 液有长期接触 的医务人员 和频 繁输血 和使用 血制品的患者 。另外 , 还需要注重具有 HB s Ag阳性表 现家庭 成员尤其是配偶 的防治工作 。第 二方面是对 H B V传 播途径进行 有效的管理 , 严 格预防血液、 体液等多方 面传播途径。主要可以从 以下几
书, 符 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在性别 、 年龄等方面无 明显差别 , P < 0 . 0 5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检测 方法
所有 的预 防措施 , 可 以将 其总结归纳 为两个方面 : 第一方 面是对潜 在感 染患者进行疫 苗接种 。将 预防重点放在 H B s A g 或与 H B e A g 同时为阳性
所有 患者需 要在清晨保持空腹状 态 , 并 进行 2 毫升静脉血 的抽取 , 然后 放置到无抗凝真空管 内, 通过离心处 理后进行储存 。检测使用 方法 为 酶联免 疫法 , 需要准备 H B s A g 和抗 一 H B s , 抗一 H B c ( 乙型肝 炎核心 抗
体) , 抗 一 HB e 和 HB s A g ( H B V e抗原和抗体 , 具有 O . 2 3 g / L的灵敏度[ 2 ] )
【 摘 要】 目的 : 对检测 I - I - B V血清标志物的 临床 意义进行观 察与研 究。方法 : 从我 院在 2 0 1 2年 1 1月至 2 0 1 4年 1 0月期 间收治 的 乙型肝 炎患者 中选取 5 2 例作 为本研究对 象, 并采用酶联免 疫房 对他们 的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 , 然后 综合 分析 和研 究检 测所得的结 果。 结果 : 由检测结果可知 , 在5 2例 乙型肝炎患者 中, 有1 4 例 为 HB s A g 、 HB e A g和抗 一 H B c 检测 阳性 患者 , 其 阳性率为 2 6 . 9 %; 有1 1 例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诊断价值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依据,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主要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anti-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等。

这些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的不同阶段表达不同,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首先,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早标志物,也是最常用的诊断指标。

其阳性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但不能区分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在感染早期,HBsAg与HBeAg同时阳性,表明病毒具有高度复制活性,患者具有高传染性。

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HBeAg逐渐消失,转为抗体anti-HBe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性下降,患者进入慢性感染期。

其次,anti-HBs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其阳性结果表明患者具有免疫保护力。

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anti-HBs阳性可以表明疫苗接种有效。

对于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anti-HBs阳性可以表示患者已经康复,但不能排除慢性感染的存在。

此外,HBeAg和anti-HBe的检测对于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也具有重要意义。

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患者存在较高的肝炎活动性和传染性。

而anti-HBe阳性则表示病毒复制活跃性下降,患者肝炎活动性减轻,疾病进展缓慢。

因此,监测HBeAg和anti-HBe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最后,anti-HBc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分为IgM类和IgG类。

IgM类anti-HBc阳性表明患者处于急性感染期,肝炎活动性较高。

而IgG类anti-HBc阳性则表示患者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可以作为慢性感染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序号HBsAg 表面抗原抗-HBsHBsAb 表面抗体HBeAg E抗原抗-HBeHBeAb E抗体抗-HBcHBcAg 核心抗体临床意义出现率9种常见模式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1-30%2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5-10%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2-10%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1-6%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0.5-5%6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10-15%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

HBV感染,恢复期。

5-15%8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即俗称的“小三阳”。

5-10% 9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30-40%16种少见模式1+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2)0 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种罕见模式26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27- + + + -28- + + + +29- - + + -3+ - + + -31+ + + - -32+ + + + -两对半各项指标的含义:(因来源不一样,说法不尽相同)HBcAb是HBcAg对应抗体,它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种指标,包括IgM、IgG、IgA三种类型。

HBcAb-IgM阳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具有高度传染性。

HbcAb-IgM阳性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而HB-CAb-IgG 阳性高滴度是指正在感染,HbcAb-IgG低滴度则指过去感染过HBV,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

(一)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协助早期诊断2,作为携带者指标(二) HBsAb(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阳性1,乙肝感染是否有免疫力的检测指标(阳性表示有免疫力)2,判断人群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三) HBcAb (抗-HBC)乙肝核心抗体 (+) 阳性1, 有助于确诊处于"窗户期"(抗原消失,抗体尚为形成)的急性乙肝。

2,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

3,高滴度(阳性)示病毒复制,低滴度示无传染性,低滴度抗-HBS和抗-HBS并存时,示对乙肝有免疫力。

4,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感染者和携带者。

5,急性期和恢复期滴度很高,以后逐渐下降,可保持20年以上甚至终生。

6,估计病情转归和预后,如转阴示乙肝治愈。

(四) HBeAg e抗原正常值:阴性(-)阳性(+)表示血中存在大量病毒1,急性乙肝持续性阳性示肝组织严重损害,易成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传染期较长,是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

2,慢性肝炎持续性阳性示病情活动。

3,阳性孕妇则新生儿九成亦是阳性。

(五) e抗体抗-HBe 阳性表示病毒在血中消失1,表示病情进入恢复期,传染性较低。

2,急性乙肝示预后良好,慢性阳性示病情静止。

3,肝硬化阳性和甲胎蛋白升高,则预示可能为早期原发性肝癌。

4,只存在于HBcAg(+)者中,抗-HBs阳性中亦可检出抗-HBe.另一解释:1、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1)HBsAgHBsAg是乙肝病毒(HBV)的蛋白质外壳,HBsAg阳性是机体被HBV感染的标志,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

但HBsAg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变株存在,不能用常规方法检出,可表现为HBsAg(-)的HBV携带者(占3%左右)或肝炎;也有少数低浓度感染者HBsAg(-),原因是血液中HBsAg的含量在常规检测极限之下。

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它的出现常伴随HBV存在,间接提示携带者具有传染性),但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HBs。

(2)抗-HBs抗-HBs阳性提示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或过去自然感染(隐性或显性感染)产生了对HBV 的免疫力。

抗-HBs是保护性抗体,阳性者可以抵御HBV的再次侵袭。

一般而言(也并非都如此),抗HBs阴性说明对HBV易感,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2、核心抗原(HBcAg)与核心抗体(抗-HBc)(1)HBcAg HBcAg存在于感染者的肝细胞核当中,血液中没有游离的HBcAg,因此用常规方法在血液中检测不到 HBcAg 。

(2)抗-HBc 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抗-HBc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

在“大三阳”组合中,它是HBV活动性复制的标志之一。

3、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 )(1)HBeAg HBeAg是病毒复制程度的标志,阳性时表明HBV复制活跃,提示传染性大。

(2)抗-HBe 抗-HBe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

在“小三阳”组合中,抗-HBe阳性提示HBV复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传染性变小。

何谓“三对半”、“四对半”及“大三阳”、“小三阳”了解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的项目和意义,对众多的乙肝病人来说十分重要。

为此,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专家詹嫆娥主任医师就人们关心的主要内容予以解答。

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即产生系列免疫反应,在血清中可检测出相应的抗原与抗体。

肝病毒感染后的标志物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乙肝e 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一HBe)、乙肝核心抗体(抗一HBc)。

人们将这5项俗称为“两对半”。

近年来又在乙肝表面抗原中分离出前S1抗原与相应的前S1抗体;前S2抗原与前S2抗体,通称“三对半”、“四对半”。

HBsAg是病毒感染后较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 HBsAg阳性有一定传染性,若半年内不消失,即称慢性HBsAg携带者。

HBsAg存在于唾液、汗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密切接触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抗一HBc是一种感染性抗体,高滴度的抗一HBc阳性标志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抗一HBe是e抗原转阴后出现的一种非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巳缓解,没有明显传染性,病情在恢复。

前 S1抗原和前S2抗原和病毒入侵肝细胞有关,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其阳性与病毒复制有关,是传染性标志;前S1抗体、前 S2抗体阳性是病毒将被清除的标志,有保护作用。

此外,抗一HBs是保护性抗体,在HBsAg转阴后,或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表明机体获得了免疫力。

临床上常将HBsAg、 HBeAg、抗一HBc三项阳性称之为“大三阳”。

这类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多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潜伏期、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在每个个体中都有其固有特征。

诊治需综合判断,采取不同措施。

HBsAg、抗一HBe和抗一HBc三项阳性就叫做“小三阳”。

这类患者病毒复制已缓解,传染性弱,临床大多表示疾病在好转或恢复。

尽管“小三阳”患者一般无需常规治疗,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饮食、休息、不饮酒,定时复查复诊,做到心中有数。

不过,临床上“小三阳”也常出现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者,这可能是由于体内病毒出现不断变异,原产生的抗体不能阻止病毒复制,或感染了其它亚型的乙肝病毒,或体内剧烈免疫紊乱,对这类患者需进一步深人全面诊治。

当人们感染了乙肝病毒后,应尽早到医院去确诊,一定要动态医学观察、求助于专业医师共同制订合理、适当、正规的治疗措施。

患者千万不要自行乱吃药,以免延误病情,使疾病恶化。

肝功能检查指标一栏表(新增)化验项目缩写符号法定单位总胆红素定TBiL 1.7-17.1μmol/L量直接胆红素DBiL 0-6μmol/L谷丙转氨酶ALT 5-40u/L (赖氏法Reitman: 5-30u/L) 谷草转氨酶AST 5-40u/L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GMT)5-54u/L (简易重氮试剂法:0-40u/L) (对硝基苯胺改良法:6-47u/L)乳酸脱氢酶LDH 109-300u/L(速率法)碱性磷酸酶AKP(ALP)35-125u/L(速率法) (金-阿氏法3-13u/L) (布氏法1.4-4.0u/L ) 胆碱性酯酶CHE 4.2-9.8ku/L(速率法)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0-6马氏单位黄疸指数4-6单位血清总蛋白TP 60-80g/L白蛋白 A 35-55g/L球蛋白G 20-30g/L白/球比值A/G 1.5~2.5:1胆固醇CHO 3.1-5.7mmol/L甘油三酯TG 0.23-1.24mmol/L凝血酶原时间PT 11-14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80-100%肌酐Cr 44-133μmol/L尿素氮BUN 1.79-7.14mmol/L血糖GLU 3.89-6.11mmol/L甲胎蛋白AFP 50μg/L免疫球蛋白G IgG 12.87±1.35g/L免疫球蛋白A IgA 2.35±0.34g/L免疫IgM 1.08±0.24g/L补体3 C3 1.14±0.27g/L补体4 C4 553±109mg/LT淋巴细胞亚CD3 0.56-0.76%群CD4 0.38-0.52%CD8 0.22-0.32%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是肝脏蛋白代谢混乱的一种定性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