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真奇妙》初中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授课日期: 20xx 年 9 月 5 日课型新授题: 1.1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
主备人:(xx中学)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重点)
2.了解所有的宏观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
不同的方式结合而成的。

3.初步知道原子有类别之分,物质有不同元素组成。

(难点)
4.简单了解水、氢气、氧气、铁等物质的化学符号
及内涵(最小构成、原子的排列等)。

实验准备:分子球棍模型
板书设计: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物质的变化
2.学习化学的意义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
2.物质的组成:元素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活动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物质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① 庖丁解牛② 菜刀生锈③恶狗分食
④擀面条⑤雾霾
学生:回答补充
归纳板书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物质的变化
2.学习化学的意义落实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我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大千世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构成一样吗?
两千多年以前,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开始思考万物的构成,后人更是前仆后继,到现在,我们也只是领略皮毛而已。

思考这一带有哲学意境的问题,可以使同学们的思想得以提升。

初中化学化学真奇妙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真奇妙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真奇妙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真奇妙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引入化学的概念,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化学的看法;
2.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或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
1. 给学生提供化学实验的材料和步骤,让他们自行进行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并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

三、讨论
1. 跟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和化学原理,澄清学生对化学现象的疑惑;
2. 帮助学生总结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四、实践
1. 鼓励学生尝试更多的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探索精神;
2.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分享实验成果。

五、总结
1. 综合学生的反馈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对化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探索更多化学的奥秘。

※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做出调整。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 第1节:化学真奇妙_教案1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 第1节:化学真奇妙_教案1

化学真奇妙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说出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常伴随的现象;能利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能够认识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4.能够通过制作分子模型来认识分子、原子、元素,初步建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初中化学真奇妙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真奇妙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真奇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原子结构、化学反应等。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2. 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现象。

教学难点:1. 原子结构的深入理解。

2. 化学反应的复杂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显微镜、试管、试剂等。

2. 教学课件和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背后的原理和知识。

二、原子结构的学习(10分钟)1. 利用课件或模型展示原子结构,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排布。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疑问。

三、化学反应的探索(10分钟)1. 利用实验或动画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化学反应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等。

3. 解释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原因,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四、小组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选择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

2. 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正确操作实验用具。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对化学学科的进一步探索。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知识。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感受化学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特点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 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现象4.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化学安全知识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原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内设置化学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3. 准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以供学生亲身体验。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案内容:一、化学的定义和特点1. 引入化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讲解化学的特点,如实验性、理论性、应用性等。

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 教授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2. 演示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三、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现象1. 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2. 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燃烧、沉淀、气体产生等。

四、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举例说明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剂、食品添加剂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倡环保意识。

五、化学安全知识1. 教授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如穿戴实验服、使用安全器材等。

2. 强调化学药品的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化学真奇妙教学设计

化学真奇妙教学设计
作业:巩固性作业《伴你学》P9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了解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3、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材料的分组讨论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化学学习的兴趣。
2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现象:通常是物质外型或状态发生变化
强调: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沉淀、变色等现象不一定说明是发生化学变化,不能做为判断依据。如电灯发光发热等。
板书:3、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两者联系: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举例: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先受热融化
2、设想你你住在一座与时隔绝的荒岛上没有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总结归纳: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引导: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在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绝大多数是通过化学方法制的合成材料。化学是现代高科技的基础,没有化学制品就没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火箭和宇宙飞船就上不了天。制造化学产品的关键就是促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什么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呢?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化学、领悟化学,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奇妙和重要作用,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区别材料
教法与学法:引导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了解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别,体会化学这门学科的价值.
教具:试管、坩埚钳、酒精灯、酚酞、氢氧化钠溶液;多媒体.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1.1《化学真奇妙》教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1.1《化学真奇妙》教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化学教学案__年_ _月 ___日第__ _课时主备教师______ 集备人员______点拨讲解合作探究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在宏观和微观上有什么区别?2.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3、分析:下图为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变化是示意图:回答:水通电分解的变化为变化,理由是,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在该变化过程中,分解变成,、重新组合,变成新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交流展示1.各小组之间相互纠错帮教。

2.各小组派讨论交流自己难解决的题目。

3.教师释难解疑。

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复习的收获。

作业练习题P5 3--8练习反馈1、H2O表示的意义:①表示②表示水是有两种元素组成③水④一个水分子是有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

2、物质是有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据此说明化学变化的基础是()A、原子的破裂B、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C 、分子的破裂 D、原子、分子同时破裂,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1.(09泉州)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A. 观测太阳系外行星B. 绘制癌症基因图谱C. 研制高温超导材料D. 计算物质世界重量2.(09厦门)下列是我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钨的冶炼与加工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3.(09孝感)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磨制玉石饰品 D.铸造青铜器皿4. (09雅安)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颜色、状态B. 熔点、沸点C. 还原性、可燃性D. 密度、硬度5. (09北京)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 酒精燃烧 C. 铁丝弯曲 D. 西瓜榨汁6.(09朝阳)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能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2.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较准确地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和能量变化并会举例说明。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自主活动,学会判断化学变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4.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教学重点1.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 明确化学研究的范畴,激发热爱情感。

教学难点1.通过图片资料等感受化学科学的奇妙认识人类社会已离不开化学科学。

2. 能较准确地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预习与展示】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物质的世界中,这些物质可以通过的方法加以改变。

学科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她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材料可分为和,人造材料是通过变化制得的。

3.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例如;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利用化学反应或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活动与探究】(导入)由自然景观图片和焰火图片导入化学科学的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将试管夹、试管架、玻璃棒、坩埚钳、棉花、石块等物品从材料的来源上进行分类,了解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学生在教室里找出分别由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感受人造材料所占的比例和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展示飞火流星足球、约翰逊绝世跑鞋、鲨鱼皮连体泳衣等化学合成产品,感受化学带来的奇妙。

4.回归生活,寻找化学制品与衣食住行的关系,感受化学提高了人民生活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

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明确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开始学习化学,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发言,效果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