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及其化合物》复习案例

合集下载

钠及其化合物一轮复习教案资料

钠及其化合物一轮复习教案资料

钠及其化合物一轮复习教案资料钠及其化合物一轮复习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讲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钠的性质及其运用。

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及其运用。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学基本了解钠及其化合物(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

2、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复习元素化合物。

3、教师和学生共同通过思维导图学习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及运用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自学是很好且终生的学习的方法。

2、使学生认识思维导图是很好的学习工具。

教学重点: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对知识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考纲解读使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向和要点钠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要求和考试形式。

考纲要求:1、了解钠的性质及其运用。

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及其运用。

考纲解读:1、掌握钠、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运用。

2.了解氧化钠和氢氧化钠。

展示导图:考情分析:此部分内容在选择题和大题中都有可能出现,通常以钠及其化合物考察N A、物质结构、电学、电离和水解等方面。

引导分析了解学习某物质的方法某物质应了解或掌握的内容1、与学生共同回顾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通常要知道其哪些方面。

2、展示导图。

思考完善学生用思维导图自学复习钠的性质及用途复习钠的性质及用途学生结合前面讨论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学生讲述1.培养学生归纳总钠的制请优秀学生讲述他的思维导图中关于单质钠的部分。

钠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

钠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

专题5 钠及其化合物2012级高三化学组课前预习案【目标引领】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重点与难点:钠、碳酸钠、碳酸氢钠、过氧化钠的性质【自主探究】默写有关钠单质的化学方程式,能写成离子方程式的改写成离子方程式1.2.3.4.5.课内探究案Na2O2、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因此二者都具有性,能够氧化四价硫、二价铁、氢硫酸、品红等物质。

【精讲点拨】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一定温度下,溶解度大的是2.将稀盐酸逐滴滴入,是碳酸钠;是碳酸氢钠。

3.向溶液中加入,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碳酸氢钠。

如果向溶液中滴加,两份待测液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其中一种与该试剂反应可以根据量的不同写出两个离子方程式:向溶液中滴加,两份待测液都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是其中一份确实发生了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4.固体的热稳定性,加热时不分解,加热时易分解,化学方程式:5.水溶液的碱性:浓度相同时,碱性较强,碱性较弱。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6.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现象为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应用:实验室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时可将混合气体通入溶液。

化学方程式:【知识建构】(1)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写出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画出以盐酸的物质的量为横坐标,以气体体积为纵坐标的图像①(2)向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画出以盐酸的物质的量为横坐标,以气体体积为纵坐标的图像②(3)画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1:1时,以盐酸的物质的量为横坐标,以气体体积为纵坐标的图像③(4)画出碳酸钠、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1:1时,以盐酸的物质的量为横坐标,以气体体积为纵坐标的图像④。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钠及其化合物(课中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钠及其化合物(课中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钠及其化合物(课中案)难点攻破1:Na与水溶液的反应【例1】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Fe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往100 mL大试管中先加40 mL 煤油,取三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胶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FeSO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至胶塞,并夹紧弹簧夹(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B.溶液中有气泡生成,下层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C.大试管内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都下降D.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FeSO4+2H2O===Fe(OH)2↓+Na2SO4+H2↑难点攻破2:Na2O2的性质【例2】探究式课堂教学由于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某班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该班同学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1)提出问题实验一的CO2能灭火,实验二的CO2为何能“点火”?(2)假设与猜想①Na2O2与CO2反应,可能有Na2CO3生成;②棉花燃烧,说明该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③剧烈燃烧,反应中可能有生成。

(3)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解释和结论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4)类比推理Na2O2与H2O反应后应该有NaOH和O2生成。

则向包有Na2O2的棉花上滴两滴水,棉花也应剧烈燃烧;向生成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应该变红色。

(5)实验与解释①向小烧杯(底部垫砂)中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两滴水,发现有气泡产生,杯底发热,但棉花没有燃烧,其原因可能是;②向烧杯中的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振荡后红色消失,其原因可能是。

(6)联想与启示保存Na2O2的注意事项为。

★Na2O2的强氧化性: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Na2O2的性质【例3】比较下列四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一组:①Na2O2+CO2②Na2O2+SO2二组:③Na2O2+FeCl3(溶液)④Na2O2+FeCl2(溶液)三组:⑤SO2通入品红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加热⑥Na2O2加入到品红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加热四组:⑦NaOH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⑧Na2O2固体加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1)写出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 钠及其化合物(课前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  钠及其化合物(课前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钠及其化合物(课前案)思维建模:一、钠1.钠的物理性质______金属光泽,硬度____,密度______________,熔点_____,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2.钠的取用和保存少量钠可保存在里。

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钠最终将变为 .取用时一般先用把钠从煤油中取出,并用把表面煤油吸干,然后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做有关实验。

剩余的钠(“能”或“不能”)放回原瓶。

3.化学性质——还原性①跟氧气反应:Na + O2 = (切面很快变,Na2O加热时易转化成)△Na + O2(火焰,大量烟,生成色固体)②与水反应:现象离子方程式:③与酸反应:(以盐酸为例)现象离子方程式:④与盐溶液的反应与CuSO4溶液反应现象:离子方程式【微思考】(1)钠分别与水、盐酸、乙醇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 > > 由Fe+Cu2+=Fe2++Cu的反应原理可推得2Na+Cu2+=2Na++Cu ,以上推理是否合理__ _,若不合理请说明原因4.钠的制备:工业上电解熔融的NaCl:。

5.钠的用途:二、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1.二者性质比较微思考:1.1mol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2O 和Na 2O 2的混合物,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2O 和Na 2O 2谁更稳定?三、钠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微思考】(1)如何鉴别NaHCO 3溶液和Na 2CO 3溶液?如何鉴别NaHCO 3固体和Na 2CO 3固体 (2)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3)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 (4)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四. 焰色反应:(1)概念: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

(2)焰色反应的操作铂丝――→用盐酸洗涤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蘸取待测物――→酒精灯灼烧观察火焰颜色――→用盐酸洗涤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Na:黄色 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五.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壱、复习导⼊教学中先展⽰近⼏年的⾼考题,让学⽣从⾼考中领会常见的考查形式和常见考点。

进⼀步来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应⽤。

并指出这节课的学习⽬标【意图】这样创设情境,让学⽣明确复习的⽬的及这节课重点,激发学⽣复习的兴趣。

让学⽣带着⽬标学习。

⼆、教学过程1、⾃主复习,知识再现。

⾸先,课下通过学案表格的完成复习基础知识,课上循着图⽰想⼀想,物质之间的转化,为性质的应⽤打基础2、利⽤已有知识来解决这节课的四类问题。

第⼀类问题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

例.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 和NaHCO3 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案操作判断A分别加⼊澄清⽯灰⽔产⽣沉淀的为Na2CO3B分别加⼊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的为Na2CO3C 分别加⼊CaCl2 溶液产⽣沉淀的为Na2CO3D逐渐加⼊等浓度的盐酸⽴即产⽣⽓泡的为Na2CO3【思考讨论】如何鉴别Na2CO3、NaHCO3【意图】应⽤例题引⼊让学⽣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然后通学⽣回答完善答案并留有时间整理,从⽽也巩固了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

第⼆类问题是有关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程式(1)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写出反应过程的离⼦⽅程式(2)稀盐酸中逐滴加⼊Na2CO 3 溶液,写出反应离⼦⽅程式(3)NaHCO3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离⼦⽅程式为:【能⼒提升】(1)放出CO2 的速率同浓度的Na2CO3、NaHCO3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 的速率快的是.(2)Na2CO3 溶液与盐酸互滴的现象向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盐酸,开始⽓泡产⽣,⽽向盐酸中滴加Na2CO3 溶液开始就⽓泡产⽣.(填“有”或“⽆”)(3)CO2 ⽣成量的⽐较①等物质的量的Na2CO3 、NaHCO3 分别与⾜量的盐酸反应,产⽣的CO2.②等质量的Na2CO3、NaHCO3 分别与⾜量的酸反应,产⽣的CO2 多.③等量的盐酸与⾜量的Na2CO3、NaHCO3 分别反应,产⽣的CO2 多.④⼀定量的NaHCO3 受热分解产⽣CO2 的量与受热分解后的残留物与酸反应产⽣的CO2 量【意图】通过复习掌握⽅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鉴别以及⼀类题的解法,并能从定性到定量分析问题。

2024年一轮复习专题-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2024年一轮复习专题-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与H2O、CO2反应的四个方面
(3)固体质量变化规律
当Na2O2过量时,___Δ__m_(_固__)_=_(C__O_)_m_H__n_____________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涉及离子方程式Oa: _C_O__23-__+__H_+_=_=__=_H_C_O__3-_; ab:H_C__O_- 3__+__H_+_=_=_=__H_2_O_+__C_O__2↑_
若a=0(即图像从原点
涉及离子方程式:
开始)
溶液中的溶质为_N__a_H_C_O__3_ _H_C__O_- 3_+__H__+_=_=_=_H__2_O_+__C_O__2↑___
3、Na的化学性质——强还原性 (1)与O2反应:_4_N_a_+__O_2_=_=_2_N_a_2_O__、__2_N_a_+__O_2_=_=△_=_=_=__N_a_2O__2。 (①2离)子与方H程2O式反:应_:__2_N__a_+_2_H__2O__=_=_2_N_a_+_+__2_O__H_-_+__H__2↑_______;
段与ab段消耗盐酸的体

积相同)
__N_a_2_C_O_3__
ab:_H_C_O__- 3_+__H__+_=_=_=_H__2O__+__C_O_2_↑__
若V(Oa)>V(ab)(即Oa段 溶液中的溶质为 涉及离子方程式Oa:_O_H__-_+__H_=__=_=_H_2_O_、
消耗盐酸的体积大于ab _N__a_2C__O_3_和__

钠及化合物的复习教学设计

钠及化合物的复习教学设计

课题: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钠的物理性质;了解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的反应)
2.知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与强酸的反应,加热分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
应用常见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将所学金属及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化,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学习化学的基本思维——分类。

二、教学重点: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网络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分类观的应用;
2.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网络关系的推导。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是基于学生已经有了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

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便于学生准确把握复习元素化合物(特别是金属)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六、教学用品:
多媒体投影
七、教学流程:
环节1.学生展示钠的知识、完成直面会考的题目→环节2学生展示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知识、完成再接再励的题目→环节3学生展示钠的两种盐知识→环节4总结提升、完成准备高考的题目。

钠及其化合物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钠及其化合物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钠及其化合物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钠及其化合物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引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这个公式用在学习上,就是说,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一要靠勤奋,二要靠学习方法,三要靠效率。

化学复习中必须注意的四个招数招数一: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招数二: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招数三: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招数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方法指导原子结构夯基固本物理性质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于水)、低(熔沸点较低)、导(导电、导热)[少量Na煤油保存,Li用蜡密封]化学性质:活泼(强还原性)㈠与氧气,硫,氯的反应㈡与水的反应㈢与硫酸铜容液、盐酸的反应考点突破1、钠的化学性质★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 →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钠与含-OH物质的反应规律:取决于-OH氢原子的活泼性★与盐溶液的反应2、过氧化钠的结构及性质特点可表现氧化性、还原性,还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但主要以氧化性为主例(1)过氧化钠投入FeCl2溶液中:剧烈反应,有无色气体逸出,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2)过氧化钠投入品红溶液中:剧烈反应,有无色气体逸出,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也不恢复原色。

网络构建金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氢氧化物常见盐夯基固本碱金属元素原子相同点:最外层上电子数相等均有1个电子结构特递变性:从锂到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征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焰色反应钠:黄色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典例分析1、将钠加到下列溶液中a、水b、1 mol/L NH4Cl 溶液c、1 mol/L的盐酸溶液d、 1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e、乙醇溶液,反应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是c b a d e感悟归纳溶液中c(H+)越大,反应就越剧烈2、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苯的密度为0.88g/cm3,与水互不相溶,且不与钠反应)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 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 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 钠在苯与水的界面上反应并可上下跳动感悟归纳钠与水和苯混合物反应时,现象与纯水不同3、同样大小的金属Na分别投入(1)饱和NaCl溶液;(2)NaHCO3溶液;(3)MgCl2溶液;(4)饱和NH4Cl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理解水平。

课时分配1课时钠2课时Na2O和Na2O23课时Na2CO3和NaHCO3、碱金属元素4课时相关钠的化合物计算专题第1课时钠一、钠的存有形式和原子结构二、钠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硬度导电性密度与水相比熔点银白色质软良好比水小较低[问题]钠与上述三种物质反应,其对应的现象是什么?并判断正误。

①1mol钠与足量的氧气分别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失去电子的数目均为N A②1mol氧气分别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得到的电子数目均为2 N A③钠与氧气反应分别生成1mol氧化钠和1mol过氧化钠,转移的电子的数目均为2N A(2)与水反应①离子方程式:2Na+2H2O ====== 2Na++2OH-+H2↑②钠与含有酚酞的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浮—密度比水小。

○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游—产生气体。

○响—反应剧烈。

○红—生成了碱(NaOH)。

(3)与酸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 2Na++H2↑[探讨]a、将物质投入到下列物质中,①水②无水乙醇③冰醋酸,比较其反应剧烈水准?b、0.2moLNa 投入100mL1moL·L1-的盐酸溶液中,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是多少?(4)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再考虑碱与盐的反应(如与CuSO4溶液)2Na+CuSO4+2H2O======Cu(OH) 2↓+Na2SO4+H2↑[问题]将少量钠投入到下列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的是①FeCl3②NaHCO3 ③NaCl3.工业制法和用途第2课时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问题1]2Na 2O 2 +2CO 2 =2Na 2CO 3 +O 2指出该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如有1摩尔Na 2O 2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多少?如果用C18O 2与Na2O2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中有多少个18O?[问题2]将Na2O2投入到下列物质中,分别产生哪些现象?①FeCl2② H2S ③紫色石蕊试液[即时应用]下列关于Na2O2说法准确的是()A.与SO2反应生成Na2SO3与O2B.Na2O2投入到酚酞试液中,溶液变红C.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D.Na2O2与水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问题3]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通入到足量的Na2O2固体中,生成O2的体积与混合气体体积有何关系?固体质量如何变化?2.相关Na2O2与CO2、H2O的反应的几个重要关系(1)先后顺序关系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成后,Na2O2再与H2O发生反应。

(2)物质的量的关系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3)气体体积关系若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等于原混合气体体积的且等于生成氧气的体积。

(4)电子转移关系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物质的量关系为2Na2O2~O2~2e 。

(5)固体质量关系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能够看作发生相对应的反应:增重的质量正好等于原CO和H2的质量。

[规律]分子通式符合(CO)m H n的化合物(主要是指CH3OH、HCHO等有机化合物),其燃烧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后,固体增重的质量等于原化合物的质量。

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个关系的物质有:CO、H2、CO和H2混合气、CH4O(甲醇)、CH2O(甲醛)、CH3COOH(乙酸)、HCOOCH3(甲酸甲酯)、C6H12O6(葡萄糖)、CH3CHOHCOOH(乳酸)等。

[即时应用]取a g 某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生成物水与足量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B.CO C.C6H12O6D.C12H22O11第3课时Na2CO3和NaHCO3 碱金属元素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探究1]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1)(固体)分别加热:有气体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NaHCO3;Na2CO3无此性质。

(溶液中NaHCO3受热难分解)。

(2)(浓溶液)分别加入稀盐酸: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无气体产生,当稀盐酸滴加到一定量后有气体产生;而向NaHCO3中滴加稀盐酸,立即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3)同温同浓度下,比较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Na2CO3>NaHCO3。

(4)CaCl2稀溶液:CaCl2溶液滴加到Na2CO3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滴加到稀的NaHCO3溶液中无白色沉淀生成。

[探究2]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①谁放出CO2气体较快?②向Na2CO3和NaHCO3混合液中滴加盐酸,H+先与什么离子反应?为什么?③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量是否相等?若是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呢,又如何?④不用任何试剂,如何区别盐酸和Na2CO3两瓶无色溶液?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即时应用]下列叙述中准确的是(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解析】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3,无CO2气体放出,B错误;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的CO2多,C错误;D项发生的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因为NaHCO3的溶解性较小,反应后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准确。

二、碱金属(Li、Na、K、Rb、Cs)三、焰色反应第4课时相关钠及其化合物计算1.钠的化合物与盐酸反应相关图象计算[例](1)向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结晶后得到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的组成可能是A.NaOH和Na2CO3;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

(2)向50mL 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随后取此溶液10mL,将其稀释至100mL,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_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

③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____。

④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解析](1)NaOH与CO2反应发生的反应有CO2少量:2NaOH+CO2==== Na2CO3+H2OCO2少量:NaOH+CO2==== NaHCO3在数轴上表示反应后产物成分:得出的成分有:A.NaOH,Na2CO3 B.Na2CO3C.Na2CO3,NaHCO3 D.NaHCO3(2)由上述各成分可知,它们与盐酸反应的图像如下:由此可知该题为A这种情况,则OA段反应为:H++OH-=H2O CO23-+H+=HCO3-[即时应用]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 稀盐酸。

下列图象能准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图象数据的处理知识。

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首先和NaOH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当滴入0.1 L时,两者恰好反应完全;继续滴加时,盐酸和Na2CO3开始反应,首先发生:HCl+Na2CO3==== 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当再加入0.1 L时,此步反应实行完全;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此时开始放出气体,分析图象,可知选C。

【点评】准确理解向NaOH和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的先后,是先跟碱反应再跟盐反应。

与Na2CO3反应是分步实行的,首先发生的是HCl+Na2CO3NaHCO3+NaCl;实行完全后,再发生:NaHCO3+HCl ==== NaCl+H2O+CO2↑2.关于测定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例](2011·北京高考)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 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洪干,得b克固体解析:A项,采用差量法,减少的质量为碳酸氢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由此可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B项,b克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根据钠原子守恒和混合物的总质量可列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C项,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为盐与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及溶液中挥发出来的水蒸气的质量,所以不能通过数据准确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D项,沉淀的质量即为碳酸钡的质量,根据碳酸钡的质量和混合物的总质量能够列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C3.相关Na2O2和NaHCO3混合物加热反应的计算[例]1 mol 过氧化钠与2 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2CO3 B.Na2O2、Na2CO3 C.NaOH、Na2CO3D.Na2O2、NaOH、Na2CO3解析:加热混合固体时,可将Na2O2先与CO2反应,再与H2O反应;若设()()nxn=322NaHCONa O,x值不同,反应后固体成分,气体成分也会不同,可总结如下:(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