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节 维护做人的尊严教案 湘教版(1)
湘教版思品八下东湖中学《维护做人的尊严》课件之一

东湖中学 朱明华
案例分析 八年级学生余娜和沈静是小 学时期非常要好的同学,两人在 校学生会主席竞选中余娜败下阵 来,心里很不服气。放学回家后 在学校的网络贴吧中用了同班同 学李萍的名字发了一个帖子,说 了很多、、、、、、
新学生会主席个人档案
姓名:沈静 绰号:神经病 QQ:887543456 电话:85281279 长相:丑陋(看他爸就知道了) 爱好:说谎、背后说老师坏话、上网吧打游 戏、、、、、、、 曾获荣誉:三好学生(是经过伪装才得到的,名 不副实,应该取消) 隐秘特征:只有9个脚趾头(绝对真实) 注:用李萍的名字发的
案例解析
某网站举办了一次“评选歌坛十大丑星”活 动。在评选活动中,他们擅自将某歌星列为候选 人,还把他的照片发布到网上,同时配有毫无根 据的侮辱性介绍语言,使该歌星作为公民应受尊 重的权利受到了极大的侵害。之后这位歌星走上 法庭,状告该网站的侵权行为。 1、网站的行为侵犯了这位歌星的什 么权利?并说说理由。 2、假如你是法官,对此你将作出怎 样的判决?
侵害事实之——恶搞照片
法律依据:
侵犯肖像权
恶意使用公民肖像,如丑化、故意损 毁公民肖像和对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 击,属于侵犯公民的肖像权。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1)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
民的肖像。
(2)恶意使用公民肖像,如丑化,故意毁 损,玷污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A、刘翔在亚运会110 米栏预赛晋级的照片
B、公安局通缉嫌疑犯的照片
C、报纸曝光行人翻越 栏杆的照片
D某照相馆私自在橱窗张 贴我儿子的照片
A(刘翔图片)为新闻报道需要使用具有新 闻价值的执行公务而强制使 用公民的肖像如通缉令上嫌疑犯的肖像。 C(跨栏杆)旨在行使正当的舆论监督 而使用公民的肖像
维护做人的尊严湘教八年级下册解析PPT教案

告诉陈强这种做法是错的,并要求陈强公开澄 清事实,以恢复自己的名誉。
荣誉权
含义:是指公民有获得并保持各种嘉奖的 权利。
内容:公民依法享有的荣誉包各种荣誉称 号、证书、勋章、奖章、奖状等。
第14页/共40页
你能列举出多少荣誉称号?
小妮是个诚实而优秀的女孩,我们来 看一看她的成长足迹:
1、这些照片共同说明 了小妮享有哪项权利?
荣誉权
故事比赛一等 奖
2、荣誉称号有什么殊 殊意义呢?
荣誉称号代表公民的 三好学生 突出表现和成就,是社
第15页/共40页会和国家对此的肯定。
3、你获得过哪些荣誉呢?
舞蹈专业少儿B组银奖
姓名权
含义: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
“为什么会这样?”
小良因为以他人的名义画了一幅丑化 老师的肖像图,受到老师的严重批评,并 要求其在胸前挂上“我是坏学生”的牌子 在校园内走一圈。同班同学知道了此事后, 对小良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的好朋友 也因此将他以前曾画过谁的丑化图都透露 出去了,这更是雪上加霜。小良左思右想,
第19页/共40页
看到这张照片,你有什 么想法?请用今天学到 的知识来说一说。
小偷也有人格尊严权。
抓到小偷应该移交公 安机关处理。
第23页/共40页
4、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 尊严权?
①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权,日常生活中, 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言行或许就侵犯了别人 的人格尊严。 ②尊重他人的人格第尊24页严/共4,0页 不仅是我们大力 倡导的社会公德,也是一个人讲文明、有 修养的表现。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公然辱骂他 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构刑事处罚 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 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 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维护做人的尊严》教案 湘教版

第二课时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课标内容: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p35)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P38):
答: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
谤。 ③新闻报道失实。 ④诬告
4、什么是肖像权?(p40)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肖像也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5、肖像的表现方式有哪些?(p40)绘画(自画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
6、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p41.d2)
答:(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历),就必须取得肖像权本人的同意,否则
8、人的姓名包括那些内容,姓名的地位是什么?(p43)
答:(内容)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和艺名。(地位)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9:★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p44)
答: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学以致用——能力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有()。
就构成侵权。(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3)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7、什么是姓名权?(p43)
答: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
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思考:这件事情错在何方?从这件事中试着分析一下维护自己尊严与尊重他人有什么关系?
湘教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下册4.2第二节维护做人的尊严word教案(1)

第二节维护做人的尊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帮助学生懂得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能力目标: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初步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
在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不可辱。
●重点:理解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人格尊严权具体的人格权。
●难点: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二、学情分析●由于受来自家庭、社会的某些不良教育影响,未成年学生法律意识薄弱,对人格尊严权认识不足,不能意识或分辨出一些行为已侵害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不懂依法维护自身人格尊严权。
●学生有学习人格尊严权法律知识的需要,这不仅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完善,保证身心健康成长,也是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必要条件。
三、教学过程1、导入主题:图片展示:周口邮政员工剃光头的处罚✓PPT展示:中新网5月17日电,河南省周口市邮政局对各县区邮政局员工培训,并规定没有被评上冠军团队的男队长当众剃光头,女队长做100个俯卧撑。
培训结束后,多名“不合格”的男女队长遭此“处罚”。
据培训方称此举目的是打造“鹰团队”,强化员工的执行力。
一位被剃光头的队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队长,承诺如果没有获得冠军团队,愿意接受剃光头的惩罚。
说真的,我也不愿意剃光头,毕竟局领导也在现场呢。
”✓教师:这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生活中还有就没有类似的事件发生?2、畅所欲言,学生举例✓乞丐犀利哥✓不食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
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的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
”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节 维护做人的尊严教案 湘教版

第二节维护做人的尊严第一课时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
在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不可辱。
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某某权和隐私权等。
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就从维护这些权利着手。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懂得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它所包含的内容。
2.难点: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教学方法】情景启示、案例教学。
【学情分析】1.针对的问题: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学生对于人格尊严的法律知识相对而言越来越重视,八年级的学生在感受了当命宝贵的同时,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对于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有些触犯法律的轻微的侵权行为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而且现实中对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侵犯也是时有发生。
2.学生的需要: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学生或许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但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学生需要对法律的进一步了解,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时,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I.导入新课●小品表演由四位同学扮演四个角色:小明、小明的老师、小明的爸爸、律师。
大致内容如下:中学生小明期中考试两门功课不及格,班主任老师在班会课上批评小明不努力,简直比猪还笨。
小明在座位上小声申辩,老师又以不服从管教为名罚他面壁而站。
对这件事众说纷纭。
小明爸爸:12岁多的娃儿有啥子人格嘛!是我让老师管严点,随便打,出了事由我负责。
小明老师:严师出高徒,这是不辜负家长所托的表现,对学生负责。
律师:侮辱、体罚的行为,侵害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
师提问:你的看法是什么呢?如果你是小明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
湘教版思品八下维护做人的尊严word教案

第二单元《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课程标准:使学生体会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特别重视公民的人身权利,从人权的视角增进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
维护公民的人生自由和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既要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既要维护个人隐私权,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这不仅是我们大力提倡的社会公德,也是一个人有文明修养的表现。
我们在努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隐私权利的同时,还要遵法守法,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湖南版教材根据这一目标设计了第二单元《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这一内容。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组成:“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维护做人的尊严”、“我们也有隐私权”,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看,按照“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尊重生命的健康权这一基本的权利、维护做人的尊严、维护自身的隐私权”来组织教材的。
我们的教学目的立足于使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隐私权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但在同时,也引导他们能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对本单元的三节内容,我安排了五节课来完成:“维护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人生自由和生命健康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维护我们的隐私权“、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第二单元第二节维护做人的尊严教案一、教材分析1、认知——帮助学生懂得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2、能力——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
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就从维护这些权利着手。
3、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
在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不可辱。
并且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言行或许就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从而自觉地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
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生分析随着学生的成长、生活的扩展和自身的不断发展,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法律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人格尊严受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但由于法律知识的的缺乏和社会经验的不足,或者还没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不知用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对法律的进一不了解,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八年级政治下册《维护人格尊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八年级政治下册《维护人格尊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6.2 维护人格尊严【教材分析】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学生分析】、针对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严。
2、学生的需要:学会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综合设计思路】(一)课前准备:教师:1、根据教材的需要收集案例、材料,并制成。
2、编制小品《为什么会这样》3、认真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1、寻找发生在身边的有关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新闻前后"①新闻评析:对此,你有何看法?内容:广州一家韩国公司女老板,为了惩罚迟到的中方雇员,竟令中方雇员向她集体下跪,以满足她的虐待淫威心理。
②新闻后续:此刻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内容:大多数中方雇员为了一份有限的薪水,做出了牺牲人格的尊严和民族气节而向恶人下跪的选择。
这当中,只有一名从河南来的打工青年,毅然做出了辞职不跪的义举,令韩国女老板目瞪口呆,淫威之心顿减。
这位河南打工青年的行动受到了所有知情者的高度称赞。
很快,另一家中国公司破格录用了这位铮铮硬骨的男子汉。
小结:这不仅是给这位外国女老板的威慑,而且也是对国家尊严的维护,他自己人格尊严维护。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对比,引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振动,从而为下文在法律上认识人格尊严打下基础。
2、引入课题:维护人格尊严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师: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权利?(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图片展示补充说明(宪法的规定,增加了学生维权的信心,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格尊严权了解的要求。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维护做人的尊严课件湘教版

名誉代表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我国法律 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法律禁止用侮辱、诽 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公然谩骂他人
往他人身上泼脏物
侮
辱
做不文明的动作羞辱他人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
用大字报、文章、漫画等贬损他人
诽 谤
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
利用他人的缺陷(身体或精神上)取笑别人
挑战中考
2、下列做法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是( ) A、小刚长得很胖,有的同学叫他“武大郎”, 他很难过 B、学校将优秀学生刘畅的照片刊登在校报上 C、小王在银行取款时,工作人员让他站在一 米线外排队等候 D、小叶上学迟到,却向值班周老师谎称是同 学张林
挑战中考
3、赵某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与谭某发生 矛盾后,对谭某一直怀恨在心,为了报复谭某, 在单位大院内张贴大字报,诬陷谭某贪污公款, 还将谭某身体有缺陷的秘密公之于众,将谭某的 照片经过丑化后贴在大字报上,单位同事议论纷 纷。据此回答问题。( ) A、肖像权 名誉权 姓名权 B、名誉权 隐私权 肖像权 C、隐私权 肖像权 财产权 D、求偿权 隐私权 名誉权
第二节 维护做 人的尊严
一、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事件背景:广州白云机场 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 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 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 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 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 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 这种施舍。
乞丐也有尊严吗
人格尊严权是任何人都享有
的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 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 尊重的权利。
我来做法官
君子动口不动手?
案例二:某中学同班同学小张和小林,有一 天小林自修课吵,被小张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 评。于是小林怀恨在心,终于想了一个操作简 单的万全之策:在网上臭骂小张。小林骂的解 气,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张难过了,面对 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心灵受到 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林还得 意的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维护做人的尊严第一课时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
在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不可辱。
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
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就从维护这些权利着手。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懂得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它所包含的内容。
2.难点: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教学方法】情景启示、案例教学。
【学情分析】1.针对的问题: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学生对于人格尊严的法律知识相对而言越来越重视,八年级的学生在感受了当命宝贵的同时,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对于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有些触犯法律的轻微的侵权行为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而且现实中对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侵犯也是时有发生。
2.学生的需要: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学生或许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但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学生需要对法律的进一步了解,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时,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I.导入新课●小品表演由四位同学扮演四个角色:小明、小明的老师、小明的爸爸、律师。
大致内容如下:中学生小明期中考试两门功课不及格,班主任老师在班会课上批评小明不努力,简直比猪还笨。
小明在座位上小声申辩,老师又以不服从管教为名罚他面壁而站。
对这件事众说纷纭。
小明爸爸:12岁多的娃儿有啥子人格嘛!是我让老师管严点,随便打,出了事由我负责。
小明老师:严师出高徒,这是不辜负家长所托的表现,对学生负责。
律师:侮辱、体罚的行为,侵害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
师提问:你的看法是什么呢?如果你是小明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
师归纳: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
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
现代社会,法律上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无论是年长还是年幼,聪明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导入新课。
Ⅱ.新课学习板书:第二节维护做人的尊严一、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读读议议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并回答什么是人格尊严。
师:人格尊严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板书:1.人格尊严的含义●交流讨论师:谈谈你对人格尊严的了解。
学生讨论回答。
生:人格尊严就是维护自己的人格不受侮辱。
生:人格尊严是指自己的隐私不被他人泄密等。
师:那么人格尊严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活动开展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或查阅资料,通过师生合作,归纳整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对人格尊严的理解。
要求:学生可以自己个人完成,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在完成后,在班级里进行展示和交流。
学生填写和交流。
板书:2.人格尊严的内容板书:(1)公民享有肖像权(2)公民享有名誉权(3)公民享有荣誉权(4)公民享有姓名权(5)公民享有隐私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就从维护这些权利着手。
●温馨提示师: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名誉益处多多!举例:在北京,银行对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的人实行信用审查制度,信用等级达“AAA”的,最高贷款比信用一般者高30%。
上海市民可以_,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下,仅凭自己良好的信用向银行借钱。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对个人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资信良好者最高可贷10万元。
名誉代表着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代表着公民个人的人格尊严。
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
法律禁止用污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学生活动:说说你自己获得的名誉或荣誉情况。
学生回答。
●集思广义师展示案例:15岁的小红,喜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某刊编辑找到小红,要求将该照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
师提问:小红的行为在维护自己的什么权利?生:肖像权。
师: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构成侵权吗?生:没有。
这符合法律的规定。
师:试举出恶意丑化和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并分析其危害。
学生回答。
师引导: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回公道。
●法典摘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请你加盟当你遇到下表中所列情景时,你应采取什么正确的处理方法,并简单说明你这样做的法律依据。
教师将下面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查阅资料,可以选择自己个人独立完学生活动。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哪些主要内容?生:了解了什么是人格尊严以及人格尊严的主要内容。
贩: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板书设计】第二节维护做人的尊严一、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1.人格尊严的含义(1)公民享有肖像权(2)公民享有名誉权2.人格尊严的内容 (3)公民享有荣誉权(4)公民享有姓名权(5)公民享有隐私权【创新作业】1.下列选项中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是( )。
①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讽刺、嘲笑、挖苦他人②往他人身上泼脏物、吐口水③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④喊他人小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2.下列属于侵犯公民姓名权的有( )。
①假冒他人姓名签订合同②盗用别人的姓名诬告领导③假冒别的同学到学校小卖部赊购东西④强迫他人使用有辱人格的姓名⑤盗用他人姓名参加中考A.①②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D3.苟某父亲早逝,自己从小被继父杨某抚养成人。
由于心存感激,他在妈妈的支持下决定改姓“杨”,却遭到爷爷的坚决反对。
爷爷认为自己的亲孙子怎么也不能改为他姓,同时,苟某也觉得姓苟不好听,想该姓杨,爷爷的反对让他十分为难。
(1)苟某可以改姓吗?为什么?(2)你知道要怎样才能更改姓名吗?答案:(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因此,苟某可以改姓。
(2)到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进行办理。
【教学素材】1.姓名权的法律保护内容(1)自我命名权,即公民有决定自己姓名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如夫妻双方都可以各自保护自己的姓名,不因结婚而加以改变;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即使父母一旦离婚,有识别能力的子女也有权选择自己的姓氏。
(2)姓名使用权,即公民对自己姓名有进行使用的权利,姓名使用权具有专有性,任何人不得阻止、盗用或冒用。
(3)改名权,即公民有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
公民在选定了一个姓名之后.就不得随意地、无限制地变更自己的姓名,以免造成社会上的混乱,如需变更,须按规定进行,即:“未满18周岁的公民要由本人或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18周岁以上的公民要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摘选自《中国日照》) 2.死者的名誉权是否随其生命终结而丧失法律保护死者的名誉,是指社会对其生前思想品德、信誉、才干等方面的公正、客观评价,这一评价是死者特定享有的名誉权利,该权利虽不能像财产权一样具有继承性,但该权利中所包含的社会利益却不能也不应当随权利主体的死亡而丧失。
法律保护公民与法人合法权益的实质,并不仅仅为了保护其纯个体利益,而在于保护其所依法享有的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结合。
虽然按照名誉权的特点分析,名誉权并不具有继承性,不能像财产权一样为继承人所继承,但这仅指公民死亡后其名誉权所包含的个体利益,而该名誉权中所包含的社会利益,却不能也不应当随权利主体的死亡而失去意义,法律仍有加以保护的必要,因为这种保护不仅仅为了保护死者名誉,更在于维护社会正义。
正因为如此,当死者名誉权确已遭受不法侵害时,任何人(包括死者亲属、生前好友、工作单位等≥均有权制止并请求法院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
3.公民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姓名权是公民的合法人身权,侵犯姓名权的情况主要是:(1)干涉:即干涉公民决定和使用自己的姓名,如丈夫强迫妻子随夫姓,父母强迫子女随自己的姓,不准养子女姓生父母的姓等。
(2)盗用:即不经本人同意而使用其姓名,例如盗用知名学者的名义发表作品、办班收费等。
(3)假冒:即冒名顶替进行民事经济活动。
例如冒用中央电视台某记者的身份进行活动,他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即为假冒。
公民为维护自己的姓名权,应注意以下几点:(1)公民首先应明确自己姓名权所包含的权利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主张。
(2)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公民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甚至可以要求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