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依赖型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决策
乳腺癌术后化疗后放疗期间同期或序贯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观察

乳腺癌术后化疗后放疗期间同期或序贯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观察作者:李素芳唐爽林灿洁文小芝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31期[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后放疗期间同期或序贯内分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月本院行乳腺癌手术治疗且病理证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同期组和序贯组,每组各50例。
同期组给予化疗后放疗同期内分泌治疗,序贯组给予化疗后放疗序贯内分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及长期生存率。
结果同期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放射性皮肤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6.0%、10.0%、8.0%)与序贯组(分别为6.0%、8.0%、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同期组局部复发率(8.0%)、远处转移率(10.0%)及5年生存率(80.0%)与序贯组(分别为10.0%、14.0%、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同期和序贯内分泌治疗并没有增加放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影响放疗的敏感性及总生存率。
[关键词] 乳腺癌;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a)-0034-02Clinical observation on synchronization endocrine therapy or sequential endocrine therapy with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LI Su-fang TANG Shuang LIN Can-jie WEN Xiao-zhi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uzhou 545006,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n synchronization endocrine therapy or sequential endocrine therapy with the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03 to January 2007 were selected,who were given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and proved that 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 by pathology,they were divided into sync group and sequential group,each group had 50 cases.Sync group was given synchronization endocrine therapy with radiotherapy after chemotherapy,sequential group was given sequential endocrine therapy with radiotherapy after chemotherapy.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the rate of long-term survival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incidence rates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radiation pulmonary fibrosis and radioactive skin fibrosis in sync group (6.0%,10.0%,8.0%) when compared with sequential group (6.0%,8.0%,6.0%)(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rences on localrecurrence rate (8.0%),distant metastasis rate (10.0%),five-year survival rate (80.0%) in sync group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in sequential group (10.0%,14.0%,82.0%)(P>0.05). Conclusion Synchronization or sequential of endocrine therapy is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and has no affecti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radiotherapy and the rare of overall survival.[Key words] Breast cancer;Radiotherapy;Chemotherapy; Endocrine therapy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等[1]。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多样化,其中新辅助治疗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治疗手段。
新辅助治疗是在手术前或手术后给予患者其他治疗,目的是缩小肿瘤的体积,提升手术效果及生存率。
本文将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进行探讨。
一、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基本原理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或之后,通过给予患者各种治疗手段,如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来缩小肿瘤的体积,减轻手术难度,提高治疗效果。
新辅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全面治疗,减少转移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类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类型主要分为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放疗三种。
1. 化疗:化疗是通过使用抗肿瘤药物来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化疗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阿霉素等。
化疗的优点是可以全身治疗,对于整个肿瘤有较好的杀伤效果。
2. 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是通过使用药物干预患者的内分泌系统,抑制肿瘤生长。
乳腺癌中约有70%的患者对激素具有依赖性,内分泌治疗是通过干扰激素对肿瘤的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有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等。
3. 放疗:放疗是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放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杀死手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并提高治疗效果。
三、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指标对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主要使用的指标有病理学完全缓解(pCR,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率和生存率。
pCR是指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标本中没有残留肿瘤细胞的情况,通常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CR率越高,预后越好。
生存率则是评估患者的存活情况,包括无病生存期(DFS,disease-free survival)和总体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
四、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主要针对一些具有较大肿瘤体积、晚期或高危因素的患者。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及疗效评价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及疗效评价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外,新辅助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评价进行探讨。
一、新辅助治疗方法1. 术前化疗术前化疗是指在手术前施行的化疗,其目的是通过药物治疗来缩小肿瘤的体积,减少手术的范围和难度。
术前化疗的常用方案包括AC(阿霉素+环磷酰胺)和TC(度他雄胺+环磷酰胺)等。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进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特定信号通路或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和拉帕替尼等。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免疫治疗一般包括干扰素-α、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类抗IL-2受体抗体等。
二、疗效评价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病理学完全缓解是指经过新辅助治疗后,乳腺癌在组织学上完全消失的情况。
pCR是判断治疗效果最直接、最可靠的标准。
2. 临床病理学缓解(cPR)临床病理学缓解是指乳腺肿瘤在新辅助治疗后在临床和影像学检查上缓解的情况。
cPR常用于评估乳腺癌治疗后的整体疗效。
3. 存活率存活率是评价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等。
4. 术后复发率术后复发率是指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肿瘤再次复发的几率。
术后复发率的降低可以认为是治疗效果良好的体现。
总结起来,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包括术前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而疗效评价主要通过病理学完全缓解、临床病理学缓解、存活率和术后复发率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这些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早期乳腺癌KSMO-ESMO指南发布:适用于泛亚洲人群(下篇)

早期乳腺癌KSMO-ESMO指南发布:适用于泛亚洲人群(下篇)201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公布了原发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
鉴于2019年ESMO指南进行了更新,ES MO与KSMO专家组于2019年召开了特别的面对面指南会议,目的是基于种族和地理差异,改编和适应最新ESMO指南,使之更适合亚洲乳腺癌患者。
本KSMO-SEMO指南代表了KSMO、CSCO、ISMP O、JSMO、MOS、SSO、TOS专家在早期乳腺癌治疗方面达成共识。
(新)辅助全身治疗推荐意见术前新辅助或术后辅助全身治疗推荐术后3~6周内开始术后辅助全身治疗【A=100%,I,A】,确定诊断和分期后应尽快开始术前新辅助治疗(理想情况为2~4周内)【A=1 00%,V,A】。
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应该根据个体复发风险(取决于肿瘤负荷和肿瘤生物学特征)、对特定治疗是否敏感的预测、治疗获益及短期和长期毒性、患者年龄、一般健康状况、并发症和患者意向【A=100%,V,A】。
所有管腔型乳腺癌都应该进行内分泌治疗【A=100%,I,A】。
大多数管腔A型乳腺癌不需要化疗,肿瘤负荷高情况除外【A=100%,I, A】。
对于管腔B型HER2阴性患者,是否化疗取决于个体复发风险、内分泌治疗效果预测、患者意向【A=100%,V,A】。
对于术后辅助化疗指征不确定的病例(考虑所有临床和病理因素后),可以进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1(PAI1)表达分析【A=100%,I,A】或基因表达分析,例如Mamma Print 70基因检测【A=100%,I,A】、Oncotype DX 21基因检测【A=100%,I,A】、Prosigna 50基因检测、Endo predict 8基因检测、乳腺癌指数。
管腔B型HER2阳性乳腺癌建议进行化疗+内分泌治疗+抗HER2靶向治疗【A=100%,I,A】。
经筛选后有化疗禁忌症的低风险患者,可以考虑联合抗HER2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A=100%,III,B】。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与临床应用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与临床应用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
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新辅助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新辅助治疗的定义、目的及其临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辅助治疗的定义新辅助治疗指的是在首次诊断乳腺癌后,在实施手术前或手术之后,以药物疗法为主要手段进行治疗。
相较于常规治疗方式,新辅助治疗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多样化的疗效评价指标。
二、新辅助治疗的目的新辅助治疗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通过辅助治疗可以缩小乳腺癌的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切除负性清扫率;其次,新辅助治疗可以减少局部和远处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最后,辅助治疗还可以为治疗后的进一步康复提供指导。
三、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1. 化学疗法化学疗法是新辅助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应用化疗药物,可以有效减小肿瘤体积,降低扩散和转移的风险,从而为手术切除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AC(D)方案、TC方案、FEC方案等,其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的一项重要进展,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标,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乳腺癌中常见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赫赛汀、曲妥珠单抗等。
靶向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起到了补充和强化的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和预后。
3.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主要应用于乳房保留手术后或者手术前的肿瘤组织减量。
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减小肿瘤的体积,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并且提高手术切除的负性清扫率,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乳腺癌患者存在着免疫耐受状态,通过引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恢复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应答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等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5. 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华医网乳腺癌规范治疗答案

乳腺癌规范治疗答案1.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1、关于乳腺癌分子分型指导治疗,以下选项描述最适合的是(D )A、激素受体阳性者可选择内分泌治疗B、HER2阳性者首选联合靶向治疗C、基底样型(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D、以上皆是2、Luminal A型的治疗类型是(C)A、内分泌治疗(化疗后)_x000b_±化疗B、化疗+抗HER2治疗C、单纯内分泌治疗D、化疗3、关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对应治疗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A )A、Luminal A型乳腺癌大多数患者仅需内分泌治疗B、Luminal B型乳腺癌大多数患者仅需内分泌治疗C、HER2阳性型乳腺癌大多数患者仅需抗HER2治疗D、基底样型(三阴性)乳腺癌大多数患者仅需放疗4、关于乳腺癌分子分型描述正确的是(D )A、Luminal A型乳腺癌,其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不论Ki67状态B、Luminal B型乳腺癌,其ER和/或PR阳性,不论HER2及Ki67状态C、HER2阳性型乳腺癌,其HER2为阳性,不论ER/PR及Ki67状态D、基底样型(三阴性)乳腺癌,其ER/PR及HER2表达皆为阴性,不论Ki67状态5、乳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B)A、乳头及乳晕处B、外上象限C、外下象限D、内上象限2. 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进展1、下列哪项可提示早期乳癌(D)A、乳房肿痛B、月经紊乱C、乳房呈周期性胀痛D、乳房内单个无痛性肿块2、关于辅助内分泌治疗时长,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C)A、延长辅助内分泌治疗应给予N+乳腺癌患者B、延长AI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获益是预防对侧乳腺癌,因此要着重评估患者的二次乳腺癌风险C、延长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总体时间不超过5年D、N0乳腺癌,常规不推荐延长AI内分泌治疗3、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药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D)A、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过对垂体持续刺激,抑制垂体分泌LH和FSH,雌激素的分泌量随之下调,从而达到下调雌激素水平的目的;对于绝经后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是重要选择B、SERM(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SERD(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它们都是雌激素与ER结合的竞争性抑制剂,通过阻断ER的功能和信号传递而发挥作用;所以在绝经前及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是首选C、AI(芳香化酶抑制剂)能特异性导致芳香化酶失活, 阻断芳构化反应, 抑制雌激素生成,降低血液中雌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首选D、CDK4/6(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此类药物可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4、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方法(A)A、乳房钼靶X线B、B型超声检查C、近红外线扫描D、MRI5、对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以下描述最正确的是( C)A、所有绝经后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都可推荐他莫昔芬,尤其是复发风险高的患者B、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与新辅助化疗有相似疗效C、绝经后的低风险人群,他莫昔芬和AI的疗效相似D、复发风险高的绝经前女性,辅助他莫昔芬单药仍是合理的治疗手段3. 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1、HR+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二线及后续的内分泌治疗,可以考虑(D )A、单药氟维司群B、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C、依西美坦+mTOR抑制剂D、以上都可考虑2、下列哪种药物是晚期乳腺癌一线双内分泌联合 (A) 药物A、他莫昔芬B、氟维司群+AIC、氟维司群/AI+CDK4/6抑制剂D、氟维司群3、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位列第一的是(D)A、肺癌B、胃癌C、食管癌D、乳腺癌E、肝癌4、晚期乳腺癌患者,对于内分泌治疗描述正确的是( D)A、除即刻危及生命的疾病之外,内分泌治疗应当作为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法B、对于HR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病变局限在乳腺、骨和软组织以及无症状的内脏转移患者,可以优先选择内分泌治疗C、对于肿瘤快速进展、内脏转移广泛或症状明显、存在内脏危象、需要快速减轻肿瘤负荷的患者,应该先给予内分泌联合治疗D、HR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可选择内分泌单药、双内分泌联合、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其中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在内脏转移患者中仍可获益5、下列哪种药物是晚期乳腺癌二线内分泌单药(C)药物A、氟维司群+AIB、他莫昔芬C、氟维司群D、AI4.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AE及管理1、下列哪种不属于内分泌治疗药物不良反应(D)A、子宫内膜增厚B、脂肪肝C、阴道分泌物增多D、心悸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特点( D)A、可减少复发,抑制肿瘤生长B、与化疗相比毒副反应显著减轻,生活质量提高C、无需住院,使用方便D、以上皆是3、以下对于内分泌治疗药物不良事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SERM(雌激素调节剂)类药物主要的不良事件是增加妇科相关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还会增加静脉栓塞风险B、AI(芳香化酶抑制剂)类药物主要的不良事件是关节痛,骨质丢失,血脂变化和心血管事件C、SERD(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药物的主要不良事件有注射部位反应,虚弱,肝酶升高,静脉血栓栓塞等D、CDK4/6(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主要不良事件是不可逆的血细胞减少,乏力4、以下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管理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多数晚期乳腺癌是不可治愈的,治疗的目的是在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控制肿瘤,减轻症状B、晚期乳腺癌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很小,因此应首要关注生活质量C、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一些常见症状往往可以耐受,因此不良事件的管理主要关注那些急性/难处理的事件即可D、晚期乳腺癌目前虽难以治愈,但通过调整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治疗应以疗效为主,次要考虑患者生活质量5、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选用哪种药物行针对性治疗(C)A、维甲酸B、三尖极酯碱C、三苯氧胺D、雌二醇。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对妇女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如果患者雌激素受体(ER)或(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推荐使用内分泌治疗。
在所有的抗激素治疗药物中,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是最常用的。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用于治疗绝经前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常用的有戈舍瑞林、亮丙瑞林,也可以起到药物去势作用。
对经前患者,他莫昔芬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绝经后患者,AI类药物应该是首选。
内分泌治疗的缓解期长于化疗的缓解期。
内脏转移者,不适合内分泌治疗。
【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017-02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对妇女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
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及进展期转移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的生存受益得到了充分肯定。
内分泌治疗有效,是因为乳腺癌组织是激素依赖性的。
在绝经前的妇女中,如果乳腺癌的生长受到卵巢产生的雌激素的支持,那么通过切除卵巢来减少内源性雌激素的产生,或使用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影响雌激素的生成等内分泌治疗,就可以控制乳腺癌的生长[2]。
在所有的抗激素治疗药物中,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是最常用的。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是一种SERM药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后三种是AI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的主要作用是在绝经后妇女中将雄激素和其他前体转化为雌激素,而AI类药物主要是在细胞水平可逆或不可逆地抑制芳香化酶活性,从而阻止其催化雌激素的产生。
芳香化酶抑制剂还没有在绝经前妇女中显示作用,故主要应用在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
此外,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用于治疗绝经前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常用的有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等。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与药物选择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与药物选择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发生于男性。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同乳腺癌患者中起到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原理及药物选择。
一、内分泌治疗原理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内分泌信号传导,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乳腺癌中约70%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细胞表面存在大量ER,对雌激素高度依赖。
而雌激素可通过与ER结合,促进肿瘤细胞内生长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刺激肿瘤的生长。
因此,抑制雌激素对ER的作用,成为内分泌治疗的关键。
内分泌治疗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对雌激素的干扰:1. 雌激素阻断剂: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和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AI)。
SERM能与ER结合,从而起到雌激素拮抗的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AI通过抑制合成雌激素的酶类活性,减少体内雌激素的合成。
2. 雌激素受体降解剂:这些药物能够促使ER蛋白质发生降解,减少肿瘤细胞的ER水平,从而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生长的作用。
3. LHRH类似物:LHRH(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通过抑制垂体中LH的分泌,进而降低卵巢激素的合成。
二、适用人群及药物选择内分泌治疗适用于ER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作为一线治疗或辅助治疗。
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1. SERM类药物:常用的SERM类药物包括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
他莫昔芬广泛应用于早期、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他莫昔芬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潮热、阴道出血等。
2. AI类药物:AI类药物主要有阿那曲唑、来曲唑等。
AI常用于更年期后女性患者,可用于早期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AI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肌肉酸痛等。
3. 雌激素受体降解剂:此类药物典型代表是富马酸。
富马酸常用于更年期后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骨质疏松、食欲不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ombes RC, et at. N Eng J Med. 2004;350:1081-92.
TEAM试验: 修订后设计(2004)
RR: from 14% with capecitabine alone to 35% for capecitabine plus ixabepilone
8
IES 试验设计
• 56 个月中位随访期 • 超过 99% 的患者完成了治疗
依西美坦 他莫昔芬 随 机 分 组 他莫昔芬
2-3 年治疗研究 超过2年的治疗后随访
激素依赖型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决策
Tailored Systemic Therapy for Endocrine Responsive Early Breast Cancer
虽然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 但死亡率在不断下降!
Tam.绝对减低局部复发率13.4%
Tam.绝对减低死亡率9.3%
先前化疗 (1499) ER +(4042) ER 未明 (560)
先前他莫西芬 ≤2.5 yrs (2764) 先前他莫西芬 >2.5 yrs (1838) 年龄 <60 yrs (1480) 年龄 60-69 yrs (1969)
年龄>70 yrs (1153) OS (Adjusted)*
0.83 (0.69, 0.99) P=0.04
O
N
主要研究终点: 5年 DFS
为什么要对TEAM研究进行修订
• • • • •
IES研究*的结果表明: 三苯氧胺 2-3年后, 换用依西美坦,可使患者有以下获益: 显著改善DFS 显著降低患对侧乳腺癌的风险 有较好的安全性 2007年的分析也显示了生存获益
基于科学性和伦理的原因,决定修正 TEAM方案:
0.5
Coombes, et al. ASCO 2006.
0.6
0.8 1.0 风险比例 (95% CI)
1.2
1.5
CT=chemotherapy; * Adjusted for Nodal Status, Chemotherapy Use & HRT Use.
绝经后激素敏感性早期乳腺癌的前瞻性、 III期 随机试验——TEAM研究 (三苯氧胺、依西美坦辅助治疗多国研究) 的首次结果分析
最初的研究设计(2001)
• • •
对已完成主要治疗的、绝经后、ER和/或PR阳性、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多个国家参与的、 开放性、随机研究 。 R
A D
总共5年治疗 三苯氧胺,20 mg,每天
诊断早期乳腺癌、 并已进行足够的 治疗
O M
I
ZA T
依西美坦,25 mg,每天
N=5,800+
I
治疗后随访
2-3 年
诊断
Coombes, ASCO 2006.
研究开始
共5年的内分泌治疗
亚组分析显示依西美坦提高总生存率
ER+/未明
淋巴结阳性 (2384) 淋巴结阴性 (2038)
未先前化疗 (3103)
有利于依西美坦
有利于他莫西芬
HR (95% CI) 0.84 (0.61, 1.18) 0.75 (0.60, 0.95) 0.85 (0.67, 1.07) 0.81 (0.60, 1.09) 0.84 (0.69, 1.02) 0.83 (0.52, 1.32) 0.83 (0.65, 1.05) 0.84 (0.63, 1.13) 1.01 (0.70, 1.47) 0.70 (0.52, 0.95) 0.90 (0.67, 1.22)
S.E.Jones1, C. Seynaeve2, A. Hasenburg3, D. Rea4, JM.Vannetzel5, R. Paridaens6, C. Markopoulos7, Y. Hozum8, H. Putter9, E. Hille9, D. kieback10, L. Asmar1, J. Smeets11, R. Urbanski11, J.M.S Bartlett12, C.J.H. van de Velde9
DFS:paclitaxel plus bevacizumab 11.8 months,paclitaxel alone 5.9 months. RR: bevacizumab group 36.9% ,paclitaxel group 21.2%
•FDA approves ixabepilone for refractory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Tam.的疗效具有年龄的独立性
Lancet 369:1711-1723,2007
续惯AI疗效更优!
Adjuvant Aromatase Inhibitors Replacing 5 Years of Tamoxifen as the Gold Standard
Three Strategies
AIs as Initial Therapy
TAM X 5 Yrs AI X 5 Yrs
AIs After 2-3 Yrs of TAM
TAM X 5 Yrs
AIs After 5 Years of TAM
AI X 5 Yrs
TAM X 5 Yrs PLAC X 5 Yrs
TAM X 2-3
AI X 2-3
Anastrozole Letrozole Exemestane
Anastrozole Exemestane Letrozole
Letrozole Anastrozole Exemestane
•Hormonal therapy after 5 years of tamoxifen redu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risk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TLAS aTTom •Adding zoledronic acid to hormonal therapy reduces the risk of recurrence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early-stage breast ca. •FDA approves bevacizumab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