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2节决定分娩的因素和分娩机制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正常分娩

临床医学正常分娩
A.不需干涉产程进展
B.静脉滴注缩宫素
C.人工破膜
27岁初产妇,妊娠40周,宫口开 全1小时30分,胎心114次/分, 胎膜已破,羊水Ⅱ度污染,胎头+4, 枕左前位.此时恰当处理应是
(1)骨盆轴
(2)骨盆倾斜度
骨盆入口平面
1)入口前后径 (真结合径 ) 11cm
2)入口横径 13cm
3)入口斜径 左斜径; 右斜径, 平均约为12.75cm
中骨盆平面
1)前后径:平均约11.5cm
2)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平
均值约lOcm,是胎先露部通过 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 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出口平面
出口前后径:平均值约 为11.5cm 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 节间径。平均值约为 9cm (2)出口前矢状径:平均 值约为6cm (3)出口后矢状径:平均 值约为8.5cm
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之和>l5cm 时,一般大小的妊娠足月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第七节 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胎盘剥离征象有:
(1)宫体变硬呈球形,宫体呈狭长形被推向 上,宫底升高达脐上;
(2)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 一段脐带自行延长;
(3)阴道少量流血; (4)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 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胎盘剥离及排出方式有两种: (1)胎儿面娩出式 (2)母体面娩出式
(二)处理
1.观察子宫收缩 2.观察胎心(胎心监护) 3.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 产程图 4.胎膜破裂
产程图
处理
5.精神安慰 6.测血压 7.饮食 8.活动与休息 9.排尿与排便 10.肛门检查 11.阴道检查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PPT课件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PPT课件

编辑版ppt
40
三、胎儿
➢ 1.胎头颅骨
➢ ⑵、颅缝:颅骨间缝隙称为颅缝
额缝:两额骨之间 颞缝:颞骨与顶骨之间 矢状缝:两顶骨之间 冠状缝:顶骨与额骨之间 人字缝:顶骨与枕骨之间
8.5 ~ 9.5cm,平均9cm。 ➢ ③后矢状径:平均8.5 cm
出口横径+后矢状径应>15cm。
编辑版ppt
25
骨盆出口平面
编辑版ppt
26
㈠、骨产道
➢2、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 ⑴骨盆轴 连接骨盆各假想平 面中点的曲线,又称产轴。 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
➢ 上段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前 ➢ ⑵骨盆倾斜度 60度
20
骨盆入口平面:四条径线
编辑版ppt21㈠、骨 Nhomakorabea道➢1、骨盆的平面与径线
➢ ⑴、骨盆入口平面 ➢ 呈前后径略长横径略短的横椭圆形 ➢ ①入口前后径:约11cm。(真结合径) ➢ ②入口横径 :约13cm。 ➢ ③入口斜径 :约12.75cm,左右各一。
编辑版ppt
22
中骨盆平面
编辑版ppt
23
道自然娩出,即为正常分娩。
编辑版ppt
4
一、产力
➢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称为产力。
➢ 包括 子宫收缩力(宫缩) 主要产力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 肛提肌收缩力
编辑版ppt
5
㈠、子宫收缩力(宫缩)
➢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 全过程。
➢作用:迫使宫颈短缩、子宫颈口 扩张,胎先露下降及胎儿、胎盘 娩出。从分娩开始一直持续到分 娩结束。
14
缩复作用示意图
编辑版ppt
15
㈡、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

影响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制

影响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制

胎盘和胎膜的分离过程通常比较顺利, 但有时可能会出现胎盘滞留或胎盘粘 连的情况,需要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当胎儿通过产道后,胎盘和胎膜会逐 渐从子宫壁上剥离。
04
分娩过程中的护理与支 持
产前护理
定期产检
通过定期产检,了解胎儿和孕妇 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问பைடு நூலகம்。
营养指导
提供孕期营养建议,确保孕妇获得 足够的营养,促进胎儿正常发育。
产妇体力
产妇的体力状况影响分娩时的耐力和 产力。
其他因素
年龄
产妇年龄对分娩过程有一 定影响,高龄产妇面临的 风险较高。
既往分娩史
既往分娩史可能影响本次 分娩过程,如多次剖腹产 等。
医疗条件
医疗条件和医生的经验水 平对分娩过程和结果有一 定影响。
03
分娩机制的生理学基础
子宫收缩
子宫收缩是分娩过程中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它推动着胎儿的下降和宫颈口的扩张。 子宫收缩是由子宫肌肉的自主收缩和胎儿对子宫壁的压力引起的。
02
影响分娩的因素
胎儿因素
01
02
03
胎儿大小
胎儿的体重、身长、双顶 径等参数影响分娩的难易 程度。
胎位
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影响 分娩过程,如肩难产、枕 后位等。
胎儿健康状况
胎儿的健康状况如有无畸 形、是否缺氧等也会影响 分娩。
产妇因素
产道
产道的大小、形状、软硬程度等影响 分娩过程。
精神因素
产妇的情绪状态、心理状况等也会影 响分娩过程。
观察母婴的生命体征和产后恢复情况,确保母婴 健康。
母乳喂养指导
提供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新妈妈建 立良好的哺乳习惯。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
第33页
㈡、软产道
➢2.子宫颈改变 ➢⑴ 、子宫颈管消失
➢ 临产前长约2cm,临产后子宫颈管形 成漏斗形,此时子宫颈外口改变不大。 随即,子宫颈管逐步变短直至消失, 成为子宫下段一个别。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
第34页
㈡、软产道
➢2.子宫颈改变
➢ ⑵、子宫颈口扩张
➢ 临产前宫颈外口仅容 1 指尖,随产 程进展,宫颈口开大, 至开全。
第22页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
中骨盆平面
第23页
㈠、骨产道
➢ ⑵、中骨盆平面 最狭窄平面 ➢ 呈前后径长横径短椭圆形。 ➢ ①中骨盆前后径 平均值约为11.5cm。 ➢ ②中骨盆横径 平均值约10cm。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
第24页
㈠、骨产道
➢ ⑶、骨盆出口平面 ➢ 不在同一平面两个三角形组成。 ➢ ①出口前后径 约11.5cm ➢ ②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
第27页
产道形成及产轴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
第28页
㈡、软产道
➢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子宫 颈、阴道、骨盆底软组织 组成。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
第29页
㈡、软产道
➢1.子宫下段
➢ 由非孕状态下子宫峡部长1cm形成 。随子宫增大,子宫峡部逐步拉 长,到妊娠后期及临产前,拉长7 ~10cm,形成子宫下段。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
第67页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
胎肩娩出
第68页
【先兆临产】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
第69页
先兆临产
➢ 1.假临产:
➢ 分娩发动前,产妇出现 “假临产”。

影响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制

影响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制


子宫收缩力特点: 1. 节律性 每次宫缩由弱变强,维
持一定时间,随后由强变弱。直至消 失进入间歇期。宫缩如此反复交替, 直至分娩结束。
妇产科护理
妇产科护理
进行期
极期
退行期
进行期
极期
退行期
进行期

宫缩期
间歇期
宫缩期
间歇期
宫缩
子宫收缩的节律性
妇产科护理
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5-
6分钟,随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 渐延长,间歇时间逐渐缩短。当宫口开 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宫缩持续时间可达 60秒,间歇时间可短至1-2分钟。
妇产科护理
妇产科护理
妇产科护理

美国连体双胞胎姐妹Abigail and Brittany
妇产科护理
妇产科护理
妇产科护理
总结
影 响 分 娩 的 因 素
产力 产道 胎儿 子宫收缩力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
骨产道 软产道 胎儿大小 胎位 胎儿畸形
妇产科护理
正 常 且 相 互 适 应 正 常 分 娩
及外旋转—
妇产科护理
胎儿娩出
先兆临产
假临产
妇产科护理
临产前1~2周,孕妇常出现不规律宫缩, 与真临产不同,无规律性宫缩的特点。 临产前1~2周,孕妇感觉上腹部较前舒适, 并再次出现尿频。
轻松感
见红
在分娩开始前24~48小时,阴道排出 的少量血性分泌物,称见红,是分娩 即将开始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征象。
后宫口扩张
妇产科护理
经产妇:
宫颈管消失 和宫口扩张 同时进行
初产妇
经产妇
3、阴道、盆底及会阴
妇产科护理

正常分娩(9版妇产科学)

正常分娩(9版妇产科学)
.
第五节 产程处理与分娩
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30s/5-6min;50-60s/2-3min;60s/1-2min 2.宫口扩张:潜伏期宫口扩张速度较慢, 活跃期速度加快 3.胎头下降程度:决定阴道分娩的主要观察项目 4.胎膜破裂:自然分娩胎膜破裂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Ο 子宫颈口扩张及先露部下降:最能说明产程进展的指标
描记产程图,画出子宫颈口扩张曲线和胎头下降曲线。
.
胎头下降程度
.
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观察母体情况 生命体征监测:
血压:在第一产程,应每隔4~6小时测量血压1次。发现 血压升高者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并给予处理。
阴道流血: 饮食: 活动与休息: 排尿情况: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1次,因膀
前列腺素增加(重要因素)
促宫颈成熟 上调缩宫素受体表达
甾体激素:雌激素 升

胎儿-胎盘单 位共同合成
促使子宫功能改变 刺激PGs产生,上调PGs 促进肌动蛋白蓄积,增强子宫收缩
孕激素
增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促进宫颈成熟
缩宫素 、 缩宫素受体 、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
升 分娩启动

第一节 分娩动因
2.胎儿下降感( lightening )
由于胎先露部下降、人盆衔接使宫底降低。孕妇自觉上腹部较前舒适,下降的先露部可压迫 膀脱引起尿频。
3.见红 ( show)
分娩发动前24 ~ 48 小时内, 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
而少量出血, 与宫颈管内的教液相混合呈淡血性勃液排出,称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的比较
胱过度充盈影响子宫收缩及先露部下降。

正常分娩机制

正常分娩机制

CHAPTER 02
产程的阶段
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
01
02
03
宫颈扩张
随着子宫收缩的加强,宫 颈开始扩张,从闭合状态 逐渐扩大到10厘米左右, 以便让胎儿通过。
胎儿下降
随着宫颈扩张,胎儿逐渐 下降到骨盆出口处,压迫 直肠和膀胱,引起孕妇的 排便和尿意感。
子宫颈变软
在宫颈扩张过程中,子宫 颈逐渐变软,以便胎儿通 过。
正常分娩机制
CONTENTS 目录
• 正常分娩的生理机制 • 产程的阶段 • 分娩过程中的护理与支持 • 分娩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 分娩后的恢复与照护
CHAPTER 01
正常分娩的生理机制
子宫颈扩张
子宫颈扩张是分娩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它允许胎儿从子宫腔内顺利通过产道。 在宫缩的作用下,子宫颈逐渐变软、变薄,并逐渐扩张,以便胎儿通过。
子宫颈扩张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张和宫颈口开全。 宫颈管消失是宫颈管变软并逐渐缩短至消失的过程;宫颈口扩张是指宫颈口开始 扩张,直至开全;宫颈口开全则是指宫颈口完全扩张,为胎儿通过做好准备。
子宫收缩
子宫收缩是分娩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胎儿向下移 动,并通过挤压作用帮助胎儿娩出。子宫收缩的强度和频率 逐渐增加,以适应胎儿通过产道的需求。
VS
详细描述
产后出血的症状包括阴道大量出血、失血 性休克等,严重时可能导致产妇死亡。处 理方法包括按摩子宫、使用止血药物、补 充血容量等,若出血严重且无法控制,可 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CHAPTER 05
分娩后的恢复与照护
产后伤口护理
伤口清洁
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卫生巾 或纱布,避免感染。
疼痛管理

《分娩机制》课件

《分娩机制》课件

妊高症
妊高症可能增加产程的时间和分娩的风险。
预娩。
操作规范
在分娩过程中,遵循操作规范可以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
1 措施
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及时就医并按照产 科的操作规范进行分娩。
2 注意事项
注意保持自己的身体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避免交叉感染。
结论
《分娩机制》PPT课件
欢迎阅读《分娩机制》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分娩机制的定义、类 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措施。
什么是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是指孕妇在生理和心理上,通过一系列的变化和活动,完成婴儿的从子宫内到子宫外的 过程。
定义
分娩机制是指婴儿从子宫内到子宫外的过程。
类型
分娩机制主要分为宫缩、产道开启和胎儿下降三个阶段。
通过分娩机制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分娩过程中的变化和控制,保障母婴的健康。
总结
分娩机制是孕妇顺利产子的基础,各个阶段的变化 和控制都非常重要。
展望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分娩机制的 认识会越来越深入,分娩的安全和顺利性也会不断 提高。
3
表现
分娩后期常表现为宫缩减轻、恶露血量逐渐减少、恶露颜色逐渐变淡。
4
措施
分娩后期应注意产妇的护理和恢复,包括个人卫生、饮食和休息。
妊娠合并症对分娩机制的影响
妊娠合并症可能会对分娩机制产生影响,增加分娩的风险和困难。
糖尿病
糖尿病可能导致胎儿过大,增加分娩的难度。
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可能导致宫颈长时间未能完全开全, 延长分娩时间。
分娩前期
分娩前期是指从子宫收缩和扩张开始,到宫颈开全之前的阶段。
1
定义
分娩前期是指从子宫收缩和扩张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产道形成一个向前弯的长筒形管状.
胎儿
胎儿大小
胎位
胎儿过大、过熟, 骨盆正常也可引 起相对头盆不称 致难产。胎头是 通过产道最困难 的部分。
头先露较易通过 产道;臀位,产道 不能充分扩张,且 胎头娩出时无变形 机会致娩出困难; 横位,足月活胎不 能通过产道。
胎儿畸型
脑积水、连体双 胎等畸形将造成 分娩困难。
节律性 对称性 极性 缩复作用
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 临产肌后纤宫维缩松是弛有,规但律不的能阵恢发复性到收原缩来,的又长称度而较 阵缩前,略是短临,产此重现要象标称志之。。宫随缩着时子胎宫盘不血断循的收缩 环暂及时缩受复阻,,胎间儿歇逐时渐很娩快出恢。复,对胎儿有 利。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第三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分娩的定义】
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 体娩出的过程。
生理过程
normal physiological process
病理突发
complications arise quickly and unexpectedly
整个妊娠过程平均40孕周
仰伸
复位及外旋转
胎肩娩出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衔接
下降
俯屈
内旋转
仰伸
复位及外旋转
胎身娩出
33
临产诊断
先兆临产
假临产:临产前1~2周,孕妇常出现不规律宫缩,与真临产 不同,无规律性宫缩的特点。
胎儿下降感:临产前1~2周。
见红:在分娩开始前24~48小时,阴道排出的少量血性分泌 物,称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征象。
子宫下段的形成
子宫峡部被拉长形 成子宫下段。由于
宫颈的变化
宫颈管子消宫失收:缩及缩复作 用,在子宫的上下
宫口扩段张之:间随内产面程形进成展一,宫
骨盆底、阴道及 会阴的变化
口胎逐环先渐状露扩隆直张起接,称压直生迫径理骨达性盆10底cm,使软 时 方即 能产会利缩宫通道阴胎复口过形被儿环开。成胎通。全向先过,前露。足弯扩月曲张胎的变头筒薄形,以,
胎儿大小
胎头颅骨 两额骨
两顶骨
两颞骨
一枕骨
囟门: 大囟门 小囟门
胎头径线
双顶径:平均9.3cm。 枕下前囟径:平均 9.5cm。 枕额径:平均11.3cm。 枕颏径:平均 13.3cm。
颅缝与囟门
胎头径线
胎位
头先露 臀先露 肩先露
胎儿畸形
连体双胎
脑积水
精神心理状态
恐惧 焦虑
紧张
疼痛
机体产生一系列 变化,心率加快、 肺内气体交换不 足、子宫缺氧。
疼痛加剧 胎儿窘迫 产程延长
小结:
分娩 早产 足月产 过期产
妊娠满28周及以后,胎儿及 其附属物由母体全部娩出的 过程。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之间 分娩者。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周之间 分娩者。
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者。
子宫收缩力: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
产力 作用。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
停经——27W末
流产
<12W
12~27W末
早期流产
晚期流产
28~37W 早产
流产儿
早产儿
≥28W
分娩
37~42W
≥42W
足月产
过期产
足月儿
过期儿
子宫收缩力

产力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响 分
肛提肌收缩力
骨产道
产道

软产道
正 常 且 相 互 适 应

胎儿大小
胎儿


胎位

精神心理因素
常 分 娩
--
产力
子宫收缩力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
临产诊断
规律宫缩且逐渐增强。 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 宫口扩张。 胎先露部下降。
作业
1.名词解释:分娩、足月产、早产、过期产
2.填空

影响分娩因素有__ 、__ 、__、__。

正常宫缩特点有__ 、__ 、__、__。

软产道由__ 、__ 、__、__共同构成
3.简答题 (1)描述骨盆各平面的形状、特点、各径线的起止 点及正常值 。
产道
骨产道













软产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阴软 道组 及织 骨 盆
入口平面:
真假骨盆的分界面,呈横椭圆形。 前后径:平均值11cm, 左右斜径: 平均12.75cm。 横径: 平均值13cm 。
中骨盆平面:
即最狭窄平面:呈纵椭圆形。 横径:平均值10cm. 前后径:平均值11.5cm 。
(2)先兆临产的征象有哪些?最可靠的征象是什么?
(3)临产的表现有哪些?
出口平面:
两个不同平面三角形组成, 横径: 均值8.5--9cm, 前后径: 平均值11.5cm。 出口后矢状径: 平均值9cm。
入口平面 (横椭圆形)
中骨盆 (纵椭圆形)
出口平面 (菱形)
骨盆轴
连接骨盆各个假想平面中点的 曲线。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 又称产轴。
骨盆倾斜度
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 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 60°。角度过大,影响胎头衔接。
正 常 且
响 分 产道
骨产道

软产道

胎儿大小
相 互 适 应
因 素
胎儿 胎位
胎儿畸形
正 常 分
精神心理状态

--
第二节 分娩机制及临产诊断
1.衔接
2.下降
3.俯屈 4.内旋转 5.仰伸 6.复位及外旋转
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 入口平面,胎头颅骨 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 骨棘水平,称衔接。
俯屈
内旋转
主力。贯穿整个 分娩过程,能迫 使胎儿及附属物 从产道娩出。临 产后宫缩特点有: 节律性、对称性、 极性、缩复作用。
将胎儿及附属物
重要辅力。从强子力 宫内逼出的
收缩使腹压力增量加,。
辅力。协助胎头
协同宫缩,促使
内旋转、仰伸、
胎儿娩出。第二 产程尤其第二产
娩出及协助胎盘 娩出。
程末配合宫缩最
有效。
宫缩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