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分娩因素-产力.

合集下载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PPT课件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PPT课件

编辑版ppt
40
三、胎儿
➢ 1.胎头颅骨
➢ ⑵、颅缝:颅骨间缝隙称为颅缝
额缝:两额骨之间 颞缝:颞骨与顶骨之间 矢状缝:两顶骨之间 冠状缝:顶骨与额骨之间 人字缝:顶骨与枕骨之间
8.5 ~ 9.5cm,平均9cm。 ➢ ③后矢状径:平均8.5 cm
出口横径+后矢状径应>15cm。
编辑版ppt
25
骨盆出口平面
编辑版ppt
26
㈠、骨产道
➢2、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 ⑴骨盆轴 连接骨盆各假想平 面中点的曲线,又称产轴。 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
➢ 上段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前 ➢ ⑵骨盆倾斜度 60度
20
骨盆入口平面:四条径线
编辑版ppt21㈠、骨 Nhomakorabea道➢1、骨盆的平面与径线
➢ ⑴、骨盆入口平面 ➢ 呈前后径略长横径略短的横椭圆形 ➢ ①入口前后径:约11cm。(真结合径) ➢ ②入口横径 :约13cm。 ➢ ③入口斜径 :约12.75cm,左右各一。
编辑版ppt
22
中骨盆平面
编辑版ppt
23
道自然娩出,即为正常分娩。
编辑版ppt
4
一、产力
➢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称为产力。
➢ 包括 子宫收缩力(宫缩) 主要产力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 肛提肌收缩力
编辑版ppt
5
㈠、子宫收缩力(宫缩)
➢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 全过程。
➢作用:迫使宫颈短缩、子宫颈口 扩张,胎先露下降及胎儿、胎盘 娩出。从分娩开始一直持续到分 娩结束。
14
缩复作用示意图
编辑版ppt
15
㈡、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

影响分娩的因素终止妊娠方法及护理

影响分娩的因素终止妊娠方法及护理

影响分娩的因素终止妊娠方法及护理发表时间:2016-03-16T10:47:58.2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4期作者:刘爽[导读] 海林市中医院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对女性来说无疑是一生中的重大应激事件之一。

海林市中医院黑龙江海林市 1570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也在稳步前进。

孕妇是医院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影响孕妇分娩因素非常之多。

而且由于某些原因,孕妇可能需要妊娠终止。

本文将简单介绍影响孕妇分娩的因素以及终止妊娠的方法和护理方式。

关键词:终止妊娠;分娩;护理妊娠、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对女性来说无疑是一生中的重大应激事件之一。

为了可以有效的了解孕妇分娩的影响因素,或者是终止妊娠的方法及护理,医院对此进行仔细的研究。

那么,影响分娩的因素以及终止妊娠方法及护理都有哪些呢?1.影响分娩的因素 1.1产力以产道产力是影响孕妇的分娩因素之一。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一般来说,分娩的主力是子宫的收缩力,辅力为腹肌的膈肌收缩力以及肛提肌收缩力等。

首先介绍子宫收缩力,它是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医学教育网原创分娩的全过程。

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能迫使宫颈管短缩至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临产后的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节律性,第二,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向中央集中,左右对称,称为对称性。

第三,极性: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称为极性。

第四,缩复作用: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放松,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而较前略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其次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腹肌及膈肌有力的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

腹压在第三产程还可促使胎盘娩出。

最后是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

《影响分娩因素》课件

《影响分娩因素》课件

胎儿位置:影响 分娩的难易程度
胎位
胎位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
胎位会影响分娩方式,如头位适 合顺产,臀位和横位可能需要剖 腹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常见的胎位有头位、臀位、横位 等
胎位可以通过B超检查得知,孕期 可以通过调整胎位来降低分娩风 险
胎儿健康状况
胎儿体重:影响 分娩方式
胎儿位置:影响 分娩难度
胎儿发育:影响 分娩时间
胎儿健康状况: 影响分娩风险
PART 4
产道因素
产道骨产道
骨盆形态:影响 分娩的难易程度
骨盆大小:决定 胎儿能否顺利通 过
骨盆位置:影响 分娩的方向和速 度
骨盆结构:影响 分娩的顺利进行
产道软产道
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外阴组成 子宫下段:分娩过程中逐渐变短变薄,为胎儿娩出提供通道 宫颈:分娩过程中逐渐扩张,为胎儿娩出提供通道 阴道:分娩过程中逐渐扩张,为胎儿娩出提供通道 外阴:分娩过程中逐渐扩张,为胎儿娩出提供通道
肛提肌收缩力是影响分娩的 重要因素之一
肛提肌是盆底肌群的一部分, 对分娩过程有要影响
肛提肌收缩力可以通过锻炼 来增强
肛提肌收缩力不足可能导致 分娩困难
PART 6
精神心理因素
产妇心理状态对分娩的影响
焦虑和紧张: 可能导致宫缩 乏力,延长产

恐惧和担忧: 可能导致宫缩 乏力,延长产

信心和乐观: 有助于宫缩有 力,缩短产程
PART 5
产力因素
子宫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的特点:规律性、 对称性、协调性
子宫收缩力的定义:子宫肌 肉的收缩力量,是推动胎儿 娩出的主要力量
子宫收缩力的影响因素:激 素水平、子宫肌肉的弹性和

产科学及护理第七章(一)

产科学及护理第七章(一)
第七章
决定和影响分娩的四大因素
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临产先兆、临产的诊 断与产程分期 分娩的临产经过、处理及 护理
无痛分娩、家庭接生、分娩现代 化管理
基本概念
分娩是指妊娠28周末以后胎儿及其附属 物从临产开始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妊娠满28周末至37周末分娩者,称为早产, 妊娠37周末至42周末分娩,称为足月产, 妊娠42周末以后分娩,称为过期产。
考考你……
骨盆腔内最小最狭窄的平面是:
A.骨盆入口平面
C.中骨盆平面 E.以上都不是
B.骨盆出口平面
D.骨盆最大平面
临产后子宫收缩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宫缩起自子宫的两角部 B.子宫收缩具有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
C.宫缩间歇期胎盘血液循环恢复
D.反复宫缩后子宫肌纤维可以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E.子宫收缩力以子宫底部宫缩最强最持久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
达到坐骨棘水平,称衔接。
11.3CM
LOA胎头以枕额径衔接 胎头矢状缝衔接在骨盆入口右 斜径上 初产妇 经产妇
12.75CM
预产期前1-2周内 临产后
初产妇分娩开始仍未衔接 ——头盆不称
衔接— —俯屈—内旋转—仰伸—复 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
下降
•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贯 穿于分娩全过程,与其他动作相伴随。 • 下降动作呈间歇性,宫缩时胎头下降, 间歇时胎头又稍退缩。 • 胎头下降的程度是临床判断产程进展的 重要标志之一。
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
及外旋转—
胎儿娩出
先兆临产
假临产 临产前1~2周,孕妇常出现不规律宫缩, 与真临产不同,无规律性宫缩的特点。 临产前1~2周,孕妇感觉上腹部较前舒适, 并再次出现尿频。

正常分娩(第7版)定稿

正常分娩(第7版)定稿

4、内旋转
内旋转: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其 矢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
5、仰伸
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向前的方向转向 上,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
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
6、复位及外旋转
复位:胎头娩出后,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 外旋转:双肩径转成与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 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 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
二、产道
产 道:胎儿娩出的通道。 骨产道:真骨盆,是产道的重要部分。 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骨盆底软组织构
成的管道。
(一)骨产道 1、骨盆平面及径线
骨盆的入口平面 骨盆的最大平面 中骨盆平面 骨盆出口平面2、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为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 的曲线代表骨盆轴。
(2)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直立时,骨盆入 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 若角度过大,常影响胎头衔接。
(二)软产道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 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1、子宫下段的形成 2、宫颈的变化
(1)宫颈管消失 (2)宫口扩张 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三、胎儿
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除产力和产道 因素外,还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畸 形。
(一)胎儿大小
1、胎头颅骨:矢状缝、冠状缝、人字缝、大、小 囱 2、胎头径线
⑴对分娩的安全性有顾虑 ⑵对医务人员有依赖性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mechanism of labor)是指 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 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 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1、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 颅骨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七章第三节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七章第三节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七章第三节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早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足月产;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称过期产。

妊娠满28周及以后,胎儿及期附属物由母体产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一、影响分娩的因素影响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及待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一)产力产力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宫缩)、腹壁肌、膈肌收缩力(称为腹压)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是分娩时子宫肌产生的规律性收缩,是临产后的主要力量。

子宫收缩可以使宫颈管缩短直至消失,子宫颈口扩张、胎先露下降、胎儿和胎盘娩出。

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1)节律性:节律性宫缩是临产的重要标志,正常宫缩是子宫体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

每次宫缩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内松弛,宫缩如此反复出现,直至分娩结束。

临产时子宫收缩持续30秒,间歇5~6分钟,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持续时间延长,间歇期缩短,至宫口接近开全时(10cm),宫缩持续60秒,间歇1~2分钟。

(2)对称性和极性①正常宫缩起于两侧宫角部,迅速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2cm/ s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在15秒内均匀协调的扩展至整个子宫,此为宫缩的对称性。

②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宫底部收缩力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此为宫缩的极性。

(3)缩复作用:每次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期肌纤维松弛但不能恢复到原长度,反复宫缩使肌纤维越来越短,此为宫缩的缩复作用。

1分娩过程中主要的产力是A.子宫收缩力B.腹肌收缩力C.肛提肌收缩力D.腰肌收缩力E.臀肌收缩力2.腹臂肌、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胎儿娩出的重要辅助力量。

第二产程末期腹压配合宫缩运用最有效。

第三产程使用腹压还可迫使胎盘向外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第二产程中,宫缩时肛提肌的收缩可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完成旋转及仰伸等作用,胎儿娩出后,有利于协助已剥离的胎盘娩出。

正常分娩PPT精品医学课件

正常分娩PPT精品医学课件
卤缝与囟门的作用:使抬头有可塑 性,利于生产有助于确定胎位。
2、胎头径线
(1)双顶径:两顶骨隆突间的距 离(9.3cm) (2)枕额径:前后径,为鼻根至 枕骨隆突的 距离(11.3cm)抬头以此径线衔接. (3)枕下前囟径:小囟径,为前 囟中央至枕骨隆 突下方的距离(9.5cm)胎头俯屈 通过的产道。 (4)枕颏经:大斜经,为颏骨下 方中央至后囟顶部 的距离(13.3cm)。
(一)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 包括:
1.子宫收缩力 2. 腹压---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 3.肛提肌收缩力。
1、宫缩
1,宫缩:主要产力,贯穿整个分娩
特点:
(1)节律性:临产的重要标志 (2)标志性 (3)极性 (4)缩腹效果
2、腹压
包括腹肌及膈肌收缩力,是第二
产程胎儿娩出的重要辅助力量。
思考题:
1 初产妇,停经39周,近日来食欲增加,晚11点 有腹部阵痛,一夜未睡,今晨7点就诊,精神疲乏, 有宫缩,10-20”/10-35’宫缩时,宫壁不硬。肛查: 先露头,半固定,宫口开指尖,前羊水囊不明显, 坐骨切迹>两横指。最恰当的处理是什么?
产程分期
总产程:临床分3个产程。<24小时。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的重要辅助 力量。不配合宫缩易 至产妇疲劳胡、 和宫颈水肿 产程延长。
第三产程:促进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
第一产程:协助内旋转 第二产程:协助抬头仰伸及娩出 第三产程:协助胎盘娩出
产道
(一)骨产道 1、骨盆各平面及其径线 (1)骨盆入口平面 (2)中骨盆平面 (3)骨盆出口平面 2、骨盆轴及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 (2)骨盆倾斜度
2)活跃期---从宫口开大3cm到10cm,约需4小时, 超过8小时为活跃期延长。 又分三期:最初加速期,最大加速期,最后减速期

妇产-正常分娩

妇产-正常分娩

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期) (胎盘娩出期)
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 至宫口开全(10cm)
从宫口开全 至胎儿娩出
从胎儿娩出 至胎盘娩出
•初产妇需11~12小时; •经产妇需6~8小时
•初产妇需1~2小时, 不应超过2小时; •经产妇数分钟到1小 时,不应超过1小时。
5~15分钟, 不应超过30分钟
一、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阵痛) 2.宫口扩张 3.胎头下降 4.胎膜破裂
三、胎儿因素 1.胎儿大小 2.胎位 3.胎儿畸形
1.胎儿大小 胎头径线: 1)双顶径 ——影响入盆的径线 2)枕额径 ——衔接径线 3)枕下前囟径 ——俯屈后以此径线通过产道 4)枕颏径
额骨 额骨




枕骨
大囟门 小囟门
2.胎位 枕先露:是胎头先通过产道,矢状缝和囟门是 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 头先露时,由于分娩过程中颅骨重叠,使胎头 变形、周径变小,有利于胎头娩出。 臀先露:胎臀先娩出,阴道扩张不充分,胎头 娩出时头颅无变形,使后出胎头娩出困难。 肩先露:妊娠足月胎儿不能通过产道。
六、复位和外旋转 复位45°+ 外旋转45°=90°,方向相同
复位——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 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再向左旋转45°,称复 位。
外旋转——当胎儿双肩径转成与骨盆出口 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 左旋转45°,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 称外旋转。
七、胎肩及胎儿娩出 前肩(耻骨弓下)先娩出,后肩从会阴前 缘娩出,胎体及胎儿下肢以侧位随之娩出。
二、临产的诊断: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 1.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 或以上,间歇5~6分钟。 2.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 3.胎先露部下降。 4.用强镇静药物不能抑制宫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力
腹肌及隔肌 收 缩 力 (统称腹压) 肛提肌收缩力
协助胎头仰伸
助胎盘娩出
子宫收缩力
是分娩的主要动力,能迫使宫颈
管变缩力
节律性
宫缩的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 正常宫缩是宫体肌不随意、有规律的阵 发性收缩并伴有疼痛,故有“阵痛”之称。
宫缩节律性
子宫收缩力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产力 精神心理 因素
产道 胎儿
子宫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 (简称宫缩)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统称腹压) 主力 (贯穿整个产程)
产力
将胎儿及其 附属物从子宫 内逼出的力量
辅力 (仅第二/三产程中) 肛提肌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 (简称宫缩) 节律性 对称性和极性 缩复作用 促使胎儿娩出 促使胎盘娩出 协助内旋转
B.膈肌收缩力

C.吸引器助产力 D.腹肌收缩力 E.子宫收缩力
答案:C
对称性和极性
对称性:正常宫缩源于两侧宫角部,以
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
极性: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 依次减弱。
子宫收缩力
缩复作用
子宫收缩时,其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
之后肌纤维又重新松弛,但不能恢复到原来
的长度,而是较原来稍短。

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产力不包括(

A. 肛提肌收缩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