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期古诗全文+注释
小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

小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高清】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文必背 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者简介

春晓【一下】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到惜春。
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7赠汪伦【一下】汪伦:李白的朋友。
踏歌:唐代一种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不及:不如。
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此诗为汪伦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赠给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8静夜思【一下】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一年级下册古诗词解释

1.春晓唐孟浩然(27)春眠不觉晓,——春日里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处处闻啼鸟。
———起来后听到处听到鸟叫。
夜来风雨声,———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花落知多少。
———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我正乘上小船,刚要出发,忽闻岸上踏歌声。
—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怎能超过汪伦送我之情。
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疑是地上霜。
—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举头望明月,—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低头思故乡。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言师采药去。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只在此山中,—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云深不知处。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5.人之初,性本善。
—人出生时,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教之道,贵以专。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子不学,非所宜。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幼不学,老何为。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怎么办呢?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不知义。
——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有用的人。
6.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比喻清楚、明白。
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效果,劳而无功芝蔴开花——节节高比喻越来越好。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主要比喻一个人的心情非常不安,心里头不知道怎么做。
7.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回。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不解藏踪迹,——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学一年级古诗六首带拼音译文注释

001 咏鹅 唐 骆宾王《咏y ǒn ɡ鹅é》 唐t án ɡ 骆lu ò宾b īn 王w án ɡ鹅é鹅é鹅é, 曲q ǔ项xi àn ɡ 向xi àn ɡ 天ti ān 歌ɡē。
白b ái 毛m áo 浮f ú绿l ǜ水shu ǐ, 红h ón ɡ 掌zh ǎn ɡ拨b ō清q īn ɡ波b ō。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1.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2.拨:划动。
002 江南汉乐府《江jiānɡ南nán》汉hàn 乐yuè府fǔ江jiānɡ南nán可kě采cǎi莲lián,莲lián叶yè何hé田tián 田tián。
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间jiān。
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东dōnɡ,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西xī,鱼yú戏xì莲lián 叶yè南nán,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北běi。
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注释:何:多么田田:莲叶长的茂盛相连的样子。
003 画 佚名《画hu à》 佚y ì名m ín ɡ远yu ǎn 看k àn 山sh ān 有y ǒu 色s è,近j ìn 听t īn ɡ 水shu ǐ无w ú声sh ēn 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古诗+译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古诗+译文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汇总(带拼音)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汇总(带拼音) 静夜思
XXX〔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XXX
XXX〔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人之初
XXX〔宋代〕
人之初,性本善。
译文:人生来就是善良的。
小孩撑着小艇,在池塘里偷偷地采了XXX回来。
他不知道要隐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小船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白莲是白色的莲花,被小艇划开的浮萍就像是被小孩儿或女孩儿留下的踪迹。
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椭圆形的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XXX在《小池》中写道,“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在这里,没有成年人,只有小孩子在这里的地自研究。
XXX的《画鸡》描绘了一只头戴红冠、羽毛雪白的公鸡。
它从来不轻易鸣叫,但是当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这只鸡的红色冠子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显得雄赳赳的。
XXX的这幅画表达了一种不言自明的意境。
一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古诗带注释+译文 全整理(最新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带注释+译文全整理(最新部编版)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一年级古诗附拼音注解

一年级古诗附拼音注解背景本文档旨在为一年级学生提供一些古诗及其拼音注解,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诗。
以下是一些简单但富有启发性的古诗。
古诗和拼音注解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ēng guàn què lóu)解释: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象。
他观察到太阳在山的尽头落下,黄河注入大海。
他希望远眺千里,再往上爬一层楼。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jìng yè sī)解释:在这首诗中,诗人在静夜里思念家乡。
他床前的明月光照亮了地面,让他产生了是霜的错觉。
他抬头望着明月,低头思念故乡。
3.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hūn xiǎo)解释: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早晨。
他说春天的清晨熟睡得很香甜,但到处都能听到鸟鸣声。
夜间的风雨声让他知道有多少花朵在飞落。
4. 青青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qīng qīng zǐ jīn)解释: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他说他的衣领是深深绿色的,而他的心思却是漫长的。
他一直思考着自己的思念之因。
总结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和拼音注解,一年级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
这些简短而富有启发性的诗句将激发他们对语言艺术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
古诗背诵25首
友谊大街小学
1、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四处无人,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
或许是月光惊动栖息的鸟儿,从山涧处时而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注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河流名。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
2、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3、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
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