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及其影响-王阳明心学及其当代意义共95页
浅议王阳明心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提纲

浅议王阳明心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选题依据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堪称儒家人格的典范,封建时代的完人。
他的一生兼内圣于外王为一身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俱全,成为后世人格追求的楷模。
王阳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突破了程朱理学的解释框架,发扬和深化了心学一途的学思脉络。
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哲学资源,直至今日,从道德伦理和环境伦理等角度都对我们有可取之处。
对各种亟待解决的社会道德问题王阳明心学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
对于个人来讲,体会“致良知”学说中强烈的使命感和道德自律精神,对于我们从内心深处自觉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之中大有裨益。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看到,王阳明的良知学说呼唤一种个人对社会的使命感;体会这一点,能够加深我们去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研究内容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以文献作品为切入点,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做研究。
第一部分考察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立论基础,即王阳明心学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理论前提两个方面。
第二部分阐述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大致由三个方面的理论所构成:(1)心即理;(2)良知与致良知;(3)知行合一。
这三个方面理论的相互联系,构成了王阳明思想的有机整体重点放在“致良知”学说的理论与“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观。
第三部分评析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价值与启示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意义。
第一,心学确立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救治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非人性化弊端无疑是一剂对症良药。
第二,心学提倡“亲民”、重视民生的思想主张,在当下尤其显得重要。
第三,知行合一、力行实践的精神对中国自主创新的启示。
三研究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
四论文进度12月收集资料(图书馆,电子期刊,万方期刊网,百度)1月分析和完善提纲。
1月—2月中旬根据提纲完成论文初稿。
2月中旬—3月与指导老师沟通,修改论文,完成论文定稿。
五参考文献[1]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2] 方志远.王阳明评传[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3]陆九渊:陆九渊集[M],中华书局,1980 年。
王阳明的思想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王阳明的思想学说及其当代意义王阳明的思想学说及其当代意义□吴光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而对儒学的理论贡献尤其卓著。
其学远承孟子,近继象山,而自成一家,影响超越明代而及于后世,风靡一时而传播中外。
本文仅对阳明学的理论结构、根本精神以及阳明学的当代意义作一概述。
阳明学的理论结构什么是阳明学?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阳明学,就是形成于明代中叶,由王阳明所奠定、其弟子后学所传承发展,而兴盛于明代末叶、转型于明清之际、开新于近现代的良知之学。
这个良知之学,以良知为德性本体,以致良知为修养方法,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经世致用为为学目的,是富有人文精神的道德理想主义哲学。
它和陆九渊心学乃至孟子心性之学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是良知学。
我们可以把阳明心学定义为阳明良知学。
阳明良知学的理论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良知本体论。
孟子心学可以说是“仁心”本体论,但他是从孔子那里继承而来的,叫仁学。
孟子引用孔子之言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孟子·离娄上》)又说:“仁义礼智根于心。
”(《孟子·尽心上》)到了陆九渊心学是理学之“心即理”派,是“心”本体论。
阳明心学则是“良知”本体论。
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良知”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是统一主观与客观的认识主体。
如他所说:“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王阳明:《答顾东桥》,《全集》卷2,第51页)“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
”(王阳明:《答欧阳崇一》,同上卷,第81页)第二,“良知”既是“知是知非”的“知识心”,又是“知善知恶”的“道德心”,但主要是指道德心。
如他所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
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同上。
“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亲便是孝……以从兄便是弟……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个良知,一个真诚恻怛。
王阳明心学及其影响-王阳明心学及其当代意义PPT文档共95页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精品】王阳明“心学”对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意义_毕业论文设计

王阳明“心学”对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意义摘要王阳明所创立的“心学”思想理论体系有其广泛深远的影响。
“心学”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但是作为实践哲学,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可以运用。
“心学”传承儒家思想的精髓,强调道德对人的言行举止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对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有很重大的意义。
“心学”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仁德素质的提高;“心学”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道德素质的提高;“心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心学”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心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等。
关键词:王阳明;“心学”;大学生;道德素质;修身论;人生论Wang Yangming "psychology" significance for contemporarycollege studentsAbstractWang founded by "psychology" theoretical system has its far-reaching impact. "Psychology" Although idealist philosophy, but as a practical philosophy, there are many positive factors that can be applied. "Mind,"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 tradition, emphasizing morality of human demeanor restraints, such restraints to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very great significance. "Psychology"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Rende; "psychology" in favor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h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rpersonal morality; "psychology"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contemporary Students Blacki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ense of justice; "psychology"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social mor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so on.Key words:Wang Yangming ;"psychology" ;University Student;moral anomie;The Theory of accomplishment;Belives of lif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一章引言 (1)1.1选题的意义 (1)1.2研究现状 (1)1.3主要思路和基本内容 (3)1.4重点和难点 (3)1.5创新与不足之处 (4)1.6研究方法 (4)第二章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 (5)2.1求仁和无我 (5)2.2修孝和行孝 (5)2.3去傲和改过 (6)2.4为善最乐和不计毁誉 (7)2.5超俗即俗和出处之道 (7)2.6生死之道 (8)第三章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的表现 (10)3.1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10)3.2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缺乏 (10)3.3社会公德缺失 (11)3.4大学生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冲突 (12)3.5情感缺失 (12)第四章“心学”对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意义 (15)4.1“心学”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仁德”素质的提高 (15) (16)4.3“心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修养 (17)4.4“心学”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8)4.5“心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 (19)4.6 “心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正义感 (20)结语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23)第一章引言1.1 选题的意义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虽然属于唯心主义,但是在加强个人修养方面确实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我心目中的王阳明、“心学”及其当代意义

一
、
我 心 目中的王 阳明其 人
我从 三个方面来理解 、 释读王 阳明先生 : 处 于何世 , 是个何人 , 有何经历 。
( 一) 处 于 何世
王 阳明所处 身的明朝 中期 , 是一个与今 日大不 同的时代 。
第二 时段是成人后 的经历 。我归纳为 : 反刘谨而获罪 , 处困厄而悟道 , 再 出山而立功。
王 阳明反对 的刘瑾 , 是历史上著名 巨贪 。据介绍 , 《 亚洲华尔街 E l 报》 千年最富 5 0人 中, 就有此人 ; 而赵翼《 廿二史 札记》 称: 刘瑾被诛 时 , 家藏 黄金 2 5 0万两 , 白银 5 0 0 0 余 万
养一批鹰犬来维持社会治安 , 并进一步加大 官僚 体系权力 的强度 ; 专权 又必然导致 贪腐 ; 分封的王爷又乘乱 觊觎皇位 ……恶性循环 , 雪上加霜 。 这时 , 人们谋生 的秩序和心灵的秩序也 出现大变化 : 明中期 商品经济初 现 、 金钱开 始 霸道 , 关 于商 品经济 、 金钱货币如何影 响人 的心性 , 马克思揭示 已多 , 在此不赘言。因此适 应农业环境 的传统道德很是乏力 。张锡勤等人编写 的《 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 稿》 列举 出 :
我 心 目中 的王 阳 明 、 “ 心学 " 及 其 当 代 意 义
顾
久
摘 要 : 本 文从 时代 、 个性、 经历 等方 面 分析 了王 阳明其 人 ; 从心 即理 、 知行 合 一 、 致 良知 三方面 分析 王 阳明 的心 学 ; 最后, 指 出心 学应 该 与主流 意识 形态 相 融 , 与民众 集
少年王 阳明具有别样 的高阔心胸 。这一点从他 1 2岁时与老 师的对话 中看 出来 : “ 何 谓第一等事? ” “ 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 。 ” “ 第一等事恐 怕不是读 书登第 , 应该是 读书学做
王阳明心有所思才能思考人生的价值

王阳明心有所思才能思考人生的价值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他提出了“心学”这一独特的学说,强调心与理合一,认为心有所思才能思考人生的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王阳明心学的思想,并阐述其对人生的价值意义。
一、心学的基本原理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原理是心即理。
他认为心是万物的根本,心中本具备了天理,只需开启心中的理念,人就能够直接感知到天理。
这种感知不是通过外界的知觉器官,而是一种内在的直觉。
因此,王阳明主张人们应当通过反省自身内心,找到心中的天理,才能真正思考人生的价值。
二、心学对人生的启示1. 自我反省与修身养性:王阳明认为,人们通过内心的思考和反省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找到自己内心的迷惘和纠结。
只有通过反省和修身养性,摒弃内心的浮躁和困惑,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明晰。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2. 以道德自律为基础的社会发展:心学注重道德修养,认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们发挥内心的伦理思维和判断力的基础。
只有通过道德自律,人们才能摆脱欲望的束缚,实现自我完善,同时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3. 追求真理与实践:王阳明主张人们应当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
他认为,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思考的真理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人生的价值。
因此,他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完善自身并找到人生的价值。
三、王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王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不仅帮助个人认识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也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心学的启示,人们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主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2. 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王阳明心学追求的是人心共鸣和人类的共同价值,通过心学的实践,使人们更加意识到社会的共同目标和方向,形成更加紧密和团结的社会关系。
3. 提升自我价值:通过心学的修炼,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发展潜力。
王阳明心学及其影响

1 .2
脱朱归陆
阳明心学体系的创立,也包含朱熹思想的渊源,既来源于朱熹, 又独立于朱熹。阳明早年遍读考亭之书,不可能不受到朱熹 “心即理”“心与理一”学说的影响与暗示。阳明后来宣称克 服朱熹“析心与理为二”的理论矛盾,又作《朱子晚年定论》 以论证朱熹晚年转向心学,虽不尽合事实,但已足充分说明阳 明学与朱子学的关系。王阳明对于朱熹的理论贡献,从来是作 积极评价:“晦庵折衷群儒之说,以发明六经语孟之旨于天下, 其嘉惠后学之心,真有不可得而议者。”“文公精神气魄大, 是他早年合下便继往开来,”“予既自幸其说之不谬于朱子, 又喜朱子之先得我心同然。”王阳明通过生存绝境的切身体验, 借助先儒自强有为之精神,解脱了与朱熹学说的联系而独立出 来。
2 .立志成圣贤
阳明自幼立志读书成圣贤。十一岁至十七岁随父 寓京师,为准备科举考试,泛滥于词章,遍读考 亭之书,当时蒙古人犯境,京师吃紧,阳明慨然 有经略四方之志,经常登长城,考察居庸关、雁 门关山川形势,开始探究兵家秘籍,为读书人统 兵打仗打下基础。 元、明以来,朱熹哲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一般 士人皆试图通过学习、实践朱子学而成圣成贤。 何况,即使为了参加科举考试也要读朱熹的著作 。王阳明在此时代气氛中,也积极探讨和实践成 圣成贤之道。
王阳明心学形成后,他开始为陆九渊平反,为陆九渊辨诬排 难,极力寻求朱陆共同之处,归宗陆学。“宗儒陆象山先生 兄弟,得孔孟之正传,为吾道之宗派。学术久晦,致使湮而 未显。”因此要“务加崇重之义,以扶正学之衰。”王阳明 认为陆九渊与朱熹都是圣人之徒,“晦庵之学既已章明于天 下,而象山犹蒙无实之诬,”故王阳明“欲冒天下之讥,以 为象山一暴其说,虽以此得罪无恨。”
• 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王阳明对竹子 之理并非一无所知,而是知之甚深。王 阳明曾在《君子亭记》中说:“竹子有 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 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 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 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宣,有君子之时;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四夏, 揖逊俯仰,若洙泗群贤之交集,风止簌 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 端冕正笏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 容。”能说王阳明对竹子之理一无所知 吗?
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

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王阳明的心学,在过去的哲学教科书中,通常是作为“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而受到批评的,其实,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或哲学,王阳明的心学是明代中叶之后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其影响之广大,远极于日本等国,从而使王阳明成为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王阳明的学说,大致由三个方面的理论所构成:(1)心即理;(2)良知与致良知;(3)知行合一。
这三个方面理论的相互联系,构成了王阳明思想的有机整体。
“心即理”的观点,是王阳明学说的基础性理论,也是他全部思想所建立的基点。
它大致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或本质。
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不仅能够视听言动,而且能够分辨善恶、能够感知外物,能够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推理,根本原因即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如果没有这一“本心”,那么我们的全部生命活动就都是不可能的了。
他要强调的是,这一“本心”原来是包含着最高的“天理”或者天道的,“天理”不外乎人心,天道即是人道,所以“天理”就存在于人心,天道即是我们的“本心”。
他说“心即理”,就是要我们都要明白这样一点:我们的“本心”或者本质原本就是与天道相一致的。
人之所以可能是高尚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心即理”的观点,其实就是要我们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原本与天一般高明,与地一般博厚,这样我们才能够光明正大,在天地间堂堂正正地做个人。
“心即理”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立足的基点,有了这个基点,我们的生活才不至于会迷失方向;有了这个基点,我们才能够真实地把我们自己的本质表现在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心即理”的“心”,王阳明后来又将它称为“良知”。
“良知”既然是“良”的,当然就是“好的”,因为它实在就是我们从天道那里所获得的“德性”。
这个“良知”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并且它永远都在,不会消失的。
生活当中之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之所以还有各种各样的恶言恶行恶人恶事,不是因为那些人没有“良知”,而是因为那些人不能“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