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优选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4、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2、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3、基因突变的原因难点:1、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三、板书设计:一、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二、基因突变三、基因重组四、教学过程:导入:1.水中的叶比空气中的叶要狭小细长一些2.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应是一样的3.为什么叶片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而叶片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形态?一、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引导学生阅读,得出结论(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里要注意充分运用两类遗传现象的实例来说明一类是类似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和侏儒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另一类是类似囊性纤维病、镰刀型贫血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以上分析综合如下图由此可见,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基因与生物的性状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最后,教师再通过“人的身高”这一事例,说明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基因决定论的观点,认识到性状的形成往往是内因(基因)与外因(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1.提示: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而酶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的,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2.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三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可见遗传的问题很复杂那么,变异呢?也同样如此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一、基因突变问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怎样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教师简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问2】大家回顾一下,什么叫基因?基因的分子结构如何?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图讲解强调基因结构不管按以上的哪一种情况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异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那么,基因突变是如何产生的呢?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的1.学生阅读后回答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碱基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问:基因突变作为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它有哪些特点呢?【强调】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叫做自然突变,人为条件下诱发产生的基因突变叫做诱发突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在高等生物里,大约10万到1亿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可见突变其实也是不容易发生的【归纳】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稀有性④有害性⑤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学生阅书后,由学生回答教师穿插其中讲解三、基因重组问:什么叫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强调】这里必须注意到,基因重组只是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的基因组合,而基因本身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基因重组是指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即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该生物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另一方面是由于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原来连锁在一条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由于交叉而交换,基因也随着交换上述二种原因,都能形成基因的重组,而新的重组基因类型又导致了不同相对性状的重组,使后代产生变异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来实现的,如果两个亲本的杂合性越高、遗传物质的差距越大,基因重组的类型就越多,后代产生的变异也就越多以豌豆为例,当具有10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时,如果只考虑基因的自由组合(l0对等位基因位于10对同源染色体上)所引起的基因重组,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就有种……四、总结:生物的变异,根据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类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是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结果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了新的遗传物质因而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生物进化最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如果两个亲本的杂合性越高、遗传物质差距越大,基因重组的类型就越多,后代产生的变异就越多因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应用重组DNA技术,可以把经过改造的基因,通过载体送入生物细胞中,并使新的基因在细胞内正确表达通过此种途径,获得人类需要的转基因动物或转基因植物。

高一生物《生物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高一生物《生物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高一生物《生物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突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特点及发生的时期。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进化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生物现象。

2.基因突变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分析基因突变的类型: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意义:如sicklecellanemia(镰状细胞贫血)。

3.基因重组讲解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重组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新排列组合,包括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分析基因重组的类型: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意义:如植物杂交育种。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分析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为生物进化提供新的遗传变异。

分析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基因重组使基因组合更加多样化,为生物进化提供更多的遗传变异。

5.课堂实例分析抗生素抗药性植物杂交育种人类遗传病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在课堂实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课堂氛围。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拓展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研究中的应用。

探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基因治疗、基因改良等。

六、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正确率。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兴趣。

高一生物《生物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高一生物《生物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高一生物《生物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分类、原因和影响;3.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工程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分类;2.基因重组的原因和方式;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发生的变异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点突变:由于核苷酸替换、插入或缺失引起的单个碱基的改变;•缺失突变: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插入突变:染色体上非同源DNA片段的插入;•倒位突变:染色体上片段的颠倒。

2.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同一染色体上或不同染色体之间的DNA片段的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杂交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的交换;•交换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交换;•倒位重组:染色体上片段的颠倒;•消失重组:染色体上非同源DNA片段的消失。

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应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进化: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通过不断的变异和重组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遗传工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培育优良品种,也可以用于生产重要的药物和工业品。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规律;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应用;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交流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知识讲解与探究首先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和图片,讲解各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分类、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探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规律和机制。

3. 案例分析与讨论根据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工程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中的道理和效果。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 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进而分析了基因突变的特点以及意义。

关于基因重组,教材简单的解释了两种类型,这与减数分裂有一定联系,较为简单。

对于基因重组的意义,可以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体会并掌握。

2、学习者分析前面第一章第二节和第二章第一节已经分别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知识点处理上可以通过展示基因重组两种类型让学生们体会到基因重组的过程。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集中于基因突变,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基因突变和重组及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生命信息观、结构功能观和对立统一观。

2、科学思维:通过了解基因突变与重组,认同生物学中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学习和研究生物学需要摈弃简单机械的线性决定论的思维模式,尝试对复杂事物进行多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3、科学探究:通过“思考讨论”教学,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方面会获得丰富的启示,还会在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多有感情,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照陶和感染。

4、社会责任:理解基因突变与重组的重要意义,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医学领域中,为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做贡献,增强为人类的发展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基因突变发生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基因重组的来源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交叉互换后对应的的基因变化图。

2、难点: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方法和策略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示范模仿法、发现法五、媒体使用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图片与PPT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学生行为教学意图(课前准备)发给学生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学生预习导学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导入(呈现水毛茛图片) ,为什么在水中和空气中,叶片的形状差距这么大呢?这种变异可以遗传么?如果是遗传物质改变,会不会遗传给后代呢?教师点拨总结:变异分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又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能力方面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方面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问题探讨及基因突变的实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言: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二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生物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答: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优选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优选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优选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重组的概念。

【解决办法】(1)通过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理解。

(2)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自由组合和连锁、交换定律,概括出两种基因重组的类型。

(3)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决办法】对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结合图解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基因突变的原因——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发生差错,基因中个别碱基的变化,就会造成性状改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为什么说基因突变是变异的主要来源?【解决办法】讲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联系实际举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l.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短腿安康羊和正常绵羊图。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镰刀型贫血症红细胞和正常型红细胞比较图。

3.银幕以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活动设计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

2.引导学生观察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认识基因突变的实质。

3.在教师启发下,由学生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出示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1.变异的类型及可遗传变异的来源(B:识记)。

2.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和意义(B:识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言: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三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可见、遗传的问题很复杂。

那么,变异呢?也同样如此。

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生物的变异看教材一段教材。

问:变异分为哪两大类?可遗传变异有哪几种来源。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原因、机制及影响。

3. 能够区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特点及区别。

4.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概念、原因、机制及影响。

2.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PT:使用PPT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概念、原因、机制及影响等相关知识点。

2. 视频:使用视频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及实例。

3. 图表:使用图表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及关系。

4. 教学软件:使用相关的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等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点,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问题解决: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关的实例,如某些疾病的发生、杂交育种等,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2. 呈现:通过PPT、视频等形式,详细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概念、原因、机制及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点。

3. 讲解: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4. 练习:设计一些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5. 作业:布置一些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讲解完每个知识点后,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回答和理解。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教案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教案

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及图片:一普通玉米种子在水、肥、光特别充足的条件下结出籽粒大而饱满的玉米穗。

二将普通蔬菜种子搭载于航天卫星,经过太空特殊环境变化处理,返回地面后,经农业专家多年培育而成太空蔬菜。

中国目前已培育出的太空蔬菜:太空苦瓜、太空黄瓜、太空青椒、太空西红柿、太空茄子、太空南瓜、太空大豆等等。

思考1:籽粒饱满的种子与普通种子相比,太空椒与普通青椒相比,形状有明显的差异,太空椒肥大,这是为什么?把子粒饱满的种子种下去,长出的种子是不是粒大饱满?思考2:把太空椒种下去,长出的是什么?这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思考3:如有的女性通过美容手术,单眼皮变成双眼皮,或将眉毛纹成弯弯的柳叶眉,这样的双眼皮和柳叶眉能不能遗传呢?讨论小结:讲述:可见生物的变异有两种类型。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类型。

它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出示教学目标并进行解读通过“导学案”来展示,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

同时要根据考纲的要求对各目标给出具体的记忆层次,并指出重难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原因及特点。

☆2、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对性状与子代的影响。

☆3、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二)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自学导学语:请同学们利用教材,结合“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完成“自学指导”上的相关内容。

课前,根据目标设计一课时“导学案”,内容如下:一、基础知识导学1、基因突变的实例仔细阅读课本P80-81“基因突变的实例”内容,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思考(1)完成P81思考与讨论内容。

(2)造成该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3)找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分析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对生物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优选教案高中生物必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优选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重组的概念。

[解决办法](1)通过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理解。

(2)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自由组合和连锁、交换定律,概括出两种基因重组的类型。

(3)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决办法]对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结合图解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基因突变的原因——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发生差错,基因中个别碱基的变化,就会造成性状改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为什么说基因突变是变异的主要来源?[解决办法]讲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联系实际举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l.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短腿安康羊和正常绵羊图。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镰刀型贫血症红细胞和正常型红细胞比较图。

3.银幕以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活动设计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

2.引导学生观察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认识基因突变的实质。

3.在教师启发下,由学生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出示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1.变异的类型及可遗传变异的来源(B:识记)。

2.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和意义(B:识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言: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三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可见、遗传的问题很复杂。

那么,变异呢?也同样如此。

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生物的变异看教材一段教材。

问:变异分为哪两大类?可遗传变异有哪几种来源。

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可遗传的变异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性状改变,而是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

问:通过美容手术,纹成弯弯的柳叶眉,这种柳叶眉能遗传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又问:“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种个体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学生答出: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

教师归纳: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怎样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教师简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学生阅书后回答。

一、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的。

问:大家回顾一下,什么叫基因?基因的分子结构如何?学生回答。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碱基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不同的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

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图讲解。

强调基因结构不管按以上的哪一种情况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异。

1.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那么,基因突变是如何产生的呢?2.基因突变的原因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

显示:正常型红细胞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的性状比较图。

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异常血红蛋白病。

一旦缺氧,患者红细胞变成长镰刀型,血液的粘性增加,引起红细胞的堆积,导致各器官血流的阻塞。

而出现脾脏肿大,四肢的骨骼、关节疼痛,血尿和肾功能衰竭等症状,病重时,红细胞受机械损伤而破裂产生溶血现象,引起严重贫血而造成死亡。

显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

教师强调,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会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由变成。

问:基因突变有何意义?学生答出: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因而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3.基因突变的特点问:基因突变作为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它有哪些特点呢?学生阅书第43-44页后,由学生回答教师穿插其中讲解,后归纳。

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稀有性④有害性⑤不定向性教师强调,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叫做自然突变,人为条件下诱发产生的基因突变叫做诱发突变。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在高等生物里,大约10万到1亿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

可见突变其实也是不容易发生的。

(三)总结、扩展生物的变异,根据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类。

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是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

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结果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了新的遗传物质。

因而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生物进化最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四)布置作业1.某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几代开红花,一次开出一朵白花,白花的后代全开白花,其原因是()A.基因分离B.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D.环境刺激(答案:C)2.课本第46页复习题。

(五)板书设计第四节生物的变异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2.基因突变的原因3.基因突变的特点第二课时(-)明确目标出示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1.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及成就(A:知道)。

2.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B:识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复习提问(1)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什么?它是怎样发生的?(2)什么是诱发突变?它与自然突变的区别?上述问题由学生——回答。

诱发突变和自然突变在表现型上和遗传规律上没有区别,只是在人为条件下增加了突变出现的频率。

诱发突变又叫人工诱变,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4.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指导学生阅书第44页后,回答问题:(l)人工诱变的概念?(2)人工诱变常用的方法有哪些?诱发基因突变常用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电离射线如X射线、Y射线等,非电离射线如紫外线等,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遗传物质,能引起有机体的突变。

诱发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它们往往作用在核酸的碱基上,有时会引起DNA分子在复制时发生碱基配对的“差错”,而产生突变。

(3)诱变育种举例人工诱变和杂交育种一样,能创造动植物新品种。

20世纪60年代,我国培育出数百个农作物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

如黑龙江农科院培育成的“黑农五号”6个大豆新品种,产量提高了16%,含油量比原来的品种提高了2.5%。

应用诱变因素培养优良菌种在微生物选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毒素高产菌株的培育,从1943年最初的菌种分泌的青毒素产量只有20单位/mL,到目前青毒素产量已达到单位/mL,就是人工诱变的一个典型例子。

问:诱变育种有哪些优点呢?学生回答。

通过人工诱变,可以大大提高突变率,再经过人工选择及一些育种措施,培育出人类需要的优良的生物品种。

问:可遗传的变异除基因突变外,还有哪些来源?答: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二、基因重组问:什么叫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遗传定律后,再一一回答。

1.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重组是指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这里必须注意到,基因重组只是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的基因组合,而基因本身的结构并没有改变。

2.根本原因基因重组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即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该生物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另一方面是由于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原来连锁在一条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由于交叉而交换,基因也随着交换。

上述二种原因,都能形成基因的重组,而新的重组基因类型又导致了不同相对性状的重组,使后代产生变异。

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来实现的,如果两个亲本的杂合性越高、遗传物质的差距越大,基因重组的类型就越多,后代产生的变异也就越多。

以豌豆为例,当具有10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时,如果只考虑基因的自由组合(l0对等位基因位于10对同源染色体上)所引起的基因重组,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就有种……。

(三)总结、扩展人工诱变是人工应用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基因突变,其优点是提高了变异的频率;变异性状稳定较快,加速了育种进程;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因而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

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如果两个亲本的杂合性越高、遗传物质差距越大,基因重组的类型就越多,后代产生的变异就越多。

因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应用重组DNA技术,可以把经过改造的基因,通过载体送入生物细胞中,并使新的基因在细胞内正确表达。

通过此种途径,获得人类需要的转基因动物或转基因植物。

(四)布置作业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外界环境的影响(五)板书设计4.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l)人工诱变的概念(2)人工诱变常用的方法(3)诱变育种举例(4)诱变育种的优点二、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概念2.基因重组产生的原因(l)基因的自由组合(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