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 通过比较蛔虫和蚯蚓的区别,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难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师:出示几组图片。
提问:这几种动物同学们认识么,他们是属于相同的动物类群吗?生:学生观察,分类回答问题。
(二)新课讲授1线形动物师:展示蛔虫照片,提出问题。
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师:(1)蛔虫的身体结构怎样?生:呈圆柱形,前有口,后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师:蛔虫寄生的部位?为什么没有被人体内的消化液分解掉?生:人的小肠里;体表有角质层师:蛔虫是怎样运动的?生: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师:蛔虫的生活史生:食欲异常腹部疼痛肠穿孔腹粘膜。
儿童卫生习惯差,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没洗干净的瓜果蔬菜、啃手指等蛔虫会进入儿童体内,从而感染蛔虫病。
师:蛔虫病的预防生: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冼手。
生:管理好粪便,粪便经杀死虫卵后再用作肥料。
师:除了蛔虫外还有其他的线形动物吗?生:蛲虫、钩虫、丝虫、线虫师:同学们分析一下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师:同学们想一下这些线形动物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吗?生:大多数寄生生活,如蛲(náo)虫、钩虫、丝虫、蛔虫和线虫等,它们寄生在人类、动物或农作物的体内,给人类以及其他动物带来极大的危害。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3.能够识别和描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线形动物(1)基本特征线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门,身体呈长条形,没有明显的头部和尾部,没有节肢。
其身体表面有纵向的纹路,称为纵肌纹。
(2)分类线形动物包括扁形虫、绦虫、鞭虫等。
其中,扁形虫体扁平,呈叶片状,绦虫体细长,呈带状,鞭虫体细长,呈棒状。
(3)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线形动物多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的环境中,如淡水、海水、泥土、动物体内等。
它们的营养方式多样,有的是寄生生活,有的是自由生活。
2. 环节动物(1)基本特征环节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门,身体由一系列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一对足和一对神经节。
其身体表面有横向的环肌纹。
(2)分类环节动物包括蚯蚓、水蛭、多毛类等。
其中,蚯蚓体长而圆,水蛭体扁平而呈椭圆形,多毛类体细长而呈条形。
环节动物多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的环境中,如淡水、海水、泥土等。
它们的营养方式多样,有的是食腐生活,有的是捕食生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探讨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四、教学过程1. 线形动物(1)基本特征1.讲解线形动物的基本特征:身体呈长条形,没有明显的头部和尾部,没有节肢,身体表面有纵向的纹路,称为纵肌纹;2.展示线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特征。
(2)分类1.讲解线形动物的分类:包括扁形虫、绦虫、鞭虫等;2.展示不同种类线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特征。
(3)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1.讲解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多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的环境中,如淡水、海水、泥土、动物体内等,营养方式多样,有的是寄生生活,有的是自由生活;2.讨论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让学生探讨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够举例说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适应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能够分析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身体结构的适应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显微镜或其他观察工具。
2. 教学材料:学生工作单。
参考资料和书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的特点和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探究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或实物,记录它们的主要特征。
3.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强调它们的适应性,并联系实际生态环境进行说明。
5.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工作单上的相关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宠物或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尝试判断它们属于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并记录其特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工作单:检查学生完成的工作单,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校园或社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观察和研究中。
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水族馆,实地观察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加深学生对这些动物的理解和认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认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锻炼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增强热爱生活、关注个人与家庭卫生的意识。
2、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比较蛔虫和蚯蚓的区别,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3、教学重难点(1)重点: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二、教学设计思路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知道蛔虫病,也认识蚯蚓,但对蛔虫、蚯蚓的主要结构和生理特征没有深入观察了解,还不清楚。
(2)能力储备: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从视频中提取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心理特征:有较丰富的合作学习经验和较成熟的表达能力,表现欲较强烈。
.三、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线性动物》预习任务和《环节动物》预习任务及《环节动物》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蛔虫病吗?(1)展示“蛔虫”图片(2)提问:蛔虫是腔肠动物或扁形动物吗?过渡:有位小朋友得了蛔虫病,请带着问题观看是怎么回事?(1)蛔虫生活在哪里?(2)蛔虫有什么特点适合寄生生活?活动2【活动】(二)线形动物.(1)展示“蛔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蛔虫的体形、体色,及雌雄虫形态区别,交流。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点;(2)认识并比较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物分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宝贵。
二、教学内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三、教学重点1. 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点;2. 认识并比较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四、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环节动物的特点;2. 学生理解两类动物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动物属于哪类动物,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Step 2 知识讲解(10分钟)1. 线形动物的特点:独具特色的扁体和鞭毛排列成长纵列,可以用这一特点来识别;2. 线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有些是寄生动物,体形多变。
3. 环节动物的特点:身体由一环环相同的体节组成,每个体节上具有一对足。
4. 环节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多生活在水中,有些也生活在土里,体形柔软,外表多种多样。
Step 3 比较两类动物的异同(15分钟)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并记录在黑板上:1. 两类动物的相同点有哪些?2. 两类动物的不同点有哪些?Step 4 课堂展示(10分钟)请学生代表回答上述问题,并做简单的展示。
其他同学对答案进行补充和修正。
Step 5 深化学习(15分钟)请学生选择一种线形动物和一种环节动物,绘制它们的形态特征图,并围绕以下问题做简单的写作:1. 描述所选择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形态特征;2. 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3. 比较两类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Step 6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点,并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6第二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一、蛔虫的形态结构7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二、感染途径-------消化道感染三、危害四、预防措施五、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六、常见的线形动物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教案: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能够识别并描述一些常见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3.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线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a.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呈线状,头部和尾部明显。
b.线形动物的分类:线虫类、鳃曳蠕虫类、疥虫类等。
2.线虫的结构和生活习性a.线虫的结构特征:长而细长的身体、有头部、口部、消化道和排泄道等。
b.线虫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的土壤中,有的是自由生活的,有的是寄生的。
3.鳃曳蠕虫的结构和生活习性a.鳃曳蠕虫的结构特征: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有长而弯曲的鳃。
b.鳃曳蠕虫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以浮游动物为食。
4.疥虫的结构和生活习性a.疥虫的结构特征:呈长而扁平的形状,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有许多足。
b.疥虫的生活习性: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会导致疥病。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通过展示一些显微镜下的线形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b.激发学生的思考,询问学生他们对线形动物有什么了解。
2.线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20分钟)a.课堂讲解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呈线状,头部和尾部明显。
b.以线虫为例,介绍线虫的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
c.以鳃曳蠕虫为例,介绍鳃曳蠕虫的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
d.以疥虫为例,介绍疥虫的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
3.小组讨论和展示(3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线形动物进行深入研究。
b.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整理资料并制作宣传海报或PPT。
c.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所研究的线形动物的特点和重要性。
4.生态系统中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20分钟)a.讲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b.引导学生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在土壤养分循环、食物链中的作用。
c.讨论如何保护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生存环境。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a.通过回答问题或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初中生物_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举例说出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2.描述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征。
3.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进行观察蚯蚓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2.通过学习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认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2.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1.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蚯蚓的运动及呼吸过程。
三、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教师准备视频材料3.教师准备蚯蚓等实验材料八、教学过程《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学生特点】1.学习习惯方面:初中生物学科不像语数英科目,学生关注度不高,对生物课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重视度不够,学生习惯在课堂上学多少算多少。
2.认知结构方面:通过六、七年级两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框架有了一定的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人体的学习对本学期其他生物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3.心理思想方面:初中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尤其是学生对动物最为感兴趣,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效果分析学习动物学生的兴趣最为高涨,观察到蛔虫学生很好奇,这种生物在人体内如何生活,它如此细长有何结构特点,带着这些好奇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资料分析并顺利总结出线形动物的特征。
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强,有高涨的热情,能较好完成任务;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动手实验摸到蚯蚓的刚毛,观察蚯蚓的运动,与观察相结合思考蚯蚓的呼吸,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总结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效果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板书:
第二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蛔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二、感染途径-------消化道感染
三、危害
四、预防措施
五、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六、常见的线形动物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挂图、水蛭和沙蚕标本、活蚯蚓。
参考课时
1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蚯蚓的形态结构
身体呈长圆筒形,有许多相似的环节组成,前端有环带
二、蚯蚓的运动
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蠕动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四、蚯蚓的呼吸
依靠能分泌的粘液、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五、其他环节动物
沙蚕和蛭
六、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堂堂清
1.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C)A.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B.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C.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D.颜色不同
2 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B )
A.早晚刷牙、洗脸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D.不随地大便
3.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A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4.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D )
A.虫体细长B.具有消化腔C.四周围有三片唇 D.具有口和肛门
5.蛔虫进入人体是通过(B )
A.呼吸道B.口腔 C.蚊虫叮咬D.皮肤
6.患蛔虫病的人常有失眠、烦躁、夜惊等症状,其原因是蛔虫(C )
A.唇片叮咬B.虫体活动C.分泌毒素D.吸食人体营养
7.能正常生活的蚯蚓,其体表状况应为( C )
A.湿润、光滑 B.干燥、光滑C.湿润、粗糙 D.干燥、粗糙
8.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D )A.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B.将蚯蚓的体表涂抹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壁变干燥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9.蚯蚓的生存环境是(C )。
A.干燥,疏松的土壤 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D.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10.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存环境11.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 A )。
A.完成呼吸 B.在土壤中运动 C.吸收营养 D.保持水分
12.蚯蚓体表刚毛的作用是( B )
A.防御敌害 B.协助运动 C.捕杀小动物 D.协助呼吸
13.观察蚯蚓标本时,应区分其前、后、背、腹,标志是(B )
A.有眼睛的是前端,颜色浅的是背面B.有环带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背面
C.有肛门的是后端,颜色浅的是腹面D.有口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腹面
14.蛔虫的成虫在人的___小肠_____里吸食___食糜_____的食物,并且分泌____霉素____,引起人体精神不安,如____失眠____、_____烦躁___________、___夜惊_____、____磨牙____等;15.(1)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体表有角质层。
(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