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国际金融中心

际金融
建立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
(2)币值稳定。金融中心作为区域乃至世界的资 金集散地,虽然外部流入和向外流出的资金所 占比重很大,但是本国资金要占有相当的比重 。这主要有三条原因:第一,树立良好的金融 信誉;第二,资金运筹需要;第三,应付风险 必需。而本国资金实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资金总量,二是汇率的变化。金融中心 要扮演规模巨大的国际流动资金的中介角色。 各种外币经常大量汇集或者流出金融中心,并 且必然与本币发生联系。
精品资料网
国际金融
建立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
三、形成灵活、高效的货币调控体系。对于形 成什么样的货币调控体系,各国货币当局看法 不一。但总的看来,成功的做法是依据市场供 求关系而不是依据政府的行政目标建立相应的 货币调控体系。东亚各国金融当局货币调控体 系过于硬化,关键时期效率不显,而欧美国家 货币当局货币调控体系较为通灵。四、建立能 够充分、合理、公平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证 券公司体系。
精品资料网
国际金融
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
金融规模还应包括金融机构自有资本额及其比 率和金融业国民总产值及其占GDP的比率。金 融机构自有资本额及其比率涉及其经营能力和 抗风险能力。在金融风险较多的当今世界,这 两项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金融业国民总产值 及其占国民总产值的比率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 区域金融业发达程度。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业的国民总产值就应达到较大的规模,占 有较大的比重。否则,难以驾御国内经济形势 ,更难于大量吸收海内外资金。
精品资料网
国际金融
主要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过程
20世纪70年代之前,只有少数国家如美 国、瑞士,对外放开其金融市场,欧洲 许多国家金融对外开放度并不大。虽然 欧洲一些金融城市如伦敦正在慢慢复苏 其国际金融运作,但总体上跨国融资活 动规模增加有限,国际金融中心此时处 于缓慢发展阶段。
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和指标体系

场之一 。第二 阶段 , 欧洲货 币市场的产 生 和扩 展 。 6 0年代 以后 , 国国际收支 出现了持 续 的 巨额逆 美 差, 美元 信用 动摇 , 果 欧洲美 元 、 结 亚洲 美元市 场 相 继 出现 , 且迅速发展 起来 。 中伦 敦成 为规模 并 其 最 大 的欧洲 美元 市场 , 实现 了信 贷交 易 的 国际 并 化, 为金融 中心 国 际化扩 散创 造 了重 要 条件 。此 后, 国际金 融 市场 广泛 扩 散到 巴黎、 兰克福 、 法 布 鲁 塞尔 、 东京 、 米兰 、 森堡 、 加坡 、 港 。 三阶 卢 新 香 第 段, 发展 中 国家金融 中心 建立 , 且 向国际金融 市 并 场 方 向发 展 。 丁美 洲、 } 发展 中国家 的金融 拉 非i『 } 等
市场逐 步 兴起 , 拥有 丰 富 资源 的发展 中 国家在 国
际金 融市场 中具 有举 足轻 重 的地 位 , 些 国家 的 这 金 融市场 正在 逐步发展成 为 国际性金 融市场 。
二 立 金 融 中 心 的 必 备 条 件 建
阶段 , 纽约 、 黎世 的崛起 与伦敦并 列成 为世 界三 苏
摘 要 : 立 国 际金 融 中心 是 一 项 重 大 的 国 家战 略 它 需要 具 备 严 格 的 条 件 和 系列 指 标 体 系的 考 核 。 建
中 国目前 尚不具备 建立 国际垒 融 中心 的 能力 , 并不妨碍 某些地 区对 建立 国际全 融 中心 目标 的追求 。 但 关键词 : 国际金 融 中 ; 件 ; 条 指标 体 系 中 国 分 类 号 : F 文献标识 码 : A
维普资讯
誊
蠹
萋 誉 善 蘸 囊囊
和 标 建 立 国际金 融 中心 的条件 指 体 系
浅析金融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体系

浅析金融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体系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量化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篇文章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度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浅析。
1.金融结构指标
金融结构指标主要是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为指标,反映金融业的规模和结构。
这些指标通常包括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机构总资产、金融机构拥有的资本、机构间资产负债表比率等。
金融市场指标主要是以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为指标,反映金融市场的运作和效率。
这些指标通常包括股票市场总市值、交易所市值、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和数量、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等。
金融服务指标主要是以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普及程度为指标,反映金融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持和贡献。
这些指标通常包括金融服务覆盖范围、金融服务的创新程度、贷款和信用卡的普及率等。
以上四类指标综合反映了金融发展的各个层面,其细节和组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例如,在一个新兴市场经济中,要重点关注金融服务的普及和金融市场的规范程度;在一个已经开发的市场经济中,要优化金融结构和深化金融改革。
总之,在金融领域,度量和评估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和监管机构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也可以促进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国际金融中心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摘
要 : 国际金 融中心 构成 的要 件基础之上构 建 了国际金融 中心 的衡量指标 体 系, 在 然后 利用 20 - 2 0 0 4 0 6年
纽约、 东京、 伦敦、 新加坡 、 法兰克福 、 上海、 曼谷 和首尔八 个地 区与国家的数据 , 通过 回归和参数检验的方法 , 实证 从
和统计 的角度检验所设计的国际金 融中心衡量指标体 系中的指标对 国际金 融 中心评估 的显著性。 关键词 : 国际金融 中心; 衡量指标体 系; 实证分析
助, 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 分。因此 , 人才 因素也是一个国家 和地 区能否成为 国际金融 中心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增长是其成为国际金融 中心一个必要条件 。强劲 的经济增长‘ 他专业人 才是保证金融市场保持活力 和富有创造力的源泉 。 对 于国际资本是 一个极富诱惑力的吸引 ,从而对 国际资本形 成一个吸收作用 。同时 , 大量 的国际游资进入该地 区 , 无论是 进入实体经 济部 门还是虚拟经济部 门,都会增加对金融中介
和政治风险等级作为 自变量 ,分别 记为 Xs x, ,5x, lx,,x X' x,
建立回归模型 , 如下所示:
Y 1+ 2+ 331x 1x 1x+ , =3 1x 1x+ 4+ s+ 6 1x o 3 z3 3 43 53 6 3 7
() 融部 门产值/ D ; ) 1 金 G P ( 金融产 品 、 2 金融 衍生产 品创 新
中 图分 类 号 :8 1 文 献 标 志 码 i 文章 编 号 :6 3 2 1 (0 0 2 — 17 0 F3 A 1 7— 9 X 2 1 )6 0 1— 2
一
、
影响 国 际金 融 中心形成 和 运行 的因素
政治因素作为非经 济类 因素 ,对 一个 国家或是地区能否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1. 香港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比较研究2。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研究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制约因素分析4.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对策研究5。
从沪、港金融中心地位的更替看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6.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指标体系研究7。
香港与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差距及发展优势8.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与前景9.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特征与结构10。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收益和成本11. 金融聚集与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性研究12。
发展黄金市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二.汇率问题研究13。
大国和浮动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效应14。
汇率制度选择应考虑因素分析15.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点及缺陷16.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17。
人民币汇率走势研究18。
货币升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19。
美元走势与石油商品期货价格关系研究20。
我国外汇储备风险防范研究21.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22。
汇率理论研究综述三.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23. 如何提高我国存款(或贷款)利率弹性24. 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25。
试论SHIBOR与我国基准利率生成机制的关系26。
利率风险的防范研究或利率风险管理四.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问题研究27. 改革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思考28。
对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认识29.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30。
如何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31。
对我国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思考32。
我国转变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路径选择33.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34. 改善(某一地区)金融生态的思考35。
巴塞尔新资本协定与中国银行业改革36.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五.国际资本流动问题研究37。
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国际收支关系研究38。
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机制探析39。
怎样化解巨额外汇储备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潜在风险4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证研究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证研究摘要:上海有望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最大优势和机遇是中国巨大的潜在金融市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既然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应该继续坚持贯彻执行。
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在过去的几年里,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内外金融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全球资本流动规模大幅度缩减,同时历史上形成的一些老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对下行,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在全球金融的地位相对上升。
危机中显现出来的机会是否能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发展契机,也值得我们深思。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2)》,报告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我国金融业改革持续深化,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体系总体稳健。
过去的五年中,我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产业在改革中求发展,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对我国并没有产生直接和重大影响,但我国也并没有因为远离金融危机在金融发展水平上取得突破进展,整体上仍保持平稳态势正常运行。
二、国家政策层面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08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上海时明确指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要在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领导体制和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功能、提升发展的软环境、培养和吸引人才等六方面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具体目标,即到2020年,要把上海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由此可见,国家对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给予了明确的支持,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为上海金融业实现率先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证研究由于影响金融中心形成和运行的因素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本着易量化、数据可获得、抓大放小和反映主要问题等原则,我们选取了其中7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地理、经济、金融和制度等方面情况。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述评

中心 相应 地服 务于 :它的直接腹 地 ,腹地
内容 摘 要 : 本 文 对 我 国建 设 金 融 中 心
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评价排序建
议把北京和上海归 为 “ 国家 级 金 融 中心 ” , 把 深圳 和广 州 归为 “ 发 展 型 区 域 金 融 中 心” , 把 天 津 和南 京 归 为 “ 成 长 型 区域 金 融
地 以外 国 内 的一 定 区域 ,可 以称 为 区域 级
而进行 整体规划布局安排 ,并根据量化 指 标对中国金融 中心 的整体 布局 和建设步 骤
提 出合 理 化 建 议 。
关键 词 :金 融 中心 研 究 综述 政 府
主 导型 评 估 指 标 体 系
从 以上 的研 究来 看 ,对上 海和北 京的 发展定位基本明确 ,而国内其他城 市的发 展缺乏统一定论。其 中一些邻近城市竞争
范 围 法 、 目标 法 和 频 度 统计 法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构建指标体系对区域金融 中心城市金
我 国 区 域 金 融 中 心 建 设 问 题
研究 述评
■ 房朝君 ( 重庆 Z - 商大学融智 学院 重庆 4 0 { ) 0 3 3) ▲ 本文是 重庆 市科委 2 ( ) i 2 年 度软科 学项 目 “ 重庆 国际结 算型金 融 中心
异 常 激 烈 ,资 源 争 夺 、浪 费 很 难避 免 。 为
自我 国 提 出要 建 设 自 己 的 国 际金 融 中
心后, 国 内的学者从金融 中心的界定开始 , 借鉴其他 国家和地 区经验 ,构建评价指标 体系对 国内城市进行 比对分析 ,从政 府的 角度出发思考我国金融 中心的定位和布局 ,
如何评估一个的金融市场开放度和金融体系发展

如何评估一个的金融市场开放度和金融体系发展评估一个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金融体系的发展是金融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国内外经验和指标出发,介绍如何评估一个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一、金融市场开放度的评估金融市场的开放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对外资和外国金融机构的准入程度。
评估一个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外资准入限制:外资准入限制是评估一个金融市场开放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开放度高的金融市场应该对外资的准入设立较低的门槛,并且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该市场内开展广泛的业务活动。
2. 外汇管制政策:外汇管制政策也是评估一个金融市场开放度的重要指标。
一个开放度高的金融市场应该放宽对外汇的管制,允许居民和非居民自由兑换货币和进行跨境交易。
3. 跨国金融机构的准入:一个开放度高的金融市场应该允许跨国金融机构在该市场内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向该市场提供金融服务。
4. 跨境金融业务的便利性:一个开放度高的金融市场应该具备便利的跨境金融交易机制,包括便利的资金转移、结算和清算机制,以及完善的法律和监管环境。
二、金融体系发展的评估评估一个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一个发展较好的金融体系应该具备规模较大且数量丰富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2. 金融机构的信用质量和健康状况:一个发展较好的金融体系应该具备稳健的金融机构,其资本充足率高、不良贷款率低,并具备较高的信用评级。
3. 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一个发展较好的金融体系应该具备完善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4. 金融产品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一个发展较好的金融体系应该具备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并能不断创新和满足市场需求。
三、评估指标的选择和分析在评估一个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时,应综合运用多种指标和方法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10月Meizhong Jingji Pinglun,ISSN1536-9048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量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兼論上海與新加坡的國際比較*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楊再斌**山西運城學院/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黃解宇***摘要:本文運用演化經濟學的基本方法確立了一套評價國際金融中心的指標體系,幷運用系統工程的層次分析法和模糊判斷法對這些指標進行了量化實證分析。
關鍵詞:國際金融中心層次分析法模糊判斷法把上海建設成爲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已經成爲一種國家戰略。
但是,如何對不同模式國際金融中心的效率和優勢進行評價?用什麽指標來判斷上海是否已經具備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性條件?如果已經具備這些條件,那麽我們現在又具體處在什麽樣的水平上?有哪些優勢,存在哪些不足?本文將在國際金融中心具體評價指標上做些開創性的基礎工作,幷運用HAP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中的模糊判斷法進行一些試探性的量化比較研究。
一、確定評價指標的基本原則建立一個對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水平和運作效率進行評估的指標體系是比較困難的,因爲這牽涉到指標體系的容量和測度問題,這些指標不但要準確、靈敏、真實地反映金融中心的建設情况,還必須簡明扼要,便于取得數據,同時還要綜合性地反映金融中心建設的基礎性條件和外部環境。
我們確定如下原則作爲指標選取的基本原則:1. 綜合性,即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對于定性指標,力求給出數量化的方法與途徑。
2. 準確性,即能準確地反映出金融中心的建設水平,主要通過對現存國際金融中心的比較與歷史演化脉絡的分析得出具體指標。
3. 可操作性:即選擇現行核算統計制度中可以取得的指標,而不是單純的理論探討。
4. 典型性:即從大量指標中篩選出那些最具代表意義的指標。
5. 梯度性:對各種指標區分出不同層次,以便在具體量化分析中得出不同權重。
二、國際金融中心量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根據演化經濟學的觀點,任何事物的最終結果都將受到演化時的初始條件、遺傳因子和路徑選擇的影響,都將經歷一個制度鎖定和閉鎖的過程。
依據這種觀點,我們根據國際金融中心演化的路徑和條件,將國際金融中心階段性目標的量化指標體系區分爲三個層次:必要性指標、依賴性指標和核心一致性指標。
必要性指標包括5類子指標,31個次指標,依賴性指標包括4類子指標和21個次指標,核心一致性指標包括4類子指標和30個次指標,共13類子指標和82個次指標。
(一)必要性指標及其基本構成必要性指標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或者評價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性指標,是最基本的初始條件。
要形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具有一些最基本的條件,如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時差條件、以外向型經濟爲導向的發達的經濟體系、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完善的法律體系、專門的金融人才、一定規模的金融市場。
從各金融中心發展的歷史和形成動因看,特別是功能型金融中心的演化過程看,本國經濟發展程度、國際化程度、穩定的政治與社會環境以及國際社會特別是周邊國家提供的現實機遇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迅速形成的重*本文獲得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資助(項目號20030926)**楊再斌(1970-),湖南瀘溪人,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在《管理世界》等國內權威期刊發表論文十多篇,主要研究方向證券投資與風險管理,有論文在國際會議發表;Email: yzb2102@。
***黃解宇(1966-),山西運城人,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職博士研究生,山西運城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資本市場與金融制度。
通訊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同濟大學本部0250信箱,郵政編碼:200092。
7要條件。
同時,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模式選擇是以國內經濟爲依托、需求拉動的功能型金融中心,因此,國內的經濟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條件。
因爲根據需求反映金融體系理論,金融體系的發展是對經濟發展水平的自動反映,取决于實際經濟部門的貨幣化程度。
根據以上設想,我們把必要性指標區分爲5類子指標。
1. 經濟發展水平指標金融資本是産業資本的結合性資本,沒有産業和整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作基礎,金融資本就會成爲無源之水。
從世界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經驗看,除了單純薄記型的金融中心外,任何一個金融中心的形成無不是以發達的國內經濟爲依托,而金融中心又反過來促進了該地區的産業升級和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水平指標包括:(1)GDP增長率。
這裏所講的經濟增長不僅指一個城市、一個地區,而且指整個國家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甚至包括周邊國家與地區,即該金融中心所輻射的廣泛經濟區域的經濟穩定增長。
(2)消費增長率。
(3)投資增長率。
(4)通貨膨脹率。
(5)出口比率。
(6)貿易收支情况。
(7)外債比率。
(8)外匯儲備額。
2. 經濟國際化水平指標戰後世界經濟的國際化是國際金融中心産生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需要提供各種形式的資金融通。
1951年的英鎊危機,英國當局加强了外匯管制,禁止本國商業銀行利用本幣對非英鎊區的居民之間的貿易提供融資。
面對融資的困難,國際貿易商就産生了不受限制地獲得低成本信貸的需求,同時,在國際貿易周轉過程中往往存在大量的閑置資金,也需要一個自由的、費率低的場所,這些條件曾經大大推進倫敦離岸金融中心的建設進程。
我們把經濟國際化水平指標設定爲以下幾個基本指標:(1)進出口總額占GDP比例;(2)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占全部企業數量比例;(3)外商投資總額;(4)外商投資企業生産總值占GDP比例;(5)國際資本的流入量;(6)國際資本的流出量;(7)大型跨國企業數量等。
3. 政治與社會環境指標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産生必需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世界任何一個金融中心都是如此。
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即使成爲了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也會迅速衰落,貝魯特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同時,政治穩定性也將影響到人們對國際金融中心存貸款等金融業務的安全性的判斷,從而影響到其融資與貸款能力。
我們把政治與社會環境指標界定爲以下幾個具體指標:(1)政府權力穩定度;(2)有無種族、宗教和文化原因引起的衝突;(3)有無反政府力量;(4)有無敵對國家或存在恐怖主義威脅;(5)政府對適應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變化的能力與態度。
依據瑞士對國家風險評估的方法,一國政治與社會穩定可以區分成一定的等級和分數,分數從1—10排列,風險也依次從低到高排列。
4. 周邊外部環境指標周邊外部環境是國際金融中心形成的外部條件,如1958年西歐各國取消外匯管制和戰後美國長時間的外貿逆差對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
六十年代美國的金融緊縮、日本出于對境外美元注入導致日元升值的擔心和亞洲市場上一定數量的美元存在,再加上同期香港考慮過多外匯流入可能導致對港元的衝擊而危及出口,害怕大量游資利用已經存在的離岸市場進行背靠背貸款逃避稅收,因而不願取消針對境外存款的15%利息預扣稅,這些外部條件使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在政府推動下得以迅速發展。
周邊外部環境指標包括以下5個基本子指標:(1)主要經濟大國在本地區的貿易逆差與投資情况,主要經濟大國在本地區的貿易逆差與投資可能在本地區留存的大量的國際通貨。
(2)主要相關國家與本國的利率對比情况。
(3)主要相關國家與本國的稅收對比優惠情况。
(4)主要相關國家匯率變動情况。
(5)主要相關國家資本市場波動情况。
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可能導致資本重新尋找投資與套利機會。
5. 城市發展水平指標國際金融中心是進行各種金融活動與交易的都市,城市本身的發展水平將决定進行國際融資與貸款的便利程度。
目前世界的主要金融中心幾乎無一不是在具有高度發達的城市發展水平的城市。
這是因爲:第一,完善的基礎設施使金融市場得以暢通運行;第二,爲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人才資源支持;第三,現代化城市培育了開放與積極進取的文化氛圍。
這種城市文化將推動金融中心的發展。
城市發展水平指標包括:(1)城市第三産業占GDP的比重;(2)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3)城市主要港口、機場數量;(4)城市主要港口、機場年吞吐能力;(5)每千人擁有的電話數;(6)城市可供使用的酒店、辦公樓面積與價格。
89(二)依賴性指標及其基本構成依賴性指標又叫環境與體制指標,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依賴性條件,它相對必要性條件更加具體化,更加接近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實際,從而具有更加明確的相關性。
我們把依賴性指標區分爲4個子指標體系,包括金融體制指標(包括法律體系、監督機制、貨幣調控體系是否完善)、金融自由化指標、金融中介機構及市場主體發育指標和基礎設施完善程度指標。
1. 金融體制指標:包括(1)法律體系是否符合經濟國際化需要;(2)是否有完善的貨幣調控機制;(3)是否有完善的監督機制;(4)是否有商業化的銀行體系等。
2. 金融自由化指標:包括(1)金融業務自由化程度;(2)市場自由化程度;(3)資金價格自由化程度;(4)資本流動自由化程度;(5)貨幣是否國際化等。
3. 金融中介及市場主體發育指標:包括(1)會計師事務所及從業人員數量;(2)審計師事務所及從業人員數量;(3)律師事務所及從業人員數量;(4)貨幣經紀公司開設情况;(5)基金管理公司數量;(6)證券公司數量;(7)商業銀行聚集情况等。
4. 基礎設施完善程度指標:包括(1)是否有便利的交通設施;(2)金融業電子化程度,包括A TM 、POS 機數量;(3)城市每平方米辦公大樓租金(香港的高租金已經成爲同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不利條件);(4)城市勞動力平均受高等教育的人數;(5)金融部門精通英語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重等。
(三)核心一致性指標及其基本構成核心一致性指標是整個評價指標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反映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情况,通過對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發育情况的比較,我們把核心一致性指標設定爲4個基本指標體系,包括金融發展水平指標、市場交易指標、金融效率指標以及金融國際化指標。
1. 金融發展水平指標:(1)金融市場資産總額指標;(2)金融機構資産及負債額指標;(3)國外資産及負債占GDP 比重;(4)金融業占GDP 比例;(5)銀行跨國業務的貸款總額;(6)銀行吸收的境外存款總額;(7)銀行信用卡發行規模;(8)銀行等金融機構總數;(9)每千人擁有的金融網點數;(10)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占總人數比重。
2. 市場交易指標:(1)市場總成交量、股票市值占GDP 比重、上市公司總數、籌資額;(2)外匯交易量、外匯交易量占GDP 比重、外匯交易量占外匯儲備比重;(3)金融衍生産品種類、主要衍生産品(商品期貨、股值期貨、互換)交易額占GDP 比重;(4)國際債券一、二級市場交易額及其占GDP 比重;(5)保險費收入及其占GDP 比重、人均保費收入、保險費占居民儲蓄的比重;(6)黃金交易額及其占GDP 比重、黃金交易額占黃金儲備比重;(7)同業拆借量及其占GDP 比重;(8)國際銀團貸款交易額及其占GDP 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