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法制环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差距与对策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例

参考内容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变
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节点,是全球资金、信息、人才和政策 的聚集地。它们通常形成于经济发达、开放度高、历史悠久的城市,如伦敦、纽 约、东京等。这些城市通过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先进的金融市场 体系和金融服务,吸引了全球的资金和资源,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国际金融中心地 位。
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继续加 强金融市场的开放性和国际化程度。这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外资 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和合作。其次,要加强金融 监管和风险防范。在推动金融创新的也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范金融 风险的发生。最后,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强大的经济基础是 关键。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开放性程度决定了其能否吸引全球的金融机构和资 本。其次,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是重要因素。政府通过制定优惠的政策、建立完 善的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此外,先进的金 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服务也是必备条件。
香港拥有高度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这得 益于香港政府长期以来坚持开放政策,为境外资本流入境内提供了便利。此外, 香港还拥有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确保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赢得了国际社 会的信任。
3、优秀的人才储备
香港拥有丰富的金融人才储备,这也是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支撑。香 港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了多所知名高校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为香港培 养了大量优秀的金融人才。香港还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充实本地金融人才库, 不断提高本地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2、加强国际化建设
上海应积极借鉴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加强国际化建设。具体措 施包括:提高英语普及程度,为外籍人士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吸引更多的国际 金融机构入驻,提高上海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流 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和信息共享。
上海金融法制环境建设中会计行业发展之法律检视——以我国《注册会计师法》修改为契机

2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会 计 法 》 ( 2 0 0 0年 7月 1
日实施 ) ;
所 的组织 形式 、会计 师事 务所 合伙人 及股 东 的资格
条件 、 注册 会计 师执 业规 范 以及法律 责任 等方 面 。 下
3 . 企 业 财务会 计 报 告条例 》 ( 2 0 0 1年 1月 1 日
( 一1 第2 3 条、 2 5 条s 对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
修正 案第 2 3 条 在原 有合 伙制规 定 的基础 上 , 明
在 审计 业 务 活 动 中 民事侵 权 赔偿 案件 的 若 干 规 定 以及合 伙人 或 股 东资格之规 定
2 .国务 院办公 厅 转发 财政 部 《 关 于加 快 发展 我 确 了会计 师事 务所 可 以采用普 通合 伙制 或特 殊 的普
国注 册会 计 师行 业若 干 意见 的通 知》 ( 2 0 0 9年 1 0月
3 日实 施 )
关 于支 持会计 师事务所 扩大服务 出 口的若干 意 金 融 中心建 设 做 出 了进一 步详 细 的规 划 和 要求 , 其 《 , 再到 2 0 0 9年 1 0月 财 政部 颁 发 《 关 于加 快 发展 中在金 融发 展环 境建 设及 发展 目标 部分 ,对 我 国金 见 》
融 会计 、会 计 审计等 金融 中介 机构 制度 建设 和法 制 我 国注册 会计 师行 业 的若 干 意见 》 , 我 国 的注册会 计
实施 ) ;
文 将从 上海金 融法 制环 境建设 视角 检视 修正 案 中存
在 的一 些 问题 , 并 尝试 解决 。
f 二)司法解 释及 政府 规章 1 .最 高人 民法 院 关于 审 理 涉及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

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上海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促进外贸发展,提升上海在国际间的地位和影响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上海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指依托上海市的优势和资源,积极推动国际贸易中心的发展,提升上海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力,促进上海与国际间的经贸合作。
第三条上海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国际贸易中心,打造高效便捷的贸易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吸引国际贸易企业和专业人才集聚。
第四条上海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原则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上海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优化贸易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
第六条上海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规则和制度建设、贸易金融和投资体系建设、贸易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合作和对外经贸交流等。
第二章国际贸易规则和制度建设第七条上海市将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制度的制定和改善,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贸易伙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上海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八条上海市将加强对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研究和解读,完善相关法规体系,提供准确、可靠的法律服务。
第九条上海市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上海市将积极推动国际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建设,提升上海的贸易品质和信誉。
第三章贸易金融和投资体系建设第十一条上海市将加大对国际贸易金融机构的引进和支持力度,建设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十二条上海市将积极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提升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能力。
第十三条上海市将推动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企业在上海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第四章贸易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第十四条上海市将加强对外贸易促进和服务的组织和管理,建设多层次、多渠道的贸易促进平台。
第十五条上海市将加强对外贸易市场的开拓和拓展,促进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增长。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具有诸多优势

彭 兴 韵 (中 国 社 科 院 金 融 研 究 所 货 币 理 论 与 货 币 政 策 室 主 任 )
老 7业 地 整改进 足 筒 =
哈尔滨 属于 内陆边 疆省份 ,改革 开放相对滞 后 ,经济 市场化 、外 向化程 度较低 ,老工业基 地又形成 于计划经 济时期和我 国 工业 化初期 阶段 ,体制性 、结构性 制约 因素积 淀较 深 。突破老工 业基地 的困境要 求我 们求变 ,国家政 策的 引导 推动我们求 变 。 而 老 工 业基 地调 整 改造 ,决 不 只 是 简 单 地脱 困 ,而 是 从 ‘ ’到 ‘ ’的脱 胎 换 骨 过 程 。 老 新 按 照 新 型工 业 化 的 要求 ,坚 持 内增 活 力 、外 借 助 力 ,以新求 变 、 以新 图 强 ,并 着 力在 ‘ ’字 上下 功 夫 。 其 中 ,国 新 企 的改制 、配 套改革 和提 升竞争 力等 方面能 够顺 利完成 ,为 哈尔滨 老工业 基地 的发 展奠定 了基础 。在 改革 的实践 中 ,我 们探 索并 创造 性地运 用了具有较 强指导性 和操作性 的运营增值 攀强发展 、增资扩股 战略 重组 、跨国 重组 内外互动 等模式 , 大地推 极
| : 海建 没 际 金融 I 心其 有 渚多优势 l l
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 快速的增长 ,经济总量不断提升 ,现在我国已是
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 发展的客观需求决定了 中国
必须建设国际金融 中心。当中国在- 世界经济 中的 权重不断加大的时候 ,中国的发展需要建设国际 金融 中心,世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中国致力于国 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目前 ,综合各方面条件 ,特 别是从历史条件和区位条件来看 ,上海具有诸多 优势 ,可 以建设成为—个具有 中国特色的国际金
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研究

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摘要:纵观多个国际金融中心,总结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并以此来分析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行性。
关键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1世纪全球竞争的重要领域已经发展为抢占国际金融新格局中的制高点。
上海作为我国承担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双重责任的领头城市,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无论是在提高我国实体经济实力,还是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以及国际战略主动权和金融创新等方面都有着迫切的必要性和非比寻常的意义。
本文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
1、优越的地理、交通和通讯条件从阿姆斯特丹的第一个股票市场,到如今稳坐国际金融中心的伦敦和纽约,我们不难看出地理因素的重要性——它能够通过自然环境、历史因素、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等多层次条件来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外界大环境;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持,便利的交通设施不仅对实体经济的意义重大,与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交通费用等其他因素也息息相关。
在地理区位上,上海具有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良好优势。
上海和香港、新加坡、东京等主要金融中心时差不大,同时能与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构建连续的接力交易。
在2009年9月8日,全球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指数(gdci)报告在上海发布,纽约、伦敦、上海分别以624.4分、553.9分和513.1分列前三位,上海在“航运能级”分指标上表现尤为突出。
2、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实力对金融制度形成和金融市场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首先,实体经济发展为金融业的崛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受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的收入水平则直接影响居民的资产选择偏好,从而决定居民对金融的需求程度。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规模、增长速度以及潜力往往会产生一种引导效应,对各跨国企业总部及其分支机构的选址产生影响,引导金融集聚。
稳定的政治环境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gdp的高速增长。
良法彰显国际金融中心“法治软实力”

良法彰显国际金融中心“法治软实力”【摘要】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在于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法治软实力则是国际金融中心维护其声誉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本文首先探讨国际金融中心对法制建设的要求,然后以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例展示实践经验。
接着分析国际金融中心的法治软实力体现方式,并提出提升路径和优势。
结论强调国际金融中心的法治软实力决定其国际地位,加强法治建设是必然选择,法治软实力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研究国际金融中心与法治软实力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
【关键词】国际金融中心、法治软实力、法制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地位、竞争力、国际合作、法治优势、国际规范、金融监管、法律环境、国际金融体系1. 引言1.1 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服务的核心地带,对全球金融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象征,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国际金融中心还承载着大量财富管理、金融创新和国际间金融合作的功能,对于推动全球经济融合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金融中心还承担着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服务国际结算和资金运转、促进金融创新和发展等多种重要职能。
其拥有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更对全球经济格局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影响。
1.2 法治软实力对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法治软实力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与其法治环境息息相关,而法治软实力作为法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良好的法治软实力可以有效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信誉度和规范性,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进驻,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税法环境优化

励跨 地 区联 合建 所 ,并发 挥 多 业 态立 体 办 案优 势 ,扩大 业务 覆盖 面 。其 次 ,一 些 专业 较集 中、基础
访 问。
91 ・
也不够 规范 ,( )课 税覆 盖 面有 限 ,对 一级市 场 的投资 行为 、二级 市 场上 的 交易差 价收入 、国家股 2 和法 人股 的 投资所 得 、场外 交易 、有 价证 券 的继承和 转赠 等 ,缺 少税 收约 束 ;( )税 收政 策调节分 3 配 的功能 比较 弱 ;( )存在 重复 课税 现 象 ;( )税赋 不均 和资 本市 场税 制不 公平 ;( )税 收政策 导 4 5 6
23 万亿 份 , 金 净值 2 0 万 亿 元 。① 券 市 场 的稳定 健 康 发展 从 本质 上 取 决 于一 些重 大 基础 性制 .5 基 .l 证
度的建 立 和完 善 , 中税 法 制度 应 是 一个 重 要 方面 。 我 国证 券市 场 现行 税 制 对促 进 市场 发展 起 到 了 其
本性 。 ()大力 推进 金 融 法 律普 及 ,将 基 础金 融 法律 知识 融 人 全 民普 法教 育 中。 ()推 动全 社会 树 1 2
立 信用观 念 。对 于现 代市 场 经 济核 心 的金 融来 说 , 诚信 观念 至 为重 要 。信 用 问题 不仅 涉及 法律 问题 , 还 涉及道 德 问题 。 因此 , 府 在 以法 制 手 段推 动 市 场主 体增 强 信 用 的 同时 , 要 大力 推 进道 德教 育 , 政 还 从更深 层 次唤 起社 会 对信 用 的 尊 崇 与敬畏 。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2009年6月25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第三章区域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第四章金融人才环境建设第五章信用环境建设第六章金融创新环境建设第七章金融风险防范与法治环境建设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当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和营造环境为重点,将上海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推进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关工作的领导。
本市设立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协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关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阶段性目标和各项措施。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具体落实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安排上海金融发展资金,用于对金融人才、金融创新的奖励和金融产业发展的扶持。
第七条本市应当按照国家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分工,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国内其他中心城市在金融领域的相互协作和支持,增强本市金融业的服务功能,推动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为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加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金融市场建设、金融产品创新、金融风险防范、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推动在本市的金融机构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交流,鼓励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教育研究机构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中心按业务或影响范围可分为国际 金融中心和国内金融中心两类 .全球有
200多个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的作用
▪ 金融中心在加速资本集聚和辐射、促进市 场深化与金融创新、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 和影响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方面具 有重要作用。
▪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责无旁贷:上海在上世纪30年代就曾为远东 国际金融中心,现在是国内金融中心,并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货物 吞吐量超过两亿吨,高出香港3500多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与香港本 地的进出口总额相当;拥有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及长江经济带的腹地, 需要更充分地其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资金集聚和辐射功能。
城市 直布罗陀 维尔京群岛 汉米尔顿
墨尔本 蒙特利尔
上海 斯德歌尔摩
温哥华 比利时 慕尼黑 巴哈马 摩纳哥
米兰 巴林 赫尔辛基 约翰内斯堡 马德里 维也纳 哥本哈根 奥斯陆 北京 卡塔尔 孟买 罗马 大阪
名次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自然形成模式依据需求反应理论,即金融体系的产生、变化、 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对金融业新的需求, 于是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相应扩张,制度层面的金融决策与法 规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这一金融体系的产生与发展途径中形成 的国际金融中心,称之为自然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自然形成 型国际金融中心的典型有伦敦、纽约与香港。
体的
系国
、际
司金
法融
体中
系心
,,
DIFC
这
是
其 法 制 建 设 中 最
有 其 独 立 的 法
作予 法 参企 有,土建 治大
100%
提其、与业 阿地设上力
供独迪增占 联政,也推
了 法 制 保 障 。
立 的 立 法 权 、 司 法 权 , 为 金 融 中
拜 法 赋 予 金 融 中 心 金 融 自 由 区 的
London
790
1
0
New York
774
2
0
Hong Kong
729
3
+1
Singapore
719
4
-1
Shenzhen
695
5
Tokyo
674
7
+8
Chicago
661
8
-1
Shanghai
655
10
+25
Frankfurt
649
12
-4
Beijing
613
22
+29
Dublin
613
23
-13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 金融自由区,即“城中城”
金融中心正式开业。2004年9月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在运营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正式开始运营。 上它是完全独立的。虽然
目前已有100多家银行成为其会 员,国际各大银行的中东总部有 2╱3设于迪拜。
DIFC享有很大的自由,但 阿联邦亦保留一定的干预
权,以便在适当时候介入
相 当 成 熟 。 迪 拜 政 府 大 力 加仅 具 有 商 业 上
理置 位优 置越 给。 迪迪 拜拜 一位 个于 绝欧 好亚 的大 机陆 会的 。中
间 地 带
的与 力 事阿 以
海恐 度 件拉 及
外怖 , 后伯 迪
资活 阿 ,国 拜
金动 拉 美家 经
集有 伯 国手 济
▪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主动举措。我 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000年为4743亿美元,在APEC成员中仅次于美、 日、加。金融中心有利于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干预人民币汇率,也有 利于加速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吸引更多外资支援国内建设、同 时提供更多国际投融资渠道,还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中 国在世界经济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维护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
排名变化 new new -3 -10 -2 -1 -6 -2 -7 -6 new new -7 3 -9 -10 -11 -9 -11 -10 -3 -10 -13 -18
评分 574 574 573 573 560 554 553 548 548 546 544 522 520 514 512 511 509 507 502 495 493 491 481 471 469
长 迅 速 的 金 融 服 务 业 等 领 域 。 特
主 导 地 位 而 实 施 的 限 制 , 允 许 外
的 所 有 权 , 结 束 了 该 国 数 十 年
酋 宣 布 将 于 年 底 允 许 外 商 在 一 些
策 等 方 面 也 给 与 了 大 力 的 支 持 。
为 金 融 中 心 创 设 良 好 的 外 部 环 境
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欧洲
美元市场,承担着世界上最
大的跨国借贷业务(占全球 的20%);是世界最大的国 际保险中心,航空与海上保 险占全球份额的23%;是世 界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年 成交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 是世界重要的期货市场,拥
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其中
金融期货为世界第二,能源
市场为欧洲第一;是世界最 大的黄金交易市场。
▪ 1,较大的金融规模,从金融机构到金融从业人员,从金融 资产数量到金融业产值,从金融市场类型到金融产品品种, 都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
▪ 2,较显著的金融效率,资金的供应量大、流动速度快、收 益率高,金融市场自由交易、影响广泛,金融机构成熟稳 健、有效运营。
▪ 3,较可靠的金融稳定性,即环境较安全、体制较稳定、法 制较健全、监管较适度,金融风险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Taipei
609
24
+17
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法制环境
▪ 法制环境是国际金融中心所必须具备的一 项要素。
▪ 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中,法制起着 促进作用。
▪ 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中,法制起着 推动作用。
理论依据
▪ 根据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金融体系的产生有需求反应和供 给引导两种类型,相对应,国际金融中心的产生也有了两类截 然不同的模式:自然形成模式与政府主导模式。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
法制环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法制环境
▪ 一、金融中心概说 ▪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法制环境 ▪ 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法制环境 ▪ 五、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
一、金融中心概说
▪ 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大量聚集+金融市场比较发达+ 金融交易比较频繁+金融制度完善+金融调控能力 较强+中心城市
(三)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成果
▪ 上海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经过多年 来的先行先试,锐意进取,取得很大进展。
▪ 上海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场框架已基本确立。 金融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广度,都已位居世 界前列。
▪ 上海金融中心的规模实力、集聚能力和辐射 功能正日益增强。
▪ 上海金融中心的金融创新有成效。以人民币 产品为突破口 。
▪ 为企业提供投融资便利 、促进金融业及其 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经济和产业结构的 调整 、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提高金融市场 的国际化水平。
金融中心的条件
▪ 内部条件:
▪ (1)合适的时区,从时差 上与其他国际金融市场衔 接进行连续交易;
▪ (2)优越的地理位置,交 通枢纽、天然良港;
▪ (3)稳定的政治环境; (4)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 有资金供给与需求;(5) 良好的人力资源;(6)发 达的金融市场;(7)优良 的金融服务环境,基础设 施完善;
▪ 纽约是美国最大城市,拥 有天然良港和广阔腹地。 纽约是世界最大的证券市 场和货币市场,位居世界 第二的外汇市场和金融衍 生工具市场;世界最大的 100家银行有95家在纽约设 立分支机构。
▪ 东京是日本的经济中心,拥 有全球第三位的外汇交易、 证券交易和金融衍生产品交 易市场,是国际最重要的离 岸金融中心之一;世界最大 的300家银行中有75家在东 京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 上海金融人才缺乏。纽约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是35万 人,而上海只有10万人不到。
▪ 上海金融软环境尚不理想。没有做到完全自主的决策空 间,缺乏健全的推进金融市场化的法律支持体系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加快 推进。
城市 伦敦 纽约 香港 新加坡 苏黎世 法兰克福 日内瓦 芝加哥 东京 悉尼 波士顿 弗朗西斯科 柏林 巴黎 多伦多 新泽西 卢森堡 德克萨斯洲 根西岛 华盛顿 马恩岛 格拉斯哥 阿姆斯特丹 迪拜 开曼群岛
▪ (8)健全的法律制度。
▪ 外部条件:
▪ (1)周边国家或地区 经济进入起飞阶段,对 金融充满渴求;
▪ (2)其他国家或地区 的政策变化导致资金流 向金融中心;
▪ (3)国际金融业的发 展新动向使金融机构向 中心云集;
▪ (4)国际金融市场的 创新与革新推动。
主要金融中心
▪ 伦敦是英国的经济中心,位 于泰晤士河的入海口。伦敦 拥有680家银行、800多家保 险公司,均居世界之首;是
▪
有律作 心法别资来服如政融的再 得其 东金查元于首
2007 7
特体为 的律是更为务 府基远次 天次 有被禁”盛先
色系一 成地通大确业 在础见, 独, 一无恐。产,
之、个 立位过程保领年财设,政 厚地 个端怖“石阿 处监新 及,联度本域 政施在府 的理 安怀资 油联
。管兴 运授邦地地拥月、的政的 地位 全疑金 ,酋
散染 投 和中 发
地而 资 其积 达
。遭 商 他累 ,
到 普 西了 并
没 遍 方巨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