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现状(精)

合集下载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和进展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和进展
经子宫按摩、宫缩剂等保守止血方法无效的情况下, 即行双 立 子 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宫立 即呈淡红色。 子 收缩变硬而止血, 手术 时机 的选择争分夺秒 。祛除了病因 。 为抢救出血及休克赢
查血分析了解血象 隋 。 查中段尿 了解蛋 白 的情况 , 况 急 尿 并查
血生化、血流变 、 血凝 。 排除 D C造成 的心衰 。 I 监测患者血压 、
直 接 引起 咳 嗽 , 者 通 过 引起 局 部支 气 管 收 缩 间 接 引 起 咳 嗽发 或
性细胞直接计数 ≥0 4 0)i;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肺部 . ×19 t ] 疾病 ,成人发病也有 所增a _ 误诊较多 ;其病理基础是病例 nH .
皮 肤 湿 疹 、 敏 性 鼻炎 等 ,过 敏 源 皮 肤试 验 阳性 反 应 。 嗜 酸 过 血
变化为气道非特 异性慢性 炎症所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气道 黏
膜水肿与肥厚, 液分泌增 多、 黏 黏膜纤毛功 能障碍及支气管黏 液栓塞等。由于肌 体遗传素质存在个体差异, 再加上外界致敏
性和 ( ) 或 非致敏性刺激物质的质和量不尽一致 , 导致 了肌 而 体对刺激产生刺激气道上皮下的咳嗽受体 。 通过迷走 神经通路
出血或活动性出血判断失误。 尤其是 多部位 同时出血诊断不全
此基础上如患者 出现胎盘早剥。宫 内死胎 。 酸中毒 。失血性休 克均可诱发或加重 D C I 。产科 D C的特点是病程分期不 明显 。 I 可直 接进入纤溶亢进期 。在 D C 的消耗性低凝期补充新鲜血 I 浆、 冷沉 淀、 血小板是临床治疗中晟 能有效改善 D C的症状和 I 体征的最佳 时机 。 本例中通过监测 DC的实验室指标输 入新鲜 I 血浆、冷沉淀 、血小板 改善凝血功能,但其最根本的治疗仍然

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的特点是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病情可伴随咳嗽加重,呼吸急促,甚至发生窒息。

中医药具有治愈病症的长期历史,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将从病因、病理、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病因病理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理机制非常复杂。

外界因素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过度的食品过敏和超敏反应、空气污染和动物皮毛、烟雾和化学物质,都是导致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因素。

此外,小儿身体对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反应也很敏感,这也是导致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常见原因。

病理上来说,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特点是支气管内膜层发生肿胀,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呼吸阻力增加,严重时可导致呼吸窒息。

此外,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内增生,黏液分泌过多,严重时可形成粘液栓而阻塞气道,加重病情。

二、中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针对其病因和病理机制进行治疗,通过调整小儿的体内平衡,增强体质,以期降低发病率,减轻病情,缩短康复期。

1、中药治疗的常用方法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中草药配方和针灸等方法。

中药治疗常用的药物有:(1)苏合香附丸:此方能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对肺络阻滞,气滞不通,痰浊不清者有一定的效果。

(2)平喘口服液:此方能清热解毒,平肝息风,调和痰气。

对于肺热咳喘,气道狭窄患儿采用此方能起到很好的一定疗效。

(3)清肺化痰胶囊:此方能祛痰止咳,清热降火,对于痰湿阻滞,气滞不畅等患儿效果显著。

(4)乌鸡白凤丸:此方能益气行血,加速肺部的新陈代谢,对于肺气不足者,痰多咳嗽等患儿效果显著。

此外,针灸和艾灸等方法也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尤其是对于气氛阻塞患儿采用此方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2、中药治疗的优点与传统西医药相比,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优点在于:(1)中医从整体而不是部位的角度看待疾病,注重体内潜在问题的解决,对于消除病根、提高体质等方面都更具优势。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药研究现状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药研究现状
州中医学院学报 ,9 5 1 () 4- 2 19 , 2 2 : 1 4 .
【】 张孟 民. 学振荡 技术在 中药研 究 中 的应用 【】 中草 药 , 6 化 J.
2 0 , 77 :- . 0 6 3 () 7 8
中 2种药物浓 度相 同以及其他 反应物浓度 相同的条件 , 葛
根振荡体系呈现 出 良好 的振荡行为 ,而芦根体系却呈现准
生断裂, 形成醛基类和酚羟基类 物质 , 这两类物质均可在酸 性条件下使 M 还原成 M B n n , r 还原成 B 一这种周而 复始 r,
【】 原春 兰, 宗孝 , 8 李 王见朝. 氨基酸 一BO M Hs .丙酮体 r3 n 一 O - 一 系的振 荡反应 【】物理化学学报,941 ( :79. J. 19,01 8- 1 )
要引起体系的振荡行 为, 酸度的选取也是重要 的参数之一 。 2 3 2种草药在 同样条件 下的振荡 行为 比较 . 选取 实验
行为 【】 化学通报 , 06 6 ( : 0 - 0 . J. 23 高庆宇, 王新红, 亚氯酸盐和硫代硫酸盐非缓冲体 等.
系的动力学【】物理 化学学报 ,031 ()7275 J. 20,98:6- 6. 【】 胡江琴 , 4 王利琳 , 象煜. 余 葛根 的化学成分分析【】杭州师范 J、
学院学报,9 57 2 :- . 18 , ( 7 8 )
【】 刘锦标 , 5 赖小平 , 黄红 中. 中药芦根和苇茎的鉴别研 究【】广 J.
【】 李宗孝 , 7 原春 兰. 以氨基酸为底物的 B 振荡反应研 究【】化 z J.
学通报 ,9 36 ( : 1 5 . 19 ,0 1 5 - 3 )
振荡行为 。这一现象 的原 因之一是两种体系 的参与振荡物 质 的种类和浓度 不同,且差异较大 。葛根 中含有酮甙类物 质, 如大豆甙 、 葛根素 - - 7 木糖甙等 , 由于甙无还原性 , 而其 水解产物还原糖具有 还原性 , 根据实验事 实, 体系 电位发生 了连续变化。从而 断定甙类结构 中的甙键首先因水解 而发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现状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现状
临床肺科 杂 志
2 1 年 1月 第 1 第 1 01 6卷 期
咳嗽变 异性 哮 喘 的 中医治疗 现状
冯文杰
咳 嗽 变 异性 哮 喘 ( V 是 以 慢 性 咳 嗽 为 主 要 或 唯 一 临 C A)
李 向林
期( 咳嗽 较 重 ) 变 脏 腑 在 肺 , 宜 宣 肺 开 闭 祛 外 风 ; 时 辅 病 治 同
高反应 、 血中嗜酸细 胞计 数均 有明显 改善作 用 ; 根据 临床经 验, 这类 药物 常贯穿治疗 的始终 , 不可轻易减舍 ; 第二 , 应用虫 类药祛风解痉止咳 , 通络搜风。对于咽痒不止 、 呛咳剧烈者尤 为适宜 , 以蝉蜕 、 僵蚕 、 地龙 、 全蝎最 为常用 。李红 虫类药 为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4 2例收到 良好 疗效 ; 第三 , 祛风利
4 肺 阴 亏 耗 ,. 气 亏 虚 。武 德 军 认 为 该 病 由邪 人 半 表 半 . 5肺 里, 寒热混杂 , 肺气不 宣而 致。夏永 良 总结 宋康 治疗 咳嗽 变异性哮喘认 为其病机 即有 肺气上逆 之咳嗽 的特 点 , 又有哮
草、 薄荷 、 射干、 蓝根 、 板 玄参 、 蝴蝶 、 凰衣 等清 咽利 喉药 木 凤 物 ; 四, 风性轻扬” “ 第 “ , 风性上行 ” 本病呛咳不止 , , 为肺气上 逆之候 , 故降气止咳药物在所必用 。如杏仁 、 枇杷 叶、 百部 、 紫 菀、 白前 、 苏子 、 旋覆 花、 白皮、 骨皮 等 , 以轻宣 温润 为 桑 地 总 主, 勿过寒凉 ; 第五 , 疏风宣通鼻窍是治疗 C A的一个 重要 方 V 法。肺开窍于鼻 , 若患者素体秉 赋异常 , 加之外邪 ( 包括病 毒 感染 、 变应物 、 物理化学刺激等 ) 反复侵袭 , 导致肺气 失宣 , 气 道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 反应性 的增 加。遇外邪袭扰 , 即鼻 窍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热化痰 , 泻肺平 喘。拟方麻杏 石甘汤 。( 汤 。1 l ‘
体质有肝常有余 、 常不足之特点 ; 脾 肝有余 易 阳亢 化风 ; 不 脾
足则运化无力 , 湿内尘聚而成痰 。若 痰湿 内蕴于肝 经和 肝 水 风相夹 , 则成 风痰 内蕴 , 风痰上 扰 于肺 , 致肺 失 清肃 , 咳嗽 不 止 。高淑清l 等认为 哮 喘是 因为平 素肺 气 虚 , 外 失 固, 5 卫 腠 理不密 , 邪阻肺络 , 气机不利 , 液凝 聚为 痰和脾 虚不运 而生 津
2 临 床 治 疗 研 究
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 育。多年 来 , 中医药发 挥 辨 证论治 的优势在治 疗小 儿 C A方 面积 累 了许 多经 验 。 V …本
文主要就现今 中医对 C VA 的辨证 认 识 和分 证 论 治作 一 综
述。
常用的治疗 方法 有 内治 , 治 , 外 内外 同 治。内治 又可 以 进行临床辨证分型 , 从不 同的角度进行 治疗 , 分为从 风论治 ,
肺, 气道乱急 , 气上 逆为 主 。李 妮 认 为本 病 的病 因病 机 肺 是风邪外感 , 内痰蕴 , 咳肺气外散 , 阴不足 , 肺 久 气 内外 兼病 , 虚实并见 。 此外 , 也有一些 医家有不 同 的看法 : 俞虹 ¨ 为本 病 属 。认
2 1 1 辨证论治 ..
2 1 1 1 从 风 论 治 ...
临床体会 , 出了一些颇有见地 的观点 。 提
在西医的认 知中, V C A属 于哮喘 的范畴 , 中医也 不例外 ,
2 1 1 1 1 内风 : 湿 内蕴于 肝经 和肝 风相 夹, 痰 内蕴 , .... 痰 风 风痰上扰于肺 , 致肺失清肃 , 咳嗽不 止。治宜熄 风化痰 , 宣肺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观察
to n r n h dltrr s o e a u c o fb t21o n s at— in a d b o c o iao e p ns sa f n t n o e a a g itp ti i
c z[ . m J epr r ae d 2 0 , 2111 9 l s e ] A R s i Ci C r ,0 5 1 ( :4 . ei J t Me 7 2
呼吸 杂志 ,0 3 2 ( ) 1 2 1 8 2 0 ,6 3 :3 — 3 . 【】 o r aF S b l a L So o s aJc a. r t e t f hoi 2 K pi ,o o v ,zt w k , 1 T e m n r c v o k t a oc n
咳嗽变 异型 哮喘属 中医 “ 咳嗽 ” 畴 , 肺 系疾 患的主要 症候 范 是 之一 , 非局 限于肺 ,素 问 ・ 又 《 咳嗽 篇 》 出 :五脏 六 腑 皆令人 咳 , 指 “ 非独肺 也 ” ,强调 了肺 系受 邪 以及 脏腑 功 能失调 均 能导致 咳嗽 发 生。 又有 《 乐全 书 ・ 景 咳嗽 》 篇说 :咳嗽虽 多 , 肺病 ”明确 阐述 “ 无非 , 不论咳嗽的原因如何 , 都必须病起于肺或由他脏之病累及于肺始 能发 生 。咳嗽 日久反 复发 作 , 年累 月 , 积 可使肺 、 、 脾 肾俱 虚 , 响 影 气血 之运行 、 液之敷 布 而 发生他 证 。肺 、 、 津 脾 肾虚 痰停饮 伏是该 病 的内 因 , 运动 、 气候 多变 、 温 失调 、 寒 过食 生冷 、 接触 过敏 源是 发 病 的主要条 件 。 中药 方 中紫菀 、 本 白前 辛苦 微温 , 二者均 可疏利肺 气, 化痰 止 咳 ; 部 温 润 , 百 能止 咳润肺 ; 红 、 橘 桔梗 、 甘草 能宣 肺 而 利 咽 , 化痰 ; 芥 以去 余邪 ; 蚕 、 顺气 荆 僵 地龙 祛 风镇 咳平喘 ; 咳嗽 日 久 , 势渐 轻而肺 气 渐伤 , 加敛 肺 收涩 之五 味子 、 邪 故 诃子 。治疗 一 般 以病情控 制 , 、 咳嗽 咽痒 等症 状 消失 为 主 , 控 制症状 及降 低 尽早 复发率即为本病治疗的主旨。 本文 中 , 选取 20 年 1 一 09 8 笔者 08 月 2 0 年 月于 我院进 行治 疗 的 8 例咳 嗽变异 型 哮 喘患 者为 研究 对 象 ,将其 分 别采用 中医和 O 西 医的治疗 方 式进行 治疗 , 以研究 中医在 咳嗽 变异 型哮 喘 中的效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小柴胡汤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指标。

结果:1)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明显增高,其中试验组测定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方案能提高疗效、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小柴胡汤;肺功能;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呼吸科常见疾病,患者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未经治疗可能发展为典型哮喘。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改变,引发气道炎症的因素增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率提高[1]。

临床治疗中,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实施中医治疗成为一种新途径,对于加快恢复速度、改善肺部通气功能等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选取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为对象,分析了中医治疗方法和效果,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21年7月~2023年6月,对本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0例进行回顾分析。

(1)纳入标准:①依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经胸部X线、肺通气等检查确诊。

②病历信息真实完整,自愿参与本研究。

③入组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②精神疾病、免疫缺陷、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病变等。

③药物过敏禁忌。

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对照组内,男17例、女13例;年龄范围26~70岁,平均(48.36±8.67)岁;病程3~11个月,平均(7.53±2.60)个月。

试验组内,男14例、女16例;年龄范围24~68岁,平均(47.25±9.16)岁;病程3~10个月,平均(6.55±2.27)个月。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中药治疗进展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中药治疗进展
型 治 以化 痰 止 咳兼 补肺 肾 , 用 金 水 六 君 煎加 减 ; 脾 不 足 型 方 肺
治 以补 脾 益 肺 , 用 玉 屏 风 散 、 苓 白术 散 、 选 参 四君 子 汤 或 生 脉
实 兼 夹 , 病 情 复 杂 而 难 愈 。 武 慧 等 … 认 为 C A 多 因 外 感 失 故 V
药 物 和 p 受 体 激 动 剂 为 主 , 效 尚可 , 停 药 后 咳嗽 易 复 发 , 疗 但
且 不 良反 应 较 多 。 中 医 对 本 病 的 治 疗 具 有 悠 久 的历 史 , 其 因 疗 效 好 而 不 良 反应 小 , 已被 接 受 和 重 视 ; 在缓 解 期 的 治 疗 及 防 止 复 发 方 面尤 其 具 备 优 势 和 特 长 , 联 合 其 辨 证 论 治 之 优 势 应 治 疗 本 病 。笔 者 现 将 C A 中 医 中 药 治 疗 进 展 综 述 如 下 。 V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nJ un l f n gae rdt n l hn s n s r dcn 0 2J n 2 ( 7 d r o r a o t rt T a io a C ieea dWet n Me ii 2 1 u , 1 1 ) Ie d i e e
[ 章 编 号 ] 10 文 0 8—84 (0 2 1 8 9 2 1 l7—13 97一O 2
终 至 发 为 典 型 哮 喘 。综 上 所 述 , V 病 情 虚 实 夹 杂 , 有 外 CA 既 邪侵袭 , 又有 本 身 的 脏 器 虚 损 , 虚 邪 实 为 其 基 本 病 理 机 制 。 正
2 临床 研 究
咳嗽变异性 哮喘( V 又 称咳 嗽性哮 喘或 隐匿型 哮喘 , C A) 是 以 慢 性 咳嗽 为 唯 一 临 床 表 现 的 特 殊 类 型 哮 喘 … 。 由 于 几 乎 没 有 喘 息 或 呼 吸 困 难 症 状 , 与 支 气 管 炎 、 性 咽 炎 、 源 易 慢 咽 性 咳 嗽 、 原 体 肺 炎 引 起 的慢 性 咳 嗽 相 混 淆 , 常 被 漏 诊 、 支 故 误 诊 、 治 。 C A 目前 的 西 医 治 疗 以 肾 上 腺 皮 质 激 素 、 碱 类 误 V 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现状【摘要】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很少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又称咳嗽型哮喘、过敏性咳嗽,近十年中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发展较快,治疗时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的原则。

辩病与辩证相结合,同时注重特色药物的应用,疗效值得肯定。

但也存在局限。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很少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又称咳嗽型哮喘、过敏性咳嗽。

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干咳,感冒、吸入冷空气、灰尘、油烟及深呼吸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

有时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通常咳嗽比较剧烈,无明显喘息、气促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

咳嗽常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典型的临床特征往往导致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约1/3~1/2的CVA患者可发展为典型哮喘。

1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专家认为西医诊断该病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无明显诱因持续性咳嗽或反复发作达1个月以上;(2)可由运动、冷空气及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其加重;(3)组胺或乙酰胆碱激发试验阳性;(4)抗生素和止咳药均无效,用支气管解痉药或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有效;(5)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检查阳性;(6)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胸片正常,肺通气功能正常,五官科检查未发现异常,既住无食管返流史和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根据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防治常规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CVA诊断标准如下:与接触刺激性气味、冷空气、变应原,或运动过度、情绪改变和使用某些药物有关;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月以上,干咳或少量白色稀薄痰液,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常伴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气道呈高反应性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变态反应药物有效。

2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表明CVA与典型哮喘发病机制相同,即以持续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只是在病情和气道炎症严重程度上不同。

病毒感染、过敏原(花粉、尘螨、化学粉尘、烟雾、冷空气)刺激或运动等均可引起气道炎症,支气管平滑肌反射性增强,引起局部气管收缩,刺激末梢咳嗽感受器引起咳嗽,因不影响周围小气道,所以很少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

中医学认为,肝与肺在生理和病理上关系十分密切,肝为刚脏,主疏泄,与人体的气机运行和情志变化直接相关。

肝藏血,主疏泄,具少阳生发之气,宜升;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宜降。

在生理上,肺气的肃降要靠肝气的疏泄,同时肺气的肃降正常也有助于肝气的疏泄。

在病理上两者则相互影响,肝郁气滞可以影响肺之宣发肃降,肝郁化火,上逆于肺,或肝阴不足,阴虚火浮,上扰于肺,均可致肺失宣降而作咳。

肝与肺升降相因,维系着人体一身气机的运行。

肝郁易致气滞,进而导致血瘀;“久病多瘀”,久咳之后也可导致气滞血瘀。

根据中医“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结合患者临床常有情绪易激动,活动过多、动则咳甚,故认为其发病和病因病机与肝有密切关系。

有专家认为CVA理应属于“咳嗽”,又不能拘于“咳嗽”,宜从“哮”论治“咳”,同时与“哮”有所不同,同中有异也。

CVA患者因遇冷感寒、闻触异味、过食生冷咸酸、情志刺激等诱发,病变脏腑在肺、肝、脾、肾,病机关键在风、痰、瘀、郁、虚,相互影响,加上过敏体质,导致本病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

晁恩祥教授则认为审证求因,咳嗽变异性哮喘大多属于风邪、寒邪、燥邪为患。

咳嗽突然,善行数变,咳时来之匆匆,咳后也可骤止,但反复阵咳及咽中痒感,痒似虫行,又无法抑制,以及过敏因素等,如此也反应了该病的风邪特点。

风邪是本病证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而痰饮并不是内存的主要因素。

其病因病机的本质当属外感未治,邪郁于肺(包括风、气、燥、寒四种情况),肺气失宣,肺管不利,气道挛急所致。

风动气逆、气急府阻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理特征,与现代医学认为咳嗽变异性非特异性炎症的病理基础相吻合。

其间接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

至于寒邪、燥邪大都伴于风邪出现,因而认为本病似以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为其主证。

病程过久,又有气逆血瘀之象。

3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本病既不同于一般咳嗽,又不出现喘息症状,而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临床分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原则。

急性期病变脏腑在肺和肝,治宜宣肺开闭祛外风,平肝通络熄内风;同时辅以温肺化饮、健脾化痰、润肺生津、敛肺止咳、活血化瘀等;慢性缓解期病变脏腑在肺、脾、肾,治宜培土生金、补肺健脾、益肾固本。

本病患者常见主症:病程较长、咳嗽痰少、咽红或舌红;次症:咽干、盗汗、手足心热、胸闷、苔少,多为阴虚肺热,肺失宣肃所致,但临床单用养阴清肺、化痰止咳之法效果却不甚理想。

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本病根本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支气管哮喘相同,同样存在着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问题,故认为对本病的治疗,应咳嗽与哮喘兼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重视特色药物的应用。

(1)重视疏风药物,缓解咳嗽症状:CVA的临床表现为慢性、剧烈性、刺激性干咳,常伴有咽痒,每因受风、吸入冷空气或异常气味、活动、情绪激动等因素而使咳嗽加重,且四季均有发作。

咽痒刺激往往是这类咳嗽的先兆症状,咽痒则咳嗽不止,咽痒减轻则咳嗽症状缓解,中医认为“风盛则痒”“风盛则挛急”,故疏风解痒是治疗本病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以晁恩祥教授为代表的众多学者均认为风邪是本病证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主要致病因素,根据其主要表现,以疏风宣肺、缓急解痉、利咽止咳为主,再根据个体差异随证加减。

如风邪犯肺兼有热象者,见咽中痒有少许黏痰不易咯出,或有少量黄痰,宜加入清肺疏风化痰药;风邪犯肺兼有寒象者,症见少痰、见冷风咳嗽加重,常加入疏风散寒辛温之品;伴阴虚肺燥,见咽干、少痰、干咳,或肠燥便干,加入养阴润燥之品。

由于该病常见有干咳少痰或干咳剧烈,咽痒较剧,异味刺激则咳嗽更剧,又常应用缓急收敛之品或敛肺止咳等药。

病程较长咳嗽已久,要加些活血行瘀之品。

当病情缓解好转后,应继续服用标本兼顾之调补肺肾药,以求扶正固本。

针对风邪袭肺这一关键病机,应用风类药物疏风宣肺、解痉止咳成为CVA的治疗大法。

苗青等则认为这一治则治法包括六方面的内容:第一,疏风药物以辛温为主,这类药物中以麻黄、荆芥、苏叶等最合本证。

这类药物常贯穿治疗的始终,不可轻易减舍;第二,应用虫类药祛风解痉止咳,通络搜风。

对于咽痒不止、呛咳剧烈者尤为适宜,以蝉蜕、僵蚕、地龙、全蝎最为常用;第三,祛风利咽。

针对咽部不适,咽干、咽痒而呛咳不止,常用桔梗、生甘草、薄荷、射干、板蓝根、玄参、木蝴蝶、凤凰衣等清咽利喉药物;第四,“风性轻扬”,“风性上行”,本病呛咳不止,为肺气上逆之候,故降气止咳药物在所必用。

如杏仁、枇杷叶、百部、紫菀、白前、苏子、旋覆花、桑白皮、地骨皮等,总以轻宣温润为主,勿过寒凉;第五,疏风宣通鼻窍是治疗CVA的一个重要方法。

肺开窍于鼻,若患者素体秉赋异常,加之外邪(包括病毒感染、变应物、物理化学刺激等)反复侵袭,导致肺气失宣,气道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

遇外邪袭扰,即鼻窍不利,气道挛急,喷嚏、咳嗽阵作,终成变应性鼻炎或(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之病,因此,通鼻宣肺法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治法。

如李青用止嗽散合苍耳子散,加用蝉蜕、僵蚕、地龙舒缓气道,治疗42例CVA患者,结果表明,该法能消除或减轻气道慢性炎症,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对CVA有较好疗效;因此认为鼻肺同治能显著提高CVA的治疗效果,第六,对风邪盛,干咳剧烈、气道挛急者, 可用酸甘缓急之法,常加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滋养肺津,收敛肺气,并有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五味子、乌梅也是临床常用之品,并可略加诃子等收涩。

(2)止咳同时重视养肺润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燥邪伤肺以及内热损伤肺阴均可导致咳嗽经久不愈,《景岳全书》则云:“肺苦于燥,肺燥则痒, 痒则咳不能已也”;另外,在应用祛风通窍及化痰药中不乏辛散化燥之品,易损肺阴,肺失濡养而干咳难愈,因此肺躁津伤是慢性咳嗽的一个常见原因,临床症见咳嗽频作,日久不已,咽喉发痒,痒则引咳,少痰或无痰,口干,舌偏红,苔薄少津,脉细弦,养阴清肺汤和清燥救肺汤治疗CVA也屡有报道。

以麦冬、沙参为主药,参以桑白皮、枇杷叶等降逆止咳药取得较好疗效,提示在CVA的治疗中肺阴不足却应引起更多的重视,遣方用药应特别顾护其阴液。

但目前对于养阴药物的应用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如罗社文认为CVA咳嗽反复不愈是由于风盛津伤,气道失于正常濡润所致。

因风为阳邪,久必化燥,燥盛则干,津液亏损,肺与气道失之濡养,则见干咳、口干咽燥、喉痒、痰少或痰粘不易咯出,故治疗当在疏风为主的前提下,及时合理地佐以养阴生津之品,以达润肺利咽之功,可用沙参、麦冬、牛蒡子之属,仅取一、二味即可。

究竟肺阴不足是CVA的致病因素还是加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3)肺肝同治,疏解,少阳邪气:咳嗽变异性哮喘常表现为慢性、顽固性、阵发性的咳嗽,并有夜间发作的特点,在某些方面与少阳咳嗽有相似之处,虽经宣肺止咳、清肺化痰、甚至润肺养阴等方法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而以小柴胡汤加减往往收到满意疗效。

如伍德军提出CVA属于中医“慢性咳嗽”范畴。

其病因多由于体虚感邪,或虽体壮,感冒后过用辛凉药物治疗,一则发汗过甚,二则辛凉郁遏,导致机体表里失和,阴阳失调,营卫不谐,虚实兼有,三焦气机不畅,肺气不宣,咳嗽不止或反复发作。

其病位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加紫苏叶、桑叶等宣肺之品治疗本病有良效。

针对少阳郁逆,肺气失宣证,苗青等则应用《外台秘要》所载广济方为基础组成广济止咳方,治疗CVA30例,临床控显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而且,治疗组患者气道反应性明显下降,说明广济止咳方具有很好的止咳效果,张芬兰以柴朴汤治疗CVA 取得较好疗效,说明重视邪郁少阳,从肝胆论治,可能是治疗CVA的另一重要治法。

有报道临床观察表明采用疏肝化瘀、养阴清肺法,加用柴胡、白芍药、地龙为主疏肝化瘀,无论从治疗效果、疗程或起效时间上都有明显优势,且在控制发作方面也有明显优势,若延长给药时间,则发作次数更加减少。

疏肝化瘀,养阴清肺,标本兼治,切中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机,使肺气得宣,咳嗽喘息自平。

临床研究证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确实与肝有密切关系,进而联想到各种久咳不愈之咳嗽,都要注意肺与其它脏腑的关系,由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4)重视湿热咳嗽,止咳从湿论:在诸多咳嗽病因中湿热邪气最容易被人所忽视。

由于外感湿热,或饮食不节,过饮茶酒,过食肥甘厚味,湿热内蕴,复感外邪,令湿热邪气闭郁肺经,形成湿热咳嗽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