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方案设计书报告参考资料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工作计划范文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工作计划范文一、课程背景分析1.1 课程目的和意义大地测量是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测绘工程的基础。
通过学习大地测量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为他们将来参与测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大地测量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内容大地测量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地测量基础知识、大地测量仪器设备与操作、大地测量方法与技术、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1.3 课程特点大地测量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另外,大地测量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常规仪器设备和专业软件的操作技能。
二、课程设计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够灵活使用各类大地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能够运用大地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工作;能够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2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原则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地测量课程的设计要求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
3.2 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程设计要求全面、系统地传授大地测量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技术,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3.3 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大地测量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测绘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四、课程设计内容4.1 课程教学内容大地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地测量基础知识、大地测量仪器设备与操作、大地测量方法与技术、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4.2 课程实践内容大地测量课程的设计还包括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地测量操作、数据处理分析等实践环节。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任务书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任务书(GPS部分)实习目的GPS测量实习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
学生通过实习,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放样等测绘工作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指导组及其职责人员组成:指导组由负责指导实习的教师组成,其组织结构如下:组长:黄劲松动态测量指导小组:王甫红(1,4班)、赵建虎(2,5班)、彭文钧(3,6班)静态测量指导小组:黄劲松(1,4班)、李力(2,5班)、朱智勤(3,6班)职责:指导组各成员的职责如下:组长:实习总负责。
动态测量指导小组:负责GPS实时动态(RTK)测量和后处理动态(PPK)测量的指导工作。
静态测量指导小组:负责GPS静态测量的指导工作。
所有指导组成员:外业观测期间:定期到各实习小组进行指导,检查学生实习情况,采取适当措施保障学生人身的安全和仪器的安全。
内业期间:定期到机房对学生进行指导。
另外,在整个实习期间:做好记录,内容包括学生的实习表现、请假、迟到和缺席情况的记录;参加对学生进行的面试。
实习组及其职责人员组成:实习组由全体参加实习的学生组成,下面又划分为小队和小组。
每班成立2个小队,每小队由4个小组组成,每小组3~4人。
每小队任命小队长1名,每小组任命小组长1名,小队长不要兼任小组长,小组其他成员为组员。
职责实习组各成员的职责如下:小队长:与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联系,汇报实习情况,传达老师指令;在选点期间,负责确定最终的点位;在外业观测期间,负责制订观测计划,并进行外业观测的现场调度;收集各小组出勤记录表、外业观测手簿、实习报告及相关资料。
小组长:小组成员的考勤;与小队长进行联系,汇报实习情况;每天出测前和收测后清查仪器及其它用具,并监督小组内成员爱护和保养仪器;记录或指定专人填写外业观测手簿,收集各组员的实习报告及相关资料。
组员:按时出勤;参与选点、制订外业观测计划和外业调度方案;外业观测期间执行指导教师、小队长和小组长的指令,确保人身和仪器安全。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班级:学号:学号:姓名:道外繁华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测区概况测区概况1.1 测区情况:测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繁华地段,北至东直路,南至先锋路,西至红旗大街,东至南直路。
该区域地势比较平坦,测区内主要是学校,还有居民区、商店和公园等。
交通便利,道路多为柏油马路,但人口密集,由于测区范围呈近似矩形,且测区面积约180000 ㎡。
测区临近哈东站、先锋立交桥,交通方便。
测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应在夏秋两季作业。
1.2 任务来源为满足哈尔滨道外区城市规划管理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区政府决定对规划区180000 ㎡范围进行1:2000 地形、地物测量。
公司受道外区城市规划管理处的委托,承担了此项任务,计划于2010 年5 月24 日至5 月29 日完成内外业全部工作。
1.3 已有资料1.3.1. 平面控制资料测区内有国家控制点,经过实地踏勘,这些点位保存完好,其成果可直接作为一级导线的坐标起算元素。
1.3.2.高程控制资料离测区较近的水准点国家控制点,经实地踏勘,这些个水准点标石完好。
上述水准点可作为本次高程控制的起算数据。
测区内及附近有四等水准成果的导线点,可进行四等水准联测以资检核。
上述水准点的高程成果为1985 国家高程基准。
1.3.3.图纸资料测区内有由测绘局于调绘的1:10000 地图,可作为本次控制网设计、选点,以及图幅划分、作业分组等的工作用图。
2.作业依据作业依据本次地形测量工作执行的作业技术依据如下:1、《城市测量规范》2、《1:500 4、《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3、《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5、《道外繁华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3.工作步骤、人员设备配置及进度计划工作步骤、工作步骤3.1 地形测量工作主要步骤1、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实施方案;2、收集测区已有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3、组织人员,成立项目部,设立技术组及质量检查组;4、准备各类测绘仪器及器材,制作测量标志等;5、进行控制测量;6、进行地形图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各地物点、地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7、内业计算机数据处理,成图及各种资料整理;8、质量检查及验收工作。
大地测量方案设计书报告参考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1、总结和检验《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
通过布设控制网的技术实践,完成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计算过程,深化已有知识,拓宽新的知识,掌握控制网优化技术设计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综合运用学习的《测量平差》、《测量学》、《精密工程测量》等课程知识,选择主要理论与计算问题完成设计,达到综合性训练的目的。
3、加深对坐标系统选定、控制网图形强度、控制网优化等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
4、培养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基本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技能,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以及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文件的能力。
5、将各课程中涉及到的大量的、零散的、独立的观点与资料,按照设计任务通知书的要求,经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的逻辑组合,而完成技术方案设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6、力求技术可行,指标可靠,经济实惠,方案最优。
二、设计的任务和目的:为了满足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08测绘工程实习需要,技术工程学院08测绘工程4号实习小组,在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进行地形控制测量工作。
西校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达到1305亩,小组在该区布设首级一等导线网,次级布设二等导线,高程为四等水准。
最终上交测区所有数据及1:2000地形图。
测量全部工作将在2010年12月31日完成。
三、测区范围:东起技术工程学院正门,西至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西门,南至西校区南门,北至学校围墙约0.87平方公里四、测区自然地理简况: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北纬36°3’25”东经103°44’1”)地跨彭家坪镇龚家湾、土门墩两村,共涉及两村村民786户2842人。
东接电机厂家属院,南临战备路,西接254号城市道路,北与土门墩新村比邻。
该区域建筑简单,地势平坦,道路宽阔,通视良好,测量工作易于进行。
最高海拔:1605m最低海拔:1578m东西相距:1093m 南北距离:1212m五、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次土地调查的大部分控制点作为我们的一级导线控制点,在Google earth上查看区域规划。
大地测量设计书

大地测量技术设计书学院:资源学院班级:测绘一班**:**学号:*********大地测量技术设计书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1、目的要求根据大地测量技术设计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二等控制网,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设计任务,按设计要求将测区控制网设计精度为二级。
并按主轴山脉假设两个控制点。
测区周围埋设十个控制点。
2、任务要求为了熟练所学大地测量有关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的。
要求建立统一的具有足够精度和密度的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
(1)范围:邯郸市紫山范围内,进行水准及高程网的布设。
(2)遵照国家颁布的《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进行四等水准网和高程网的布设。
(3)时间要求:一周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概况:位于邯郸市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地处东经114°03'~40',北纬36°20'~44'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
2、气候条件: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3、交通情况:测区地处山区,交通很不便利3、交通情况:位于山区之中,交通非常不便4、测区进行测绘困难情况:由于测区地处大山之间,大部分地区山路崎岖,通行不便,对整体选点,布点及建造觇标造成很大困难。
从整个工作角度来看,测区进行测绘工作的难度较大。
三、测区有关测绘资料1、三角网成果及其精度本次作业所依据的细则为《工程测量规范》和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2、该二等网的主要情况(1)三角形平均边长为1.968.km。
(2)最小求距角为51°。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最终)

目录1.概况 (1)1.1、任务来源 (1)1.2、测区概况 (1)2.作业依据 (1)3.已有资料情况及分析利用 (2)4.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4.1、平面坐标系统 (2)4.2、高程系统 (3)5.成图规格 (3)6.地形图分幅、图幅编号和图名的规定 (3)7.数字化地形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4)7.1、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4)7.2、数字地形图精度要求 (4)8.资源配置 (5)9.项目管理 (5)9.1、项目组织 (5)9.2、项目实施计划 (5)9.3、安全生产措施 (6)10.控制测量 (7)10.1、布网选点要求 (7)10.2、控制点标石规格和标石整饰 (7)10.3、平面控制测量作业方法 (8)10.4、高程控制测量 (9)10.5、RTK控制测量的野外观测和记录的要求 (10)10.6、RTK控制测量外业观测成果输出内容 (10)10.7、成果检查 (11)11.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11)11.1、野外数据采集的原则 (11)11.2、野外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 (11)11.3、野外数据采集 (12)11.4、测量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和机助制图 (14)12.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目标 (16)13.提交资料 (16)区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1.概况1.1、任务来源为满足区规划设计的需要,为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受****城北工业园区委托,我院承担了区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
1.2、测区概况测区地处****张家山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位于****东北部,与****城区仅一桥之隔,境内以平原为主。
测区范围主要是在仁和大道两侧,测绘面积约为5.3平方公里。
测区内有浙赣铁路、清宜公路穿境而过,测区距****区约6公里,交通便利。
测区内水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
地处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5 ℃,年均日照总时数1522.7小时。
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564.9毫米。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1.设计的任务及目的要求 (2)2.测区的概况 (2)3.施工进度计划表 (3)4.图根控制网的布设 (3)4.1平面图根控制网布设 (3)4.1.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 (3)①方案一:布设闭合导线控制网....................................... ..5附录一:首级闭合导线控制网...................................... . (5)②方案二:布设附合导线控制网................................... .. (7)附录二:首级附合导线控制网........................................ ..74.1.2首级控制点布网形式的选择 (8)4.1.3二级加密控制点的推算 (8)4.2水平角观测........... (8)4.3距离测量......................... .................. . (10)4.4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1)5.分幅和编号(附录三)........................................... ..146.附录四:二级加密控制点的布设 (14)7.测图方法 (14)方案一:小平板+ 经纬仪测图 (14)方案二:全站仪全野外数据采集 (16)方案一与方案二的比较 (19)8.经费预算 (19)9.课程设计总结 (20)1.设计的任务及目的要求任务:做包头市大地测量基础课程设计,在测区内进行三等三角网的布设,并且进行二等水准联测。
目的:本次课程实习是在完成《大地测量学基础》理论学习和地形测量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对本专业的理论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测量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本专业一般测量问题的能力。
并且,通过对所学知识系统的复习和巩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程序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在遇到专业性的测量问题时,合理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大地测量学实验报告

**********大学大地测量学1、作业任务及测区概况:作业任务:在阜新全市范围内建立有足够精度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设计精度为城市四等,高程网以三等水准高程布设,根据已提供的数据,设计最佳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加以施测。
测区概况:阜新1940年建市,市名源于“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21°01′-122°56′、北纬41°41-42°56′之间。
东临省会,距沈阳直线距离147.5公里;南靠渤海辽东湾,与大连港南北相望;西与锦州港、京津地区襟衣相连,是环渤海经济区的组成部分之一。
全市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面积674.0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
下辖两县五区,即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和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
2、作业依据及作业的方法要求:作业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3)《国家水准测量规范》作业的方法要求:(1)觇标、中心标石、水准标石的类型和规格根据本测区地形及地质情况,四等三角控制点选用寻常标,部分控制点由于不通视建立双锥标,具体规格见《城市测量规范》。
四等三角点的标石采用上面为柱石下面为盘石的结构,两者均用钢筋混泥土预制再进行掩埋,具体规格和要求见《城市测量规范》。
(2)仪器选择及检验要求:三角网测量需要全站仪若干,水准联测需要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若干。
各仪器的检验项目均按“规范”要求进行。
(3)观测方法及限差:四等平面控制网采用方向观测法,三等水准采用光学测微法,进行测段间的往返侧或采用闭合水准施测。
操作要求及各项限差均按相关规范进行(4)概算内容与平差方法:将地面点的观测值经过归心改正、方向改正、化算致高斯平面上,并作几何条件闭合差的检查。
按方向坐标平差法在计算机上进行平差计算,独立进行两次以作检核。
3、已有资料分析(1)平面控制部分:测区内有国家城市平面二等的三角点4个,以下为阜新80(中央子午线121度30分)平面四个二等点:点名X YD 4645397.480 506215.090E 4648361.118 514417.541F 4670132.605 528869.903G 4659404.309 513197.510(2)高程控制部分:测区内有2个85高程三等点,和大量埋石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1、总结和检验《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
通过布设控制网的技术实践,完成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计算过程,深化已有知识,拓宽新的知识,掌握控制网优化技术设计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综合运用学习的《测量平差》、《测量学》、《精密工程测量》等课程知识,选择主要理论与计算问题完成设计,达到综合性训练的目的。
3、加深对坐标系统选定、控制网图形强度、控制网优化等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
4、培养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基本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技能,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以及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文件的能力。
5、将各课程中涉及到的大量的、零散的、独立的观点与资料,按照设计任务通知书的要求,经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的逻辑组合,而完成技术方案设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6、力求技术可行,指标可靠,经济实惠,方案最优。
二、设计的任务和目的:为了满足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08测绘工程实习需要,技术工程学院08测绘工程4号实习小组,在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进行地形控制测量工作。
西校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达到1 3 0 5亩,小组在该区布设首级一等导线网,次级布设二等导线,高程为四等水准。
最终上交测区所有数据及1: 2000地形图。
测量全部工作将在2010年12月31日完成。
三、测区范围:东起技术工程学院正门,西至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西门,南至西校区南门,北至学校围墙约0.87 平方公里四、测区自然地理简况: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北纬36° 3 ' 25”东经103 ° 44 ' 1”)地跨彭家坪镇龚家湾、土门墩两村,共涉及两村村民786户2842人。
东接电机厂家属院,南临战备路,西接254号城市道路,北与土门墩新村比邻。
该区域建筑简单,地势平坦,道路宽阔,通视良好,测量工作易于进行。
最高海拔:1605m最低海拔:1578m东西相距:1093m南北距离:1212m五、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已知两个城市测量控制点在2009 -6对整个西校区进行了1:500地形图上进行控制测量设计测绘,使用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大部分控制点作为我们的一级导线控制点,在Google earth上查看区域规划。
六、设计实施方案< 一>、作业的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 CJJ8 —99 )2.《1 : 500, 1:1000, 1 : 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52.1 —2007)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1991 )4.《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 —93)<二>、作业方法1.平面控制测量水平角观测 (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 方向观测法(城市测量规范2.3.4 )(1)在测站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量记仪器高。
(2)在各镜站上安置棱镜,对中、整平,量记棱镜高,镜面对向测站。
(3)打开全站仪电源,上下转动望远镜、水平旋转仪器进行初始化,设置为角度测量状态。
(4)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前气压、温度。
(5)盘左望远镜十字丝照准a方向的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水平方向设置为0° 0' 0〃,读记水平角、天顶距,测记斜距、平距、高差。
(6)盘左依次照准b…N号方向,同法测记。
(7)盘右望远镜十字丝照准N 号方向的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读记水平角、天顶距,测记斜距、平距、高差。
(8)盘右依次照准N-1…1号方向,同法测记。
(9)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后气压、温度。
(10)上面⑷ 〜(9)为第一个测回的观测,照准第1方向,设置水平度盘,同法测完全部4测回。
(11)量测仪器高、棱镜高作为检核(12)检查记录,关闭仪器。
本站结束。
2.高程控制测量三等水准测量三等水准可使用精密水准仪和因瓦水准标尺, 采用光学测微法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每测站上观测程序都是“后前前后”,操作步骤与精密水准测量相同。
三等水准也可使用S3型水准仪和木制双面水准尺进行往返观测。
每站的观测程序都是:“黑红红黑”。
具体操作如下:(1)整平仪器使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厘M;(2)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黑面,转倾斜螺旋使水准气泡准确居中,读记下丝、上丝和中丝的标尺读数。
计算后视视距,计算上下丝中数与中丝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 3)将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黑面,转倾斜螺旋使水准气泡准确居中,先读记中丝标尺读数,再读记下丝、上丝标尺读数。
计算前视视距、前后视距差、视距差累计值,判断是否超限。
计算上下丝中数与中丝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 4)照准前视标尺红面,转倾斜螺旋使水准气泡准确居中,读中丝标尺读数。
计算前视黑、红面读数之差(黑+K-红),并判断是否超限;( 5)照准后视标尺红面,转倾斜螺旋使水准气泡准确居中,读中丝标尺读数。
计算后视黑、红面读数之差(黑+K-红),并判断是否超限;( 6)计算黑、红面所测高差及高差之差,判断是否超限;(7)检核:后视“黑+K-红”-前视“黑+K-红”=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8)计算本站高差(黑红面所测高差中数)。
本站观测结束,指挥后尺和观测员搬站。
(9)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时,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
每测站观测前,首先使整平气泡居中,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
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 进行。
3.一、二级导线和附和导线设计1)一级导线测量成果的化算一级导线有两个已知点n 23 和H 18,由H 23 通过T0813-- n 1306—T0814-- n 1309-- II 1308—T0815-- n 1307 — T0810-- I 1310—T0809-- I 1311 — T0803— T0801-- I 1319 — A6— T0793— QI312— T2—T0792— T3-- n 1315—T4到n 23构成。
布网角度和距离达到一等控制网的要求。
以下为精度评定及计算的理论:1.计算角度闭合差,评定测角精度,分配角度闭合差。
计算角度闭合差;' '■理(n -2).180°评定精度,极限误差(允许误差)4分配角度闭合差-n2.推算各边角的坐标方位角,注意校核。
3.计算坐标增量,增量闭合差、评定精度、分配闭合差。
'10 f x八咲测、y =o f y 八y测精度:k二Z d Z d分配闭合差:校核:'• V.xi =_fx ' V/ =-fy 改正后的坐标增量:Xi 改二-X i 测 • VXi怀改测」V yi4. 计算各点的坐标:X i =Xi 」 X 改 % = y A +也%改2)附和导线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附和导线的角度闭合差即是坐标方位角闭合差。
由已知的起始边的坐标和观测角推算,由于观测角有 误差,与已知的导线终边的坐标方位角有差异,两者之间即为坐标方位角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上和闭合导线相同。
但需要注意:当用右角计算时,闭合差以相同的符号平 均分配到各角上;当用左角计算时,闭合差则反号平均分配。
2.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附和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的代数和理论上等于终点和起点的坐标差ni3ts3.fx , fy的调整原则:Fx=E^ x计算-x理论Fy=E^ y计算-y理论当闭合导线布设不上是可以用附和导线,附和导线可以布设很随意,通过两已知点检核布设导线的强度和测量的精度,我们由已知点n 23和n 23至n 18号点的方向通过T0818—T0800-- H 1313-- H 13112—T0797—T0798—T4附和到H 1315作为我们控制网的二等导线已知点。
精度足以达到我们测图的要求。
3)二级导线测量二级导线在一级导线和Google earth地球上假定布设,在实地踏勘钉点,网型是上图,一个支导线连接闭合环和一条闭合环上的支导线构成。
由一级导线上两点Q1310- T0833作为已知点支出支导线J1 —J2连接闭合环过J3 —J4—J5 —J6 —J7 —J2在闭合环上支出支导线J3-1 —J3-2图上设计最弱边能满足精度要求,支导线检核方法虽弱于闭合环的但是还是可以达到精度要求的。
4.数字化地形测量采用全解折法进行地形图的数据采集,数字化成图由CASS7.1软件完成,地形图图层采用CASS7.1软件默认图层。
1)采用全站仪配合电脑或记录手簿对界址点、地物点、碎部点进行测量并绘制草图。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土10cm。
为了确保定向的准确,防止因输入的控制点座标或点号有误,或其他原因造成整站成果作废,应进行定向检查和距离检查,定向检查偏差不得大于1'距离检查偏差不得大于 5.0cm。
2)用全站仪施测界址点、地物点时,距离测量可一次读数,当仪器2C小于40〃时,水平角可测半测回,每一测站测完界址点、地物点后应归零检查,归零差不大于40〃,测站至界址点、地物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20M,最长不超过150M对于不能直接由测站观测的界址点、地物点,可采用距离交会方法计算出其座标。
可启动“CASS7.1”程序功能输入观测距离和角度由计算机求得其座标,量测距离应使用校检过的钢尺,不能使用皮尺丈量。
界址点位于界址线上的建筑物角点、地物点应直接测定,当棱镜中心偏离点位距离大时,应适当进行偏心改正,并考虑墙壁和围墙的厚度。
3)建筑用虚线表示。
房檐及临时性棚房和简易房屋不表示,房屋外轮廓凹凸小于图上0.4mm时综合,大于0.4mm的依实际轮廓测绘。
落地阳台应综合为房屋。
构筑物按外轮廓测绘。
房屋根据结构和层次分开表示(一层房屋可不注层数),混成一体的建筑物,层次比较清楚的应尽量分层测绘,分层表示困难的应以主体建造层数注记;层数相近而又较难分割的,也可以按占地较大的层数注记;对于综合性教案楼和连篇建筑物,建筑物与地面交线用实线表示,最外飘出部分在地面的投影线以及主体与连片建筑物交线用虚线表示;连片建筑楼以上的主体建筑其凹凸位不能准确测定时,可综合表示,连片建筑楼层数以面积大的注记,主体楼层以最高层数注记。
房屋结构按图式规定表示,即注“砼”、“混”、“砖”等。
线状地物(如围墙、栏栅、铁丝网、行树、活树篱笆等)应测绘。
内部道路、楼群、楼前及道路交叉处,花园内的大花圃应测绘。
4)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内容有“居民地、独立地物、管线及垣栅、道路、水系、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各类控制点,地理名称注记等。
居民地是地形图的重要地物要素,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按实地轮廓准确测绘,房屋以墙基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分类、注记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