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古诗词素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问题的存在1. 古诗词背诵的机械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中,背诵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是,有些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只是机械地背,缺乏理解和感受,这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体会。
2. 古诗词教学平面化古诗词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常常被放在一旁,得不到实质性的教学。
许多学校只注重诵读和背诵,忽视了古诗词的内涵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3. 古诗词应用能力的欠缺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往往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缺少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例如,如何运用古诗词来寓意作文或写作,如何从古诗词中领悟生活哲理等,这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对策的探讨1. 加强古诗词解读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背诵,更要对古诗词进行深入解读。
学生需要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理解其蕴含的哲理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真正领悟诗句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古诗词的领悟程度。
2. 精准选材,增加趣味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古诗词的兴趣爱好,精心挑选合适的古诗词。
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可以进行趣味小测验,让学生通过答题来了解古诗词的意义,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
3. 发挥古诗词在写作中的作用古诗词不仅仅是背诵和口头表达的工具,更是可以应用到写作中的材料。
学生可以通过创造性运用古诗词,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古诗词,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相关体验,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4. 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古诗词教育应该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古诗词的应用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古诗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古诗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古诗词是汉语言文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中一个必修的内容,学习古诗词能够让我们体会汉语的含蓄的美妙,也能让我们了解到古人的生活和时代背景,同时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废除原先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学习古诗词不是靠背诵的,要让学生首先对其感兴趣,愿意去欣赏古诗词。
课上教师要采取多元的教学方式,对不同风格的古诗词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杜绝千篇一律的讲课方式。
教师在课上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询问学生对此古诗词的理解和想法,或许会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回答,正是由于学生的心理认知还不多的缘故,此时老师就能抓住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为立足点展开讲解古诗词。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中,古诗《小池》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先进行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可先让学生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按照古诗描绘的场景用自己的话对其进行描述,当学生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或语言表达方式描述时,实际上其已经对课文内容产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在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学,则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制定不同学习目标首先要明确的是,相对于过去,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力度加大了,这意味着不同的年段对古诗词的学习目标要有所改变,甚至是要有明显的突破。
低年级学生主要训练古诗词的朗读,体会古诗词的音律美,培养古诗词的兴趣;中年级学生则是需要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含义,掌握古诗词的表达风格,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高年级学生则需要在前面的基础上,能够把握古诗词的结构、点睛之处,甚至能够对其进行创新,能通过模仿句型写出类似的诗句。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古诗词表述的画面可以通过动画来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应用对古诗词形象的演示,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仿佛进入诗词描述的场景里,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情感。
例如通过动画、图片、音乐等方式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意境的含义,对古诗词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如何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发展对古诗词文化的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下面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可能会有一定的陌生感,甚至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
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营造对古诗词的良好学习氛围。
1.1 设置情境引入在古诗词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有关古诗词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背景、风格、体裁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2 进行古诗词朗诵古诗词的朗诵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产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1.3 设计古诗词手抄报可以要求学生设计古诗词手抄报,找寻古诗词的相关资料并参考书籍进行整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古诗词的认识。
1.4 创设生活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故事,或者到实地体验历史文化背景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二、生动教学,引导理解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后,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
2.1 审美教育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优美之处,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
2.2 培养语感2.3 创设情境进行理解2.4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讲解配合图文并茂的PPT,唱歌、编曲、影视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古诗词教学变得更加重视,教师们需要在课堂中探索更加有趣、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探讨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古诗词教学也不例外。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往往不够高,甚至有些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精心挑选一些通俗易懂、富有韵味的古诗词作为教学内容,比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这些古诗词内容简单、意境深远,适合小学生接受,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我们也可以结合古诗词的背后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教学的兴趣。
讲述《静夜思》是李白在旅途中的感怀之作,引起学生对李白的好奇,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播放古诗词改编的动画片、音乐视频等,来展现古诗词的美感和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产生兴趣。
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歌曲演唱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古诗词来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意境。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细细品味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的意境,感受其中的美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
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合唱、合诵等活动,通过合作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情感贴近生活的古诗词阅读作业,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让学生在家中读一篇古诗词,然后通过作文、画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我们也可以结合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第1篇示例: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古诗词教学的首要任务。
古诗词内容丰富多样,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往往比较深奥,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丽语言、优美旋律、深刻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历史典故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古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富有韵律美的语言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格律、韵律、修辞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同时可以通过古诗词朗诵、联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积累诗词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一种高度精炼、富有抒情、寓意的文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表达欲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朗诵、默写、作文等活动中体验古诗词的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注重实践与体验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情感体验、文化传承。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与体验,通过古诗词朗诵比赛、诗词游戏、古诗词鉴赏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美丽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理解。
五、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古诗词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
本文通过对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何在课堂中有效传承和发扬古诗词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文学素养;审美能力一、引言古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然而,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一种新型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方面: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局限于对诗词的字面解释和背诵,忽视了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2. 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探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方面:评价方式单一,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1. 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目标: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表达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教学内容的优化(1)选取经典作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作品。
(2)注重文化内涵:在讲解诗词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拓展阅读:推荐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背景资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3. 教学方法的创新(1)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的改革(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多样性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作品展示等。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9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9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语文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何有效地教授古诗词,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是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学习欲望。
一、注重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其中的内涵。
二、生动形象的教学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意境,让学生们能够形象生动地感受到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老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和比喻,来解释古诗词中的意思,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体会诗词的美。
三、诗词朗诵和赏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诵和赏析。
通过学生的朗诵,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赏析古诗词也能够让学生逐渐培养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形成对古诗词的独特眼光和审美情趣。
四、情境拓展除了课堂教学,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诗会等,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感受古诗词。
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社会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古诗词的魅力,让古诗词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五、情感导入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需要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古诗词的美和韵味。
老师还需要通过朗诵和赏析、情境拓展以及情感导入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古诗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一、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然而,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着如何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
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和默写,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记住古诗词的内容和语言特点,但是缺乏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如果只是单纯的重复背诵和默写,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古诗词产生抵触情绪,丧失对诗词的兴趣。
三、新的古诗词教学方法1.生动形象法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图像,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绘本、歌曲等形式将古诗词进行改编,使其寓教于乐,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分层次教学法针对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时的特点,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
即从简单的古诗词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景导入、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辅助法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点击、拖拽等操作方式来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比如在线诗词库、名人演唱视频等,让学生多角度地感知古诗词。
四、实施方法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新的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效果,教师可以定期进行课堂观察和学习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可以了解学生对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并根据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讨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河中,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
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
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的内涵。
如何让小学生走进古诗呢?赋予这一传统的课型以新的生命力,是摆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话题,值得研究、探讨与实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
”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具体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因此,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上,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上,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都格外重视。
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诗歌既是我国古代诗人诗作的名篇,又是众多诗篇中朗朗上口的佳作。
短小精悍,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
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美学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审美、塑美能力,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
如何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呢?使古诗的教学充满灵秀之美呢?我们当以诵读为重点,以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悟,感受情和美,进而学以致用,使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重新焕发。
一、好诗不厌百回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美“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诗词中的修辞对仗、声调平仄,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韵律美。
诵读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1、课堂上读,把握诗的旋律课堂学习中,重在诵读古诗词。
“诗是有声的画”。
在课堂上,我们引导学生朗读要花样翻新,通过范读、跟读、听同学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
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口中念念有词,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高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
但是,无论怎样读,都应当力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注意停顿、轻重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明快的节奏感。
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阅读过程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
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
诵读,就得让学生的感情飞扬。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激昂处送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出灵感,读出音韵美。
还可以根据儿童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边读边辅以手势、动作、表情的变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情境中,感怀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
如读“满身雪白走将来”等这样动感性强的诗句,就可以配以能够表现诗意情感的身体动作,使其活灵活现,别有一番情趣。
2、课余读,让诗意轻舞飞扬虽然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但时间毕竟有限。
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古诗词诵读实践活动。
如开展“每天一诗”、或“每周两诗”活动,一学期至少背30首诗词,而且,我们拓增古诗词背诵的篇目,学生可自由背诵《课标》要求之外的自己喜欢的古诗,不设上限。
定期举行“古诗词朗诵大赛”、“古诗词接力赛”、“古诗擂台赛”……让古诗的吟诵声充满校园,成为学校的一道独特风采。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对语言的积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热爱。
二、入情入境悟美景──在想象中领悟美古诗文中异彩纷呈地闪耀着美的光华,令人为之心热,为之神往。
其描景记事写人表意,无不悦人目、动人心、触人思、怡人情。
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诗的意境是诗人匠心经营的心灵王国。
那么怎样使学生进入意境呢?(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那么怎么扣?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赏析诗的语言。
1、咀嚼字词,理解意境。
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先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
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
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
”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当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去了、没有了。
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
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教“遥看瀑布挂前川”时,也用这个方法赏析“挂”字。
2、换词对比,体会意境。
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
不仅写出了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
3、根据诗句想象意境。
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急剧而下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再想象瀑布从山上直泻而下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让学生理解体会“飞流”、“直下”的浩大声势。
4、联系上文,探讨意境。
在教学“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时,抓住一个“疑”字发问:诗人为什么会怀疑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呢?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讨论,学生就会产生瀑布从极高处倾泻直下的表象。
可现实中“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怀疑而已。
像这样的写法在李白的诗中不止一首,再让学生联系旧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进行强化理解,让学生体会,诗人这种以假还真的写法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古诗“美”之所在。
(二)我们可以借助媒体的使用进入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
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身,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如教学《咏柳》一诗时,伴着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
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柳枝”和“绿丝绦”的相似之处,可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片段:千万条柔韧的柳枝轻轻飘动着,渐渐幻化成碧绿的丝带,飞舞的绿丝带又渐渐还原成碧绿的柳枝……借助美的形象,使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
又如:教学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并没有正面渲染离情别意,只写了在烟花迷人的季节,故人的孤舟已在碧天绿水间消失,自己还在黄鹤楼头凭栏目送,只看见滚滚江水流向天际。
如何体会到诗人洋溢在字里行间“黯然”的心境?学生理解诗意后,我们可以用《阳关三叠》配曲,大家闭目倾听古筝曲,边想象诗人分别情景,一波三折的旋律,舒缓而又委婉的节奏,适度的起伏,犹如流水在低回、在哀叹。
渐渐的,在音乐的包围中,学生被打动了,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一起流淌。
这时,学生再读这首诗,文字中蕴涵的离别情在音乐声里感染着学生的心灵,他们深深的沉浸于自己的朗读之中。
又比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
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象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
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三、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表达美毛泽东同志提倡:“学以致用”。
叶老也指出:“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加强运用。
”掌握古诗后的实践运用,虽似乎超过古诗教学的范畴,但应是古诗教学的延续。
让诗歌走进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的作文能焕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让学生在古诗作文的练习中真正感受到写作的独特乐趣,领略语言的美感,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创收。
诗文源于生活,当然可还于生活。
我们还可以据时、节气等定时开展“最美诗篇”朗诵会。
根据节假日及季节、节气等开展诵诗活动,如国庆节让孩子搜集抄录古今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歌,举办“爱我中华,卫我国土”的诗歌朗诵会,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根据孩子爱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让他们背关于三国的诗词,于是《赤壁怀古·念奴娇》《观沧海》《借箭》等从他们口中流出。
元宵节背《青玉案·元夕》,母亲节背《游子吟》,春季背《咏柳》、《元日》、《忆江南》、《春夜喜雨》,夏季背《小池》、《四时田园杂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天背《山行》、《秋夕》、《水调歌头》、《月下独酌》,冬天背《别董大》、《雪》、《梅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咏寒松》等,也可让让他们诵诗接龙,开展诵诗擂台赛,抢答,评选背诗小能手等活动。
书声琅琅,文以载道。
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都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能把他们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