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分类及特征

合集下载

慢性胃炎3种类型,中西医治疗用药方案

慢性胃炎3种类型,中西医治疗用药方案

慢性胃炎3种类型,中西医治疗用药方案发布时间:2021-04-27T11:47:15.14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2期作者:熊明强[导读] 慢性胃炎是常见胃病,那么你对慢性胃炎了解多少?慢性胃炎有哪些类型?中西医如何治疗慢性胃炎?熊明强宝兴县中医医院四川雅安 625700慢性胃炎是常见胃病,那么你对慢性胃炎了解多少?慢性胃炎有哪些类型?中西医如何治疗慢性胃炎?一、什么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发病率较高的胃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嗳气、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等,病情严重者也有贫血、消瘦等全身表现,目前虽然尚未明确其病因,但是普遍认为其与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而胆汁反流、缺乏维生素、不良生活习惯等均会加重病情,需要尽早接受病理诊断、血清学检查等确诊,从而尽早治疗。

中医将慢性胃炎归于“胃痞”、“胃痛”等范畴,认为其与内伤饮食、药物所伤、感受外邪、先天禀赋不足等引起胃失和降、脾失健运等有关,虽然病位在胃腑,但是与肝脏、脾脏关系密切,发病之标为痰湿、气滞、血瘀,发病根本乃脾胃虚弱,亦需积极防治。

二、慢性胃炎有哪些类型?慢性胃炎主要分为3种类型,即:(1)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喉部饱胀、嗳气、消化不良、反酸等,由于此类患者症状相对轻微,所以病情具有可逆性,通过早诊早治,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2)慢性糜烂性胃炎:该病以烧心、反酸、上腹痛、嗳气等为主要症状,疾病特征是胃黏膜糜烂,由于胃黏膜遭到破坏,所以容易出血,必须尽快治疗;(3)慢性萎缩性胃炎:此类患者的典型症状是胀满、贫血、上腹部隐痛、消瘦等,目前主要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需要警惕癌变。

三、中西医如何治疗慢性胃炎?(一)西医疗法第一,抗幽门螺杆菌。

相关报道指出,约占70%-90%的慢性胃炎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所以可以通过清除幽门螺杆菌,达到治疗目的,例如目前主要采用铋剂四联疗法,包括2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艾普拉唑等)。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临床:临床多数患者因胃酸分泌减少,粘液形成增 多而致消化不良。大量蛋白质从胃液中丢失而导致 低蛋白血症
Hypertrophic gastritis “Menetrier’s disease”
肥厚性胃炎大体形态
肥厚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y

大体(Gross appearance)
粘膜皱襞变平或消失, 细颗粒状; 颜色为灰白或灰黄; 血管清晰;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体形态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临床:上腹不适,胃胀,消化不良,胃痛, 贫血等症状。 预后:多迁延,是一种癌前疾病,可发展为 胃癌。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镜下: ①粘膜全层慢性炎症; ②固有腺体萎缩(分轻,中, 重三级); ③化生(肠上皮、假幽门腺化生);
④可出血、活动性炎症;
Intestinal metaplasia
肠上皮化生:
胃粘膜 上皮由肠型 腺上皮取代, 出现吸收细 胞,杯状细 胞和潘氏细 胞。
(四)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HP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可以分泌粘附素,尿素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及细 胞空泡毒素,其在胃内酸性环境中降解胃粘膜表面 粘液,破坏它们的屏障作用。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一)类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
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单纯性胃炎)
胃粘膜最常见病变,胃镜检出率20 — 40%,呈多灶性和 弥漫性,好发于胃窦部,可见于胃体


正常结构复习
正 常 结 构
Review

固有腺: 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 胃底腺 主细胞、壁细胞、 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 主细胞 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 泌酸细胞,分泌盐酸 和内因子

中国慢性胃炎指南(2023年)

中国慢性胃炎指南(2023年)
▪ 对伴有活动性的弥漫性炎症而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未发现H.pylori者,应通 过特殊染色仔细寻找H.pylori,推荐采用较简便的吉姆萨(Giemsa)染色,也 可按各病理室惯用的染色方法,有条件的机构可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胃肠黏膜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存在生理性免疫细胞,主要为 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树突状细胞、浆细胞,这些细胞形态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下难以与慢性炎症细胞区分。
慢性胃炎内镜诊断、随访的意义与人工智能的应用
➢推荐意见4-5:应规范慢性胃炎的内镜检查报告,描述内容应包括 H.pylori感染状态,萎缩、肠化的范围,疑似病变的部位、特征,以 及胃镜活检的部位和标本数。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4-6:经内镜和病理诊断为局限于胃窦的轻度萎缩性胃炎不 一定需要定期进行内镜随访;涉及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每1~3年进行1 次内镜检查;当伴随其他胃癌危险因素时,则需更密切地进行内镜随 访。证据质量:低或中等;推荐强度:强推荐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属于胃癌的癌前疾病,国外文献多统称为 广义的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按照Correa模式向胃癌进展的重要阶 段,是H.pylori感染、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群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H.pylori 感染率不同有关。我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指出,累及 全胃的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肠腺化生、肠化)的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高的 胃癌发生风险。
推荐强度:条件推荐
慢性胃炎的组织学病理检查注意事项
慢性胃炎内镜诊断、随访的意义与人工智能的应用
➢ 推荐意见4-3:内镜下应评估萎缩、肠化的范围, 电子染色放大内镜和显微内镜对慢性胃炎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证据质量:高;推荐强 度:强推荐

慢性胃炎的常见分类与症状有哪些

慢性胃炎的常见分类与症状有哪些

慢性胃炎的常见分类与症状有哪些*导读:慢性胃炎是发病率最高的胃部疾病,迁延反复,难以治愈。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慢性胃炎的常见分类和症状。

……慢性胃炎是发病率最高的胃部疾病,慢性胃炎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除此之外,长期食用某些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受到环境或精神的影响,也会诱发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迁延反复,难以治愈。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慢性胃炎的常见分类和症状。

*慢性胃炎症状患上慢性胃炎,病人最明显的体验就是上腹经常性感觉疼痛和饱胀,尤其是在进餐之后,胃胀的症状更为明显,许多患者因此刚感觉食欲不振。

慢性胃炎患者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消化道出血,病情不同的患者的出血量也有区别,一些患者持续性小量出血,排便时可见粪便呈黑色;部分患者会突发性地急性大出血。

*慢性胃炎分类慢性胃炎的常见分类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上腹经常会发生无规律性的疼痛,并伴有腹胀、嗳气等症状,但是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无明显症状,甚至不察觉自己患病。

萎缩性胃炎也是慢性胃炎的分类之一,部分患者长期无症状,但是大多数病人会感觉上腹部较明显的胀痛或灼痛,每次用餐之后疼痛感会加剧,并伴随恶心、嗳气等症状,一些患者还会不时地发生腹泻。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发病人群十分广泛,此病容易复发,一旦发作便会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呕血的同时可见大便呈黑色,一些重症患者还会陷入休克状态。

小儿慢性胃炎的病徵并不明显,患有此症的儿童通常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老年人慢性胃炎病情比较拖延,症状也不明显,偶尔察觉上腹胀痛,有的老年人不知道自己患病,知道发生出血或癌变情况时才检测到病徵。

*【相关推荐】:胃炎吃什么食物好胃炎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预防?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法作者:金英主黄哲均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30-01慢性胃炎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

胃黏膜对损害的反应涉及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和上皮细胞再生三个过程,但有时仅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而无黏膜炎症,此时一般称为胃病,临床常将胃病归入胃炎范畴。

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发病缓急以及病程长短,临床上慢性胃大体上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甚至在静止期无任何表现,患者常常以胃脘胀闷、吞酸、嘈杂或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而求治,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胃镜肉眼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来确定。

慢性胃炎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40岁以上的患者更为多见。

慢性胃炎与饮食习惯和饮食卫生关系较为密切。

慢性胃炎的发作期往往与季节的更替有关,冬春多见。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痞满”“胃脘痛”等范畴。

一、中医辨证分型1. 【肝胃不和】主症:①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②嗳气频作;③嘈杂反酸;④脉弦。

次症:①胸闷;②食少;③大便不畅;④舌质淡苔薄白。

症候确定:主证第1项加其他主症1项或次症2项以上。

2. 【脾胃湿热】主症:①胃脘胀满或胀痛;②口苦口干;③恶心呕吐;④脘腹痞闷,渴不欲饮;⑤舌质红苔黄腻。

次症:①胃脘灼热;②口臭;③尿黄;④胸闷;⑤脉滑数。

症候确定:主证第1项加其他主症1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

3. 【痰湿中阻】主症:①胃脘痞满或隐痛;②恶心,呕吐清水或酸水;③不思饮食,食后胀甚;④舌质淡红,苔白腻。

次症:①身倦乏力;②脉濡。

证候确定:主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1项。

4. 【胃络瘀血】主症:①胃脘胀满、刺痛;②痛处拒按、痛有定处;③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

慢性胃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慢性胃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慢性胃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慢性胃炎概述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临床常见。

其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中年以上更为常见。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中上腹不适或疼痛、餐后饱胀、食欲缺乏、泛酸、恶心等。

目前,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手段。

英文名称:chronic gastriti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慢性胃炎波及黏膜全层或呈活动性,出现癌前情况甚至胃癌具有一定家族聚集性。

发病部位:胃,腹部。

常见症状:中上腹不适或疼痛、餐后饱胀、食欲缺乏、泛酸、恶心。

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药物和毒物、自身免疫。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潜血试验、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活检。

重要提醒:慢性胃炎有向胃癌发展的可能性,需要关注癌前病变情况及定期复查。

临床分类:1、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分类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1)自身免疫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胃炎,临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胃底胃体黏膜萎缩以及血清存在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

(2)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萎缩病变是多部位发生的,通常以胃窦部为中心。

2、基于病因分类可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两大类。

3、基于胃炎分布分类可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二、慢性胃炎的发病特点三、慢性胃炎的病因病因总述:慢性胃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慢性胃炎的症状识别与改善

慢性胃炎的症状识别与改善

慢性胃炎的症状识别与改善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主要特征是长期胃黏膜炎症,常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

本文将介绍慢性胃炎的症状识别与改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一健康问题。

一、症状识别1. 胃痛:慢性胃炎患者常常表现为胃痛或不适感,疼痛程度可以从轻度不适到严重疼痛不等。

胃痛可能出现在腹部的不同位置,如上腹、中腹或下腹。

2. 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进食后容易出现不适感,消食不良导致体重下降,营养吸收不良。

3. 反酸与胃灼热感:慢性胃炎时,胃酸分泌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胃内酸度过高,引发反酸与胃灼热感,胃酸逆流进食道造成酸味或烧灼感。

4. 黑便:慢性胃炎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出血引起吐血或黑便。

黑便是由于胃液与血液接触后氧化变黑所致,这时需要及时就医。

二、症状改善方法1.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对慢性胃炎的改善至关重要。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油腻食物、酒类和咖啡因等,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同时,碳酸饮料、烟酒和浓茶等刺激性饮品也应避免。

2. 定期就餐: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和合理的餐量,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

3.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胃肠道保护剂,如抗酸药物、胃黏膜修复药等。

4. 控制情绪:情绪波动和长期焦虑、紧张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加重炎症。

通过放松身心,如运动、听音乐、坚持良好的作息等方式,有助于改善胃炎症状。

5. 定期体检:定期到医院检查胃部,包括胃镜检查等。

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结语:慢性胃炎的症状对日常生活产生不小的困扰,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定期就餐、合理用药、情绪控制和定期体检,可以有效辅助改善慢性胃炎的症状。

然而,对于症状严重、反复发作或不明原因的病情,请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健康饮食、良好作息和积极心态是预防慢性胃炎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关爱自己的胃部健康。

慢性胃炎的科普知识PPT

慢性胃炎的科普知识PPT

慢性胃炎的影响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慢性胃炎症状 频繁发作时,会影响患者的饮食选 择和生活习惯,对生活质量造成负 面影响。
慢性胃炎 的预防与
治疗
慢性胃炎的预防与治疗
注意饮食:戒烟戒酒,避免过 度饮食、油腻食物等,多吃新 鲜蔬菜水果,有助于预防慢性 胃炎。
合理用药:避免长期滥用抗生 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正确 使用胃药。
慢性胃炎的预防与治疗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注意休息和压力管理。 就医治疗:若出现慢性胃炎相 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医 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不要忽视症状:对于慢性胃炎 症状的出现,应及时注意,避 免拖延病情。
定期和相关疗效评估。
注意事项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慢性 胃炎的缓解和预防。
谢谢您 的观赏
聆听
慢性胃炎 的症状
慢性胃炎的症状
常见症状:消化不良、腹胀、 胃酸倒流、腹痛、恶心、呕吐 等。 症状特点:症状多样化,有时 轻微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慢性胃炎 的影响
慢性胃炎的影响
影响消化功能:慢性胃炎可导 致胃黏膜受损,进而影响胃酸 和消化酶的分泌,影响食物的 消化和吸收。
引发并发症:慢性胃炎若不及 时治疗,可能引发胃溃疡、胃 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慢性胃炎的科 普知识PPT
目录 胃炎简介 慢性胃炎的症状 慢性胃炎的影响 慢性胃炎的预防与治疗 注意事项
胃炎简介
胃炎简介
什么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一种 胃黏膜长期受炎症影响而发生的疾 病。 病因:慢性胃炎多与细菌感染、长 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饮食习 惯等因素有关。
胃炎简介
分类:慢性胃炎可分为萎缩性 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和特发性 胃炎等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胃炎分类及特征慢性胃炎通常按其组织学变化和解剖部位加以分类,近年来还参照免疫学的改变,1982年在重庆召开的慢性胃炎会议拟订了慢性胃炎的简略分类:①浅表性胃炎(superficial gastritis )炎症仅及胃粘膜的表层上皮,包括糜烂、出血、须指明是弥漫性或局限性,后者要注明病变部位。

②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 )炎症已累粘膜深处的腺体并引起萎缩,如伴有局部增生,称萎缩性胃炎伴过形成(hyperplasia )。

③肥厚性胃炎(hypertrophic gastritis )又称Menetrier病。

以胃粘膜皱襞显著肥厚如脑回状为特征,好发于胃底和胃体,局灶性或弥漫性。

常伴原因未明的低蛋白血症。

镜下见胃小凹高度增生、下延甚可达粘膜肌层。

④按病变特征分类慢性胃炎还可根据胃粘膜病变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作更详细的分类,包括,①慢性胃炎的部位,如胃体、胃窦、贲门等。

②慢性胃炎的性质与分级,分为浅表性及萎缩性,后者又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级。

③胃炎活动的程度,根据胃粘膜上皮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退行性变,可定出活动期或静止期,活动范围又可分为弥漫性或局限性;④有无化生及其类型,化生分为肠腺化生(肠化)及假幽门腺化生,前者常见于萎缩性胃炎,偶可见于浅表性胃炎甚或正常粘膜,而后者仅见于萎缩性胃炎,是指胃体粘膜由胃窦粘膜所替代,常沿胃小弯向上移行,称胃窦潜移。

1973年,Strickland 及Mackay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抗壁细胞抗体(PCA常阳性,以胃体病变为主,血清胃泌素增高,可发生恶性贫血。

B型,PCA常阴性,以胃窦病变为主,血清胃泌素正常。

但据我国学者的研究,认为上述两型病变难以截然分开,主张还是按病变部位分类较合理,即分为萎缩性胃炎以胃窦为主,及萎缩性胃炎以胃体为主的两类。

病因及发病机理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急性胃炎的遗患急性胃炎后,胃粘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

二、刺激性食物和药物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食时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粘膜、或过度吸烟,菸草酸直接作用于胃粘膜所致。

三、十二指肠液的反流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常引起胆汁反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胰液中的磷脂与胆汁和胰消化酶一起,能溶解粘液,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入粘膜,进一步引起损伤。

由此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在胃窦部。

胃一空肠吻合术患者因胆汁返流而致胃炎者十分常见。

消化性溃疡患者几乎均伴有慢性胃窦炎,可能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有关。

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幽门括约肌松弛,故长期吸烟者可助长胆汁反流而造成胃窦炎。

四、免疫因素免疫功能的改变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上已普遍受到重视,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内可找到壁细胞抗体;胃萎缩伴恶性贫血患者血液中发现有内因子抗体,说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但胃炎的发病过程中是否有免疫因素参与,尚无定论。

此外,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有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体外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可能有重要意义。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减退或亢进、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均可伴有慢性胃炎,提示本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五、感染因素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窦粘液层接近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幽门螺旋杆菌( Campylobacter pylori )存在,其阳性率高达50 - 80%,有报道此菌并不见于正常胃粘膜。

凡该菌定居之处均见胃粘膜炎细胞浸润,且炎症程度与细菌数量成正相关。

电镜也见与细菌相连的上皮细胞表面微突数减少或变钝。

病人血中和胃粘膜中也可找到抗螺旋杆菌抗体。

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和组织学变化可改善甚或消失,因此认为,此菌可能参与慢性胃炎之发病。

但目前尚难肯定。

引起慢性胃炎的10个原因(1) 细菌、病毒或其毒素⑴: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2) 刺激性物质:长期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3) 药物:有些药物如水杨酸盐、洋地黄、保泰松、消炎痛、辛可芬等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

(4) 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

(5) 胆汁反流;胆汁中含有的胆盐可破坏胃粘膜屏障,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粘膜而引起炎症。

(6) X线照射:深度X线照射胃部,可引起胃粘膜损害,产生胃炎。

(7) 幽门螺旋菌感染。

(8) 大地物理变化:如环境改变,气侯变化,人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 就可引起支配胃的神经功能紊乱,便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不协调,产生胃炎。

(9) 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

(10) 其它脏器病变的影响:如慢性、尿毒症、溃疡性结、、慢性等均可引起慢性胃炎。

病理一、浅表性胃炎炎症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层的表层。

肉眼见粘膜充血,水肿,或伴有渗出物,主要见于胃窦,也可见于胃体,有时见少量糜烂及出血。

镜下见膜浅层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深层的腺体保持完整。

此外,某些患者在胃窦部有较多的糜烂灶,或伴有数目较多的疣关凸起,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

二、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入粘膜固有膜时影响胃腺体,使之萎缩,称萎缩性胃炎。

胃粘膜层变薄,粘膜皱襞平坦或消失,可为弥漫性,也可呈局限性。

镜下见胃腺体部份消失,个别者可完全消失,粘膜层、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有时粘膜萎缩可并发胃小凹上皮细胞增生,致使局部粘膜层反而变厚,称萎缩性胃炎伴过形成。

如炎症蔓延广泛,破坏大量腺体,使整个胃体粘膜萎缩变薄,称胃萎缩。

萎缩性胃炎可发生肠腺上皮化生和假性幽门腺化生,在增生的胃小凹和肠化上皮的基础上可发生异型增生( dysplasia )。

异型增生是一种不正常粘膜,具有不典型细胞、分化不良和粘膜结构紊乱的特点,认为极可能是癌前病变。

症状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

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水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上腹痛、消化不良、呕血、黑便。

常常症状为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及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儿部委不固定,轻着间歇性隐痛或钝推、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继续影响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

胃粘膜糜烂出血者伴呕血、黑便。

临床表现本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好发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

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体征不明显。

各型胃炎其表现不尽相同。

一、浅表性胃炎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暧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类患者胃镜证实糜烂性及疣状胃炎居多。

二、萎缩性胃炎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其症状亦不相。

胃体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有时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舌炎、舌乳头萎缩。

可伴有贫血,在我国发生恶性贫血者罕见。

萎缩性胃炎影响胃窦时胃肠道症状较明显,特别有胆汁反流时,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于进食后即出,可伴有含胆汁的呕吐物和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有时可有反复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现呕血,此系胃粘膜屏障遭受破坏而发生急性胃粘膜糜烂所致。

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胃液分析测定基础胃液分泌量(BAO及增大组织胺或五肽胃泌素后测定量大泌酸量(MAO和高峰泌酸量(PAO以判断胃泌酸功能,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浅表性胃炎胃酸多正常,广泛而严重的萎缩胃炎胃酸降低,尤以胃体胃炎更为明显,胃窦炎一般正常或有轻度障碍。

浅表性如疣状胃炎也可有胃酸增高。

、血清学检测慢性萎缩性胃体炎血清胃泌素常中度升高,这是因胃酸缺乏不能抑制G 细胞分泌之故。

若病变严重,不但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内因子分泌也减少,因而影响维生素B12也下降;血清PCA常呈阳性(75%以上),慢性胃窦胃炎时血清胃泌素下降,下降程度随G细胞破坏程度而定;血清PCA也有一定的阳性率(约30- 40%)。

三、胃肠X线钡餐检查用气钡双重造影显示胃粘膜细微结构时,萎缩性胃炎可出现胃粘膜皱襞相对平坦、减少。

胃窦胃炎X线征表现为胃窦粘膜呈钝锯齿状及胃窦部痉挛,或幽门前段持续性向心性狭窄,粘膜粗乱等。

疣状胃炎X线餐特征改变为胃窦部有结节状粗大皱襞,某些皱襞结节的中央有钡斑。

四、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浅表性胃炎常以胃窦部最为明显,多为弥漫性胃粘膜表面粘液增多,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病变处粘膜红白相间或花斑状,似麻疹样改变,有时有糜烂。

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亦可呈红白相间,白区凹陷;皱襞变细或平坦,由于粘膜变薄可透见呈紫兰色粘膜下血管;病变可弥漫或主要在胃窦部,如伴有增生性改变者,粘膜表面颗粒状或结节状。

活检标本应时作病理学及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可先置一标本于含酚红的尿素液中作尿素酶试验阳性者于30 —60分钟内试液变成粉红色,另一标本置特殊的培养液中,在微氧环境下培养,再一标本制作成切片,以HE或Warthin-Starry 或Gieemsa染色。

切片上可见在粘膜层中有成堆形态微弯的杆菌,呈鱼贯状排列。

诊断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体征很少,X线检查一般只有助于排除其他胃部疾病,故确诊要靠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在我国约有50 —80 % 患者在胃粘膜中可找到幽门螺旋杆菌。

鉴别诊断一、胃癌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

绝大多数患者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鉴别。

二、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为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

鉴别依靠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

三、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胀、暧气等消化不良的症关,易误诊为慢性胃炎。

但该病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四、其他如肝炎、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因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而延误诊治全面细微的查体及有关检查可防止误诊。

防治大部分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萎缩性。

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

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浅表性胃炎开始,对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一、消除病因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粘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