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急救流程-全
急诊科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急诊科急救技能操作流程步骤一:判断现场安全在进入急诊科急救现场之前,需要先判断现场是否安全。
如遇有火灾、化学泄漏、建筑物结构不稳等危险情况,应待现场安全后才能进行急救工作。
步骤二:向患者询问情况当确定现场安全后,需要迅速接近患者并询问患者的情况。
如患者能够回答问题,则可以通过询问了解到患者的症状、疼痛部位、发作时间等信息。
步骤三: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对话、摇动等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
常用的意识状态评估方法有AVPU法,即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A:清醒、V:对Verb可以应答、P:只对Pain可以应答、U:无意识)。
步骤四:检查患者呼吸接下来需要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
可以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浅以及呼吸节律等指标。
如出现呼吸急促、浅表、断续等异常情况,应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步骤五:检查患者循环系统急救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的循环系统。
可以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皮肤颜色等指标。
如出现心搏停止、无脉搏、血压过低等情况,应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步骤六:进行初步处理和急救措施步骤七:纠正病情严重的异常指标在急救过程中,还需要纠正病情严重的异常指标,如高热、低血糖、低血氧等。
可以通过给予药物治疗、吸氧、降温等方法进行。
步骤八:紧急抢救处理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危重或需要进行紧急抢救的情况,如急性心梗、大面积烧伤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抢救处理,如心电监测、血气分析、快速输液等。
步骤九:与其他科室合作步骤十:记录急救过程急救结束后,需要对急救过程进行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急救过程、所使用的药物和设备等。
这有助于后续的医疗工作和病历的完善。
以上是急诊科急救技能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
在急救过程中需要迅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急救能力,以保证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正确的处理和及时的抢救。
院前急救和急诊科交接制度和流程

8.2优化培训与教育
(1)根据急救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急救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2)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对院前急救知识的教育,提高整体接诊水平。
九、急救质量控制与监督
9.1质量控制指标
(1)制定明确的急救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反应时间、救治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
(1)急救车辆应配备标准化的药品和器械,以满足不同急救场景的需求。
(2)制定严格的药品和器械管理制度,包括储存、运输、使用和报废等环节,确保药品和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七、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信息系统的整合
7.1信息系统建设
(1)建立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患者信息、急救资源、救治过程等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2)流程应涵盖从急救车辆出动到患者交接完毕的全过程,确保急救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5.2院前急救操作规范
(1)急救人员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急救措施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2)规范应包括现场评估、紧急处理、患者转运等环节,并明确各项操作的优先级和具体要求。
5.3急诊科接诊标准化
(1)急诊科接诊医生和护士应遵循标准化接诊流程,确保患者得到迅速而准确的评估和治疗。
三、制度保障
3.1定期培训
(1)急救中心定期组织急救人员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和业务水平。
(2)急诊科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接诊能力。
3.2质量控制
(1)急救中心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质量评估。
(2)急诊科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接诊工作进行质量评估。
3.3信息共享
(1)急救中心与急诊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患者信息、急救资源的实时共享。
简述急诊病人抢救流程

简述急诊病人抢救流程答案:1.遇到危急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立即全力以赴进行抢救,做到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严禁发生对患者漠不关心或推委扯皮的现象;2.立即打开急诊室,将患者安置在床上,医生根据病情测量血压、做心电图或心电监护、化验等,或行心肺复苏、压迫止血等,并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及科主任,同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必要时让家属在病历上签字;3.护士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尽快打开静脉通道(一般输生理盐水),加入药物并调节滴速等;4.严密观察病情,医生详细做好病程记录及抢救记录,护士做好治疗记录,转院者做好转诊记录,务必保存各种病历资料;5.严格执行查对与交接班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要详细记录,所用药品的空安瓿须经两人核对方可弃去,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与医生加以复核,抢救结束后立刻补记书面医嘱;6.如患者转院,可选120急救站,外伤或大出血患者应立即转院;7.危重患者,或经抢救无效患者死亡,应立即向主管院长或院长报告;8.抢救完毕应总结抢救经过,每周业务学习讨论急救病例,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扩展:急救病人的抢救流程,一、必须稳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判断患者的呼吸、心跳以及意识状态,如果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该马上给予心肺复苏术,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抢救处理。
抓紧时间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或者呼吸机辅助呼吸。
二、如果呼吸、心跳是有的,人处于昏迷,必须要观察血压的情况,如果出现休克的情况,应该快速补充血容量,如果是出血性休克,必须要申请输血。
三、尽量处理原发病,如果是心肌梗塞引起的,马上给予溶栓治疗或者介入手术治疗。
如果是内脏出血或者四肢出血的情况下,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必须马上对肢体出血的地方加压包扎止血,内脏出血立即用药,马上急诊安排手术,进行止血处理。
急救病人的抢救流程,要判断病情、心脏复苏、持续救治等等。
1、判断病情:接诊病人时一定要明确是否有心脏骤停,可通过触摸颈动脉、同时还要判断是否有心跳情况,然后再进行救治。
完整版医院急诊科工作流程

一、接诊流程
1.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护士需在第一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意识、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根据病情紧急程度,进行分诊。
2.对于病情危重患者,立即启动紧急救治流程,通知值班医生及抢救小组,同时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室。
3.对于非危重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引导至相应诊室,由值班医生接诊。
4.加强与各科室的沟通协作,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
5.定期总结急诊科工作,持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六、急诊科应急预案
1.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如群体伤、重大交通事故等,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及具体措施。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应急物资、设备准备充足,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投入使用。
3.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公正、公平地处理各类医疗纠纷。
十五、急诊科文化建设
1.倡导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敬畏职责的文化理念。
2.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幸福感。
3.强化急诊科品牌建设,提升科室在国内外同行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十六、急诊科资源整合与优化
1.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优化就诊流程,提高急诊科运营效率。
十、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1.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急诊科整体战斗力。
3.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培训等活动,拓宽知识面,提升自身能力。
十一、急诊科与社区协作
1.与周边社区建立紧密联系,了解社区居民健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急救知识普及。
4.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根据需要Hale Waihona Puke 具检查、检验项目。二、救治流程
急诊急救流程

一、诊断治疗总急救流程伤病员(意识存在)(意识丧失)(有呼吸)(无呼吸)(有搏动)(无搏动)心电图检查初步诊断为何种症状再进入相应项目处理(直线)(无搏动心电活动)(心室颤动)二、电-机械分离或心脏停搏急救流程初诊为电-机械分离或心脏停搏呼吸;%NaCl250ml iv gtt肾上腺素1~5mg iv,每3~5min可重复1次,共2~3次;阿托品1mg iv,3min后只可重复1次;与接收医院 5%碳酸氢钠40ml iv。
急诊科联系每次用药后做心电监护和CPR(死亡)三、心室颤动急救流程初诊为心室颤动(无除颤器)(有除颤器)(无脉搏心电活动、心脏停搏、心室颤动)继续 CPR,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按相应项% NaCl 250ml iv gtt,开放静脉目处理通道1次,利多卡因50 ml iv,3~5 min后可重复1次;25%硫酸镁4 ml iv ,可重复1次;5%碳酸氢钠40 ml iv。
每次用药后做心电监护、心脏除颤(用300J或360J )及CPR(死亡四、复苏后监护急救流程恢复自主循环维持有效人工呼吸;头部冷敷;头部抬高30°,不侧弯iv gtt;iv gtt ;洛贝林3~15 mg iv ;尼可刹米(可拉明)~ g,iv ;纳洛酮~ mg iv ;利多卡因50 mg iv ;25%硫酸镁4 ml iv ;阿托品 mg iv ;地塞米松10 mg iv 。
(心脏停搏) (维持自主循环)五、缓慢性心律失常急救流程初诊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率<50次/min )(无明显异常症状、体征)(有明显异常症状、体征)(无变化)(收缩压<12kPa 时)(好转)(不存在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存在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传导阻滞、意识不清)六、快速性心律失常急救流程初诊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率>120次/min)(无明显异常症状、体征)(有明显异常症状、体征)% NaCl 250 ml iv gtt(窦速) (房颤、房扑) (宽 QRS) (室速)mgiv ,3 min 后可重复1次(未昏迷)(昏迷)(收缩压<)25%葡萄糖溶液20 ml加普罗帕酮35~70 mg iv选用:25%葡萄糖溶液20 ml加维拉帕米5 mg iv(当收缩压>kPa时);(恶化、昏迷)(好转或无变化)25%葡萄糖溶液20 ml加毛花(心率>150次/min)苷C mg iv七、休克急救流程初诊为休克20°体位;氧气吸入;% NaCl 250 ml iv gtt 。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2.严重外伤
(1)迅速评估患者伤情,判断有无生命危险。
(2)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初步救治措施。
(3)通知值班医生,根据伤情决定是否进行紧急手术。
(4)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抢救记录。
1.定期组织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急救能力。
2.加强急诊科设备、药品的检查,确保急救物资充足。
3.加强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提高救治效率。
4.对急诊科应急预案进行不断总结、改进,使之更加完善。
5.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急救服务。
特殊应用场合及增加条款:
3.急性中毒
(1)了解患者中毒原因,评估中毒程度。
(2)立即给予针对性解毒药物,如洗胃、导泻等。
(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
(4)及时通知专业科室会诊,协助救治。
(5)做好患者中毒情况的详细记来自。4.严重过敏反应(1)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观察患者过敏症状。
(2)给予抗过敏治疗,如激素、抗组胺药物等。
急诊科常见的应急预案
一、急诊科突发事件分类
1.心跳呼吸骤停
2.严重外伤
3.急性中毒
4.严重过敏反应
5.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6.群体伤害事件
二、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1.心跳呼吸骤停
(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叫其他医护人员支援。
(2)迅速准备急救设备,如除颤仪、呼吸机等。
(3)及时通知值班医生,汇报患者病情。
-增加条款:
a.提前制定针对活动期间的急诊预案,增加急诊科值班人员及急救物资。
急诊急救流程与规范

急诊急救流程与规范急诊急救是医院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部门之一,它涉及到对患者生命的抢救和救治。
为了确保急诊急救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医院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流程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诊急救流程与规范的标准格式,包括流程步骤、人员配备、设备要求等内容。
一、急诊急救流程1. 患者接诊与登记-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接诊护士进行初步的评估和登记。
- 护士应核实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并问询患者主诉和病史。
- 护士应按照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确保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2. 快速初步评估- 接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快速初步评估,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 医生应问询患者症状、病史、过敏史等,并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
- 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医生应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即将进行抢救或者救治。
3. 抢救与救治- 对于重症患者,应即将进行抢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气道管理、血管通路建立等。
- 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救治方案,并及时进行治疗,如赋予抗生素、止痛药等。
-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随时向医生汇报。
4. 检验与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医生应及时安排相应的检验与辅助检查,如血液常规、心电图、X光等。
- 护士应协助患者完成相应的检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
5. 诊断与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检验结果,进行初步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护士应按照医生的叮嘱,赋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6. 观察与护理-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疼痛程度等,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 护士应赋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保持患者通气畅通、保持患者体温等。
7. 出院与转院-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家属的意愿,决定是否出院或者转院。
- 出院或者转院时,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并开具相应的医嘱。
急诊科急救技能操作操作规范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人吸气。
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
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
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定为罩。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2.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3.以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4.按压频率100~110次/分;5.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
(六)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胸外按压过程中由助手完成。
(七)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八)连续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P导联监护位,)。
归位。
(十五)擦干胸壁皮肤,口述: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三、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一)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二)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
(三)如为大的动脉、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
如为单人操作,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协助指压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