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数学试题

则有 或
两方程解得两个根,故共有两个点,符合题意‘
故选
9.
【解析】
∵直线 的斜率为 ,设倾斜角为
∴
∴
设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将点 代入可得
故直线方程为
故答案为
10.
【解析】
由题意可知:
弦长为
11. (此答案不唯一)
【解析】
在正方体的一个面上取三个点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作为三棱锥的底面,如 ;取对面上与直角三角形锐角顶点正对的顶点,作为三棱锥的顶点,即点 ,可得两个符合条件的三棱锥
∴
∴
∴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故答案为
14. , , , 中的任意两条都对 , 此答案不唯一
【解析】
①不难发现,其图象关于 轴对称,即 ,又 可以互换,结果不变,故关于 对称;
②可以得到 和 两个特殊点坐标
③ ,即
,则到原点距离范围为
15.(Ⅰ) (Ⅱ) 或 .
【解析】
试题分析:(Ⅰ)设出 的坐标,根据线段长度求出 的坐标,即可求圆 的方程;(Ⅱ)讨论直线斜率是否存在,利用直线和圆相切的位置关系建立方程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5.已知平面 , ,直线 , ,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若 , ,则 B.若 , ,则
C.若 , ,则 D.若 , , ,则
6.椭圆 : 的焦点为 , ,若点 在 上且满足 ,则 中最大角为( )
A. B. C. D.
7.“ ”是“方程 表示双曲线”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 B. C. D.
3.已知圆 经过原点,则实数 等于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答案版】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椭圆y 22+x 2=1的焦点坐标为( ) A .(﹣1,0),(1,0)B .(0,﹣1),(0,1)C .(−√3,0),(√3,0)D .(0,−√3),(0,√3) 2.抛物线y 2=x 的准线方程是( )A .x =−12B .x =−14C .y =−12D .y =−143.直线3x +√3y +1=0的倾斜角为( )A .150°B .120°C .60°D .30°4.已知点P 与A (0,2),B (﹣1,0)共线,则点P 的坐标可以为( )A .(1,﹣1)B .(1,4)C .(−12,−1)D .(﹣2,1) 5.已知P 为椭圆C :x 24+y 2b 2=1上的动点,A (﹣1,0),B (1,0),且|P A |+|PB |=4,则b 2=( ) A .1 B .2 C .3 D .46.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ABB 1A 1⊥底面ABC ,则“CB ⊥BB 1”是“CB ⊥AB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点P (﹣2,3,1)到x 轴的距离为( )A .2B .3C .√5D .√10 8.已知双曲线C :x 2−y 2b 2=1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1,A 2,右焦点为F ,以A 1F 为直径作圆,与双曲线C 的右支交于两点P ,Q .若线段PF 的垂直平分线过A 2,则b 2的数值为( )A .3B .4C .8D .910.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且∠A =60°,E ,F 分别为棱AB ,DC 中点.将△BCF 和△ADE 分别沿BF ,DE 折叠,若满足AC ∥平面DEBF ,则线段AC 的取值范围为( )A .[√3,2√3)B .[√3,2√3]C .[2,2√3)D .[2,2√3]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数学试卷含答案

海淀区高二年级练习数学(答案在最后)2024.01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7页,共3道大题,19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在试卷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试卷上,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椭圆C :2222x y +=的焦点坐标为()A.(1,0)-,(1,0) B.(0,1)-,(0,1)C.(),)D.(0,,(【答案】B 【解析】【分析】先化为标准方程2212y x +=,求得222,1,1a b c ====,判断焦点位置,写焦点坐标.【详解】因为椭圆C :2222x y +=,所以标准方程为2212y x +=,解得222,1,1a b c ===,因为焦点在y 轴上,所以焦点坐标为(0,1)-,(0,1).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还考查了理解辨析的能力,属于基础题.2.抛物线2y x =的准线方程是()A.12x =-B.14x =-C.12y =-D.14y =-【答案】B 【解析】【分析】由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直接求解.【详解】由抛物线方程2y x =可知1212p p ==,,故准线方程为:124p x =-=-.故选:B.3.直线310x ++=的倾斜角是()A.30°B.60°C.120°D.150°【答案】C 【解析】【分析】先求解出直线的斜率,然后根据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求解出倾斜角的大小.【详解】因为直线方程为310x +=,所以斜率k ==设倾斜角为θ,所以tan θ=,所以120θ=°,故选:C.4.已知点P 与(0,2),(1,0)A B -共线,则点P 的坐标可以为()A.(1,1)- B.(1,4)C.1,12⎛⎫-- ⎪⎝⎭D.(2,1)-【答案】B 【解析】【分析】三点共线转化为向量共线,利用共线条件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设(,)P x y ,则(,2),(1,2)AP x y AB =-=--,由,,P A B 三点共线,则//AP AB,所以2(2)0x y -+-=,则220x y -+=.选项A ,21(1)250⨯--+=≠,不满足220x y -+=,故A 错误;选项B ,21420⨯-+=,满足220x y -+=,故B 正确;选项C ,12(1)2202⎛⎫⨯---+=≠ ⎪⎝⎭,不满足220x y -+=,故C 错误;选项D ,2(2)1230⨯--+=-≠,不满足220x y -+=,故D 错误.故选:B.5.已知P 为椭圆222:14x y C b+=上的动点.(1,0),(1,0)A B -,且||||4PA PB +=,则2b =()A.1B.2C.3D.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椭圆的定义,得到点P 的轨迹表示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进而求得2b 的值.【详解】因为(1,0),(1,0)A B -,可得2AB =,则||||42A PA PB B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点P 的轨迹表示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其中24,21a c ==,可得2,1a c ==,所以2223b a c =-=,又因为点P 在椭圆222:14x y C b+=,所以23b =.故选:C.6.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BB A ⊥底面ABC ,则“1CB BB ⊥”是“CB AB ⊥”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 【解析】【分析】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证明“1CB BB ⊥”是“CB AB ⊥”的必要条件,由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模型,可知“1CB BB ⊥”不是“CB AB ⊥”的充分条件.【详解】①已知侧面11ABB A ⊥底面ABC ,且侧面11ABB A 底面ABC AB =,又BC ⊂平面ABC ,若BC AB ⊥,则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BC ⊥平面11ABB A ,1BB ⊂平面11ABB A ,则1CB BB ⊥,所以则“1CB BB ⊥”是“CB AB ⊥”的必要条件;②若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底面ABC 是正三角形,则1BB ⊥底面ABC ,1BB ⊂平面11ABB A ,则满足条件侧面11ABB A ⊥底面ABC .又BC ⊂平面ABC ,则1CB BB ⊥,但BC 与AB 不垂直.所以“1CB BB ⊥”不是“CB AB ⊥”的充分条件.综上所述,“1CB BB ⊥”是“CB A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点(2,3,1)-P 到x 轴的距离为()A.2B.3C.D.【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空间直角坐标系,数形结合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点(2,3,1)-P 到x 轴的距离.【详解】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过P 作PH ⊥平面xOy ,垂足为H ,则PH x ⊥轴,在坐标平面xOy 内,过H 作1HP x ⊥轴,与x 轴交于1P ,由(2,3,1)-P ,则1(2,0,0)P -,(2,3,0)H -,由1PH HP H = ,PH ⊂平面1PHP ,1HP ⊂平面1PHP ,则x 轴⊥平面1PHP ,1PP ⊂平面1PHP ,则x 轴1PP ⊥,故1PP即点(2,3,1)-P 到x 轴的距离,则1PP ==故选:D.8.已知双曲线222:1y C x b-=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2,A A ,右焦点为F ,以1A F 为直径作圆,与双曲线C 的右支交于两点,P Q .若线段PF 的垂直平分线过2A ,则2b 的数值为()A.3B.4C.8D.9【答案】C 【解析】【分析】由双曲线方程得1a =,结合圆的性质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2A 是1A F 的中点,得到,a c 关系求c ,进而求出2b .【详解】由双曲线222:1y C x b-=,得1a =,12(1,0),(1,0),(,0)A A F c -,由题意,点P 在以1A F 为直径的圆上,则1A P PF ⊥,取PF 的中点M ,由线段PF 的垂直平分线过2A ,则2A M PF ⊥,则12//A P A M ,故2A 是1A F 的中点,122A A A F=且12222,1A A a A F c a c ===-=-,所以12c -=,解得3c =,故222918b c a =-=-=.故选:C.9.设动直线l 与()22:15C x y ++= 交于,A B 两点.若弦长AB 既存在最大值又存在最小值,则在下列所给的方程中,直线l 的方程可以是()A.2x y a +=B.2ax y a +=C.2ax y +=D.x ay a+=【答案】D 【解析】【分析】由动直线恒与圆相交得直线过圆内一定点,再验证弦长取最值即可.【详解】()22:15C x y ++= ,圆心(1,0)C -,半径5r =,选项A ,由直线2x y a +=斜率为12-,可得动直线为为平行直线系,圆心(1,0)C -到直线20x y a +-=的距离15a d --=当6a ≤-或4a ≥时,5d ≥A 错误;选项B ,由直线2ax y a +=可化为(2)0a x y -+=,则直线恒过(2,0),因为()2215+>,点(2,0)在圆外,故直线不一定与圆相交,故B 错误;选项C ,由直线2ax y +=恒过(0,2),点(0,2)在圆上,当12a =时,直线方程可化为240x y +-=,此时圆心(1,0)C -到直线240x y +-=的距离1455d r --===,圆与直线相切,不满足题意,故C 错误;选项D ,由直线方程x ay a +=可化为(1)0x a y +-=,则直线恒过(0,1)M ,且点M 在圆C 内,故直线恒与圆C 相交,当直线过圆心C 时,弦长最长,由(1,0)-在直线(1)0x a y +-=上,可得1a =-,AB 取到最大值;如图,取AB 中点T ,则CT AB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CT CM=≤AB ==,当d 取最大值CM 时,弦长最短,即当直线与CM 垂直时,弦长最短,由CM 的斜率为01110CM k -==--此时直线斜率为11k a==,即当1a =时,AB 取到最小值.故D 正确.故选:D.10.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且60,,A E F ∠=︒分别为棱,AB DC 中点.将BCF △和ADE V 分别沿,BF DE 折叠,若满足//AC 平面DEBF ,则线段AC 的取值范围为()A. B. C.2,⎡⎣ D.2,⎡⎣【答案】A 【解析】【分析】借助空间直观想象,折叠前在平面图形中求出AC 的长度,折叠过程中证明平面//EAB 平面FDC ,面面距离即为AC 的最小值,由此得到AC 的范围.【详解】折叠前,连接,AC BD .由题意,在菱形ABCD 中,2AB BC ==,18060120ABC ∠=-= ,则由余弦定理得,22212cos 44222122AC AB BC AB BC ABC ⎛⎫=+-⋅∠=+-⨯⨯⨯-= ⎪⎝⎭,所以,AC =,故在折叠过程中,AC ≤.折叠后,若//AC 平面DEBF ,则AC ⊄平面DEBF ,则AC <BD 项错误;折叠前,在菱形ABCD 中,2BA BD ==,60DAB ∠= ,则ABD △是正三角形,由,E F 分别为棱,AB DC 中点,则,,//DE AB BF DC AB DC ⊥⊥,所以//DE BF .折叠后,,,DE AE DE EB AE EB E ⊥⊥= ,又AE ⊂平面EAB ,且EB ⊂平面EAB ,则DE ⊥平面EAB ,同理BF ⊥平面FDC ,所以平面//EAB 平面FDC ,则平面EAB 与平面FDC 的距离即为22DE =⨯=,由点A ∈平面EAB ,点C ∈平面FDC ,则AC ≥.在折叠过程中,当60DFC AEB ∠=∠= 时,由,AE EB DF FC ==,则,EBA DFC 均为正三角形,可构成如图所示的正三棱柱DFC EBA -,满足//AC 平面DEBF ,此时AC DE ==.所以AC A 正确,C 项错误.故选: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双曲线22:14y C x -=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_.【答案】2y x =±【解析】【分析】利用双曲线的性质即可求得渐近线方程.【详解】由双曲线的相关知识可知:1a =,2b =所以焦点在x 轴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2by x x a=±=±故答案为:2y x=±12.如图,已知E ,F 分别为三棱锥D ABC -的棱,AB DC 的中点,则直线DE 与BF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填“平行”,“异面”,“相交”).【答案】异面【解析】【分析】假设共面推出矛盾.【详解】假设直线,DE BF 共面,EB ⊂平面DEBF ,由A EB ∈,则AB ⊂平面DEBF ,同理,DC ⊂平面DEBF ,故,AB CD 共面,这与D ABC -是三棱锥矛盾,故假设错误,故直线,DE BF 异面.故答案为:异面.13.经过点(0,1)A 且与直线:210l x y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答案】210x y -+=【解析】【分析】求出所求直线的斜率,利用点斜式方程可得出所求直线的方程.【详解】直线:210l x y +-=的斜率为12-,则与直线:210l x y +-=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2,则直线方程为12(0)y x -=-,即210x y -+=.故答案为:210x y -+=14.作为我国古代称量粮食的量器,米斗有着吉祥的寓意,是丰饶富足的象征,带有浓郁的民间文化韵味.右图是一件清代老木米斗,可以近似看作正四棱台,测量得其内高为12cm ,两个底面内棱长分别为18cm 和9cm ,则估计该米斗的容积为__________3cm .【答案】2268【解析】【分析】先画出正四棱台的直观图,再利用台体的体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根据题意,正四棱台的直观图如下:由题意可知,高112cm OO h ==,下底面正方形的变长9cm AB =,其面积()219981cmS =⨯=,上底面正方形的变长18cm AB =,其面积()221818324cm S =⨯=,由台体的体积公式可得,该正四面体的体积:()()()3121181324122268cm 33V S S h =++=⨯++⨯=.故该米斗的容积为32268cm .故答案为:2268.15.已知四边形ABCD 是椭圆22:12x M y +=的内接四边形,其对角线AC 和BD 交于原点O ,且斜率之积为13-.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②存在四边形ABCD 是菱形;③存在四边形ABCD 使得91AOD ∠=︒;④存在四边形ABCD 使得2264||||5AC BD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__.【答案】①③④【解析】【分析】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判断①;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判断②;利用正切函数的和差公式与性质判断③;利用斜率关系得到22||||OA OB +的表达式,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22||||AC BD +的最大值,可判断④.【详解】因为四边形ABCD 是椭圆22:12x M y +=的内接四边形,AC 和BD 交于原点O ,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OA OC =且OB OD =,所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故①正确;假设对角线AC 和BD 的斜率分别为12,k k ,若四边形ABCD 是菱形,则其对角线互相垂直,即121k k ×=-,而这与1213k k ⋅=-矛盾,所以不存在四边形ABCD 是菱形,故②错误;不妨设直线AC 的倾斜角为α,直线BD 的倾斜角为β,且αβ>,则12tan ,tan 0k k αβ==>,又1213k k ⋅=-,则1213k k =-,则()122122tan tan 31tan tan 1tan tan 123k k AOD k k k k αβαβαβ⎛⎫--∠=-===-- ⎪++⎝⎭3tan1202≤-⨯=︒,又0180AOD ︒<∠<︒,则90120AOD ︒<∠<︒,所以存在四边形ABCD 使得91AOD ∠=︒,故③正确;直线AC 的方程1y k x =,直线BD 的方程2y k x =,由12212y k xx y =⎧⎪⎨+=⎪⎩,得()22122x k x +=,即122122k x =+,可得1222212A C x k x =+=,同理可得2222212B D x k x =+=,则()()22122222221212212111||221212121k kOA OB k k k k +++=+=++++++,由1213k k ⋅=-,得222119k k =,令()22121,09k t k t t==>,则22211119||||222221199t t t ttOA OB +=+++++=+++()()()92221123321922192t t t t t t +-+-=++=+++++2552181321813116333355t t t t t ++++=+=+≤++=,当且仅当218t t =,即221211,33t k k ===时,等号成立;于是()()()22222264||224||5AC BD OA OB OA OB +=+=+≤,当且仅当221213k k ==,即四边形ABCD 矩形时,等号成立,所以存在四边形ABCD 使得2264||||5AC BD +=,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睛】关键点睛:本题结论④的解决关键是利用弦长公式得到22||||AC BD +关于t 的表达式,从而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解.三、解答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6.已知圆222:(2)(0)C x y r r -+=>与y 轴相切.(1)直接写出圆心C 的坐标及r 的值;(2)直线:3410l x y --=与圆C 交于两点,A B ,求||AB .【答案】(1)圆心(2,0)C ,2r =(2)【解析】【分析】(1)由圆的方程得圆心坐标,结合图形,圆与y 轴相切得半径;(2)法一由弦长公式求解;法二利用几何法勾股定理求解.【小问1详解】圆222:(2)(0)C x y r r -+=>,则圆心(2,0)C ,因为圆222:(2)(0)C x y r r -+=>与y 轴相切,则半径2r =.【小问2详解】由(1)知,圆的方程为22:(2)4C x y -+=,圆心(2,0)C ,半径为2.法一:设()()1122,,,A x y B x y ,联立()22341024x y x y --=⎧⎪⎨-+=⎪⎩,得2257010x x -+=,2(70)42548000∆=--⨯=>,则1212141,525x x x x +==,所以12AB x=-===法二:圆心(2,0)C到直线:3410l x y--=的距离12d==<,则AB===故AB=.17.已知直线:1l y kx=+经过抛物线2:2C x py=的焦点F,且与C的两个交点为P,Q.(1)求C的方程;(2)将l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l l''与C交于两点M,N.若24MN=,求k值.【答案】(1)24x y=(2)k=【解析】【分析】(1)由直线l与y轴交点得焦点F,待定p可得方程;(2)联立直线l'与抛物线C的方程,由已知弦长利用弦长公式建立关于k的方程,求解可得.【小问1详解】抛物线2:2C x py=的焦点F在y轴上,直线:1l y kx=+,令0x=,得1y=,则焦点(1,0)F,所以12p=,即2p=,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24x y=;【小问2详解】直线:1l y kx=+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6l y kx'=+,由246x y y kx ⎧=⎨=+⎩,消y 得24240x kx --=,设直线l '与C 交于两点1122(,),(,)M x y N x y ,则216960k ∆=+>,且12124,24x x k x x +==-,MN =====,由24MN =,化简整理得427300k k +-=,解得210k =-(舍)或23k =,所以k =.18.如图,四棱锥E ABCD -中,⊥AE 平面,,,2,1ABCD AD AB AD BC AE AB BC AD ⊥====∥,过AD 的平面分别与棱,EB EC 交于点M ,N .(1)求证:AD MN ∥;(2)记二面角A DN E --的大小为θ,求cos θ的最大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33【解析】【分析】(1)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可证;(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0,1BM BE λλ=∈,利用法向量方法,用λ表示两平面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再由向量夹角与二面角大小关系求cos θ最大值.【小问1详解】因为//AD BC ,AD ⊄平面BCE ,BC ⊂平面BCE ,所以//AD 平面BCE .因为过AD 的平面分别与棱,EB EC 交于,M N ,所以//AD MN ;【小问2详解】因为⊥AE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所以,AE AB AE AD ⊥⊥,又因为AB AD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2,0,0),(2,0,2),(0,2,0),(0,0,1)B C E D ,所以(0,2,1),(2,2,2),(2,2,0),(0,0,1)ED EC BE AD =-=-=-=,设[],0,1BM BE λλ=∈,则(2,0,0)(2,2,0)(22,2,0)AM AB BM λλλ=+=+-=-,设平面AND 即平面AMND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则1110(22)20m AD z m AM x y λλ⎧⋅==⎪⎨⋅=-+=⎪⎩ ,令1x λ=,则11y λ=-,于是(,1,0)m λλ=-;设平面END 即平面ECD 的法向量为222(,,)n x y z =,则22222202220n ED y z n EC x y z ⎧⋅=-+=⎪⎨⋅=-+=⎪⎩ ,令21y =,则222,1z x ==-,于是(1,1,2)n =-,所以cos ,m nm n m n ⋅===⋅,因为[]0,1λ∈,所以cos ,,36m n ⎡∈--⎢⎣⎦,由二面角A DN E --的大小为θ,根据(,1,0),(1,1,2)m n λλ=-=- 的方向判断可得π,m n θ=-,所以,当12λ=时,cos θ的最大值为33.19.已知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 +=>>的两个顶点分别为(2,0),(2,0)A B -,离心率()()0001,,02e P x y y =≠为椭圆上的动点,直线,PA PB 分别交动直线x t =于点C ,D ,过点C 作PB 的垂线交x 轴于点H .(1)求椭圆E 的方程;(2)HC HD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9.22143x y +=20.存在;12【解析】【分析】(1)由离心率及顶点坐标结合222b c a +=即可求解;(2)结合两点式得直线,PA PB 方程,进而得到点,C D 坐标,由直线CH 与直线PB 垂直得到直线CH 的斜率,结合点斜式得直线CH 的方程,进而的到点H 坐标,结合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及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求解.【小问1详解】由12ce a==,又两个顶点分别为(2,0),(2,0)A B -,则2,1a c ==,2223b a c =-=,故椭圆E 的方程为22143x y +=;【小问2详解】()()000,0P x y y ≠为椭圆上的动点,则02x ≠±,故直线,PA PB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则直线PA :0022y x y x +=+,即00(2)2y y x x =++,则点00(,(2))2y C t t x ++,则直线PB :0022y x y x -=-,即00(2)2y y x x =--,则点00(,(2))2y D t t x --,则直线CH 的斜率为002x y -,故直线CH :00002(2)()2y x y t x t x y --+=-+,令0y =,得2020(2)4H t y x t x +=+-,又()00,P x y 在椭圆上,则2200143x y +=,整理得()2020344x y -=,所以36(2)44H t x t t -=-+=,则6,04t H -⎛⎫⎪⎝⎭,所以()22200020004(2)(2)3636(36),,4242164t y t y t y t t t HC HD x x x -⎛⎫⎛⎫+-+++⋅=⋅=+ ⎪ ⎪+--⎝⎭⎝⎭ ()22234(36)3(6)1216416t t t -+-=-=-+综上,存在6t =,使得HC HD ⋅有最大值12.确,运算要细心,是中档题.。
【最新资料】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含答案)

高考数学最新资料海淀区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数学(理科)20xx.01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抛物线22y x =的准线方程是 ( )(A ) 12x =(B )12y = (C )12x =- (D )12y =-(2)若直线10x ay ++=与直线20x y ++=平行,则实数a = ( ) (A )12-(B )2- (C )12(D )2 (3)在四面体O ABC -中,点P 为棱BC 的中点. 设OA =a , OB =b ,OC =c ,那么向量AP 用基底{,,}a b c 可表示为( )(A )111222-+a +b c(B )1122-+a +b c (C )1122+a +b c(D )111222+a +b c(4)已知直线l ,平面α.则“l α^”是“$直线m αÌ,l m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若方程22(2)1mx m y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1,)+∞ (B )(0,2) (C )(1,2)(D )(0,1)(6)已知命题:p 椭圆的离心率(0,1)e ∈,命题:q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此抛物线的切OABCP线,那么 ( ) (A )p q ∧是真命题 (B )()p q ∧⌝是真命题 (C )()p q ⌝∨是真命题 (D )p q ∨是假命题(7)若焦距为4的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互相垂直,则此双曲线的实轴长为 ( ) (A )(B ) 4 (C )(D ) 2 (8)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E 是棱1CC 上的一个动点,平面1BED 交棱1AA 于点F .则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存在点E ,使得11A C //平面1BED F (B )存在点E ,使得1B D ⊥平面1BED F (C )对于任意的点E ,平面11A C D ⊥平面1BED F (D )对于任意的点E ,四棱锥11B BED F -的体积均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9)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2,1,3)=-a ,(4,2,)x =-b .若^a b ,则x = . (10)过点(1,1)且与圆2220x x y -+=相切的直线方程是 .(11)已知抛物线C :24y x =,O 为坐标原点,F 为C 的焦点,P 是C 上一点. 若OPF ∆是等腰三角形,则PO = .(12)已知点12,F F 是双曲线C 的两个焦点,过点2F 的直线交双曲线C 的一支于,A B 两点,若1ABF ∆为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 .F ED 1C 1B 1A 1DCBA(13)如图所示,已知点P 是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11A D 上的一个动点,设异面直线AB 与CP 所成的角为α,则cos α的最小值是 .(14)曲线C 是平面内与定点(2,0)F 和定直线2x =-的距离的积等于4的点的轨迹.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曲线C 过坐标原点; ②曲线C 关于x 轴对称; ③曲线C 与y 轴有3个交点;④若点M 在曲线C 上,则MF的最小值为1).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共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 (4 0)A ,,动点M 在y 轴上的正射影为点N ,且满足直线MO NA ⊥.(Ⅰ)求动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 (Ⅱ)当π6MOA ∠=时,求直线NA 的方程.(16)(本小题共11分)已知椭圆C :22312x y +=,直线20x y --=交椭圆C 于,A B两点.(Ⅰ)求椭圆C 的焦点坐标及长轴长; (Ⅱ)求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17)(本小题共11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PB BC ⊥,PD DC ⊥,且1A PPC =(Ⅰ)求证:PA ⊥平面ABCD ;(Ⅱ)求二面角B PD C --的余弦值;(Ⅲ)棱PD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直线E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是30?若存在,求P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本小题共12分)已知椭圆M :22221(0)x y a b a b +=>>经过如下五个点中的三个点:1(1,)2P --,2(0,1)P ,31(,)22P ,4(1,2P ,5(1,1)P . (Ⅰ)求椭圆M 的方程;(Ⅱ)设点A 为椭圆M 的左顶点,, B C 为椭圆M 上不同于点A 的两点,若原点在ABC ∆的外部,且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海淀区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数学(理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xx .01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103 (10)10y -= (11)32或1(12(13 (14)①②④ 注:(11)题少一个答案扣2分.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0分)解:(Ⅰ)设(,)M x y ,则(0,)N y ,(,)OM x y =,(4,)NA y =-.……………………2分因为 直线MO NA ⊥,所以 240OM NA x y ⋅=-=,即24y x =. ………………………4分所以 动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为24y x =(0x ≠). ………………………5分(Ⅱ)当π6MOA ∠=时,因为 MO NA ⊥,所以 π3NAO ∠=. 所以 直线AN 的倾斜角为π3或2π3.当直线AN 的倾斜角为π3时,直线NA0y --=; ……………8分当直线AN 的倾斜角为2π3时,直线NA0y +-=. …………10分(16)(本小题满分11分)解:(Ⅰ)原方程等价于221412x y +=. 由方程可知:212a =,24b =,2228c a b =-=,c =……………………3分 所以 椭圆C的焦点坐标为(0,,(0,-,长轴长2a为……………5分(Ⅱ)由2231220x y x y ⎧+=⎨--=⎩,,可得:220x x --=.解得:2x =或1x =-.所以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1,3)--. ………………………7分 所以 ,A B 中点坐标为13(,)22-,||AB ==……………9分所以 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坐标为13(,)22-,半径为2. 所以 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22139()()222x y -++=. …………………11分(17)(本小题满分11分)(Ⅰ)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CD AD ⊥.因为CD PD ⊥,ADPD D =,所以 CD ⊥平面PAD . ………………………1分 因为 PA ⊂平面PAD ,所以 CD PA ⊥. ………………………2分 同理,BC PA ⊥. 因为 BCCD C =,所以 PA ⊥平面ABCD . ………………………3分 (Ⅱ)解:连接AC ,由(Ⅰ)知PA ⊥平面ABCD .因为 AC ⊂平面ABCD ,所以 PA AC ⊥. ………………………4分 因为PC =AC =所以 1PA =.分别以AD ,AB ,AP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由题意可得:(0,1,0)B ,(1,0,0)D ,(1,1,0)C ,(0,0,1)P .所以 (0,1,0)DC =,(1,0,1)DP =-,(1,1,0)BD =-,(0,1,1)BP =-. 设平面PDC 的一个法向量(,,)x y z =n ,则00DC DP ⎧⋅=⎪⎨⋅=⎪⎩,,n n 即0,0.y x z =⎧⎨-+=⎩ 令1x =,得1z =.所以 (1,0,1)=n .同理可求:平面PDB 的一个法向量(1,1,1)=m . ………………………6分 所以cos ,3⋅<>===n m n m |n ||m |. 所以 二面角B PD C --的余弦值为3. ………………………8分 (Ⅲ)存在.理由如下:若棱PD 上存在点E 满足条件,设(,0,)PE PD λλλ==-,[0,1]λ∈.所以 (1,1,1)(,0,)(1,1,1)EC PC PE λλλλ=-=---=--.…………………9分 因为 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AP =. 所以 |cos ,|2(1EC AP EC AP EC AP⋅<>==令1sin 30,2==解得:1λ=±经检验1[0,1]λ=.所以 棱PD 上存在点E ,使直线E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是30,此时PE 的长为1. ………………………11分(18)(本小题满分12分)解:(Ⅰ)由22222222222222221222(1)1112a b a b a b a b ⎛⎫⎛⎛⎫⎛⎫- ⎪ ⎪ ⎪-⎝⎭⎝⎭⎝⎭⎝⎭+<+=+<+知,31(2P 和5(1,1)P 不在椭圆M 上,即椭圆M经过1(1,2P --,2(0,1)P,4(1,2P . 于是222,1a b ==.所以 椭圆M 的方程为:2212x y +=. ………………………2分 (Ⅱ)①当90A ∠=︒时,设直线:BC x ty m =+,由2222,,x y x ty m ⎧+=⎨=+⎩得222(2)2(2)0t y tmy m +++-=.设1122(,),(,)B x y C x y ,则2216880m t ∆=-+>,12221222,22. 2tm y y t m y y t ⎧+=-⎪⎪+⎨-⎪=⎪+⎩所以AB AC k k ===1==-.于是m =,此时21616809t ∆=-+>,所以直线:BC x ty =.因为12216902y y t =-<+,故线段BC 与x轴相交于(3M -,即原点在线段AM 的延长线上,即原点在ABC ∆的外部,符合题设. ………………………6分所以12121||||||23ABC S AM y y y y ∆=⋅-=-====89. 当0t =时取到最大值89. ………………………9分 ②当90A ∠≠︒时,不妨设90B ∠=︒.设直线:0)AB x ty t =-≠,由2222,x y x ty ⎧+=⎪⎨=⎪⎩得22(2)0t y +-=.所以 0y =或22y t =+.所以B ,由AB BC ⊥,可得直线:BC y tx =-.由223222,,2x y y tx t ⎧+=⎪⎨=-+⎪+⎩得22222328(1)(2)(21)02t t t t y y t +++--=+.所以 222228(1)0(2)(21)B C t t y y t t +=-<++. 所以 线段BC 与x轴相交于N . 显然原点在线段AN 上,即原点在ABC ∆的内部,不符合题设. 综上所述,所求的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89. ……………………12分注:对于其它正确解法,相应给分.。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数学试题+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数学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A. B. C. D.2.如图,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分别为,,则复数的虚部为()A. B. C. D.3.已知直线,直线,且,则()A.1B.C.4D.4.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点M在C上,,O为坐标原点,则()A. B.4 C.5 D.5.在正四棱锥中,,二面角的大小为,则该四棱锥的体积为()A.4B.2C.D.6.已知圆,直线与圆C交于A,B两点.若为直角三角形,则()A. B. C. D.7.若关于x的方程且有实数解,则a的值可以为()A.10B.eC.2D.8.已知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倾斜角分别为,,则“”是“”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已知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为其前n项和.若对任意的,恒成立,则()A.是递增数列B.是递减数列C.是递增数列D.是递减数列10.蜜蜂被誉为“天才的建筑师”.蜂巢结构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建筑用材面积最小的结构.如图是一个蜂房的立体模型,底面ABCDEF是正六边形,棱AG,BH,CI,DJ,EK,FL均垂直于底面ABCDEF,上顶由三个全等的菱形PGHI,PIJK,PKLG构成.设,,则上顶的面积为()参考数据:,A. B. C. D.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在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为__________.12.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为,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13.已知点A,B,C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__________;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__________.14.已知无穷等差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公差为d,则能使得为某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一组,d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15.已知函数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任意,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②存在,使得对任意,;③当时,对任意非零实数x,;④当时,存在,,使得对任意,都有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2分。
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文(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数学试题

市海淀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直线x+y=2的倾斜角是()A.B.C.D.2.(4分)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离心率是,则实数m的值是()A.4 B.C.1 D.3.(4分)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8 B.C.D.64.(4分)已知圆O:x2+y2=1,直线l:3x+4y﹣3=0,则直线l被圆O所截的弦长为()A.B.1 C.D.25.(4分)命题“∃k>0,使得直线y=kx﹣2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的否定是()A.∃k>0,使得直线y=kx﹣2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B.∃k≤0,使得直线y=kx﹣2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C.∀k>0,使得直线y=kx﹣2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D.∀k≤0,使得直线y=kx﹣2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6.(4分)已知等差数列{a n},则“a2>a1”是“数列{a n}为单调递增数列”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4分)已知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2,点E是AD的中点,则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A.∀F∈BC,EF⊥AD B.∃F∈BC,EF⊥AC C.∀F∈BC,EF≥D.∃F∈BC,EF∥AC8.(4分)已知曲线W:+|y|=1,则曲线W上的点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是()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9.(4分)已知直线x﹣ay﹣1=0与直线y=ax平行,则实数a=.10.(4分)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11.(4分)已知椭圆上的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12.(4分)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若等边△F1F2P 的一个顶点P在椭圆C上,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13.(4分)已知平面α⊥β,且α∩β=l,在l上有两点A,B,线段AC⊂α,线段BD⊂β,AC⊥l,BD⊥l,AB=4,AC=3,BD=12,则线段CD的长为.14.(4分)已知点,抛物线y2=2x的焦点为F,点P在抛物线上,且|AP|=|PF|,则|OP|=.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10分)已知点A(0,2),圆O:x2+y2=1.(Ⅰ)求经过点A与圆O相切的直线方程;(Ⅱ)若点P是圆O上的动点,求的取值X围.16.(12分)已知直线l:y=x+t与椭圆C:x2+2y2=2交于A,B两点.(Ⅰ)求椭圆C的长轴长和焦点坐标;(Ⅱ)若|AB|=,求t的值.17.(12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直线AF⊥平面ABCD,且ABCD为正方形,ADEF为梯形,DE∥AF,又AB=1,AF=2DE=2a.(Ⅰ)求证:直线CE∥平面ABF;(Ⅱ)求证:直线BD⊥平面ACF;(Ⅲ)若直线AE⊥CF,求a的值.18.(10分)已知椭圆,经过点A(0,3)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Q两点.(Ⅰ)若|PO|=|PA|,求点P的坐标;(Ⅱ)若S△OAP=S△OPQ,求直线PQ的方程.市海淀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直线x+y=2的倾斜角是()A.B.C.D.考点:直线的倾斜角.专题:直线与圆.分析: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解答:解:设倾斜角为θ,θ∈[0,π).∵直线x+y﹣2=0,∴k=﹣1=tanθ,∴.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属于基础题.2.(4分)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离心率是,则实数m的值是()A.4 B.C.1 D.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利用椭圆的简单性质,离心率写出方程即可求出m的值.解答:解: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可知a2=m,b2=3,c2=m﹣3,椭圆的离心率是,可得,解得m=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简单性质的应用,基本知识的考查.3.(4分)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8 B.C.D.6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计算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为以俯视图为底面的四棱锥,求出底面面积和高,代入棱锥体积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为以俯视图为底面的四棱锥,棱锥的底面面积S=2×2=4,棱锥的高h=2,故棱锥的体积V==,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视图、三棱柱的体积,本试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运用.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运算能力.基础题.4.(4分)已知圆O:x2+y2=1,直线l:3x+4y﹣3=0,则直线l被圆O所截的弦长为()A.B.1 C.D.2考点: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专题:直线与圆.分析:根据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结合弦长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则直线l被圆O所截的弦长为==,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相交的应用,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结合弦长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4分)命题“∃k>0,使得直线y=kx﹣2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的否定是()A.∃k>0,使得直线y=kx﹣2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B.∃k≤0,使得直线y=kx﹣2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C.∀k>0,使得直线y=kx﹣2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D.∀k≤0,使得直线y=kx﹣2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考点:命题的否定.专题:简易逻辑.分析:根据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命题为特称命题,则根据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得命题的否定是∀k>0,使得直线y=kx﹣2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比较基础.6.(4分)已知等差数列{a n},则“a2>a1”是“数列{a n}为单调递增数列”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简易逻辑.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2>a1,则d>0,即数列{a n}为单调递增数列,若数列{a n}为单调递增数列,则a2>a1,成立,即“a2>a1”是“数列{a n}为单调递增数列”充分必要条件,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等差数列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分)已知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2,点E是AD的中点,则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A.∀F∈BC,EF⊥AD B.∃F∈BC,EF⊥AC C.∀F∈BC,EF≥D.∃F∈BC,EF∥AC考点:棱锥的结构特征.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由题意画出图形,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判定AD⊥面BCE,由此说明A正确;由三垂线定理结合∠BEC为锐角三角形说明B错误;举例说明C错误;由平面的斜线与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说明D错误.解答:解:如图,∵四面体A﹣BCD为正四面体,且E为AD的中点,∴BE⊥AD,CE⊥AD,又BE∩CE=E,∴AD⊥面BCE,则∀F∈BC,EF⊥AD,选项A正确;由AE⊥面BCE,∴AE⊥EF,若AC⊥EF,则CE⊥EF,∵∠BEC为锐角三角形,∴不存在F∈BC,使EF⊥AC,选项B错误;取BC中点F,可求得DF=,又DE=1,得EF=,选项C错误;AC是平面BCE的一条斜线,∴AC与平面BCE内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异面,选项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考查了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平行的判定,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是中档题.8.(4分)已知曲线W:+|y|=1,则曲线W上的点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是()A.B.C.D.考点: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化简方程+|y|=1,得到x2=1﹣2|y|,作出曲线W的图形,通过图象观察,即可得到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解答:解:+|y|=1即为=1﹣|y|,两边平方,可得x2+y2=1+y2﹣2|y|,即有x2=1﹣2|y|,作出曲线W的图形,如右:则由图象可得,O与点(0,)或(0,﹣)的距离最小,且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曲线方程的化简,考查两点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9.(4分)已知直线x﹣ay﹣1=0与直线y=ax平行,则实数a=1或﹣1.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平行关系.专题:直线与圆.分析:由平行关系可得向量相等,排除截距相等即可.解答:解:当a=0时,第二个方程无意义,故a≠0,故直线x﹣ay﹣1=0可化为x﹣,由直线平行可得a=,解得a=±1故答案为:1或﹣1点评:本题考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和平行关系,属基础题.10.(4分)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先确定双曲线的焦点所在坐标轴,再确定双曲线的实轴长和虚轴长,最后确定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解答:解:∵双曲线的a=4,b=3,焦点在x轴上而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双曲线的几何意义,特别是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先定位,再定量的解题思想11.(4分)已知椭圆上的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7.考点:椭圆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椭圆的长轴长为10,根据椭圆的定义,利用椭圆上的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即可得到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解答:解:椭圆的长轴长为10根据椭圆的定义,∵椭圆上的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10﹣3=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考查椭圆的定义,属于基础题.12.(4分)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若等边△F1F2P 的一个顶点P在椭圆C上,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由题意和椭圆的对称性可得:点P是椭圆短轴上的顶点,由椭圆的性质即可求出椭圆C的离心率.解答:解:因为等边△F1F2P的一个顶点P在椭圆C上,如图:所以由椭圆的对称性可得:点P是椭圆短轴上的顶点,因为△F1F2P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2c,则=,即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确定点P的位置,属于中档题.13.(4分)已知平面α⊥β,且α∩β=l,在l上有两点A,B,线段AC⊂α,线段BD⊂β,AC⊥l,BD⊥l,AB=4,AC=3,BD=12,则线段CD的长为13.考点: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专题:计算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由于本题中的二面角是直角,且两线段都与棱垂直,可根据题意作出相应的长方体,CD恰好是此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由长方体的性质求出其长度即可.解答:解:如图,由于此题的二面角是直角,且线段AC,BD分别在α,β内垂直于棱l,AB=4,AC=3,BD=12,作出以线段AB,BD,AC为棱的长方体,CD即为长方体的对角线,由长方体的性质知,CD==13.故答案为:13.点评:本题考查与二面角有关的线段长度计算问题,根据本题的条件选择作出长方体,利用长方体的性质求线段的长度,大大简化了计算,具体解题中要注意此类问题的合理转化.14.(4分)已知点,抛物线y2=2x的焦点为F,点P在抛物线上,且|AP|=|PF|,则|OP|=.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求得抛物线的焦点F,设P(m2,m),运用两点的距离公式,结合条件|AP|=|PF|,计算可得m,再由两点的距离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抛物线y2=2x的焦点为F(,0),设P(m2,m),由|AP|=|PF|,可得|AP|2=2|PF|2,即有(m2+)2+m2=2[(m2﹣)2+m2],化简得m4﹣2m2+1=0,解得m2=1,即有|OP|===.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主要考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同时考查两点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10分)已知点A(0,2),圆O:x2+y2=1.(Ⅰ)求经过点A与圆O相切的直线方程;(Ⅱ)若点P是圆O上的动点,求的取值X围.考点: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直线与圆.分析:(1)由已知中直线过点A我们可以设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然后化为一般式方程,代入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根据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可以求出k值,进而得到直线的方程;(2)设出P点的坐标,借助坐标来表示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再根据P在圆上的条件,进而得到结论.解答:(本小题满分10分)解:( I)由题意,所求直线的斜率存在.设切线方程为y=kx+2,即kx﹣y+2=0,﹣﹣﹣﹣﹣﹣﹣﹣﹣﹣﹣﹣﹣(1分)所以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3分)所以,解得,﹣﹣﹣﹣﹣﹣﹣﹣﹣﹣﹣﹣﹣(4分)所求直线方程为或.﹣﹣﹣﹣﹣﹣﹣﹣﹣﹣﹣﹣﹣(5分)( II)设点P(x,y),所以,,﹣﹣﹣﹣﹣﹣﹣﹣﹣﹣﹣﹣﹣(6分)所以.﹣﹣﹣﹣﹣﹣﹣﹣﹣﹣﹣﹣﹣(7分)因为点P在圆上,所以x2+y2=1,所以.﹣﹣﹣﹣﹣﹣﹣﹣﹣﹣﹣﹣﹣(8分)又因为x2+y2=1,所以﹣1≤y≤1,﹣﹣﹣﹣﹣﹣﹣﹣﹣﹣﹣﹣﹣(9分)所以.﹣﹣﹣﹣﹣﹣﹣﹣﹣﹣﹣﹣﹣(10分)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其中熟练掌握直线与圆不同位置关系时,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是关键,还考查了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16.(12分)已知直线l:y=x+t与椭圆C:x2+2y2=2交于A,B两点.(Ⅰ)求椭圆C的长轴长和焦点坐标;(Ⅱ)若|AB|=,求t的值.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Ⅰ)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即可求椭圆C的长轴长和焦点坐标;(Ⅱ)联立直线和椭圆方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结合弦长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 I)因为x2+2y2=2,所以,所以,所以c=1,所以长轴为,焦点坐标分别为F1(﹣1,0),F2(1,0).( II)设点A(x1,y1),B(x2,y2).因为,消元化简得3x2+4tx+2t2﹣2=0,所以,所以,又因为,所以,解得t=±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椭圆方程的应用和性质,以及直线和椭圆相交的弦长公式的应用,转化一元二次方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7.(12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直线AF⊥平面ABCD,且ABCD为正方形,ADEF为梯形,DE∥AF,又AB=1,AF=2DE=2a.(Ⅰ)求证:直线CE∥平面ABF;(Ⅱ)求证:直线BD⊥平面ACF;(Ⅲ)若直线AE⊥CF,求a的值.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证明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I)由AB∥CD,DE∥AF,且AB∩AF=A,CD∩DE=D,可证平面ABF∥平面DCE即可证明CE∥平面ABF.(II)先证明AC⊥BD,AF⊥BD,即可证明直线BD⊥平面ACF.(Ⅲ)连接 FD,易证明CD⊥AE.又AE⊥CF,可证AE⊥FD.从而可得,即有,即可解得a的值.解答:(本小题满分12分)解:( I)因为ABCD为正方形,所以AB∥CD.﹣﹣﹣﹣﹣﹣﹣﹣﹣﹣﹣﹣﹣(1分)又DE∥AF,且AB∩AF=A,CD∩DE=D.所以平面ABF∥平面DCE.﹣﹣﹣﹣﹣﹣﹣﹣﹣﹣﹣﹣﹣(3分)而CE⊂平面EDC,所以CE∥平面ABF.﹣﹣﹣﹣﹣﹣﹣﹣﹣﹣﹣﹣﹣(4分)(II)因为ABCD为正方形,所以AC⊥BD﹣﹣﹣﹣﹣﹣﹣﹣﹣﹣﹣﹣﹣(5分)因为直线AF⊥平面ABCD,所以AF⊥BD,﹣﹣﹣﹣﹣﹣﹣﹣﹣﹣﹣﹣﹣(6分)因为AF∩AC=A,所以直线BD⊥平面ACF.﹣﹣﹣﹣﹣﹣﹣﹣﹣﹣﹣﹣﹣(8分)(Ⅲ)连接 FD.因为直线AF⊥平面ABCD,所以AF⊥C D,又CD⊥AD,AD∩AF=A所以CD⊥平面ADEF,﹣﹣﹣﹣﹣﹣﹣﹣﹣﹣﹣﹣﹣(9分)所以CD⊥AE.又AE⊥CF,FC∩CD=C,所以AE⊥平面FCD,所以AE⊥FD.﹣﹣﹣﹣﹣﹣﹣﹣﹣﹣﹣﹣﹣(11分)所以,所以==解得.﹣﹣﹣﹣﹣﹣﹣﹣﹣﹣﹣﹣﹣(12分).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考察了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18.(10分)已知椭圆,经过点A(0,3)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Q两点.(Ⅰ)若|PO|=|PA|,求点P的坐标;(Ⅱ)若S△OAP=S△OPQ,求直线PQ的方程.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Ⅰ)由|PO|=|PA|,得P在OA的中垂线上,求出中垂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进行求解即可求点P的坐标;(Ⅱ)求出直线方程,联立直线和椭圆方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结合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 I)设点P(x1,y1),由题意|PO|=|PA|,所以点P在OA的中垂线上,而OA的中垂线为,所以有.﹣﹣﹣﹣﹣﹣﹣﹣﹣﹣﹣﹣﹣(2分)把其代入椭圆方程,求得x1=±1.所以或.﹣﹣﹣﹣﹣﹣﹣﹣﹣﹣﹣﹣﹣(4分)(II)设Q(x2,y2).根据题意,直线PQ的斜率存在,设直线PQ的方程为y=kx+3,所以.消元得到(3+4k2)x2+24kx+24=0,所以﹣﹣﹣﹣﹣﹣﹣﹣﹣﹣﹣﹣﹣(6分)因为S△OAP=S△OPQ,所以S△OAQ=2S△OPQ,即﹣﹣﹣﹣﹣﹣﹣﹣﹣﹣﹣﹣﹣(7分)所以有|x1|=2|x2|,﹣﹣﹣﹣﹣﹣﹣﹣﹣﹣﹣﹣﹣(8分)因为,所以x1,x2同号,所以x1=2x2.所以,﹣﹣﹣﹣﹣﹣﹣﹣﹣﹣﹣﹣﹣(9分)解方程组得到,经检验,此时△>0,所以直线PQ的方程为,或.﹣﹣﹣﹣﹣﹣﹣﹣﹣﹣﹣﹣﹣(10分)法二:设Q(x2,y2),因为S△OAP=S△OPQ,所以|AP|=|PQ|.﹣﹣﹣﹣﹣﹣﹣﹣﹣﹣﹣﹣﹣(6分)即点P为线段OQ的中点,所以x2=2x1,y2=2y1﹣3.﹣﹣﹣﹣﹣﹣﹣﹣﹣﹣﹣﹣﹣(7分)把点P,Q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得到﹣﹣﹣﹣﹣﹣﹣﹣﹣﹣﹣﹣﹣(8分)解方程组得到或者,即,或者.﹣﹣﹣﹣﹣﹣﹣﹣﹣﹣﹣﹣﹣(9分)所以直线PQ的斜率为或者,所以直线PQ的方程为,.﹣﹣﹣﹣﹣﹣﹣﹣﹣﹣﹣﹣﹣(10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椭圆方程的应用和性质,直线和椭圆相交的性质,利用设而不求的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数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圆(x+1)2+y 2=2,则其圆心和半径分别为( )A .(1,0),2B .(﹣1,0),2C .D .2.抛物线x 2=4y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A .B .1C .2D .43.双曲线4x 2﹣y 2=1的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 )A .2x+y=0B .2x+y=1C .x+2y=0D .x+2y=14.在空间中,“直线a ,b 没有公共点”是“直线a ,b 互为异面直线”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已知A ,B 为圆x 2+y 2=2ax 上的两点,若A ,B 关于直线y=2x+1对称,则实数a=( )A .B .0C .D .16.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x ﹣my+2=0,则直线l ( )A .恒过点(﹣2,0)且不垂直x 轴B .恒过点(﹣2,0)且不垂直y 轴C .恒过点(2,0)且不垂直x 轴D .恒过点(2,0)且不垂直y 轴7.已知直线x+ay ﹣1=0和直线ax+4y+2=0互相平行,则a 的取值是( )A .2B .±2C .﹣2D .08.已知两直线a ,b 和两平面α,β,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为( )A .若a ⊥b 且b ∥α,则a ⊥αB .若a ⊥b 且b ⊥α,则a ∥αC .若a ⊥α且b ∥α,则a ⊥bD .若a ⊥α且α⊥β,则a ∥β9.已知点A (5,0),过抛物线y 2=4x 上一点P 的直线与直线x=﹣1垂直且交于点B ,若|PB|=|PA|,则cos ∠APB=( )A .0B .C .D .10.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BC 的中点,点P 在底面ABCD 上移动,且满足B 1P ⊥D 1E ,则线段B 1P 的长度的最大值为( )A .B .2C .D .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已知命题p :“∀x ∈R ,x 2≥0”,则¬p : . 12.椭圆x 2+9y 2=9的长轴长为 .13.若曲线C :mx 2+(2﹣m )y 2=1是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则m 的取值范围为 .1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四边形ABCD 的两组对边均不平行.①在平面PAB 内不存在直线与DC 平行;②在平面PAB 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平面PDC 平行;③平面PAB 与平面PDC 的交线与底面ABCD 不平行;上述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15.已知向量,则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6.若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棱锥的体积为 ,表面积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为A (0,0),B (8,4),C (﹣2,4).(1)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2)若△ABC 的外接圆截直线4x+3y+m=0所得弦的弦长为6,求m 的值.18.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2CC 1=3AA 1=6,CC 1⊥平面ABCD ,且AA 1⊥平面ABCD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棱A 1D 中点,平面ABE 分别与棱C 1D ,C 1C 交于点F ,G .(Ⅰ)求证:AE ∥平面BCC 1;(Ⅱ)求证:A 1D ⊥平面ABE ;(Ⅲ)求二面角D ﹣EF ﹣B 的大小,并求CG 的长.19.已知椭圆G:的离心率为,经过左焦点F1(﹣1,0)的直线l与椭圆G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C点,且点C在线段AB上.(Ⅰ)求椭圆G的方程;(Ⅱ)若|AF1|=|CB|,求直线l的方程.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圆(x+1)2+y2=2,则其圆心和半径分别为()A.(1,0),2 B.(﹣1,0),2 C.D.【考点】圆的标准方程.【分析】利用圆的标准方程的性质求解.【解答】解:圆(x+1)2+y2=2的圆心为(﹣1,0),半径为.故选:D.2.抛物线x2=4y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A.B.1 C.2 D.4【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分析】直接利用抛物线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抛物线x2=4y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2.故选:C.3.双曲线4x2﹣y2=1的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A.2x+y=0 B.2x+y=1 C.x+2y=0 D.x+2y=1【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分析】将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求得a,b,由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y=±x,即可得到所求结论.【解答】解:双曲线4x2﹣y2=1即为﹣y2=1,可得a=,b=1,由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y=±x,可得所求渐近线方程为y=±2x.故选:A.4.在空间中,“直线a,b没有公共点”是“直线a,b互为异面直线”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利用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直接求解.【解答】解:“直线a,b没有公共点”⇒“直线a,b互为异面直线或直线a,b为平行线”,“直线a,b互为异面直线”⇒“直线a,b没有公共点”,∴“直线a,b没有公共点”是“直线a,b互为异面直线”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5.已知A,B为圆x2+y2=2ax上的两点,若A,B关于直线y=2x+1对称,则实数a=()A.B.0 C.D.1【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题意,圆心C(a,0)在直线y=2x+1上,C的坐标并代入直线2x+y+a=0,再解关于a的方程,即可得到实数a的值.【解答】解:∵A,B为圆x2+y2=2ax上的两点,A,B关于直线y=2x+1对称,∴圆心C(a,0)在直线y=2x+1上,∴2a+1=0,解之得a=﹣故选:A.6.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x﹣my+2=0,则直线l()A.恒过点(﹣2,0)且不垂直x轴 B.恒过点(﹣2,0)且不垂直y轴C.恒过点(2,0)且不垂直x轴D.恒过点(2,0)且不垂直y轴【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分析】由直线l的方程为x﹣my+2=0,令y=0,解得x即可得出定点,再利用斜率即可判断出与y轴位置关系.【解答】解:由直线l的方程为x﹣my+2=0,令y=0,解得x=﹣2.于是化为:y=﹣x﹣1,∴恒过点(﹣2,0)且不垂直y轴,故选:B.7.已知直线x+ay﹣1=0和直线ax+4y+2=0互相平行,则a的取值是()A.2 B.±2 C.﹣2 D.0【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平行关系.【分析】由直线的平行关系可得1×4﹣a•a=0,解得a值排除重合可得.【解答】解:∵直线x+ay﹣1=0和直线ax+4y+2=0互相平行,∴1×4﹣a•a=0,解得a=2或a=﹣2,经验证当a=﹣2时两直线重合,应舍去故选:A8.已知两直线a,b和两平面α,β,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为()A.若a⊥b且b∥α,则a⊥α B.若a⊥b且b⊥α,则a∥αC.若a⊥α且b∥α,则a⊥b D.若a⊥α且α⊥β,则a∥β【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利用空间线面平行、线面垂直以及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对选项分别分析选择.【解答】解:对于A,若a⊥b且b∥α,则a与α位置关系不确定;故A错误;对于B,若a⊥b且b⊥α,则a与α位置关系不确定;可能平行、可能在平面内,也可能相交;故B 错误;对于C,若a⊥α且b∥α,根据线面垂直和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以得到a⊥b;故C正确;对于D ,若a ⊥α且α⊥β,则a ∥β或者a 在平面β内,故D 错误;故选:C .9.已知点A (5,0),过抛物线y 2=4x 上一点P 的直线与直线x=﹣1垂直且交于点B ,若|PB|=|PA|,则cos ∠APB=( )A .0B .C .D .【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分析】求出P 的坐标,设P 在x 轴上的射影为C ,则tan ∠APC==,可得∠APB=120°,即可求出cos ∠APB .【解答】解:由题意,|PB|=|PF|=PA|,∴P 的横坐标为3,不妨取点P (3,2),设P 在x 轴上的射影为C ,则tan ∠APC==, ∴∠APC=30°,∴∠APB=120°,∴cos ∠APB=﹣. 故选:C .10.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BC 的中点,点P 在底面ABCD 上移动,且满足B 1P ⊥D 1E ,则线段B 1P 的长度的最大值为( )A .B .2C .D .3【考点】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分析】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线段B 1P 的长度的最大值.【解答】解: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 (a ,b ,0),则D 1(0,0,2),E (1,2,0),B 1(2,2,2),=(a ﹣2,b ﹣2,﹣2),=(1,2,﹣2), ∵B 1P ⊥D 1E ,∴=a ﹣2+2(b ﹣2)+4=0,∴a+2b ﹣2=0,∴点P 的轨迹是一条线段,当a=0时,b=1;当b=0时,a=2,设CD 中点F ,则点P 在线段AF 上,当A 与P 重合时,线段B 1P 的长度为:|AB 1|==2; 当P 与F 重合时,P (0,1,0),=(﹣2,﹣1,﹣2),线段B 1P 的长度||==3, 当P 在线段AF 的中点时,P (1,,0),=(﹣1,﹣,﹣2),线段B 1P 的长度||==. ∴线段B 1P 的长度的最大值为3.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已知命题p :“∀x ∈R ,x 2≥0”,则¬p : ∃x ∈R ,x 2<0 . 【考点】命题的否定.【分析】直接利用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写出结果即可.【解答】解: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命题p :“∀x ∈R ,x 2≥0”,则¬p :∃x ∈R ,x 2<0. 故答案为:∃x ∈R ,x 2<0.12.椭圆x 2+9y 2=9的长轴长为 6 .【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分析】将椭圆化为标准方程,求得a=3,即可得到长轴长2a .【解答】解:椭圆x 2+9y 2=9即为+y 2=1,即有a=3,b=1,则长轴长为2a=6.故答案为:6.13.若曲线C :mx 2+(2﹣m )y 2=1是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则m 的取值范围为 (2,+∞) .【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分析】将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由题意可得m >0且m ﹣2>0,解不等式即可得到所求范围.【解答】解:曲线C :mx 2+(2﹣m )y 2=1是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可得﹣=1,即有m>0,且m﹣2>0,解得m>2.故答案为:(2,+∞).1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边均不平行.①在平面PAB内不存在直线与DC平行;②在平面PAB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平面PDC平行;③平面PAB与平面PDC的交线与底面ABCD不平行;上述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①②③.【考点】棱锥的结构特征.【分析】①用反证法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即可证明.②设平面PAB∩平面PDC=l,则l⊂平面PAB,且在平面PAB中有无数无数多条直线与l平行,即可判断;③用反证法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即可证明.【解答】解:①用反证法.设在平面PAB内存在直线与DC平行,则CD∥平面PAB,又平面ABCD∩平面PAB=AB,平面ABCD∩平面PCD=CD,故CD∥AB,与已知矛盾,故原命题正确;②设平面PAB∩平面PDC=l,则l⊂平面PAB,且在平面PAB中有无数无数多条直线与l平行,故在平面PAB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平面PDC平行,命题正确;③用反证法.设平面PAB与平面PDC的交线l与底面ABCD平行,则l∥AB,l∥CD,可得:AB∥CD,与已知矛盾,故原命题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15.已知向量,则与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分析】求出平面BCD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能求出与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解:∵向量,∴==(﹣1,2,0),==(﹣1,0,3),设平面BCD的法向量为=(x,y,z),则,取x=6,得=(6,3,2),设与平面BCD所成角为θ,则sinθ===.∴与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故答案为:.16.若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棱锥的体积为,表面积为3.【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分析】几何体为三棱锥,棱锥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为2,底边的高为1,棱锥的高为.棱锥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解答】解: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三棱锥,棱锥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棱锥底面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2,底边的高为1,∴底面三角形的腰为,棱锥的高为.∴V==,S=+××2+=3.故答案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为A(0,0),B(8,4),C(﹣2,4).(1)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2)若△ABC 的外接圆截直线4x+3y+m=0所得弦的弦长为6,求m 的值.【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圆的一般方程.【分析】(1)证明•=﹣16+16=0,可得⊥,即可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2)求出△ABC 的外接圆的方程,利用△ABC 的外接圆截直线4x+3y+m=0所得弦的弦长为6,可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4,即可求m 的值.【解答】(1)证明:∵A (0,0),B (8,4),C (﹣2,4),∴=(8,4),=(﹣2,4),∴•=﹣16+16=0,∴⊥,∴ABC 是直角三角形;(2)解:△ABC 的外接圆是以BC 为直径的圆,方程为(x ﹣3)2+(y ﹣4)2=25,∵△ABC 的外接圆截直线4x+3y+m=0所得弦的弦长为6,∴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4=,∴m=﹣4或﹣44.18.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2CC 1=3AA 1=6,CC 1⊥平面ABCD ,且AA 1⊥平面ABCD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棱A 1D 中点,平面ABE 分别与棱C 1D ,C 1C 交于点F ,G .(Ⅰ)求证:AE ∥平面BCC 1;(Ⅱ)求证:A 1D ⊥平面ABE ;(Ⅲ)求二面角D ﹣EF ﹣B 的大小,并求CG 的长.【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分析】(Ⅰ)推导出CC 1∥AA 1,AD ∥BC ,从而平面AA 1D ∥平面CC 1B ,由此能证明AE ∥平面CC 1B . (Ⅱ)法1:推导出AA 1⊥AB ,AA 1⊥AD ,AB ⊥AD ,以AB ,AD ,AA 1分别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证明A 1D ⊥平面ABE .法2:推导出AA 1⊥AB ,AB ⊥AD ,从而AB ⊥A 1D ,再由AE ⊥A 1D ,能证明A 1D ⊥平面ABE .(Ⅲ)推导出平面EFD ⊥平面ABE ,从而二面角D ﹣EF ﹣B 为90°,设,且λ∈[0,1],则G (2,2,3λ),再由A 1D ⊥BG ,能求出CG 的长.【解答】证明:(Ⅰ)因为CC 1⊥平面ABCD ,且AA 1⊥平面ABCD ,所以CC 1∥AA 1,因为ABCD 是正方形,所以AD∥BC,因为AA1∩AD=A,CC1∩BC=C,所以平面AA1D∥平面CC1B.因为AE⊂平面AA1D,所以AE∥平面CC1B.(Ⅱ)法1:因为AA1⊥平面ABCD,所以AA1⊥AB,AA1⊥AD,因为ABCD是正方形,所以AB⊥AD,以AB,AD,AA1分别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由已知可得B(2,0,0),D(0,2,0),A1(0,0,2),E(0,1,1),,,因为,所以,所以A1D⊥平面ABE.法2:因为AA1⊥平面ABCD,所以AA1⊥AB.因为ABCD是正方形,所以AB⊥AD,所以AB⊥平面AA1D,所以AB⊥A1D.因为E为棱A1D中点,且,所以AE⊥A1D,所以A1D⊥平面ABE.(Ⅲ)因为A1D⊥平面ABE,且A1D⊂平面EFD,所以平面EFD⊥平面ABE.因为平面ABE即平面BEF,所以二面角D﹣EF﹣B为90°.设,且λ∈[0,1],则G(2,2,3λ),因为A1D⊥平面ABE,BG⊂平面ABE,所以A1D⊥BG,所以,即,所以.19.已知椭圆G :的离心率为,经过左焦点F 1(﹣1,0)的直线l 与椭圆G 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C 点,且点C 在线段AB 上.(Ⅰ)求椭圆G 的方程;(Ⅱ)若|AF 1|=|CB|,求直线l 的方程.【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分析】(Ⅰ)设椭圆焦距为2c ,运用离心率公式和a ,b ,c 的关系,即可得到椭圆方程;(Ⅱ)由题意可知直线l 斜率存在,可设直线l :y=k (x+1),代入椭圆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和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解方程即可得到所求方程.【解答】解:(Ⅰ)设椭圆焦距为2c ,由已知可得,且c=1,所以a=2,即有b 2=a 2﹣c 2=3,则椭圆G 的方程为;(Ⅱ)由题意可知直线l 斜率存在,可设直线l :y=k (x+1),由消y ,并化简整理得(4k 2+3)x 2+8k 2x+4k 2﹣12=0,由题意可知△>0,设A (x 1,y 1),B (x 2,y 2),则,因为点C ,F 1都在线段AB 上,且|AF 1|=|CB|,所以,即(﹣1﹣x 1,﹣y 1)=(x 2,y 2﹣y C ),所以﹣1﹣x 1=x 2,即x 1+x 2=﹣1,所以,解得,即.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或.。
【高二数学试题精选】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数学上期末试卷(理有答案和解释)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数学上期末试卷(理有答案和解
释)
5
2018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圆(x+1)2+2=2,则其圆心和半径分别为()
A.(1,0),2B.(﹣1,0),2c. D.
【考点】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利用圆的标准方程的性质求解.
【解答】解圆(x+1)2+2=2的圆心为(﹣1,0),
半径为.
故选D.
2.抛物线x2=4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A. B.1c.2D.4
【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直接利用抛物线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抛物线x2=4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2.
故选c.
3.双曲线4x2﹣2=1的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
A.2x+=0B.2x+=1c.x+2=0D.x+2=1
【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将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求得a,b,由双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抛物线2
2y x =的准线方程是 ( )
(A ) 1
2x
(B )1
2y (C )1
2x (D )12
y
(3)在四面体O
ABC 中,点P 为棱BC 的中点. 设OA =a , OB =b ,OC =c ,那么向量AP 用基底
{,,}a b c 可表示为( )
(A )111
222-
+a +b c (B )11
22-+a +
b c (C )11
22
+a +b c
(D )111
222
+a +b c
(4)已知直线l ,平面α.则“l α”是“直线m α,l m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6)已知命题:p 椭圆的离心率(0,1)e ∈,命题:q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此抛物线的切线,那么 ( ) (A )p q ∧是真命题 (B )()p q ∧⌝是真命题 (C )()p q ⌝∨是真命题 (D )p q ∨是假命题
(8)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E 是棱1CC 上的一个动点,平面1BED 交棱1AA 于点F .则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 (A )存在点E ,使得11A C //平面1BED F (B )存在点E ,使得1B D ⊥平面1BED F (C )对于任意的点E ,平面11A C D ⊥平面1BED F (D )对于任意的点E ,四棱锥11B BED F -的体积均不变
【答案】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2,1,3)a ,(4,2,)x b .若a b ,则x
.
【答案】
103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a
b ,所以241230a b x ,解得103
x。
考点:两空间向量垂直的数量积公式。
(10)过点(1,1)且与圆22
20x x y -+=相切的直线方程是 .
(11)已知抛物线C :2
4y x =,O 为坐标原点,F 为C 的焦点,P 是C 上一点. 若OPF ∆是等腰三角形,则PO .
【答案】
3
2
或1 【解析】
试题分析:由抛物线方程可知(1,0)F ,则1OF =。
设点P 坐标为2
00(,)4y y ,当OF PF =时,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2
0114y PF =+=,则00y =,此时点P 与原点重合故舍。
当OF OP =时,1OP =。
当PF OP =时,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2014y PF =+,所以222
20001()44y y y +=+202y =。
所以203
142
y OP PF ==+=。
综上可得PO
3
2
或1。
考点:1、抛物线的定义;2、抛物线的焦点坐标。
(12)已知点12,F F 是双曲线C 的两个焦点,过点2F 的直线交双曲线C 的一支于,A B 两点,若1ABF ∆为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 . 3【解析】
(13)如图所示,已知点P 是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11A D 上的一个动点,设异面直线AB 与CP 所成的角为α,则cos α的最小值是 .
【答案】3 【解析】
(14)曲线C 是平面内与定点(2,0)F 和定直线2x =-的距离的积等于4的点的轨迹.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曲线C 过坐标原点; ②曲线C 关于x 轴对称; ③曲线C 与y 轴有3个交点;
④若点M 在曲线C 上,则MF 的最小值为21).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共10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 (4 0)A ,,动点M 在y 轴上的正射影为点N ,且满足直线MO NA ⊥. (Ⅰ)求动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 (Ⅱ)当π
6
MOA ∠=
时,求直线NA 的方程. 【答案】(Ⅰ)2
4y x =(0x ≠);330x y --=330x y +-=
【解析】
试题分析:(Ⅰ)属直接法求轨迹问题,再根据MO NA ⊥列式子时,可根据直线垂直斜率相乘等于1-列出方程,但需注意斜率存在与否的问题,还可转化为向量垂直问题,用数量积为0列出方程(因此法不用讨论故常选此法解决直线垂直问题)。
因点M 不能与原点重合故0x ≠。
(Ⅱ)π
6
MOA ∠=即直线OM 的倾斜角为
6
π或56π。
故可求出直线NA 的斜率,由点斜式可求直线NA 的方程。
试题解析:解:(Ⅰ)设(,)M x y ,则(0,)N y ,(,)OM x y =,(4,)NA y =-.……………………2分 因为 直线MO NA ⊥,
所以 2
40OM NA x y ⋅=-=,即2
4y x =. ………………………4分
所以 动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为2
4y x =(0x ≠). ………………………5分
(Ⅱ)当π6MOA ∠=
时,因为 MO NA ⊥,所以 π3
NAO ∠=. 所以 直线AN 的倾斜角为π3或2π
3.
当直线AN 的倾斜角为π
3时,直线NA 的方程为3430x y --=; ……………8分
当直线AN 的倾斜角为2π
3
时,直线NA 的方程为3430x y +-=. …………10分
考点:1、求轨迹方程;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16) (本小题共11分)
已知椭圆C :2
2
312x y +=,直线20x y --=交椭圆C 于,A B 两点. (Ⅰ)求椭圆C 的焦点坐标及长轴长; (Ⅱ)求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答案】(Ⅰ)焦点坐标(0,22),(0,22)-,长轴长43;(Ⅱ)221
39()()222
x y -++= 【解析】
(Ⅱ)由2231220x y x y ⎧+=⎨--=⎩,,
可得:2
20x x --=.
解得:2x =或1x =-.
(17) (本小题共11分)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PB BC ⊥,PD DC ⊥,且3PC =.
(Ⅰ)求证:PA ⊥平面ABCD ;
(Ⅱ)求二面角B PD C --的余弦值;
(Ⅲ)棱PD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直线E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是30?若存在,求P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Ⅰ)详见解析;(Ⅱ)
6
;(Ⅲ)存在,21-
试题解析:(Ⅰ)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CD AD ⊥. 因为CD PD ⊥,AD
PD D =,
所以
6
cos,
23
⋅
<>===
⨯
n m
n m
|n||m|
.
所以二面角B PD C
--的余弦值为
6
3
………………………8分
(Ⅲ)存在.理由如下:
若棱PD 上存在点E 满足条件,设(,0,)PE PD λλλ==-,[0,1]λ∈.
所以 (1,1,1)(,0,)(1,1,1)EC PC PE λλλλ=-=---=--.…………………9分 因为 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AP =.
所以 |cos ,|2(1EC AP
EC AP EC AP ⋅
<>==
令
1sin 30,2=
=解得: 12λ=± 经检验1[0,1]2λ
=-
∈. 所以 棱PD 上存在点E ,使直线E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是30,此时PE 的长为1. ………………………11分 考点:1、线线垂直、线面垂直;2、二面角;3、空间向量法解立体几何。
(18) (本小题共12分)
已知椭圆M :22
221(0)x y a b a b +=>>
经过如下五个点中的三个点:1(1,2P --,
2(0,1)P ,31(,22P ,4P ,5(1,1)P . (Ⅰ)求椭圆M 的方程;
(Ⅱ)设点A 为椭圆M 的左顶点,, B C 为椭圆M 上不同于点A 的两点,若原点在ABC ∆的外部,且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
(Ⅰ)2212x y +=;(Ⅱ)89
【解析】
试题分析:(Ⅰ)因为1
(1,P -和4
P 关于原点对称,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1
(1,P -
和4(1,2P 在椭圆上。
因为4(1,2P 在椭圆上则31(,22
P 和5(1,1)P 不在椭圆上。
所以2(0,1)P 在椭圆上。
所以1212121222(2)(2)
AB AC k k x x ty m ty m ==++++++ 12221212(2)()(2)
t y y t m y y m =+++++212(2)
m ==-+. 于是23m =-,此时21616809t ∆=-+>,所以 直线2:3BC x ty =-.
所以 线段BC 与x 轴相交于2
22(,0)2t N t +.
显然原点在线段AN 上,即原点在ABC ∆的内部,不符合题设.
综上所述,所求的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8
9. ……………………12分
考点:1、椭圆的对称性和方程;2、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3、三角形面积的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