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倍体相合-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体相合的简略表达,人体细胞都是二倍体细胞,只有生殖细胞为单倍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检测及临床意义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检测及临床意义人类白细胞上有3类抗原:红细胞血型抗原、白细胞特有抗原、与其他组织共有但也是最强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1.抗原:HLA是糖蛋白抗原,又称组织相容性抗原、移植抗原和组织抗原。
HLA由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编码,这些基因称为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也称为HLA基因,定位在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共有6个座位,至少含4个与移植有关的基因区:即HLA-A,HLA-B,HLA-C和HLA-D。
HLA-D又分为HLA-DR、HLA-DQ、HLA-DP亚区。
HLA-A、HLA-B、HLA-C基因编码的抗原称Ⅰ类抗原。
HLA-DR、HLA-DQ、HLA-DP基因编码的抗原称Ⅱ类抗原。
HLA也存在于其他许多组织细胞上,是调控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决定疾病易感性个体差异的主要基因系统,在破坏表达外来抗原的靶细胞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HLA配型能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HLA 已用于有关疾病及人类遗传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成分输血的疗效及防止输血反应。
2.HLA抗体:大部分是IgG、少数是IgM。
HLA分型方法1.淋巴细胞毒试验:为HLA抗原分型常用方法。
原理:淋巴细胞膜上的HLA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补体作用下,细胞膜损伤,细胞溶解破裂被染色,计算显微镜下观察着色细胞的百分率(>20%为阳性反应)。
Ⅰ类抗原分型时可用T淋巴细胞或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Ⅱ类抗原分型时需用B淋巴细胞。
2.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多用于组织相容性方面的研究,临床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
3.分子生物学技术:一类是PCR为基础的基因分型,一类是以测序为基础的基因分型。
HLA检测临床意义HLA检测在器官移植、输血、亲子鉴定和疾病诊断上都有临床价值。
1.器官移植:HLA配型的作用为:①在肾移植中,供受双方共有的DR抗原越多,或已检出的DR错配抗原数越少,移植存活率就越高。
②在移植前输血的患者中,DR配型能提高存活率。
③骨髓移植前不宜输血,以防受体被免疫。
学时MHC

•
•
• B. Benacerraf 美国 1963年 发现免疫应答的遗传控
•
制
5•
•特异性 •记忆性
•Answer 1: 排斥反应的本质是免疫应 答
6•
★ 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可出现排斥反应。排斥即意味着不相容, 而不相容的程度与排斥的强度有关。
★ 诱导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或 主要移植抗原, 编码这种抗原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 基因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CD8识别 MHC I 类分子结合并提呈
的抗原肽.
5•
•患者甲
•A病 毒
•产生识别A病毒特异性T细胞
•杀 伤
•感染B病毒细胞 •感染A病毒细胞
• 患者乙 •感染A病毒细胞
•抗原反应特异性
•MHC限制性
6•
•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 奖
7•
•MHC分子与抗原递呈
•蛋白酶体
•内质网
•MHC限 制性识别
•第17号染色
0•
MHC的遗传特点
•(一)高度多态性、构成因素及其遗传特点
•◆ HLA基因型(genotype): HLA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上 的组合.
• ◆ HLA表型(phenotype): 某 一个体HLA抗原特异性的型别.
• ◆ 单倍体型(haplotype): 同一条染色体上HLA等位基因的 组合.
8•
9•
0•
和HLA呈现强关联的一些自身免疫病
疾病
HLA抗原
相对风险
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前葡萄膜炎 肾小球性肾炎咯血综合征 多发性硬化 乳糜泻 突眼性甲状腺肿 重症肌无力 系统性红斑狼疮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寻常天疱疮 淋巴瘤性甲状腺肿
【2019年整理】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知识

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迄今仍然是一种高风险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恶性血液疾病的治疗,也试用于非恶性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如重症难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等。
(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重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其它实体瘤: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4)免疫系统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移植存在致命性合并症,因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还未被广泛接受。
分类(1)按照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分为: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按照供体与受体的关系分为:自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体移植又称异基因移植,当供者是同卵双生供者时,又称同基因移植。
(3)根据供者与受者HLA配型相合程度,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HLA全相合移植、不全相合移植、单倍体相合移植。
(4)根据供者与受者的血缘关系分为:血缘相关移植、非血缘移植即骨髓库来源供者。
(5)根据移植前的预处理方案强度可分为: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减低预处理剂量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一般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疾病状态及预后、HLA配型结果及供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绝大多数为配型相同的同胞间、半相合父母与子女间、不全相合同胞间的移植,而随着全世界及我国骨髓库的增加,非血缘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不同移植类型各自优劣不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点在于不受供者的限制,移植后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严重并发症较少,费用较低,缺点是复发率高。
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白细胞抗原简介

远着丝粒端
经典HLA I 类基因:HLA-B、C、A (编码HLA I 类分子)
免疫功 I 类基因)
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白细胞抗原简介
HLA II类基因区
经典HLAII类基因: DP、DQ、DR (由A、B基因组成) 编码HLAII类分子
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TAP亚区 PSMB亚区 DM亚区
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白细胞抗原简介
HLA抗原的分子结构
1. HLA-Ⅰ类分子的结构
HLA-A分子 HLA-B分子 HLA-C分子
一条α多肽链 +
一条β2m多肽链
(由第6号染色体编码) (由15号染色体编码)
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白细胞抗原简介
HLA抗原的分子结构
HLA-I抗原存在于人体所有 有核细胞表面,一个细胞大 约有50万到100万个I类分子, 由一个细胞膜糖蛋白(分子 量44K,重链)A链及一个 β2微球蛋白组成,每条重链 可分为细胞外活性区、穿膜 区及胞浆区,胞外区又分为 α1、α2、α3活性区。每个活 性区约100个氨基酸,每条 重链从其氨基端的前导肽开 始完成,到达细胞表面后切 除。
第三部分 HLA分子的结构、分布 及与抗原肽结合的原理
MHC组成
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白细胞抗原简介
极为丰富 的多态性
经典的I类基因 编码产物参与抗原提呈、
经典的II类基因 T细胞活化、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
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参与及调控固有免疫 有限的多 态性
HLA I类基因区
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白细胞抗原简介
应为初次。换言之,A系对B系的致敏是品系特异性的,并不扩展到 无关品系。
这些特点符合免疫应答规律,揭示排斥反应的本质是免疫应答。
HLA基础概念介绍

HLA基础概念介绍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一组在人类基因组中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参与了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HLA分子存在于体细胞表面,可以识别和结合来自内外环境的抗原,从而激活或抑制免疫反应。
了解HLA的基本概念对于研究免疫学、组织移植和疾病发病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HLA分子被分为两个主要类型:HLA-Ⅰ和HLA-Ⅱ。
HLA-Ⅰ分子主要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核细胞和血小板上,也存在于细胞核内的一些非核细胞上。
它由一个α链和一个非共价结合的β2微球蛋白组成,α链上有三个亚区:α1、α2、α3、HLA-Ⅱ分子则主要存在于抗原递呈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B细胞)上,它由两个α链和两个β链组成,α链上包含αⅠ和αⅡ,β链上包含βⅠ和βⅡ。
HLA分子的基因座位主要位于染色体六上的短臂,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人的MHC区域分为三个部分:MHC-Ⅰ区、MHC-Ⅱ区和MHC-Ⅲ区。
MHC-Ⅰ区包含了多个HLA-Ⅰ基因,因此也称为HLA-Ⅰ基因区。
MHC-Ⅱ区含有多个HLA-Ⅱ基因,因此也称为HLA-Ⅱ基因区。
MHC-Ⅲ区则以编码一些免疫相关分子为主,如C4、Bf和C2等。
在MHC-Ⅰ和MHC-Ⅱ基因座位上,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发源于父母的基因,这些基因会表现出不同的组合和表型。
这是由于大量的等位基因的存在,如MHC-Ⅰ区域常见的等位基因有A、B和C,而MHC-Ⅱ区域则有DP、DQ和DR等。
HLA分子的表达受个体的基因型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由于每个人的HLA基因存在着差异,因此不同个体对抗原的识别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感染一些疾病,而另一些人则不易感染。
此外,HLA还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HLA在临床上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器官移植领域。
移植术前进行HLA配型可以帮助选择最佳的供体,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另外,HLA也与药物的相容性息息相关。
人类白细胞抗原名词解释

人类白细胞抗原名词解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简称HLA)是一种在人类体内广泛表达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白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的表面。
HLA分子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抗原呈递、抗原识别和免疫调节等功能,被认为是人类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
下面对HLA的几个常用概念进行解释:1. MHC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HLA分子的组成基因。
在人类中,MHC基因位于染色体6上,分为两类:MHC-I和MHC-II。
MHC-I基因编码MHC-I分子,主要表达在几乎所有核细胞的表面,起到向免疫系统展示体内产生的抗原的作用。
MHC-II基因编码MHC-II分子,主要表达在抗原递呈细胞(如巨噬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表面,起到向免疫系统展示外源性抗原的作用。
2. HLA基因:HLA基因是人类MHC基因家族中与人体免疫相关的基因。
人类HLA基因区分为三个主要类别:HLA-A、HLA-B和HLA-C属于MHC-I基因;HLA-DR、HLA-DP和HLA-DQ属于MHC-II基因。
每个人所拥有的HLA基因是由父母遗传给子女的,因此每个人的HLA基因构成都是独特的。
3. HLA分型:HLA分型是指确定一个人的HLA基因的特定序列。
HLA分型通常通过基因分型、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或测序技术来完成。
充分了解一个人的HLA分型对于移植、免疫治疗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HLA匹配:HLA匹配是指供体和受体的HLA分型之间的相似度。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HLA匹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较高的HLA匹配度可以减少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5. 免疫排斥反应:免疫排斥反应是指受体对于外源组织或细胞进行免疫攻击的现象。
当供体和受体之间的HLA差异较大时,免疫系统会将供体组织或细胞视为“外来物质”,从而导致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免疫抑制剂可以帮助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人类白细胞抗原名词解释

人类白细胞抗原名词解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简称HLA)是一类存在于人类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区分自身细胞和外来细胞。
HLA分子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来自外部的抗原,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对这些抗原进行攻击和清除。
HLA分子主要存在于人类白细胞表面,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
它们由一组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编码,这些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6号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简称MHC)中。
MHC分子是HLA 分子的主要载体,它们能够结合和呈递抗原肽,从而激活T细胞和B 细胞的免疫反应。
HLA分子的多态性是指它们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这种多态性是由HLA基因的高度变异性所决定的,每个人的HLA基因组合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种多态性使得HLA分子能够识别和结合多种不同的抗原肽,从而保证了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广泛应对能力。
HLA分子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HLA分子的多态性是造成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进行器官移植时,移植物的HLA分子与受体的HLA分子不匹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排斥反应。
因此,在进行器官移植前需要进行HLA配型,以确保移植物和受体的HLA分子尽可能匹配,从而降低移植排斥反应的风险。
此外,HLA分子还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与HLA分子的特定基因型有关。
因此,HLA分子的检测和分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一类存在于人类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它们的多态性使得免疫系统能够对多种不同的抗原进行应对。
HLA分子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包括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

组织抗原 ( tissue antigen )。
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移植物排斥反应的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
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 :
-- Mac抗原。 1962年 Van Rood 建立了 HLA 抗血清集群分析
方法,成功地检出 HLA-BW4和 HLA-BW6
白细胞抗原,开拓了白细胞血型分型的 道路。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 )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型 (mixed lymphocyte culture, MLC ) 预致敏淋巴细胞分型 (primed lymphocyte typing ,PLT ) 细胞介导的淋巴细胞毒反应 (cell-mediated lymphotoxicity ,CML )
A分子的主要生物功能
参与对抗原处理、运输及抗原递呈
MHC的限制作用
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诱导自身或同种淋巴细胞反应 参与T细胞分化过程 参与T细胞应答
HLA的临床实际应用
HLA 系统与输血
HLA 检测与器官移植
HLA 与肿瘤的关系
HLA 与疾病的关联 HLA 与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的关系 HLA 与人类研究
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指单倍型基因呈非随机分布的现象,即某些基因总是经 常在一起出现,其单倍型频率(实际检测数值)比理论数值 (各种等位基因频率的乘积)要显著增高,而另一些基因又较 少出现在一起,这种非自由组合现象称为连锁不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倍体相合-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体相合的简略表达,人体细胞都是二倍体细胞(为双链DNA),只有生殖细胞为单倍体(单链DNA)
单倍体相合-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体相合的简略表达,人体细胞都是二倍体细胞(为双链DNA),只有生殖细胞为单倍体(单链DNA),二倍体染色体的其中一条DNA单链(单倍体)来自父亲,另一条DNA单倍体来自母亲,所以父母和子女总有一条DNA单倍体相同,相合率为100%,单倍体相合供-受者HLA位点至少3/6相合,理论上可以达到6/6。
学术术语来源---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文章亮点:
目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为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或干细胞移植,后者由于供者来源少而受到限制,但相对于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干细胞移植能够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降低复发和克隆性演变,对儿童患者来说远期获益多,本科对1例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完成HLA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细胞移植,总结成功经验及结合相关文献,进一步探讨这种新的移植模式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治疗;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单倍体干细胞移植
主题词:
儿童;贫血, 再生障碍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法;胎盘;间质干细胞移植
摘要
背景:目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为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或干细胞移植,后者由于供者来源少而受到限制,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白血病治疗中常见应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较少应用。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方法:患儿,女,7岁,确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年半,2012-07-09接受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母亲。
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9 d中性粒细胞>0.5×109 L-1,+12 d完成造血重建,+100 d查STR 提示植入完成。
移植后+8个月停用免疫抑制药物,未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患儿随访18个月,无病生存。
结果表明,HLA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探索的方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